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电影观后感

时间:2023-10-07 07:04:14 电影观后感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安娜卡列尼娜电影观后感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观后感需要表达真实的情感,不能虚假刻意。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安娜卡列尼娜电影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安娜卡列尼娜电影观后感

安娜卡列尼娜电影观后感1

  影片开头是一幕幕的剧场形式,安娜哥哥的不忠,安娜去莫斯科看望嫂子道丽,安娜问:结婚九年还有孩子,还比不上婚外情。火车上遇到的夫人说:爱了再懊悔总比不敢做强。

  火车到站后,夫的儿子来接她,她遇见了改变她一生的男人:帅气骑兵团军官佛伦斯基(裘德洛饰)夫人评价安娜:迷人。

  第一面:佛伦斯基看到的是温柔活泼的的安娜,安娜看到的是绅士大方的'佛伦斯基。

  第二面:佛伦斯基来看吉宁,楼上的安娜与佛伦斯基对视,安娜匆匆走开。

  第三面:舞会上:安娜与佛伦斯基的舞蹈真的太美了!佛伦斯基邀请安娜,这也是佛伦斯基来舞会的唯一目的。

  安娜漂亮善良,佛伦斯基爱上她,为了她情愿放弃晋升的时机,不顾母亲反对。

  安娜最初拒绝佛伦斯基,因为她有家庭(即使是无爱婚姻)她有孩子,还有吉宁喜爱佛伦斯基。最初的安娜是善良的。

  美的,是那个时候上流社会女人的男神,那个时代上流社会许多婚姻都是政治牺牲品,所以许多女人有情夫,男人有情妇。但是为什么安娜就被别人指指点点呢?因为安娜和佛伦斯基拥有的不只是男女关系,更有其他女夫人得不到的东西—爱情,所以安娜被人指点议论。

  但是佛伦斯基提出娶安娜的时候,安娜却不离婚,这又是为什么?

  不是孩子的原因,假如为了孩子,安娜一开始就会拒绝佛伦斯基;不是怕被指点,拥有佛伦斯基她不在乎这一切;不是因为离婚分不到财产,佛伦斯基有雄厚的资产。

  其实整部小说不是安娜在探寻爱情之路,而是列夫托尔斯泰在查找无爱婚姻里的女性的出路。安娜不离婚,是佛伦斯基十年后也许会是另一个卡列宁。

  佛伦斯基现在看中安娜的美貌,可当安娜老去,他也许会再找第二个安娜,安娜就是重蹈现在的婚姻的覆辙。所以安娜不离婚。

  结局是安娜自尽,是托尔斯泰也找不到安娜的出路吧,除了自尽那个时代的女性也找不到无爱婚姻里的出口。

安娜卡列尼娜电影观后感2

  电影的剧情以安娜与渥伦斯基的命运纠葛为明线,以康斯坦丁与凯蒂的感情开展为暗线展开,最后为我们分别表达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爱情结局。前者的爱情走向极端的消灭,后者走向永恒的田园式的幸福。以传统东方道德视角来看或许会单纯认为前者是背离道德的堕落爱情的报应,后者则是淳朴爱情的善果。但置于沙皇俄国那段新旧交替紧张惶恐的历史背景中,或许托尔斯泰正是通过塑造这个为爱沉沦,为爱反叛,为爱疯狂,为爱消灭的安娜·卡列尼娜来歌颂传统压抑社会中躁动叛逆的.灵魂。安娜·卡列尼娜无疑是一场盛大的悲剧,因她惊心动魄的美,不羁的灵魂,狂烈的心,疯狂的爱,最后却只消灭了她自己。托尔斯泰精心安排了她的死法,影片开头碾死工人的列车便是她陷入爱情的地方,爱情在哪里开始,生命就在哪里结束。在那浮动于安娜死去面庞的火车光影下,影片到达高潮的尾声而又归于一种柔和的平静。在绝美的华尔兹中让人感受到这场盛大无比的悲剧的美与魅力。

  偶然听见有人批判电影里面人物冲动而不理性的爱情。我想,或许现实中的我们往往歌颂理性,但在伟大的著作中,正是这些极端暴烈、酣畅淋漓的人物命运才会触动到我们沉睡着的渴望的心,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永久离不开诗歌,小说,电影等伟大艺术的原因。

  12年版的这部电影评价并不可观。可能因为没读过原著,大体而言,我对这部电影恰到好处响起的华尔兹,频繁而富有节奏性的舞台剧形式的场景转换,人物精巧的妆容服饰,夸张而极具艺术感的动作表情,乃至沙皇贵族奢侈生活的生动再现,都甚为中意。

【安娜卡列尼娜电影观后感】相关文章:

《安娜卡列尼娜》的观后感11-23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12-07

名著《安娜卡列尼娜》的观后感11-19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心得07-07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心得04-11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精选7篇)07-13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03-13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04-29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