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朱光潜的一封信

时间:2023-03-09 12:23:41 书信范文 投诉 投稿

给朱光潜的一封信1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写过信吧,书信是具有明确而特定的用途和接受对象的一种交际工具。你知道书信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给朱光潜的一封信,欢迎大家分享。

给朱光潜的一封信15篇

给朱光潜的一封信1

亲爱的光潜:

  您好!

  我是您十二封信的忠实青少年读者,您的十二封信让我深有启发,在读您写的信件时,我总是可以从字里行间中感受到您对我们这一代青年的期望和等待。

  您总是落款为您的朋友——光潜,所以这封信我十分想要和你以朋友的关系来交流。随着岁数的增长,我渐渐对我的人生有了好奇和期待,同时还有了要求,但我并不是一个学习优秀的青少年,我总是觉得自己什么也做不好,这便让我对自己产生了怀疑。身边的钻石耀眼夺目,我这块黄金就只能一直在他们的影子里散发着微弱的光芒。

  光潜,我不甘于平庸,可我却根本没法改变这种日子。

  我总是在空闲的`时间读您的信,您说青年总会有一次在十字路口的经历,可我却找不到自己的路。

  光潜,我十分需要一个人,帮助我从黑暗的地方将我拉出,重见光明,给我黑暗中的一盏油灯,给我这只流浪猫一个家,一个精神的家园。

  我希望您可以帮助我渡过这个难关,解决这个问题。

  期待您的来信。

  此致,

敬礼!

你的读者

  8月8日

给朱光潜的一封信2

亲爱的光潜叔叔:

  您好!

  我是您《给青年的12封信》的读者,您的这本书让我受益很大,在读这本书时,我从字里行间看出您对我们这一代的期盼值很高,仿佛您要把如何为人的方法都教给我们一样。

  看您这本书之前,我并不是什么优秀的孩子,对自己没有目标,目标也只是嘴上说说,而并没有去完成它,读书也是很散漫。但当我看了您的这本《给青年的12封信》的第一页,看到了那句“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吗?”,印证了毛泽东主席的.一句话“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我才知道,哪怕只有几分钟的时间,也要利用那点时间。

  我需要一双手,把我从沼泽里拉出来;我需要一盏灯,来帮助我从黑暗中走出。我期待您的来信。

  此致,

敬礼!

您的读者

  20xx年8月7日

给朱光潜的一封信3

亲爱的光潜:

  见字如面。

  “强者皇然叫嚣,弱者随声附和。旧者盲从传说,新者盲从时尚,相习成风,每况愈下。”

  我无比赞同。亲爱的光潜,在读完您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后,我好似总能寻思出一点未曾探寻过的意味,咂吧咂吧,曾经的我也许竟然是您笔下沉滞顽劣的民众了。小时善舞,自以为对艺术颇有一番造诣了,却不明白多元的,才是艺术。

  您说艺术,要从象牙之塔走向十字街头,也要时时戒备引诱人汩没自我的刺耳与危险,要时时回首瞻顾象牙之塔。我以为,如今的世人均以孩童擅歌舞,拾琴棋书画为荣,这恰是十字街头的游人,在品味了“艺术”之后,疯似的蜂拥而至。当然,更大的可能,是为了依旧弥漫十字街头“名利声势虚伪肤浅”的'毒雾。

  所以我又不明白,“人是一种贱动物,只好模仿因袭,不乐改革创造。”那近年愈演愈烈的“内卷”是怎样一回事呢?上海的拼单名媛,孩子辅导班课程,甚至于女明星身材抨击。如今的社会打着“减负”的大旗,用着“艺术”的名号,创造一个又一个焦虑,似乎你不懂一些艺术,你就是个书呆子。我清楚的,文学,画,体育,一切给人没,超现实享受的,都可称之艺术。艺术会因为美感令人愉快,也可能因为情感感到凄寒。可许多辅导班的孩子明明对这些不感兴趣,由于社会的压力,父母的期许,只得在空调房,老师的讲授,家人的批评或鼓励,咬着牙成为了青年,成为了“精英”,这算得成长吗?

  这好比一个大圈,推着青年,壮年,幼年,在潮涌中来回翻滚着。这个圈又好比您说的流为俗化的艺术。也许我不一定能在那些作品中以微尘见出大千,自刹那见出终古,但我能在网上查找到画的意蕴深刻,人世的欢爱与罪孽。这比起您说的“美国旅行家”有何差异呢?明明不理解,明明只知嬉笑与迷惘,却能发布“自己”的感想,这是可笑?又或是可悲?

  我期待您的解读。我也会去“于叫嚣扰嚷中,以冷静态度,灼见世弊,以坚强意志克服障碍”。

  重新面对艺术。

  反面窥探社会。

  期待您的来信。

  此致,

敬礼!

你的读者

  8月8日

给朱光潜的一封信4

亲爱的光潜先生:

  见字如面。

  你写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旨在使当代青年有些力量,以像我一般学识程度的中学生为对象。这是您从海外送给我们的精神馈赠。读完十二封信,我深有感触。

  在这个不成功便成仁的时代,我陷入了焦虑的漩涡。而对父母、学校、老师的期盼,我不知道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青年。

  用您的话来说,我可能是“闲愁”的人。我在一道道选择题中徘徊不定,不知不觉,人生已过十五载。这是一种缺乏果断,踌躇不前的行为,但是我迷惘于如何化解这些苦闷。

  “超效率”我好像一直在追求这三个字。如何最大限度放大时间效率,是我所首要关心的事。但是“超效率”也容易变成三分钟热度,变得枯燥无味了。这又似是内心浮躁与急功近利。

  “太贪容易,太浮浅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总结我所有的`问题。您说“我们固然没有从前人的呆气,可是我们也没有从前人的苦心与热情了。”也许我所面临的是缺失的苦心与热情。

  您也曾写过:“我们要能与叫嚣扰攘中,以冷静态度,灼见世弊;深沉思考,规划分略;以坚强意志,征服障碍。”在娱乐至死的现代社会,我也曾试过去解决问题,可是现实与理想有时有不可跨越的鸿沟:希望渺茫的考试,家人的殷切期盼,两者将我拖进焦虑的漩涡,逐渐丧失了先前的热情与苦心。

  光潜先生,我需要一点方向,一些良方,一点鼓励,给我指明正确的所在。

  我希望您可以帮我解决烦恼。

  期待您的来信。

  此致,

敬礼!

你的读者

  8月8日

给朱光潜的一封信5

亲爱的光潜:

  见字如面。

  我是《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一个读者,读完这本书后,我心中颇有感慨,您的肺腑之言,深深地打动着我的内心。字里行间充满哲理与思辨之美,经岁月的洗礼后,显得更加厚重。

  随着时光飞逝,我也慢慢学会了解自己,思考自己的人生,但我的`心境似乎不够宁静,缺乏年轻人的创造力。

  您说:“愁生于郁,解愁的方法在于泄;郁由于静止,求泄的方法在于动。”对于“动”我并不擅长体育类项目,但是我尝试抛开一切烦恼,从简单的整理杂乱的房间开始,本杂乱无章的房间顿时变得明窗净几。

  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虽然我的天资不足以领略这些趣味,但是在书中我明白为什么了,原因就是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若心境愈空灵,便不觉得物界沉寂。“静”带我领略趣味,开发创造空间。

  “动”帮助我抛开烦恼,“静”带我领略趣味,原来静与动并不绝对冲突对立。

  这十二封信,不仅适用于当时的青年,同样对于现在的青年,有些力量!是充满人生哲理的十二封信,充满智慧的经典。

  感谢指教,谨遵教诲!

您的读者

  8月8日

给朱光潜的一封信6

亲爱的朱光潜先生:

  您好!

  读了您写的十二封信,使我有所改变,受益匪浅。在读您的信件时,我总能透过字里行间嗅到您对我们这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期望。

  令我感触最深,最有启发的一封信是“谈摆脱”。处于年幼的我们,学不会摆脱,不知如何拒绝,从而引发悲剧。正如您所说的“因为人人都摆脱不开”,所以生命变成了一幕最大的悲剧。

  随着年级升高,我们的作业量也增加了,不得不利用在学校课间的`每分每秒,使我们变成作业的奴隶。当老师需要帮忙时,不得不去做,从而影响到完成作业的进度。到了晚上,作业还没写完,不得不熬夜写。这样看来生活是摆脱不了的,压力越来越大,悲剧可能随时会发生。

  读完这封信,我似乎变得轻松了,也许是我学会摆脱了吧。

  通过你的信,我解决了许多问题,期待你的来信。

敬礼!

你的读者

  8月8日

给朱光潜的一封信7

亲爱的朱光潜先生:

  您好!

  当之前为了完成老师的课业而悻悻的拿起先生的书,但之后直至读完才不舍的放下。我将先生的书放在床头,多次翻开,书并不厚只有薄的一本,但在我的`心中是我对社会的第一本启蒙。文章仅有十二封信,但是每一篇都映射着不同的道理,读完此书后只觉得“相逢恨晚”啊!

  先生在第六封信《谈多元宇宙》中提到:“人生是多种元素构成的,根据不同的情况都有其特殊宇宙和特殊价值标准。所以不能用甲宇宙的标准来衡量乙宇宙的价值。”

  当我读到第六封《谈多元宇宙》时,我不免内心有些失望,以为这是一篇枯燥的哲学论文,可当读完第一段,作者说“但是你不用骇怕我谈玄,你知道我是一个不懂哲学而且厌听哲学的人”这句话不但抹去了我的失望,并且让我感觉与你更亲近了。我认真读了下去,读完本文,听了先生的话我不禁思考,即然不同宇宙有着不同的标准,您在本文中说了“科学的字宙”便不能用善恶来进行衡量,那么既然没有绝对对错,那我们在生活问题中要分出错与对,是与非便是没有意义的事情了罢……

  您的第十一篇让我有了更大的感触,《谈在露浮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文中作者举例了美国人看《孟洛里莎》,不过去看看这幅画,“提升”所谓的艺术修养,并没人能真正愿意懂得他。您说:“我们固然没有前人的呆气,可是我们也没有从前人的苦心与热情。”的确我们当代人做事过于肤浅,如同现在的打卡胜地,只不过是人们去拍几张照。

  我们打着高效率的名号,做着低效的事,不正是一种肤浅么。

  您的文章读来,我时而思考,时而反省,您的书读我一次次领略新高度……

  此致,

敬礼!

你的读者

  8月8日

给朱光潜的一封信8

亲爱的光潜:

  见字如面。

  我是您的读者,看了您的十二封信,似乎封封都说进了我心里,我也非常赞同您的观点,这些观点令我感同身受。

  您说:“书是读不尽的,就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没有一读的价值。”确实,随着文学方面的不断开拓多元,各类的图书供人选择,但现在更多青年都喜欢看娱乐文学,这些小说可以放松身心,充满了青春的感觉,但其中的内容并没有很深的立意,也并没有多少值得学习的技巧,更有甚者仅仅只是为了取悦读者,使用千篇一律的内容吸引读者购买罢了。反之,中国的四大名著并没有很多青少年耐下性子阅读,只是草草了解,无法深入体会书中人物的'爱恨情仇,看不出人物形象。学会选择阅读的确很重要,读一本好书可以让我们升华思想,对人生有更多思考,对我们的写作也有不少帮忙。但过多阅读所谓青春文学会慢慢落入庸俗。回想我自己平时阅读,的确是乱读一通,不经选择的阅读于我而言也未有留下多少深刻印象。

  光潜,我需要一盏明灯照亮我阅读的路,而您的文章确是我的帮手。

  我希望您可以一直帮忙我提升自我修养。

  期待你的来信。

  此致,

敬礼!

你的读者

  8月8日

给朱光潜的一封信9

亲爱的光潜先生:

  青年就如您说的一般,内心的躁动,心理、生理上的烦恼与外界带来的种种,总会让我们变得脆弱。

  青春期给我带来了许多的顾虑,我知道这顾虑从哪来,为什么而来,但我却不知道如何解决。

  有时我也会学着广大学者一般,看着那一幅幅字画,总认为自己明白了很多,但回过头,却发现其实并没有。我那自以为是的心性,从未进步一星半点。就如您说的`那般,“因为我所知道的学生们、学者们和革命家们都太容易,太浮浅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太类似美国旅行家看《蒙娜丽莎》了。”

  但等到我读完您的作品之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后,我的烦恼与疑问大部分都被解除了。您用幽默的语气、真实的例子来包装背后的道理,和对我们的劝诫。我许许多多的观点也得到了您的支持。我与您在心灵中总会产生共鸣,也许我们应当成为朋友,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光潜先生,您的每一句话在作品中,总能让我受益匪浅。我希望这本书能陪伴我度过在成长中的难关,为我点燃一盏灯,为我指明一条路。

  您的读者

  8月8日

给朱光潜的一封信10

朱光潜先生:

  您好,见字如面。

  我曾读过您的十二封写给少年们的信,您的书信让我与许多在青少年时期迷茫的人望见了雨雾中的灯塔,打碎迷茫的瞬然光照。您宛如我所期望许久的好友归信而来,在我的身边带来不一样的疑问和感受在我的人生中不断的摇摆,就像一阵风吹鼓了我的帆但我的方向由我选择。在小孩不是小孩大人不是大人的时期,怀疑自我的定义是我的人生标准,对自己的小小期待,小小的对自己的不肯定,是非对错使对自己的否定日见暴增。相信、敏感、不愿与他人接受,无法接受于自我和解的人是否满足自我的期待,反而使自己的生活更加难接受,暴躁,自我否定强定自我心中的准则。我也常与人爆发争吵但我难以用我的语言去和他解释更加使我难过自卑。

  您说:“舞台上的悲剧生于冲突之得而解,而人生的悲剧多生于冲突之不得而解。”

  光潜先生,我是苦恼的。我无力去否定我的认知,也不愿肯定我的缺失,我在与人争吵完后非常后悔,不一定每件事非要极端解释但我也不愿听见对我的`疑问,无法去判断解释难交流被定为“暴躁的”、“无法沟通“极端”、“偏执”。

  您也说:“因为人都摆脱不开,所以生命便成了一幕最大的悲剧。”我不能否定,我也曾想一了百了,面对我的痛苦我无法嘶吼无法解释理智被巨大的情感左右。

  光潜,我需要一个能拥有绝对理智和包容的人来聆听我的痛苦,给我一面看清自我的镜子,给我一掌抽醒我的幻想囚笼。

  希望您能帮我渡过我的痛苦,带我走到那不去辩说对错的生活。

  我等候着你的回信。

  此致,

  对光明的人生无尽的迈步。

您的读者:陈

  20xx年8月8日

给朱光潜的一封信11

亲爱的光潜:

  见字如面。

  我可是您十二封信的忠实的青年读者,您那十二封信使我受益匪浅。在读您的每一封信件时,我总能透过字里行间感觉到您对我们这一代的青年殷切的希望。

  您总是落款为您的朋友——光潜,所以这一封信我想与你以朋友的.方式来交流。随着时间的流失,我们的年龄慢慢地增长,总有一些事我总是无法摆脱。这便让我怀疑自己,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不停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我曾也想过用其他的事物来吸引自己,但还是没有一点作用。

  光潜我不想一辈子就生活在这里,可我却无法改变现状。我每次想要在空闲的时候重读你写的那封信,您说青年总会有一段在十字街头的经历,周围都是偶像,我们却找不到自己要走的路。

  您还说过:“要能与叫嚣扰攘中,以恬淡态度灼见世漪,以坚强意志克服障碍。”是的,我曾经也有想过一次又一次的去面对,可那曾经的阴影,一次又一次地将我推倒在地。

  我希望您可以帮助我渡过难关,解决我的问题。

  期待你的来信。

  此致,

敬礼!

你的读者

  8月8日

给朱光潜的一封信12

亲爱的光潜先生:

  您好!

  我是您那十二封信上万个读者中的一个青年读者,您的那十二封信使我受益匪浅。在读那十二封信时,我能看出您对不同的十二封信的描写都十分认真,我对您表示敬意。

  您在这十二封信中谈到了动和静,因此这封信我想和您以动和静来交流。随着岁月的流失,我也成为了一名初中生,但我只是个普通的学生,没有什么优点,其他学生无论多差,也有一个优点。这使我产生了怀疑,因此我想改变一下时间的分配。

  光潜,我想“变强”,可我却无法改变。

  你在《谈动》《谈静》两篇文章中分别写到“愁生于郁,解愁的方法在泄;郁由于静止,求泄的方法在动”和“忙里偶然偷闲,闲中偶然觅静,于身于心,都有极大禅意”。这都是说明动与静对青年来说缺一不可。可我为什么没变强呢?

  期待你的'来信。

  此致,

敬礼!

你的读者

  8月8日

给朱光潜的一封信13

亲爱的朱光潜先生:

  见字如面。

  如今,《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已经成为了中学生的必读书目,其内容朴实无华,情感真挚动人。您总是以您的朋友光潜落款,让我们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也让我们看到了您对我们新一代人的殷切期盼。

  令我感同身受,很有共鸣的是第六课《谈在卢佛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其中谈到了一个很有深度的故事。一位法国的向导带着一群美国游客参观,粗略地说了一句“这就是著名的《孟洛里莎》”。一群人只欣赏了不到三分钟就蜂拥而去。这说明了当代人看待任何事物没有一点钻研精神,认为每样事物其背后的原理很简单,从不假思索,加以探究。

  光潜先生,我觉得我也陷入到了这样的'麻烦当中。上课不想思考,敷衍了事,课后的作业习题中的难题中的点题从来没有再看看,再想想的习惯,只想着快点做完,不会的空着先。“困难日益少,而人类也愈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做一件事不觉愈轻浮粗率,而艰苦卓绝的成就也便日益稀罕。”

  现在的科技发展太快,用脑子不断研究的时代好像不复存在。随便什么题目只要用于手机拍照上传,就可以得到又快又准的答案。所以,现在的我越来越依赖手机,动不动就要打开作业帮查查答案,连爸爸妈妈劝我都没有用。

  “我们固然没有从前人的呆气,可是我们也没有从前的苦心与热情了。”所以,光潜先生请用您的双手帮帮我,帮助我脱离这样的烦恼,给我指引照亮前方的路灯!

  期待您的回信。

  此致,

敬礼!

  您的读者

  20xx.X.X

给朱光潜的一封信14

尊敬的朱光潜先生:

  您好!

  这几天我阅读了您给青年写的十二封信感触颇深从中汲取了许多精神养料。今天我给您写信是想和您谈谈“做人与作文”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妥之处恳请指点!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一个个孤立存在的相反我们需要融入一个大集体里才能不断成长。这便考验了我们对做人真谛的理解。我的学校有一篇“做人三字格”其中有一句便是“先做人后作文”我也认为“做人”是最首要的事情。

  人生活着是为了什么呢?您在信中曾写到:“我不在生活以外别求生活方法不在生活以外别求生活目的。”“就顺着自然所给的本性生活着像草木虫鱼一样。”“生活就是为着生活别无其他目的。”是啊人生不就是图个简单快乐吗?我想做人也正是如此要做出洒脱做出轻松。自然之美永远比矫揉造作出来的.“美”要好得多。摆脱困扰活出自己的人生目标这才是最好的。以此为宗旨做立意的文章才该是“真”的文章先生您说是吗?

  做人要用心那是应该用理智还是应该用情感呢?在我看来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没有理智那就是随心所欲的天下没有情感那就是毫无意义的时光。我很欣赏您在信中的一句话:“问理的道德迫于外力问心的道德激于衷情问理而不问心的道德只能给人类以束缚而不能给人类以幸福。”然而我又在推想你没有明确表述的半句就是那种问心而不问理的道德是否也给人类以幸福虽然会有您提到的“束缚”?据心立意的文章固然有真趣那么据理立意的文章是否也有真善在其中?因为据为看来真趣真善皆是美的。

  做人做事都切勿轻浮粗率也就是您所谓“美国旅行家看《蒙娜·丽莎》”。走马观花式的为人肯定会显得不够真诚别人也不会用真心相待到头来只是自讨苦吃罢了。因此我们时刻都要保持着一颗真诚的心这样才能在做人的道路上走得越来越稳越来越好。我想作文也是如此道理。

  至于在具体的作文方法上我尝试总结了一下您在信中所写的内容:读书模仿反复斟酌。只有认定目标去临摹去感悟才有可能自成一派风景。有句话说的好:“文章不厌百回看。”无数次的推敲后佳作才会诞生。

  以上便是我对“做人与作文”的一些浅浅的领悟衷心感谢您的十二封信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信中定有许多不当之处我真诚的希望得到您的指点!

此致

敬礼

  您的读者冉丽滢

  20xx年7月26日

给朱光潜的一封信15

尊敬的朱光潜先生:

  您好!读了您的信件我感触颇深想就“中学生与社会”这个主题向您求教一二。

  现在我已经升入初三升学也成为了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您在《谈升学与选课》中将升学问题分为选校和选课两部分您认为在升学问题上只要考虑自己的喜好而不必考虑别的问题因为兴趣可以让我们更加充分地发挥才干从而适应社会。可是随着科技的进步部分以记忆重复劳动为主的职业在不久的将来能够被人工智能取代那么如果一个人的兴趣在背诵法律条文上即使能够学有所成发挥才能也不一定适用于社会。像我这类对法律感兴趣的学生是应该按照兴趣进行选择还是要考虑社会需求呢?现在世界局势对我国十分不利离开祖国的学生们也遭到蔑视。那么在这种形势下他们是应该继续去追求自己所期待学习还是安于现状踏踏实实地完成学业呢?还希望您能指点迷津。

  您在文中说:“文凭只是一种找饭碗的敲门砖。”而现在文凭越发地盛行起来有些人甚至不惜以破坏法律为代价“窃取”文凭。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文凭的要求也与日俱增在您生活的年代能读到书的人已经为数不多了初中以上学历的人似乎已经可以算作是高学历了。而如今本科已经只是个起步价硕士博士才能够在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虽说国家一再强调要平等待人但高学历者似乎总能在各种场合获得某种“特权”。对于如此“高热”的文凭论人先生对现在正处于求知阶段的青年学生有何想点醒的`呢?

  其实这也不能怪人们差别对待他人毕竟从学生时代起“学霸”“学神”之类的人物总是会得到敬畏之心的。在人们的普遍认知中高学历者无论是能力还是为人处世总是会比旁人高出一等。而我们在中学时代的学习内容更偏向于基础知识个人兴趣相对占比较少这会导致部分有才能、有兴趣的学生在还未正式接触到自己想学的科目时就已经在中考、高考前那些选拔性考试中“半路身亡”更遑论大学进修的机会了。请问您对此有何指教盼复一二!

此致

敬礼

  您的读者朱钰琦

  7月25日

【给朱光潜的一封信】相关文章:

给朱光潜先生的一封信02-15

朱光潜《谈美书简》读书笔记(通用10篇)06-03

读朱光潜《谈美》有感09-01

朱光潜谈美读后感(通用35篇)02-01

一封信精选09-10

给同学的一封信04-21

给乞丐的一封信05-22

给挚友的一封信07-15

给小狗的一封信03-02

给L的一封信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