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信作文

时间:2023-09-22 09:13:06 书信范文 投诉 投稿

一封信作文通用(3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封信作文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封信作文通用(3篇)

一封信作文 篇1

亲爱的王文学:

  你好!

  你一定不认识我吧!那我就先自我介绍一下,我们在五百年前可能还是一家人呢!我也姓王,我叫王昊,是杭州市江干区笕桥小学的一名五年级学生。我活泼,开朗,还很淘气,很多时候管不住自己,非常喜欢讲话,甚至还会闹出许多笑话来呢!

  你一定十分奇怪,我怎么会给你写信呢?因为我们班看了一个贫困山区的视频,在里面看见了你和你哥哥王文明,并了解了你们的妈妈在你们还不懂事的时候抛弃了你们兄弟二人。因为贫穷,你们的爸爸也外出打工,后来也了无音讯,你们两兄弟只好跟着年迈的爷爷生活,爷爷年级大了,没有生活来源,而家庭的生活重担就落在了兄弟俩小小的肩头,一边赚钱一边学习。在一次天灾中,无情的洪水把兄弟俩辛苦赚来的钱冲走了,你们一无所有。可是困难没有吓到你们,你们仍然顽强地生活着。

  我看了这个视频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心里十分难过,从你们的眼神里可以看出你们十分渴望父母的疼爱,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在视频上看到了你们的情况,触动了我的心 ,你们艰苦的生活使我感受到,我是多么的幸福,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有崭新的学习文具,上下学有爸爸妈妈接送,做作业要爸爸妈妈陪守,而我却不懂得珍惜,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王文明,王文学你们俩对生活锲而不舍的精神,深深地激励着我,我以后会好好学习,平时帮爸爸妈妈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我会珍惜眼前的所有。

  我们班为此特意举办了“手拉手” 活动来帮助你们,使你们走出贫困。我准备以书信的方式和你交流,有机会把你们接到我们家来,和我一起感受家的温暖。平时我将会把我的零用钱省下来寄给你们。我会节约每一本作业本,爱惜每一本课外书,让生活在遥远山区的你们和我们一样,生活在美好的环境中。

  让我们手来手,心连心做真诚的朋友吧!快乐地成长在同一片蓝天下。

  祝

  身体健康,快快乐乐

  笕桥小学五(1)班

  2月2日

一封信作文 篇2

  还有一次。我在学校,因为天气突变,寒冷的冬天毫不留情。我冷的直发抖,就在这个时候。不是到是谁喊了我一声。我想:外面下着大雨怎么会有人来找我呢?但是,我还向外面看了一见。一个穿了雨衣的影子向我走来。近了,更近了。啊,原来是妈妈你。你冒了大雨来给我送我热烘烘的汤和一些衣服。那时是多么感动。

  虽然事已经过了很久。当时不是你耐心`细心和关心一起向我涌进,我也不会让我感觉你是有多么爱我。

  妈妈谢谢你。谢谢你这13年给我的'教育,我长大后一定会用双倍来孝顺你的。

一封信作文 篇3

未来的义乌:

  你好吗?

  我经常幻想义乌将来是什么模样的,可是未来的义乌你知道曾经的你是怎样的吗?就让我来给你讲讲吧:每天,我们常常会看到环卫工人在清扫垃圾。也处处都可以看到摆放着的垃圾桶,却看到旁边丢满了果皮纸屑,还有一袋一袋的生活垃圾。甚至一些人会把它当成灌篮运动,不论三楼还是四楼,就这样从高空抛下。还有些人距离垃圾桶只有几米远,都不会把垃圾扔进垃圾桶,而是随手乱扔。你看,这是多么不文明呀!其实,我们只要花费一点点力气,就能把环境卫生做的很好。环卫工人也就不用这么辛苦了。

  走在马路上,我们都会看到一些出租车司机和私家车司机都不尊守交通规则,在有信号灯的路口时,看见黄灯闪烁,全都一个个加速奔驰,不会因为红绿灯的关系去减速,也不会因为人行道上有人过马路而去让路。

  未来的义乌你知道吗,在我的印象中有个城市不是这样的`,那就是——杭州。在杭州的马路上,大街上,司机身上,都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记得有一次,我和爸爸一起去杭州玩。正走在斑马线上时,离爸爸的不远处开来了一辆公交车,爸爸连忙退了好几步,想让公交车先行。可谁知,那公交车却停了下来,让我和爸爸先走。爸爸招招手,让那辆公交车先走了。虽然我们是后走,但是我觉得杭州人的文明素质十分的好。还有,在杭州的大街上,你看得到成排的垃圾桶,却看不到垃圾桶旁边任何的生活垃圾。这就是我印象当中文明的美丽城市。

  未来的义乌,真希望以后的你环境卫生和文明素质能比杭州还要做的好。祝万事如意!

  小学生:

  XX-10-9

【一封信作文】相关文章:

一封信的作文09-07

一封信作文09-07

一封信作文(经典)09-07

一封信作文[经典]09-13

(经典)一封信作文09-15

(精选)一封信作文09-16

(经典)一封信作文09-17

一封信作文12-01

一封信作文12-27

一封信!作文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