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致孩子一封信

时间:2024-01-31 07:20:44 书信范文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父亲致孩子一封信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书信吧,书信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文体。你知道书信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父亲致孩子一封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父亲致孩子一封信

父亲致孩子一封信1

xxx:

  期中考试结束了,累吗?不想问你考试结果,不是我不关注你的成绩,而是我觉得关心过程远比结果重要得多。比如这次我就想关注关注意志这一话题,因为这是过程当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有一种病叫做“佝偻病”,你听说过吗?这种病在在婴儿期较为常见,症状有:鸡胸、O型腿、脊柱变形、肋骨外翻等等,总之,那样子看上去惨不忍睹。婴幼儿患佝偻病的主要原因就是缺钙,我们北方的婴幼儿患这种病的可能性还更大些,因为北方日照时间短,会影响到人体对钙的吸收。

  身体患这种病固然可悲,但是意志层面患这种病就更加可悲了。不信你看看《辞海》是怎么解释这个词的:“意志——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对行动的调节作用,包括发动和抑制两个方面。前者指促使人从事带有目的性的必要行动,后者则指制止与预定目的相矛盾的愿望与行动。意志过程使人的内部意识向外部动作转化,体现出人的心理活动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类所特有的。”这就是说,一个人的意志要是缺“钙”的话,那么,他的“发动”和“抑制”两方面的调节作用,就至少有一个出麻烦了!恰如一辆汽车,你需要它开动的时候,它发动不了引擎,你需要它停下的时候,它又停不下来,这岂不是万分危险?

  那么扪心自问,你觉得你的意志怎样?可有“佝偻”症状?你妈妈早上催着你起床,午间催着你吃饭,傍晚催着你写作业,晚间催着你睡觉,这是否意味着你的“引擎”总是关键时刻不会“发动”?催你吃饭,你却坚称你的“水果沙拉”却尚未做好;催你写作业,你却坚持想看完《甄嬛传》;催你睡觉,你却又长时间在卫生间磨磨蹭蹭不肯出来这是否又意味着你的“引擎”总是关键时刻不会“抑制”?这能不危险吗?

  意志是可以训练的。风靡全国的《哈佛女孩刘亦婷》一书就专门写到,刘亦婷的父母为磨练她的意志,特意让刘亦婷夏天坚持握冰一刻钟。她是怎么坚持的呢?她的日记写到:晚上,爸爸从冰箱里取出一块冰,这块冰比一个一号电池还大呢。爸爸说:“婷儿,你能把这块冰捏十五分钟吗,你捏到了,我就给你买一本书。”我说:“怎么不行,我们来打个赌吧!如果我捏到了十五分钟,那你就得给我买书哦。”爸爸满口答应了。爸爸拿着秒表,喊了一声:“预备,起!”我就把冰往手里一放,开始捏冰了。第一分钟,感觉还可以,第二分钟,就觉得刺骨的疼痛,我急忙拿起一个药瓶看上面的说明,转移我的注意力。到了第三分钟,骨头疼得钻心,像有千万根冰针在上面跳舞似的,我就用大声读说明的方法来克服。到了第四分钟,让我感到骨头都要被冰冻僵、冻裂了,这时我使劲咬住嘴唇,让痛感转移到嘴上去,心里想着:忍住,忍住。第五分钟,我的手变青了,也不那么痛了。到第六分钟,手只有一点儿痛了,而且稍微有点儿麻。第七分钟,手不痛了,只觉得冰冰的,有些麻木。第八分钟,我的手就完全麻水了当爸爸跟我说:“十五分了!”的时候,我高兴得跳着欢呼起着:“万岁,万岁,我赢了,我赢了!”可我的`手,却变成了紫红色,摸什么都是觉得很烫。爸爸急忙打开自来水管给我冲手。我一边冲,一边对爸爸说:“爸爸你真倒霉啊!”爸爸却说:“我一点儿也不倒霉。你有这么强的意志力,我们只有高兴的份儿。”除了握冰,刘亦婷还主动经受了磨难训练——踮脚站立30分钟。看她的日记:大话我可是说出口了,可我的腿酸痛酸痛的。我一

  看表,唉呀,才过了三分钟。“没关系,没关系,”我对自己说,嘀嗒、嘀嗒,时间老人像故意放慢了脚步,五分钟过去了,我的腿酸得直痛,我赶快采取措施,把我包里的气球拿出来吹,吹好了又把气放掉,然后又吹。就用这法子转移注意力、唉哟!我的气球掉到地上了,这可怎么办?我赶快看表,好好好,已经十五分钟,我松了一口气。可是,我的左小腿开始抽筋了,过一会儿我的右小腿也开始抽筋了,前脚掌痛得很。现在也没有气球来转移注意力了,于是我又想了一个办法,用背“常用数的平方”来转移注意力。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我第三次胜利了

  我知道你读的书就决定了你不喜欢刘亦婷这个人,因为她给太多的中国孩子无形中施加了太多的压力。其实我也不喜欢这样教育孩子,可是为何我还是要给你大段摘录这些文字呢?就是让你知道意志的“硬骨头”是练出来的啊!

  那么,该怎么练呢?我放下《心理学》久了,关于“意志”这一章节确实生疏了。好在现在信息交流很方便,我专门从网上给你找到了“意志活动的运行程序”:确立价值目标——整体规划设计——制定实施细则——具体行为落实——意志动力特性的修正。这不就是好方法吗?坚持晨跑、写日记,或是坚持每周一次给我写信,或是坚持通过拣废品资助一名学生等相对温和一点的办法,岂不就是落实这些好策略的重要载体?

  我们继续进一步分析。构成人的意志的某些比较稳定的方面有:独立性;果断性;坚定性;自制力。独立性重点在于“不屈从”;

  果断性重点在于“及时”;坚定性重点在于“坚持不懈”;自制力重点在于“善于掌握和支配自己”。实实在在看看,你平时的那些事情,到底是这这四方面哪一方面做得不足?能立马拟定改过方案并马上付诸行动吗?

  说实话,我意志品质也不好。正是意识到这一点,我也总在寻求我的改过方法:以前的写日记就使我尝到了甜头;平时每月两次的网络学习研讨也有这一功用;现在的给你写信是不是也兼有这一益处?我这些年来之所以能够任版主、发文章、获荣誉、带团队、出版书、做讲座,在专业道路上渐行渐远,谁说不是我给自己的意志坚持补“钙”的结果?

  既然我们都有类似的问题,那我们今后就相互监督、相互比赛如何?看看咱两个到底谁的意志更强?五一前能赢了我,我立马奖励你一本新书;暑假前能赢我,暑假我带你去新开元奥斯卡院线看大片去,怎么样?

  爸爸

  20xx年xx月xx日

父亲致孩子一封信2

xxx:

  周末好!

  上次刚和你谈过“敬畏规律”的话题,没想到你随即就受到了规律的惩罚——令人沮丧的期中考试结果出来了——看看身在庐山之外的眼光有多准!这眼光不仅仅是我们的,里面也饱含了你那些可敬的老师们的热切期盼呢。

  《老子》有言:“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意思是:如果在事情将要结束时还是像开始的时候那样慎重,就不会将事情办砸。你上半学期的切身经历,显然已经为此话做了很好的注脚,不再絮叨,咱们只谈谈如何总结这次考试吧,因为: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在我看来,试卷上的错误一般来说有两种:生字写错了、概念记错了、该背诵会的课文没有记住、计算过程中看错了数值等等,这些并非能力原因导致的错误,应该叫做不可原谅的错误;语文、英语试卷上的写作和阅读题、数学上的附加题等弹性很大的题目,或是考验思辨能力一类的题目,往往能使大多数考生在此或多或少失分,这

  一类所谓的“错误”则叫做可以原谅的错误。前一种错误反映出来的问题是学习态度问题,后一种错误反映出来的是学习方法问题。由此就可以看出:考试后只是听老师讲评了试卷,再把错误之处纠过来还不够,还应该进一步作出综合分析,看看有哪些属于不可原谅的错误?又有哪些属于可以原谅的错误?属于前者的,则要进一步加强记忆或培养细心的审题、做题习惯,以夯实学科知识基础;属于后者的,则要审视自己的学习方法存在哪些问题,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调整(比如看相关学法资料、请教家长或老师、专项训练等等)

  分析到这里还不够,还要看看这两类错误各自所占比例有多大?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自己以往的学习问题,总的来说是应该属于学习态度不踏实还是学习方法不正确?这样一分析,自己今后学习策略的'大方向该如何调整,你就心中有数了。

  再次,还要建议你有必要建立自己的错题库,将历次考试的错题搜集整理下来,有空就多翻翻看看。因为这些知识明显是自己学科知识的“短板”,多看看勤熟悉,是不是就能促使自己尽快补上这个“短板”?何况从学习效率的角度来看,到期末复习时,你将自己的错题库认真复习一遍,是不是就大体相当于将当学期的学科知识复习了一遍?

  以上是从技术方面谈了谈试卷,其实与此相关的思想方面的问题道理也一样。本次考试后,我和你妈妈都在不同场合和你的几位老师有过交流,会诊的结果是一样的,那就是你本学期确实没有做到心无旁骛。

  好在在你妈妈的倡议下,我们及时平等商讨并签订了合约,规定了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且附有相关的奖惩措施。我的意思是,这份合约的签订仅仅是一个开始,我们都需要拿出“慎终如始”的态度来对待它,这样才能保证最终“无败事”。

  以前我带初三的时候,总不忘记送他们同样一句话:人生恰如坐长途车,沿途窗外的风景再好,我们也绝对不能中途下车,因为那不是我们的终点站!你现在虽是初一,但你此刻的实际情况,再没有比这一句话更合适你了,所以利用这个机会也专门送给你。

  我前边曾对你说过,人是有很多劣根性的。不能够慎终如始,恐怕也是人类较为顽固的劣根性之一了,“虎头蛇尾”、“半途而废”、“浅尝辄止”、“功亏一篑”等成语,是否就是它历史悠久的最好例证?但令我们深感欣慰的是,人类同这一劣根性斗争的历史也很悠久,《老子》所载的“慎终如始”不就是铁证吗?你想续写哪一种历史呢?

  这次考试是一个结束——你要牢记“慎终如始”这句话,踏踏实实反思总结一下这次考试,争取在哪里跌倒了就在哪里站起来;这次考试也是一个开始——《老子》还有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个开始,你能否把握好?后半学期结束能否“慎终如始”?

  在自己的伤痛记忆上站立起来,英姿一定更飒爽;在自己的废墟上建起的新家园,一定更漂亮!愿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答好我前边那些问题!

老爸即日

  20xx年xx月xx日

父亲致孩子一封信3

  两年前,父亲到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上,两年后,沉浸在悲痛中的孩子发出了令人同情的呼吁。读了《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你想对这个渴望和平的孩子说些什么呢?请你写封信给他吧!

  一个失去父亲的孩子:

  你好,你是一个失去父亲的孩子,你是不幸的,但你却会为你的父亲而骄傲,是吗?因为它为和平而倒下的,不仅你会为他骄傲,全世界都会为有这样一个维护和平的.英雄自豪。我也常常会为有这样的人而骄傲。你不应该哭,因为你的父亲是位英雄。你为了人们不再流离失所,不再失去亲人,所以你呼唤,企盼和平,你不希望这样的悲剧重演。是的,我虽然是生在和平年代的孩子,我何不希望和平之神能永驻人间,正因为我在享受和平,所以我更加希望让那些罪恶的双手停止屠杀,让战火中的孩子享受阳光。我知道,战火让多少人流离失所,又让多少人家破人亡,谁不想日子过的幸福一些,谁不想生活绚丽一些,谁不想过得快乐一点,谁不想体会爱和被爱,难道谁都不想吗?就一定要用战争化解仇恨吗?在战火中的人们谁能体会到爱呢?

  你体会过战争,也体会过伤痛。我也一样渴望和平,我知道,也懂得和平的含义,我与你一样。我同情你,但也敬佩你,也同时让我知道了和平的重要。那就让我们共同呼唤,为了生存,我们不要战争;为了幸福,我们渴望和平;为了每一个幸福家庭,为了祖国母亲,,为了自己,为了快乐,为了心中所牵挂的一切,我们更应该手握手,肩并肩。追求和平,渴望和平,呼唤和平是我们共同努力奋斗的目标。炎黄子孙,报答祖国,共同努力吧!

  我们呼吁,我们祈盼,和平,和平,和平。

  祝您幸福

  一个生在和平中的孩子

  2xxx.05.02

父亲致孩子一封信4

亲爱的儿子:

  你今天放学,爸爸已回哈市了。在你期末考试前,不知能否回来。因为四叔昨天夜里突然从哈市打电话来告诉奶奶病了,正于医院抢救中……

  你无法完全理解爸爸对奶奶的亲情。这亲情中包含着太多太多儿子对母亲的内疚。等我从哈市回来再讲给你听——爸爸有一种极不祥的预感,可能爸爸此一去,将永远失去爸爸的妈妈了。写到这,眼泪在爸爸眼里转……

  但爸爸给你留言,主要是关于你对考试的态度嘱咐你几句——当了爸爸妈妈的中年男人女人几乎都这样,一颗心分几瓣儿。主要的两瓣给儿女,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所谓“上有老,下有小”。你将来人到中年,那时你也会有深切的体会……

  我认为——你已经努力学习了。这爸爸看到了,妈妈也看到了。所以,无论你此次考得多么差,爸爸妈妈都不会埋怨你的。因为你已经尽到了自己是学生的义务,已经表现出了自己对自己的责任心。父母因为一次考试的失利而埋怨你这样一个儿子是错误的,对儿也是不公平的。

  考试——能否正常发挥自己的学习水平很重要。所谓正常,其实就是尽量做到凡是自己会的,能答对的,不丢太多的分。甚至不丢分。

  当然,要做到这一切也不容易。因为考试是一种特殊氛围的“场”。在规定的时间内,面对那么多页考卷,考生难免心里紧张。一紧张,每每会的,也似乎不会了。

  一道难题卡住,纠缠过久,时间不允许;干脆放弃,丢分又太多。以为对于别的同学根本不算难题,自己觉得难,仍因自己太笨。考场的氛围这么一想,先自气馁,于是自信崩溃……

  以上种种,皆考场紧张的原因。一半源自于外界,比如以前没考好,爸爸妈妈曾给脸色看;一半源自于内心,怕在同学中太失面子。

  爸爸妈妈以前确因你没考好曾给你脸色看过。但那时你太贪玩,学习缺乏上进心。现在你不是改变了吗?你既改变了,爸爸妈妈对你的考试成绩的态度,不是也改变了吗?

  好固可喜,差亦欣然——这是爸爸妈妈的保证,首先绝对是爸爸对你考试的`成绩的真实不相欺的态度。

  总之我是在指出——爸爸妈妈能正确对待了,你自己反而不太能正确对待了似的。否则你为什么临考前总失眠呢?为什么仅仅一科失利,就阴云满面呢?

  想想那些参加奥运会的各国运动员吧!四年一幕,有人苦练四年,只为一搏。也有人一搏失利,由于年龄原因,以后无再搏的时机,那他们不活了吗?

  要学他们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

  除了心理要调整,“战术”上也要调整。

  爸爸给你的建议是——不在难题上纠缠太久。看了两遍还没找到解题的良好感觉,那么干脆绕过。将会的题、易的题全解完了,回头来再“攻克”。倘已没时间,拉倒。总之,一味只管做下去,遇难题就绕行。先将有把握的分数拿下来再说。

  见你已酣睡,不忍心推醒你,故留此言。因明天你起得早,爸爸醒来已肯定见不到你了……

  儿子,请在内心里替奶奶祈祷几次!

xxx

  20xx年xx月xx日

父亲致孩子一封信5

xxx:

  今早上我去阳台看咱家的海棠花,叶子倒是很茂盛,但是依然没有开花的迹象。看来,我们今年想在家里看到海棠花是不可能的了,因为海棠花的花期马上就要过了。为什么我们的海棠花会错过花期呢?正如你所料,去冬海棠花在客厅,由于暖气的缘故,即使在严寒天气,它也在疯长,滋生出来的新枝,竟然窜出了那么高!它的精力在本该休眠的冬季消耗掉那么多,春季的花期自然就受到了影响。这就是规律使然,看似是偶然事件,其实是必然的结果。

  这次期中考试我知道你考砸了,这个结果在我的意料之中,说实话,我并没有你所想象的那么生气,因为你现在确实需要有这么一个糟糕的结果了,不然和规律没法交代啊。你像放电影一样试着回顾下本学期自己的表现,无论是功课、读课外书,还是交友、业余活动,看看你是不是一直在挑战着我们的容忍底线?我们的容忍底线倒是小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规律人家不答应啊!

  我的第一届学生有个叫Y的小姑娘,成绩在应届生里虽说处于上游,但是因为书写不太好,成绩也不是数一数二的,所以总体来说并不具备绝对优势。一升初三后,我们班的复习生比另外两个班的都多,有十多名,即使我不说让你单凭逻辑推理,你都能够想象到这么一来,她的班级排名会到什么程度!

  面对这个局面,她自律甚严,一刻也未曾放松过自己。她爸爸在北京当包工头,家里条件在咱们这里属于很优越的了,她一直穿着很朴素;她从来就是把屋门一关,一个人在自己的房间里学习,既不反对妈妈和上小学的弟弟在客厅看电视,自己也坚决不看。这样一学期下来,她的期末成绩就进入全班前十了。第二学期,她依然在各方面坚持严格要求自己,成绩也在继续提升,后来偶尔还能达到班级前五。升学考试前,他叔叔(和我是同学)来找我,想让我给她报一中。要知道,那时我所在的中学每年能考入一中的',最多也就是两三位而已,有时甚至一个也没有。她这种情况考入一中的概率是微乎其微的,你说我怎么会放心?我苦口婆心晓以利害,但并不能动摇家长的决心,我不好坚持,只好答应让她试试,我心里却早已暗自对她的升学前景不抱希望了——因为高中学校竞争激烈,报考一中却考不上的,即使分数线达到其他高中的分数线,他们也不要了。她坐车到县城的中招考场报到时,我发现她居然连书包都没有背,书也没有拿一本,只带了作图工具和钢笔就出发了。我想:她怎么这么不重视这么重要的考试啊?我算是对她的升学前景一点也不抱希望了。可是等放榜下来后,全班居然只有她一个人考上了一中,创造了一个奇迹!

  她虽说考上了,但性质是自费,因为她的分数刚好达到自费生分数线标准。这个结果就意味着,她在同一届六百余名学生中,成绩自然是“垫底”一类的了。她却依然没有松懈!升高二时,她就奋起直追到了全年级前四百名,真是惊人一跃啊。因为各忙各的事情,后来就没有了她的消息,直到她们这一届高三放榜时,我才知道了她居然又应届考上了本科,再次创造了她的人生奇迹!当时很感慨上苍对她的眷恋与照顾,现在想来,这事情本来就在情理之中,因为有“天道酬勤”的规律在主持公道啊!

  反过来,还是这一届,同样是一位叫J的女生,成绩一直比Y要好,书写、作文均胜过Y许多(Y擅长理科,J理科也不弱)。她的状态一贯很好的,但是报志愿后出了问题。因为她家里的意思是让她报师范,但是她的成绩上一中都不够,更别说当时炙手可热的小中专了呢!经过家校双方几番讨论,一致决定让她报四中,先到考场历练历练,即使考上也不上高中,待来年复习一年,设法报考师范。因为她知道即便考上也不上,结果一报志愿后她就失去了学习动力,别人复习她就偷偷玩,最后中招考试竟然连四中也没有考上!鄙视规律的人,必然要受到规律惩罚的,她就是很好的例子。

  知道了这个道理和这些事例,你是不是就要考虑应该敬畏一切规律了?既然“天道酬勤”,咱为什么不勤奋一点呢?你天赋、文采、书写都比Y要高出一截,但是自制力显然和人家有了差距。天赋低于别人,那是十分无奈的事情,但是自制力比别人低,那是不是只能怨自己太不争气了?过去的既然过去了,就不要再去计较了,但是未来呢?当下呢?再抓不好,再不勤奋,再骄纵自己,是不是就不可原谅了?因此,人凡事不能心存侥幸,你必须铭记:“光荣的桂冠从来都用荆棘编成!”

  让我们敬畏一切规律并老老实实按照规律办事吧!

  老爸即日

  20xx年xx月xx日

【父亲致孩子一封信】相关文章:

致父亲的一封信06-02

致父亲一封信07-02

致父亲一封信02-28

致父亲的一封信06-13

致孩子的一封信10-06

致孩子的一封信02-06

父亲孩子的一封信08-04

致父亲的一封信作文05-17

致父亲的一封信【荐】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