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12 12:12:00 教案 投诉 投稿

(通用)小学语文教案8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通用)小学语文教案8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设计理念:

  1.在教学中以读为主,采用多种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的美,受到情感熏陶,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

  教学目标:

  1.能自主、合作认识8个生字,读准音,认清形,并会写其中8个。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懂得要保护大自然,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要保护大自然,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情景教育法、以读促悟法

  前置学习:

  1.熟读课文,认识本文生字,并给每个字扩词。

  2.边读课文边思考,①特别的作业是什么?②谁的作业最特别?

  3.查找有关春天的资料。

  4.自己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5.积累本文中的好词好句。

  一、创境引思,导入新课。

  1、谈话:小朋友们,还记得第六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吗?(爱护)爱护是什么意思啊?(保护、不破坏)我们周围哪些东西需要我们去爱护呢?

  2、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在生活中,在大自然里,有许多东西需要我们去爱护。但是怎样做才是爱护呢?学习了《特别的作业》这篇课文,你就会更明白了。

  3、板书课题:特别的作业。生书空课题。

  二、鼓励质疑,引发兴趣。

  1、师:看到了课题,你想提些什么问题呢?

  2、生回答:

  ⑴“特别”是什么意思?

  ⑵“特别的作业”是谁做的?

  ⑶“特别的作业”指的是什么?

  ⑷“特别的作业”特别在哪儿?

  3、过渡:小朋友们真聪明,真爱动脑筋,那就让我们一起到课文里寻找答案吧!

  三、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过渡语: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朗读课文,边听边思考,想想你能解决提出的哪些问题。

  生自由说。

  汇报识字情况。

  过渡语:春姑娘看你们这么认真,给我们一(四)班的小朋友送来了一些可爱的生字宝宝作礼物。

  ⑴快速抢读生字。

  ⑵开火车读词语。

  ⑶区别比较“作”“昨”两个生字并填空。

  四、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师:小朋友真能干,现在我们把生字宝宝放回课文中,你还认识吗?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老师给小朋友们布置了个什么作业?(找春天)

  2、小朋友们完成了老师的作业吗,你从哪一段知道的?(第二自然段),齐读第二自然段,请读出春天的美丽和迷人。板书小朋友们带来的作业:有的……有的`……有的……,并引导学生进行熟悉课文的口头训练。

  3、轻松一下:播放《春天在哪里》,做手指操。

  4、句式训练:

  ⑴小朋友们有的带来了 ()桃花,有的带来了 ()桑叶,有的带来了( )柳枝……

  ⑵红红的( )代表春天,嫩嫩的()代表春天,细细的( )代表春天……

  ⑶被摘的桃花难过地对小朋友说:( )

  被摘的桑叶伤心地对小朋友说: ()

  被折断的柳枝抹着眼泪对小朋友说:( )

  分角色朗读课文3―5自然段。

  过渡语:小朋友们都带来了能代表春天的作业,可是他们却伤害了植物的生命,破坏了环境。小丽也带来了自己的作业,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3―5自然段。

  提问:小丽带来了什么作业?(一幅画)

  一幅画能代表春天吗?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爱护雀,更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也体现了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在整个事件中,处处可以发现列宁善于观察对方的言语、行动,既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又能使对方认识到错误的巧妙的教育方法,同时,也可以体会到列宁对儿童人格的尊重和爱护。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要学生认识到列宁对儿童的爱护;二是要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同时,学生还可以受到爱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二、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本文的重点内容是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难点是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四、教学准备: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阅读课文,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单元内容导入:我们以前已经读过一些名人故事,现在再来认识几位名人。这组课文讲的都是发生在名人身上的平凡小事,从这些小事中,我们能感受到他们的不平凡。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也搜集一些名人的故事,更多地了解他们。

  2、板书课题:[5、灰雀],学生读题。问:读了课题你有些什么要问的?(学生交流)

  二、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或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勾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学生自己读课文,有注音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后交流一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

  三、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通过“我”耳闻目睹,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学习课文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构想

  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依“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的顺序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大潮的特点---声音大、气势大,抓住声音和形态是怎样变化的来理解词句。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从语言文字入手,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具体词句的理解、朗读体会文章感情。

  学生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1、教师板书课题,问:“今天我们学习第23课,同学们读课题。“潮”指的是什么?(钱塘江大潮)“观”是什么意思?(看)。

  2、教师简介钱塘潮。钱塘潮是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的涌潮,也叫“海宁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在海宁县所见到的大潮最为壮观。因钱塘江口呈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潮波传播时受到约束而形成。景象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令人赞叹不已。因此自古以来,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奇观。

  3、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书上的什么地方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4、指导学生读第1自然段,重点读出“天下奇观”这四个字。

  5、导入:为什么称它为“天下奇观”呢?

  二、初读课文,将课文分段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开火车读,读准字音。

  3、学生按分好的四段再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三、重点讲第三段,体会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是因为潮来之时,景象雄伟壮观,使人为之惊叹、赞叹不已,那么,作者又是怎样将这一大潮的壮观景象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呢?请同学读第三段。

  1、指名读,思考:大潮是从哪个方向来的?

  2、学生自由读这段,用“ ”划出描写潮来之时的情景的句子。

  (1)“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这句写的是什么?(听到的声音)声音好像闷雷滚动,说明了什么?(未见其影,先闻其声,并且声音特别大。)教师指导读这句。重点读出“隆隆的`”、“闷雷滚动”两个词。

  (2)此时江面有何变化?(江面还是风平浪静)未见潮水,先闻其声,因为什么?(因为声音的速度比水的速度传播得快。)

  (3)这时声音越来越大,(板书:越来越大)江面上怎么了?学生读,回答:(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水天相接”是什么意思?(潮水和天空相接的地方,即地平线。)为什么作者能看到?(观察)

  (4)这是作者在什么地方听到的,看到的呢?(教师板书:远处)

  (5)在潮来之时,作者听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呢?

  (6)这时人们的情绪是怎样的呢?(当人们听到“隆隆声”时,人声鼎沸,当人们看到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时,人们又沸腾起来。)“人声鼎沸”是什么意思?在这里如何理解?“沸腾”什么意思?(形容人们情绪十分高涨。)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1.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教科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单元中的第1课。本单元以写景为主,《桂林山水》是开篇的精读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旖旎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课文以“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按“漓江水—桂林山”的顺序展开,用饱醮激情的笔触直抒胸臆,在一连串的对比与排比中,通过众多的比喻,巧妙地勾勒出桂林山水的独特风貌,可谓情景交融,形神兼备。本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借助课文感受祖国山河和祖国语言的美;二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直接表达、间接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通过品读积累大量的优美词句,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认识排比句,领悟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并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2)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对桂林山水独特的美的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情感。体会蕴含在词句中的热爱之情。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团队协作的精神。

  (3)能力目标:

  在多元的教学环境下,利用教师准备好的课件和学生自己搜集来的资料来领略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一番独具特色的美,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朗读能力、想象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教学重点与难点

  课文第二、第三两个自然段分别具体描绘了桂林水、山的特点,是全文的主体,也是重点。要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及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最后一段是一个比喻句,中间又夹着一个排比句。(教案 ) 这句话的意思是桂林的山水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山水是画的主体,空中的云雾迷蒙,山间的绿树红花,江上的竹筏小舟则是点缀。多美的一幅山水画!大自然这位雕塑家以鬼斧神工,雕刻出如此巧夺天工的画卷,作者简直入迷了,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感觉到自己走进了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沉浸在桂林山水的幽静美之中。作者这种对桂林山水热爱的感情的流露,是学生入境动情的难点所在。

  4.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精读二、三自然段,理清思路、品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第三课时:整体回顾,检查背诵,布置课外阅读。

  5.教具准备

  相关的课件。

  二、说教法

  教法设计意在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设计思想,围绕学生各方面及其潜能的发展这一核心,合理统合课程各方面的因素,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进行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动参与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在教学过程中,我指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采用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法开展学习。采用“以读代讲”安排教学环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整个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探索、发现新知的过程,对知识整合、建构的过程,更是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的过程。

  三、说学法

  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注意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体验感受,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我对本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如下:

  整个教学过程按“创设意境,感知桂林山水——合作自学,掌握文章写法——品词赏句,激发情感”渐次展开,向课文外围拓展,介入生活,走入学生内心。这样组织教学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使学生在循序渐进基础上加深认识。

  创设意境,感知桂林山水

  教师当导游,让他们通过课件“桂林山水游”,来领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丽的风光。然后请同学们说说他们浏览之后的感受,想法。这样做,就创设了优美的情境,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合作自学,汇报交流,掌握文章写法

  让学生小组合作,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自主学习课文。

  对于小组活动,教师提出要求:先初读课文,默读并思考:关于桂林山水,你想了解些什么问题?再着重围绕桂林的山水有什么特点,组织各小组拿出他们课前收集到的,他们认为最能反映“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向全班交流、汇报,介绍桂林山水的特点,在汇报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可以补充,通过汇报交流,使学生充分了解桂林的水“静、清、绿”,桂林和山“奇、秀、险”。

  教师要以读贯串整堂课,用多种形式的读,如朗读、默读、分组读、指名读,让学生朗读课文重点句段,引读通过比较感知,层层剖析,步步深入,由语言的变化带动情感的升华,体会赞叹

  之情,体会漓江水的独特美。最终使学生既体验到语言之美,掌握直接表达、间接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分小组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其观察能力,注重维持其好奇心,使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地探求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同时小组协作学习对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品词赏句,激发情感

  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朗读课文,尤其是重点语句,读读议议,体会作者此时此刻入迷的感情,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之情。并在此基础上完成背诵,做好语言积累。

  五、说板书设计

  19桂林山水

  静

  水清

  绿

  甲天下舟行碧波上

  奇人在画中游

  山秀

  险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12个新词的意思;能写出“永久、缘由、瞅”的近义词。

  2、能说出两个比喻句的意思;能用“议论不休”造句。

  3、能用“……是因为……”的句式回答问题。

  4、、初步学会预习课文时提出不懂的问题和词句。

  5、懂得诗歌所启示的意义是学习要敢于提出问题。

  教学重点:学会预习时提出不懂的问题,读懂有关句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两个比喻句的意思,懂得诗歌所启示的意义是学习要敢于提出问题并逐渐付诸行动。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犹豫、一叶孤舟、永久、哄堂大笑、议论不休”等的意思。

  2、理解第2节中比喻句的意思;能用“议论不休”造句。

  3、初步学会预习时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小朋友,上课的时候,我们除了要专心听讲,还应该做到什么?出示课题。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按要求听课文录音:①编上节号。②听清生字读音,划出新词。③思考课堂上两个小朋友分别是怎么做的。

  (2)认读生字卡片。

  (3)课文写了哪两个小朋友?老师让大家提出问题,“我”是怎么做的?学习委员是怎么做的?

  3、学生自学。

  (1)大声朗读课文。

  (2)把不理解的词语、句子写在第1、2题上。

  4、学习2—4节。

  (1)上课的时候,老师说“谁有问题请举手”,“我”不敢举手。诗歌哪几节告诉我们“我”不敢举手的.原因,找出来读一读。用“……是因为……”的句式来回答。

  (2)按以上步骤自学3、4节。

  5、学习第一节。

  (1)“我”心理想不想提问呢?齐读第一节。

  (3)想提又不敢提,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可用哪个词来表示?

  6、有感情地朗读1—4节。

  7、作业:

  (1)作业本题3。

  (2)作业本题6。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词语“瞅”、“缘由”和第二个比喻句的意思。

  2、能用因果句式回答两人两红的不同原因。

  3、懂得诗歌所启示的意义是学习要敢于提问。

  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听写生字。

  2、朗读1—4节。

  3、学习5—7节。

  (1)同桌讨论:学习委员高高举手,“我”是怎么想的?老师是怎么做的?

  (2)反馈。

  (3)有感情朗读5—7节。

  4、学习第8节。

  (1)齐读后问:可把“缘由”换成什么词?

  (2)学习委员为什么脸红了?用因果句式回答。

  (3)“我”心理会怎么想?今后会怎么做?

  5、全文总结。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联系实际,谈谈自己读了这首诗的收获和打算。

  七色花

  教学目标

  1、能读准生字,理解带生字的词语的意思。

  2、学会预习课文时提出不懂的问题。

  3、能正确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指定的句子。

  4、感受小女孩用最后一片花瓣帮助一个双腿有病的小男孩站起来而感到的快乐,培养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的思想品质。

  教学重点:学会预习课文时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有关句子的含义。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预习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自学生字。

  2.学习第1,2自然段,能用自己的话回答课后作业第1题的两个问题。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让学生明白这是一个童话故事。

  2.了解大意。

  (1)按要求自学:

  ①读淮生字字音;

  ②自由朗读全文厂

  ③带着课后作业第1。2的4个问题默读课文,划出与4个问题有关的句子;

  ④提出不懂的问题。

  (2)预习检查:

  ①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②学生质疑。

  3.学习第1一2自然段。

  (1)课文哪几句话告诉我们七色花是怎样的一朵花?读读有关句子。用自己的话回答这个问题。

  (2)珍妮是怎样得到这朵七色花的?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用自己的话回答这两个问题。

  (3)朗读第1。2自然段。

  4.作业:读熟全文。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指定的句子。

  2、感受小女孩用最后一片花瓣帮助有一个双腿有病的小男孩站起来而感到的快乐,培养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的思想品质。

  教学过程

  1、齐读1、2自然段,引入新课。

  2、学习3—9自然段。

  (1)珍妮让七色花帮自己干了些什么?

  (2)交流讨论,及时纠正语病。

  (3)综合回答珍妮用七色花帮自己做了那些事。

  3、学习10—11自然段。

  (1)指名朗读。思考:最后一片花瓣怎么用,为什么得好好想一想?她用最后一片花瓣做了件什么事?

  (2)交流讨论。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4)珍妮为什么反而心理充满了快乐?

  (5)你觉得哪片花瓣用得最有意义?为什么?

  4、听全文朗读录音,小声跟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8条词语,发现并掌握词语特点,以此积累更多词语;

  2.过程与方法:以“大眼睛”为教学激励名称,在几种情境中,发现汉字、词语之中的特点、顺利、自然地完成学习任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积极动脑的学习热情,仔细观察的学习习惯,树立学习自信心,有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用多种方法识记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掌握词语特点,有主动积累的意识。

  教学难点:

  观察发现,掌握词语特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掌握8条词语,发现并掌握词语特点,以此积累更多词语。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选出课堂上的“大眼睛”,每名同学都是挑战者,都有机会,只要你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准备好了吗?现在我们来闯关。

  二、闯关学新知

  第一关:说反义字。快速说出与其意思相反的字。

  出示汉字:左、生、里、悲、头、深、天、寒

  第二关:仔细观察找特点。

  请观察以下8组词语,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左邻右舍、生死存亡、里应外合、悲欢离合

  街头巷尾、深入浅出、开天辟地、寒来暑往

  (成语中蕴含反义词,把对应的反义词画下来)

  第三关:准确读词。请你准确地读出这8个词语。

  请大家联系过去的读书经验,或是与同学讨论,也可以大胆地猜测,尝试理解不解的成语,必要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利用资料,借助于老师,包括老师手中的教参!请大家行动起来吧!动起来,相信自己,通过努力,就能解决问题!”

  第四关:根据意思,猜词语,每条意思读两遍。

  (1)道理阐述得很深刻,使用的语言却通俗浅显。——深入浅出

  (2)开创人类世界是,与神话传说人物盘古有关。——开天辟地

  (3)外面围攻,里面接应。——里应外合

  (4)泛指生活中的悲哀、欢乐、离别、团聚等种种遭遇。——悲欢离合

  (5)左右邻居——左邻右舍

  第五关:成语填空。准确地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左( )右( ) 生( )存( )

  悲欢( )( ) ( )头( )尾

  ( )入( )出 里( )外( )

  ( )天( )地 ( )来( )往

  第六关:说类似的词语,看谁知道得多。

  三、趣味猜一猜

  同学们,咱们刚才玩的成语竞赛还不过瘾,这次老师也参加,当主考官,你们来闯关,猜含有数字的成语。(画图)

  三长两短、横七竖八、丢三落四等。

  四、积累

  1.读准成语。

  2.找特点。其中“天南地北”“出生入死”“舍己为人”是由两对反义词组成的成语。其余的`是由一对近义词和一对反义词组成的成语。

  3.根据意思猜成语。

  4.你还能发现哪能些特殊类型的成语?

  五、作来设计

  1.书写本课所学生字。

  2.找一找特殊类型的成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多种形式学习生字:

  练读、猜字谜等识记字形。

  二、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街、巷。

  “舍”注意第三笔是“一”,不要写成“丿”。“巷”注意“巳”,不要写成“已”或“己”。

  三、积累词语。

  教材9页,能主动理解不懂的词语的意思。

  四、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感受?学到了什么本领?想进一步探索汉字的奥秘吗?

  板书设计:

  一组反一组近 两组相反

  左邻右舍 生死存亡

  开天辟地 悲欢离合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课题

  学习背诵

  课型

  练习体会型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一般的背诵方法,并明确背诵的价值及重要性,能在阅读活动中不断积累。

  课前准备

  准备背诵古诗,想想背诵方法。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激趣

  导入训练

  1.组织古诗背诵活动。

  2.交流背诵的好处。

  3.引入新课:列夫·托尔斯泰说:“背诵是记忆力的体操。”马克思喜欢背诵诗歌,他从小时候起,坚持用一种自己不太熟悉的`外语去背诵诗歌,日久天长,他的记忆力越来越强。我们在阅读中积极学会背诵,那你就会越来越聪明。今天就教你背诵的方法。

  1.学生背诵古诗。

  2.小组全班交流背诵好处。

  积累知识、锻炼记忆、

  积蓄词汇、丰富语言。

  提高阅读和能力。

  尝试练习

  学习方法

  1.出示精美片断《雪儿》第四、五自然段,请学生用各种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并记时。

  2.汇报背诵情况。

  3.方法:明确背诵要领。

  ①深刻理解是背诵的基本条件。

  ②边读边背,可采用默读也可以用朗读的方法。

  ③抓关键词,给背诵以提示。

  ④列出提纲,便于背诵。

  1.学生记时背诵。

  ⒉交流背诵方法:

  (1)多读记忆

  (2)理解记忆

  (3)分句记忆

  实践训练

  巩固方法

  1、出示训练片断:

  少年王勃第二、三自然段要求选择方法在10分钟内背诵。

  2、进行小组背诵,选出代表参加全班比赛。

  3、交流运用的过程,评选背诵能手。

  1、学生选择方法自读自背。

  2、小组比赛,选出代表。

  3、交流运用方法:

  ①深刻理解:凝望秋景、写成名文

  ②抓关键词:站、望、天、水、鸭、霞。

  ③列出提纲:胸有成竹说、笔走如飞写、拍案叫绝夸。

  布置作业

  延伸课外

  用自己喜欢的背诵方式,每天背诵一段你最喜欢的文字,不少于100字。

  每天背诵100字短文,并作好记载,准备参加者班级背诵比赛。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组成的词语。

  3、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世界的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分步揭题。

  1、先板书“课本”两个字,再让学生说说课本的用处。

  2、补全课题,“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呢?”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逐节指名读课文。

  *纠正读音。

  洋溢

  沃野

  胸襟

  芬芳

  苍劲

  耕耘

  浩瀚

  绚丽

  三、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部分。(1)

  ①指名读课文。

  ②理解诗句意思。

  “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阴。”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明什么意思?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两个“去吧”是谁发出的召唤?“芬芳”什么意思?“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什么意思?

  ③指导朗读。用向往、赞美的语气来读。

  2、细读第二部分。(2-5)

  谈话: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是“绿色的课本”?这“绿色的课本”里究竟隐藏着多少神奇的秘密?

  *细读第2节。

  ①指名读第2节。

  ②理解诗句,边读边想这一节描绘了大自然哪些动人的画布。

  ③指导朗读。

  孩子们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心情怎样?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语调来读?(以欢快的语调,读出喜悦之情。)

  *细读第3节。

  ①女生齐读第3节。

  ②图文对照,说说自己的感受。

  ③使用工具书,理解“温馨”什么意思。

  ④指导朗读。

  (要用轻快的语调,读出大自然的.热情友好。)

  *细读第4、5节。

  ①男生齐读第4、5节。

  ②理解诗句的意思。

  ③指导朗读。

  *朗读第二部分。

  3、细读第三部分。(6)

  ①齐读第6节。

  ②弄清作者将“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的原因。

  ③指导朗读:语调要热烈、高昂些。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组成的词语。

  3、从本文学习一些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读生字词。正音:芬,览,馨。

  二、总结课文

  1、分层并概括每一层的意思。

  一(1)写可爱的祖国召唤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二(2-5)写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善于发现,大自然会给我们以丰富的馈赠的。

  三(6)进一步号召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2、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①反复。

  ②押韵。

  ③拟人手法。

  我们在读一些文章时,会发现有些文章中的动物、花草们会说话,会跳舞,或者有些应该是用来形容人的动作、表情的词语,却用在动物、花草、山水等身上。这些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看到的情景不一样,但我们又不觉得那些词语、那些句子用错了,反而会觉得这些句子写得很有趣。这是为什么呢?

  这其实是一种很常用的表达方法,它叫拟人。像课文第三、四小节中的联欢相聚以及青山绿水说的话,用的就是拟人的表达方法。

  我们再来看这样一段话:

  红柳顽强地开出淡红色的小花,向着太阳微笑。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击,她们的根却越扎越深,花儿也开得一次比一次更鲜艳,美丽!倔强的红柳,决不让沙丘向草原移动半步!

  这里就把红柳当成了人来写,顽强地、向着太阳微笑、越扎越深、倔强的、决不让等词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沙漠的勇士,是怎么和风暴搏斗的,是怎么保护草原的。读来会让我们对红柳产生敬佩之情。这就是拟人的表达方法所产生的效果。如果不这样写,那会怎么样呢?

  红柳开出了淡红色的小花,向着太阳。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来,沙丘被红柳固定着了,一点都不向前移动。

  读了之后,是不是觉得没有刚才的一段写得生动,红柳的形象也没有刚才鲜明。现在知道拟人的好处了吗?

  在习作时,我们适当地运用拟人的表达方法,可以让我们的习作更生动,更形象,更有趣。

  3、想想诗歌描绘的情景,说说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热爱、探索大自然。)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指导学生逐段练读,读出感情。

  2、引导当堂背诵。

  四、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注意:馨、襟、瀚、耘

  学生描红。

  五、课堂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添上合适的词。

  ()的空气()的绿阴()的眼睛()的翠竹()的松柏()的色彩

  ()的果园()的风光()的大海

  2、走进大自然,鸣禽、野花要和我们联欢,他们会对我们说些什么呢?仿照课文的第四节,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小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微笑吧,欣赏美妙的乐曲,敞开少年的心扉。快来吧,跳起优美的舞姿,放飞少年的心灵。)

  板书:

  1、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发现

  翠竹、松柏

  描绘

  果园、沃野

  与

  鸣禽野花联欢

  与

  青山绿水相聚

  启迪:热爱、探索大自然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牧童》教案03-17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03-21

小学语文《泉水》教案07-22

小学语文教案05-22

小学语文教案11-08

小学语文《鲸》教案01-13

小学语文古诗的教案02-07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12-30

小学语文《泉水》教案01-10

小学语文掌声教案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