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4-01-08 11:29:29 教案 投诉 投稿

小班教案[集合6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班教案[集合6篇]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橡皮泥搓、团、压等技能表现小猪的基本造型。

  2.体验泥工活动带来的快乐。

  物质准备:

  1.PPT课件。

  2.橡皮泥。

  3.泥工板。

  4.火柴棒若干。

  知识准备:

  了解小猪的生活习性。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课件。

  师:看,这是谁呀?小猪长什么样子?

  2.表演可爱的小猪。

  师:让我们一起来表演可爱的小猪。

  二、教师出示范作,请幼儿欣赏,引导幼儿探讨小猪的制作方法

  师:这是什么?怎样才能变成可爱的`小猪?

  教师引导幼儿做小猪。

  1.分泥:从面泥妈妈身上分出一个大面泥娃娃、四个小面泥娃娃。

  2.拿起大面泥娃娃,边唱歌谣边做:团团团,团团团,团成一个大皮球。问:我团的皮球圆又圆,你团的皮球圆不圆?团成皮球以后,接着唱歌谣:搓搓搓,搓搓搓,皮球变成圆鸡蛋。做出小猪的身子。

  3.换一块小面泥继续边念歌边做:团团团,团团团,团成一个小圆球;搓一搓,压一压,圆球变成葵花籽;竖着贴,往下弯,变出小猪的大耳朵。同上,做出两个猪耳朵。

  4.做小猪鼻子和尾巴。拿起一块小面泥:团团团,团成球;压一压,变出小猪的大鼻子,小火柴,来帮忙,钻出两个大鼻孔。再拿起一块小面泥:搓一搓,打个圈,变出小猪小尾巴。

  5.用火柴签在小猪的脸部点出两个眼睛,小猪制作成功。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教师交代泥工操作的要求。重点指导幼儿制作小猪的耳朵。

  四、作品评析。

  展示幼儿作品,幼儿边念儿歌,边走圆圈参观,评选出最可爱的小猪。

  附:儿歌《小小猪》

  小小猪,胖乎乎,

  耳朵大,腿儿粗。

  走路摇摇小尾巴,

  唱起歌来呼噜噜。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看图讲故事,模仿动物之间的对话。

  2.能根据小动物运动特点的不同推理故事内容。

  3.乐意参加讲述活动,体验故事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鸡的游泳圈》挂图(见教具盒)。

  ◎《小鸡的游泳圈》游戏卡(见幼儿操作包)。

  ◆活动过程

  ☆ 导入教师引导幼儿谈论关于游泳的话题。

  教师:夏天到了,小朋友游泳时需要什么用具?

  小猫到海边钓鱼捡到一个游泳圈,会是谁的呢?

  ☆理解依次出示《小鸡的游泳圈》挂图,引导幼儿感知理解画面主要情节。

  教师:小猫看见谁了?它会怎么对青蛙说?青蛙又会怎么回答?

  小猫还看见谁了?它会怎么说?他们又会怎么回答?

  小鸡在干什么?小鸡怎么会游泳的?

  ☆ 讲述

  1.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引导幼儿感知故事内容。

  教师:这四幅图连起来讲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 师生结合挂图共同讲述故事,引导幼儿模仿角色对话。

  ☆ 表演1.出示《小鸡的游泳圈》游戏卡,引导幼儿分角色表演故事。

  教师:你喜欢故事里的什么小动物?

  故事里说到哪只小动物,扮演这只小动物的小朋友出来表演?

  2.请一组幼儿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合作表演故事。

  ◆活动建议:

  《小鸡的游泳圈》故事内容简单、生动、有趣,以拟人的手法描述小猫在找游泳圈的主人过程中与不同小动物之间对话情景。本活动的重点是在看图讲述过程中,通过根据小动物运动特点的不同推理故事内容。在此基础上模仿小动物之间的对话进行故事表演。

  在看图讲述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提醒幼儿结合图片进行联想讲述,通过提问、追问、讨论、提供线索等方式帮助幼儿有序讲述,根据小动物运动特点的不同推理故事内容。

  表演故事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根据故事中对小动物说话时所做的动作描述,进行动作表现。教师领诵故事旁白时,要注意使用极富感情色彩的语调串连情节,使幼儿表演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更增强了幼儿表演的兴趣。

  ◆资源包故事小鸡的游泳圈小猫去钓鱼,捡到一个游泳圈。"喂!这是谁的游泳圈?"它看见小青蛙问:"这是你的游泳圈吗?""不是。"小青蛙"扑通"一声跳进水里。它看见小乌龟问:"这是你的游泳圈吗??""不是。"小乌龟摇摇头爬向水里游起来。它看见小鸭子问:"小鸭子,这是你的游泳圈吗?""不是。"小鸭子快活地扬起了一串串水花。这时,小鸡急急忙忙地跑来了。原来,游泳圈是它丢的。瞧,有了游泳圈,小鸡也会游泳了!

  教学反思:

  幼儿的想像力比以前有所进步,并且对事情的判断能力也提高了不少,这真是可喜可贺,我发觉孩子们在玩中、在动态中更有积极性,更能发挥他们自己潜在的能力,思维都变得活跃而富有前进性。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情节,感受故事中老公公老婆婆最后不分家的美好情感。

  2. 进一步感知物体的形状,初步了解物体方中有圆、圆中有方的形状特征。

  活动准备:

  草地背景图、老公公、老婆婆、桌子、凳子、南瓜、房子、杯子、被子等贴图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 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在我们生活当中哪些东西是圆形的吗?

  还有哪些东西是方形的呢?

  师:生活当中有好多圆形的东西也还有好多方形的东西。今天,徐老师讲的故事就是和圆形方形有关系的。

  二、 讲述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 出示背景图片,教师讲述故事

  师:山脚下住着一户人家,家里有一位老公公和一位老婆婆。——好,就这么定了,那分就分吧!

  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分家是什么意思吗?

  师:分家就是老公公和老婆婆要分开来住了,他们用的东西也要分开来了呢

  师:你知道老公公要分什么形状的东西?老婆婆要分什么形状的东西呢?

  幼儿:老公公要分方的东西,老婆婆要分圆的东西。

  2. 讲述故事,一边出示图片

  师:那请小朋友再来听听看刚才的故事,你们要听清楚老公公和老婆婆到底分了哪些东西呢? 故事名字就叫《方脸和圆脸》

  师:山脚下住着一户人家,家里有一位老公公和一位老婆婆。(出示老公公老婆婆)

  师:你们看老公公的脸是什么形状的?老婆婆的脸是什么形状的?

  3. 讲述故事,一边出示图片

  师:老公公个子高高的,挺瘦——那分就分吧!(黑板分开)

  师:老公公和老婆婆要分家了,你们觉得他们的心情怎么样呢?

  师:接下来,就请小朋友来帮帮忙,一起来给他们分家吧!

  4. 幼儿操作分家

  教师一边引导幼儿说一边将东西分给老公公老婆婆。

  5.讲述故事

  师:老公公站在院子里说,凳子是方的归我。老婆婆说:钉子是圆的,我得把凳子里面的钉子都给取出来。

  (出示破凳子图片)

  师:哎呀,凳子都坏了。

  教师一边出示被子一边说故事:

  师:被子是方的,但是被面上的花纹是圆的。你们说该怎么分呢?

  师:好好的一条被子破了,好可惜啊!

  师:你们看,房子是方的,但是窗户是圆的。你们想:老公公老婆婆还要继续分家吗?(幼儿回答)

  师:如果房子分了以后,房子还能住吗?

  6.讲述故事

  师:老公公和老婆婆再相互一看,他们会发现什么呢?

  师:你们看,老公公的脸是方的,但是他的眼珠子是圆的。老婆婆的脸是圆的,但是她的两颗门牙是方的。这还要分吗?

  师:哈哈,老公公笑了

  呵呵,老婆婆也乐了!

  老公公和老婆婆说:不分了,不分了,我们不分家了!(把房子合拢了)

  师:看到老公公和老婆婆不分家了,老公公老婆婆现在的心情怎么样啊?你们高兴吗?

  师小结:原来故事里面有的东西是圆的,有的东西是方的`。他们是不能分开的,就像老公公和老婆婆不能分开一样。

  三、 完整欣赏故事

  师:我们再来完整的听听这个故事吧!——《方脸和圆脸》

  教师讲述故事

  四、经验延伸

  师:除了故事里面,有的东西既有圆的又有方的,在我们生活当中还有很多像这样的东西呢!

  师:徐老师也找到了一些生活中既有圆又有方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比如:火车,它的车厢是方形的,它的轮子师圆形的。如果没有了方形的车厢,火车就不能开,如果没有了圆形的轮子,火车也不能开了。

  比如:电脑,它的屏幕是方形的,它的底座是圆形的。音响是方形的,按钮是圆形的。

  比如:洗衣机是方形的,它的门是圆形的。

  小结: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圆形和方形的东西,它们就像好朋友一样紧紧地在一起,谁也离不开谁呢!

  请你们回去以后再在找一找有圆形和方形的东西吧!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尝试根据动物的局部进行猜测并乐意表达。

  2.在有趣的情景中感受“旅行”的快乐。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PPT:小老鼠的旅行

  活动过程

  1.激发去旅行的愿望 (播放PPT第一张)“看,这是谁呀?”(小老鼠)“我们跟它打个招呼吧!”(小老鼠,你好)

  “它脸上的表情怎么样?”(开心、高兴)

  “它为什么这么高兴呢,我们一起来问问它吧!”(幼儿一起问:“小老鼠你为什么这么高兴呀?”)

  播放小老鼠的回答——我要出去旅行

  “听到了吗?”(我要出去旅行)

  “哦,原来它要到好玩的地方去玩哦!那我们也跟着它一起去旅行吧!”

  2.播放PPT第二张,初步感受旅行的快乐

  播放画面:草地 “小老鼠带我们来到了哪里呢?”(草地)

  “在草地上我们能玩什么呢?”(捡树叶、跳一跳、做游戏)一起做做动作。

  “咦?小老鼠哪去了?”“我们一起叫一下吧!”(小老鼠,你在哪里呀?)

  3.播放PPT后半部分,尝试根据动物的局部进行猜测

  (1)画面一:爬象鼻子 “噢,原来小老鼠在这里呢!它在干什么呀?我们一起来问问它吧!”

  “小老鼠,你在干什么呀?”——吱吱吱,我在爬管子呢!

  “那我们也跟着小老鼠爬一爬吧”“怎么爬呢?”个别幼儿尝试做一做动作。

  请幼儿一起随老师做“爬管子”的动作。

  “那小老鼠爬的`到底是不是管子呢?”幼儿猜测。(幼儿说“大象”,师引导幼儿把话说完整、说清楚。)

  播放大象的半身图、全身图,验证幼儿的猜测结果。(哇,猜对了)

  (2)画面二:爬驼峰 “小老鼠真顽皮,它又找到好玩的地方了,看,它又在玩什么?”

  问一问:“小老鼠,你在干什么呀?”——吱吱吱,我在爬山峰呢!

  幼儿尝试做一做动作。

  请幼儿一起做“爬山峰”的动作。

  “小老鼠真的是在爬山峰吗?”

  幼儿猜测。(牛鼻子……猜不出,点击出示骆驼的半身图,就有幼儿说出是骆驼了,及时追问为什么,加深幼儿的印象)

  播放骆驼的半身图、全身图,验证幼儿的猜测结果。

  (3)画面三:爬牛尾巴

  “看,它在玩什么呀?”“谁来问问看?”

  个别幼儿问,然后大家一起问:“小老鼠,你在干什么呀?”——吱吱吱,我在爬绳子呢!

  “爬绳子的时候手要怎么样?”(抓紧绳子)个别幼儿尝试做一做动作。 请幼儿一起做“爬绳子”的动作。

  “小老鼠真的是在爬绳子吗?”幼儿猜测。(狮子的尾巴,牛的尾巴,拖把)

  播放牛半身图、牛全身图,验证幼儿的猜测结果。(哦,原来是牛尾巴哦)

  (4)画面四:穿鹿角 “现在,小老鼠又在玩什么呀?”

  问一问:“小老鼠,你在干什么呀?”——吱吱吱,我在穿树林呢! 个别幼儿尝试做一做动作。(腰要弯下来一点,手伸向前,穿来穿去)

  请幼儿一起做“穿树林”的动作。“我们这么多人一起去穿树林,可要当心别撞到一起哦!”

  “小老鼠到底是不是在树林里玩呢?”幼儿猜测。(鹿的角,梅花鹿的角)

  播放梅花鹿的半身图、全身图,验证幼儿的猜测结果。(哇,又猜对了)

  4.完整欣赏、讲述. “今天小老鼠带我们玩了哪些好玩的,一起来说一说吧!”

  边观看PPT边讲述:“吱吱吱,小老鼠爬管子喽,哦,原来是大象的鼻子;吱吱吱,小老鼠爬山峰喽,哦,原来是骆驼的驼峰;吱吱吱,小老鼠爬绳子喽,哦,原来是老牛的尾巴;吱吱吱,小老鼠穿树林喽,哦,原来是梅花鹿的角;。”

  5.结束:“今天我们跟着小老鼠一起去旅行开心吗?”“有点累了吧!”

  “看,还有很多好玩的地方我们还没去呢!”逐个出示四种动物的局部(长颈鹿的脖子、乌龟的背、斑马的身体、老虎的背),幼儿交流。

  “下次我们再一起去探险吧!”

  活动反思

  小班的孩子喜欢做一做,动一动,所以在完整的念儿歌时,我加入了手的动作,不仅让幼儿容易识记也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爬绳子,爬山坡,滑滑梯,钻树林这些动作都让孩子很是喜欢。也在动作中将这首儿歌学会了。

  每一个活动的设计都应该是服务于孩子的,孩子也是活动效果的最优检测者!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快速躲闪跑中发展良好的体能。

  2、学习观察“老鹰”奔跑的方向。

  3、能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1、老鹰头饰一个,音乐磁带、录音机。

  2、幼儿已关察过小鸡出壳的过程。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模仿操“小鸡长大了”。

  教师交代角色身份。

  教师:我是鸡妈妈。你们是我的鸡蛋宝宝,鸡妈妈要孵小鸡了。

  师幼根据儿歌《小鸡小鸡多大了》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讨论孵小鸡的过程,并做相应的动作模仿孵小鸡。

  2、游戏“老鹰捉小鸡”。

  教师让一幼儿扮演老鹰并创设游戏情境,讲解游戏规则。

  教师:我们要去吃虫子了,可是有一只老鹰要来捉小鸡,小鸡该怎么办呢?

  在引导幼儿讨论的基础上,让幼儿明白:注意观察“老鹰”跑动的`方向,避开“老鹰”,被捉到的“小鸡”要被“老鹰”带走。

  幼儿集体游戏一次,提示幼儿观察“老鹰”跑动方向,避开“老鹰”。

  师幼共同小结。

  教师:你们被老鹰抓住了么?你们是怎样避开老鹰的?

  (提示幼儿说出:眼睛看着老鹰跑,躲开不让它抓住)

  幼儿再次游戏2—3次。

  律动“小小蛋儿把门开”,幼儿随歌曲自由做动作。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感受作品中友爱,快乐,温馨的感情色彩,享受配乐故事带来的美好的.意境。

  2、理解梨子与小提琴两者在外型上的相似之处。

  3、以“假如我有一把小提琴”为话题,学习围绕话题与同伴进行交流。

  活动准备:

  1、事先观察小提琴实物或图片,实物梨

  2、录音机,磁带,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起兴趣

  出示实物梨问:这是什么?它像什么?你喜欢它吗,为什么?

  二、观察课件,回答问题。

  1、有一只小松鼠见到了一个梨,你觉得她会用来做什么?(幼儿回答后看课件)

  2、你觉得松鼠捡到梨子后,为什么要作成小提琴?

  3、谁会听到小提琴声呢?(幼儿回答后看课件)

  4、狐狸在干什么?她听到琴声后会怎么做呢?(幼儿回答后看课件)

  5、森林里有了美妙的音乐后,小动物之间变的怎么样了?

  6、小提琴上掉下了什么东西?真的是音符吗?她会有什么变化?(幼儿回答后看课件)

  7、树上结了许多梨子,为什么都被小动物作成了小提琴?

  8、自由结伴为故事起名字。

  三、完整欣赏课件

  问:你喜欢这样的小提琴吗?为什么?

  四、讨论:

  假如我也有一把小提琴,你会用它干什么?

  活动结束:

  听一听小提琴美妙声音,一起随音乐表演。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 | 小班教案:好闻的气味05-15

小班教案:玩筷子_小班其他教案07-06

小班的教案04-20

小班教案03-09

【经典】小班教案01-01

小班教案(精选)11-13

小班教案(精选)10-21

(经典)小班教案11-05

[精选]小班教案11-18

[经典]小班教案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