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挂》观后感

时间:2022-10-01 19:21:11 观后感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牵挂》观后感

  一场《牵挂》,包含三位华农人的真实经历,也包含一代代华农人对农村对社会牵挂的心绪。

《牵挂》观后感

  里面包含的深意,需要一点一点,用心的去体会。那一幕幕让我泪点突然爆发的情节,让我心中萌生出,对那三位伟大的人的真诚的敬意。最后的谢幕,剧中死去的爷爷与凤儿一起走出,累倒在凤奶奶家离去的张老师,也重新站在舞台上的那一刻,我突然笑出了眼泪,感动而欣慰地想到,“没关系,那个张老师还没有死”。但下一秒,我便意识到,剧里张老师的扮演者还可以重新站在舞台上,但真正离去的那位去支教的华农学子却永远不会回来了,留在了乡村的那一方土地上。

  在百度上,曾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曾写信渴盼张福禹到山村来当老师的龚二狗,为什么把信撕碎?热爱小学老师的工作、曾想努力考上代课老师资格的向幺妹,最终为什么含泪随哥哥进城去唱歌挣钱?洪校长为什么对张福禹的教学试验那么冷漠,对他遇到的困难和挫折隔岸观火、说风凉话,甚至制造误解,蜚短流长?为什么他对自己的工作那么悲观失望?这些问题引发我的深思,那时,那些留在山区的孩子们,几乎看不到希望,父母外出,每天重复的完成枯燥无味的田间工作,有的甚至家中还有需要他们照顾的老人和孩子。当他们看到了支教的老师,以为看到了希望,却不知有一些的支教大学生只是为了多一段去支教过的经历,待一段时间便重新回到城市,重新追求他们想要的生活,当孩子明白这个的时候,那种燃起希望又被浇灭的感受,可能比从未燃起希望还要痛苦与崩溃。不是所有的支教老师都如同剧中的张老师一样,愿意付出一切,乃至生命,让农村的孩子走出去。孩子们的身上,背负了太多太多的压力,他们渴望读书,渴望新的生活,但他们同时也很害怕,怕地里的庄稼无人打理、自己吃不上饭,怕家里的奶奶妹妹因没人照顾,而生病甚至死去,所以他们没有办法一心一意的读书学习知识。他们与我们不一样,我们虽不像剧中孟天翔那样是官二代加富二代,但我们拿着父母的血汗钱到心仪的学校读书,我们的机会很多,选择很多,我们的生活,可能是山村里的孩子最渴望却又遥不可及的。

  社会是需要我们去改变的。生而为人,便有改变人类的使命。天下大同的愿景,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真诚的付出,用心去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每一份感动都值得被收获。就如牵挂中唱道:

  牵挂,一双双求知的眼睛。

  牵挂,狮山的露雨,滋润......

  牵挂,像蓝天白云的宁静。

  倾心浇灌,期待 花开 人间。

  牵挂,南湖的情谊,谁的情。

  牵挂,一生努力,只为它开花。

  牵挂,不管走到哪里,我都牵挂。

  孩子的眼眸,纯净的,支教的心......

  心有牵挂,梦想开花,开花这份梦想可能属于你牵挂的每一个人。

  在华中农大的大学体验,真的比我预期的还要精彩,这里浓浓的助人氛围,让我感到无比亲切,以诚待人便会收获以诚待你之人。华中农大的精神就如牵挂话剧中的张福禹那般,善良而亲切。

  愿自己可以将社会改变一点点,送给世界一份礼物,以表达它将我带来这世间的感谢。

【《牵挂》观后感】相关文章:

有关牵挂的作文:牵挂人生07-17

心中的牵挂10-06

牵挂散文10-06

牵挂的作文12-12

牵挂你10-07

牵挂的近义词01-05

牵挂的作文10-10

牵挂的短信11-12

关于牵挂的文章10-07

牵挂的诗句大全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