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03 09:13:58 教案 投诉 投稿

语文教案10篇(集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10篇(集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诵读,从人们肆意杀狼,貌似护鹿,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查找环保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插图比较,显示矛盾,感受森林的变化

  1、揭示课题《狼和鹿》,齐读。

  2、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两位主人公(板书:狼 鹿),请你说说对这两种动物的印象。出示:贪婪 凶残 活泼 美丽 (理解“凶残”)

  3、狼和鹿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凯巴伯森林)

  4、读悟森林之变化:

  (1)多媒体出示插图,以充满生机的绿色及荒芜静寂的黄色的反差引起视觉冲突。观察后谈谈自己对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以及二十几年后的凯巴伯森林的感受。

  (2)找出与图匹配的相关文字并出示:

  ①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②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

  (3)指导朗读:

  ①谁能通过朗读把我们带进这片美丽的森林?(抓住关键词“一片葱绿、生机勃勃”等)

  ②指名读,读出怜惜之情。

  5、图文对照,质疑:你现在最想知道什么?(凯巴伯森林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二、感悟文本,深入探究

  ☆数据比较,感受鹿的变化

  1、是呀,为什么同一座森林前后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学生边默读边思考。

  2、自悟交流,点拨,初步得出:

  狼被猎人杀死,鹿变多了,所需的食物也多了,森林中的植物被鹿吃光了,所以森林变成了这样。

  3、理解杀狼动机,感受杀狼场面。

  (1)狼被大量捕杀是森林前后变化的导火线,人们为什么要捕杀狼呢?(理解“提防”)

  (2)出示第二自然段:放声读,完成说话训练:狩猎人来到了凯巴伯森林,开始大量捕杀狼。听—— ;看—— 。

  (理解“宁静、青烟袅袅”,感受人们对狼的杀戮,场面的凄惨)

  4、再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表格,了解鹿的数量、情况变化:

  鹿的数量鹿的情况通过对比你明白了什么

  狼被杀前

  狼被杀后

  (1)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全班交流。

  出示:四千只 活泼美丽

  十万只 鹿的王国

  四万只 饥饿疾病

  八千只 病鹿

  (2)教师小结:狼的数量在急剧变化,鹿群生活状况也在发生着变化。当凯巴伯森林成了鹿的王国,鹿群在这里大量繁殖时,饥饿和疾病就缠上了鹿群。

  (3)出示句子:紧接着,更大的灾难降临了。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读读这段话,哪句话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体会比喻句的作用,感受鹿的痛苦:每天都有鹿在接二连三地倒下,剩下的也奄奄一息。)你眼前出现了怎样一幅景象?

  ☆理清狼、鹿与森林的关系,感受狼鹿角色的异位

  1、狼一只只倒在血泊中,美丽的森林受到破坏,活泼美丽的鹿也陆续死去,留下一片苍凉和凄惨。而此时,贪婪而凶残的狼以及活泼而美丽的鹿,它们的角色发生了怎样戏剧般的变化?(狼——功臣,鹿——祸首。理解“功臣、祸首”)

  2、出示第四自然段,用因果句式进行说话训练:

  (1)贪婪而凶残的狼成了“功臣”,因为

  (2)活泼而美丽的鹿成了“祸首”,因为

  3、对于谁是祸首,你还有什么高见?(人类才是真正的祸首)

  4、再次出示第二自然段,感情朗读。(感受由于人类的无知而做的蠢事)

  三、总结明理,升华感悟

  1、狼、鹿、森林、人类都是这个故事中的角色,学完课文,你一定又有了新的理解、新的'感受。老师请你们小组合作,担任不同角色。你最想担任哪个角色,你最想对谁说些什么?

  (1)小组合作,进行角色对话训练。

  (2)展示合作成果。

  2、出示天平,师总结:生物间有平衡关系,就像一个天平,一头是狼,一头是鹿,如果没有外界的干扰,它们始终保持平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生态平衡。但一旦某一方遭到人为的破坏,天平必将倾斜,也必将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所以“保护生态平衡”的警钟应该时常敲响。(板书:吃 保护生态平衡)

  板书设计:

  狼 鹿

  保护生态平衡

  教学效果反馈:

  教学中我紧扣三组对比:森林状态的变化,鹿群数量、情况的变化以及狼鹿角色的异位。以此为突破,巧设衔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些对比的内在原由及联系。比如,在感受“森林变化”时,通过两幅插图,使真实的画面再现,图、文的鲜明对比给了学生强烈的冲击。看得出,同学们的内心深处被触动了。他们的朗读声中流露出了对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喜爱,还有对二十几年后荒凉的凯巴伯森林的沉痛的惋惜。又如,在感受“鹿群变化”这一板块中,我请学生合作完成表格,找出文中关于鹿的数量、情况变化的数字及语句,思考并交流,使鹿群的变化一目了然,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灾难的严重。

  层层剥笋似的探究,使学生充分领悟了文章的难点:称狼为“功臣”,称鹿为“祸首”的原因,并进而明白文章所蕴涵的道理。

语文教案 篇2

  语文天地二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笔下生花

  一、导入:

  春水滋润着大地,催生了万物。充满了生机的春天睁开了惺忪的双眼,欢迎我们投入她热情的怀抱。今天,让我们用我们手中的笔来描绘春水吧。

  二、审题:

  《春天的小河》,要求我们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用比较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来描绘,要尽力描写出春天小河的特点。

  “试编关于春天的农谚”,要求我们在对春天的特点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自己编写出语言精炼、通俗易记的农谚。

  《我是春天的.小雨点》,要求我们运用大胆、神奇的相象,用拟人的写法写出春天的特点。

  三、学生习作。

语文教案 篇3

  一、总体评价:

  是一首比较成熟的现代诗。

  二、最突出的特点:

  形象鲜明,涵义隽永,美感异常。

  三、主要技法:

  象征、托物言志、对比衬托

  四、写作年代: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1944年,抗战胜利前一年。

  五、表层意义:

  描写“井”的形象——静默、清澈、简单、虔诚、寂寞

  描写“井”的环境——草叶、小小的天空和浮云(和谐)

  花叶的腐烂、垃圾(不和谐)

  描写“井”的对象——“你们”饥渴、汲取、扰乱、遗弃

  六、深层意义:

  写井即写人,写“我”。

  “我”是一个旁观者,独立于尘世,为他人(你们)的需要付出自己的帮助。

  “我”遭受不公正的命运,对命运既不逃避,也不反抗,但内心却是孤独、渴望、无奈。虽然内心的丰富与遭遇的凄凉形成了难以接受的现实,但却用静默、孤独,用对外界的.决不逃避、也不兴奋来保持自我的丰满,保持自我的独立。

  咀嚼感悟:人生肯定会有各种遭遇,甚至是命运多舛。我们应对世间不幸遭遇,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改变自我,随波逐流;一是坚持自我,保持个性。世间最可悲的到底是英雄无用武之地,还是丧失自我顺从大流?面对不幸,有没有勇气去坚持自我,耐住寂寞?因为,保持自我,保持个性,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需要有肯定自我价值的智慧,需要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才能抗拒一切世俗的嘲讽乃至遗弃。

  七、知人论世:

  抗战时期,1939年,作者到西南联大外语系就读,后担任“美国志愿军大队”(即陈纳德将军的“飞虎队”)翻译一年,后又到印度比哈尔邦的“蓝伽训练中心”任少校翻译官两年多。1945年西南联大毕业。

  因此,这里的“井”象征着一种坚韧、高洁的品格,是某种民族精神的象征,有其鼓舞人心的作用:同仇敌忾、众志成城,顽强地应对民族的苦难。

  八、难句理解:

  “你们只能扰乱我的表面/我的生命来自黑暗的地层/那里我才与无边的宇宙相联”

  点明了“井”的生命内涵的源泉。“黑暗的地层”既指明了保持高洁的“井”所面对的险峻,又隐含了其生命内涵的强大支撑——生存在底层的民众。“无边的宇宙”带有某种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内蕴,它实际上展示了“井”所向往的开阔的胸襟、高远的抱负。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简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了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三只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深受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城实和天真。

  通过言语和行动的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展现事件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选编这篇课文,主要是要学生认识到列宁对儿童的爱护;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学生还可以受到爱护鸟类动物的教育。

  二、学情分析

  本文篇幅较长,难度的句子和词语较多,文章中有几个生字是平常不常见的,很容易读错,部分词语的意思比较抽象,给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增加了难度;列宁的循循善诱学生也不易领会。《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结合我们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此本课的教学着力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的朗读,读懂词句的'含义,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三、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

  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

  1.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难心,得体的交流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2.通过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五、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题,激发兴趣。

  1.出示列宁的照片,指名学生谈谈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简介列宁。

  3..出示灰雀图,板书:灰雀。 师:我们来和这只灰雀打打招呼吧。齐读课题三遍。

  指导书空“雀”

  师:灰雀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有关列宁的故事,为了这只可爱的灰雀,列宁和一个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美美的去读一读吧。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初读感悟

  1.学生自由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2.学习生字,新词。重点指导读准“胸脯、白桦树、散步、婉转、面包渣、诚实”,。

  3.指名逐段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师适时指导。

  4.生自由读,以小组为单位赛读课文,互相评价,帮助。

  5.分角色朗读课文。

  6.理清文章脉络。

  课文那几个自让段是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情的?那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设计意图:养成读书自学的好习惯。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让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让段。说说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课文是怎样描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教师指导朗读,体会灰雀的可爱。

  借助多媒体,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列宁喜欢灰雀吗?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出示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指导朗读,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

  4.齐读课文第一自让段。

  5.就是这样惹人喜爱的灰雀,第二天,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竟然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并积累文中的词语。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 .分组出示“渣、胸、脯、惜、低、诚” “郊,步,或,散,敢,者”

  2. 说说这些字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记住这字的。

  3. 指导书写。第一组强调左窄右宽,第二组强调“或、步、者”。

  4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 学生作业讲评。

  设计意图:养成正确,规范的写字习惯。

  五、课堂作业

  1. 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 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预料的相符。 ( )

  2) 令人惋惜。 ( )

  3) 抬着头向上看。 ( )

  2 书写生字并组词。

  设计意图:巩固字词的学习。

语文教案 篇5

  16、青山不老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3、解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二、预习学案

  1、我知道

  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就绿化荒山,植树造林,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3、我了解

  读完课文后,找找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

  4、我不知(预习课文后,同学们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写下来。)

  三、导学案

  (一)朗读课文,仔细品味

  1、感受青山之美,环境之恶

  2.课文的哪些内容让你感动,把你最感动自己的语句画下来,和大家交流。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二)探究课题,深化中心

  小组讨论: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四、课堂检测

  按要求改句子。

  1、村干部在旁边恭敬地补充着。(缩句)

  ——————————————————————

  2、青山是不会老的。(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 会爬不起来。(双重否定)

  ———————————————————————————

  4、我们有了这片绿树。我们会守住了这片土。(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

  五、课后作业

  阅读主题丛书《爱护我们的家园》

  六、板书设计

  16.青山不老

  大环境——恶劣险峻

  创造奇迹

  小环境——简陋艰苦

  回顾 拓展四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

  2、读读背背,感悟并积累有关环境保护的宣传口号和标语。

  二、预习学案

  1、熟读本组课文的`四篇。

  2、知道表达方法有哪些?

  3、预习日积月累。

  三、导学案

  1、学生回顾本组课文,全班同学交流本组课文的特点。

  2、回顾本次综合性学习,全班同学交流活动的感受。

  3、学习日积月累。

  四、课堂检测

  1、听写本组课文的生字词。

  2、学生背诵日积月累。

  五、课后作业

  读主题丛书中的,增强环保意识,为地球家园的美好明天,尽自己的一份的力量。

  六、板书设计

  回顾 拓展四

  联系实际进一步思考读书法

  环境保护的宣传口号和标语

  成语故事:竭泽而渔

  口语交际 习作四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和习作,加深学生对本组课文的感悟。

  2、通过口语交际,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3、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掌握的资料,谈谈珍惜资源的重要性,以及怎样珍惜资源,写一份建议书。

  4、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

  二、预习学案

  1、自读口语交际各版块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学生明白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

  3、自己确定一个主题。

  三、导学案

  1、生活中存在不少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针对这些不良现象,写一份建议书。

  2、建议书有一定的格式:根据建议书的内容先写上标题,再写称呼,然后些建议是的具体内容,最后写上建议人的姓名和日期。

  3、如果你对有关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漫画感兴趣,在看懂漫画内容的基础上,写出你的感受和理解。

  小组自选,交流。

  四、课堂检测

  1、每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交流。

  2、其余的学生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话的感受。

  五、课后作业

  针对身边的不良现象,写一份建议书。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2、 感受扬科对音乐的热爱及杰出的音乐才能的能力。

  重点:

  感受扬科对音乐的热爱及杰出的音乐才能。

  难点:

  感受扬科对音乐的热爱及杰出的音乐才能。

  关键:

  熟练朗读

  课时:

  3课时

  教具:

  录音机、多媒体

  学具:

  生字卡片

  相关知识点:

  杨科的简介

  教学突破点:

  随文识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音乐渲染、激趣导入:

  1、 这里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音乐。

  2、 你从乐曲中听到了什么?

  3、 小扬科是个有音乐才华的孩子,想认识他吗?

  二、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教师范读课文。

  2、 画出本课生字。

  3、 通过读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

  三、 集中学习本课生字:

  1、 牧、论、呜、野、蚊、躺、切、都是形声字。

  2、 奏是会意字()

  3、 教师范写。

  四、 练习:

  1、 为下面的字扩词:牧、切、野、奏

  2、 读下面的词语:

  牧童、无论、野果、蚊子、躺在、奏乐、呜呜、马

  鬃、笃笃

  五、 小结:

  板书设计:

  小音乐家杨科

  牧、论、呜、野、蚊、躺、切、奏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 你们喜欢音乐吗?喜欢什么音乐?

  2、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小音乐家。

  二、 分析课文:

  1、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 学生自读课文,说说小音乐家是谁?他几岁了?长什么样了?

  (2) 交待描写人物特征的方法,并能口头表达。

  2、 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说说第二——三自然段写了什么?(扬科喜欢音乐)从哪句话中看出来了?

  (2)归纳出“地”的用法如:

  青蛙呱呱地叫、啄木鸟笃笃地啄、甲虫嗡嗡地叫等

  3、 学习第四——六自然段:

  (1)体会小扬科对音乐的热爱之情。

  (2)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说出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三、 练习:

  创设一个雨景场面,让学生用上哗哗、轰轰隆隆、呼呼、啪啪等象声词说几句话。

  四、 小结:

  板书设计:

  小音乐家杨科

  年龄、样子、爱好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指名有感情的朗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学生在头脑中想象画面。

  2、教师引读学生跟读。

  教师引读关键词如下:田野里------果园里------凡是------他都------他都觉------堆草料的时候------傍晚------青蛙------啄木鸟------甲虫------杨科躺在河边------

  1、教师板书关键词,学生看关键词尝试背诵。

  二、找一找,看图画,到课文中找句子。

  第一幅图对应为:有时候他到树林里去采野果------杨科躺在河边静静的听着。

  第二幅图对应句子为:可是他还一天到晚拉着------

  请学生谈一谈这两幅图的共同点:都能表现出杨科酷爱音乐,陶醉在音乐的`世界里。

  请学生也试着来读一读。(现在你就是小音乐家杨科,你那么陶醉,那么喜欢听这些声音,你来读一读吧!)

  三、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四、读一读,做一做。

  1、请学生读一读,学一学这些声音。

  2、请学生根据每幅图说一句话,并且用上书中给的象声词。

  3、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用动作表现这些声音。

  五、练习。

  1、创设一个雨景场面,让学生用上哗哗、等象声词

  说几句话。

  2、根据课文的学习请你把下面的话补充完整。

  杨科是 。

  杨科是 。

  杨科是 。

  作业

  把课文第三段背诵给家长听。

语文教案 篇7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班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看——(出示课件)

  2、“冬天”自述:小朋友,你们好!我是你们的新朋友冬天。你们知道吗?我的本领.可大了,我能给大地带来很多很多的变化。大家都夸我是个神奇的“魔术师”。

  二、播放录像,整体感知“冬天”

  1、过渡:小朋友,下面,冬天就要开始给你们变魔术啦!你们看,它"呼地一吹",大地发生了什么变化?

  2、播放录像(老师可以相机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画面的内容:同学们,冬天的本领事可大着呢!你看,他“呼”地一吹,满天飘起了雪花,一会儿,大地就变白了。小树像株洁白的珊湖:那些房子有的像一座座银砖搭起的城堡,有的像一朵朵蘑菇,还有的像个奶泊面包,可爱极了:雪越下越大,大山像一位披上白纱的仙女:过了一会儿,大地就像一块白白的软软的地毯。公园里的湖面很快就变成了大玻璃。那些红色的、黄色的叶子,都冻在玻璃里了:不知怎么的,棉衣啊,手套啊,都从衣柜里跑出来,街上的人都变胖了。在这么冷的冬天里,小朋友们一点儿也不怕冷,他们三人一群两人一伙到公园里堆雪人打雪仗,好玩极了!

  三、揭题并质疑

  1、揭题:

  (出示课题)现在,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这句话一一冬天是个魔术师,全班一起读一读。

  2、质疑:读了这句话,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四、合作学习,初读课文。

  1、过渡:同学们,我们的.好朋友丁丁和冬冬看到这些美丽的景色感到太有趣太神奇了,于是他们就写下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冬天是个魔术师》。你们想不想读一读?

  2、学生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就画条横线作个记号:

  3、在2人小组内互相学习,把这些字记住:〈学完后检查一个组〉

  4、再读课文,读通每一句话。

  5、在小组内合作学习生字(老师给每个组准备一套字卡),遇到不认识的字请同组的同学教一教。

  6、检查学习生字情况

  五、学习课文一、二节

  (一)学习课文第一节

  1、过渡:同学们学得不错。但是,潘老师有一个问题不明白:在刚才的录像当中怎

  么没有小动物呢?他们都到哪里去呢?(指名回答)

  2、观看录像。

  3、指导朗读第一节。(出示第一节)

  4、指名读,评议。

  *你们觉得“冬天”这个魔术师变得快不快?它变得怎么快,你能不能用朗读来表现?(指名读,评议)

  5、读这句话时,还要注意什么?(轻声——啊)指名读,评议。

  6、你知道还有哪些动物要冬眠?

  (二)学习课文第二节

  1、过渡: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冬天这个魔术师要给我们变什么?

  2、(出示第二节课文)指名读,说一说大地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名说)

  3、播放“雪景”录像,感受雪景的美。

  4、冬天真不愧是个魔术师,太神奇了!你愿意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吗?(出示第二节第二句)

语文教案 篇8

  教材简析:

  《北京亮起来了》是一篇讲读课文。图文结合,描绘了我国首都北京那灯光灿烂迷人的夜景。教学重点是识字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在于词语句子的理解。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赏图引题,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小朋友们,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它是一座闻名世界的古都,也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现在让我们一同欣赏北京的风光。

  2、配乐播放北京风光图。

  问:欣赏完北京风光,你们想说什么呢?(生谈感受)

  3、多美的景色啊!刚才我们看到的是北京白天的风光,你们想进一步感受北京夜景的美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专写北京夜景的课文。(板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观看CAI课件,直观感受北京风光的美。从而让学生进入优美的情境,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巧妙地引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思考:北京的夜晚是怎样的?可用文中的词语表述。

  2、配乐播放北京夜景图片。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小朋友们,让我们用眼睛用心灵去感受北京夜景的美吧!你们看……。。

  3、你们感受到北京夜景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指名回答)

  4、作者感受到的美是否跟我们一致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划出生字,借助拼音把课文通读顺,读后标自然段序号。

  5、交流标自然段情况,认读生字。

  (设计意图:观看北京夜景图,让北京亮丽的夜景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心里,并在此基础上谈感受,为学文作了很好的铺垫。)

  三、图文对照,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大家自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把北京想象成什么?(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2、指名读本自然段,其余学生观看相关夜景图片,感受“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3、谁能把这一自然段美美地读一读呢?(指名读,齐读)相互评价后悟出应把“亮”和“灯的海洋,光的世界”重读。

  4、质疑。(理解“夜幕降临”)

  (二)导学第二自然段。

  1、现在,让我们到东西长安街走走。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一共有几句?分别写了哪儿的美景?(指名回答,相机出示长安街、天安门城楼、广场四周的夜景图片以及相应的句子)

  2、多美的夜景啊?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再结合图理解词或句子的意思。

  3、全班交流,达成共识。

  重点借助图片理解:“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灯光闪烁”“金碧辉煌”“光彩夺目”“轮廓”等词语以及相关句子的意思。例如:理解“华灯高照”时先引导学生从课件图片中找到长安街,再找到整齐排列在路边的灯树,引导学生懂得像图上那样高大而放着光芒的灯就叫华灯,它们居高临下地照射着路面就叫高照。

  4、指导朗读。(范读、指名读,配乐齐读)

  (三)学习3—6自然段。

  1、指名分段读3—5自然段,其余生想想每个自然段分别描写了哪儿的夜景?

  2、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出示学习提示:

  (1)按自已喜欢的自然段自主选择学习伙伴。

  (2)自由朗读学习内容,找出你觉得美的地方,并说说美在哪?

  (3)和伙伴交流学习体会。

  (4)美美地读一读选择的内容。

  3、全班交流达成共识。(师相机点拔突破难点)

  a、交流提示(2)

  b、观察立交桥夜景图感受“道道彩虹”

  c、结合生活实际认识橱窗、广告、霓虹灯并感受它的美。理解“绚丽多彩”“繁华”等词语。

  d、结合课文插图理解“倒映”“银光闪闪”并指导读好长句:“一束束灯光照着古老的故宫………银光闪闪,十分动人。”,以读代讲。

  4、指名读:你喜欢北京哪儿的夜景,请你读一读

  5、配乐齐读3—5自然段

  6、激情朗读最后一段

  今天,我们跟随着作者欣赏了北京的夜景。感受到北京的辉煌、亮丽。此时你们的心情怎样?最后一个自然段应当怎样读呢?(齐读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由扶到放,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伙伴,图文结合,自读自悟,感受北京夜景的美。利用精美图片理解词句含义,避免了枯燥说教。)

  7、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拓展思维、强化感受。

  同学们,国家强盛了人民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今天我们了解到祖国首都的夜景是那么的辉煌亮丽,看到了改革开放给我们祖国带来的巨大变化。我想,此时大家的心情一定和我一样激动。小朋友们作为国家的小主人,你想对祖国说什么,又想对世界各地的朋友说些什么?

  出示:我想对祖国说—————————————————————————

  我想对世界各地的朋友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个性化语言,拓展思维、激发创新。)

  五、齐唱歌曲,升华主题。

  我骄傲,我自豪,因为我生活在美丽富饶的中国。同学们,让我们齐唱一曲<<我爱北京天安门>>。

  (设计意图:用歌声激发学生爱祖国、爱首都之情,把教学推向高潮。)

  六、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已喜欢的段落。

  简评:

  新《课标》强调语文学习以读为主,并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文设计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主要表现在:

  1、运用多媒体技术,缩短时空的距离。由于低年级学生对北京了解甚少,教师通过展示优美的北京风光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北京夜景的亮丽,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2、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让学生观看图片谈感受,朗读课文谈感受,发展学生个性化语言。

  3、以读代讲,注重朗读指导。引导学生读中感悟,图文结合理解词句含义,突破难点。

  4、恰当地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伙伴,朗读和背诵

语文教案 篇9

  一、本单元内容:

  精读课文:

  21、《古诗三首》 22、《寓言二则》 23、《西门豹》

  略读课文:

  24、《三过家门而不入》

  语文实践活动6

  二、单元教学目标:

  体会古诗的诗情画意,了解西门豹的智慧与才干,理解预言讽喻的意思,了解神话故事中的大禹公而忘私的精神,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熏陶,产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情感。

  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积累词语的能力;培养学生古诗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指定的词语造句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力,背诵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读了课文后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的能力;培养学生联系课文的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的能力;

  三、重点分析:

  本单元要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了解每篇课文的`内容,体会的思想感情。

  四、难点分析:

  体会古诗的诗情画意,了解西门豹的智慧与才干,理解预言讽喻的意思,了解神话故事中的大禹公而忘私的精神,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熏陶,产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情感。

  五、知识点地位及系统性分析:

  本单元要培养学生用指定的词语造句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力,背诵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读了课文后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的能力;培养学生联系课文的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的能力。以前学生都接触过,此单元需要继续学习,掌握方法。

  六、学生已具备的知识水平及能力分析:

  学生已经能用普通话正确的朗读课文,但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上还需要练习。已经掌握了把课文分成几部分的方法,但还要多练习。能提出不懂的问题,但字词方面上比较多,还应交给学生方法。

  七、课时分配:

  《古诗三首》 2课时 《寓言二则》 2课时

  《西门豹》 2课时 《三过家门而不入》 1课时

  语文实践活动6 3课时

语文教案 篇10

  课前透视

  这篇童话故事主要写两只小松鼠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故事。文章语言轻新明快,情节生动,引人入胜,深受儿童喜爱。通过读文学生领悟到我们在向大自然索取时,一定不要忘记回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

  一年级学生对新奇事物好奇心强,又非常喜欢小动物,所以课文内容强烈地吸引着他们。另外学生以前有一定的识字和朗读基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方法迁移,培养他们自主识字和阅读的能力。

  教学目标 :

  1、认识 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字。

  2、在读文中感悟小松鼠的环保行为,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复述童话。

  3、愿意参加植树活动或树木认养活动。

  教学重点:

  读文理解小松鼠的聪明活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信息资料:

  1、课件或挂图、生字卡片。

  2、学生绘画用具及搜集的有关小松鼠的资料。

  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猜谜语。猜猜这是什么动物?(出示谜语:形状像耗子,生活像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与小松鼠有关的童话故事。

  2、启发谈话。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谁能说说他是什么样的?(板书:松鼠)你们对小松鼠有哪些了解?(板书:松果)小松鼠和松果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

  对话平台

  自学(尊重学生个性需要,激发主动识字的愿望)

  1、学生自由读文,思考: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自己想办法解决。

  2、指名读文,重点评价字音;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读准字音。

  (识字能力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基础,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适合的方法识字,逐步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

  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说说你在哪见过他们?你是怎样记住的?

  2、结合文中句子认读词语,教师相机引导。

  (1)聪、活泼:读文中的句子。我们同学中谁是这样的孩子?

  (2)如果、总:读文中的句子。你还能用如果说句话吗?

  朗读(充分读文感知,体会小松鼠的情感变化,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

  1、重点指导24自然段:从哪里看出小松鼠聪明活泼?学生思考读文。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练习读文。教师范读,师生、生生分读陈述句和小松鼠心里想的话。

  3、采取多种方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讨论(小组交流感受小松鼠的情感美和行为美,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松鼠松果和松林之间有什么关系?

  写字(引导学生掌握书写技能,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写字能力)

  1、认读以、后、更三个字。

  2、征求学生意见找出最难写的字,教师范写指导,学生练写。

  评价(师生互评不仅培养学生对写字的评价能力,还提高了审美情趣)

  1、评教师。老师范写的字请同学评价。

  2、生互评。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如果不满意可以重新书写再达等级。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复述(采用适合学生的方法开展复述竞赛,积累并发展学生的语言)

  1、反复读文,练习说说课文的内容。

  2、指名复述:引导学生按照吃松果想松树-种松果长松树的.顺序进行复述。

  (先鼓励学生交流适合自己的复述方法,如果复述实在有困难,教师再引导学生按照上面的顺序进行复述)

  绘画(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想象思考:以后这里会是什么样呢?小组讨论互相议一议,说一说。

  2、以画未来为题,学生自由的画一画,可以画想象中未来的松林,也可以画想象中自己居住地方的未来。

  实践(课内外紧密结合,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1、有条件的同学和爸爸妈妈一起种一棵小树。

  2、除了松鼠外,你还了解哪些小动物?请上网或到课外书中查一查。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的,此环节设计注意挖掘课外学习资源 ,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而且培养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查找搜集资料的能力)

  写字(引导学生体会汉字之美,激发写字的愿望)

  1、观察。学生自己观察主、意、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书写。教师重点指导心的写法,学生练写。

  3、展示:小组内互相展示自己的字。

  评价(多种评价使学生学会审美,提高书写的质量)

  1、自评。说出自己写的字中最满意和最不满意的地方。

  2、互评。要提出中肯的希望。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主意:办法。

  蒙蒙细雨:雨点很细小。

  茂密:文中指松树林茂盛而繁密。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05-04

语文的教案02-07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10-15

语文备课教案08-07

《语文园地》教案02-22

语文识字教案02-23

语文《氓》教案02-23

语文下册教案01-31

语文优秀教案02-04

关于语文的教案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