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11-06 09:56:12 教案 投诉 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锦集(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科学教案锦集(10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观察鱼型的制作过程。

  2、通过实验了解物体是有重心的。

  二、准备活动。

  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 游泳的鱼。(怎样才不会倾斜呢?)

  三、活动内容。

  (一)导入。

  观看视频资料,推测一下吊饰移动的理由:

  (1)你见过小鱼吊饰吗?

  (2)你见过挂起来移动的物品吗?

  (3)为什么它会移动呢?

  (二)展开。

  1、观看过视频后,说说实验目标,准备物品和实验顺序。

  (1)今天我们要做的实验叫什么?

  (2)做实验的'时候都需要哪些东西呢?

  (3)观察一下我们周围的吊饰。

  2、看一看实验顺序 。

  (1)在纸上画出鱼的样子。

  (2)剪下画好的鱼。

  (3)把鱼和曲别针链接在一起,用线挂起来。

  (4)把线挂在衣服挂上。

  活动1:根据线挂的位置的不同,鱼的样子不同。

  3、说说鱼的位置。

  (1)在纸上画一条鱼,应该怎样画呢?

  (2)在鱼上挂一根线,应该把线挂在鱼的哪部分呢?

  (3)把鱼挂在衣服挂上,看看鱼是什么样子的?

  4、观察挂在衣服挂上的鱼。

  (1)如果想让鱼的方向朝上应该怎样挂呢?

  (2)如果想要鱼的方向朝下应该怎样挂呢?

  (三)结束。

  实验结束后,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游泳的鱼(物体是有重心的)写出实验结果。

  四、备注。

  用一根线可以挂几只鱼方便观察。

  五、活动评价。

  1、对于是否对鱼的移动积极实验观察进行评价。

  2、对线的位置不同鱼移动方向的不同的理解程度进行评价。

  六、教师活动相关信息。

  随着线挂在鱼模型位置的不同,鱼的重心也会不同。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观察并发现递增递减排序规律,会接着往下排。

  2.用自己的的方式大胆表达操作的结果。

  3.感受规则排序在生活中的运用及其产生的美感。

  活动准备:

  课件、幼儿操作材料等。

  活动过程:

  1.情景引入,寻找排列规律。

  师:小朋友,我是中都中心幼儿园的老师,我的幼儿园可漂亮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但看完后老师要请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1)出示课件1,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园"的排列装饰。

  师:小朋友,刚才你们都看了我的幼儿园,怎么样,好看吗?现在我想问问你看到了什么?(幼儿回答)它好看在哪?是怎么设计的?

  (2)出示门、围墙图片,观察比较发现等差关系,引发幼儿思考如何排列。

  师:这是新幼儿的围墙、(大门),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它们的设计的,你发现了什么秘密?我们想一想该如何来设计?

  (3)小结。刚才小朋友都看了我幼儿园的大门是两种颜色,左扇门是一种颜色的数量不变,另一种颜色的数量越来越多;而右扇门是一种颜色的数量不变,另一种颜色的数量越来越少。还有围墙也和右扇门一样,一种颜色的数量不变,另一种颜色的数量越来越少。小朋友真棒,发现了新的排列规律。

  2.幼儿操作,学习递增递减的规律排序规律。

  (1)引导幼儿观察操作卡上设计材料,找出规律,并继续进行排列。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设计材料,我幼儿园的设计师因有事没设计完,现在我请小朋友帮忙把这些没有设计院完的接着往下设计。但小朋友先看看设计师是按什么规律设计的,然后我们一起来接着往下设计。

  (2)幼儿分组操作,并将操作卡分成两类(递增和递减),展示在展板上。

  (3)观察评价,总结规律。

  ①师幼共同观察评价大家设计的排列正误。

  ②教师小结规律: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设计得很美!比如(门帘等)是按照一种颜色的数量固定不变,另一种颜色后面一次的数量比前面一次的数量增加1,这种设计的排序规律,我们叫它递增规律。还有(汽球等)是按照一种颜色的'数量固定不变,另一种颜色后面一次的数量比前面一次的数量减少1,这种设计的排序规律,我们叫它递减规律。

  3.幼儿分组操作"装扮幼儿园",巩固知识。

  师:我刚才看到你们幼儿园也新建一座新楼房,可是我发现新楼房四周还空荡荡的,没有种树、没有围墙等等,要不我们也一起来装扮它。

  (1)介绍各组材料。

  ※设计围墙:用两种形状的图形,按照不同规律在操作卡上"挂设计围墙"。

  ※挂彩旗:用两种颜色的图形,按照不同规律在操作卡上"挂彩旗"。

  ※种树:用两种不同的种类,按照不同规律在操作卡上"种花圃"。

  ※铺地砖:用两种颜色的卡纸,按照不同规律在操作卡上"铺地砖"。

  ※设计大门:用两种颜色的汽球,按照不同规律在操作卡上"设计大门"。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重点观察幼儿是否按照递增递减的规律来排列。

  (3)幼儿分享交流:你做了什么,是按照哪种规律进行排列的?

  4.知识拓展:感受规律排序在生活中的作用。

  师播放生活中一些常见按一定规律排序的东西,让幼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规律排序在生活中的作用。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在平时喝水时会对着杯子吹气来使热水变凉,而这其中也蕴涵着丰富的科学知识,于是我决定引领幼儿运用几种方法让“热水快点变冷”,来关注、探究身边的科学现象。结合我的子课题《科学活动中教师的介入》,在活动前我让家长参与收集材料,在家中引导幼儿认识温度计,为活动作好知识经验的准备。活动中我利用了记录表进行介入,一方面能清楚地看到幼儿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另一方面,也能观察幼儿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变化的情况,从而突破难点,使活动顺利开展。在幼儿做实验时,我的介入表现为控制两次测量的时间间隔,以便帮助幼儿更好、更准确的完成测量结果。活动中我通过引导幼儿在实验中发现“这些方法都能使热水变冷”,但是不同的方法又不一样的效果,冰块能使热水最快变冷,其它方法稍慢一些,使幼儿获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更多的科学知识。

  活动目标:

  1、学习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变化。

  2、能运用生活经验,想出多种让热水变冷的方法。

  活动重、难点:

  学习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能够想出多种让热水变冷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扇子、杯子、冰块、等,数量能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

  2、温度计、热水杯、抹布每人1份,每人一张记录单、笔。

  3、活动前已学会使用水温表看读数,并会记录两位数的数字。

  方法与手段:观察法、操作法

  教学过程:

  一、引导幼儿设想让热水变冷的各种方法。

  1、师从热水瓶中倒一杯热水:我有点口渴了,水太烫了!你有办法让热水快点变凉吗?

  2、根据幼儿的回答画出各种方法的简笔画:你有什么办法?

  3、带领幼儿数一数:看看现在一共有多少种方法?

  4、师帮助幼儿归纳出现在可行的方法:哪些方法现在就可以用的?

  (分析:教师创设情境导入活动,把孩子们一下子带进了我们今天所进行的活动中,激发了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当幼儿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时,教师用简笔画记录下每个孩子的方法,调动了幼儿开动脑筋踊跃发言的欲望,并从中渗透了数学知识,丰富了活动内容。)

  二、引导幼儿讨论实验的操作方法。

  1、提问:那老师想考考你们了,怎样才能知道用了这些办法后,热水是不是真的变凉了?(用手摸、喝一喝)

  2、提问:可以用什么来测量水温?(温度计)

  3、师在投影仪上给幼儿观察温度计:温度计上有什么?怎么测呀?

  4、提问:怎样就证明水变凉了?

  5、教师:要证明水变凉了需要用水温表测量两次,实验前先测一下,用过了一种方法后再测一下。

  (分析: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讲述用大家想的方法是否会使水变凉,用怎样的方法可以知道水温的变化等等,问题的层层深入,使幼儿对活动内容越来越感兴趣。并且在此环节中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认识到要证明水变冷了必须用温度计测量两次,突破了活动的重点。)

  三、引导幼儿试验使热水变冷的方法。

  1、出示记录表:今天老师请你们在这x种方法中选择一种试一试。老师为你们每人准备了一张记录表,想一想,第一次测量的水温记录在哪里?选择的方法画在哪里?实验后再测的水温记录在哪里?

  2、要求:现在先请你去选择一种方法,先测一下杯中水的温度,记住一定要等红线停了才能读数,然后记录下来。

  3、在幼儿记录好后:现在我们一起开始实验,准备,开始!

  4、师巡回观察幼儿的实验,看到使用冰块的基本化了之后,喊“停”。

  5、引导幼儿第二次测水温并记录下来。

  (分析:记录表的运用,一方面能清楚地看到幼儿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另一方面,这是老师介入幼儿活动的一个好办法,也是观察幼儿使用水温表测量水温变化的情况,从而突破难点,使活动顺利开展。在幼儿做实验时,教师控制两次测量的时间间隔,为了幼儿能更好、更准确的完成测量结果。)

  四、引导幼儿讲述实验过程、结果,并通过比较得出哪种方法能使水温下降的最快。

  1、提问:谁来说说你使用的是哪一种方法?最先测量的水温是多少度?后面几次测得的水温分别是多少度?你们认为这种方法能让热水变凉吗?你们是根据什么知道的?(幼儿讲述:一开始测的水温是xx,后来测的水温是xx,水温下降了,说明这种方法是可以使热水变冷的。)

  2、提问:谁和他用的是不一样的方法?

  3、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比较和总结:那你们知道这些方法中哪种可以让水温下降的最快?你是怎么知道的?

  4、利用记录表进行小结:原来我们选择的这些方法都可以使热水变冷,但是通过实验我们知道,xx的方法可以最快让热水变冷。

  5、延伸:回家后我们可以试一试今天没有用到的方法,看看哪种方法最快能让热水变冷!

  (分析:教师请幼儿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及结果,并让他们讲述自己的方法是否使热水变凉了。接着,老师继续请用同样方法的幼儿来讲述他们的实验结果,从而让大家知道这种方法的可行性。最后,再请其他幼儿介绍不同的方法的实验结果,通过比较得出这些方法使水温下降的快慢,加深了知识。)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内容来源于生活,能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与实验的'欲望。活动中通过引导幼儿在实验中发现“这些方法都能使热水变冷”,但是不同的方法又不一样的效果,使幼儿获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更多的科学知识。对于本次活动幼儿还是比较感兴趣的,由于温度计我们小朋友平时接触的并不多,所以在课前我丰富了幼儿关于这方面的经验,而孩子们通过课前的准备,活动中基本都能用温度计进行读数。但是活动中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活动中的语言要规范,特别是在科学活动中,提问需精确,对于幼儿的回答应回应给与提升,能让幼儿更清晰地理解教师提问的目的或实验的要求;提供的材料不应只限于3种,应给与幼儿更开放的探究空间,可把现在可以实行的方法都提供给幼儿,使幼儿有更开放更自由选择的空间,更好地体现出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记录表的设计有些局限了幼儿的思维,可以再开放些,不要把方法都事先展示在表中,可以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画出并记录下来等等。总的来说,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高,活动目标基本达成。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设计背景

  大班的幼儿已经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所以他们总是会问一些问题。本教学活动的设计旨在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大自然的一些规律和变化。同时,面对班里的个别幼儿不大愿意和其他幼儿交流,本活动也是力争把他们拉入大集体,为他们创造交流的机会。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意识到小蚂蚁搬家是为了躲避雨水淹没它们的家。

  2.通过活动让幼儿明白小蚂蚁搬家的行为是大自然降雨前的一种征兆。

  3.让幼儿列举其它大自然降雨前的征兆。

  4.让幼儿体会集体活动的快乐。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明白小蚂蚁搬家是大自然降雨前的一种征兆。

  难点:通过小蚂蚁搬家,让幼儿列举大自然降雨前的其它征兆,毕竟幼儿的能力有限。

  活动准备

  透明无盖大玻璃箱、蚂蚁、沙土、大水杯、水

  活动过程

  1.开始环节

  (1)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平日里为什么我们总能看见小蚂蚁向高处搬家吗?”然后,等待幼儿回答。

  (2)组织幼儿向讲桌靠拢,准备演示。

  2.基本环节

  (1)向玻璃箱一端放置一堆沙土,然后,将蚂蚁放在无沙土的一端。

  (2)稍微等会儿。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谁能说说小蚂蚁现在的活动情况呢?”注意引导幼儿,让幼儿说出小蚂蚁是满箱乱跑。

  (3)向玻璃箱无沙的一端开始加水,让幼儿观察。

  (4)教师提问:“现在谁能说说小蚂蚁的活动情况?”很明显,幼儿的回答会是小蚂蚁向沙土堆跑去。

  (5)教师开始延伸。教师提问:“在大自然中,什么情况下大地低洼处会被淹没?”

  (6)引导幼儿,让幼儿说出下雨。

  (7)教师提问:“如果没有沙土的那端玻璃箱犹如洼地,那么我们往玻璃鞋中加水犹如什么?”

  (8)引导幼儿,让幼儿说出下雨。

  (9)再次引导。教师提问:“那么,小朋友们,请你们现在告诉我小蚂蚁为什么搬家?”

  (10)小朋友回答

  (11)总结,小蚂蚁搬家是为了躲避雨水淹没了它们的家,它们搬家是大自然降雨前的一种征兆。

  3.结束环节

  (1)假设讲台为沙土堆,其他地方为平地。

  (2)教师喊:“天气晴朗,小蚂蚁们怎么办?”

  (3)预示幼儿满教室欢笑着跑。

  (4)教师喊:“马上要下雨了,小蚂蚁们要怎么办?”

  (5)预示幼儿跑向讲台。

  (6)在欢笑中结束

  4.延伸环节

  下课前,教师向幼儿提问:“小朋友们,课后请大家多动动脑,仔细观察我们的周围还有其它那些小动物的行为是下雨前的征兆呢?下节课我们一起分享大家的观察结果”。

  教学反思

  1.大班幼儿已经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但思考能力毕竟有限,所以幼儿教师的引导显得尤其重要。幼儿教师在整个活动环节中一定要掌握好干预活动的度,要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这点相当重要。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

  ⑴对幼儿发展的反思。当幼儿看到小蚂蚁的活动显得非常高兴,大多数幼儿能主动参与到活动中。该活动能很好的让幼儿对日常生活现象展开思考,锻炼幼儿对脑的开发。在最后的'游戏活动中,不愿和其他幼儿交流的幼儿也参与到活动中,对他们孤僻性格的改善是有帮助的。

  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该活动是在掌握幼儿经验水平、学习特点、个性的基础上开展的,能够把握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及发展线索,也能够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不过我个人认为在整个观察活动中弱国能更具有趣味性则更好。

  ⑶对师幼互动的反思。在引导幼儿从教室实验向室外大自然变化的过程中显的稍微有些吃力,不过在后来的游戏环节就好得多了。我个人考虑在实验环节可穿插其它一些活动,帮助幼儿理解。

  3.对活动效果的评析。观察一开始,幼儿显现出很浓的兴趣,但在最后引导环节,显得有些缺乏趣味性。好在,最后的游戏又引起了幼儿的兴趣。今后,在引导环节,可适当运用多媒体、趣味活动,来帮助幼儿理解。

  4.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运用实验加多媒体,来帮助幼儿理解,我会注重更多的细节,来保持活动的连贯性和趣味性。不过我个人认为最后的游戏还应保留,毕竟幼儿喜欢游戏。在整个活动中我会让幼儿自己发现更多问题,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让幼儿寓教于乐。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名称

  科学:牢固的纸桥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操作,知道改变纸的形状可以使纸桥的承受能力发生变化。

  2、 鼓励幼儿运用比较的方法来进行感知,同样的纸折成山形最牢固,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通过活动,萌发幼儿对物体呈种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张A4纸,两个油泥盒子,一根吸管。

  2、每组一盒塑料积木。

  3、 折纸扇,石棉瓦,平常的瓦片等等。

  1、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老师:你见过桥吗?是什么样子的?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平常我们见过的桥都是用水泥钢筋或者木头做成的,今天我们也要做一座自己的小桥,这座桥能够放一块积木在上面。

  教师介绍材料:积木、纸、吸管。

  提出要求:两块积木座桥墩,吸管是桥下面的流水,纸用来做桥面。

  2、幼儿制作纸桥。

  1幼儿进行第一次操作,并请做好纸桥的幼儿将纸桥展示在桌子上。

  提问:你成功了吗?你是怎么做的?

  教师进一步提出要求:这次要在桥上放三块积木,你可以把你的纸桥变一变。

  2幼儿进行第二次操作,并将完成的作品放在桌子上。

  提问:你用的是什么方法?你的纸发生了什么变化?

  3游戏:比比谁的纸桥最牢固?

  刚才大家做出的.纸乔都能够放三块积木,现在我请大家来比赛,看看谁做的纸桥能够放的积木最多?

  (提出要求: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比赛,并数一数最多在桥上能够放多少积木)

  从每组选一个小朋友上来展示:比一比谁的纸桥最牢固。

  讨论:你做的纸桥最多能够放几块积木?为什么你的纸桥能够放这么多积木?

  3、帮助幼儿了解简单原理

  结论:“当纸弯曲之后能够承受的重量变大,弯曲的次数变多,承受的重量也就变大了,而且弯曲的次数越多,承受的重量越大,纸桥也就越牢固。

  4、扩展幼儿的经验

  日常生活当中,你还发现哪些东西是利用弯曲后来使它便牢固的?(瓦、折纸扇、瓦楞纸等等)

  5、总结,激发幼儿对物体呈种现象的兴趣。

  活动延伸:

  请幼儿制作山形的纸桥,通过弯曲次数的变化,看看谁的纸桥最牢固。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一.活动内容

  接管子

  二.活动目标:

  1. 体验操作活动的乐趣,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 能按要求连接管子,发现管子的多种连接方法。

  3. 尝试绘制和使用管子组合连接线路图,了解线路图的作用。

  三.活动准备:

  接管子的模型(线路)结构框架、长短不一的各种管子、接头、记录表。

  四.活动过程

  1. 提出问题,通过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实验操作:按要求连接管子。

  (1) 观察操作材料,了解连接要求:将分离的两个管子连接在一起,并能通过两个“花园”。

  (2) 幼儿两人一组连接管子。

  (3) 幼儿交流介绍,发现管子的多种连接方法。

  3. 依据管子组合连接顺序绘制线路图。

  (1) 集体讨论线路图的绘制方法。

  (2) 幼儿根据本组管子的组合连接顺序绘制线路图。

  (3) 集中展示线路图,并验证是否正确。

  4. 实验操作:看线路图接管子。

  (1) 幼儿交换线路图,并看图连接管子。

  (2) 讨论并:线路图的作用。

  5.延伸活动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太阳是个大火球,能放射出光和热。

  2、能迁移生活经验进行交流与讨论,了解太阳与动植物及人类的关系,知道有了太阳,植物才能生长、动物和人才能生存。

  3、让幼儿积极参与观察和交流,进一步激发他们探索宇宙的兴趣。

  活动准备:

  挂图、深色太阳镜或深色玻璃。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入。

  圆球红彤彤挂在天空中,雨天看不见,晴天就出现,小朋友猜猜这是什么?(太阳)小朋友真棒,我们先自己表扬自己,(棒、棒、棒、我真棒!)好,这节课老师教你们学习《活力太阳》。

  二、通过观察,了解太阳是个大火球,能放射出光和热。

  1、讲解:太阳是个大火球会发光发热,太阳的能量巨大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光明和热量。

  (1)观察太阳的时候我们要意识什么呢?(引导幼儿认识太阳光的强烈,不能用眼睛直接看太阳)

  (2)教育幼儿如何看太阳安全。

  (3)集体交流自己观察到的太阳。

  (4)感受太阳会发热的特点,引导幼儿摸摸自己的头发、衣服等感受太阳带来的温度。

  (5)小结:太阳像个大火球,不仅会发光,还会发出热量。讲解太阳与动植物及人类的关系。

  2、了解太阳与动植物及人类的关系,知道有了太阳,植物才能生长、动物和人才能生存。

  (1)请幼儿仔细看一看图中的'动物、植物和小朋友,你们告诉我们太阳有哪些好处。

  (2)小树大声地告诉我们:有了太阳,我可以长得更壮。小花说:有了太阳,我才有美丽的颜色。小花猫说:有了太阳,我才能晒着太阳,舒服地睡觉。小青蛙说:有了太阳,我才能活蹦乱跳的。小朋友说:有了太阳我们才有明亮的教室。老师说:有了太阳,我们才能生活。

  (3)小结:万物生长靠阳光,没有阳光,植物就不能生长,人和动物就没有办法生活,我们离不开太阳。

  3、学习诗歌《太阳》。

  太阳火红太阳照四方,它的好处说不完,太阳不晒草不绿,太阳不晒花不香,太阳不晒果不熟,太阳不晒苗不长,被褥也要太阳晒,太阳晒了暖洋洋,人体更要太阳晒,太阳晒了才健康。

  三、让幼儿积极参与观察和交流,进一步激发他们探索宇宙的兴趣。

  引导幼儿说说对太阳的了解。个别、分组、集体读诗歌《太阳》。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在品茶的过程中初步了解茶叶的功效。

  2.通过观赏茶艺初步掌握茶具的名称,用途和摆放。

  3.享受自主设计茶具摆放带来的乐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基本茶具、茶具摆放图片、泡茶视频

  2.经验准备:幼儿对茶具有一定的了解,有过喝茶的体验

  活动过程

  (一)通过品茶与谈话,引起幼儿对茶叶的功效了解

  1.教师给幼儿喝茶,幼儿尝试说出茶叶的功效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杯茶,请小朋友品尝一下自己桌上的茶,喝完请轻轻把杯子放到原来的位置上,并告诉老师你喝到的茶是什么味道的。

  2.教师提问幼儿从中喝到的味道,以及尝试让幼儿自主说出茶叶的功效。

  3:教师对于幼儿给出的答案给出补充和总结

  师:小朋友说的非常好,我们喝茶可以提神、助消化、提高免疫力、长高。还可以让我们的女生变的越来越漂亮,男生越来越帅气。

  (二)通过观看视频,认识茶具并且了解它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1:教师第一次播放视频,幼儿初步感知茶具的作用

  ⑴师:茶对我们身体有这么多的好处,那小朋友知道要泡出一杯这么香的茶,需要用什么来泡吗?

  ⑵师:小朋友们都知道是茶具了,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段视频,看看茶艺老师用哪些茶具泡茶的?它们都叫什么名字?它们用来做什么的?

  ⑶边播放视频,教师边解说

  2.教师第二次播放视频,幼儿能够说出茶具的名称和作用

  ⑴师:视频中的茶艺老师表演的非常的优美,小朋友们想再看一遍吗?在看视频的时候要听清茶具的名字?想一想它们用来做什么的?

  ⑵幼儿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说出看到的茶具的名称和用途。

  3.教师通过提问、示范和讲解,引导幼儿认识茶具的名称、用途及个别茶具的使用姿势,

  每介绍一个茶具就要相对应的介绍出这个茶具所相对应的使用姿势。(包括:随手泡、茶盒、紫砂壶、公道杯、茶杯、茶托、茶巾、茶道六君子、茶席和茶盘)

  (三)自主操作,学会摆放茶具

  1.自主设计茶具的摆放,体验其中的乐趣。

  (1)教师出示全部的茶具,幼儿挑选出摆放在茶盘里的茶具

  师:茶具家族里有许多的茶具宝宝,哪些是可以放在茶盘里面的`,哪些是放在茶盘外面的?(出示PPT,让幼儿边说出茶具的名称边分类)

  (2)教师提出任务,幼儿自己尝试给茶具摆位置

  师:小朋友,我们已经和茶具宝宝交朋友了。小朋友在班级有自己的位置,那茶具宝宝在茶盘上也有自己的位置,让我们一起给茶具宝宝在茶盘上找一个合适的位置吧!看看怎样摆放又美观又方便我们泡茶?它们很脆弱要轻拿轻放哦。

  (3)幼儿自主摆放茶具,教师进行指导。

  2.示范正确的摆放,进行统一指导

  (1)幼儿分享各自的摆放结果

  师:你的茶盘里摆放了哪些茶具宝宝?它们是怎么摆放的?为什么要这样(引导个别幼儿展示给大家看)

  (2)展示正确摆放的图片,提出要求:a:公道杯、紫砂壶的嘴都不能对着客人,b:紫砂壶不能被挡住;c:公道杯和紫砂杯是好朋友,它们要面对面靠得近一些;d:茶具不能摆放太分散

  师:根据要求小朋友再调整一下吧

  延伸活动:

  请小朋友回家摆放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看,瞧一瞧爸爸妈妈是怎么用茶具宝宝来泡的。

大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 在玩玩、听听、说说中了解印章的功用,感知印章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2、 理解故事《爱盖章的国王》,体会故事诙谐幽默的情感。

  3、 对印章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生活乐于探索。

  4、 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爱盖章的国王》PPT,

  2、师生共同搜集各种各样的印章,

  3、有印章的发票、奖状、证书等。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引出话题

  1、 国王喜欢在什么地方盖章啊?

  2、 遇到这样的国王,大家为什么会感到头疼呢?

  3、 国王后来想到了什么办法,既满足他盖印章的爱好,又能受到大家的欢迎呢?

  过渡:后来国王开了一家印章店,种类丰富,应有尽有,大家都非常喜欢。很多印章我们现在还在使用呢!

  二、了解印章的功用

  1、 展示各种印章。

  2、 引导幼儿探索,了解每一枚印章的不同之处。

  3、幼儿交流自己的探索发现,教师小结提升。

  小结:印章上有图案、数字和文字,印章有不同的材质,由玉石、石头、木头、玻璃、橡胶等不同材质制作而成等等。)

  三、了解印章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1、那么多的印章,你们看见谁用过?他们在什么上面盖印章?

  2、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比眼力”找找哪些地方有印章,看谁会看、会找、会说。(PPT呈现印章的使用。)

  3、日常生活中印章的使用。(发票、房产证等。)

  4、分享这么多盖好印章的物品,你们觉得印章重要吗,它有什么作用呢?(小结:职能、法律、象征作用。)

  四、盖印章大行动。

  1、你们想盖印章吗?该在哪里?

  2、请幼儿拿好自己的印章,在自己的作品上盖上印章。

大班科学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了解潜水艇下沉,上浮的原因,乐于探究其中的奥秘。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主动参与实验探索潜水艇。

  技能目标:

  1、通过潜水艇的制作过程,锻炼幼儿的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

  2、通过活动锻炼幼儿动脑思考的能力

  3、通过反复的实验了解潜水艇上沉与下浮的过程以及简单的原理。

  采用的科学方法:

  提问法、探索发现法、动手实践法、比较法。

  准备材料:

  幼儿材料:塑料瓶、医用注射器、胶皮管、重量铁杆

  教师材料:潜水艇图片

  实验步骤

  1、将瓶盖拧下

  2、用胶皮管连接瓶盖

  3、用胶皮管连接注射器

  4、将重量铁杆放入瓶中

  5、将瓶盖拧紧

  6、备水

  7、将注射器活塞拔出,使瓶内注满水,两孔冲下

  8、推动活塞,观察现象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

  教师出示潜水艇图片。

  1、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潜水艇)

  2、谁知道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呢?(能浮在海上,还可以潜入海底)

  3、让幼儿想像一下鱼在水中沉浮时的样子,他们是利用什么来完成浮与沉的?(教师引导幼儿说出鱼鳔并让幼儿了解鱼鳔的用处:鱼是因为有了鱼鳔就能自由自在的'在水里游,是鱼鳔控制着小鱼的沉与浮,当鱼鳔里充满空气时,鱼就能上浮;小鱼想下沉时就将鱼鳔里的空气排出来。看,小鱼就像小潜水艇一样,在水中自由上下,简直就是“活的潜水艇”。

  (二)活动进行中

  1、材料探索

  (1)首先请幼儿探索材料的名称和特征(即材料的名字、材质、形状、颜色等,并请幼儿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哪里可以见到)

  (2)接着请幼儿探索材料的关系和作用:潜水艇模型是做什么用的?医用注射器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在实验中是做什么做的呢?塑胶管是安装在哪里的?铁杆有什么作用?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指导幼儿操作。

  (1)将重量铁杆放入潜水艇模型中

  (2)将罐子沉入水中将潜水艇模型中的气体排出

  (3)塑胶管一头接上注射器,另一头插入瓶盖上的孔中

  (4)注意:注射器一定要处于拉开的状态,为了把空气打进去。

  3、总结:在实验中,潜水艇中注满水时,潜入水下,当拉动注射器时,水被排出,重量减小,所以潜水艇上浮。

  (三)互动课堂

  小朋友们,下面有两个水盆,第一个水盆里放浮在水面上的物品,第二个盆里放沉在水底的物品,将物品序号写在水盆里。

  浮:A小盘 C 纸花D铅笔 G乒乓球 沉:B铁钉 E橡皮泥F曲别针

  (四)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教师提问并进行作品展评

  1、总结:在实验中,潜水艇中注满水时,潜入水下,当拉动注射器时,水被排出,重量减小,所以潜水艇上浮。

  2、提问:书中科学知多少部分

  3、作品展评:谁的潜水艇可以自由的上下?

  (五)总结延伸

  回家后,自己寻找材料,自己重新制作一个潜水艇。

  (六)撕页、成品、袋子带回家。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是获得经验的先决条件。教师巧妙的设计、有效组织教学活动,就能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和主动性。

  小百科:大型潜艇多为圆柱形,船中部通常设立一个垂直结构(舰桥),早期称为“指挥塔/指挥台”,内有通讯、感应器、潜望镜和控制设备等。如今的深海潜艇或专业潜艇常已无此设计。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电池_大班科学教案07-05

大班科学教案:昆虫找家_大班科学教案07-05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蛋_大班科学教案07-01

大班科学教案:水瓶的秘密_大班科学教案07-01

大班科学教案:磁铁的奥秘_大班科学教案07-01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力_大班科学教案07-02

大班科学教案:会爬高的水_大班科学教案07-01

大班科学教案:树叶里的秘密_大班科学教案07-01

大班下科学教案01-30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