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12 10:01:19 教案 投诉 投稿

(精)语文教案9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语文教案9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过程:课前音乐:《从头再来》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学生齐读)2.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看一看,这些词语会读吗?

  出示:

  家境贫寒博览群书

  一袭破衫终日奔波

  年老体弱奋笔疾书

  翔实精彩明史巨著

  3.个别读、齐读

  4.用上几个词语来说说谈迁吗?

  5.教师后引入:同学们对谈迁已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我们要一块儿走近史学家谈迁,看看他是怎样战胜厄运,又是如何在逆境中站起来的。

  二、学习课文

  1.谈迁遇到的“厄运”是什么?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

  ◇在我们看来偷走的是一部书,但对于谈迁来说这意味着什么?读读课文第二小节找一找。

  2.出示:

  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

  ◇20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板书:化为乌有)那该是怎样的心情?请用朗读把你体会到的读听。

  3.一本《国榷》,为什么说是谈迁20多年的心血呢?自己读读课文第一小节,体会体会。

  (没钱买只得四处借来抄

  为抄一点史料竟然走一百多里路。一点史料,一百多里路,能成正比吗?是什么支撑着他如此心甘情愿地走上一百多里路,只为寻访到一点史料?

  经过20多年……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

  4.出示:

  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从这些数字中你读到的是什么?

  ◇同学们,你知道编史书他最重要的是?(真实)编史书难呀,何况是编这样一部翔实可信的史书,让我们把这些有生命的数字读活。

  5.为了《国榷》,谈迁熬红了双眼,熬白了头发,整整奋斗了二十年,整整追求了二十年,可是——你来读

  出示:

  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

  ◇这20多年的心血包含着什么?

  “转眼之间化为乌有”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体弱多病”你想到了什么?

  ◇难怪——(生)读

  出示:“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地流淌。”

  ◇读到这,你能用一个词说说他此时的心情吗?

  ◇20年啊,是智慧,是青春,是生命的全部啊。命运啊,你让这样一位体弱多病的老人如何承受得住啊?

  ◇很多人以为他将再也站不起来了,《国榷》就此将一去不复返,但谈迁却给出了一个令世人惊诧的答案,他下决心——(生)从头撰写这部史书。板书:从头撰写

  6.凭借着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谈迁是怎样重新编写的呢?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有关句子说一说。

  ◇就让我们一同去看看在北京的那段日子,他是如何使新写的《国榷》更加完备的?

  出示:

  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

  ◇自己读读,找找有关词语,看看谈迁怎么做的?写写批注,想想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什么?

  ◇谈迁不怕累,不怕体弱多病,不怕孤单,是因为他知道生命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用“因为……所以……”读这段话。

  ◇据史实记载,谈迁为了使这部《国榷》能够更加完备,先后访问了173人。想像一下,在这个过程当中,他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呢?请你选择一句写一写。

  出示练习:

  那是一个风沙扑面的早上,他。

  那是一个风雪交加的晚上,他。

  那一天他劳累过度病倒了,他。

  ……

  ◇学生写后交流。

  ◇为了使新写的《国榷》更加翔实、精彩,谈迁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让我们再来读这几句话读读他的血和泪。

  出示:

  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

  2.他用血泪写新写成的《国榷》是什么样的呢?谁找到句子了,来读一读。

  出示:

  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

  ◇谁来读出新写《国榷》的价值来。读好哪些词能读出新写《国榷》的价值来?

  ◇谈迁也因此——(生)名垂青史。

  ◇二十多年的心血化为乌有,而后他又成功地撰写了新的《国榷》,他靠的是什么,你能不能用一个你认为最合适的成语来说说。

  板书:

  (学生板书:锲而不舍,意志坚定,持之以恒,不懈努力,坚韧不拔,百折不挠,自强不息……)

  ◇这些可贵的就是课文告诉我们的要有——(齐读课题)

  板书:

  ◇这课文的作者也有一些感触。

  出示: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生齐读。

  ◇对谈迁来说“厄运”就是历尽千辛万苦写出来的《国榷》被偷了,那对于在漫长人生旅途中的人们来说,“厄运”指的是什么?

  ◇让我们牢记这句朴素的真理,(再次齐读这段话)人生旅途中,有崎岖,有坎坷,请记住: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

  附板书:

  化为乌有

  锲而不舍

  持之以恒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百折不挠

  自强不息

  ……

  从头撰写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非凡”的意思,明白这个词是课文的“文眼”,统帅课文的中心句。

  3.学习霍金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及顽强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霍金不仅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称霍金是一个非凡的科学家。”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关于霍金的资料;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指导写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读课文,理清脉络;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研读课文第二、三部分,感悟霍金不断求索、勇敢顽强的精神品质。

  教学过程:

  一、读词“直奔中心”

  师:让我们继续走进具有传奇色彩的——

  1.指导读题。

  2.出示课后词语,学生朗读。

  3.在上述词中找出对霍金成就的最高评价的词。(非凡)

  二、走进“物理天才”

  1.过渡:对于这个词,文中有一段话高度概括了霍金这个“非凡科学家”魅力,请你浏览课文,快速找出来。

  2.学生找过渡句。

  3.交流出示。

  4.朗读过渡句,你从这句话中知道了什么?

  5.过渡:“联系上下文”是读书的法宝,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4~7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霍金是“物理天才”的词或句子,并且在书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

  6.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并开展交流。

  【预设一】

  (课件出示)“虽然他的身体没有离开轮椅,但是,他的思维却飞出了地球,飞出了太阳系,飞出了银河系,飞到了上百亿光年外的宇宙深处,飞向了神秘莫测的黑洞。”

  1.指导学生朗读。

  (1)试读

  (2)指名读

  2.通过“飞出……飞出……飞出……飞到……飞向……”的排比句式,引导学生理解霍金研究领域的逐步深入。

  3.引读。

  4.过渡:这样一位物理天才,他不断求索的精神,他卓越的研究成果确实非凡。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第8自然段。

  (课件出示)(第8自然段)

  5.指名读。

  6.理解“生活强者”的意思。

  三、体会“生活强者”

  1.生活强者一般指命运坎坷、生活经历坎坷,但是能勇敢面对的人。霍金面对的又是什么样的生活呢?下面请我们回到第3自然段,这次请同学们小组学习,可以用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讨论对“生活强者”的理解。

  2.小组学习并讨论

  3.交流汇报

  【预设二】

  “头只能朝右边倾斜,肩膀左低右高,双手紧紧并在当中,握着手掌大小的拟声器键盘,两只脚则朝内扭曲着。嘴已经歪成S型,只要略带微笑,马上就会现出‘龇牙咧嘴’的样子。”

  (1)指名表演

  (2)通过身体各部分的样子来体会霍金身体变形的程度。

  【预设二】

  “他不能写字,看书必须依赖一种翻书的机器。读活页文献时,必须让人将每一页平摊在一张大办公桌上,然后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

  (引导学生体会身体变形使霍金的学习、工作面临着极大的困难)

  4.引导学生理解第3自然段的描写是为了突出霍金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对科学永不停息的探索精神。

  四、再感“人格力量”

  1.过渡:是的,虽然疾病缠身,但是霍金仍然凭借着惊人的毅力战胜死神,他微笑面对生活,而且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了一位物理天才,他的“非凡”让我们震撼。现在让我们再读第8自然段,看看这次读,你会有什么更深的认识和体会。

  2.(出示)第8自然段,学生齐读。

  3.学生交流新认识。

  五、感受“生命强音”

  1.过渡:他非凡的人格力量深深地感动了大众,面对记者唐突而尖锐的'提问,他叩击出了怎样的生命强音呢?

  2.老师配乐朗读霍金对记者说的一段话。

  3.这段话也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叩击着我们的心,哪个词或哪个地方最让你感动?

  4.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动,并通过朗读来表达出来。

  5.指名读、齐读这段心声。

  六、拓展“霍金名言”

  1.过渡:一个被称为“宇宙之王”的人,一位物理天才,却是一个身患绝症在轮椅上坐了40年的人。他以乐观顽强感动了大众。我们再通过他的名言来领会他的非凡吧!

  2.出示名言,学生自读。

  3.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七、回首“非凡之处”

  是啊!在科学上,他不断求索,成为——物理天才;在生活上,他勇敢顽强,成为——生活强者。正如课文最后所说,他是一位——非凡的科学家,他就是——轮椅上的霍金。

  八、表达“读书感触”

  读了这篇课文,相信你对学习,对生活有了更深地感触,请把自己的认识以读后感的形式表达出来。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会用“大显身手”造句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抓关键词句掌握初步的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说明事物的方法,了解“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并能简单运用这一说明方法

  4、通过读说等活动,体会机器人的神奇,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

  知道学生了解并掌握说明文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运用一些说明方法来形象、具体地进行描述,达到突出事物特点的目的。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掌握初步的阅读说明文的方法,体会机器人的神奇。

  四、教学过程

  1、整体感悟,了解课文的表达方式。

  这是一篇说明文,整篇课文采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本文的第一段在文中起着总领全文的作用。 “日新月异”说明了什么?(现代科技发展之快,机器人对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之大); “千奇百怪”说明机器人的什么特点?(数量之多,功能之奇)

  2、学习2-3段,了解说明方法,知道机器人可以做得事情,体会机器人的神奇。

  ⑴浏览全文,提问:“你觉得机器人神奇吗?哪里看出来机器人神奇的?”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越来越多的事情都由机器人来做了”、“一些人们做不了的事,机器人做起来却得心应手”)感知说明文的写法。

  ⑵学习第2自然段,知道机器人不仅可以做简单的事(使我们的家务事更轻松),还能做危险的事(挽救更多人的宝贵生命)。全段围绕第一句话展开,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越来越多的事情都由机器人来做了”。 .举例子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的说明了事物

  A.机器人能做哪些危险的事呢?

  B.什么叫“亡命之徒”(不顾性命冒险犯法的人)

  C.这些危险的事,如果是人来做可能会受伤,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可是机器人却能够——大显身手。请学生用“大显身手”造句。

  D.画出画出最能表现“能追捕罪犯的机器人”神奇之处的句子。(“能…善于奔跑和追逐…攀爬墙壁,一旦…就…直到…才…”——机器人执行任务坚决果断,让罪犯无处可逃)

  E.请你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介绍你最喜欢的一位老师,要求用一件短小的事例说明这位老师的一个最吸引你的特点

  F.请学生读这一段,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利。再全班一起读。

  ⑶学习第三自然段,知道机器人可以做“一些人们做不了的事”。全段围绕“一些人们做不了的事,机器人做起来却得心应手”展开,进一步巩固“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在这一段中的运用。

  A.还有哪里看出机器人的神奇之处的?

  B.对于这些人类做不了的事,机器人做起来如何呢?(得心应手,轻而易举)

  C.什么叫“得心应手”?(技艺纯熟,心里怎么想手里就能怎么做,非常顺手)

  请学生读第一句话。其他同学听完后找找哪里体现了机器人做起事来“得心应手”的?

  这里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

  D.什么叫“轻而易举”呢?(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气)

  3、学习4-7自然段,知道机器人可以给人类带来无穷的乐趣,进一步体会机器人的神奇。

  ⑴齐读第4自然段,启发学生认识这一段叫“过渡段”,知道过渡段的作用。

  A.“除此之外”中的“此”指什么?

  ⑵学习5-7自然段,了解三种不同的机器人及各自的特点,这三段的特点是结构相似,都采用了“喜欢……的人,你不必……”这种句式引入介绍的对象,用轻松的谈话拉近和读者的距离,读来亲切、不枯燥。可以让同学们选择最精彩的一段精读,另外两段用同样的方法自学。

  A.作者介绍了哪几种机器人,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宠物机器人——非常讨人喜欢

  音乐机器人——模仿惟妙惟肖

  足球机器人——场面同样精彩

  B.请同学选择一段你觉得最精彩的读给大家听

  C.第四自然段说“机器人还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无穷”说明什么?同学们想想机器人还能给我们带来哪些乐趣呢?

  请男生一起把4-7自然段读一读,注意读出“乐趣”;再请女生读。

  4.学习第8自然段

  自由朗读第8自然段,请学生回答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未来可能有貌若天仙、能讲各种语言的仿真机器人)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8个新词。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比喻的是什么。并从中受 到启发。

  3.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生字新词和小鸟与青蛙的三次对话。

  2.揭示寓意,理解成语“坐井观天”的意思。

  教学方法:

  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解题。

  l.“观”是什么意思?

  2.“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坐在井底看天)

  3.谁坐在井里看天?它看到的天是什么样的?它的看法对不对?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读生字、词语。

  2.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听准生字的读音,看看课文分几个自然段?在每一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

  3.分段指名读课文,正音。

  4.这是发生在谁和谁之间的故事?它们为一件什么事争论?谁的意见对?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读第1自然段。

  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井沿”是指哪里?(看图理解井沿。)

  2.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说说从他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些什么? 指导朗读课文第一次对话。“你从哪儿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我从天上来??”要用叙述的语气读,语调要平缓。

  3.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二次对话。“大话”是什么意思?课文里的“大话”是指什么?青蛙认为“天”只有多大?

  4“弄错”是什么意思?小鸟说谁“弄错”了?“弄错”了什么?“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小鸟为什么会说天是“无边无际”的?(因为小鸟飞了一百多里。)

  5.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朋友,别说大话了!?··有那么远吗?”要读出劝告的语气,第二句要读出反问的语气。“你弄错了??”要读出肯定的语气。

  6.读青蛙与小鸟的第三次对话。

  7.青蛙为什么笑?(它认为自己的意见对,是小鸟错了。)

  8.小鸟笑什么?它为什么劝青蛙出井口看一看?(小鸟笑青蛙的确是弄错了,还自以为是。因为青蛙整天坐在井里,看到天的范围只有井口那么大,看不到井范围以外的天,这就是它看错的根本原因。如果青蛙能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就能看到天到底有多大。)

  9.指导朗读第三次对话。表现出青蛙很自信的语气,小鸟耐心劝告的语气。

  四、朗读全文,思考:青蛙和小鸟为天的大小发生争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认为对方错了,你认为谁对谁错呢?为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字、词卡。

  2.《坐井观天》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二、熟读课文,理解成语。

  1.分角色朗读全文。

  2.青蛙和小鸟为天的大小发生了争论,它们各自的看法是怎样的?找出最能代表它们各自看法的一句话读一读。

  (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小马认为“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3.青蛙和小鸟它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找出课文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青蛙:“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看见了天。”小鸟:“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

  4.它们的看法谁对?为什么?

  5.揭示寓意,理解成语。

  (l)课文中讲的“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

  (2)“坐井观天”是个成语。人们通常用它来比喻那些像井底之蛙的人,批评他们所见有限,还固执己见的态度。

  (3)如果青蛙听了小鸟的劝告,跳出井口,它看到的天会是怎样的?想一想,它还会怎么说?

  6.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它是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从中受到启迪。你读了这篇寓言,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呢?

  (这篇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看问题要眼界开阔,要全面,不要受已有经验的局限,要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不能自以为是。)

  三、识记字形,指导写字。

  1.重点指导:

  沿:第五画是横折弯,不是横折弯钩。

  答: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竹字头,下面是“合”。

  蛙:右边是两个土。

  2.练习写字,完成课后“我会写”。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自己的角度,

  有重点、有难点、有目的`地去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积极地引导学生释疑,点燃思维火花,促使学生多思苦思。通过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理解井沿即井口的边,并在黑板上张贴了小鸟和青蛙所处的位置;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大话就是吹牛、不实在的话;联系句子和上下文,通过读找小鸟说的话: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理解无边无际就是非常大,大得没有边际,并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很快地说出了很多答案:沙漠、宇宙、大地、草原??老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尤其是让生生之间进行赏析性的评价,这使被评价的孩子得到激励,感受成功的喜悦;孩子在赞赏别人的优点时,也是在主动学习,积极接受。当然,赏析性评价还可以是学生自我进行评价,例如,孩子这样自我评价:“我觉得我读‘我天天坐在井里,不会弄错的。’读得好,我特别注意读出‘天天’,可以看出青蛙是多么自信。”这同样可以激起孩子们的自我反思。学生通过质疑引读,在思考后自己解开了心中的疑问,思维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语文教案 篇5

  一、学习目标

  1、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并敢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在交流中能就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请教,与人商讨。

  2、能把自己的所观所感不拘形式地写下来。注意表现出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4、能发现细心、长期观察的乐趣所在。

  5、能背诵日积月累部分。

  二、课前准备

  1、提前一段时间布置学生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2、准备爬山虎图片。

  三、第一课时

  (一)读读写写

  1、检查读音,交流识记方法。

  ⑴自由读记,读中正音。

  ⑵交流难记字形识记方法。

  2、取长补短,再次识记。

  3、按组听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

  ⑴住宅住址隐蔽隐藏

  ⑵洞穴倾斜平坦宽敞

  ⑶均匀重叠空隙痕迹

  ⑷引人注意毫不可惜随遇而安

  (二)读读记记

  1、读中正音

  ⑴指名读词,随时正音。

  ⑵按顺序齐读。

  ⑶同桌互读,一人随机、快速地指点,另一人读。

  2、解释说话

  ⑴提出不懂词语,共同交流解疑。

  ⑵自由选择几个词说一段话。

  3、我的发现

  ⑴出示爬山虎的图片,自主观察,交流发现。

  ⑵出示文中语句,读通,读懂,发现作者描写的细腻之处。

  ⑶作者为何能把爬山虎写得这么细致、具体?思考交流。

  ⑷读小林小东的话。

  (三)成语故事

  1、写故事需要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长期的观察,其他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胸有成竹》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懂得成语含义。

  3、故事中的哪些语言给你特别深刻的印象?

  ⑴从生动传神及第三自然段的例子,感受画的形象逼真。

  ⑵文中第二自然段几地四自然段文与可所说的秘诀,道出观察与其取得成绩的必然联系。

  4、说故事。

  (四)日积月累

  1、是呀,有人对每月具有代表性的花也做了细致的观察,编了一首歌。先听老师唱唱。(在原有歌曲中选择合适的曲调)

  2、读句正音。

  3、仔细读读,你发现这段话有哪些特色?哪些词句用得特别精妙。(红似火,满枝黄,雪里藏等词精炼地概括出花的特点,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而这一切无不缘于细致、长期的观察)

  4、熟读成诵,吟唱成诵。

  四、第二课时

  1、我们的生活千姿百态,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看了这儿的三幅图画,大家都会发觉细心观察的感觉真的不错。

  2、独立看图,然后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最感兴趣的一幅图,说说看到了什么,还可告诉同学你是怎样发现的?

  3、再次观察其他的几幅图,也许还有奥妙没被发现呢。

  4、全班交流评议,谁发现的最多、最有趣,谁讲解的`最清楚、最精彩,将获得独具慧眼奖。

  ⑴可以讲讲你最得意的一个发现。

  ⑵可以讲讲经过同桌提醒后,自己的第二次发现结果及心情。

  ⑶可以讲讲你和同桌就某一幅图的争论过程。

  ⑷还可以讲讲第一次看图和第二次看图的不同发现和感受。

  5、这三幅图除了带给你视觉上的享受以外,还带给你什么呢?

  6、评议独具慧眼奖的主人选。

  7、拓展:这幅图构思奇妙,用好你的慧眼也许会得到丰收的喜悦。仔细看图,清楚的把自己的发现告诉朋友。

  五、第三课时:习作指导

  1、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老师和大家一样,渐渐发觉了观察带给我们的快乐。这节课老师想让大家共同分享这份快乐。谁愿意把自己在课余观察的快乐传递给大家?

  2、指名试说,师生共同点评。

  着重从以下几点入手:

  ⑴观察了什么事物,怎样观察的?

  ⑵有什么新的发现?

  ⑶在观察过程中,什么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每个人根据这位同学讲过的内容各取一个题目。

  ⑴学生说题目,师整理。

  ⑵你喜欢哪个题目,为什么。

  4、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察,若把它写下来,肯定很有意思,写时的注意什么呢?讨论明确:

  ⑴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深刻、深受感动的内容写下来。

  ⑵能不拘形式的写下来,如果进行连续观察,坚持写日记。可以选几则自己觉得满意的日记,认真的进行修改加工。作为一篇习作,题目可以用《观察日记------》,要注意日记的格式。

  ⑶选自己喜欢的方式精心拟题。

  5、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6、学生就某一片交流,共同评议。

  7、修改或批改,着重与用词是否得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清楚。

  六、第四课时:作文讲评

  1、教师在批改过程中,可选以下几类典型,作为学生评议内容及方向。

  ⑴同一事物,不同观察,描写角度的对比。

  ⑵同一内容描写,粗略与细致的对比。

  ⑶优秀习作的赏析。

  2、根据评议自我修改文稿。

  3、誊写习作。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连贯地朗读课文。

  2、认识绿线格和田字格中的15个生字,写好田字格中的5个左右结构的字。

  3、初步感受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4、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课本插图的幻灯片,14个生字的卡片,音乐伴奏带。

  一、设疑导入

  1、逐一出示课文题目上的两幅图画,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画的是谁?他们正在干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蚂蚁蝈蝈

  2、调动学生已有经验。你们见过蚂蚁和蝈蝈吗?谁愿意谈一谈?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导:蚂蚁和蝈蝈的名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谁发现了,告诉小朋友。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昆虫

  3、设疑。教师指着两幅图画问:蚂蚁和蝈蝈都是非常好玩的昆虫,为什么会这样呢?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①不认识的字划下来,读读拼音;②读不通的句子反复读两遍。

  2、同桌交流划住的生字,看是否把字音读准了。

  3、同桌互读课文,看是否有读错的字音。读错的当即指出,读对了再往下读。

  4、强化认读生字。可采用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或多媒体出示生字的方法指名认读15个生字,不认识的字要让学生到课文中找出所在的句子,反复读,并让学生交流记住该字的方法。

  5、全班交流:课文讲的是什么?

  三、再读课文

  指名逐段读课文。要注意四点:①纠正读错的字音;②指导读破的句子;③指导学生读文章要看标点符号;④读完每段后要想一想这一段讲的`是什么。

  各段应注意的具体问题有:

  第一段:①粮食的“食”读轻声;②“有的……有的……”句子中间有逗号读时应有停顿。

  第三段:①“起来”都读轻声;②第二句较长,要指导学生体会在哪儿停顿好。

  四、学写生字

  1、指导书写。①出示米字旁让学生认,并出示“米”字让学生观察和米字旁的不同。教师范写米字旁。②指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五个左右结构的字,看清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③教师指名交流“汗”的两横、“呼”的一竖的笔画变化,必要时可做范写。

  2、学生独立试写,写完后一定要和田字格中的相比较,然后重写。教师巡回指导,必要时要在黑板上范写。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

  2、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感受到小作者童年快乐的生活。

  3、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理解文中的比喻句。

  4、加强默读练习。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感受到小作者童年快乐的生活。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理解文中的比喻句。

  教学用具:

  图片、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师: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

  师:有一个小朋友给水下这座桥取了个有趣的名字,叫影子桥。

  (板书课题:影子桥)

  二、听读课文,想象画面。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一边闭目静听,一边想象画面。

  看到了什么?

  2、多有趣的影子桥啊!你们也想来读一读吗?

  三、自读课文,交流感受。

  1、小朋友自由地读一读课文,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课文)

  2、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四、再读课文,独立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怎么办?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不认识的字,并多读几遍。

  3、同桌汇报生字学习情况:用手指给你的同桌看,用嘴读给你的同桌听,提醒同桌要跟着读。

  4、指名学生做小老师,帮老师检查生字。

  5、生字挑战游戏:同学根据生字的形、义相互提问

  五、细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把生字带入课文,默读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

  2、同学交流自己了解的内容。

  六、指导书写

  1、交流哪些字比较难写。

  2、同学当小老师,帮助大家写好这些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和小作者一起去他的家乡到影子桥那里看看吧!

  二、细致阅读课文,感受文章含义。

  1、默读课文,你喜欢哪?

  2、交流汇报,根据学生喜欢的内容有重点地解决以下问题。并有重点的指导朗读。

  1)风儿吹来,水面好像,起了好多好多皱纹。

  2)拓展想象:石拱桥为什么老待在这呢?书上的小朋友说“他是在照自己的影子”,大家想一想,石拱桥还可能是在干什么呢?

  3)鱼儿在桥下做什么?拓展想象:鱼儿还会在桥下做什么?换词:它们一忽儿蹿上桥面,一忽儿又跳进水里。

  4)别人来钓鱼,我是怎样做的',我为什么这样做?换词:只要有人来钓鱼,我就大声吆喝。

  三、结合自己的感受,美读课文。

  多么迷人的影子桥啊!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再来自由地朗读一遍。

  四、拓展练习:

  白天的影子桥多美啊!可是书中的小朋友不知道,夜晚的影子桥更美了。同学们闭上眼睛,让心飞到那儿去看一看吧。(同时播放音乐)

  师轻声描述:夜晚,周围多么安静啊!青蛙在呱呱叫,小虫子在草丛里低声唱歌。月亮也慢慢的升上了天空。看到了吗?

  学生根据想象自由描述。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可以将自己想象的夜色中的影子桥描写下来,或画下来。

  3、摘抄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

语文教案 篇8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教同学学习祖国的语言,而学好语言的关键是先要打好识字的基础。因此,识字教学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在第一课时的优秀教案中非常重视培养同学的识字能力。针对本文的第2、3、4自然段的结构非常相似的特点,我在引导同学理解课文时,分别抓住猫头鹰、袋鼠、猴子对动物们提出的不同要求和动物们的不同表示进行对比教学,让同学体会角色的心理和人物的个性特点,使本文的难点在讲读中得到突破。另外,教师指导同学阅读课文的方法是一个可以不时创新的动态过程,而扮演不失为一种优化的选择,在实现同学主体与文本客体的对话过程中,使阅读真正成为同学的一种心灵的感受。

  【教材简析】

  这是一个有趣而又令人回味的童话故事。狮子想找一个动物接替它做万兽之王。猫头鹰、袋鼠都命令动物改变原来的生活习惯,弄得动物苦不堪言,而猴子却让动物们依照各自习惯的方式生活,得到了大家的拥戴。课文蕴含着与人相处要尊重他人的道理。

  读着《从现在开始》,除了忍俊不由之外,还感受到浓郁的现代气息。相互尊重,是和谐相处的重要条件。本课中的猫头鹰和袋鼠,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招致“民怨沸腾”而小猴子却让大家依照自身习惯的方式过日子,受到人们的拥戴。

  以人为本,应该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准则。这一准则,应该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之中。

  【学情简析】

  1、小朋友们年龄小,在家里受到的关注多,做事往往以自我为中心,难以考虑尊重他人,为他人的感受着想。在学校里,有的小朋友当了小干部,神气有余,而理解关心尊重小朋友不够。

  2、生动有趣的故事提供了良好的语言环境,小朋友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能获得较高的效率。但在识字时,小朋友们对字的细微局部的观察还不够仔细,所以会出现写错个别笔画的现象。如“现”的最后一笔写成点,“直”字少写一横等。

  【学习目标】

  1、会认9个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身的话讲故事。

  3、懂得要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要尊重他人。

  【教学重点】

  会认9个字,会写10个字。在阅读课文时懂得要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要尊重他人。

  【教学难点】

  分析容易错的字和懂得要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要尊重他人。

  【课前准备】

  CAI课件、字词卡片、投影仪、课前安排同学查找有关猫头鹰、袋鼠、小猴子的生活习性的资料。

  【课时布置】

  2课时。

  【教材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前老师安排你们查找的资料找到了吗?谁愿意把自身的知识与大家分享?指名同学汇报有关猫头鹰、袋鼠、小猴子的生活习性的资料。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它们的有趣的童话故事。

  1、板书课题。同学读课题。

  2、看到课题,你最想了解什么?同学质疑,交流自身最想了解的问题。

  二、示范朗读

  1、提出听的要求:课文讲从现在开始怎样呢?仔细听,听听课文讲了什么事?听后你有什么感受?你在听的过程中能认识几个字?自身不认识的字记下来。

  2、教师范读。

  3、指名同学交流:你听懂了课文主要讲什么?说说自身的感受。

  把你所理解的内容告诉大家。鼓励每个小朋友都争取发表自身的意见。

  课文大意:狮子想找一个动物接替它做万兽之王。猫头鹰、袋鼠都命令动物改变原来的生活习惯,弄得动物们十分难受,而猴子却让动物们按各自习惯的方式生活,得到了大家的拥戴。

  三、指导自学

  1、自由读书,提出要求:划出本课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识记字形,扩词,划出不懂的地方,小组讨论不懂的地方。

  2、自由读课文,把你认为难读的词句和你喜欢的地方多读几次。

  3、同学小组自学后在小组中汇报学习情况。

  四、检查自学

  1、我会读:课件出示读句子识字,指名同学读句子。

  ⑴ 你们轮流当“万兽之王”,每个动物当一个星期。(轮、之、期)

  ⑵ 第一个上任的是猫头鹰。(第、任)

  ⑶ 每个动物都照自身习惯的方式过日子。(惯、式)

  ⑷ 狮子见了,笑眯眯地说:“不用再往下轮了。我郑重宣布,从现在开始,小猴子就是‘万兽之王’了!”(眯、郑)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把你喜欢的认为自身读得最好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五、教同学字

  1、我会认:课件出示生字:

  ⑴ 出示生字指名同学认读生字后,指名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同学扩词。

  ⑵ 说说你的发现,是让同学把生子进行归类,提高识字能力。

  ⑶ 让同学自身读读生字卡片,再互相考考是否都认识。教师用开火车等方式检查。

  ⑷ 做摘果子的游戏。

  2、我会写:

  ⑴ 课件出示,同学读要写的字,正音。

  ⑵ 写字指导。找出你认为最难写的字,教师指导书写并在黑板上范写。

  找出你认为最容易写错的字,并说说该注意的地方。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容易写错的字较多。如:“令(少点)、直(少横)、现(最后一笔是竖弯勾)”等,这些都应提醒同学注意。

  ⑶ 指导把字写好时,可有重点地指导。“之”的书写要注意:点不宜太小,捺要写平。“第”字的竹字头要写小些,整个字体不能太长。“轮”字的车字旁要写窄一些。四个左右结构的字,两局部要紧凑。

  ⑷ 同学练习写字,同桌评议,在自身认为写得最好的字旁边画上一个笑脸娃娃。

  六、拓展学习

  结合自身实际,用“从现在开始”说一句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读生字词。

  2、听写词语:

  下令、公布、一直、当心、第一名、现在、星期、轮流、走路。

  3、出示课题读一读,结合课文内容,把题目补充成一句完整的话。如:猫头鹰让大家从现在开始白昼睡觉,夜里做事。

  二、讲读课文

  1、学习第1段:

  课件出示狮子图,狮子大王要做什么决定呢?我们来学习课文第一段,同学自由读。

  老师引读第一自然段:狮子想找一个动物接替他做“万兽之王”。于是,他宣布……”大王宣布了一个什么消息?

  同学接读狮子说的话。结合看图,指导朗读狮子说的话。同学可以加上动作、神态练习朗读,读出狮子大王那种至高无上的语气。

  2、学习第2自然段:

  ⑴ 课件出示图,这幅图是讲谁当“万兽之王”?课文哪一段是写这幅图的?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用----画出写猫头鹰的语句;用﹏﹏画出写动物们的语句。结合看图,自个儿读读句子,体会猫头鹰和动物们的心情、神态,并说出自身的感受。

  板书:“万兽之王”、动物们

  ⑵ 谁愿意向大家汇报自身的学习效果?指名回答。

  根据同学的回答,结合看图,重点体会神气极了、议论纷纷、叫苦连天。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板书:猫头鹰、叫苦连天。

  ⑶ 同学扮演,大家评议。

  ⑷ 小结这段的学习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第3、4自然段:

  请小朋友运用刚才学习第2段的学习方法,选择一个自身喜欢的自然段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4、汇报学习情况:

  ⑴ 学习第3自然段,课件出示图。

  让同学自身汇报学习的情况,重点体会“激动、直摇头”,随机进行朗读指导。说说自身的体会。

  在听读与评价中体会“直摇头”,做动作。想想动物们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

  看图想象,动物们是怎样苦练跳的身手的?

  板书:袋鼠、直摇头。

  ⑵ 学习第4自然段,课件出示图:

  指名读第4自然段,其他小朋友边听边动脑,提出不理解的问题。重点理解“担心、欢呼”。

  大家担心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担心?

  大伙儿为什么欢呼起来?扮演欢呼的样子?指名回答问题并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为什么猴子得到了拥戴呢?

  板书:小猴子、欢呼

  5、学习最后一段:

  ⑴ 同学默读,提问:为什么不再往下轮了?

  ⑵ 假如你是狮子大王,你会选谁当大王?你想对猫头鹰和袋鼠说什么?

  (根据同学的回答,教师适时点拨,在小猴子前面打√)

  三、读读演演

  1、自由读课文,读好每个角色,认为自身读得好的在旁边画个笑脸娃娃。

  2、同学自愿组合,分角色扮演故事。老师和其他同学当评委,看哪组被评为最佳扮演者。

  四、拓展练习

  1、续编故事:猴子当了兽王以后,动物们是怎样生活的?

  2、说说班里的小干部哪些地方做得好?假如你当了小干部,你将怎样做?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能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云南歌会的特点。

  2、能结合《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原文中的关键语句,通过对课文中重点句段的研析,深入体会云南的歌会的真正魅力。

  3、能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分析揣摩,品味文章精妙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能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云南的歌会的特点。

  2、能分析揣摩文章精妙的语言。

  教学难点:

  能结合《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原文中的关键语句,通过对课文中重点句段的研析,深入体会云南的歌会的真正魅力。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云南的歌会》,作者沈从文。原文的标题是‘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选中的课文有删节。而在删节中有这样一段话:‘参加云南跑马节,我其实另有所会心,但过不多久,更新的发现就把我引诱过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这一年,正在历史博物馆工作的沈从文先生到云南参加跑马节,目的是为了从马鞍鞯油漆的工艺中找到中国漆器加工工艺的相关资料,但没过多久,他的注意力就被云南的歌会吸引了。沈先生究竟发现了什么?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重难点字词辨析

  1、明确重难点字词的音与形

  2、齐读字词

  三、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拿笔圈点勾画,标注字音并找出云南歌会的.特点)

  2、教师提问:“云南的歌会与我们平时通过电视或其他途径听过的演唱会、音乐会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3、学生交流讨论

  4、教师总结

  场 合 形 式

  山 野 对 歌

  山 路 漫 歌

  村 寨 传 歌

  “沈从文先生发现在云南的村村寨寨、山山水水中都能听到这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歌声,云南的人民就是这样在美妙的歌声中生活着,这一点,我们也从课文中发现了。”(板书:生活)

  “那么,沈先生在前面所说的‘更新的发现’仅仅是指这些吗?沈先生还发现了什么?”

  四、再读研析

  1、研读提示

  “从马背上研究老问题,不免近于卖呆,远不如从活人中听听生命的颂歌为有意思了。”

  ——沈从文《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

  “同学们,在沈先生的原文中还有这样一句话,动动脑筋,你能从这句话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吗?”

  2、研析“活人”二字(重点研析对歌的年轻女人)

  (1)教师提问:“这是怎样的女子?你从何得知?”

  (2)学生交流讨论

  (3)教师点拨分析

  A、重点研读年轻女子外貌一段文字,尤其关注有关色彩的词语。

  B、重点研读年轻女子荡秋千一段文字,尤其关注数词及描写女子状态的词。

  C、重点研读年轻女子唱赢后的表现一段,尤其关注下列加线词语,这些取得胜利后的“反常”表现体现了云南女子的淳朴本色的美。

  “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轻轻地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

  (4)教师总结

  ——活泼开朗(打吆喝、荡秋千)、聪明有智慧(对手强、一连唱败三个对手)、漂亮健康(脸色、衣着、装饰等)、大胆(荡秋千的表现)、淳朴本色(年轻女子唱赢后的动作)

  “在这里,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写出了云南的歌会中年轻女子的活泼开朗、聪明智慧、淳朴本色。此外还有山路漫歌中的赶马女孩、山寨传歌中活跃的人们,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展现在我们眼前。”

  “那么,在云南的歌会中,鲜活的仅仅是人吗?”

  3、研析“写景”一段

  (1)学生朗读

  (2)教师提问:“我发现刚才同学们读的这段文字里出现的景物都很普通啊,无非是云南当地常见的花鸟。这样常见的景物在沈从文先生的笔下是怎样变得鲜活起来的呢?”

  (3)学生交流讨论

  (4)教师总结点拨

  “报春花虽然常见,但拟人修辞的运用却让它不普通了,一个充满情趣的鲜活生命就这样跃然纸上。”

  “这一段景物描写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美妙有情。在这个连鸟都忍不住唱歌的美好景致中,谁不想放开歌喉唱几声呢。”

  “沈从文先生在这里发现了美好的景是可以催发美好的情感的,而带着美好情感唱出的歌即使声音沙哑、即使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也依然悦耳动听。云南这块充满生机的土地就这样孕育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板书:生命)

  五、品读感悟

  1、教师提问:“沈从文先生的这次云南之行发现了云南人民每天都生活在美妙的歌声中,发现了这块美丽的土地上每一个生命都是那样的鲜活。那么,它还有别的发现吗?”

  2、学生讨论交流

  3、重点分析文章结尾的“原来如此”的含义

  (1)提问:“日常生活中,我们在什么样的情境下会用到这个词?它通常表达一种怎样的心理状态?”

  ——恍然大悟、惊喜发现

  (2)提问:“这一次看金满斗会,沈先生有哪些惊喜的发现,又悟到什么呢?”

  ——日常辛苦劳作的平头百姓打扮得光鲜亮丽,似乎全然忘却了平日的辛劳。

  ——最活跃的反而是老人,他们不因年老、牙齿脱完而沮丧,而是快乐、热情地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

  4、教师总结

  “沈从文先生的这次云南之行不仅发现了云南人民生活在美妙的歌声中,也不仅发现在云南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每一个生命都那么鲜活,更发现了云南人民乐观积极的生命状态。”(板书:云南的歌会、发现、原生态)

  六、收束点拨

  “这一次的云南之行,沈从文先生在云南的歌会中完成了他的发现之旅,而我们也跟随沈先生的笔触完成了我们的发现之旅。”

  “然而,沈先生为什么如此关注云南人民积极快乐的生命状态呢?《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在创作时有怎样特殊的背景呢?云南人民的这种乐观心境又给处于人生特殊时期的沈从文先生以怎样的启示呢?”

  “同学们,去阅读一些沈从文先生的传记及代表作品,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更精彩的发现。”

  板书:

  【教学反思】

  有关沈从文的背景资料和《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的原文资料为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正因为对相关资料的深入研究,我更深入地理解了这篇文章,又因为深入理解了这篇文章,我更走近了沈从文先生。于是设计了这次“发现之旅”,希望能带领学生走进去,并帮助学生拥有奇妙的发现。

  然而,因为时间的仓促、对学情的不甚了解以及自身在设计上的考虑不周,整节课完成后,感觉有些累。

  一、教学内容过于饱满,学生活动减少,导致教师在课堂推进中显得较为吃力。

  根据教学设计,这篇课文中几乎每处重点内容都已涉及,而在短短的45分钟之内,要让学生找到这些内容,还要读懂读透,实属不易。因此,该教学设计如能将一些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合并或作适当的删减,教师授课过程中会更加从容一些。

  二、细节问题设计欠缺,对学生启发不够,导致教师在某些问题的分析中笼统含混,学生无法从中领会清楚教师的设计意图,课堂效果欠佳。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在大的程序和环节上思路很清晰,但在某些具体问题的设计中缺少了匠心。如分析“人美”和“景美”的两个片段教学中,均存在不少随意性,不少字句的分析不透不妙,难以帮助学生真正体味到这两个片段写作的妙处。如能精心设计几个巧妙的小问题启发学生,学生的收获会更多一些。

  总之,这节课给我的收获很多,遗憾更多,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努力扬长改短,使课堂教学更加完善。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05-04

语文的教案02-07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10-15

语文《咏柳》教案11-09

语文识字教案02-23

语文《氓》教案02-23

《语文园地》教案02-22

语文阅读教案03-08

语文桥的教案01-13

语文优秀教案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