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03 08:15:16 教案 投诉 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汇总7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语文教案【汇总7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爱看电影、电视剧。好的电影、电视剧往往以它生动的故事情节、丰满的人物形象吸引着我们,令人难以忘怀。作者看了一场戏,过后留给他的是什么印象呢?这节课我们学习《看戏》。

  二、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词

  铿锵 颦 婀娜 蜃楼 屏住

  2.读“预习提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本文描写了什么?

  明确:描写了群众观看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先生演出《穆桂英挂帅》的场面。

  教师补充:京剧堪称国粹,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以其丰富的内容,完美的形式,精湛的技艺,达到了我国戏曲艺术发展的高峰,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为此,我想同学们和老师有同样的感受,为生活在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国度感到骄傲、自豪。

  ②作者创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赞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的热情观众和热情艺术家。

  三、阅读、探究

  (一)教师范读全文

  要求学生:

  1.画出表现观众情绪变化的词句。

  2.画出揭示本文中心的句子。

  集体明确后,板书

  (二)引导学生体味“膨胀”与“涨”,以此强调“关键词句的含义”。

  明确:“涨”是水位升高,这里比喻观众情绪逐渐高涨,呈渐变的状态。“膨胀”则有激荡起伏之势,呈热烈欢腾的状态。

  (三)找学生读课文1、2段,要求其余学生用一个词概括出场内外的气氛。

  明确:“静静的”。

  (四)思考讨论:

  为什么突出“暑气并没有收敛”,公园和剧场“是静静的”?为什么强调剧场“人挤得非常满”?

  明确:突出“暑气并没有收敛”,是为了以气温烘托观众的心情,人们不顾暑气炙人,争相观看梅兰芳演戏,说明梅兰芳的舞台艺术在广大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声望。

  强调公园和剧场“是静静的”,渲染演出之前的`气氛,是为了说明观众静候演出开始,表现观众对于欣赏梅兰芳舞台艺术的渴望心情。有这位艺术大师的演出,剧场就成了艺术的圣殿。

  强调剧场里“人挤得非常满”,是为了说明广大群众衷心喜爱梅兰芳的舞台艺术。

  (五)速读第三段

  要求:

  1.画出两个比喻句。

  2.画出介绍剧情的句子。

  讨论两个比喻句的作用。

  明确:“蜃楼”、“彩霞”两个比喻将京剧舞台的美感形容得非常出色。

  思考讨论:本段关于剧情的介绍,从文章整体看,写得详细,还是简略?为什么?

  明确:写得简略。因为本文的中心是赞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热情的观众和热情的艺术家。《穆桂英挂帅》的具体剧情与这个中心意思关系不大,所以写得十分概括,免得冲淡了中心。由此,我们大家要注意文章内容详、略的安排取决于中心的需要。

  (六)画出表现女主角上场时观众情绪变化的词句,画出描写女主角歌声的词句。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内容:手套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手套,并能说出其名称。

  2. 理解用途,并学会使用。

  3. 能够联系学过的词语说一说手套的特征。

  4. 小朋友们要爱惜它们,不要乱丢乱放,弄脏了。

  三.教学准备

  1. 课件(小朋友在下雪天里戴者帽子、围巾和手套。)

  2. 每位小朋友自备一付手套。

  四. 教学过程:

  (一) 儿歌练习:《下雨》、《12345》。

  (二)新授:

  1.导入:

  ⑴ 朋友们看一段动画片,完了以后啊,告诉陈老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⑵ 学生自由发言:动画片上刮大风, 下大雪了,小朋友戴着帽子、围巾,在雪地上走。

  ⑶ 冬天刮的是什么风啊?大风,是北风,北风一吹天就冷了,小朋友,手上有没有戴手套啊?

  ⑷ 我们来学一首儿歌:

  北风吹,冬天到,

  小朋友们手冷了,

  手冷了,戴手套,

  高高兴兴上学校。

  2.认识手套:

  ⑴简单理解儿歌内容。

  师:儿歌里面讲北风吹,冬天到,手冷了,要保护好,戴上手套,不冷了,高高兴兴的上学校。

  ⑵ 朋友们认识手套吗?

  出示图片:各种各样的手套

  出示词语卡片:shou tao手套

  发音方法:sh (先摆好口型---翘舌)送气音

  t 舌前音,送气

  shou 第三声注意头甩一下.

  ⑶ 出示实物:一副皮手套、一副布手套

  练习说句:这是皮手套。

  这是布手套。

  这是 黑色的皮手套。

  副红色的布手套。

  游戏:猜猜跳。

  小朋友们听一听、找一找老师说的东西在哪儿?然后跳进去

  ⑷认识手套的`作用。

  小朋友们有没有手套啊?手套戴上了,就会觉得—暖和了、不冷了。

  ⑸用句式练习说句:

  a. 戴 手套。

  (师出示大、小手套,问:谁戴大手套?谁戴小手套?)

  b. 的手套是 。

  (师:这副手套是什么颜色啊?)

  c. 的手套 , 的手套 。

  (这是谁的手套啊?这两只手套有什么不同啊?)

  参考句:

  ① 妈妈戴大手套。

  ② 爷爷戴大手套。

  ③ 小朋友戴小手套。

  ④ 我戴小手套。

  ⑤ 阿姨的手套是红色的。

  ⑥ 奶奶的手套是兰色的。

  ⑦ 哥哥的手套大,弟弟的手套小。

  ⑧ 姐姐的手套大,妹妹的手套小。

  (三)巩固练习:

  读一读儿歌

  北风吹,冬天到,

  小朋友们手冷了,

  手冷了,戴手套,

  高高兴兴上学校。

语文教案 篇3

  怎样讲好小学语文课语文教材的主体是课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语文教师难当,语文课难教,这第一难,就在要靠教师钻研教材,通过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来确定“读什么”、“教什么”,也就是解决教学内容的问题。

  具体地说,教师先要作为一般读者阅读教材,“钻进去”“潜心会本文”“披文以入情”,喜怒哀乐,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这是第一读。

  接下来要从个人阅读中“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再来阅读文章,把文本中能够发展学生语言的训练点圈画出来,比如,需要理解的词句,需要积累的语言,需要习得的学法,需要揣摩的写法。

  第三步,我们再回归到教师的角色,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本文教学的目标是什么,进一步从我们刚才发现的众多点中结合课文特点及思考练习的提示,来一番筛选,明确本课教学需要理解的词句,需要积累的语言,需要习得的学法,需要揣摩的写法。即找准语言训练的重点。

  1、阅读方法(1读读通句子、读懂文章,2读圈画问题3读读出感情等)

  2、段意概括、分段(掌握分段、概括段意的方法)

  3、语言训练(比较语句,体会运词的准确等)

  4、掌握文章的结构(写景物的,怎样写,写人物的方法等在学课文的结束时,总结归纳,让孩子学会方法,为作文铺垫)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前沿风雨兼程了十几年,从一开始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感觉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猛醒,期间的摸爬滚打,积淀的是一点点的怎样上好一节语文课,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被人尊敬的小学教师的经验。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有这样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是的,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于是我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我觉得语文课堂应该是情

  感的课堂,一位语文教师要善于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才能演奏出一个又一个动人的难忘的乐章!

  一、呈现充满激情的课堂

  一堂充满激情的语文课,不仅学生听着是享受,教师本身也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的激情来自本身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喜爱,还有对梦想的追求!学生在课堂上兴趣盎然就要求教师做到以下三点:

  1、立足文本,读中感悟。

  语文这门学科不像其它科目,它必须立足于教材。每一篇文章涵盖的知识面很广,可以说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可开挖的资源太多大多了。但语文课终究还是语文课,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能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因此语文具备了工具性和人文性两大特征。怎样来体现这两大特征呢?读中感悟是一个好法子。以教学《鸟的天堂》为例,我首先让学生先读读赞美大榕树的段落,然后问:“你是如何体会到的?学生划下自认为美的句子,并注上旁批。全班交流时,边读边品:“卧”字好在哪儿?“近看”、“远看”都写出了榕树的什么?“不可计数”指什么??并在黑板上画一画,让学生读一读,师生一齐分享点点滴滴的感受,体会作者用字的巧妙性。可以说品读课文精彩片断是一节课的精华所在,只有读透了才悟

  得出,只有悟得出才能再有感情地读出来,最终使教学资源—师、生、文本在对话中得以开发利用。

  2、关注需要,善于激趣。

  尊重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曾告诫我: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太阳》这篇课文时,我找来有关的录像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太阳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太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适时点拨,情感共振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雪趣》这篇课文通过对雪后操场上雪景和孩子们在雪地中尽情玩耍的描述,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思想感情。教学中,我设计了一

  段导语,把学生带入作者情意和文章的内蕴中:“孩子们,当我们送走秋阿姨后,冬爷爷就会来临了。你们喜欢冬天嘛?喜欢在雪中做什么游戏呢?能讲述一下你们快乐的往事吗?”这样作者、教师、学生“三情”共振,开启了学生感情的闸门,此时对雪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得到升华,思想受到教育,“文”与“道”并行,相得益彰。

  二、关注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

  孔子说: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以《问银河》为例,我让一部分学生对美丽神秘的银河提出很多有趣的问题,让另一部分同学扮演银河来回答他们富有想象力的问题,并通过课前布置的查找银河的资料来告诉孩子们真实的银河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在这种宽松融洽的氛围内,通过游戏的方式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生与教材之间。教材对学生的吸引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学生与教材之间建立起美妙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在语文情境教学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李吉林曾总结出这样的情感推进的发展模式:在初读课文,激发动机中入情;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在领悟课文语言的神韵中移情;在表情朗读、语言训练中抒情。学生与学生之间。由于情境的优化,学生与学生之间,友爱亲密。他们在亲、助、乐

  等人际情境中相互切磋、合作互助、取长补短,培养了团队意识、合作精神、交往能力,这就为学习语文提供了良好的情感氛围。

  三、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情境创设是一个提供各种形式的刺激信息,引起心理反应或活动的过程,它不是教学过程的自然伴随物,而是教师主动设计的产物。它要求教师以实际行动关心全体学生成长,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专治的精神、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高度的概括力,从各方面感染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激发起学好语文的情感。在此基础上,依据教材的内容和所教学生的层次创设问题情境。常用方法有:

  1、联系生活展现情境

  生活是文章的唯一源泉,一切文章都是彼时彼地的生活在作家头脑里反映的产物。以文章为例子,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就必须“披文入情

  ”、“沿波讨源”。也就是说,要引导学生认识、了解作者在文章中反映的生活,而后才能知道作家立意、选材、谋篇、运用语言的高明,才能领略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感情,进而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所谓联系生活展现情境,就是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增进对文章的理解。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识字方法有很多,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能识字。

  2.练习读古诗,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教学重点:

  1.知道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能识字。

  2.激发学生的情趣,带着童趣读出古诗的韵味。

  教学准备:

  1.相关图片,生字卡片。(教师)

  2.生字卡片。(学生)

  教学过程:

  展示台

  一、读一读,连一连

  1.认读生字卡片,说说这些字宝宝的结构。

  2.学生连线。

  二、谈话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我们每天上学,放学,沿路会经过哪些地方呢?

  2.生展示自己认识的生字或生词卡片。

  3.全班交流,生上台贴自己的.生字、词卡片。

  三、读一读,认一认。

  1.指名上台认读以下生词

  电影院卫生院小卖部报刊亭公交亭百货商场……

  2.生教读,师相机指正和评价。

  3.拓展:我们还知道哪些地方呢?

  四、师总结收获。

  是呀,我们识字的方法有很多,除了书本上老师教的外,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可以识字,路上,商场里,家里,医院,甚至旅游等,都可以帮我们识字,只要我们是个爱学习的孩子,你一定会成为我们班的识字大王。

  日积月累

  一、谈话导入

  1.前面我们背诵过唐代诗人骆宾王的《咏鹅》,今天再来学习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古朗月行》。

  2.教师范读。

  3.引导学生借助图画和拼音,把诗读顺,读熟。

  4.指导朗读,读出古诗的韵律美。

  5.指名读,师生评议。

  6.反复读,练习背诵。

  二、实践活动。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读儿歌《谁会飞》。

  教学反思:

  我在本课的教学中“展示台”这个内容,让孩子们充分展示自己课外认识的汉字,多多益善,以此激发孩子们课外识字和阅读的兴趣,让孩子从此爱上学语文。“日积月累”古诗的背诵,让学生们在朗读中,体会古诗的韵律美,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训练中慢慢爱上读古诗,爱上古老的诗词文化。

语文教案 篇5

  复习目标:

  1、要求学生能跟据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先里头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从外到内的汉字书写规则举例子,掌握写好汉字的方法。

  2、能准确辨别平舌音、翘舌音、前鼻音、后鼻音、鼻音和边音的字,并掌握辨别字音的方法。小学语文第一册字复习 教学设计

  3、增强识字的能力。

  4、加强独体结构的形近字的辨别,提高数汉字笔画的效率和准确率。

  【复习重、难点】

  复习重点:准确辨别学过的字的读音;巩固正确书写学过的字的方法

  复习难点:按照书写规则正确书写汉字(尤其是先里头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和从外到内)

  【复习过程】

  一、 激趣导入

  (一)师生谈话

  师:同学们,假如我们掌握了飞行的魔法,就能像小鸟一样快乐地飞翔;假如我们掌握了学习生字的魔法,就能跟汉字交上最好的朋友。

  同学们,你们想得到学习生字的魔法吗?好,今天我们就一起参加魔法训练营(出示训练营首页图片),把魔法带回家,好不好?

  (二)总体介绍魔法训练营

  师:欢迎各位小朋友,这就是汉字魔法训练营。这个训练营一共有3个地带,分别是:字音辨别地带、汉字笔画地带、汉字书写地带。魔法就藏在这3个地带当中,只要我们成功地闯过一个地带的关卡,就能获得魔法公主教给大家的一个魔法。所以,在闯关的过程中,每一位小朋友都要集中精神,积极动动脑,动动手,争取把所有的魔法都带回家。

  二、 字音辨别地带

  (一)自由读字

  1、师:你们准备好了吗?我们首先进入字音辨别地带。哇!一打开门就有这么多的生字宝贝迎接我们了。这些都是我们平时比较容易读错的`字,同学们,赶紧跟它们打个招呼吧,注意把字音读准哦!

  (出示的字:草、左、四、书、沙、捉、看、金、跟、黄、明、旁、鸟、牛、那、老、流、蓝)/article/

  2、生自由读字

  师:读的时候,请你想想要注意什么?

  3、指名读(有人读一行)(利用白板的遮屏功能)

  师:同学们看,老师把魔法公主也请来了,她说要听听同学们是否发生字宝贝的名字叫对了。谁来试试?

  (读完后)师:同学们,你们发现这些字有什么规律吗?

  (二)辨音练习

  1、师:同学们真不错,能把这么多的生字宝贝的名字都叫对。但这些生字宝贝都有自己的家,请你们帮帮忙把它们带回家吧。请完成练习纸上的第一道练习。

  2、汇报答案

  师:哪些生字宝贝是平舌音这间房子的?(powerpoint演示)

  3、布置课外任务

  师:属于这些房子的字宝宝还有很多,后请同学们在生字表(一)中找找,把还没有回家的生字宝宝带回家。

  (三)小组活动

  1、布置任务

  师:今天,老师也悄悄地把生字表(一)中的一些字宝宝请来了,并且放在每个小组的信封里。每个信封的生字宝贝都不一样,请小组长带着组员把信封里的生字读准。/soft/完成得快的,还可以跟旁边的小组交换。

  2、小组自由操作

  3、汇报

  师:同学们,这几位小伙伴玩着玩着跟自己的朋友失散了,我们一起帮它们找找吧。(找朋友游戏)

  (四)总结辨别字音的方法

  师:同学们真是生字宝贝的好帮手,你们怎么能把这些字的读音掌握得那么好呀?平时你有什么好办法读准字音呢?

  1、学生谈辨别字音方法

  2、师总结方法

  师:魔法公主看见大家刚才都这么认真地闯关,决定奖励大家第一个魔法。你们看,这是什么魔法呢?(出示辨别字音的方法:辨别字音并不难,仔细听,好好读,平时多练能强化)

  师:同学们,魔法公主送了什么魔法给你们呀?一起读读看看。

语文教案 篇6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能很好地投入学习。一年级的小朋友喜欢游戏,通过做游戏导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识字的欲望,产生识字的兴趣。】

  二、结合图,指导识字

  1、教师出示“人”的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

  当学生说到“人”时:

  (1)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准“人”的翘舌音。

  (2)指读,正音。

  (3)开火车读。

  (4)齐读。

  (5)谁来说说你的家里有几口人,都是什么人。(加深学生对人的认识。)

  小结过度:刚才,我们认识了“人”字,接下来,我们要学的七个字是和人相关的.,是我们人的身体的一个部分。

  2、教师贴出一张没有口、手、足、舌、牙、耳、目的人物图,指导学生观察:画上的这个人少了些什么呢?(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指导识字。)

  【设计意图:出示一张没有画完整的人物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使学生明白人物缺少的部分,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明确学习内容。】

  ▲当学生说到“口”时,教师画上“口”,然后出示“口”的识字图片:

  (1)指导学生读准“口”的读音,注意第三声要读到位。。

  (2)开火车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3)用手指指自己的口,了解“口”。

  (4)用“口”字开花,加深对口的理解。

  ▲当学生说到“手”时,教师让学生上台画上手,然后出示“手”的识字图片:

  (1)指导学生读准翘舌音,第三声要读到位。

  (2)指读,齐读,分组读。

  (3)学生伸出自己的小小手,指指自己的口。

  (4)说说自己的小小手能干什么?

  ▲当学生说到脚时,教师给图补上脚,然后告诉学生“足”就是脚,接着出示“足”的识字图片:

  (1)指导学生读准平舌音,范读,指读,齐读。

  (2)引导学生用“足”字开花。

  ▲当学生说到“舌”时,教师给图画上舌头,然后出示“舌”的识字图片:

  (1)指导读准翘舌音,范读,小老师领读,男女生对比读。

  (2)让学生吐一吐舌头,加深对舌头的认识。

  ▲当学生说到“牙”时,教师给图画上牙齿,出示“牙”的识字图片:

  (1)让学生说说,牙齿有什么作用,教育学生保护好牙齿。

  (2)指导读准音,指读,齐读。

  ▲当学生说到“耳”时,教师给图画上耳朵,然后出示识字图片:,

  (1)指导学生读准“耳”的读音,范读,指读,开火车读,齐读。

  (2)游戏:左手捏左耳,右手捏右耳,左手捏右耳,右手捏左耳。

  (3)教育学生上课要注意听讲。

  ▲当学生说到眼睛时,让学生上台画上眼睛,告诉学生眼睛就是“目”,出示“目”的识字图片:

  (1)指导学生读准音,指读,正音,齐读。

  (2)指名说说应该怎样保护好眼睛,对学生进行爱眼教育。

  3、小结:刚才,我们把图上的人画完整了,他可高兴了。小朋友们看,我们都画了什么?指名说。

  4、指导学生看书击节诵读:人、口、手、足、舌、牙、耳、目这8个字。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小孩子,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识字图片以及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识字,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玩一玩等,能更好地帮助他们识字,理解字义。】

  三、做练习,巩固识字

  1、我说你指:老师说身体的某一部位,学生不出声,指出身体的相应部位。

  2、摘苹果。小黑板上事先画一棵苹果树,用硬纸片剪出一些苹果,写上“人、口、手、足、舌、牙、耳、目”,让学生上来认读,读正确的,摘下来送给他(她)。

  【设计意图:采用游戏的方式,在玩中学,能更好地巩固识字。】

  四、课后延伸识字

  回家后,把今天认识的字读给爸爸、妈妈听,并做我说你指的游戏。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回家后也以游戏的方式及时复习所学的知识,使学生能够轻松识字,对识字不会有压力。】

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欣赏文章中富有趣味性的写人记事的特点。

  2.品味本文平实而有韵味的语言风格。

  学习方式:文本研习

  课时:1节

  学习过程及内容:

  一、导入

  那位同学,你叫什么名字,同学们脑瓜灵活。有位先生他智商决不低于我们其中的任何一位而且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但是有时他居然会把自己的名字忘记,有一回他给陶孟和打电话,陶家的佣人问:“您哪位?”他张口结舌答不出来,又不好意思说忘记了。只好说:“你不要管,请陶先生接电话就行了.”但那个用人说不行,他便又请求了两三次,还是不行,于是他跑去问给他拉洋车的王喜。谁想王喜也说不知道。他急了,问:“你有没有听别人说过?”王喜这才想起:“我听见人家都叫你金博士”阿弥托佛原来姓金,大家猜出这是谁来了吧。

  出示资料金岳霖介绍,让学生过目。

  金岳霖(1895—1984),中国现代哲学家、逻辑学家。字龙荪,湖南长沙人。1911年入北京清华学堂,1914—1921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政治学。获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之后在英、德、法等国留学和从事研究工作。1925年回国,1926年在北京清华大学任教授,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以后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和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和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和副所长。1954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1979年被选为中国逻辑学会会长。1953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曾任中央委员、中央常委。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后历任全国政协第二、四、五、六届委员,还曾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金岳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主要精力集中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上。发表了几十篇哲学和逻辑论文,出版了《逻辑》《论道》《知识论》3部专著。1949年后开始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写过一些哲学和逻辑论文,但主要精力用在学术研究的组织和领导工作方面。他的三部论著反映了他的逻辑思想和前期哲学思想。在哲学本体论方面,他提出了“道”“式”“能”三个基本哲学范畴,认为个别事物都具有许多殊相,而殊相表现共相。个别事物还具有一种不是殊相和共相的因素,这就是能。那些可以有能但不必有能的“样式”就是可能。由所有可能构成的析取就是式。他认为。能出入于式中的可能是事物的变动生灭乃至整个现实世界的过程和规律,也就是道。

  在认识论方面,金岳霖肯定有独立于认识主体的本然世界。在其中,一方面有个别事物的变动生灭,另一方面有普遍共相的关联。认识主体通过他的认识活动就可获得许多关于本然世界的意念、概念、意思和命题。认识主体同时又应用他已获得的意念、概念、意思与命题去规范和指导他对本然世界的认识。金岳霖认为,认识有一发展过程,但本然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金岳霖是把西方现代逻辑介绍到中国的.主要人物。他推动了中国对现代逻辑的研究,并培养了许多逻辑学者。

  (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年版)

  今天我们学习生活中的感性的金岳霖先生,不再崇高不再离我们那么遥远。

  二、作者汪曾祺介绍:

  汪曾祺(192O~1997) 现、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1939年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深受教写作课的沈从文的影响。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

  1943年大学毕业后在昆明、上海任中学国文教员和历史博物馆职员。1946年起在《文学杂志》、《文艺复兴》和《文艺春秋》上发表《戴车匠》、《复仇》、《绿猫》、《鸡鸭名家》等短篇小说,引起文坛注目。1950年后在北京文联、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工作,编辑《北京文艺》和《民间文学》等刊物。1962年调北京京剧团(后改北京京剧院)任编剧。著有小说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寂寞与温暖》、《茱萸集》,散文集《蒲桥集》、《塔上随笔》,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以及《汪曾祺自选集》等。另有一些京剧剧本。短篇《受戒》和《大淖记事》是他的获奖小说。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他以散文笔调写小说,写出了家乡五行八作的见闻和风物人情、习俗民风,富于地方特色。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情韵灵动淡远,风致清逸秀异。

  三、在学课文之前,先扫清字词障碍(略)

  四、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第一段总领全文,其中有个句子是全文的核心句,这核心句中有个词是全文的文眼,请读第一段找出来?

  明确:

  “西南联大有很多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文眼是:有趣。

  五、金岳霖先生是如何有趣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体现先生有趣之处!

  明确:

  样子有点怪——让人莞尔

  提问方式别出心裁——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

  幽默的答问——以希奇古怪的问题回答希奇古怪的提问

  枯燥的学问——他觉得好玩

  对话式教学——像苏格拉底一样,兴之所至、自由随意

  讲座时停下来捉跳蚤把玩——不拘小节大有六朝名士扪虱而谈的饿遗风。

  他和云南斗鸡同桌用餐和教授的孩子比试水果的大小——孩子气十足,充满了赤子之心、童心未泯。

  给逝去的人林徽因过生日——重于情深于情。这个学术上聪明过人,在现实生活中,确是个让人发笑,率真可爱,不拘小节,自由随意,孩子气十足充满了赤子之心的有趣的金先生正是因为特别的率真,其情也特别的深特别的纯粹特别的真挚特别的伟大。第十段中说金先生是个单身汉,这缘于他对林徽因的真挚深沉的感情!

  林徽因是个建筑学家,曾参与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她还是个诗人、中国现代作家,风华绝代、聪明过人,她嫁给梁思成后,金先生为她终身未娶,将爱情转化为友情,与梁林夫妇结为友谊深厚的朋友,和他们一家始终比邻而居,给他们照顾孩子。在林徽因死后还给她过生日,可见金先生重于情深于情。《世说新语》上说:“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如果这个我辈能囊括一些人的话,金先生算一个吧,我们也就算最下不及情的那一类吧。

  *金先生重情不仅是对林徽因对其他人也是如此。文中还有一个细节体现了金岳霖先生重情,是那个地方? 明确:在第五段中林国达溺水而亡后,一向有趣的金岳霖先生在叹惋林国达死了很不幸之余,竟然一节课都没有笑容。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在讲座时停下来,当着学生的面捉跳蚤把玩,也是一个在林徽因死后还给她过生日的人,让我们用什么话来评介他呢!也许我们无从说起,那么还是用汪曾祺的文字来概括吧!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可以用来概括金先生特点的那句话?

  明确:谁又能想到坐在平板三轮车上东张西望的老人是这样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就让我们借这来看作对金岳霖先生一生的特点的概括吧。

  一肚子学问”前文没有说明,在第十三段中作了说明,请同学们齐读第十三段!

  文章最后两段中说“希望熟知金先生的人把金先生好好写一写与开头的那一句话呼应?

  明确:与开头的 “有些事情在那篇文章里没有写进,觉得还应该写一写”遥相呼应、首尾圆合。文字背后隐含着一种淡淡的枯味,作者对他所谈的人和事倾注了那么深沉的感情,而表现出来的却又是那么冲淡隽永,我们常从这冲淡隽永中体会出一种苦味,连不时出现的幽默里也有这种苦味。这苦味是对过去的人和事的一种伤感,也是对未来的人和事的一种虔诚而殷切的期待。所以汪曾祺说“希望熟知金先生的人把金先生好好写一写”“联大的许多教授都应该有人好好写一写”

  六、这种冲淡隽永同时还体现在字里行间,使本文的语言呈现什么特色?

  明确:

  本文语言平实而有韵味,像朱自清的《背影》一样自然而然少做作,文字简练,不事夸张,只求辞达而已,但却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本来面目,表达作者的写作意图。

  读读课文第九——十一段体会一下。

  也许老作家行文至此,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具有感染力的简洁而畅达的文风已凝聚在字里行间,使全文恬淡而有韵味克制而有神采。

  七、 连接

  同学们上学多年,一定遇见过许多老师同学,他们一定有许多有趣的、有特点的、让人发笑的言行举止。当堂讲讲。

  八、布置作业

  仿照本文把有趣的老师同学写一写。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2-07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05-04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10-15

语文写作教案07-12

语文下册教案07-15

语文备课教案08-07

语文下册的教案03-29

语文优秀教案02-04

关于语文的教案02-02

语文《咏柳》教案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