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公开课教案

时间:2022-10-03 04:04:08 教案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公开课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公开课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公开课教案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公开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品味“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耐人寻味”等重点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知异域风情,感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3、初步感受德国人优雅、含蓄的处事风格。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今天是老师和大家第二次合作上课,让我们一起努力,一起合作,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示给大家看,好吗?

  一、 以“独特的养花方式”引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北大教授季羡林文章,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德国是个爱花的民族,他们爱花的方式非常的独特,谁能说说它的独特之处?

  3、课文也是这样写的,出示句子,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句话讲了几层意思?(2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自己又看别人的花。板书)

  出示句子: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句子写了两层意思,所以中间用的标点是——;齐读句子。

  二、 感受“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行为美

  1、课文哪些地方讲了“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一层意思,找出来,划一划。指名读。

  出示句子:“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2、你从句子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德国人独特的爱花方式?(引出3个“都”)。

  小结:是啊,家家户户都在养花,家家户户都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家家户户的花朵都朝外开。多么不约而同的行为,多么自觉的行为,这在德国已形成了一种风俗,已形成了一种习惯,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种独特吧!一起读。

  3、“脊梁”本来是什么意思?(脊背,背上中间的骨头),动作演示。只能看到花的“脊梁”,就是看到什么?(枝干)

  小结:德国人把花的背面留给自己,把最美丽的一面留给别人看,让我们再齐读感悟。

  三、 感受“自己又看别人的花”的景色美

  1、在屋子里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走在街上自己又看别人的花,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美丽的景色呢?小声读第3自然段,划出景色美丽的句子。请生读。

  出示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2、你特别是从哪个词语感受到美丽的呢?重点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奖励理解好的同学板书词语。

  “花团锦簇”:形容花儿很多,紧紧聚拢在一起,五彩艳丽的花儿一朵挤着一朵,一朵挨着一朵,花儿多而茂盛,强调形态。(你从形态上感受到了花的多而茂盛。)

  “姹紫嫣红”:形容花儿颜色丰富,艳而娇,强调色彩。(你从颜色上感受到了花儿的美丽。)

  应接不暇:看花的人看得来不及,看出花的多而美。(你从看花人的反应中感受到美丽。)

  花的海洋:花很多,像海洋一样。(你从面积广看出了花的多。)

  山阴道:让看花的人如进入了郁郁葱葱的的大森林,感受到花的多而美丽。

  任何、家家户户;从街道、窗户的多感受到花的多。

  小结:你们真会读书啊!作者用那么多词语,从那么多角度写出了景色的美丽。

  3、指导朗读:那你能把这美丽读出来吗?指导读出花的多、美;

  多么美丽的景色啊!值得人慢慢去品味,让我们读慢些,读柔些。

  指名读,谁能把花读得更多些,更美些!

  真美的`景色啊!让我们一起把花读得更多更美。

  4、欣赏景色,展开想象:想不想看看着美丽的景色?一边看一边展开想象,此时你正漫步在德国的街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5、把你感受到的美丽,展开的想象,用具体的语言描述下来。(音乐不断)

  学生交流自己的小练笔。

  6、小结:是啊,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听着鸟语,望着窗外一朵朵,一簇簇,竞相开放,姹紫嫣红的鲜花,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走在这样的街道上,你的心情会怎样?(高兴、愉悦、神清气爽、舒畅)

  让我们带上这份心情再一起配音乐齐读。

  四、 感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境美

  1、因为有那样独特的养花方式,才有如此美丽的景色,所以季先生这样认为——,出示句子,齐读。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对这句话,你怎么理解? (板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提示:

  (1)“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文中具体是指什么?

  补充句子: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一起读。

  (2)“耐人寻味”是什么意思?“颇耐人寻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是很耐人寻味的呢?

  2、小结:对啊,在屋子里自己的花给别人看,在街上自己又看别人的`花,看到的景色比看自家的花更加美丽,更加绚丽多彩,得到的收获更大、更多,这确实“耐人寻味”,确实值得人细细去琢磨、品味啊!。没有发过言的同学起立,让我们一起来读。

  五、 感悟“莞尔一笑”的含蓄美

  1、是啊,“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又看别人的话”这种独特的爱花方式是耐人寻味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是耐人寻味的。当季先生为有如此的养花方式感到吃惊,去女房东时,女房东的反应同样也是耐人寻味的。

  出示句子,引读: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2、师生分角色朗读,请生评价。(语气,表情等)

  3、“莞尔一笑”是怎么样的一笑?(微微一笑)季先生很吃惊,但是女房东却是微微一笑,你觉得女房东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提示:

  (1)很平常,再普通不过了,每户人家都是这么做的。(作为德国民族中普普通通的一员,家家户户都是这样做的,当然觉得很平常,很普通了!)

  (2)很自豪,整个民族都有这样的境界。家家户户都这样养花,对于外国留学生的季先生才感到吃惊。(相对与其他民族、其他国家而言,德国民族家家户户都这样养花,都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多么值得自豪啊!)

  (3)很高兴,季先生能领会德国人这样养花的用意。(一名外国留学生,能猜测、领悟到德国民族这样养花的用意、目的,这是多么值得高兴的事情啊!)

  4、小结:从“莞尔一笑”中,我们能解读出女房东那么丰富的想法,但不管想法如何丰富,女房东都只是“莞尔一笑”,这多么“耐人寻味”啊!让我们一起读这几句话。

  3、既然“莞尔一笑”是微微一笑的意思,为什么不直接用微微一笑呢?

  小结:是的,从“莞尔一笑”让我们感受到了德国人的含蓄、内敛;美丽、优雅,就如他们爱花,就默默地、自觉地把花的美丽全部展示给大家一样,德国人的这种言语神态与养花方式是多么相似,真是异曲同工、耐人寻味啊!再齐读。

  六、抓住“美丽”总结课文

  1、四五十年后,季先生又回到了德国,看到了街上家家户户的窗口上依然开满了鲜花。于是,他说——出示句子,齐读。

  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你认为季先生说的“美丽”包含什么?(板书:美丽)

  2、小结:是的,“美丽”不光包含着美丽的景色,更包含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丽境界。如果没有“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又看别人的花”这种独特的养花方式,就没有这美丽的景色;正是因为有了这家家户户、整个民族、世世代代都拥有的“人人为有,我为人人”的精神境界,所以才有了这奇丽无比的景色。

  3、所以季先生发生了这样的感叹:

  出示句子,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让我们再大声地朗读这两句话,来结束这美丽的课文。

  七、延伸作业

  1、如果想对作者与德国有更多的了解,课外可看看季羡林先生的作品,我们的课文就出自这部作品。

  出示:“课外阅读:《再返哥廷根》

  2、课文的第3自然段描写的景色很优美,表达方式也很独特,背诵并抄写,把它积累起来。

  出示:背诵并抄写课文第3自然段。

  板书: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美

  (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丽

  任何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家家户户

  花的海洋 山阴道 应接不暇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公开课教案2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养花吗?花带给我们无穷的享受,它瑰丽无比,花香四溢!所以很多民族都爱花,德国就是爱花的民族,这个民族爱花与众不同!今天让我们跟随我国语言大师季羡林爷爷一同走进20世纪的德国,继续学习第25课,请大家齐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二、整体感悟

  课文主要写了季羡林爷爷两次到德国的所见、所闻、所感。德国给作者留下怎样的印象?(爱花、爱美)齐读课文第一段。季羡林爷爷在德国留学十年,对这个爱花的民族有着深厚的情感,让我们怀着

  三、精读感悟

  1、精读“初到德国”

  (1)德国养花与众不同,作者第一次到德国看到德国人养花养在什么地方?请看大屏幕: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德国人养花的地点和目的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与我们养花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自学后交流汇报。

  (2)德国人养花养在什么地方?(他们都是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①与我们养花有什么不同之处?(中国养在屋子里,他们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板书:屋里 花的脊梁)他们这样养花的目的是什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②真是这样吗?季羡林爷爷对德国人这样养花感到吃惊!出示:“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自由读一读,读出吃惊的语气,指名读)

  ③由于吃惊,季羡林爷爷就打听女房东。出示: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师引读,做“莞尔一笑“的动作,再师生合读) 3)“正是这样”女房东说的是怎样的呢?作者在德国的大街小巷看到了什么?(板书:街道)自由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出示:走过

  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上,应接不暇。指名读,评价。

  ①你觉得德国街道窗户前的花怎样?(花多,花美)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理解词语。展示画面。板书: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②师:听老师朗读,大家闭上眼睛想象:说说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③此时你走在这样的街道上,你的心情会怎样?(高兴愉悦、神清气爽)带上我们此时的感受,再来读这段话,相信你会读得更好。)

  生读,评价。

  (4)季羡林爷爷看到德国人把花栽种在窗户外面,在街上又看到这么美、这么多的花,感受颇深。他有什么感受?出示: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①自由读一读,你明白了什么?“颇”是什么意思? “耐人寻味”什么意思?是什么境界耐人寻味?(板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③联系上文同桌相互说说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解。原来在奇丽的景色背后,竟隐藏着如此崇高的思想境界呀!齐读。

  ⑤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我们身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例子。

  过渡: 季老第一次到德国感受到了德国街道奇丽的景色,感悟了德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境界,第二次到德国又有什么见闻和感受?

  2、研读“再到德国”

  1)齐读最后一段。

  2)作者第二次到德国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出示句子:“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改变”“美丽”指什么?(鲜花是美丽的,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也是美丽的)什么发生了变化?(城市面貌)唯独什么没变? (“花养在临街窗户的外面”的习惯没变;“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景象没变;“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没变;“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境界没有改变。)

  3) 指导朗读:四五十年过去了,德国街道窗户外花还是那样美、那样多,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依旧没有改变,你对德国充满怎样的情感?(崇敬、赞美、敬佩)怀着这样的情感齐读。注意读的时候,在“美丽”后稍有停顿,“没有改变”要拉长读重。

  4)季羡林爷爷把这当做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他发出由衷的感叹——出示句子,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板书:奇丽的景色 奇特的民族)(多么与众不同的民族,多么了不起的民族呀!让我们大声齐读,读出对德国的敬佩,注意把奇丽、奇特拉长读重。

  5)季羡林漫步异乡,置身于花的海洋,他被这个民族的崇高境界深深感动了,触景生情,感叹之余,内心涌起了另一种情思。出示:

  “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作了一个思乡的梦。”

  ①在梦中,作者又回到四五十年前,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德国街道窗户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景象,想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②作者人虽在德国,却心系祖国,看到德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震撼了,他对祖国寄予由衷的希望,作者的希望是什么?

  三、回顾总结

  一会功夫,我们就把季老的.文章读完了,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作者两次到德国抓住了感受最深的东西,写下了《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优美的文章,但两次写法不一样,第一次到德国主要写了作者所见的奇丽景色和所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再到德国主要写了作者的所感———“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改变”。这样写就是我们常说的抓住重点、详略得当的写法。

  所以季老才写出了这么美的文章。你们想像季老那样写出好文章吗?先积累一些优美的词句,好吗?我们在回过头来,把你喜欢的语句、段落美美地读一读,读出内心的感受,尝试背下来。抽生读背。

  四、拓展升华

  大家积累了这么多优美的语言,也像季老一样到过不少的景色优美的地方,那些地方一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想像季老一样把它写出来吗?请看大屏。读要求后,学生伴乐写作。

  板书设计:

  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屋里:花的脊梁

  初到德国: 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爱花

  街道: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奇丽的景色

  奇特的民族

  再到德国:美丽并没有改变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公开课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理解“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课文的优美语言。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

  4、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颇耐人寻味的境界。

  【教学重点】

  1、认识3个生字,理解“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课文的优美语言。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

  【教学难点】 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颇耐人寻味的境界。

  【教学准备】 幻灯片。

  【设计理念】 读悟结合,顺学而导,扎实语言文字训练。在学生自主实践、习文怡情中落实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过程】

  一、出示题目,置疑激趣

  1、老师板书课题: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学生齐读课题,老师问学生有什么疑问。等候学生广泛质疑。

  2、老师根据学生提问作梳理并且板书:

  我们的问题都集中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是谁? 提示:

  一是题目可以给读者设个悬念,读者思考。

  二是我们在今后的习作中拟好题目以后也要问问自己这些问题,并且在习作中着重解决这些问题。

  (读写结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自行解决字音问题。

  2、迅速浏览课文: 解决简单问题。

  3、课文是谁写的?课文讲了什么事儿?

  4、季老第二次到德国,表达了怎样的感慨?抓出中心句。 (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解释德国是德意志民族、日尔曼民族。 板书: 奇丽 奇特

  三、深入理解

  1、奇丽的景色:

  ⑴ 哪些句子突出表现了奇丽的景色?勾出美丽景色的句子。画出你认为很重要的词语。

  (抓住“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应接不暇、山阴道上”来想象。相机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词义。)

  ①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地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②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⑵ 学生在交流有关奇丽景色的过程中,师相机:

  ① 强调生字的书写(这里面可有生字啊,你能把这两个词语写在黑板上吗?学生板书两个词语);读到这个“花团锦簇”词语,你眼前出现了什么?读到“姹紫嫣红”呢? (想象。)

  ② 对比理解“花团锦簇(多而茂,重形态)、姹紫嫣红(艳而娇,重色彩)”的意思这里两个词语都形容花很美,不是重复了吗?

  放PPT这些娇艳的花一朵紧挨着一朵,一朵紧压着一朵,他们挤在一起,靠在一起,相互簇拥着,有时候都分不出他们谁是谁了。花儿的这种形态就叫做——花团锦簇。各色鲜花聚在一起就是──姹紫嫣红。

  ③ 把词语带入句子,练读,重品味花美、语言美。花美,语言也美,自己练练怎么用你的声音展示这种美丽。熟读到能背诵的程度。

  ⑶ 介绍作者两次到德国的时间作者第一次到德国是35年到45年,正值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第二次到德国又恰逢文革结束不久。中国的社会处于满目疮痍、近似于一片废墟的状况。(出示PPT)所以当作者看到这样的景色时,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带着此时你的感受来读中心句。可以怎么读?还可以怎么读?可以改变句子来表达你的慨叹。 (多种理解与再造表达。) 对于作者而言,这真是一种美丽得近乎神奇的景色。再读中心句。

  2、奇特的民族:

  ⑴ 有哪些句子能够体现德国是个奇特的民族呢?

  ① “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②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⑵ 学生在交流有关奇丽景色的过程中,师相机:

  ① 生交流原因。

  补充资料:

  没有阳台的就放在窗台上,故意把窗帘做成半截的。花的主人看花的什么?什么是花的脊梁?(散乱的话枝花叶以及透过枝叶看到了花)走在屋外的行人又能看到些什么呢?(充分欣赏到娇艳的鲜花)这些做法充分说明了: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读课题。

  作者见此情景估计德国人养花不是为自己,而是给别人看的,于是向女房东求证。女房东神态是──莞尔一笑,语言是──正是这样。“这样”是指什么?(上文、扣题)什么是“莞尔一笑”?(很轻松的微笑)想想女房东为什么是这样的表情?(这在德国是很平常的、为自己的民族而自豪)女房东的表情和语言充分说明了──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读课题)让我们把这部分读一读。

  ② 这种境界指什么境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具体在我们生活中来说就是怎样的行为?(分享、彼此关怀、眼中有他人……)在文中,什么样的行为体现了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境界? 这种境界扎根在这个民族每个人的心田,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之一就是──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读课题)让我们把这部分读一读。

  ⑶ 现在来谈谈作者为什么觉得这个民族是奇特的?

  (联系到民族的奉献风尚来谈。)

  ⑷ 老师提问,学生用课文里的句子回答:

  这个民族的奇特之一就是他们的花不象中国那样──他们就是要──

  所以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都能看到——街头花团锦簇,恍然花的五彩海洋,形成了一道──奇丽的景色。

  是啊!的确值得我们好好的思考。在德国人人无私奉献,为他人着想,奉行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这成就了这个──奇特的民族。季老先生最后发出了这样的慨叹:(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读中心句。

  四、回到主题,结课

  1、四五十年后季老再次回到德国,对朋友们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这不变的美丽包含什么呢?

  2、文章除了想告诉我们德国有奇丽的街景,德国是一个奇特的民族,其实更在赞美一种怎样的思想呢?(赞赏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是呀,这样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风尚已经成为了这个民族的传统,融入到每个人的血脉之中。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才出现了奇丽的景色,成就了这个奇特的民族。一句歌词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就变成美好人间”。当人人都做到“我为人人”时,相信世界将会变得多么美好。

  3、现在再来看看这个题目,你怎样理解?指着板书提示 (这个题目既表现了德国的美丽,更包含了德国这个民族的传统风尚每朵花上都承载着人心灵的美好。放在窗台上悦人悦己,人让花美,花让人更美。)

  【板书设计】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花团锦簇 人人为我

  姹紫嫣红 我为人人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公开课教案4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掌握“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耐人寻味”等词语。

  2、了解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初步感受德国民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精神境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点:感受德国民族风情。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德国民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境界。

  教学过程:

  一、设疑揭题。

  1、指名读题:(谁来读读?一起轻声整齐的读读)

  2、质疑: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想说的? 你们家的花是养在哪里的?给谁看的?

  我们中国人养花大都是给自己看的,这不由使我们产生疑问。就让我们去文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把握大意。

  1、请同学们打开书,边读边想:作者先后几次来到了德国?德国给他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奇丽 奇特)

  2、词语检查:

  Wǎn

  莞尔一笑(抽读。 “莞尔一笑”是怎样的笑?)

  姹紫嫣红(“嫣”写的时候哪儿要特别注意?)

  脊梁 花团锦簇 应接不暇 耐人寻味(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意思吗?)

  三、析形会神,领略风情。

  1、那么课文哪些句子写出了这份奇丽,这种奇特呢?大家默读二三自然段,用横线画下来。

  2、反馈交流:

  A、(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指几生读。 读了这几句话,你觉得奇在哪里?

  “家家户户”:咱班不养花的同学有吗?哪能说家家户户都养花吗?

  “脊梁”:脊梁 指什么?花的脊梁呢?是指一些枝干和叶子

  德国人养花和我们确实不太一样,注意,老师说前面的话,大家读书上的话。

  引读:我们是喜欢花的人才养花,他们是——我们是把花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我们是在屋子里看着争奇斗艳的花,他们是——

  德国人养花真是与众不同,非常奇特呀!课文还有一处写出了奇丽,谁找到了?

  B、(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生汇报(指导读好“山阴道”)。

  老师觉得,这里景色真美呀,这段文字也很美!到底美在哪里?同学们拿出笔,轻声读读这两句,看看哪些词语最先跳入你的眼帘,使你兴奋,令你心动,将它圈起来。

  预设一: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这两个词你理解吗?

  出示图:、同学们,这就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能看着图片读出这两个词语的味道吗?(评价)

  预设二:花的海洋 应接不暇

  不光一家窗前是这样美,家家户户都是这样呀!走在美丽的大街上,花香醉人,心旷神怡,我们看了左边又想看(右边),看了楼上又想看(楼下),看了近处又想看(远处),看了怒放的.还想看(含苞欲放的)。看得我们眼花缭乱,眼睛都忙不过来了,真是让人——应接不暇。怪不得作者说走在街上就如入(山阴道上),这里的山阴道指什么?

  在德国,有着这番美景,让人如入山阴道的街道只有一条吗?(抓住“任何“)

  引读:一条街是 另一条街是 条条大街都是 。此时此刻,你置身在哪里?你置身在 。同学们,就让我们走进花的海洋,花的世界。一起读吧。

  四、深化中心

  1、刚才我们一起去感受了德国养花的奇特和花儿的奇丽。那么上课前的问题解决了吗?

  课文中有一处对这个问题作了明确的解答,再读读课文,找出这几句话。

  2、出示句子:每一家都是这样,………

  3、同学们,德国人就是这样,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又看别人的花。在作者的眼中,这就是一种境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板: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

  是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你是怎么理解的?

  这多么有意思呀!所以你觉得这是一种怎么样的境界?(高尚 乐于奉献 无私)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齐读)你是带着怎样的心情读的?(赞叹、敬佩、欣赏)

  五、回顾板书,总结课文。

  1、师小结:美的风景让人留连,美的心灵更是让人无法忘记,让人永远追寻!我们的季老先生就是因为始终无法忘记德国这奇丽的景色,这奇特的民族,所以四五十年后,他又再次踏上了这片美丽的土地,所见到的又会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他又会有着怎样的感慨呢?我们到下节课再去学习。

  2、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跟随季老的介绍认识了德国人养花的(奇特),欣赏了德国(奇丽的景色),品味了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让我们再一次回味德国独特的风情,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六、作业

  把文中让你们感觉到花美的句子或者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抄下来。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公开课教案】相关文章:

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范文08-26

精选《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案四篇07-09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10-07

《花是种给别人看的》教案08-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教后反思10-06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后反思10-06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范文03-07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范文10-08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范文10-06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精选22篇)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