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爱上西雅图二》观后感

时间:2020-12-28 20:40:55 观后感 投诉 投稿

《北京爱上西雅图二》观后感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北京爱上西雅图二》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北京爱上西雅图二》观后感

  观赏《北京遇到西雅图二》是这个母亲节与妻子约会的一个部分,影片结束,久久未能平复,不单是被爱情感动,更因影片中涉及的几个严重的社会现象深思。

  第一个是原生家庭对儿童成长的影响。男主角在十四岁时,父母离异的前夕,像包袱一样被安排到了美国,独自在异国他乡,努力地学习、工作、成长。强烈的目标导向模式让他屏蔽了所有的感受,创伤使他的内心像沙漠中的仙人掌一般,浑身是刺,谁也靠近不了,和谁都有一段距离。周围有许多的朋友、同事,自己却逃避一切的亲密关系,活在自己设下的孤独之中。女主角因父亲欠了一身赌债离世后,从小就混迹于赌场,年纪轻轻却经验老道,周旋于各类赌客之间。两个人相似的成长背景——原生家庭的创伤,让他们在生活中辛苦地活着。因着创伤的正向动力,男主角学业优秀、工作勤奋,业绩突出,却内心孤独;女主角生活节奏紊乱,但自尊而倔强,心中充满盼望,不断寻觅着真爱。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爱与被爱的需要,当我们长大拥有了自我省察能力的时候,却常常发现自己好象并不是十分的幸福快乐。原本成长中给自己最大支持的原生家庭,同样却给我们带来一些无形的'伤害,而这些创伤形成的信念与模式,成为我们享受快乐人生的桎梏。电影情节的设计总是很励志,男女主角是总的来说是善良、阳光、积极、勤奋、自我觉察的。在现实生活中呢?不自信、缺乏安全感、内心懦弱、敏感、屏蔽、逃避、分裂是才是真实的存在。

  影片的点睛之笔是男主角经过反省,回国探望了父母,情节上虽是一带而过,却点出了一个真相:修复与父母的关系是解决人生诸多困扰的根本。我们探寻创伤,并不是为现在的不好找理由、推诿责任,恰恰相反的是修复关系、饶恕伤害、是为了让自己更好地活在当下,以致于更好地享受未来的幸福生活。感恩的是,上帝为我们创立了婚姻,在婚姻中如果我们若有勇气、有意愿,完全可以疗愈所有的创伤。

  第二个是物质型教育的问题。剧中王茜饰演了一个为了孩子的教育,带孩子来到美国的求学的母亲,买房的首选条件就是学区,而孩子却采取不学习的方式消极抵抗,这可能是目前中国教育现实的一个缩影。有许多的家长整天忙碌着挣钱,为得是找好的老师、学校,为孩子找到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但这真得是孩子的需要吗?也许和睦的家庭氛围、每天都有深情地拥抱、父母亲以身作则的榜样、常常爱心地陪伴和真诚鼓励,也许就是这世上最好的教育。那些把所有的教育责任完全交给他人的家长,所应该知道的是,家庭教育才是所有教育的根本。与其将教育的主权交于他人,不如投资在自己身上,去改变自己,参加学习,提升自己做父母亲的素质与能力,学习如何去接纳、关爱、赞赏、鼓励、支持、帮助孩子,与孩子们一同成长,成为他们眼中的英雄,做他们的榜样。

  第三个是婚姻沟通方式问题。剧中最感人的就是秦沛饰演的老爷爷在教堂中与奶奶在补办婚姻仪式的那段煽情戏了。爷爷那段鼓足勇气表达的婚内70多年不离不弃、生死与共的感情,让人泪流满面。其实生活中的我们因着内敛、城府、谦逊为律的文化,常常羞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真实的想法,而正是这样的偏差信念导致婚内的沟通困难,激化了婚姻中的矛盾。爱是需要表达与回馈的。爱里没有惧害,爱能遮掩许多的过错。就像电影中的奶奶,虽然很早就想拥有一个正式的婚礼仪式,却一直不愿表达,最后在别人的安排下,才满足了自己的愿望,而那段中国式的真情流露,撼动全场观众的心。也是因着奶奶的不表达,用两件红色的文化衫替代了洁白的婚纱,虽是增加了影片的笑点,但让奶奶的心中留下一丝丝的遗憾。

  真正的尊重是彼此尊重,敢于表达自己,才能让我们每一个人优雅而真实地活着。全国离婚率已是连续13年增长,沟通、性和财务问题,是婚姻中的三大支柱,而沟通居首。人的话语是带有能力的,舌头在人体中最为柔软却极有力量。凡事要说造就人的话,让听到的人得益处。

  爱你的丈夫就拉着他的手,鼓励他;爱你的妻子就拥抱她,赞美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