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老师一封信作文

时间:2023-10-03 14:04:42 书信范文 投诉 投稿

[实用]给老师一封信作文3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给老师一封信作文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实用]给老师一封信作文3篇

给老师一封信作文 篇1

敬爱的语文老师:

  您好!

  人们都说老师的奉献是最无私,您们用自己的一生培育了祖国的下一代。六年时光稍纵即逝,若白驹之过也,忽然而已。而您,伴我们度过小学六年的您,也将要成为我们小学生活中无法忘却的回忆,无法忘却的身影。

  是您,让我们这些童稚的雏鸟在您谆谆的教诲下展翅翱翔于蓝天之间;是您,用您甘甜的雨露无声的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若我们是那鲜艳的红花,您便是那无私的緑叶。若我们是那翆緑的青草,您便是那温暖的阳光。也许终有一天我们在大千世界走累了,脑海会闪现出您的身影。

  您,那个时而严厉,又时而温柔的您;您,那个面对调皮孩子,悉心教导不愿放弃他们的您;您,那个挑灯备课到一两点钟的您;您,那个每次发火说要狠狠罚我们却又心软的您。您是我们永远忘不掉的您。

  您,时常会鼓舞那些上课不太会发言的同学,让他们站起来自信发言,也许他们因为紧张憋红了脸,但是在您的循循善诱之下,他们总能平静下来,完美的回答问题。从那以后,他们在您的锻炼下,渐渐举起了自己不曾在课堂上出现过的手,变得自信起来。也许您也曾训斥过我们,但谁又能明白,您那严厉的背后满满的期待呢?在你的训斥过后,我们也许会埋怨,也许会烦闷,但无论如何,最后心中万分的不满,都会化作对您的理解。都会化作对你一片苦心的理解。在别的'班正在拼命考试时,您却花费一整节课的时间去讲述您自己经历中深刻的故事,但我们总能够在您有趣的故事中去明白去理解它其中包含意味深长的道理。但无论是哪一种性格的您都是让我们无比尊重的您。

  我也许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但您一定是我心中最感激不尽的老师。您带着我们告别昨日的幼稚,编织辉煌的明天,您是我们心中一颗永燃不灭的启明星,照耀我们前行的路途。

  祝您工作顺利!

  您的学生

给老师一封信作文 篇2

亲爱的老师:

  您好!我从五年级的时候,就是您教我了,教导六年级毕业,差不多教了我两年了!现在,我就要毕业了,就要与你分开了,但是,我非常舍不得!

  我记得有一次您咳嗽咳得很厉害,都要来和我们上课,而有些同学却不知您的苦心,上课外课的时候在做违反纪律的事情,事后您还说您从来没有试过希望一班人赶紧毕业的,而希望我们明天就毕业。虽然您这么说,但是我知道您那不是真心话,因为我从一件事情知道:

  有一次,您让我们在一节课上写同学录,写的'时候,有许多同学都拿给您写,您都写了很多,放学后,原本有一些同学要罚抄的,但您说看见了我们写同学录的时候那可爱的样子,就不用罚抄了。所以,我知道您是舍不得我们的!

  老师!最后,我相对您说:“我爱您!我是永远不会忘记您的,就像您所写的:虽然我们即将要分开了,但是我们之间的师生友谊、情谊是不会消失的,因为我们的情谊比山还高、比海还深,!”

  祝:

  天天开心

  工作顺利

  有缘再见

  xxx

  20xx年xx月xx日

给老师一封信作文 篇3

可爱可亲的吕老师:

  您好!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清晨,美梦在窗外的阵阵炮竹声中溜走。又是一年普天同庆,万众一心,和家团圆的日子,我和妈妈也象往年一样回婆婆家。

  婆婆家在离南京不远的县城中央。我跟你说啊!婆婆家的过年气氛可热闹。婆婆几天前就在厨房发开了,煮咸菜,炒什锦,做团子。好像要把一年吃的都在这天弄完。厨房烟雾缭绕,婆婆就像穿了护衣的老仙女。公公呢?营造新年气氛是他的专长。你看一大早,他也在一堆大红对联中忙开了,一会儿找双面贴,一会儿有擦门,一会儿又被婆婆挥来指去。这么冷的天,没几根头毛的光头上都有汗珠闪耀了;爱干净的妈妈每年是一定会在午饭前洗澡的,还号称除旧迎新,洗去一年的不顺和烦恼,清新爽洁过大年。我呢?就在这一堆幸福的.忙碌中给您写信汇报这些,也让我敬爱的吕老师足不出户,感受别样的新年气氛。

  首先祝您全家牛大吉,身体健康。祝您牛年在教学事业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您的学生:孔祥苓

【给老师一封信作文】相关文章:

给老师一封信作文02-10

老师的一封信作文04-20

【经典】老师的一封信作文09-07

(精选)给老师一封信作文09-16

(经典)给老师一封信作文09-25

给老师一封信作文[精选]09-15

[经典]老师的一封信作文09-27

(精选)老师的一封信作文09-14

给老师一封信作文(精选)09-14

【经典】给老师的一封信作文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