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起跑线》观后感

时间:2023-11-11 08:09:11 电影观后感 投诉 投稿

电影《起跑线》观后感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每个观看完影片的人都有不一样的感受与想法。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电影《起跑线》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电影《起跑线》观后感

电影《起跑线》观后感1

  人生都有一条起跑线,有的家长就是从怀孕开始为孩子准备,而我们今天就来看看《起跑线》这部电影的故事。

  一对在印度开服装店的小夫妇就是故事的主人公,为了他们即将上幼儿园的可爱女儿皮雅能进排名第一的学校,他们搬入了附近的高档社区,找了顾问,想扮成上层阶段。这是招孩子?还是招家长?事实说明是招家长。虽然一切顺利,最后问题还是出在家长身上:学校不想招服装店老板的女儿。无奈的两位家长只好用下策——“装穷”。

  他们搬到了贫民窟,获得资格却发现是抢了邻居的资格,男主过意不去去找校长坦白,校长的`一句话让我惊呆了:“如果我把这个学位给一个贫困孩子,那我怎么从中受益?”男主最后发表了一次演讲,勇敢的批判了人们的思想,最后夫妇将孩子转去了公立学校,故事结束了。

  在印度,英语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更是一种阶级。男主针对这个话题在演讲里说:“如果一个法国人或德国人英语说错了,我们不会认为有什么问题,但如果一个印度人说错了,那么他就会被认为是废物。”这句话使我感触很大,明明是印度,却要求说英语,校长将招生当做一场生意,不招贫困孩子。可在公立学校的孩子真的很差吗?,不,并不差。他们的表演很精彩,可大家都觉得公立学校差,其实它并不差。

  在电影结尾男主的演讲虽然很有感染力,但始终只有女主站起来鼓掌,有两位想站起来又坐下了,我感到一阵悲哀,这也许就是:我有良知,但面对这个社会,我选择顺从。

  我觉得有一句话很适合形容这对主角,也可以送给大家,是电影《熔炉》里的:“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电影《起跑线》观后感2

  在中国,一提到最好的教育,大多数人便能想到“早教班”,“收费最贵和排名最好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各种兴趣班和提高班”......

  我想起了赵星在她的文中讲述关于孩子兴趣班的一件小事:

  前几天孩子兴趣班里有个家长炸了锅,45分钟的课程,她的'孩子迟到了半小时,学校不允许进入课堂了。于是家长在学校一楼入口处跟老师破口大骂。

  无论校长怎么解释,迟到过久进入会影响别的孩子上课,但家长依然不依不饶,甚至晚上又在学校微信群里又一次炸了起来。

  也许,这个家长想要引起整个群家长的共鸣,但遗憾的是没人附和她。

  可能这位家长忘了,迟到本身就不是个正确的事儿,就因为交了几万的学费,就有资格在群里大喊大叫,而不顾别人的孩子的听课效果吗?

  有个家长忍不下去说了句:“差不多就行了,迟到这件事自己做的对不对,心里没数吗?就你交了钱,我们都没交钱吗?就该被你的迟到打扰吗?”

  很多家长都在私下里默默说:“这样三观的父母就算花几十万,孩子能长成什么样呢?可怜的孩子,可能就要全靠你自己了。”

  赵星最后总结:尽自己所能,为孩子选择优质的教育资源并没有错,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比1200万学区房更重要的,是父母的言传身教。

电影《起跑线》观后感3

  《起跑线》,在看之前在网上看了简介。感觉挺好。看了之后,感觉是隔靴搔痒。

  故事是这样的。

  在印度的旧市街,生活着拉吉他们家,拉吉家是裁缝。青年的拉吉在这里遇见了米塔,一见钟情。于是之后两人结婚了。后来孩子要上幼儿园,米塔觉得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不能像她们一样生活在下层社会,必须去上流社会。米塔每次讲起女儿的未来,总以吸毒结束。经过严格的培训,他们的'女儿还是被刷了下来,原因是拉吉虽然是旧市街的大亨,但是只是个生意人。

  于是拉吉又到处求人可是依然一筹莫展。就在这是,他听说有25%的贫困名额后就造假递交了贫困证明,在得知还要上门审查后还搬进了贫民区,装起了穷人。

  在贫民区,他们结识了善良的夫妇,那对夫妇帮助他们适应穷人的生活,甚至为了他们女儿的学费差点被车撞死。可是,最后他们的女儿进了,那对穷夫妇的儿子却被刷了下来。两人很内疚,就感觉是他们的女儿挤掉了那对穷夫妇的名额。拉吉就资助了公立学校来求得心安。可是没想到,最终谎言还是被拆穿,那对穷夫妇无意间发现了他们是富人的事实。最后,穷夫妇选择不告他们。可是,拉吉幡然醒悟,他放弃了私立学校,让女儿进入了公立学校,和那对穷夫妇的儿子一起。

  拉吉最后在私立学校的入学典礼上进行了自我反省和对这种严重阶层社会的抨击,可是下面的上流社会们并没有任何触动,故事到此结束。

  为什么我感觉是隔靴搔痒呢?

  因为,私立学校的校长说了,你要到哪里告我呢?政府,警察?他们的孩子也在这里上学呢!

  也就是说,这种阶层划分是整个社会的现实单靠一人是无法改变的。就像现在结婚要买房一样,整个社会都这样,是无法改变的。

电影《起跑线》观后感4

  在成人的世界里,竞争无处不在,当大人的意念里只是将孩子当成“TA的孩子”,而没将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时,竞争从成人的世界蔓延到了孩子的身上。

  有些父母视孩子为TA生命的延续和附属,将孩子的人生归入进自己的人生规划里。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时候当这些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在某一方面不如别人家的孩子时,就好像自己不如别人一样。当自己的孩子在某一方面比别人优秀,就自己觉得在他人面前有高人一等的`优越感。

  我想说,当你传达给孩子一种心声:爸妈需要你比别人优秀,你的成绩决定了妈妈的幸福感时,孩子该有多沮丧,TA的肩膀沉甸甸,为了不辜负父母的期望,必须埋头往前冲,没有别的选择。

  人生不是短跑,我更倾向于将人生比喻为一场马拉松。知乎上有网友提问:你觉得跑马拉松的意义是什么呢?有一名网友回答得特别好:打败五年前的你,打败两年前的你,打败去年的你,打败三个月的你,打败上周的你,打败昨天的你,打败上一秒的你;成为未来的你。

  人生亦如此,喜欢拉着孩子去和别的孩子一较高低的做法只会徒增你的焦虑,破坏你的良好心态,没有良好的心态,如何谈幸福的人生。

  需明白,总会有人在某一方面不如你,也总会有人在某一方面比你优秀,比完你的圈子就真的感觉幸福了吗?孩子的内心也充满幸福了吗?

  更何况,成功和幸福并非只有一种形式,只有一种途径。倘若对成功和幸福的理解,只为了迎合当今社会的价值观,说白了,还是为了别人的眼光而活,允许别人的眼光左右你的幸福。

【电影《起跑线》观后感】相关文章:

电影起跑线观后感11-07

《起跑线》电影观后感11-08

印度电影《起跑线》观后感11-07

印度电影起跑线观后感11-07

电影起跑线观后感5篇11-09

起跑线作文02-13

站在起跑线上作文02-04

《起跑线》观后感11-04

起跑线观后感11-14

起跑线作文15篇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