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10 10:38:39 教案 投诉 投稿

语文教案(精选9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精选9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明白铁棒磨成针的道理,明白得不论做啥事,只要有决心,肯下苦工夫,就一定能做好。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止字旁,能读准多音字“朝”的字音,懂得“铁棒、诗人、艰苦、进步、更加、工夫、不论、决心、从此、刻苦”等词语的意思。

  3、能仿照“谁正在啥地点赶啥”的例句,把句子写完整。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懂得第二段中的两句话:“只要工夫深,铁棒就能磨成针!”“不论做啥事情,都要有决心,肯下肯下苦工夫。”

  教学难点:

  这篇课文要求懂得的词语较抽象,学生懂得有一定难度,教师应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指导学生感知词义,或联系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启发学生懂得词义。

  教学预备:

  CAI、生字卡片、一根铁棒、一根针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感知大意,懂得课题的意思。

  2、学习、懂得第1、7自然段,教学生字:铁、棒、磨、针、诗、困。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实物:针、铁棒。问:这是啥?说说针和铁棒的模样。

  2、问:特别粗的铁棒能磨成针吗?

  3、揭示课题2 铁棒磨成针读题,标题里的生字想个方法记住它。

  教学:铁:金字旁,为啥用金字旁?与“秩”比较。

  棒:书空右边的“奉”,组词。与“捧“比较。

  磨:半包围结构,广字旁,书空。

  针:与“叶”比较,为啥也是金字旁?

  二、自学课文,懂得大意。

  1、铁棒到底能不能磨成针呢?请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课文共有几段?讲了谁,啥时候的故事?教师指名分段读课文。评价。

  正音:诗、更、决、此

  3、卡片认读字词。

  4、训练朗读句子

  (1)能!一定能!只要工夫深,铁棒就能磨成针。

  (2)不论做啥事情,都要有决心,肯下苦工夫。

  5、说说课文讲了李白小时侯的啥故事。

  三、学习第1段。

  1、看文中插图,图中的少年是谁?找到书上写李白的.一段读一读。

  2、指名读。考虑: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学习后你明白了那些事情?

  3、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指导。

  懂得“大诗人、唐朝”懂得多音字“朝”的不同读音和意思。朝:朝霞zhao(早上),唐朝chao(朝代)。唐朝是我国古代的一个朝代,距今1000多年,唐朝除了许多驰名的诗人,李白一定是其中感觉驰名的诗人。“诗人”是指专门写诗,并有一定成就的人。为啥用个“大”呢?

  教学:唐:半包围结构,书空里面的笔顺。共10画。

  诗:用换偏旁的方法记,与“持、等”比较。

  指名读第二句。问:这个地点的“他”是指谁?“读书进步不快”指啥?文书们李白读书进步不快?懂得“贪玩、艰苦。”

  教学:困,用“捆”来记。[你在学习中,遇到过啥艰苦?你是怎么样对待的?

  4、读第1自然段。小结:李白小时侯是一个不努力学习的小孩。他后来纠正了吗?你是从哪一段明白的?

  这部分能够放到第二课时去

  四、学习第7段。

  1、齐读第7段,李白如何会成为著名的大诗人?他回如何刻苦学习?

  2、认读“从此”,李白是从啥事情中明白要刻苦学习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学。

  五、作业指导。

  1、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指导“棒、磨、诗”,接着学生抄写生字。

  2、自由读课文。(机动)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字词,学习懂得2-6段,重点懂得“只要工夫深,铁棒就能磨成针”的道理。

  2、学习生字:更、加、功、夫,认真书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卡片认读生字。

  2、比一比,再组词。

  因( ) 工( ) 比( ) 轮( )

  困( ) 功( ) 此( ) 论( )

  3、说说李白小时侯不同的表现,他是从啥事中明白应当刻苦学习的呢?

  二、学习2-6段。[改为学习2-7段]

  1、自由读2-6段,划出李白和头儿娘说的话。

  2、指名分角色读李白和头儿娘的话。

  问:课文中两次出现“惊奇”,感到惊奇的是谁?他为啥感到惊奇?

  (1)看到头儿娘在磨铁棒,不明白为啥。(不明白)

  (2)听说头儿娘要用铁棒做针。(不可思议,不可能。)

  3、用惊奇的语气读一读李白的问话。

  自由读,试读,指名读,齐读。

  4、头儿娘是再如何答复的呢?

  为啥头儿娘说了“能”后,还要说“一定能”,而且用了两个感叹号?引读“只要工夫深,铁棒就能磨成针”。啥是“工夫深”?

  用干脆、坚决的语气读第5段。

  教学:更:去偏旁记,与“便”比较。

  加:组词。

  功:力字旁,工的横改成提。

  夫:编顺口溜。

  5、听了头儿娘的话,李白明白了啥道理?找到读读第6段。[指导朗读]

  指名答复,有啥不明白的地点,请学生释疑。

  教学:论:换偏旁记,与“轮”比较,组词。

  此:认识止字旁,书空笔顺。

  6、从此以后,李白怎么样?以读代讲。

  “从此”到底是从啥时候起?

  三、分角色读课文。

  1、自由读预备。

  2、男女分角色读李白和头儿娘的对话。

  3、决定喜欢的角色读读。

  四、作业指导。

  1、教师在田字格里示范写“更、功、此”,学生写3个。

  2、完成《课堂作业》的第4题。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会有情感地朗读课文。

  2、学了铁棒磨成针的故事后,明白得不论做啥事情,都要有决心,肯下苦工夫,事情就会做好,学习也会进步。

  3、能用“谁看见谁在啥地点干啥”写一句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卡片认读词语。

  2、完成课作第2题。

  (1)李白是我国唐朝(chao zhao)的一位大诗人。

  (2)春季,树上开满了桃花,远远望去像一片火红的朝霞(chao zhao)。

  3、看拼音写词语。

  tie bang shi ren kun nan ke ku geng jia

  ( ) ( ) ( ) ( ) ( )

  gong fu bu lun cong ci

  ( ) ( ) ( )

  二、总结课文,进一步明白此课文的道理。[分角色朗读课文]

  1、齐读全文,李白的两次问话应当读出惊奇的语气。头儿娘的话读得干脆、坚决。

  2、启发想象:李白明白了道理后,在后来的学习中,他遇到艰苦会如何想,如何做?

  3、针对学生实际,结合课文中的道理,让学生谈谈:学习了这个故事,你在学习上假如遇到艰苦应当如何做?

  4、有情感地朗读课文。

  三、作业指导。

  1、出示例句指导学生把话说清楚、完整。在说的基础上写句子。

  (谁正在哪里干啥)

  2、完成其余作业。

  板书:

  铁棒磨成针

  有决心

  做事情 成功

  下苦功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

  展开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课前准备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本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内容

  抓重点词语,感知内容,理清思路,诵读感悟。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导入 新课

  阅读标题,揣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板书课题:山中访友

  如果你没读过课文,请展开想像,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圆其说,即可。)

  学生可能会说:

  访一位多年不见的住在山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艺;

  访一位隐居山中的诗人——煮茶论诗;

  访一位得道的僧人——禅悟人生;

  访山中的动物——要保护动物;

  ……

  教师:可作者是怎样说的呢?

  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像,跟随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学生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幽径、逝川、青翠、唱和、湛蓝、赞助、玄奥、清澈、禅心、凝神、犬吠、德高望重、波光明灭、返老还童、津津乐道、栀子花

  感悟内容

  点名让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b.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讨论明确:

  读到第3自然段,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研读与赏析

  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关系是那么密切,他在山中拜访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精细地朗读课文,细细品味,自主探究,讨论明确:

  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妹妹——唱和小诗

  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使天空返老还童

  瀑布——大哥——天生金嗓子,无回报地从古唱到今

  悬崖——爷爷——给人清净、无杂念的心境

  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从不说是非

  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

  落叶——纹理——命运的手相

  小花——采一朵插头上——悄悄做一会儿女性(寻找一份美)

  阵雨——侠客吼叫,醉酒的诗人朗诵——感动又吓人

  老柏树——慈祥——恩泽、遮雨

  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

  归鹤——伴我披月回家女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合作探究: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

  [讨论明确]

  作者访问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像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以这样的

  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走进画面中,走进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感到更加亲切,似乎我们也随着作者把自己想像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体验与反思质疑交流

  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可以向同学质疑,也可以向老师质疑,形成讨论交流的过程。

  [教师小结]

  当你带着好奇和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完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带进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话般的意境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并且,你还会感悟到作者对人生那种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拓展延伸作业

  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字数不限,下节课交流。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练习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34个新词语。

  3.熟读课文,能默写课文最后一段。

  4.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总--分--总”的结构进行分段,进一步练习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中穿插于说明间抒发情感的句子,在感受长城伟大中激发对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的赞叹之情。

  教具:投影片 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激发情感。

  1、出示长城图片,问:这是什么?谈谈自己对长城的了解。

  2、你想进一步了解长城吗?板书:万里长城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观看课文配套录像,说说对长城有哪些新的了解。

  2、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有关长城的哪几个方面?

  3、按预习要求自学,进一步锻炼自学能力。--

  三.交流。

  1、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作业本》第1题。)

  2、形近字选字填空。

  御 卸 峦 恋

  防( ) 山( )

  四.指导分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出示课后练习第2题:按照“长城伟大、长城的特点、我们民族的骄傲”给课文分段。

  3、交流,理清文章脉络。

  五.作业:

  1、《作业本》第1-3题。

  2、思考课后第一题。巩固字词,鼓励探究。

  第二课时

  一、引入

  1、快速读课文,找出重点段。

  2、交流。

  二、研读重点段

  1、回顾读懂重点段的方法,复习第三单元训练重点。

  2、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这3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指名回答并板书:

  气魄雄伟 建筑年代久远

  工程浩大 施工艰难

  3、课文是怎样分别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呢?

  (1)学习第2自然段,思考:课文从哪三方面介绍了长城的气魄雄伟?讨论理解并板书:

  像一条巨龙:崇山峻岭、起始点(鸭绿江、嘉峪关)蜿蜒曲折

  高而宽:宽5-8米,顶部可以并行五六匹马,高8-10米

  “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计策的形象”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朗读最后一句,体会长城的气魄雄伟和我国人民对长城的热爱。

  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把长城比作一条巨龙横卧在崇山峻岭上?

  (2)学习第3自然段,思考:这一自

  然段具体介绍了哪三个时期的长城?试用一句话分别介绍不同时期的长城。(自己试说,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历史时期--为长城做了什么--长城在当时的作用

  战国时期--修筑长城--防御外敌侵略,对外贸易的商业大道

  秦 朝--连接长城

  明 朝--整修与扩建

  (3)学习第4自然段,思考:工程浩大和施工艰难分别体现在什么地方?“要采制……用自己的生命修筑了长城。”“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4、质疑问难

  5、概括段落大意

  (1)引导:怎样用摘录法概括第二段的段落大意?

  (2)尝试概括段落大意。

  (3)集体交流。

  (4)方法,进一步掌握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如果要摘录几句话才能概括全段内容,要把这几句话成通顺连贯的句子。

  三、朗读课文

  1、录音范读

  2、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在读中感悟长城的伟大。

  四.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4题(2)和第5题(2)。

  2、阅读与长城有关的书。

  第三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记:气魄雄伟 年代久远 工程浩大 施工艰难 结晶 骄傲

  2、自查、订正

  3、用上这些词说说课文内容。

  二、研读第一、三段

  1、读第一、三段,思考:第一、三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自由读,结合课后第四题,划出重点词,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小组交流,教师巡视点拨。

  4、集体交流。

  5、学习了这课文,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你有什么感想?很多同学去运长城,当你登上长城的时候,你感受到了什么?

  6、指导朗读和背诵。

  三、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通过这课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知识、感受等)

  2、选择你认为读得最好的一段,读给同学听。

  四、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4-6题。

  2、默写课文最后一段。

  板书设计:

  气魄雄伟

  长城伟大 建筑年代久远 结晶 骄傲

  工程浩大 施工艰难

  教学后记

  在学习体会长城的施工艰难时通过想象训练进行较好,它能让学生在深思和惊叹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激起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先人非凡智慧的崇敬。

语文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争论的故事》是苏教版国标本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六册的课文。写盛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个故事,并引导学生交流听后的感想,说明做事应把握好时机,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而一事无成。全文主要以对话的方式推进故事发展,以“讲”代“叙”,故事紧凑,可读性强。第一课时我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解故事内容上,让学生读中感悟故事中蕴涵的道理:兄弟俩因“争论”而错过射大雁的时机。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注意重视以下两点:

  一、努力使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语文课程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必须通过语言的学习来实现。教学时,在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孩子阅读感悟,通过分角色读、个别读、齐读、表演读等不同形式的朗读,去读懂兄弟俩怎样争论不休,领悟到这兄弟俩真笨,争论不休的时候已错过了射大雁的最佳时机。在阅读感悟的过程中,强化文中语言文字的学习。比如文中出现了许多成语,这些成语理解正确了,既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又能有利于学生进行词语的积累和运用。我采用不同方式教学:有的成语是在文本的感悟过程之中自然地引出,如“争论不休”,学生在交流课文内容时带出,通过选择“休” 在字典中的解释,明确了“休”的意思;有的是通过表演,用形象的方法去领悟,如“不以为然”,理解了意思,让学生再做做“不以为然”的样子,这样感受就更深刻了;有的成语如“两全其美”,就结合文本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老人的话你明白吗?”明白了老人的话自然就明白了“两全其美”的意思了。这些词语,根据教学中孩子的学习情况而随机出现,在作业中又安排了成语的积累练习。这样的设计,为的是有效地达成“学语文,积累语言,最终用语言”的目的。

  二、以学定教,凸现重点。

  合理的教学设计,会使教学更有效,这篇文章的教学,我以质疑导入,以学生反馈问题的情况来组织教学,努力使整个教学流程清楚明白,重点突出。学生在教学初提出了很多问题:谁与谁争论?为什么争论?怎样争论?争论的结果是什么?争论的故事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提问激发了孩子探究的兴趣,我再顺势而导,引导学生以问题为线索,理清课文的脉络。对一些简单的问题,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就让学生自己直接解决,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对一些有难度,一时难以回答的问题,就作为重点来教。这样的设计,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凸现学生主体的地位。

  第二课时

  《争论的故事》是苏教版国标本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六册的课文。写盛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个故事,并引导学生交流听后的感想,说明做事应把握好时机,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而一事无成。全文主要以对话的方式推进故事发展,以“讲”代“叙”,故事紧凑,可读性强。第一课时以质疑导入,把教学重点放在故事内容上。第二课时,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谈故事蕴涵的道理上。并在第一课时对话训练的基础上,落实写的训练。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努力达到以下两个目标:

  一、体现读写结合。

  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读中悟写,从读学写,加强读与写的联系,把阅读和品词析句、揣摩表达作用、学习文章写法结合起来。第一课时,学生通过充分朗读、充分感悟知道了兄弟俩是怎样争论不休的,在朗读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评读,体会提示语的恰当运用能直接有效地提示说话的'语气、态度。第二课时,重点落实恰当运用提示语的训练。在课文感想部分的教学结束后,安排以读学写的训练:文中兄弟俩是为大雁怎么好吃而争论,实际生活中你们争论过吗?如果要把争论的场面写下来,应怎么写?通过这样的过渡,让学生复习反馈第一课时的学习所得,明确除了要知道争论的内容,关键要写好争论人的表情、动作、说话的语气等。在这基础上,安排了一个课堂素描,让学生仔细观察两个学生围绕“能不能多看电视?”这一话题展开的争论场面,当堂完成这一组对话提示语的添加训练。通过这样学以致用的扎实训练,我想学生对怎样写好对话,怎样正确使用提示语就会加深印象,从“学会”成为“会学”“会用”。

  二、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

  教科书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从各种课外读物中选择与课文揭示的道理相关的名言,进行拓展积累,有效开发课程资源。感想部分的教学,学生自然地由故事得出了自己的感想。各抒己见,再学习课文中的感想后,感受就更深了,知道了兄弟俩让大雁白白飞走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抓住时机,关键没有能先做起来。对“要抓住时机”这一道理,学生生活体验并不多,所以教师这时出示有关的名人名言,帮助学生积累,让学生进一步领悟到“抓住时机,不要空谈要行动”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说说自己所知道的有关的谚语名言。学生通过互相交流,进行名言摘抄的方式,有效地拓展了文本的外延。

语文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完成“积累运用”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辨析组词

  1 出示有关的汉字,学生读一读,找特点。

  2 指名反馈,归纳:同音字。

  3 学生完成练习。

  二、抄一抄

  1 读一读。

  2 鼓励学生积累其他词语。

  3 反馈、。

  三、读一读

  1 自由读。

  2 反馈对这些词语、句子的理解。

  3 学生补充,鼓励课后积累。

  四、填一填

  1 学生完成练习。

  2 集体讲评。

  3 读一读。

  五、仿写句子

  1 出示例句,学生读。

  2 讨论:“有的”和“有”的不同。

  3 指名反馈。

  4 学生练习。

  5 集体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阅读短文,掌握忘本单元金钥匙。

  2 介绍大海。

  教学过程:

  一、阅读短文

  1 学生借助字典、词典,读通短文。

  2 认读生字。

  3 大家一起读。

  4 再读短文,说说你从中了解到了哪些知识?

  二、介绍大海

  1 请学生说对大海的了解。

  2 小组交流。

  3 指名反馈。

  三、金钥匙

  1 学生自读。

  2 反馈,你从中掌握了一项什么本领?

  3 教师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写文字说明,办以《大海》为主题的小报。

  教学过程:

  一、展示收集到的'资料。

  1 请同学们自由地交流收集的资料。

  2 指名反馈。

  二、引导写说明文字。

   1 教师引入。

  2 指导写说明:指出写说明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3 学生反馈,教师小结。

  4 学生练习写说明文字。

  三、指导办报。

   1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平时看到的报纸的样子,特点。

  2 学生反馈。

  3 小组讨论自己小报的主题,起一个响亮的名字。

  4 学生反馈,教师指导学生办报时注意的事项。

  5 学生合作办报。

  6 小报展,互相点评。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陶治爱美情趣,受到爱国主义精神影响。

  2、理解诗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受到传统文化的艺术熏陶。

  3、结合学诗,培养学生的自学、想象、表达、创新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5、学会4个生字。

  教学 重点:吟诵古诗,想象意境,体会诗中表达的感情。

  设计特色:自主体悟 想象创新

  信息资料:1、搜集查阅陆游、的相关资料,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 2、录音范读磁带和舒缓的乐曲。

  教学流程:

  一、温故引新,确定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李白写的一首思念牵挂故乡的诗-----《静夜思》。过渡:今天我们学习宋代诗人陆游写的一首牵挂祖国的诗。(板题)

  2、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并自主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教师点拨。 (以旧引新自然,自主确定目标民主。)

  二、提示诗题,介绍背景。

  1、读题质疑。示:告知,告诉。

  引发思考:谁告诉儿子?告诉了儿子什么?为什么要告诉?

  2、结合搜集的材料,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试读,要求正确流利。

  2、让学生结合注释,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四、细读体会,理解内容。

  运用掌握的学诗方法:读查连疑,弄清诗句内容,体会诗句的文字美。

  五、想象画面,吟诵玩味。

  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充分练读;想象诗人临危时,遗憾之至,叮嘱儿子时的情景,教师 可通过放音乐,用语言描绘,启发学生闭目想象,深悟诗情。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课堂练习。

  1、默写《示儿》,互相检查。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想象的画面及人物的语言。

语文教案 篇7

  内容预览:

  比较·探究 《珠宝》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熟读课文,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

  2. 理解文中以小见大的写法

  领悟小说中所揭示的社会现象

  二、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文中以小见大的写法

  难点:领悟小说中所揭示的社会现象

  三、解决办法:教师设问引导,学生对比自读

  四、教具准备:略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六、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作为和俄国的契可夫,美国的欧?亨利并列享誉世界文坛的三大短篇小说巨匠的莫泊桑一生创作了许多经典的小说,我们已经学习过了他的名篇《项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另一篇名作《珠宝》,再次领略一下莫泊桑独有的写作风格。

  二)作者简介:

  莫泊桑( 1850~1893)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人物语言和故事结尾均有独到之处。 莫泊桑1850年8月5日生于法国西北部诺曼底省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母亲醉心于文艺。他受老师路易?布那影响,开始多种体裁的文学习作,后来在福楼拜的指导下练习写作,参加了以左拉为首的自然主义作家集团的活动。莫泊桑的作品以《羊脂球》最为出色,这个中篇的辉煌成功,是莫泊桑一夜之间即蜚声巴黎文坛。 除了《羊脂球》这一短篇文库中的珍品之外,莫泊桑还创作了包括《一家人》(1881)、《我的叔叔于勒》(1883)、《米隆老爹》(1383)、《两个朋友》(1883)、《项链》(1884)等在内的一大批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短篇佳作。 莫泊桑的长篇小说也达到比较高的成就。他共创作了6部长篇:《一生》(1883)、《俊友》(又译《漂亮朋友》,1885)、《温泉》(1886)、《皮埃尔和若望》(1887)、《像死一般坚强》(1889)和《我们的心》(1890),其中前两部已列入世界长篇小说名著之林。 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王”,对后世影响很大。

  三)背景介绍

  《珠宝》是一篇优秀的现实主义题材的小说,小说不着痕迹的客观真实描写和意味深长的讽刺不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19世纪后半期法国的社会风貌,也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和深入思考的余地。

  四)初步感知课文:

  1.粗读课文,给加点的字注音:

  堕入( ) 和蔼( ) 嗜好( ) 谦逊( ) 滑稽( ) 咳嗽( ) 双颊( ) 鳏夫( ) 嘀咕( ) 踱步( ) 疑窦( ) 鞠躬( )( ) 擤鼻子( ) 彬彬有礼( )

  2.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第一部分(1--13)故事开端,写郎丹夫人爱珠宝

  第二部分(14--20)故事发展,郎丹夫人去世,郎丹先生的'生活变得贫困。

  第三部分(21--72)故事高潮,郎丹先生变卖珠宝,真相大白。

  第四部分(73--74)故事结尾,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五)精读课文,互动学习:

  互动1:品读课文,找出文章的线索,简单概括故事情节。

  明确:线索:珠宝

  故事情节:郎丹夫人爱珠宝,郎丹先生卖珠宝。

  互动2:本文故事情节简单,但是布局构思却很精巧,作者巧妙设伏,暗示珠宝的真假,,在课文中找到这样的地方?

  明确:1。郎丹先生年薪不多,但是他们的日子似乎很阔绰。这本身就暗示了,有可能这中间有什么问题。

  2.P20“我当然更喜欢真的珠宝”

  3. P21“你倒是瞧瞧呀,做的多么好,简直跟真的一样”

  互动3: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揭露腐朽的想了思想对郎丹夫妇的毒害,嘲讽他们道德的堕落,叫人警醒,为什么在开头部分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来刻画郎丹夫人的完美?

  明确:文章极力描写郎丹夫人的正派,稳重,美貌,温柔,体贴,勤俭持家,精打细算,这一切在真相大白之后更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令人扼腕,但这种描绘当中隐隐暗示着幸福,爱情的虚假,人性的丑恶。

  互动4:小说刻画的人物主要是通过情节来展现性格,本文有许多细节的描写,很好的刻画了郎丹夫妇,请找出来并认真分析。

  明确:郎丹夫人:表现上道貌岸然,暗地里却卑琐堕落,为追求金钱财富和享乐,不惜出卖肉体和尊严去换取,而表面上却贤良淑德,作者把郎丹夫人不可告人的行径用平实的笔调掩藏在迷人的外表和行为之中,通过郎丹先生多角度的叙述来暗示读者,当一切真相大白时,郎丹先生“傻了”“昏了”,读者大吃一惊,如梦方醒这种刻画手法最适合刻画骗子,流氓的性格特征最耐人寻味,令人叫绝。

  郎丹先生:是个无耻之徒,作者故意把郎丹还原成一无所有的自然人,又把他置于万贯金钱之前来让他表演。妻子死后,他“饿得厉害,而且又没有一个子儿”但他手上却有价值一万八千发郎的钻石项链,在赤贫与暴富,道德和金钱,诚实和虚伪,纯洁和耻辱戏剧性的矛盾冲突中经过一番痛苦的内心挣扎,他也抵不住金钱的诱惑,人格崩溃了。从此,彻底堕落成一个资产阶级的寄生虫。郎丹夫妇一个以假乱真,一个当众出丑,他们堕落的根本原因是“爱慕虚荣,追求享受”,他们既是资产阶级享乐思想的受害者,有时它的体现者。

  六)写作特点:

  情节简单,但尺水兴波,构思布局精巧,情理之中有意外,苦涩之中有幽默。

语文教案 篇8

  五年级语文《诺贝尔》评课稿

  我们听了许**老师《诺贝尔》第二课时教学,就我个人的想法和大家做一交流。

  1、“三步导学,生本课堂”这样的课型模式,教学思路清晰,学生主体地位明确。我想:过去我们大多数老师上课都是根据教案按部就班的逐段分析,一味的“讲深、讲透、讲全”,殊不知这样繁琐的分析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作用的发挥,学生学习兴趣较弱。而在“三步导学,生本课堂”上,教学思路清晰,学生主体地位明确。大家回顾,刚才许老师从导入开始便抓住统领全文的一句话“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整个生命”,直奔文中的重点部分3到9自然段的学习,即任务一“聚焦实验,感悟精神”的学习,紧跟着方法策略是“默读3到9自然段,画出最能震撼你心灵的语句,写下自己的理解、体会、感受,而后小组内交流”大家看,目标任务明确而集中,方法策略得当而有效,一条主线贯穿全文的学习,简约而不简单,这都是许老师深钻教材,细读文本的结果。

  在小组汇报交流中,在小组长的主持下,“请大家聚焦某段某句”“我来读”“我来交流”交流完后组内补充,再请全班同学补充,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总结,就某一句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我们小组再来读”以往这些语言都出自老师的口,而如今已变成学生的课堂语言。这样,开放的教学氛围中,学生认真倾听,积极发言,交流热情高涨,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我们还看到在重点段重点句的交流中,学生能联系自己的实际对比谈感受,抓人物动作、语言、神态来谈,抓环境描写来谈,抓数字谈,甚至有的同学不放过一个标点,(比如“,”“!”的体会)重要的地方做笔记等,学生能抓不同的点运用不同的方法谈感受,这些方法的习得,都源于老师平时的悉心指导和扎实训练。

  所以,学生今天大胆自信的表现自己,发言精彩纷呈,与我们老师许多节课的引导是分不开的。许老师的课给我们的启示:我们要转变教学理念,从关注“教师要讲什么”到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上来。

  2、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是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策略,也是本节课第二大亮点。许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读书,有默读,自由读,小组汇报读,齐读等,读后谈感受,交流感受后再读,读的形式多样,读的`目标明确,读的层层深入,在“任务一”交流中,时刻回读中心句。如:在聚焦8、9自然段,震撼心灵的句子后,及时引导小结:“这是一次————实验”。既培养了学生感悟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积累概括能力。然后再完整的读这部分内容。反复的朗读,不断的感悟中,升华了对中心词“整个生命”的理解,在诺贝尔遗嘱和名言补充中,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崇高形象已矗立在学生心中,预期目标自然而然完成。

  3、读写结合在课堂上的落实。

  读写结合既是传统教学的宝贵经验,也是当前课改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提到写这一表达训练,我们好多老师认为就是将重点写具体详细,其实让学生简练的写感受,写批注,将全文言简意赅的表达清楚,也是小学阶段表达训练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许老师很好地抓住了课后练习“学写人物传记”这一训练点,将读与写落到了实处。如何将一片长长的记叙文改写成100字小传呢?这及依赖于学生平时的阅读积累,内化吸收、表达实践,更需要老师精心设计、点拨、引导。

  所以,许老师从课的开始,就让学生回顾:你对诺贝尔有哪些全面的了解?随着学生的回答,老师归纳板书,为“写”的顺利完成做了铺垫,在学完重点部分后,学生正沉浸在对诺贝尔的敬仰之中,老师及时提出:“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伟人,为他写一篇小传。”并提问:“什么是小传?怎么写?”根据板书提示,引导围绕“国籍、身份、生卒年月、成就、贡献”来写,这样有情境的创设,有方法的提供,有前面阅读的积累,老师找准了合适的写的时机,学生很快在课堂上完成了练笔,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读写结合的语文课堂。

  当然,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如果老师评价点拨语言再丰富些,灵动些,再富有激情些,学习效果是不是会更好?我们刚开始尝试小组合作,学生积极性很高,但活动怎样再有序些呢?这些有待我们思考、改进。

  以上是我个人的粗浅看法,不妥之处,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语文教案 篇9

  本文选自《聊斋志异》中《狼三则》的第二则。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

  全文分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叙事,写屠户与狼相斗的故事,环环相扣,紧张曲折。第一段写屠户遇狼,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这是故事的开端。第二段写屠户惧狼,两次投骨而不能止住狼的追踪,表现屠户的迁就退让和狼的贪婪凶恶,这是故事的发展。第三段写屠户御狼,表现屠户情急之下的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这是故事的进一步发展,也是故事的转折之处,屠户开始由被动转入主动,双方形成相持局面。第四段写屠户杀狼,表现屠户的勇敢警觉和狼的狡诈阴险,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后一部分是作者的议论,点明故事的主题,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本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在文中,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交代得很清楚。随着情节的波澜起伏,生动地表现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以及屠户心理、行动的变化。“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等,表现了狼的贪婪和凶狠;“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径去”“犬坐”“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等,表现了狼的狡诈;“惧”“投以骨”“复投之”等,表现了屠户的害怕心理和侥幸心理;“顾”“奔倚”“弛”“持”等,表现了屠户丢掉幻想准备抵抗的决心和行动,也表现了他的机智;“起”“劈”“毙”“转视”“断”等,表现了屠夫的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方法阐释

  1、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成诵,能加深理解,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

  2、疏通文义是必要的,但切忌烦琐的讲解,也不必字字句句求确解。主要让学生借助注释自行领悟,教师可作必要的提示或简要的讲解。

  3、本文叙事简洁而又情节曲折紧张,引人入胜。可因势利导,将学生引入故事的情景之中,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对生动的情节有深切的感受。

  4、理解本文的主旨主要抓住两点:一是故事之“奇”,一是作者的议论。抓住这两点,也就抓住了故事和寓意的`关系。

  5、进行比较阅读,使所学知识内化,在超本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目标定位知识

  1、了解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

  2、掌握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能力

  1、进一步提高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2、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情感学会勇敢机智的与邪恶势力作斗争。重点难点掌握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教学辅助工具

  电脑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去掉标点。)

  2、知名示范朗读

  3、点评。

  4、自由朗读。

  5、划分句中节奏

  6、理清结构。

  7、为每一段加小标题。

  8、找出主旨句

  三、小组交流,翻译课文

  1、小组交流预习翻译课文情况,重点解决疑难,串译课文。

  2、课堂交流,质疑答疑。

  3、课堂练习,翻译句子。

  4、完成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

  5、学生自批。

  6、自批反馈。

  7、巩固记忆。

  四、深入研读课文

  1、本文“异”在哪里,用课文中的一个词回答?

  2、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狼的狡猾?

  五、拓展延伸

  1、阅读《狼三则》之三。

  2、说说本文“异”在哪里。

  3、完成练习。

  六、总结

  1、用蒲松龄《狼三则》最后的一句话作结。

  2、通过学习这两篇文章,你有什么启发?

  3、小结。

  七、作业

  1、收集有关狼的成语。

  2、好书推荐:姜戎的《小狼小狼》《狼图腾》。

  谈话

  提出阅读要求。

  点评

  进一步明确要求

  出示问

  教师巡视,和学生共同讨论,解决疑难

  启发引导,与学生共同质疑答疑

  出示问题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完成情况

  出示答案

  教师巡视

  出示问题

  出示问题

  出示原句

  自由朗读

  学生朗读,其他注意听。

  互评

  朗读

  划分节奏

  指名回答

  小组讨论

  相互质疑答疑

  学生完成后交流

  学生完成卡片制作

  自批

  学生记忆

  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完成后交流

  学生翻译理解

  指名回答

  意在分清文章节奏,为理解文章内容打下基础。明确文章的基本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成翻译,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质疑答疑,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通过知识卡片的建立,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建网,形成体系。通过深入研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通过拓展延伸,使所学知识内化,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别切通过想换内容的比较学习,进一步加强理解。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情感。拓展延伸,使语文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

  案例评价:

  本文是一篇情节比较简单故事有趣的课文;串译课文比较简单,但常用实词、虚词较多,在教学中通过朗读课文,尤其是对文章节奏的训练、课文结构、主要内容的理解等环节设计,为突破本文教学重难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文言文积累卡片的建立,又将所学知识进行了建网,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同时也为将来运用知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狼三则》之三的阅读,又进一步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运用知识提供了一个平台。本课授课效果良好。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05-04

语文的教案02-07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10-15

语文《咏柳》教案11-09

语文下册的教案03-29

语文《赵州桥》的教案10-10

语文备课教案08-07

语文下册教案01-31

关于语文的教案02-02

语文优秀教案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