电影《万里归途》观后感

时间:2024-01-15 07:31:53 电影观后感 投诉 投稿

电影《万里归途》观后感

  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电影《万里归途》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电影《万里归途》观后感

  看了电影《万里归途》,外交官撤侨之路紧张刺激,画面震撼,同时也感叹祖国的伟大。

  电影中我印象最深的有几点。

  一是电影插曲播放了郑智化的《星星点灯》,让人意外和感动。

  想起来十来岁的时候,每天上学放学的路上,都能听到村口和沿途广播里反复播放的这首歌,对于听惯了《亚洲雄风》和《黄土高坡》的我们来说,这首流行歌曲的出现充满了新鲜感,节奏欢快,朗朗上口。

  十来岁可能是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听两遍就能学会了,能记住歌词和旋律,每次都跟着广播大声歌唱,愉快的上学放学。

  那时根本不懂得伤感、迷失,黑暗、谎言等这些词的真正意义,只知道天空、星光、梦想,希望等好的元素,尤其是夜里看着满天的星光,总以为那就是希望的灯火,照亮回家的路,照亮前程的路。

  那时总以为天高云淡的,不理解歌词中为什么有“肮脏的一片天”,还问过大人们是怎么回事。也不知道“都市的霓虹”是什么,因为一直生活在农村,别人告诉我城市里夜晚的灯光五光十色,像白昼一样明亮。

  那时的我对城市充满了向往,就像现在三十年后,我强烈向往农村的安静,总想回到老家一样。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作家梁晓声在《人间清醒》里《我的父母》一文中说,“我认为,文学对于一个作家儿童时代的心灵所形成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对一个作家在某一时期或某一阶段的创作风格起着“先天”的、潜意识的作用”。

  我虽然不是作家,但小时候喜欢的歌曲对心灵所行成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也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先天”的、潜意识的作用。

  二是宗大伟跟边境官哈桑说的“我们都是从这片大陆走向世界的”。

  现代人类学和分子遗传学证明,非洲是现代人类的发源地,现代人类鼻祖起源于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包括人类第一个男性始祖和第一个现代女性。

  数万年前,我们人类的祖先一拨一拨地走出非洲,来到欧亚大陆、美洲等地,分散定居在世界各地,慢慢形成了现在的人类分布,但我们都起源于共同的祖先。

  所以人类要和平相处,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和平不要战争,要生命不要杀戮,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单赢,要多极不要单极。通过对话和协商,有效解决和管控好矛盾分歧。

  要敬畏生命,敬畏自然,人与自然都是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都要和谐相处。

  天地万物皆有灵,善待之则能天下安心,诸事和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要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

  三是哈桑作为一名战乱国家的边境官,他说国家是我们的信仰,但这片土地上有太多的诅咒和暴力。宗大伟说这个世界会好的,无论如何活下去。

  让我想起了余华的《活着》,有人说《活着》表现的是人如浮萍,社会的大潮帮卷到哪儿算哪儿,由不得自己。我理解《活着》想表达的是苦难,生活的本质是由苦难构成的,但无论经历什么苦难都要好好活着,生命大于一切。艺术高于生活,在《活着》一书中,那么多悲惨的遭遇不可能让一个人全碰上。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本就是由各种意外、不幸和苦难构成的,苦难是不可避免的,但与之抗争的勇气正是生活的意义所在。

  不能让苦难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正如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自然热爱生活。

  生活的意义如此,一切文学艺术创作的本质也是如此,无论是小说、诗歌、绘画、经典音乐等等,都是在描述苦难、悲伤中又充满勇气和希望。

  人生除死无大事,再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要好好活着。

【电影《万里归途》观后感】相关文章:

电影万里归途观后感08-20

万里归途电影观后感11-03

电影《万里归途》心得体会范文(精选20篇)12-05

电影《万里归途》观后感精彩01-07

电影万里归途观后感(精选6篇)10-09

《万里归途》电影观后感(精选15篇)12-05

《万里归途》电影观后感(精选11篇)12-05

《万里归途》电影观后感(精选26篇)11-16

电影《万里归途》观后感(精选17篇)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