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06 08:32:53 教案 投诉 投稿

语文教案(汇总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汇总5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通过学习,初步了解三峡的具体方位,在头脑中形成总的印象。

  B、让学生掌握游踪顺序。

  C、作者对三峡三处景点的介绍方法并不相同,比较三个景点描写方法的不同之处。

  2、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可爱,培养更加热爱祖国的感情。

  B、引导学生关心祖国建设事业。

  C、通过自然景物感悟人生。

  教学重点:

  了解旅游景点方位并掌握游踪顺序,了解游记特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以及描述能力。

  教学难点:

  让学生比较不同景物的不同写法以及作者渗透在文章中的感情,品味作者鲜明的语言风格。

  法:

  本课以合作、探究为主,结合自主等多种方法。以学生介绍三个峡为重点。经过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了解游踪以及景点方位。

  教学课件:

  运用了Authorware技术,并将在网络上下载的图片以及有关三峡工程的资料应用于课件中,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认了解生字、解词进行基础认知自由认知,了解生字、解词

  1、生字注音

  鲤鱼(lǐ)怒吼(hǒu)恐怖(bù)渺小(miǎo)

  玲珑(líng)潇洒(xiāo)袅袅(niǎo)情绪(xù)

  短促(cù)崆岭峡(kōng)谚语(yàn)浣妆(huàn)

  秭归(zǐ)壑(hè)耸立(sǒng)蔚蓝(wèi)

  峰巅(diān)瞿塘峡(qú)夔门(kuí)滟滪堆(yànyù)

  2、词语解释

  怒吼:怒,气势盛。形容发出巨大的声响。

  恐怖:害怕,畏惧。

  渺小:微小。

  惊异:奇怪。

  绵延不断:形容相同的自然景观一个接一个不间断地出现。

  险恶:(地势、情势等)危险可怕。

  险峻:山高而陡。

  青葱:深绿色或浅绿色。

  袅袅不断:形容烟雾缠绕上腾,不间断的样子。

  即景:当时或当地的景色。

  短促:时间很短。

  谚语:群众中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的话反映出普遍而深刻的道理。

  转弯抹角:抹角,挨着墙角绕走。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绕弯,不直截了当。

  晴爽:天空中云少或无云,很清亮。

  秋高气爽: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迷蒙:昏暗看不清。

  二、导入:

  导入课题切入课件

  三、探究学习(多媒体显示)

  1、作者简介

  刘大杰(1904~1977),湖南岳阳人。曾在上海大东书局做编辑,在安徽大学、暨南大学、四川大学、圣约翰大学等校执教。1949年后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中文系主任、全国文联常委、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副主任。参加过《辞海》、《中国文论选》的编写,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专著有《托尔斯泰研究》、《易卜生研究》、《德国文学概论》、《德国文学简史》和《东西文学评论》(全三册)《魏晋文人思想论》、《红楼梦思想与人物》,另有《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儒林外史>与讽刺文学》等论文多篇。

  2、结构探究

  全文共十段,大体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船尚未行时的所感、所想。

  整篇课文,作者都是按照严格的时间顺序来写的,虽然写本文时作者一定是去过三峡的,但他还是在第1段安排了尚未去时的所感、所想,这样写的作用:一是使文章读起来层次井然,先后有序;二是设置悬念,“猴子现在虽说看不见了,三峡中山水的险恶形势,我想同往日是没有什么不同的。”“好比我自己,两眼凝望着那些刀削成一般的山崖、怒吼着的江水,只有赞叹,只有恐怖。”读到这些,我们不禁产生几个疑问:“现在的三峡同往日一样吗?”“那里的山,那里的水怎么样?”如此,牵引着大家继续往下读,寻找答案。当然,作者也不忘发表自己对自然界的崇敬和向往:“到了这种地方,无论什么人,没有不感到自己是过于渺小,自然界是过于奇伟的。”接下来,作者开始根据行程向大家展示大自然的奇伟了。

  第二部分(第2~9段),根据船的路线分景描写三峡的山山水水。

  第2段,游程开始,简括路线,引出三峡,宜昌→重庆→三峡→巫峡,从宜昌到重庆,以三峡为最险,三峡以巫峡为最奇。

  第3段,第一站——西陵峡,西陵峡分四段,第一段黄猫峡,无险奇之处,“山虽高,然不甚险;江水虽急,然不甚狭。”作者笔墨轻轻一点,移至他处。

  第4段,西陵峡第二段——灯影峡,因为作者“最爱黄陵庙”,故笔墨停留较多,还有他即景的诗句:“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可见爱之甚深。既然喜爱,必有理由:一是因为此为古庙,环境甚好,一面枕江,三方绕树;二是竹子潇洒,花儿艳丽多姿;三是与山水相调和,带着浓厚的江南风味。

  第5段,西陵峡第三段——崆岭峡,这里有两处风景,牛肝马肺峡和崆岭滩,这里的山水很有特色,因此作者用了不少笔墨来描写,牛肝马肺峡“两旁的山,像刀削成似的,横在江中,成一个极曲折极窄的门,船身慢慢地从那门中转折过去”,崆岭滩也极险,“水从高的石滩上倒注下来,形势极可怕。上水船在这里都得特别小心。”为了让读者对其险可想而知,作者接下来引用了一句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这是对内容的极好证明和点缀。

  第6段,西陵峡第四段——米仓峡,又名兵书宝剑峡,这里的距离不长,水势没有以前那么急,因此作者紧紧抓住富有特色的东西——山崖来写,后面的文字都是为了这个特点做铺垫。引用杜甫的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方面极赞“赴”字所用之妙,一方面又从侧面烘托了此处山峰多而富于变化,这种间接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很精妙。

  第7、8段,过了西陵峡,到了巫峡,文章开头就交待过巫峡,这里是三峡最奇险最美丽的地方,因此作者着墨最多。对于巫峡,作者是围绕三种景物来写的:山、水、云。“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山的妙处,在不单调”。云呢,作者没看到,但这并不妨碍他对云进行描写,而是转述老先生的.话让读者对云也有大概的了解,“那时候,望不见天,望不见山峰,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

  对山水的描写中,作者的语言很精彩,“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这一个“咬”字,将静的事物写活了,不由地在读者面前浮现出一幅山山环抱,山山紧连的情景。“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地飞,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子非鸟,焉知鸟“拼命”?但作者知道了,而且也努力想让读者知道,因为山那么险峻,他“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

  第9段,过巫峡即入瞿塘峡。这里的山水倒没有什么可写的了,但借着历史的沉淀,作者重点着笔白帝城,“古刹”、“苍冷”、“隐约”、“钟声”、“断断续续”、“凄凉”等一系列冷色调词语的使用则使人们不禁抚今追昔,默默伤感起来。

  第10段,也就是课文的最后一段,三峡游完了,课文也该结束了,但作者仍未忘记再次点明主旨,“满船的人,一到这地方,都感到一种‘脱去危险’的愉快,心灵中自然而然地生出来一阵轻松,好像一个人从险峻的山顶上走到了平地,从一个黑暗的山洞里走出了洞口似的,大家都放下心来,舒舒服服地喘了一口气”,游客们此时才真正放下一颗心来,可见经过三峡时,那种山险、水急的情景多么让他们紧张了。

  附:文章结构提纲

  四、作业布置

  课件展示《基础训练》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主旨探究

  本文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绮丽的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叹和喜爱之情,是一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游记。

  二、线索探究

  本篇游记是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依次记叙、描写景物,次序井然,文中开始先总述,然后逆江而上,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记叙最长的西陵峡时,分四段介绍,条理清楚。另外,全篇文章详略得当,对每一景点景物的描写并不面面俱到,而是择其最有特色的方面加以描述。

  三、写作特色

  (1)本篇游记是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依次记叙、描写景物,次序井然。

  文中开始先总述,然后逆江而上,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记叙最长的西陵峡时,分四段介绍,条理清楚。另外,三峡景物很多,作者并没有面面俱到,而是选择最有特色的方面加以详述,全篇文章详略得当,次序井然。

  (2)抓住景物特色,有详有略。

  长江三峡,山势之高低、水势之急缓、景物之特色各不相同,作者介绍时言简意赅,抓住了要领。西陵峡四段,着重写山、水的特点;巫峡,则着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美丽,同时写闻名遐迩的巫山云雨。瞿塘峡,不仅介绍了山势与水势,而且侧重记叙了两岸的人文景观,丰富了山川景物的文化内涵。

  (3)本文采用多种手法描写景物,生动形象。

  如描写巫峡江水之险,运用排比句:“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连用四个“险”字,写出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描写巫峡山的高峻,运用拟人手法:“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非常生动,将群山写活了。此外,用鸟“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烘托山峰的高峻。文中多处运用比喻,如“两旁的山,像刀剑削成似的”,言其峻峭;写巫山云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言其变幻多姿。

  (4)“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文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谚语及自己的即景诗句,收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韵味。

  四、课堂训练

  课件展示《阅读拓展》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了解几种有趣的书的发展历程。体会中国古代,现代人的聪明才智。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认识本课11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

  1、了解书的发展过程的几个阶从而懂得事物是不断发展进步的。

  2、认识11个生字。

  教学准备:插图或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你们喜欢读什么书?你认为这些书怎么样?那你知道他们的历史吗?你们手中用来学知识的书,在两千多年前可不是这么轻,用起来这么方便的。你想知道它是怎样发展而来的吗?让我们快快进入今天的“快乐读书屋吧!”

  二、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字。

  2、检查生字,练读。

  3、小组合作读课文,把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动笔画一画,把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把时间充分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4、指名读课文,标出段落。

  三、结合插图,理解课文。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通过读一读, 议一议,画一画的方式,理解书籍发展的几个阶段。

  2、学生自由汇报自己读懂了什么,有疑问的提出来,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四、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什么样的书?(交流汇报)

  (通过预先留下搜集材料的作业,让学生们自己掌握惧资料的能力并积累更多的知识。)

语文教案 篇3

  《太阳》教案

  师:课文里有许多字是我们的老朋友,请大家把它们找出来在小组里互相读一读。

  (通过学生找熟字,能够巩固熟字,扫清朗读课文中的障碍。在分组学习中,学会交流。)

  师:说说你找到了哪些老朋友?学生说,教师用课件在课文中显示它们。

  师:我们一起叫叫它们的名字。学生开火车读熟字。做集体检查。

  师:生字表中的字是我们要认识的,你能把它们在课文中圈出来吗?

  学生:能。

  师:圈出来自己读一读,不会的用拼音拼一拼。我们比比谁认识的生字最多。

  (发挥学生自主性,同时尊重学生的不同差异,让学生自己学,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对不会的字,提出了用拼音拼一拼的要求,使学生明确拼音对识字的作用。)

  师:谁愿意告诉大家你都认识了哪些字?

  生:我认识了太阳、从、跳、出、美丽、世界、照、叫、草。

  学生说,教师出示这些字。

  师:同学们真聪明,认识了这么多的生字,来,在小组里互相读读它们,不会的字用拼音拼或者问问别人。再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它们。

  (运用小组学习的课堂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互相帮助学习生字,同时渗透识字方法,让学生自己探索记住生字的.方法。)

  师:我们一起读一读卡片。

  师:谁有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生一:我有方法记住“草”,早晨的“早”上加草字头,就是“草”。

  师:你这是用汉字加偏旁的方法。

  生二:我有方法记住“世”,横、竖、竖、横、竖折就是“世”。

  师:这是数笔画的方法。这种方法也可以。

  生三:我可以编一个顺口溜记住“美”,一只羊没尾巴,长着一双大脚丫。(其他同学大笑)

  师:太形象了,老师的方法和你的差不多,一起看屏幕。(出示课件:一个羊字,下面的竖慢慢消失,出现一个大,和上面的羊字组成美)(利用新技术辅助教学,创建有活力的课堂,也加深学生对“美”的印象。)

  生四:我也是用顺口溜记住“从”的,一个人跟一人,就是从。

  师:太好了,谁还有好方法?

  生五:大字加一点就是“太”,太阳的“太”。

  师:这样方法可以叫什么?

  生六:可以叫熟字加笔画。

  生七:我能记住“出”,一座山压座山,一压压出一个出。

  师:又是一个顺口溜,我们看看电脑是怎么告诉我们的。

  (课件出示一座山掉下来压在另一座山上,出现了出。学生们都很聚精会神,也若有所悟。)

  师:你看,咱们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记住生字,今后我们学习生字的时候,也要多动脑筋,肯定会发现更多巧妙的方法。

  (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生字的特征,学生在自己积极的思维过程当中,又一次加深了对生字的印象,同时找到了方法,有利于今后的学习。)

  师:喜欢做游戏吗?我们来做个邮递员的游戏。老师先做邮递员,当当当,谁呀?我是邮递员呀,把信送给谁呀?送给赵启宾呀。学生读老师送给他们的信。继续让四名同学做。

  师:看到同学们这么喜欢这个游戏,那就让我们在小组里做做邮递员。学生分组做游戏,气氛热烈。

  (遵循学生生理和心理的阶段特征,利用一年级喜欢游戏的心理,运用游戏,激发兴趣,巩固新字。)

  师:男生女生分别读卡片。

  师:字都学会了吗?

  生:学会了。

  师:那老师要考考你们了,咱们来个小组比赛,哪个组把老师出示的字都认识了,老师就授予他们组为认字小博士组。好吗?

  学生:好。

  师:哪一组先来?老师出示卡片,小组内开火车。教师给予奖励,有一个组有一个字不认识。

  师:不要紧,老师相信只要你们继续努力也会把字全部认识的,老师奖给你们努力奖。

  (小组比赛的形式,特别能激起学生的好胜心,在对学生评价时,要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上面是我的生字教学的一个片段。对设计它的时候,我就考虑到教学是不是能充分的体现出新课改的精神和理念。小学语文新课程的理念中提到过,要积极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所以在学生学习生字时,我没有采用灌输式方法,在整个课堂上,教师说的很少,主要指导学生怎么学,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在教给学生记字方法时,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记字方法。

  课堂上学生利用小组学习得到了充分交流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生字教学对一年级儿童来说往往很枯燥,怎样才能让他们愿意学生字,达到识字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我想必须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所以我采用了邮递员的游戏,以及小组比赛的形式。在活泼有趣的活动中,学生爱学生字了,达到了预期目的。

  要帮助学生学好生字,必须使学生掌握识字方法,古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程标准》也提到了识字教学要注重识字方法。所以这节课,我在有意无意中,渗透了识字方法。如:拼音识字、互助识字的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了基础。在课堂气氛的营造上,我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评价学生,我也按照新的评价,尊重每一个学年生的差异,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教学还是要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为了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我采用了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从教学效果来看,这样设计识字教学是扎实有效的。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欣赏本词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2、积累古人用来描写离情别绪的诗歌意象。

  3、体会宋词婉约的风格。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纵观我国文学的发展,历来有先秦散文、汉魏辞赋、南北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之分。确实,一朝一代都有其见长的文学样式,这对丰富和发展我国的文学创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文学发展到宋代,文人致力于词的创作,改变了诗歌的样式,拓宽了诗歌的境界,使词成为文学史上一朵奇葩。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婉约词派代表人物柳永的《雨霖铃》。

  二、作者简介。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少年时去汴京应试,经常跟歌伎们一道生活,狂放不羁。仁宗皇帝闻其名,说:“此人任从风前月下浅斟低唱,岂可令仕宦!”遂落第。以后在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流浪了一个时期。景佑元年,方进士及第。曾任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卒于襄阳,死之日,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于南门外。

  三、学生集体朗读,正字正音。

  四、学生听配乐朗诵,体会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朗诵结束后,学生谈感受。

  明确:这是一首离别词,词作者自始至终都沉浸在凄凉哀婉的`感情中。(补充:作者由于仕途失意,决定到外地去,但是一想到从此将不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失去了爱的慰藉,更觉痛苦万状,这首词就是反映了他这种复杂的心情。)

  五、学生概括上下阕的意思。

  明确:上阕写恋人相别,依依不舍,有深深离愁;下阕写别后想象,孤独痛苦,有无限伤情。

  六、作者这种凄凉哀婉的感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引导学生了解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找出本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文字)

  明确

  直接抒情:都门帐饮无绪;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间接抒情: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七、赏析。

  1、学生体会文中直接抒情文字所包含的作者的情态和心境。

  2、欣赏文中写景的文字(教师引导学生认真体会写景句子中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补充说明)一切身外景皆为作者心中情。作者可以触景生情,可以借景抒情,可以因情设景;可以实写,也可以虚写。总之,作者把自己或喜或忧、或兴或悲、或乐或哀、或轻松或沉闷、或高亢或低回等感情倾注在所写之景上,使此景含有此情或用此景衬托此情。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既交代节气、时间、地点,也为分别渲染了环境。暮色苍茫、秋雨初过,凉气袭人,寒蝉悲鸣,长亭分别之人顿感悲切。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作者想象千里之外之景,虚实结合。“楚天阔”以空阔的天空为背景,写出了人的孤独;“沉沉”不仅的暮霭的样子了,更是作者抑郁的心理表现;而千里之外,愁就更深了,“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杨柳”历来为送别诗的意象,“昔我往者,杨柳依依”,“客舍青青柳色新”等都是如此,“柳”者,“留”也,有不舍之义;“晓风”清冷,让人心生凉意,而“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中的风又有了依恋的意思,此处晓风两义兼有;“月”是“团圆”的象征,而“残月”不仅含有“不团圆”的意思,也为此时的词人心情铺了一层凉意。这里的景纯为情设,虚写,营造了浓烈的愁思,有“愁”则需“销”,借酒吧,可此时是酒醒时分,因而“愁更愁”了。

  八、学生自由朗读,背诵。

  注意:词中一些重要词语如“帐饮”“无绪”“竟”“凝噎”“念”“去去”“堪”“经年”“便”“纵”等可以随机讲解。

语文教案 篇5

  【自读导言】

  自读要求

  1.快速阅读课文,较快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大意。

  2.依据概说--评说的结构方式和按时间发展的阶段顺序,掌握文章的结构层次。

  3.用归纳文意要点的方法,概括各部分的内容要点。

  4.学习敢于幻想、敢于探索的勇敢精神,认识现代科技对人类发展的巨大作用并受到鼓舞。

  5.学用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概说--评说"的结构方式;程序顺序(依托时间发展)--登月全过程;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平实准确的说明语言。

  学习侧重点

  1.用归纳文意要点的方法,概括各部分的内容大意。

  2.敢于幻想、敢于探索的勇敢精神和当今科技对人类发展的巨大作用。

  3.学用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

  【自读程序】

  1.梳通了解

  ①学习"自读提示",了解学习该课的'基本要求:"平实的语言"和"概括各部分的要点"。

  ②快速阅读课文一遍,了解文章写了哪些主要内容,要求集中注意力默读,不出声,不回视,记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且计时。

  ③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特别是"自读提示"中所列的),查阅字典,弄清它的读音和意义,并读熟写熟记牢。

  2.理解分析

  ①结构分析

  A.默读课文,按概说--评说的格局,把全文分成三部分。

  B.默读第二部分"登月的全过程",按时间发展和空间位置,把该过程分成四个阶段。

  ②精读第一部分(1、2自然段)

  A.把课文朗读两遍。

  B.分析第1、2自然段之间的关系,何为主,何为次。

  C.归纳该部分大意。

  ③精读第二部分(3~18自然段)

  A.第一阶段(3~5自然段)

  a.先归纳各自然段大意,再概括此阶段的大意。

  b.画出第4自然段中作者发表议论的句子,体会它的作用。

  c.画出第5自然段中含有数字的句子,体会它的作用。

  B.第二阶段(6~9自然段)

  a.朗读课文一遍,概括大意。

  b.根据此阶段和上阶段的内容,画出阿波罗11号飞船的航行路线,并标出时间、距离、速度等。(见后面练习六)

  c.画出此阶段宇航员的行为,体会他们的心情。

  d.赏析第8自然段,想像此时的空间美景。

  C.第三阶段(10~15自然段)

  a.朗读课文一遍,再默读一遍,概括大意。

  b.宇船员登月后做了哪些事,请在书上画出。

  c.体会第11自然段时间数字的作用。

  d.背诵第13自然段的碑文,体会其中的豪迈、胜利之情。

  D.第四阶段(16~18自然段)

  《月亮上的足迹》自读教案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a.朗读一遍,概括大意。

  b.体会第18自然段结语的作用。

  ④精读第三部分(20、21自然段)

  A.反复朗读阿姆斯特朗的话,能背诵。

  B.概括此部分大意。

  3.小结迁移

  ①把对各部分和第二部分各阶段的内容概括写在笔记本上。

  ②完成后面的练习题。

  ③课本作业第三题。

  (解说:上述自读过程重在对登月过程及其意义的理解和体会,学习它的基本写法,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和科学精神。)

  【自读点拨】

  1.总体把握

  ①在思想上要感到当代科技迅猛发展对人类生存的巨大影响,从而受到鼓舞,努力学习现代科技和文化知识,为科教兴国和人类发展做出贡献。

  ②各部分及第二部分各阶段的大意概括如下:

  第一部分:概说登月事件及其意义。

  第二部分:评说登月全过程。

  第一阶段:起飞。

  第二阶段:进军。

  第三阶段:登月。

  第四阶段:返航。

  第三部分:再次强调登月事件的伟大意义。

  2.重难点分析

  ①重点:课文的结构方式;登月事件的全过程及伟大意义。

  ②难点:对登月技术的理解;用简练的语句概括登月的四个阶段。

  3.表现手法解说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05-04

语文的教案02-07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10-15

语文《咏柳》教案11-09

语文写作教案07-12

语文《赵州桥》的教案10-10

语文下册教案07-15

语文阅读教案03-08

语文教案07-22

语文备课教案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