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2-29 08:03:08 教案 投诉 投稿

语文教案经典(6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经典(6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在交流中,了解新诗的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2.了解8个古代文人,会认10个生字。

  3.积累本单元表示颜色的词语。

  4.仿照例子写诗歌。

  5.积累和理解名人名言。

  教学重点词句段运用(积累表示颜色的词语,仿照例字写诗歌)

  教学难点理解并积累名人名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交流中,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2.了解8个古代文人,会认10个生字。

  导入

  本单元是诗歌单元,在这一单元里,我们感受到了诗歌中的美丽世界,大家是不是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很享受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单元的语文园地,走进诗歌的乐园吧!【出示课件2】

  _、交流平台

  1.本单元学习的课文中,都是现代新诗,读读下面的几位同学的交流,想一想新诗有什么特点呢?我们先来听听同学们有什么高见吧!【出示课件3】

  小雨:我很喜欢本单元的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很有节奏感。

  小博:诗歌常常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感受,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因此,语言表达也很独特,如阳光是“绿的”,出示交流内容,找出表示现代诗歌特点的词句,学习和概括新诗的特点。

  寂静是“朦胧”的,小草“炫雄”着新绿。

  小如:诗歌往往饱含着真挚的情感,如“永不漫灭的回忆”和“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让我体会到诗人对母亲的深深依恋。

  2.请同学们把上面表示现代诗歌特点的词句用"”画出来。

  3.学生交流。

  学生反馈练习情况,教师评价指导。

  教师总结评价,点拨指导:【出示课件4】

  (1)现代诗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

  (2)诗歌表达诗人独特感受,蕴含丰富的想象,语言表达独特。

  (3)诗歌表达着真挚的感情。

  (板书:新诗的特点:有节奏感丰富的想象独特的感受真挚的感情)

  4.小练习:

  请同学们从本单元的几首新诗中,找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看看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示例:【出示课件5】

  从《绿》中“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写出了诗人对“绿”的独特感受,表达了诗人喜爱春天,喜爱大甘海的思想感情。

  A《白桦》的"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体会到作者对白桦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指名拼读生字,齐读生字,指名领读。

  (2)小组同学对比读,互相交流纠正易借生字读音,组长记录小组同学的发现。

  (3)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教师小结。前鼻音“渊、韩”,后鼻音“孟、仲、龚”。

  2.学生小组讨论,根据自己所查找的资料,说一说你对这些古代文人的了解。(板书:认识古代文人)

  3.教师小结,指导:【出示课件

  7、8、9、10、11、12、13、14】

  屈原(公元前340年一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o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称归),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陶渊明:(352或365年一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混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o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有“诗豪”之称。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龚自珍:龚自珍(1792—1841),字瑜(se)人,号定庵(an)o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群山馆,又号羽球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3、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交流了解了现代诗歌的特点,认识了几个古代文人,认识了10个生字。请同学们课下再好好复习一下这些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本单元表示颜色的词语。

  2.仿照例子写诗歌。

  3.积累和理解名人名言。

  一、导入课文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语文园地”,来认识一些表示颜色的词语。

  二、词句段运用

  (-)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找一找其他描写颜色的句子,和同学交流。(板书:描写表示颜色的短语)

  1.出示:【出示课件16】得更具体、生动。

  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

  身雪花。

  白雾与远天晴天空连在一起,晶白中透着淡蓝、青

  苍,一碧万顷。

  那草滩的绿,绿得娇嫩:那菜花的黄,黄得蓬勃:

  而那湖水的蓝,又是蓝得多么醉人啊!

  2.读一读这些加点的部分。

  3.说一说,这些部分分别描写了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说一说。

  教师小结,指导:

  这些词语都是表示颜色的'短语。

  4.这些描写颜色的短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把颜色描述得非常细致、具体、生动。)

  5.你还知道哪些带有这样表示颜色的短语的句子?

  示例:在朦胧的寂静中,玉立着这棵白桦,在灿灿的金晖中,闪着晶亮的雪花。

  (二)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仿照着写一写。

  【出示课件17]

  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仿照写一写。

  这些事一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春天的早晨,

  是怎样的可爱呢!

  融冶的风,

  飘扬的衣袖,

  静悄的心情。

  1.指名学生说一说,这两个片段加点的部分有什么共同之处?

  2.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选代表班内展示。

  教师总结:加点的部分是结构相同的“的”字短语。

  (板书:仿写新诗"的”字短语)

  2.仿照加点的部分,照样子写一写。

  示例:

  这些事一

  是永远不忘记的画面:

  阳光下的花园,

  浓浓的树荫下,

  奶奶的故事。

  三、日积月累

  1.出示名言,学生尝试读一读。

  出示:【出示课件19】

  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一朱光潜

  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

  的勇气。——艾青

  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宁静中回忆起来

  的情感。——【英国】华兹华斯

  2.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3.教师讲解:

  (板书:关于诗歌的名言)

  4.小组内交流对这些名言的理解。

  选代表展示自己对这些名句的理解。

  (1)第一句,朱光潜是说诗歌的特点是“节奏”感很强。

  (2)第二句,艾青说的是诗歌的作用,能“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

  (3)第三句,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的是诗歌能够表达情感,表达的是强烈的情感。

  (板书:诗歌的作用、特点、表达情感)

  5.把这些名句再来读一读,相互交流,看谁读得最好。

  6.自己练习背一背,再抄写一遍,积累下来。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解了描写颜色的短语,学会仿写新诗,积累理解了几句名言。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学会正确运用这些词句。

  语文园地【出示课件20】

  现代诗的特点:有节奏感丰富的想象独特的感受真挚的感情认识古代文人,学习生字

  描写表示颜色的短语:细致、具体、生动

  仿写现代诗:“的”字短语

  关于诗歌的名言:诗歌的作用、特点、表达情感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交流平台”交流展示了诗歌的特点:有节奏感,丰富的想象,独特的感受,真挚的感情。“识字加油站"了解古代文人,学习并积累生字。“词句段运用”栏目提供了两部分内容,其一积累表示颜色的短语,了解如何把复杂的颜色表达清楚,其二是根据片段仿写诗歌:让学生先感知,最后学生练习,这样学生才能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切实感受到这些诗歌片段的精妙。“日积月累”栏目让学生先感知名言,再讨论交流大意,这样记忆就深刻一些。趁此机会,多读多写,日积月累的成效就会更鲜明。

  不足之处:学生通过学习,基本达到了本课的教学要求。美中不足的是只注意了部分优秀生的表现,忽略了学困生的困难,今后一定注意到这一点。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四字格下面的双横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看图和学文,使学生了解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互信互爱,从小培养良好的行为品质。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题,出示图画,设问揭题

  1.在学习之前,教师出示谜语:“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进行猜谜活动。(谜底:画)

  2.谈话揭题:学校里的画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课文中的两幅插图)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欣赏这两幅“校园里的`画”(教师板书课题)。

  3.学生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l)读准“板、弹、恳”的前鼻音,“炸”的翅舌音,“思”的平舌音以及多音字“血”的音。

  (2)注意“夸、划、救、串”的间架结构以及笔顺,指导书写练习。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二、观察插图,运用比较,培养能力

  1.依文看图,训练观察能力。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观察图画。

  (2)分别指导学生观察这两幅图画。提问:想一想谁在画画儿,都画了什么画?

  2.缘图悟文,强化学法指导。

  (1)看图找段:

  ①指名朗读第四、五自然段,思考:卡佳和“我”在黑板上分别画了一些什么图画?

  ②让学生围绕这段内容回答,从而理清写作顺序:卡佳画一艘军舰——“我”画炸 弹炸军舰,水兵们都落水——卡佳“救起”被炸的

  水兵,坐上小船驶向岸边——“我”画鲸鱼张开大嘴吃水兵。

  ③教师总结:通过他们两个人的所作所为,你知道了什么?

  (3)品词诵读:要理解自然段中语句的意思,必须要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以词义贯穿句义。

  ①图文结合,形象理解词语:“不服气、救起、生气”等。可以教学生看插图解释“生气”、“救起”,还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服气”,变抽象为形象。

  ②诵读指导:在读第四自然段中的“说实话”“可是”时语气强调得要重些,表示“我”的心虚;“拿起”朗读时语速要快,强调“我”的嫉妒心;“一个个”读时语速要慢些,表示“我”的得意。

  3.自学第六、七自然段。要求:

  ①回顾学习第四、五自然段的方法:看图找段、读文析句、品词诵读;

  ②依照这个方法进行自学。

  三、联系实际,发散思维,续编故事

  1.朗读表演(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分组竞赛朗读,集体朗读)。让学生戴上头饰表演课文的主要情节,加深理解。

  2.复述故事:指名让学生练习用自己的语言看图简要地解说课文内容。

  3.续编故事,发展思维:卡佳看到“我”满脸不高兴的样子,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语文教案 篇3

  一、整体感知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祖国大地科教兴国蓬勃发展,加强对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教育,成为语文教育责无旁贷的任务,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网友来稿)。有鉴于此,本单元是继第三单元之后,以对自然界进行科学探索为内容组成。共安排了五篇课文,其体裁、题材等丰富多样,主题集中,可以有利地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探索的兴趣,培养科学的精神。

  本单元所入选的课文古今中外兼而有之,天上地下,文言白话,诗歌散文,可谓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写法各异。五篇课文编排有序,特别是综合性学习,以“探索月球奥秘”为主题,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科学,在探索中热爱生活。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向我们展现了亿万年前那令人神往、惊讶的生物世界。诗人以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说话的化石。课文开篇就以问句的形式引起我们的兴趣,让人产生一种神秘感,进而将读者引入对远古生物世界的探索中,在那里让我们再次印证了生物进化的道理;让我们了解了化石的形成;让我们认识了远古的动物、植物;让我们领略到自然的神奇力量。这首诗以和谐的韵律、鲜明的节奏,使形式与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增强了文章的神秘感,又体现了音乐性。其次,诗歌中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诗歌的语言更加富有魅力、耐人寻味。同时在结构与内容上也注意了前后的.照应,使诗歌的节奏更为谨严。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说明文。这篇文章层次清楚,作者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说明云的形态变化、光彩现象同天气变化的关系。全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段,指出云与天气的关系,说明为会什么看云可以识天气。第二部分,从第二段到第六段,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是全文的重点。第三部分是第七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

  《绿色蝈蝈》是一篇观察随笔,作者以他极其仔细的观察,生动、准确而又极富有知识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蝈蝈这种昆虫的生活习性方面的知识。作者以人格化的语言描写了它的叫声,它的食物特点,它的生存特点,在人与昆虫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人们产生了对昆虫世界无限的向往之情,不由得想走进它,去探索它的奥秘。本文语言优美,生动活泼。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在客观的描述中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喜爱之情。

  《月亮上的足迹》是一篇纪实报道,也属科普小品,作者以平实的语言,准确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字里行间能让我们体会到人类登月时的惊心动魄,成功后的喜悦之情,作者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网友来稿)》。

  《山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写的一篇文言文,描绘的是山中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文中描绘了从山市开始出现到最后消失的变化过程,给人以神奇而又壮丽的感觉。

  二、相关知识

  1、关于说明文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性质、状态、功能或阐明事理。说明事物特点和阐明事理是说明文的两种类型。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打比方、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等。

  说明顺序一般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同时要简练、严密、讲究分寸;有时也用生动的语言进行说明,使要说明的事物通俗易懂,生动形象。

  说明文与记叙文的区别:记叙文重在记叙、描写和抒情,以形象感人、以情动人;说明文要求实事求是地较客观地介绍事物,使人增长知识和技能。

  2、关于“阿波罗”工程

  美国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组织实施的载人登月工程,或称“阿波罗”计划。这一工程目的是实现载人飞行和人类对月球的实地考察,为载人行星飞行和探测进行技术准备,它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成就。工程开始于1961年12月第六次登月成功结束,历时约11年,耗资255亿美元。在工程高峰期,参加工程的有两万家企业、两百所大学和八十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30万人。整个“阿波罗”工程包括:①确定登月方案;②为登月飞行作准备的四项辅助计划;③研制“土星”号运载火箭;④进行试验飞行;⑤研制“阿波罗”飞船;⑥实现载人登月飞行。

  3、古代农谚选粹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旱晨闻蝉叫,晚上迎雨场。

  麻雀囤食要落雪。

  蚂蚁垒窝要落雨。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龟背潮,下雨兆。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晴。

  猪衔草,寒潮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三、学法指导

  本单元虽是以探索自然世界为主,但每篇课文的内容又各不相同,因此应采取合适的学习方法。学习这个单元,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练习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住主要内容。《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在阅读诗歌中应重点体会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学习这篇课文时要联系生物课上所学内容(如鱼类进化、鸟类祖先、两栖类祖先、被子植物、恐龙、猛犸等知识),调动自己课外积累的生物知识和丰富的想象力,来理解诗中所写的内容。《看云识天气》要掌握怎样将事理说清楚的方法。《绿色蝈蝈》不仅从科学观察随笔中了解了美妙的大自然,还可以学习用通俗易懂、优美生动的语言,把抽象的概念说得具体生动。《月亮上的足迹》应在快速阅读中获取课文信息,提取课文主要内容;要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要精心搭设“桥梁”,把这一课的学习过渡到本单元“探索月球奥秘”的综合性学习中,切实开展关于月亮的科学与人文的探究活动。《山市》这篇文言文则应该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培养探究能力、联想及想象能力。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学习<<卧薪尝胆>>,感悟其中的道理。

  教学重点:感受故事揭示的形象,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感悟其中的道理。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成语故事呢?

  (学生自由交流)

  2.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卧薪尝胆》这则成语故事吧!

  (板书课题:卧薪尝胆)

  3.通过预习,谁能说说对课题的理解?

  (1)学生齐读课题。

  (2)交流、。

  (卧薪尝胆:卧,躺。薪,柴草。指越王勾践每天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策励自己不忘耻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汉语拼音、工具书把课文读通、读顺。

  (2)把生字、生词圈画出来。

  (3)再读课文,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评一评。

  (4)同桌之间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2.学生带着目标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纠正读音。

  (2)指名读课文。

  4.让学生看故事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讨论:这个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又怎样?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1)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起因。(战国时期吴王、越王吴国打败越国,越国勾践做了气年俘虏,受尽屈辱)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讨论:

  ①越王勾践回国以后是怎样做的?

  ②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a.学生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板书:卧薪尝胆)

  b.投影出示文中插图,看一看,想一想,越王这时会对自己怎样说?(学生自由畅谈)

  (3)学生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讨论:

  勾践卧薪尝胆的结果如何?(一举打败吴国)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将故事按起因、经过、结果、陈述一遍。

  4.指导朗读。

  四、感悟寓言,拓展延伸

  1.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讨论:

  (1)读了这则成语故事,你悟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学生畅谈后教师:这个故事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为国家报仇雪耻。

  (2)放飞想象的`翅膀,想一想:当吴王看到越王勾践将胜利的旗帜插到吴国的国土上时,他会怎么想、怎么说呢?(学生自由畅谈)

  五、课堂

  学生自己在这节课的学习中的收获和方法。

  作业:写小字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学习辨证分析丰富的人生体验的思维方式。

  2. 结合自己的体验品味语言的哲理性。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名言欣赏 结合实际 导入新课

  1、联系实际畅谈:你在学习和生活中经过“错过”吗?请结合字典谈谈“错过”和“过错”的含义。

  (要求:用简洁的语言谈谈)

  2、结合学生的回答,导入新课

  明确:是否错过并不重要,那我们应该如何对待错过呢?相信作家刘心武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二、走近作者——刘心武

  刘心武(1942——)当代作家,笔名刘浏,赵壮汉,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获首界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我们知道,作家对于人生会有比常人高出一筹的认识和理解,阅读他们优秀的作品,就好似在倾听他们的真诚道白,会让我们倍加珍惜生命历程中的每一个落日和朝阳。

  三、检查预习

  1贻误 2 斑斓 3颟顸 4 渊薮

  5情愫 6 驾驭 7 咀嚼 8 憬悟

  四、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边读边想

  1.介绍杂文知识,现代散文的一种,不拘泥于某种形式,可以议论也可叙事。

  2根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方式给文章划分层次?

  并说一说段意。

  3.有没有完美的人生,意识到错过有何意义吗?

  意识到错过可以使我们在追悔中产生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厚的情愫,使灵魂具备升腾的能力。反只意识不到就意味着灵魂堕人颟顸的渊薮。(读文章)

  情境创设 4.李刚的妈妈在商场促销时看中一条围巾。就是有点贵,她打算等等,那知道被别人买走了,她很后悔,现有三种情况。1过十天商场还会组织这批货搞活动,2这种样式的围巾不会再有,3听商场员工说其实活动明天还会进行,围巾库存几条。

  请结合课文中对待不同类型的错过,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方法呢?可以用课文中语言回答

  对待不同类型的错过,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方法呢?

  (课件)

  板书(悟)———(追)——(掌握)。

  读7—11小节(7,8男生读 9,10女生读,11齐读)

  小结:在对待还有机会相遇的错过时,与其在上次侥幸抓获,不如这回冷静而成熟地驾驭。在对待时不复返,机不再来的错过时,细细咀嚼苦果,从惆怅中升华出憬悟。(悟)仅醒悟了还不行还要追上前去,力挽狂澜于既倒,多半还可以化错过为掌握。(追)

  五.精读品味。

  找出文中你认为精彩的语句推荐给大家,简要说说理由。

  例如:

  1第六节 这正是人生的经纬线,见证着我们斑斓多味的存活

  “经纬线”比喻“抓住”与“错过”在人生旅程中是纵横交错的,是屡见不鲜的。 “存活”指生命受到威胁后生存下来

  1. 14节:作者把人生比喻成“奔驰的列车”,那么把“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比作小的错过,把“预定的到站“比作人生最根本的追求。人生有一些错过不要紧,但不要错过人生最根本的追求。

  辩一辩.

  第十五段的含义“在人生的终点上,含笑地说……”会让人回忆起保尔曾讲过类似的.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一个人只有一次。着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他回忆往事时,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应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保尔他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应碌碌无为而羞耻,是因为他没有错过人生最大的追求——为人类的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学生读这段紧承上段“预定的到站”,进一步阐述“预定的到站并不等于人生的终点”。把那些“不是多么不得了”的错过比做“碧绿的叶子”,把那些最关键、最美好的人生道路上的“收获”比做“七彩鲜花”,绿叶衬托着鲜花,使鲜花“格外明艳”。作者在赞颂“七彩鲜花”的时候,没有忘记“碧绿的叶片”的衬托作用,从而肯定了“错过”在人生路上的价值。,人生就是由错过与不错过构成经纬线,万无一失不可能特会使你的人生显得平淡,无一把握则会是你的人生毫无意义。

  六. 讨论感悟:

  1、读12,13小节 “错过”既然是“有所失”为何不仅“要习惯它”还“要品味它”。可以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

  人生充满错过,没有“万无一失”的人生,所以必须习惯错过,但错过自有意义,当你错过的是还有机会相遇的错过时就可以在“追悔中产生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厚的情愫,使灵魂具备升腾的能力”,“产生高度的应变力和把握力”,当你错过的是时不复返,机不再来的错过时这种由悟——追——掌握的过程值得回味,所以必须品味错过。

  板书:错过多 习惯 品味

  2、从文章来看,“错过”可以转化为“掌握”,也可能几近于“过错”。回想一下自己的经历,有没有“错过”转化为“掌握”的情况,你从中悟到了什么?试说给大家听听。学生讨论、交流。注重学生独特的感受。说说课文学习后的收获。(多角度,多层次)七、总结:送你一句话

  轻轻地告诉你,错过的背后也有一种美丽

  错过了黄昏的彩霞,不要错过清晨的朝露;错过了花开的灿烂 ,不要错过凄美的花谢;错过了偶然的邂逅 ,别错过今生的缘份。

  八.布置作业:

  在你的记忆中,哪些“错过”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以“错过”为题,将其中印象最深的一次写下来

  九.板书设计 错过

  刘心武

  错过多 悟——追——掌握 习惯

  品味

  把握关键机会 含笑到达终点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梳理“钱”发展演变的历史,认识钱与经济活动之间紧密的关系;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探究有效避免“钱灾”的做法。

  教学重点:认识钱与经济活动的紧密关系,探究避免“钱灾”的做法。

  教学法:自学+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 导入:

  给学生播放网络流行的FLASH《等咱有了钱》,必要时还可补充展示同名的帖子。

  (Q:从这个FLASH我们看到了什么?

  A:人们对钱的渴望/人们扭曲的金钱观/钱的巨大作用/贫富不均所带来的负面心理……)

  二、 感知、探究

  1.迅速浏览课文,梳理“钱”的形态演变的历史:

  兽皮、贝壳——铁块——铜、金银——纸币——电子货币(信用卡——帐号密码)

  Q:“钱”的形态为什么会发生改变?

  A:钱是经济活动的中介,钱的演变实际上代表了经济活动的发展。

  Q:课文介绍了与钱相关的哪些经济活动?

  2.归纳与“钱”有关的经济活动,认识到经济活动的两面性:

  基本的:贸易——白银时代——知识经济

  其他(高级形态):银行、金融流通(证券交易、外汇买卖)

  Q:这些经济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那么,它们一方面为社会的进步作出了不可估量的物质贡献,但是同时,它们又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

  白银时代:血腥的殖民掠夺惨无人道,在欧美国家大量积累财富的`时候,无数的人民被奴役,甚至丧失了生命。而且,它也造成了今天的这种“南北差距”。

  金融流通:投机活动、泡沫经济、金融危机

  补充资料:亚太金融风暴

  3.就现今来讲,“白银时代”的悲剧几乎不可能再重演,但是金融投机、泡沫经济仍然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潜在威胁,那么,你认为,应该怎样去有效地避免这种危机?(讨论)

  A1:从个人角度来说,主要是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基础上赚钱,中国有句古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在经济活动中要讲诚信,不吵作,不欺诈!(道德抑制)

  A2:从社会角度来讲,目前行之有效的发放是加强立法,而且由于经济全球化会将金融灾难全球化,所以还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抑制金融投机活动!(法律控制)

  三、 归纳本文写作过程中收集资料的方法:

  1. 围绕主题,把握脉络

  比如本文写“钱”,所以,首先要搜集关于钱的发展脉络(即钱演变的历史)的资料;

  2. 从表象看本质,认识事物间的联系:

  比如,“钱”只是经济活动的一个纽带,是表象性的东西,所以,我们要深入探讨“钱”与经济活动的关系,也就是要搜集关于“钱”与“经济活动”关系的资料;

  3. 全面思考,辨证地认识,注重现实指导意义:

  如本文,谈到与“钱”相关的“经济活动”时,不要只想到正面的影响,更要看到负面的危害,要关注这些负面影响在现实中的重要性。因此,搜集资料时要注意经济活动正面、负面辨证地搜集资料。

  四、 拓展延伸:

  以“水”为话题,关注“水”作为一种商品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列一个写作提纲,注明从哪些方面收集资料。

  【教学总结】

  《钱》的行文相当巧妙。作者要向读者展示“经济学脉络”这个较为专业的问题,而“钱”是“经济学脉络”最核心的元素,是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我们通过“钱”的发展变化来了解经济学的发展变化。

  知识点提炼。

  1、写作方法。

  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

  作诠释——说明“交子”为什么迅速得到社会的承认时。

  举例子——以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西班牙人为例,说明人们对钱的.追求。

  打比方——把以“钱”炒“钱”,越炒越热,终于导致“钱”灾的现象比作泡沫。

  作比较——拿英国、澳大利亚和美国作比较,说明经济发展要有后劲,就不能忽略国内市场容量。

  列数据——在举论泡沫经济时用了列数据的方法。

  2、文章亮点:

  本文从钱的角度探讨出来的经济学脉络是其精华所在。钱从最早的兽皮到现在的货币电子化,因其便于保存,携带使用,故而全世界的人都接受它。钱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2-07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05-04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10-15

语文桥的教案01-13

关于语文的教案02-02

语文下册教案01-31

语文优秀教案02-04

语文《咏柳》教案11-09

【经典】语文教案11-06

[经典]语文教案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