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19 11:09:07 教案 投诉 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7篇[优选]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教案7篇[优选]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2.写一篇习作,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3.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4.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

  5.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口语交际

  2.习作练习

  课前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讲的名人故事中涉及的名人图片、名人像,讲名人故事时用。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讲名人故事

  一、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3.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讲完后评选本组“故事大王”1—2名。

  4.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

  二、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给全班同学讲?

  挑选一、二名“故事大王”讲故事。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三、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可以谈谈对名人行为、品格的评价,可以联系自身和现实情况发表感想。

  2.学生畅谈感想。

  3.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一、交代任务

  学了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他们或关爱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于思考,或诚实守信,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们大家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

  二、选材构思

  1.你最熟悉的人有哪些?哪一个留给你较好的印象?概括介绍一下,口头填写下表。

  人 物 该人物给自己的印象

  李四光 遇事爱思考,善于提出问题

  宋庆龄 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坚决做到

  2.该人怎么会留给你这样的印象的?他身上有什么值得写的`事?

  引导学生围绕给自己留下较好印象的人展开回忆,提示要介绍“值得写的事”——值得宣传介绍的、值得他人学习的事。

  3.我们就来把这件事写下来。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把以下几个要点考虑一下,把事情想清楚。

  把事情想清楚。

  事情发生的时间

  事情发生的地点

  事情中的主要人物

  事情的起因

  事情的经过

  事情的结果

  三、动笔起草

  1.下面就请大家动笔打草稿,把自己熟悉的人身上值得写的事写下来,注意着重写清楚该人在这件事中的举动、表现。

  2.学生动笔写草稿,教师巡视。

  四、修改誊写

  1.大家邀请有代表性的一、二位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

  2.师生共同评议。

  3.针对已发现的问题修改自己的习作。

  4.誊写习作。提示格式及书写字迹要求。

  5.写完后找机会把自己写的文章读给描写的那个人听,请他评评写得怎样。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一、读文猜人

  1.教师挑选几篇以同学为介绍对象的优秀习作,请作者隐去习作中同学名字,向大家朗读,全班同学猜一猜写的是谁。

  对被同学猜出了,且公认为描写准确的小作者加以表彰。

  2.议一议,为什么该同学没说出名字而我们也能猜出习作写的是谁?

  3.请作者介绍为什么能把同学介绍得如此准确、生动?

  引导学生明确,要了解一个人平时要多关注他,做个有心人;写作时要用心回忆。

  二、再读欣赏

  1.请以其他人物为写作对象的优秀习作作者朗读习作。

  大家听后议议评评。

  2.教师朗读其他同学习作中的一些精彩句段。

  第四课时

  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轻轻读读本题中的三个句子,相互比较,这些句子有何异同。

  2.出示抄有本题内容的小黑板或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交流发现。

  a.指名读句子。

  b.学生交流发现,教师引导总结。

  这三句句子都是写人物说的话的,句子中加引号的部分都是引用人物说的原话。在引用人物原话时,通常要交代说话者是谁,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等,这部分内容的位置可以有所不同,可以放在引用的人物话语的前边,可以放在后边,也可以放在中间。

  3.齐读句子、体会。

  4.到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相应的例子,并说明属于哪一类形式。

  二、读读背背

  1.我们读了不少的名人故事,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动的事迹,而名人们说过的一些话也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多积累一些名人名言,时常回味一下,可以使自己获得启迪,从中汲取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

  2.请各人轻声读书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3.指名朗读交流。教师相机正音指导。

  4.想想这些名言的意思,并且试着放声读出感情。

  5.指名再读,师生评价。

  6.齐读巩固。

  7.交流各自课前收集的名人名言,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三、成语故事

  1.我们汉语中有很多成语都是从历史故事演变来的,一个成语背后包含着一个故事,了解这样的一些故事会使你获得知识,获得教益。今天就来学一个成语故事——《闻鸡起舞》。

  2.各自轻声读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借助注音认真拼读,把故事读通顺。

  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正句。

  4.各自再读。

  5.同桌间试讲。把故事讲给同桌听,相互学习、指正。

  6.了解了这个故事,以后我们一看到“闻鸡起舞”这个成语就会想到听到鸡叫就起床练武习艺的祖逖、刘琨。以后说话写作,你想表示珍惜时间、发奋努力这个意思时,就可以用上“闻鸡起舞”这个成语。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牛郎织女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家族统治的揭露和鞭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二、了解作者资料。

  1.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谁呢?

  叶圣陶,又名叶绍钧,江苏省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国现代儿童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2.咱们学过他的作品吗?(《陶罐和铁罐》、《爬山虎的脚》)

  三、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意。

  1.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试着给课文分段。

  2.学生汇报。

  课文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那该多好呢”):牛郎的身世,他精心养牛,和牛建立了亲密关系。

  第二部分(“一年一年过去”到“这就算安了个家”):讲哥嫂只给了牛郎老牛破车便把他赶出家门。

  第三部分(“一天晚上”到“牛郎高兴地回答”):老牛说了话,告诉牛郎将有仙女成为他的妻子。

  第四部分(“第二天黄昏时候”到结束):牛郎巧遇仙女,二人结为夫妻。

  3.再读课文,提出想想解决的问题。

  学生甲:牛郎是怎样的孩子?

  学生乙: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

  学生丙: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

  学生丁: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生活的?

  四、请同学们围绕着自己不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学。

  (一)小组内交流。

  (二)全班汇报。

  1、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度过的?

  (1)学生甲:牛郎从小无父无母,与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对他不好,吃的是剩饭,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棚……他生活条件差,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2)学生乙:他的童年没有乐趣,哥哥嫂子变本加厉地让小牛郎天天干活,放牛。这个年龄应该无忧无虑地上学,而他却天天放牛,他的哥哥嫂子太狠心了。

  (3)学生丙:我认为牛郎的生活还是有乐趣的,他的乐趣就是和牛在一起。但通过“两个一比较”,他也乐得跟牛一块儿出去,一块儿睡。说明哥嫂待他不好。

  (4)学生丁:牛郎的童年是与牛在一起的。通过他对牛照看得那样周到,简直就是把它当作人来看待的,说明牛郎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他对牛很好,无论是春夏秋冬,每天都让牛吃好的、住好的、过舒服,他不停地干活,说明他是勤劳的孩子。

  2、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呢?

  (1)学生甲:长大后,他在哥嫂家的生活没有什么改变,但是干活却更多、更重、更累了。

  (2)学生乙:哥嫂怕他分遗产,于是不给他分文,把他赶出了家。牛郎勇敢地离开了家,开始寻找自己新的生活。

  (3)学生丙:牛郎自己的新生活是靠每天辛勤的劳动得来的,从无到有,我想他一定吃了不少苦。

  (4)老师追问:他会受哪些苦呢?(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进行想象。)

  (5)学生丁:牛郎的生活中仍缺少不了这头牛,是他们共同的努力劳动,才有了一间茅屋,一块地,才会安了家。

  (6)老师追问:从中你懂得了什么?(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靠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3、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的?

  (1)学生甲:老牛向他透露了织女下凡的消息,引导牛郎找到了织女。

  (2)学生乙:牛郎的高尚品格感动了织女,也是使他们走到一起的原因。文中写道“姑娘听他说,听得出了神,又同情地,又爱惜地,就把自己的情形完全告诉他了。”织女听出了神,同情牛郎悲惨的遭遇,是牛郎勇敢离开家追求新生活和用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品质打动了织女的心,对他产生了爱慕之心。

  (3)学生丙:织女是王母娘娘身边织锦最好的`外孙女,王母娘娘只让她们干活,织女厌倦了这种生活,她勇敢地摆脱了受压迫的生活,和牛郎走到了一起。

  五、你喜欢他们吗?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

  六、谈谈学文后的感受。

  (敢于追求新生活,劳动才能创造新幸福的生活。)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这是个中国的民间传说故事。本文是牛郎和织女故事的前半部分,以牛郎的成长过程为主线,并穿插了织女和众仙女在天宫没有自由、没有欢乐的生活情景及下凡的经过。本文是阅读课文,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自读自悟,针对学生的疑点,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在师生思维火花的碰撞中体会出牛郎的诚实、勤劳、善良的品格。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还体现在选读自己喜欢的部分。不仅组织学生选读内容,还请学生谈谈选择这部分内容的理由。通过交流,加深学生对课文重点内容的感悟。

  探究活动

  ——怎样回信

  一天,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收到一封询问有关语法方面问题的读者来信。吕先生很快地把回信写好,待要寄信时,却把他难住了。

  原来,那位写信人在信后面留下的签名写得龙飞凤舞,潦草得无法辩认,吕先生费尽心思,还是没有想出好办法。最后又拿起信端详一番,突然心里一亮,高兴地喊道:“有办法啦!”

  试问,这是个什么办法?

  答案:

  吕先生把信上的签名剪下,贴在信封上,然后根据来信人的地址把信寄出去。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有顺序的说话,有条理的把制作过程写清楚。

  2.鼓励学生乐于实践,乐于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重难点

  训练学生有顺序的说话并写清楚制作过程。

  乐学善思办法

  抓住学生最感兴趣的事来说一说自己的制作过程,激发了学生在组内制作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

  教学流程

  一、创设意境,激发兴趣。

  1.展示一个小制作:用辣椒做成的玩具鞭炮。

  2.师述:同学们,这是老师用红辣椒做成的玩具鞭炮,你们说做的怎么样?

  3.学生争先发言。

  4.师述:老师相信,你们的小制作一定会更出色。

  5.学生情绪高涨,兴趣大增。

  二、分工合作,展示交流。

  1.提出要求:(1)四人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小制作,以组为单位开展比赛,看哪组做的又快又好,就能赢得最佳巧手奖。

  (2)每组推一人介绍本组的作品,先说作品的名称及需要准备的材料和工具,再说说是怎么做的,最后还可以说说在制作过程中得到的乐趣或收获。看哪组介绍的最好,就能赢得最佳口才奖。

  2.展示作品,互相交流。

  (1)展示做成的小制作,每组推一个人介绍本组作品,大家提问或补充。

  (2)评选最佳口才奖,并发奖章。

  (3)同学互相观看,展示出来的小制作,自由交谈,选出自己喜欢的作品。

  (4)评选最佳巧手奖,并发奖章。

  (5)请获奖小组另推一人,介绍获奖作品,注意讲清制作过程。

  三、由说到写,实现迁移。

  师述:刚刚那些小制作,是小组同学共同努力合作完成的,其实,有很多同学独立完成的小制作也做的很好,同学们也来讲讲,由于时间有限,把要说的内容写下来,可以写自己的`小制作,也可以写合作完成的小制作。

  1.自主命题。教师指导命题方式:

  (1)直接以小制作的名字来命题:如《小小储蓄罐》。

  (2)可以以自己的感受或收获为题:如《我成功啦》,《布娃娃真可爱》。

  2.自主作文。

  写的时候,一般先说明需要准备的材料和工具;接着写制作的过程,这

  是主要部分,可以分步骤写;最后,可写在制作过程中得到的乐趣或收获。

  四、互批互改,共同进步。

  1.最先完成的前五名同学的习作,评最佳习作奖,颁奖。

  2.同桌之间交换习作,互批互改,教师参与讨论。

  3学生自己再次修改文章。

  板书设计:我们的小制作

  1.以名字为题

  材料工具

  2.以感受或收获为题

  感受收获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秋天的图画》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中的一篇描写秋天丰收美景的散文。作者用色彩浓艳的笔墨为读者勾勒出了秋天山野中的丰收、喜庆和热闹。整篇课文句式错落有致,读来朗朗上口,很适合低段儿童的朗读训练。特别是中间四句:“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不仅读来有滋有味,它整齐对仗的句式,更是孩子们进行模仿说话写话极好的训练点。

  根据文本的语言特点和孩子们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⑴会认本课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⑵体会秋天的美丽和喜悦,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⑶能够仿照课文中的一些句式,写一写秋天的其他景物。

  ⑷通过拓展阅读,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秋天的特点,积累更多的语言表达形式。

  为突破重点难点,我结合教学目标,计划用三课时完成本课教学。第一课时,学生理解课题,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会生字,并理解部分词语。第三课时带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秋天、欣赏秋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赞美秋天:如画秋天、写秋天、唱秋天等。

  现在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秋天的图画》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切地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和文中意境的美,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李吉林曾经说过:“教师的情感对于儿童来说,是导体,是火种。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学生在完成了第一课时的教学后,对秋天的美丽和喜悦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如何才能让这种感受进一步升华,让他们不仅有对秋天美景的喜爱,更有对文中优美语句的喜爱。于是教师开始动情地朗诵小诗,将学生带入那幅诗意的秋天的图画中,这时学生情感就得到了真正地激发,接着让学生谈读后感受。这样学生就感受到了秋天的美。

  二、发挥想象,读好重点句:

  在让学生动情朗读和谈感受之后,我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从那些句子感受到了这份快乐?”将学生的思维从感性逐渐带入理性,孩子们很聪明很快就找到四个重点句。如何让学生读出喜悦来呢?这时我想到了爱因斯但的一句话:“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对,动用学生的想象,让学生眼中的文字活起来,不仅能帮助孩子更深入地感受秋天美丽的图画,而且还能潜移默化渗透比喻句的教学,为学生奠定写的基础。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再读读这四个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孩子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所以后面读这四句的时候,情感上更多了一份有趣和可爱。

  三、借助课件,读写结合: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切实把握好语言训练的点,扎扎实实地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这篇课文中的四个重点句,句式整齐,对仗工整,是很好的仿写载体。在第二环节想象朗读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就能发现四个重点句的句式规律。再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秋天的美丽图景,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秋天的美景就在学生脑海中有了深刻的印象。

  四、拓展阅读,丰富积累:

  要真正的学好语文必须阅读大量的书籍,积累大量的语言素材,丰富自己的社会阅历。所以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和习惯,指导他们做个细心观察的人,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语文。因此,我在课的最后一环节,我将孩子们的学习延伸到课外,让孩子们走进大自然,去感受秋天,寻找秋天,画秋天、写秋天……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赞美秋天。

  我想在第三课时,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带来展览,开个交流会,我想孩子们一定会收获很多很多……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通过交流资料信息,初步了解《西游记》在中国文化、文学的意义,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2、 以扫读、跳读等快速阅读及圈划交流方式,初步感受孙悟空的形象,激发探究人物形象与情节的热情。

  3、 用朗读讨论的方式,感受环境烘托的作用,语言整齐而活泼的优势,激发探究描写手法与语言魅力的热忱。

  重点难点:

  1、 感受美猴王超然出众的表现,对后文全书的作用。

  2、 领会古典白话概括、整齐的优点,激发对书艺术特色的探究。

  说明:

  本课重在以篇引书,学生对悟空从小即有所了解而且一般都颇感兴趣,探究其“出生、出任”非常符合预备孩子的年龄兴趣特征,教师以此为重点可顺势引发学生开展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

  《西游记》诙谐活泼又不失古典的语言既可能成为现代学生学习的难点,但适度的陌生化恰恰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丰富现代汉语口语、书面语的表现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简介《西游记》引发读新课

  1、 看单元标题,“读一本名著”,名著《西游记》你觉得它“名”在哪里?

  2、 请同学依次介绍(注意选择大家可能不够了解的信息有条理的说明介绍)(1)《西游记》故事渊源:唐僧(2)成书大致历程与作者(3)主旨及意义

  1、 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从小积累的关于《西游记》有名之处。

  2、 学生根据课前查阅资料择其要点分类概述。

  激发学生从小就积累的古典文化名著在自己内心的`影响,使学生走近原著;有关资料的补充能训练处理分类信息的能力,又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浏览目录首回初感书文异同

  1、 根据学生介绍主旨时对孙悟空的评介,引入翻阅目录,思考《西游记》从孙悟空出世开始讲起的原因。

  2、 初读首回前半部分看看与课文有哪些不同,想想自己小时看动画片、听故事感受有何不同,谈谈你初读古典白话的新感受。

  3、 积极鼓励学生真实新体验。特别对删去诗词与后文的质疑应大加鼓励并留到课下探究。

  1、 翻阅目录,了解全书大致格局及意义。

  2、 在课前预习课文基础上,比较书、原文、影像作品的不同感受,特别说一说自己新的体验。(如有更多疑问,对美猴王有了一些新了解等)

  引发学生了解读书要有全局意识,粗读不妨轻松随意,精读就需要有所探究,初步感受,影像、听闻不能代替读原典名著的意义。

  感受人物形象激发情节探究

  1、 再读课文,圈划出美猴王超然出众表现的语句。

  2、 读、说给同桌听,概括为几方面与大家交流。

  3、 引发人物性格与环境及时全书情节展开作用,点到为止,启发学生思考。

  1、通过扫读、跳读等圈划语句

  2、与同桌,再与全组交流(可能说到勇敢、勇于尝试实践、有见识、有领导才能等)

  本课重点,通过圈划交流,感知小说人物与情节环境的关系,激发“英雄出少年“的情怀,引导学生探究的方向。

  思考环境衬托感知语言魅力

  1、 小说为何不惜笔墨描摹花果山的“山”、“石”、“猴”、“水”?

  2、 既然猴王外其他描写起衬托作用,是否可将(2)(3)节减缩为“那石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与众猴一样寒来暑往,游乐嬉戏,非常快乐”。

  1、 结合第1段说说“山石水”的作用(明确既交待情节,又间接衬托猴王的不凡)

  2、 朗读(2)(3),感受写“猴”这一部分语言形式的魅力。(学生可发现在句式、引用、音韵等方面的特色)

  顺势激发学生探究写法,语言特色的魅力,为探究性学习进一步张本、感受古典白话独到韵味,与现代汉语更好沟通。

  明确读书要求布置探究任务

  1、小结,引出“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道理在通读书中制作10~20张阅读卡片。

  2、结合今天生发的疑问与P172页中的提示初步确定研究的小组与方向

  1、 翻到p172《西游记》读书报告,明确要求。

  2、 课下分组讨论。

  激发读书热情,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初始工作。

  思路点拨

  本课也可根据学生层次压缩前两个教学环节,在学生简介《西游记》作为古典神魔章回体小说精典的体裁与主旨之后,切入问题:孙悟空作为“神、猴、人”三性合一的典型形象在小说首回中各是如何表现的。在学生充分朗读思考讨论后,进一步引发“神化”环境的作用,并由读引“说”,在复述式的讲说评比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和神魔小说的特色。

  练习举隅

  1、 查词典,注音、了解词意,并选择5个词语连成一段话。

  迸裂 玩耍 蹲身瞑目 镌 抓耳挠腮 石碣 顽劣 喜不自胜 天造地设 拖男挈女

  感之既久 采花觅果 洗濯

  2、模仿第(3)节句式,用几句话描写一下幼儿园里小朋友玩乐的情景。

  3、 用“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禽有禽?,兽有兽?”、“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等俗语名句组织一段有意义的话,并说说引用俗语的好处。

  4、 用第一、第二张卡片摘录《西游记》1~7回中你最欣赏的语句片断,并说明理由。

  5、 将精彩语句保留,以讲故事的口吻将猴王出世出任说给父母或同学听,并请他们作出评价。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懂得:接触社会,有目的查阅资料是获取材料的重要来源。

  2.练习按所提出的问题和所的卡片资料及自己在阅读和参观访问时所获取的新鲜资料,介绍某种事物的方法。

  3.借助练习,“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学习摘抄、制作、运用资料卡片的方法。

  教学重点:

  按顺序介绍苹果的品种等情况。

  教学难点:

  把文章写得形象生动、活泼有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人

  苹果是许多人都喜爱吃的水果。它和葡萄、柑橘、香蕉并称世界四大水果,尽管如此,苹果的种植史、生存条件、栽种地域和营养功效等人们往往知之甚少,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教材的资料,结合我们的'参观访问以及到图书馆查到的资料,以(苹果家族)为题写一,来向人们介绍一下我们都爱吃的苹果。(板书:苹果家族)

  二、自学课文

  1.自学课文第一部分。思考讨论:

  (1)这一次练习的目的是什么?

  (2)文章要求我们本次习作可从哪几方面去写?

  (3)课文对完成本次习作有何具体要求?

  2.讨论交流。

  [讨论第(2)题时相机板书:苹果的常见品种、苹果的栽培史、苹果的生存条件、苹果的栽种区域、苹果的营养功效]

  过渡谈话:以上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通过学习我对本次习作练习的目的、内容、要求都有了清楚的了解,但光这还不够,同学们对的内容掌握得可能还不够全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

  3.自学课文第二部分。

  思考:教材的每张卡片回答了习作练习中提出哪一个问题?

  4.讨论交流。

  三.交流所得

  1.思考:我们在课前参观访问、查找资料中获取了哪些资料?它回答了练习中提出的哪一个问题?

  2.交流讨论,并逐一分类补充到卡片中去。

  四、明确写法

  1.进一步明确习作要求。

  以(苹果家族)为题,按所提问的顺序介绍苹果。

  2.交流习作内容。

  (1)分小组互相练说。

  (2)指名说。

  (3)评议(鼓励学生要大胆想象,避免生搬硬套卡片上的资料,并提示学生要注意运用过渡语句)

  3.独立。

  4.评议修改,布置学生以习作为蓝本,准备做苹果展销会上的小推销员。

  板书设计:

  习作3

  常见品种

  栽培史

  苹果家族生存条件

  栽种区域

  营养功效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会读餐、丢等13个生字,会写问、间等6个字。

  2、联系生活,朗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的不同心情。

  3、懂得当别人遇到困难时,应该真诚地去帮助他。

  4、有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

  【课前准备】

  课文朗读录音磁带,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在你的身边,有许多小伙伴,你们常在一起学习玩耍。有位叫玛莎的小朋友,她也有几个小伙伴,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学一篇新课文《小伙伴》。(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初识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余学生仔细听:是不是读准了字音?

  3、检查自学生字:

  ⑴ 出示生字卡,检查读音。(重点读准餐糟粗等平舌音;概念 gài,不念 kǎi)

  ⑵ 同桌互相抽读生字。

  ⑶ 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⑷ 分组练习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4、播放朗读录音,听完后说一说:

  ⑴ 玛莎有几个小伙伴?他们都是谁?(勾画出维加、安娜、安东的名字)

  ⑵ 玛莎在春游那天遇到了什么麻烦?(引入课文)

  三、朗读课文,明白小伙伴之间应当怎样互相帮助

  1、玛莎装面包和矿泉水的背包丢了,她的心情会怎么样?读玛莎的话,体会她难过的心情。

  2、玛莎的三个小伙伴都来关心她。学生自己读一读第2~8自然段,然后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⑴ 你觉得维加、安娜、安东三个人谁做得最好?为什么?

  ⑵ 安东这样做的'时候,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⑶ 如果你是玛莎,你希望得到他们三个人中谁的帮助?为什么?

  3、随着学生发表的意见,相机指导朗读和理解:

  读其他小伙伴说的话应该怎么读?读安东的做法时应该怎么读?把自己想象成其中的人物,边读边配上动作。

  四、分组活动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演一演。通过想象,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表演。如:安东把自己的面包分了一大半给玛莎,玛莎会对安东说些什么?表演时加进自己想象的内容。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5-22

小学语文《牧童》教案03-17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03-21

小学语文《泉水》教案07-22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9-12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9-17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9-17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9-02

小学语文《假如》教案02-02

小学语文《春》教案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