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13 08:50:14 教案 投诉 投稿

语文教案9篇[精]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9篇[精]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八个汉字“冈、源、鹰、翔、乳、撞、磨、刃”。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悟文中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少年形象。

  4、引导学生品读文中的好词好句,并试着仿写。

  过程与方法

  采用插图及形象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并用形式多样的朗读贯穿于教学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情感。

  教学重点:

  品读,感悟课文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使学生融入其中,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用具:

  磁带一盒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1、上课之前,老师要让大家猜一个谜语:“早上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谜底:人)是啊!刚才谜语中所提到的.“早上到中午”这一段时间是人的一生之中最充满力量、充满希望的时刻。而少年更是早上六七点钟的太阳,那么蓬勃,富有朝气。(板书课题)

  2、指名读课题。用自豪的语气读“我是 的少年!”

  3、师相机板书。那么自信、那么自豪的少年,连我国著名诗人臧克家都称赞不已,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少年》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指名读文,正音。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在这首诗中,作者说少年像什么?”

  三、感悟课文。

  1、指名说,师相机板书。原来诗人一共运用了七个结构相似的比喻句形成一首诗,把我们比作是——引读。

  2、诗人想表达的感情远远不止这些,他想赞美咱们少年的哪些美好品质呢?请大家自由品读课文,同桌互相谈一谈。

  3、指名畅谈感悟,自由探讨,师相机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感悟出少年拥有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勇敢、自信、有冲劲、有希望的美好品质。

  4、多种形式朗读感悟诗中的情感。

  四、写字指导

  1、注意“鹰、刃”的写法

  2、四人小组进行词语积累练习。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书写生字。

  3、阅读有关少年的书籍。

  第二课时

  一、回顾谈话。

  师: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诗人通过新奇的想像、丰富的语言为少年谱写了一曲美好的赞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齐读课文。

  二、继续感悟课文,试背。

  1、是啊!我们是自信的、充满希望的,让我们将诗中的“少年”换成“我们”,大声读一读,相信你们一定会感到非常自豪。(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2、激发情感,师再次引读。

  3、试背全诗。

  4、多种形式背诵全诗。

  三、总结、扩展。

  1、出示句式

  少年——像________ ,________ 。

  这些诗句还不足以表达我们少年的优秀品质,你们能自已夸夸自己吗?

  2、四人小组内说一说,动笔写一写,欣赏品读。

  3、出示李白和辛弃疾的诗词,全班齐读,结束全课。

  作业

  1、按课文内容填空

  我们——像________,________ 。

  我们——像________,________ 。

  少年——像________,________ 。

  少年——像________,________ 。

  少年——像________,________ 。

  少年——像________,________ 。

  2、你觉得少年还像什么?试着写几句。

  板书设计:

  太阳 朝气蓬勃

  源泉 积极向上

  小树 乐观开朗

  1、少年 小鹰 充满希望

  乳虎 勇于拼搏

  刀刃 自信创新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我家住在大海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单元第一篇主体课文,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使学生感受到月亮湾的美,大海的美,而且感受到大海美得并不空洞,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的美好感情,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想象能力。

  学生分析

  学习本单元时,学生入学已两个月了,已学习完了汉语拼音,认识了部分生字,阅读了两篇小短文,有一定的学习生字和小短文的经验,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同时还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提升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提倡一些新型的学习方式——主动、探索、合作,构建平等、民主、合作、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寓教于乐,让学生喜欢语文这门学科。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空间,关注学困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愿望。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教师希望学生始终处于探索和发展的状态,通过观察、想象、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主动认识生字、学习短文,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同步的发展。

  创新点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特别是新课程的实施,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提倡主动、探索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构建新型的课堂结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本课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大海的美;在课堂中老师真诚地尊重和理解学生、以宽容和关怀的态度对待学生,为学生营造出和谐的课堂人际关系氛围,进而全面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目标

  1、 认读生字“住边亮湾条打位爷他故事完”12个。

  2、 复习汉语拼音,能借助拼音极其它方法识字。

  3、 熟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韵美;体会大海的美丽富饶,培养学生热爱大海的感情。

  4、 初步培养学生搜集材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认读生字“住边亮湾条打位爷他故事完”12个。

  2、 通过生字的学习,积累识字方法。

  3、 熟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韵美;体会大海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海的感情。

  教学难点

  对大海美的感受;培养学生热爱大海的感情。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 同学们,今天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你们的好朋友丁丁邀请咱们去他的家乡大海边玩。你们愿意吗?(生答)那快快准备好,我们马上就出发吧。

  2、 课件演示:大海、波涛、月亮湾、打鱼船、老爷爷和丁丁、课本上的小诗。

  3、 看,蓝色的大海,美丽的月亮湾,丁丁的家乡多美呀!还有一首描写丁丁家乡的小诗。这节课我们就来读一读《我家住在大海边》。(板书课题)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美丽的画面将学生带入了“丁丁的家乡”极大的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二、初读小诗,自主合作学习,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过渡:谁还记得遇到不认识字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一)、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试着用刚才的方法指读小诗。看能读下来吗?

  1、 自读小诗。

  2、 同桌互读,正音。

  3、 指名读。评价。

  4、 小老师领读。

  5、 还有很多同学想读,请会读的同学大声读,还不熟练的同学小生跟着读。

  【先放后扶,给学困生一个展示的平台;学生互相评价,以鼓励为主,相互尊重,构建一种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这么快我们就读会了小诗,你们真棒!看小诗中的词变成了小鱼从大海里游了出来,向你们表示祝贺那!

  1、 出示鱼片做的词卡,出一张读一张。

  2、 小老师领读。

  3、 小老师查读并评价。

  4、 齐读词卡。

  (三)、小诗我们会读了,又认识了这么多的词语,看字你认识吗?(课件出示生字条中的生字)他们都藏在你们的书里,到诗中找一找,找到了用铅笔做上标记,读一读。

  1、 找字并自由读。

  2、 同桌讨论生字的记忆方法。

  3、 汇报。(学生说到哪个生字课件就出示哪个字)

  住:人+主=住

  还有哪些字也是“イ”?“他、位”

  板书:住位他(“イ”变成红色)

  完:请你拼出它的读音,领大家拼拼。看看还有哪个字与它的读音相同?

  湾:请你领大家拼读。

  板书:完湾

  打:他与手有关,左边是“オ”。

  板书:打

  事:请你给事组个词——故事。

  板书:事(第一笔“─”变成红色。)

  条亮爷边:领大家读读。

  还有个字你们认识吗?

  出示“有”齐读。

  板书:有

  4、 出示生字卡

  (1)齐读字卡。

  (2)男女生、小组分读。

  5、 游戏:

  今天,我们到丁丁的家乡月亮湾来玩,可真高兴。月亮湾的沙滩上还有各种各样的贝壳呢。(出示课件:有贝壳的沙滩)大家愿意捡贝壳吗?(生答)我们一起去捡吧。

  师生共同捡贝壳。

  瞧!老师捡到了一个,你捡到了吗?咦,贝壳里还有字条呢!快拿出来读读。(师到学生中去听)奥,我发现咱们手里的字条都是小诗中的字词,我们来把它试着连连。(课件出示小诗)全体连诗。我的是:我家住在大海边生:天蓝蓝┅┅

  小结:在月亮湾沙滩上捡到的贝壳,是大海送给大家的礼物,快收起来。

  【通过游戏,在玩中学到知识,巩固复习,让学生在轻轻松松中识字、学文,就不枯燥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为终身学习打基础。】

  三、再读课文,感悟月亮湾和大海的`美。

  过渡:月亮湾天蓝蓝,海蓝蓝,我们还在月亮湾的沙滩上捡贝壳、做游戏,放眼望去,大海就在我们眼前——

  1、 课件出示学生收集来的有关大海的图片。

  过渡:大海风景美丽,物产丰富。你们喜欢月亮湾、喜欢大海吗?你能通过读把喜爱之情读出来吗?

  2、 有感情朗读。

  (1) 自由读。

  (2)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想象。评价,

  (3) 大家齐读。

  【通过不同方式的读,对诗的意境有了内化,感悟诗的音韵美,体会大海的美丽。想象画面听读,是在教给学生一种阅读方法。】

  过渡:大海边的月亮湾里有条打鱼船,船上有位老爷爷,他的故事说不完,你们猜猜他会说什么故事呢?(出示课件:打鱼船和老爷爷、丁丁)

  3、 学生想象回答。

  4、 试背课文。

  【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想象中拓宽了创新空间,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无论是想象还是描述,都要与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还能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锻炼。】

  过渡:大海美丽无限,描写大海的诗歌也很多,这些是课下同学和老师搜集来的,请你选择其中的一首,自己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拼拼音,也可以问老师和同学。

  四、扩展延伸。

  1、 出示有关大海的诗歌六首。

  2、 学生下座位去读。

  3、 选代表汇报。

  【新的课标要求语文课要开放,讲究大语文观;教师是在用教材,不是在教教材,而且教材既可以补充又可以替换,只要学生能接受,有兴趣。另外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扩大他们的阅读量。】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就读到这里,课下还可以接着读。

  附板书:

  我家住在大海边

  住 打

  位 事

  他 有

  条 海边 月亮湾 打鱼船 位 故事 老爷爷 说不完 住在 他

  课后反思

  《我家住在大海边》是一首富有海边渔村生活气息的诗歌。描绘了大海的美丽和渔民生活的愉悦。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1、 注意教师角色的转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尝试理念的支配下,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师生互动、小组

  讨论、全员参与等学习模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增强了课堂的容量。在小组讨论中感悟到大海的美丽。把课堂上被动听讲变为主动参与、主动探求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 注意了以读为主的训练主线。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学生更不能做过多的讲解,而应

  多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到情感的熏陶。学生反复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就能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学习这首诗歌时,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并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同时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感知。接着尝试研读,提出要求;然后小组共同学习,相互评价,提高朗诵水平,从而感受诗歌的音韵美,体会大海的富饶美丽。最后尝试品读,通过初读、品读,学生对诗歌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读,使形象和情感融合,达到学生情感与诗歌表达的情感融为一体的境地。

  3、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

  根据本课主题,联系学生生活积累,借助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理解、感受

  诗歌的语言、情境。

  (1) 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新授课伊始,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大海的美丽。由此,学生自然而然地投入到学习的氛围中,兴趣浓厚。

  (2) 利用电脑课件,突破难点。本课语言优美,朗朗上口。但是

  有几处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船上有个老爷爷,他的故事说不完”。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点呢?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了一个有声的课件,由一个老爷爷讲故事,同时出现画面让学生观察、体会,通过自己的感悟,再通过形象直观的的画面,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这点,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3)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认识汉字。生字教学本是枯燥乏味的,但是信息技术的介入却为识字教学注入了活力。在识字教学这一环节中,通过提供相关的多媒体课件,生动、直观,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汉字的结构特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醒、雷”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能通过朗读感悟春天的美。

  3、能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课前准备】

  CAI课件,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直观感受,激发兴趣

  1、谜语导入:

  三人同日见(打一字)

  (随机揭底,课件出示绿色的“春”字)

  师: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2、放映CAI课件:

  草长莺飞,万紫千红的春景图,并伴以和谐优美的乐曲。

  3、师:春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春天一到,万物复苏,小柳树呀,也醒了!(出示课题,齐读:柳树醒了)

  设计意图:游戏引入,形象感知春天色彩明丽的美景,不仅让学生进入优美的教学情境,获得身心的愉悦,而且巧妙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后面的自主学习做好铺垫。

  二、整体感知,初步体验

  1、学生欣赏老师的'配乐朗诵,边听边想:文中写了春天的什么景物?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说说柳树在谁的帮助下醒了。

  3、再读课文,圈出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记住它。

  4、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⑴同桌互相读、听。

  ⑵认读生字卡片。

  5、分节让学生选读课文,说说柳树的变化。

  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以读为主感知课文,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读课文,在朗读过程中识生字,初悟文章的美。

  三、读读画画,深化感悟

  1、指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节,师随机板画“春雷”。

  2、男女小组以轻柔、缓慢的语调读第二、三节,让喜欢画画的同学板画微风下的柳枝。

  3、自读第四节,然后让喜欢手工制作的同学,将自己制作的柳絮贴到黑板上。

  4、再读课文,全班交流:读了课文后有什么感受?

  (学生边欣赏师生合作的优美板画,边交流。)

  设计意图:读画结合,将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使文章的情趣与学生的感悟融为一体,使朗读变成一种享受,也体现了学科间相互沟通这一教学思想。

  四、入情入境,美读成诵

  1、带着自己的感受美读全文

  可采取多种方式,如自由读,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

  2、背诵全文:

  ⑴借助板画试背。

  ⑵表演背。

  ⑶全班背。

  设计意图: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背使学生在读中进行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去,深化美的感受。

  五、拓展延伸,丰富想象

  1、说一说:在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

  2、写一写:春天跟()说话了,说着说着()。

  3、画一画:你眼中万物复苏的春天。

  设计意图:文章内容的延伸,有利于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背成语或熟语,积累语言。

  2、阅读短文,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写读后感。

  4、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练习写小发明论文。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

  1、课外注意读书,准备写读后感;

  2、意观察周围的事物,为改进、发明做准备。

  教师准备:一篇适合学生多角度思维,易于写读后感的文章。

  教学时间: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读读背背)

  一、完成“读读背背”。

  1、自由读词语,注意读准确。

  2、小组接读、接背。

  3、比赛:看看谁记住的词语多。

  二、完成“阅读”。

  1、自由读短文,了解大意。

  2、仔细读短文,边读边思考文后练习题,可以在文中圈点标画。

  3、小组内合作学习。

  (1)自由读短文,边读边思考文后练习题,可以在文中圈点标画。

  (2)交流文后练习题的答案。

  4、全班交流。

  (1)流下美好的怀念,是因为大桥下的.景色很美;引起我的恼恨,是、因为石阶造得多而陡,让外婆因背我过桥而“遭罪”,其实是含蓄地表达作者对外婆的爱。

  (2)短文表达的是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对外婆的怀念之情。

  (3)朗读比赛:评选小小朗诵家。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认真留心观察“我的发现”,并总结出认字的规律,鼓励学生学会发现更多的认字方法。

  2、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借助拼音自学“我会学”中的生字,总结识记方法。

  3、培养学生发现规律、总结规律的能力,理解“读读想想”中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能在“我的.发现”、“我会学”、“读读想想”的学习中,学会发现规律,总结学习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这个月我们要争当什么星吗?(自学之星)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好朋友,你们猜猜它是谁?同学们请看屏幕(咖啡猫),咖啡猫是来给我们当导游的,它带我们到聪明城堡去玩一玩,听说里面还放着一颗很漂亮的自学星。只要同学们学会发现,多动脑筋,我们肯定能拿到自学星,你们有信心吗?好,出发!

  二、我的发现。

  过渡:我们已经来到第一站“智慧门”,这是通向城堡的唯一通道,可是老师和同学们都没有钥匙,怎么办呢?没关系,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过了四关之后钥匙就会出现,到时候就能打开城堡拿自学星了。

  1、齐读题目“第一关,我的发现”。

  2、读题目要求(个别读-老师读-齐读)

  3、自由读生字词,小组内互相交流:你是怎么学生字的?

  4、个别学生汇报(读一读

  说学习生字的方法)

  5、继续鼓励学生发现规律,总结学习方法。(同学们想想,这两组生字之间有什么关系?)相机板书:减一减。

  6、齐读生字词。如:漂字去掉三点水就是“票”,火车票的“票”。

  7、拓展学生思维。(你还可以用“票”,“元”组词吗?)

  三、我会学。

  过渡:刚才同学们用“减一减”的方法学习了“票、元”,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学下面的生字,看看你还会用什么方法学?

  1、齐读题目要求。

  2、学生自主学习“值、篇、遍”。(师巡堂,适当指导。)

  3、小组派代表汇报。(进行红旗比赛)“你是用什么方法学这

  些字的?”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偏旁识字。如(“遍”字跟之前学的哪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相机板书:加一加。

  4、进一步鼓励学生发现规律。如:为什么“植”字会有一个木字旁?

  (让学生初步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5、让学生联系生活,通过口头组词识记生字。“你能用“篇”、“遍”组词吗?”(借助图画帮助学生理解“满山遍野”)

  6、小老师带读生字词。

  四、我会认。

  过渡:我们已经来到第三关,这一关要求同学们认读生字,这就需要同学们动动脑筋,把刚才所学的生字响亮而正确地读出来,我们就能过关了。准备好了吗?

  1、齐读生字。

  2、小组读生字。(进行红旗比赛)

  3、各小组派代表读(打乱生字的顺序。)

  4、开火车读(边读边组词。)

  拓展:我们已经和这些生字交上了朋友,你会忘记它吗?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在生活中你还认识哪些字可以用减一减或加一加的方法来学的?

  五、读读想想。

  过渡:同学们,我们已经到了最后一关了,胜利在望,我们要继续加油啊!

  1、读读题目要求。

  2、自由读词语

  齐读。师:你发现了什么?(都有一个“张”字。)

  3、理解词义。(让学生通过动作表达出教难理解的词义,如:“张贴”、“东张西望”等)

  4、小组讨论“选词语,说句子”。

  5、小组派代表上台,利用课件选择答案。

  6、齐读。

  总结:这节课,同学们都能认真学习,积极发言,终于拿到了自学星。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只要学会仔细观察,多动脑筋,肯定会有所发现。让我们人人争当自学星,好吗?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指导诵读,引导学生掌握作者感情的变化。

  2、通过研习探讨,把握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双重感悟。

  2、通过预习交流,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汇,如“属”、“如”等实词,“之”、“然”、等虚词,同时积累常见的文言句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如何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看法。

  2、个性化鉴赏:景、情、理的融合,语言特点等。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生课前预习

  1、阅览相关材料

  收集关于赤壁的历史、关于赋的相关知识。

  2、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并归纳文章的字词。

  二、作者和解题:

  以苏轼图片导入,由小组学生介绍苏轼的相关经历,教师明确:

  黄州的苏轼:苏轼人生中最无用世机会的三处贬所:黄州、惠州、儋州。赤壁赋的写作正是苏轼遭受人生第一次挫折时。简单的介绍苏轼躬耕东坡、黄州夜醉及两赋一词。

  三、第一环节:

  听录音或看多媒体课件,提醒学生注意字音的准确,语句节奏的缓急和节奏的变化。

  教师点明五段文字的五次换韵。

  四、第二环节:

  以诵读为纽带,落实以下几个步骤:

  1、正音读—识文字—通义训—察语气—明文法—断句读—辨辞采—别文体

  请四位学生分别朗读,其余同学根据注解疏通文意,找出骈句,用心读。

  2、学生提出疑问,教师提示重要知识,举例:

  词类活用——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

  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

  名词作动词: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句式——定语后置:客有吹洞箫者

  宾语前置:何为其然也

  五、第三环节:理清文章的思路

  教师点拨:

  第一节——月夜泛舟的陶醉

  第二节——悲凉箫声的伤感

  第三节——人生失意的悲情

  第四节——随缘而安的态度

  第五节——忘情尘世的洒脱

  、落实教学目标。

  六、第四环节:

  学生按四组展开讨论:1、文章写了怎样的景?

  2、文章写了怎样的情?

  3、文章写了怎样的理?

  七、课堂演练,强化双基(略)

  八、布置作业:安排下节课的讨论话题:

  (1)搜集苏轼相关作品(词赋)中有“月亮”的句子,欣赏本文中的“水月”的意象,体会苏轼对自然的态度。

  (2)分析主客的形象,体悟主客问答中的理性思想。

  第二课时

  一、评析文中的“水月”意象

  1、苏轼在他许多作品中多次提到“水月”意象,仅以“月”为例,有哪些?

  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材料,并进行分析(以下为节选):

  夜闲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流漓。(《虞姜人》)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于狼。(《江城子密州出猫》)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赋》)

  2、课文中都有哪些月亮?与前面同学们搜集的有什么异同之处?(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点拨:现实中的“水月”——柔和之美——欣赏风月(实)

  历史中的“水月”——苍凉之意——凭吊古人(虚)

  哲理中的“水月”——人生须臾——体悟人生(虚)

  3、学生分析苏轼描写月亮的变化发展过程。讨论明确:

  以被贬黄州为界,被贬前,他是一个愉悦轻松、激情满怀的苏轼。明月高在景中呈宁静、轻松之态。到他密州时,到达极致,豪情万丈,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喷薄欲出。“月”成了祥乐、宁静、澄澈、优秀、高洁、圆满、理想的化身。被贬后,他的心态发生大转变。出现在景中的月也是静的,然而却是孤寂的“静”。冷清的“静”。甚至让人产生羽化登仙的虚无感、人生如梦的飘渺感。

  二、主客是否为两个人?面对眼前的景物,他们有怎样的看法?从中看出他们对待人生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将原先的四组分为两组,分别从客和主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1、主和客其实是苏轼人生的两个层面,

  主——作为道者的苏轼——达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

  客——作为儒者的苏轼——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

  明确:苏轼将儒与道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

  2、三位学生分角色朗诵全文。一读旁白,一读苏子,一读客。读出课文情感的变化。

  3、结合诗歌单元《归园田居》、《梦游天姥吟留别》,谈谈苏轼、陶渊明、李白对传统人格超越。学生展示自己事先搜集好的材料,并结合相关分析,得出:

  陶渊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是带性使气的(参考)

  李白——安能摧眉要事权贵,使我不开心颜——是深感痛苦的(参考)

  苏轼——水逝去而常流,月盈亏而永生——是洒脱旷达的(参考)

  三、苏轼这种听任自然,力求豁达的心境却让人有消极感,他是否有陶渊明归园田的心境?(也就是如何正确评价苏轼随遇而安,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

  说明:通过生生之间心灵的碰撞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对他人关注的意识,利用优美的文字唤起对人生的感悟。

  四、请学生给本课做个结语

  出现的精彩总结:

  (1)文章有赋的情韵,散文的笔调,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上的束缚,用比较自由的句式构成带韵的散文,兼具诗的情韵和散文的理意,体现了韵文的优美、绵长的特色。

  (2)《赤壁赋》清风和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的幽美景致,都给政治上失意的苏轼带去了莫大的慰藉,于是他用那传神的妙笔,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他描写了秋夜泛舟大江的情景,抒发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感慨,并以水月为喻,畅达宇宙万事万物变与不变的辨证关系,使惆怅的心情在享受清风明月的快意中得到诗意的消解,表现了一种豁达乐观的襟怀。

  说明:还学生自主的权利,同时也是对课堂的总结。

  五、布置作业

  结合苏轼的词,分析词中所蕴涵的对人生(生命),对苦难的理解。写一篇评论文章

  第三课时

  一 提问背诵

  二 分析课文的内容结构

  本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的洞箫吹奏极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回答,文章的重点便转移到生态度问题的论辩上。文中流露出一些消极情绪,同时也反映了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含而不露,意在言外,深觉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风貌之下。这就是它成为名篇的.原因之一。

  全文共五段。

  第一段,描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清风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在这澄澈、幽美的夜景中,主客秋夜荡舟,把酒诵诗。置身于如此良辰美景之中,作者油然而生“遗世”“羽化”之乐,不禁飘飘欲仙。从而为全文定下了一个悠扬和谐的基调。

  第二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箫声起,悲意生。哀怨,爱慕,哭泣,申诉,潜龙舞,新妇泣,六个比喻,渲染萧声的悲凉,主客触景生情,由欢乐转为悲凉,引起下文主客问答的议论。

  第三段,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作者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客人从眼前的明月、江水、山川,想到曹操的诗。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不过是过眼烟云,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风流散尽。想到自己贬谪黄州,青春虚度不禁悲从中来。

  第四段,写作者丢开个人的愁怀,欣赏大自然美妙风光和豁达开朗的心情,“苏子”的回答,照应文章写景,以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界的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不变的,用不着羡慕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的短促,而应保持旷达乐观的态度。

  第五段,写客人转悲为喜,主客开怀畅饮,兴尽入睡。这个结尾意味深长,既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又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我虽然遭受迫害,贬谪黄州,但我的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也无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

  三 鉴赏诗歌的要点

  1、 写景、抒情、议论的紧密结合

  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含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第一段重在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第四段虽然重在说理,却借追述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也“不变”的哲理。

  2、 “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

  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的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有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意。散文的笔势笔调,使全篇文情勃郁顿挫。

  3、 优美形象,善于取譬的语言特色

  如描写箫声的幽咽哀怨:“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润孤舟之嫠妇。”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情,写得俱体可感,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

  四 个性鉴赏

  就文章的构思,表达方式或语言特点作个性化鉴赏。

  提示:

  1、构思精湛、缜密,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

  散文贵在以意贯穿全文,本文抒情脉络清晰、明了,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超脱人生的欢快。整个情绪的转换由喜转悲为乐,线索的起伏形成文章的波澜。

  2、善用比喻,语言优美形象。

  作者写江上以风物之美,给读者以无尽的艺术享受。如开篇,作者笔下的清风、白露、高山、流水,再加上月色、天光,交织成了一个“羽化而登仙”的澄清境界,使读者陶醉其中。

  3、名家点评示例:清代古文家方苞评论这篇文章说:“所见无绝殊者,而文境邈不可攀,良由身闲地旷,胸无杂物,触处流露,斟酌饱满,不知其所以然而然。岂惟他人不能模仿,即使子瞻更为之,亦不能如此适调而畅遂也。” 。”(引自《评注古文辞类纂》)苏轼通过各种艺术手法表现自己坦荡的胸襟,他只有忘怀得失,胸襟坦荡,才能撰写出“文境邈不可攀”的《赤壁赋》来。

语文教案 篇7

  教师寄语:保留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一颗热爱自然热爱艺术热爱孩子的童心。

  学习目标:

  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天真浪漫的童真、童趣。

  2、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3、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童真童趣。

  4、启发学生对艺术的认识与体验。

  基础知识:

  1、作者介绍:

  《竹影》一文作者丰子恺原名丰润,现代画家、散文家。

  2、请试着给加点的字注音。

  撇开( ) 蘸水( ) 惬意( ) 朱砂( )

  横幅( ) 水门汀( ) 口头禅( ) 参差不齐( )

  3、解释下列词语:

  (1)幽暗:幽暗:昏暗。

  (2)惬意:惬意:满意,称心,舒服。

  (3)包罗:包括(指大范围)。

  (4)口头禅:原指有的禅宗和尚只空谈禅理而不实行,也指借用禅宗的常用语作为谈话的点缀。今指经常挂在口头的词句。

  (5)参差不齐:长短高低不齐。

  理解探究:

  1、、通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到底是写什么的,是写景的吗?是写人的吗?还是写事的?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2、再读课文,完成以下内容:

  时间: 地点:

  人物: 人物活动:

  中国画特点:

  西洋画特点:

  3、课文《竹影》题目有何作用?

  竹影是这篇课文的切入点,由此引出了对文章中心--如何欣赏中国画,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区别的探讨.当然,竹影也是童真,童趣的体现.

  4、课文中写“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满了童趣,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最生动的表现了童趣,请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5、如何理解“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这句话的意思?试理解西洋画与中国画有何不同?

  所谓符号是有两个部分组成的,一是内容二是形式关键是内容而不是形式,关键是内容而不在于形式。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两种审美体系两种绘画形式的不同。

  每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的文化,影响到本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艺术是文化的鲜明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希腊—罗马一脉相承的西方文化有相当大的差异,表现在哲学、宗教、艺术、科学等多个领域。中国画重写意,与我们民族传统的审美观有很大的关系,重神似而不重形似;而西洋画重写实,也和西方文化重实验相关。

  合作释疑:

  6、文题目是竹影,竹影在全文有何作用、为什么开头不写竹子而从太阳落山写呢?

  竹影是全文的线索,写太阳落山是为下文作铺垫。

  7、如何理解竹影中父亲这一角色?

  父亲: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对孩子富有爱心。

  父亲的谆谆引导教育对孩子成长发展非常重要。

  总结:由此可见,大人对孩子的指导教育,特别是引导孩子步入艺术的殿堂、成为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丰子恺有这样一个好父亲,也许,这就是他后来之所以能成为艺术大家的原因之一吧。

  8、本文除了写人物活动外,还涉及了哪方面的内容?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思想?

  表现了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拓展迁移: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快乐的童年,也做过许多充满童趣的游戏。但当时没能像作者那样从中获得艺术美的体验,所以大多已成了过眼烟云,学了这篇文章,你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你儿时做过的哪一个充满童稚的`游戏也是可以让你获得类似的发现、体验的?后来它发芽成长了吗?

  童趣

  儿子从小就对绘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每天趴在桌前不停地画,花、虫、鱼无所不通。向来抱着“给儿子一个快乐童年”的观念,我对周围人建议儿子进美术班接受早期培养的劝说无动于衷,由着他在纸上放马驰骋,自由想象。

  儿子有段时期迷恋画十二生肖,并且喜欢对我们进行提问。这下麻烦来了,因为纸面上十二个奇形怪状的动物似是而非,让人难以辨别。好在我发现了一个秘密:儿子画的老虎无论象猫还是象鼠,额头上无一例外地标着个“王”字。掌握了这一决窍,每次提问,我都踊跃回答,抢先将老虎说出,赢得儿子一个赞许的微笑,剩下的难题留给老公。

  儿子对太阳有个贴切的比喻:太阳象个小刺猬。理由是太阳发出的光线看上去象刺猬身上的刺。这比喻令我大跌眼镜。晴朗的日子看天,想起儿子绝妙的比喻,不由对着那只刺猬发笑。

  儿子对说谎的人深恶痛绝。一次全家到公园玩,老公陪儿子玩“海陆空”游戏。管理员对老主顾实行优惠政策,老公假称自己也是老主顾。儿子听了大叫“爸爸说谎变长鼻子!”

  某一日老公到幼儿园接儿子,骑车走在路上,夕阳西照,人的影子拉得老长。儿子忽然对着影子大喊:“瞧,爸爸的鼻子变长了!”这一发现让儿子重新记起老公在公园的恶行,恍然得出结论:原来说谎的人鼻子真的会慢慢变长呀。我和老公无语。儿子坐在车背后,诗兴大发:小孩子说谎,大了变长鼻子;大人说谎,老了变长鼻子;老人说谎,死了变大象。最后一句出人意料,无限的诗意在里面。儿子的文学“才能”初露倪端。我听了感慨万千:有儿如此,夫复何求?

语文教案 篇8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讲关于牛顿的“苹果落地”的故事,引出新课.

  2.教师也可以通过其他手段引出本课内容,如:先讲“咕咚”这个故事,让大家初步有个印象,再讲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内容.

  1.教师泛读,学生听朗读技巧并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2.提出自读要求,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并对照生字表,在课文中圈出本课生字词,并朗读熟练.

  3.检查自读情况,可以展开赛读,教师指导学生读错的字音和句子,初步让学生了解朗读课文的技巧.

  4.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运用多种方法识字教学.

  1.教师重点指导读准下面几个字的读音:“熟”是翘舌音,“咚、命、领”是后鼻音.“野”是整体认读音节的字.

  2.本课生字较少,识记时,可以发挥小组互助学习的优势,让学生根据偏旁、结合字义记忆字形.“吓”是形声字,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

  3.本课要求会写的字,“象”和“家”是形近字.“羊”是独体字,写的时候注意整体结构,要美观,注意写字姿势.

  4.可以用下面的方法巩固识字.

  (1)同学之间相互考考生字是否认识.

  (2)游戏巩固:从“我会认”和“我会写”的生字中,选择几个,分组进行组词比赛,哪组组词多,哪组获胜.

  四、理解课文.

  1.初读课文,了解什么是“咕咚”.一个成熟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2.课下熟读课文内容,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课件)

  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小朋友们初步掌握了《咕咚》这篇课文的内容,认识了一些新字,新词,初步了解了“咕咚”其实是一个成熟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板书设计】

  20咕咚

  咕咚——声音

  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新词,随文理解部分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四自然段,背诵喜欢的段落。

  3、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初步体会到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1、课件。

  2、课前组织(猜谜活动):

  说它是条牛,不能拉车走,说它力气小,却能背屋走。

  小小轰炸机,攻击用针吸,痒的叫妈咪,快喷杀虫剂。

  一位小姑娘,身穿花衣裳,飞舞花丛中,长得最漂亮。

  头戴红帽子,身穿白袍子,走路摆架子,说话伸脖子。

  【教学过程】

  一、欣赏白鹅图,揭题

  1、你们想看看白鹅吗?

  (播放有关鹅各种神态的图片)

  可以和你同桌说说你想说的。

  2、集体交流:

  刚才你们在说些什么呀?

  3、揭题。

  板书:

  白鹅

  4、过渡:

  同学们所感叹的是白鹅的`外表很美;丰子恺爷爷笔下的白鹅又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呢?让我们去感受一下好吗?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争取把字音读准读正确。好吗?开始吧。

  (生自由读课文,师指导。)

  2、(出示词语)同学们,老师摘录了文中的一些新词,请你读一读,能选择几个词,说一两句话,简单地介绍一下文中的白鹅吗?

  同桌试说,指名说。

  3、请同学们把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就在书上写一写。

  (师巡视,如发现错误率高的字,实物投影出示,指导书写。)

  4、刚才同学们介绍了文中的白鹅,那么作者认为:

  白鹅是怎样的一个动物?

  请快速浏览课文,划出这个句子;它的高傲集中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呢?

  5、小结:

  板书:

  叫声

  高傲 步态

  吃相

  三、聚焦高傲

  1、(机动)从姿态中感悟:

  ⑴ 出示句子:

  我抱着这雪白的大鸟回家,放在院子里。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想到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⑵ 你是怎么理解的?模仿左顾右盼,你说它在想什么呢?

  ⑶ 指导朗读。

  2、从叫声中感悟:

  ⑴ 鹅的叫声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的高傲呢?

  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⑵ 同桌交流,集体交流:

  研读句子:

  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同学们再读读,看看你最想强调什么?

  谈自己的理解,品词厉声叫嚣、与引吭大叫你能想象白鹅好像在说什么吗?

  ⑶ 通过多种形式读,带着想象读出内心感受:

  指名读,小组赛读。

  ⑷ 指导读书方法:

  读书,不但要从字面上理解,还要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字里行间包含着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表面写白鹅高傲,叫声很凶,实际是在抒发对鹅的喜爱之情。

  ⑸ 带着感情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品味作者对白鹅的赞美之情。

  3、从步态中感悟:

  ⑴ 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从步态中我们是否感受到了它的高傲?

  ⑵ 集体交流:

  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① 指名读句说感受:

  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的鸡和鸭是什么样的?鸡和鸭见到人时都匆忙逃跑,说明什么,而鹅呢?

  ② 朗读体会:

  你看这个鹅它不仅不怕人还咬人,谁能把它这种高傲劲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⑶ 集体交流:

  活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① 看看净角出场片段:

  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净角出场。

  ② 既然是写鹅为什么前面写鸭?

  ③ 赛读体会:

  师读鸭子的步调,男生读鹅的步调,女生当评委。

  师读鸭子的步调,男女生读鹅的步调。

  ⑷ 再读:

  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自由朗读,抒发喜爱之情。

  四、背诵积累

  请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背一背。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05-04

语文的教案02-07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10-15

语文《咏柳》教案11-09

[精选]语文教案10-07

语文教案(精选)09-11

语文教案【经典】09-17

(经典)语文教案10-02

语文教案07-22

【精选】语文教案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