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地传》观后感

时间:2023-09-09 07:01:00 观后感 投诉 投稿

《甘地传》观后感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甘地传》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甘地传》观后感

《甘地传》观后感1

  是的,每个民族都有它的英雄,每个民族的英雄,都需要我们的尊重与爱戴。在那历史的长河中,在那印度的土地,有着这样一位英雄,他用他的一生,为印度人民的人权,为印度的独立事业,献出了他毕生的精力。他,就是人民心中平凡而伟大的甘地,人民心中永恒的“圣雄甘地”。或许,它的一生都是平凡而困苦地度过,然而他做的,却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在大英帝国统治下的印度,民不聊生,印度人民的生存权和人权严重地遭到破坏,许多的印度人民忍饥挨饿,受到歧视和不公正的对待。甚至,多少的生命,在无力的抵抗中死去。然而,一代英雄在危难中出现了,他惨睹了在英国统治下,印度人民受到的种.种不公与悲惨命运。于是,他站了出来,他为印度人民的人权与独立展开了最坚决的斗争。他写了许许多多的文章,作了许许多多的演讲,他的顽强抵抗受到了大英帝国的强烈反应,得到了印度人民的忠实拥戴。他以最独特的方式,不暴力,不合作,不妥协,勇敢地与大英帝国作斗争。即使,他总遭到英国军队的威胁,或者无理逮捕,但是,他却以此作为获得胜利的筹码,迫使英国政府对他妥协,而事实上,他成功了。

  在他的领导下,印度人民空前地团结,他们紧紧的围在甘地的周围,与他一同作战。或许,在这场无尽黑暗笼罩着的斗争中,他们会为了坚持正义而牺牲,然而,他们就像他们的英雄一样勇敢,为了印度的自由与独立,为了民族的尊严,他们勇往直前。多少的事件,多少无辜的生命。

  在电影中,我看到一个年迈的老人,为了人民的事业,饱受着无尽的折磨。他常常遭到无故的逮捕,坐过不一样性质的牢,他常常无奈的`选取绝食,用自己的生命换来妥协与胜利。终极甘地一生,他是伟大的,正因他奋斗的一生,是人民的事业。他总是和人民一齐,一齐受苦受难,一齐斗争到底。

  在许多人看来,或许他的所作所为是如此的不可思议,然而,他却勇敢地去做了,并且获得了属于他的胜利。当一代民族英雄在几声枪鸣中永世,当历史的长河涌向了无尽的前方,人们已不再追究那历史英雄的杀害者,正因,那只能是历史的残酷事实,人们怀念与铭记的是那永恒的圣雄-甘地,还有他伟大的一生!

  “当我绝望时,我会想起,在历史上,只有真理和爱能得胜,历史上有很多暴君和凶手,在短期内或许所向无敌的,但是终究总是会失败,好好想一想,永远是这样······”

《甘地传》观后感2

  甘地这位一生致力于印度摆脱殖民地命运的英雄,其实个子很小,他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的民权斗争理念,但就是这样一个貌似不合理的斗争方法,却在印度独立运动中取得空前成功,震动整个西方世界。

  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理念的中心是用自我牺牲的行动反衬统治者压迫者的残暴丑陋,用高尚对比卑贱,让对方自行醒悟从而幡然悔改。这与____的“打完左脸打右脸”和佛教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做法非常相似。不同的是,后者是比喻,甘地则是血的实践。从电影的短暂描述中分析,这种与人的本能反应完全逆向而为的民权斗争方法之所以能起作用,主要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媒体的自由报道;二是英国政府的面子。

  在片中甘地的一句话给我很深的印象,他说;物质享受不能带来幸福,幸福来自工作和工作带来的自尊,对这一句话深以为然。

  甘地的回答是贯穿全片的名言:“当我绝望时,我会想起,在历史上只有真理和爱能得胜。历史上有很多暴君和凶手,在短期内或许是所向无敌的,但他们终究总会失败,好好想一想,永远都是这样。

  甘地的回答是超越生死的高度。

  我觉得甘地自我牺牲的人性尊严理念在某种程度上很有道理,或者说,是一种信仰。甘地终生食素禁欲,奉行非物质主义的`极简生活,自己纺线织布,对精神层面的追求早已超越了物质的温饱。在这种情况下,人的躯体只是一个暂时借住的皮囊,精神上的完满才是最终衡量人生意义的标尺。对于这种信仰来说,生并没有那么重要,死也没有无比可怕,多活一天与少活一天区别并不显著。在印度独立运动中,甘地曾四次绝食。电影中强调的两次,一次是1922年为了平息印度平民针对英国执法人员的暴力事件,一次是独立临近后,印度国内穆斯林与印度教人民之间的宗教矛盾日益突出,甘地为了平息蔓延全国的宗教仇杀,执意绝食直至所有暴力武斗全部停息。可以说,在推行“非暴力”理念的过程中,甘地绝对身体力行,走在前列。也正是他甘愿自我牺牲的行动,印证了他的信仰,将原本最为孱弱的精神力量推至无穷,竟能影响印度全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堪称“圣雄”。

《甘地传》观后感3

  这天看了《甘地传》,再一次加深了对甘地的印象。

  高中的时候历史课上有他的一个说,那个时候觉得他的非暴力不合作的思想很傻,甚至有点自虐的倾向,但是在这天看了《甘地传》后,我了解了他的那种思想。不一样地方,不一样国家的人有各自的思维习惯,有各自的信仰,又有各自的国情,因此不一样的群体对待事物的态度也不一样。

  本来他是一个上等的印度人,在殖民地生活的他原本有着律师这一上等人的职业,能够过优越的.物质生活,然而,一次被歧视的经历使他认识到自己作为下等人的事实,无法忍受这种精神上的虐待,他选取了苦行僧的生活,他用自己的行为向神靠拢他使苦难的祖国从殖民地统治下独立。我并不能很好地说出我的感受,但甘地那种认准目标就一向走下去的韧劲却给我很大的启发。我对新教育是认同的,然而,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下,新教育人能够走出一条路,也可算是一个奇迹了。正如甘地的不抵抗,在谁看来都是不可能的状况下居然赢得了胜利,他有坚定的信念。新教育的讲师们,新教育的践行者们是同样有着坚定的信念的一群人,虽然我已不再年轻,但我被他们的精神所感染,最后加入其中。还不能算是加入,正因我总觉得自己读书无法沉入书中,难以到达魏老师所说的“与作者对话”的程度,很容易被作者的观点所左右,难以质疑书中的观点,即使认同作者的观点,却又说不出理由。

  甘地所在的那个时候的印度已经完全是英国的殖民地,那那个时候的中国只是半殖民,因此中国能够为了赶走帝国主义而发起武装斗争,而且我也坚信,如果在那个时候的中国实行非暴力不合作的话,中国就不会那么快独立。而至于印度,已经在英国的统治下,突然发起武装斗争,只会遭到资本主义国家的血腥镇压。因此甘地很聪明,利用他们自以为是礼貌讲法律的国家,发起非暴力不合作户外,让他们不得不让印度独立。

  然而在看到最后的时候,突然觉得这位印度国父是那么的悲伤。他也是一个人,一个瘦弱的老人,他为印度奉献了一身,可最后,他们为了那个所谓的党派纷争,那个所谓的权利争夺而忘了他以前的贡献,甚至想要杀了他,而最后他也确实被杀害了。

  真的很让人心寒,好不容易争取了印度的独立,可又眼睁睁的看着内乱的发生,看着印度子民自相残杀,这比那次屠杀更让他心痛甘地是一个伟人,一个了不起的人,他那瘦弱的身躯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甘地传》观后感】相关文章:

甘地的名言02-05

《甘地传》读后感11-07

贝多芬传的观后感11-26

《莫扎特传》观后感03-16

《芈月传》观后感11-09

《水浒传》观后感08-30

《妖猫传》观后感11-09

贝多芬传的观后感4篇12-09

《水浒传》观后感[优秀]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