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主题课观后感

时间:2022-09-02 08:44:07 观后感 投诉 投稿

《开学第一课》主题课观后感(精选6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开学第一课》主题课观后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开学第一课》主题课观后感(精选6篇)

  《开学第一课》主题课观后感1

  《开学第一课》是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合作的大型公益节目。自2008年起,教育部就和中央电视台密切合作,于每年新学年开学之际推出《开学第一课》。这一节目针对中小学生的特点而设计,靠他们喜欢的方式,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陶冶,有利于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每年都是针对当年最重要的事情选定节目内容,有利于增进教育的实效性。

  在第一堂课“信念不移”中,99岁老红军胡正先讲述了长征途中“红军的千里眼和顺风耳”——通信兵的故事。在长征过程中,胡正先经历背靠背的小伙伴被敌军击中牺牲、突围时吞吃密码本保护部队机密、雪山上忍饥挨饿激战48天等惊心动魄的瞬间,展现了红军战士“跟着走”和“为国家奉献一切”的坚定信念。他还告诉大家,当年在没有汽油、柴油维持电台发电的极端条件下,曾经用提炼的猪油和牛油维持发电机运转。

  随后,94岁老红军梁天文回忆了长征途中与政委杨朝礼相依为命,同吃一碗饭、同盖一床被的情谊,讲述了杨政委危急关头牺牲自己、战斗到最后一刻的革命信念。

  第一堂课在凤凰传奇悠扬动人的《十送红军》歌声中结束。

  第二堂课讲述的是“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嘉宾贺陵生讲述了父亲贺炳炎将军的故事。贺炳炎被毛泽东称为“唯一一个不用敬军礼的将军”,他在被敌人子弹打碎右臂之后,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和勇敢,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锯去伤臂,贺龙元帅举着他锯下的骨片对战士们说:“这是贺炳炎的骨头,这是红军的硬骨头!”

  贺龙元帅的女儿贺捷生讲述了自己和父亲在长征途中的故事。她被称为“长征中最小的红军”,出生18天后就在马背上的摇篮中踏上征途。在她眼中,战斗时所向披靡、一往无前的贺龙元帅,是一个为了革命理想而勇敢的将领,也是一个为了保护孩子而勇敢的父亲。

  在震撼感人的故事后,蔡国庆和孩子们带来了振奋人心的歌曲《五星红旗》。最后,何炅老师带领孩子们进行了惊险刺激的互动游戏“勇过铁索桥”,在模拟“飞夺泸定桥”的情境中,不时有孩子跌下“铁索桥”、掉进海绵池,引起现场阵阵惊呼,还有孩子镇定自若、平稳通过,赢得何炅老师的由衷赞叹。在紧张激烈的游戏中,孩子们体验了挑战自我、勇敢团结的精神力量。

  第三堂课“百折不挠”,104岁的老红军秦华礼讲述了自己和伙伴们在长征中“移动的通信学校”中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学习无线电技术的故事。一年只有一只铅笔、没有纸张、没有教具,在土地上用树枝画电路图,在战士们背后背上写着单词的小木板、边走边学英语,最后秦华礼和通信班的伙伴们在草地中心毕业,从此一生奉献给通信事业。

  随后,著名红军指挥官耿飚的女儿耿莹,讲述了父亲在长征中“披着毯子上战场”的'故事。在现场,她还给孩子们展示了红军长征时穿的草鞋,踏着这样简陋的鞋,红军创造了一天最远行军达240里的奇迹,相当于绕体育场300圈;她告诉大家,在草地中最艰苦的时候,红军们一人一天的口粮只有难以想象的一颗黄豆,红军战士是以超人意志力克服血肉之躯极限、创造了“人间奇迹”。

  在百位老红军群像的见证下,陈赓、陈再道等将军的后辈和歌手平安共同献上了一首《映山红》,饱含深情地唱出了对红军先辈的思念和敬意,104岁老红军秦华礼在台下眼含热泪跟唱。

  第四堂课“坚持不懈”讲述的是对长征精神坚持不懈的继承和发扬。这堂课请来了航天员王亚平,她讲述了长征火箭、神舟飞船背后蕴含的航天精神,告诉孩子们“长征”火箭的名称,寓意着火箭长长的踪迹,也代表着中国航天事业艰苦而又光荣的历程。通过自己的切身经历,她讲述了航天人不忘初心、为祖国奉献一切的新长征精神。

  节目现场举行了一次特别的升旗仪式,由国旗班战士护旗、104岁的老红军秦华礼作为先辈的代表升旗,在庄严肃穆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主持人号召青少年接过老兵的旗帜、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现场激荡着浓浓的爱国热情。

  最后,在著名歌唱家李谷一和孩子们慷慨激昂的《我和我的祖国》歌声中,全场观众挥舞手中的国旗,将先辈的长征精神镌刻在了心中。

  《开学第一课》主题课观后感2

  每年的开学第一课都大有不同,每年的开学第一课都会给芊芊学子们留下不同却又深刻的印象。

  字以溯源、武以振魂、文以载道,棋以明智,丝绸新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每一样都离不开交流。所以,开篇讨论,我想先说说说说我对汉字,对语言文化的感受。

  中华骄傲,骄傲的不仅仅是他的特色美食,名山大川,五岳风光,民风民俗。骄傲的还有她深厚的文化底蕴。可是面对中国这两个字,我迟疑了,我很迷茫。反观当今的我们,作为中国人,我们并没有很好的学习好本国的语言,了解中国的历史。

  相反,这些越来越不被我们所重视的一切,都在时间的长河中,越来越国际化。

  对中国的热爱,对汉字的痴迷。让一位外国叔叔投入了三十万美金,建立了一个学习中文的网页。他说,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段历史。因为热爱,所以才要继续下去。因为兴趣,所以才会坚持。和喜欢的人做喜欢的事,这是他所追求的一切。每一本书包括纪传体编年体,孔夫子的大哲理小道理还有渐渐不被国人重视的汉字直至甲骨文,是要有多大的魅力,才能让一个人心甘情愿的坚持了一辈子。

  汉字的魅力文化的精深都可以告于段落,我更想说的是我看到的,贯穿整个节目的品质。认真,坚持。

  从商代的甲骨文到西周的金文,再到秦代的隶书等,都具有极强的中国艺术,甚至有人将汉字誉为中国五大奇迹。这绝不是空穴来风,柔美的柳体,不羁的狂草,端正的楷书,都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

  可以见文字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同时,也有人说语言也是文化交流的桥梁。所以在我们这个大世界里,总会有那么一群人,心甘情愿的做着建造桥梁的基石。随着中国的国际化,这些可爱的人在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中教授着中文,怀抱着向往和平的心,给那些想要学习中文了解中国的人一个机会,努力的搭建着友谊的桥梁。她们,只是因为怀抱着对文学的满腔热忱从而就在把这份热爱传达出去的路上一走就是十年如一日。又怎能不令人敬佩?这世界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负重前行。

  最近被讨论的最火的是董卿姐姐的一跪。网上说,那是最美的一跪。因为那里有着对文学认真的聆听,有着对前辈的敬仰和尊重。在她身边的,是已经96岁的北京大学教授许渊冲爷爷。他时刻从事文学翻译作业,已有六十余年。到现在依然每天坚持翻译一页莎士比亚。老人尚且如此。

  我们做为年青的学生,难道不应该向许渊冲爷爷学习吗?我们可以不先挣它一个亿,但我们一定要给自己定个小方针,然后向着方针行进。

  汉字的演变,给我最深刻印象是正直二字的翻译。目视前方走正确的路,就是正直。这个词也让我在听到吴京和柯洁的演讲,看到了11岁的小男孩和机器人比赛钢琴技巧时,有了更深的印象。走该走的路,做该做的事。吴京和柯洁都是怀抱着对最初梦想的执着和热爱,坚持着走了下来。11岁的神童也是凭借着执着和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吴京和柯洁其实说的很对,真正的英雄不是你有多强大,又胜利了几次。而是你是否战胜了自己,回看上一次的自己,是否又有了进步和突破。反观当下,中国虽有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有高山流水的琴,有敌退我进的棋,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书,有丹青妙笔的画,但我们身边又有多少同学真的学习过,并且对这些国粹感兴趣呢?至少在我的生活中,这样的人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打一打王者荣耀远比学习一门兴趣课要有意思。现在的孩子,并不谦虚,也不爱潜心钻研专注学习。

  《少年中国说》里的一段话更是让我羞愧。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每天只顾着玩游戏聊天,忙于逛街享受的我们。渐渐的丢了老祖宗千百年的教训凝成的名言警句。丢了中华儿女的传统品德,不思进取的我们,这样下去必定碌碌无为,未来又怎么可能有大作为呢?

  愿今日之感叹谨记来日之学心。愿我在学习的路上,勿忘初心,善始善终。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开学第一课》主题课观后感3

  晚上,我观看了《开学第一课》。今年,这个节目的主题是“创造向未来”。

  未来,是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名词,未来,是一幅魅力而又憧憬的画卷,未来,是一次艰苦而又快乐的航行,未来,是一回跌倒而又前进的攀登。未来有梦,梦须实现,而实现需努力。有了努力的方向,再加上脚踏实地的勤奋,才有可能实现心中的梦想。

  成龙大叔一直都是我们心中的英雄,和我同龄的所有男孩子几乎都梦想要成为一个像他那样仗剑江湖的侠士。但是,看完今晚的节目后我才知道,电影里,荧幕上那些精彩的瞬间背后,是一道道刻骨铭心的伤疤。为了观众,为了电影,成龙一次次地亲身做多种高难度,高危险的动作。有一次他从树上掉下来摔成脑溢血,在拍戏中脊椎骨折,从鬼门关前再走一遭,对他来说也已是稀松平常。他说,从他开始拍戏到现在,身上受过多少处伤已经不是能用一个数字来表达的了。如果在每一处伤疤上都戴上一枚勋章的话,我们能通过电视镜头看到,从头发到脚趾,身上的每一处都被熏张覆盖…为了梦想,赴汤蹈火甚至面临死亡的风险也在所不惜,或许这就是为什么成龙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英雄。

  知名摄影师解海龙,曾经造访过多个农村贫困小学摄影。在那里,所有人都是要走24里路才能上学的孩子们,从家到学校路途艰险,甚至要走一段用几片单薄的竹板搭成的竹桥!甚至还是有人选择游泳过去!尽管如此,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人厌倦学习,或者抱怨过一句。他们的教室四面透风,桌子就是被劈开的一段木块,有的人甚至连课本都没有。他们的衣服上清一色的打着补丁,书包也破破烂烂…即使这样,所有的学生都是不辞辛苦地前来上学求知,他们对知识的渴望超越了现在城市里的任何一个少先队员,这些贫苦人家的孩子从小没有调皮捣蛋的逃课,没有死皮赖脸的不上学,从他们纯洁清澈的眼神里,只能读到认真投入和专注。面对此情此景,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以及幸福的条件?当年,那几个曾经被拍摄过的“大眼睛”苏明娟,“大鼻涕”胡善辉和“小光头”张天义,通过自己的努力,现在已经长大成人,实现了心中的梦想,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们说,如果不是那张照片带给了他们精神上的鼓励和成长的动力,他们真的不会取得今天如此的成就。

  其实,为梦想努力拼搏不是茶余饭后的谈资,不是个人炫耀的资本,而是达到成功的必经之路。“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说的就是这种无怨无悔,奋勇前进的精神。

  “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先生,出身贫寒,前两次高考都名落孙山。在精神和现实的双重打压下,他没有放弃,而是毅然选择了第三次高考,果然一举中第。据说,在他第三次高考的备考期间,一年里都没有干过一次农活,彻夜不眠的背单词,复习,拼命的努力,换来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他说,正是这种三次高考的永不放弃,屡战屡败却要屡败屡战的精神,让他考进了北京大学,这是他一辈子最宝贵的财富。目前的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院士,考研的前两次数学和物理都得了39分。同样正是永不气馁的`精神激励了院士老先生,是他第三次一举考上了研究生。现在他在量子力学方面已经卓有成绩,成为了全国闻名的大科学家。这些人能取得成绩靠的并不是天资,而是笨鸟先飞,拼搏向上的精神,是永不气馁,永不言弃的精神。不管受了多大的挫折,都要坚持,都要努力,直到成功为止。还记得那只无壳孵化的小鸡“小茶杯”么?那是中国第一只无壳孵化的小鸡,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节目上展示了无壳孵化小鸡的所有步骤,王源经过一次次的失败之后,逐渐逐渐摸索,终于获得了成功,这不也是一样的道理吗?

  用丰富的感性精神对待梦想,用严谨的科学精神对待实验,用坚持的吃苦精神对待拼搏,用谦虚的求知精神对待长者,去努力,去奋斗,有梦想,去拼搏!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以梦为马,仗剑天涯!

  《开学第一课》主题课观后感4

  《开学第一课》作为一节中小学的必修课,无疑具有警世作用。“知识守护生命”开学第一课对中小学而言,开宗明义地诠释了珍惜生命的意义所在。

  安全教育当前的确是每个学校的大事,但现在学生安全教育以学校老师灌输式为主,学生对安全事件的应对能力极差。要提高学生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就要多开展宣传活动,尤其要开展校外宣传,但现在学校开展校外宣传严重不足,无疑这就产生了矛盾。这也是目前学生安全教育的一个“瓶颈”。这次教育部要求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和家长上好《开学第一课》,将学生的安全教育放大到整个社会,较好地弥补了校内宣传安全教育的不足之处。

  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其实并不单纯是一个学校教育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学生的`“安全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全社会来共同完成,缺少了任何一个环节,学生的安全问题都会存在隐患。

  任何一个学生意外安全事故的发生,宣传教育的缺失都难逃其责。《开学第一课》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不仅要立足于学校,更要时刻处处警钟长鸣。

  生命本身既不是祸,也不是福,而是盛载祸福的大容器,就看你将它变成什么。我期待,《开学第一课》能成为中小学安全教育的“催化剂”,成为安全教育的常态,迅速扭转只注重校内安全而罔顾校外安全的错误观念,让每一个学生都加倍地珍爱自己宝贵的生命。

  今年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了“知识守护生命”大型公益活动,并邀请奥运冠军、著名学者和社会知名人士制作了有关中小学安全教育的特别节目,就是《开学第一课》,它以生命意识教育为主题,倡议全国的中小学学生每年每学期都进行应急避险教育;这一特殊的公益课由“潜能”、“团队”、“坚持”“生命”四节课完美组成:

  “潜能”: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潜能需要激发,人在危险时第一反应就是潜能支配肢体行为,同时潜能很易被习惯掩盖,就会失去生命的机会,相反也会赢得生命的机会!

  “坚持”:每个人都知道“坚持就是胜利”这句话的道理,坚持就可以创造生命奇迹,就像在这次地震中坚持活下来的人就会有新的人生。面对人生就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

  “团队”:团队精神的形成并不要求团队成员牺牲自我,相反,挥洒个性、表现特长保证了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是一种真正的内心动力。面对灾难,团队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生命”:快乐是一种心理感受。快乐是健康的金钥匙,人处世间,理应追求快乐。懂得快乐、善于快乐实在是一种智慧。正如在这次灾难中的幸存者更要笑

  一是树立生命意识。让学生树立“生命高于一切”的观念,尊重生命,这要求教育做到以人为本;同时,“清理”现有教育内容中与生命教育相抵触的内容。

  二是培养生存能力。让小学生背负重物,在野外徒步行走;让中学生带很少的食物,进入原始森林,考验生存能力……以上这些教育内容,频频出现在国外中小学生的教育中,而在国内却很少见。这种生存能力的培养,其实也是一种生活教育。

  三是训练应急避险技能。在汶川大地震中,安县桑枣中学2200余名学生、百余名老师在1分36秒内,都有序地撤到了操场上,无一伤亡。这正得益于学校时刻把灾难想在心中,决不把训练当形式,走过场

  震撼世界的大地震,在震裂大地、震开山脉、震倒桥梁、震毁房屋的时候,也震出了人间真情。

  每一个生命都是惟一的,然而当生命受到威胁时,有那么多人选择了牺牲,而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

  每一个生命都是珍贵的。生命是至高无上的财富。在灾区的生命需要得到生存保障时,却有那么多人选择了舍弃和奉献。捐款、捐物、献血、献力。

  每一个生命都是平等的。5月19日下午2时28分,国旗半垂,汽笛长鸣,山河齐哀,举国同悲。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7天时,全国各地深切哀悼大地震遇难的同胞。这一刻,让全人类都记住了人的尊严,记住了“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无论是领袖还是平民,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无论是富豪还是乞丐,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还属于别人;生命不仅仅属于一个小家,还属于一个大家、一个国家、甚至全人类!

  《开学第一课》主题课观后感5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我观看了CCTV1频道的《开学的一课》,真的学到了很多很多。今年开学第一课的课题是“梦想”,每个人都有梦想,有梦想就有动力。

  第一课:有梦就有动力

  课上,宇航员王亚平也参于了,给我们介绍了一个在跳伞方面的付雨娟。她每天都要跑步,靠得是毅力,很多人都坚持不住,可她一直坚持到现在,因为她有个梦想:当个兵。每一段时间都会淘汰掉一部分人,多么困难的事情,付雨娟说了句话:“不管什么事,只要做了,就要坚持下去。”。每一个当兵的人都会想家,付雨娟也一样想奶奶,她被奶奶在场吓到了,那个拥抱很让人感动。小小年纪吃那么多苦不容易。

  王亚平老师说:“梦想就像宇宙中的星辰,看似遥不可及,只要坚持就能成功”。没有人能随随便便的成功,追逐梦想的路上并非一帆风顺,擦干眼泪不轻言放弃,就会离梦想近一点再近一点。为自己的梦想付出最大的努力,这是她对我们的鼓励。王亚平老师用她的努力与成功为我们做出了好榜样。激励着我在新的学期里一定要刻苦学习,用优异的学习成绩来实现新学期自己梦想。每个人都要有梦。梦,是一个懵懂的孩子最辉煌的骄傲;梦,使一个学生为之努力奋斗;梦,让一个成人拥有美妙的人生;梦,是一位老人最美好最纯真的童年回忆。

  第二课:有梦就要坚持

  廖智老师不仅仅是汶川地震中最美的舞蹈老师,我觉得她也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妈妈。因为她不仅在地震中失去了轻灵舞动的双腿,还残忍的夺去了她未满周岁的.孩子,一个是她视为生命的舞蹈事业,一个是她视为比生命更重要的孩子,这一度使她失去活下去的意义。她曾放弃重新起舞甚至重新站立行走的梦想。但在疼痛面前,她选择了坚持,对梦想的坚持!坚持给了她一次重生,十天学会穿假肢站立行走,一个月后重新开始跳舞。

  廖智老师说:“一旦发现你不再恐惧害怕,困难也就不是那么难以战胜”。我不仅是一名老师,其实也是一名小学新生的家长。希望和孩子同龄的小伙伴能有自己的梦想,并能最终实现它们。廖智妈妈用她的坚强和坚持实现了自己站起来行走和舞蹈梦想。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要像廖智妈妈一样的勇敢、坚强、坚持,来实现我的梦想!

  第三课:有梦就能出彩

  郑亚波妈妈是一位普通的加油站工人却培养出了一个伟大的儿子-闫铭威,作为单亲妈妈,她为了智力低下、自闭症的儿子开发智力,11年里看视频学习钢琴,再手把手教给儿子,9岁前还不会说话的儿子如今已经能自弹自唱了,他现在也已经上小学六年级了。一个从小就智商低、有自闭症的人,他的妈妈找遍了所有方法,可是所有人都说放弃他吧,只有他的妈妈一直没有放弃,一直教他弹琴。每到要放弃的时候他的妈妈就会想:如果我走了,谁来照顾我的儿子呢。就这样,一步一步花了十一年的时间走到了现在,现在他已能和别人交流,能弹好钢琴,能理解妈妈。我觉得“有梦就能出彩”。

  郑亚波妈妈说:“即使全世界都放弃你,妈妈也不会放弃你”。弹钢琴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它给了我最后的希望,给没有色彩的生命,多了一些色彩,这是郑亚波妈妈流泪的讲述。我最喜欢闫铭威大哥哥弹的那首《世上只有妈妈好》,更喜欢他说的:“要努力、要用功”是的,是的,他很坚定有力的说着!我想这是他对妈妈的“不抛弃、不放弃”最好的回答和回报。

  有梦就有动力,有梦就要坚持,有梦就能出彩,梦想照亮人生,这,就是梦想的力量!每个人都有梦,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坚持去实现梦,每个人都会获得最光彩的未来。所以,同学们,努力吧,让我们的梦想去征服自己,去征服未来!为了梦想加油吧!

  《开学第一课》主题课观后感6

  九月金秋,随着新学年的到来,央视专题节目“开学第一课”如约而至。代表们眼含热泪讲述的故事和演绎的短剧深深地触动了我们,将我们从假期的沉睡中惊醒,给予我们新的反思和感悟!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孩子们能坐在明亮的教室上学,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这些我们每天经历的普通日子,却是几千年来人们梦寐以求的生活!它是先辈们历经战争的磨难,踏着鲜血一路闯出来的日子,这看似平凡的日子,来得是多么的不容易!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日子,所以“开学第一课”的主题自然离不开党的建设与发展故事。在节目中,主持入和特邀主讲人,向我们进述了共产党员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

  “理想是火,点燃革命热血”,《共产党宣言》指引着李大钊、陈望道等革命先辈探索在黑暗时代中救国救民之道路,更是点燃了百年来无数革命志士追求理想与信仰之火。毛泽东同志曾说:“《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每一次阅读我都有新的启发。”在画面中所展示的书中每一页,都有他密密麻麻的笔记。那份笔记着实令我触动,一笔一画都展示着毛泽东同志的用心,更是代表着每一位共产党员心中的'信念。我似乎明白了,在中国最黑暗的时代,一群有志青年在党的吸引下相聚,他们不畏牺牲、坚持抗争,点亮了祖国的希望,这便是共产党最初的模样。

  “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这是用生命捍卫共产主义思想的李大钊曾说过的话。节目请来了李大钊之孙李宏塔、李亚分享祖父的革命事迹。这位革命先烈将自身的所有财富无私地投入了革命事业中,留给子孙的只有最珍贵、也是无尽的精神财富。这样为国为民的无私精神怎能不让人感动?为了共产主义的发展,革命事业的成功,无数如李大钊这样的英雄前赴后继。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正如李宏塔所说:“我最大的权力就是为人民服务!”

  “愿你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这是烈士蓝蒂裕在就义前留下的最后的遗愿,这是他的期盼,更是千千万万先烈们的遗愿!他们梦想中的可爱中国,如今已成为了现实。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让我们更应该铭记这些为之流血牺牲的英雄们!

  我们的共产党员,无数的革命先烈为国捐躯,只是希望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能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作为共产党员的张桂梅校长四处募款,不畏环境之恶劣,只是为了让当地的穷孩子们,有机会可以读书。她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作为共产党员,拉齐尼·巴依卡一家三代献身边防守卫的事业中,只希望家国平安;作为共产党员……

  正是因为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和各基层的党员们,都拥有着一颗忧国忧民的心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始终为着我们的祖国发展着想,甚至可以为其付出一生的心血。我们的祖国才能发展得越来越好!是共产党员们的那些令人动容的付出与牺牲,与无数普通中国人民的点滴奉献汇聚在一起,才共同绘制了中国如今的繁荣昌盛画卷!为此,我们要学会感恩,用实际行动报答党的恩情!电视上张桂梅校长带领大家一起大声地读:“强国有我,请党放心!”这句话久久地回荡在女子高中的操场上,也久久地回荡在我的心里!

  每年观看“开学第一课”,总能给我带来不同的感触和思考。这一次的第一课,让我更深刻地明白:中国共产党是近代中华民族的指路灯,指引着中国走出黑暗的旧社会,迎来崭新的新中国,奔赴成为世界强国的美好未来。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我们应该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献出每一个人的微小力量,最终汇聚成一股巨大的能量,将我们的国家建设得越来越好!

【《开学第一课》主题课观后感】相关文章:

开学第一课主题总结08-04

开学第一课的主题作文12-15

开学第一课主题教案12-10

“开学第一课”主题活动总结08-09

开学第一课主题教学教案12-17

开学第一课主题活动教案08-16

小学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教案12-11

春季《开学第一课》主题教案02-18

春季开学第一课主题教案02-15

开学第一课春季主题教案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