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24 13:38:53 教案 投诉 投稿

中班科学教案【通用】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科学教案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科学教案【通用】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感受不同条件下心脏不同节奏的跳动,了解心脏跳动与运动间的关系。

  2、激发幼儿探索身体奥秘的兴趣。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教学准备:

  心脏图、录音:胎心音、记录表、笔每个幼儿一份、皮球每个幼儿一只、听诊器每桌一只教学过程:

  一、奇妙的声音

  1、出现胎心音,引导幼儿大胆猜测是什么声音?

  2、揭示:“这是小娃娃在妈妈肚子里时心脏跳动的声音。”

  3、引道幼儿说说胎儿心跳的节奏。

  二、会唱歌、跳舞的心脏

  1、引导幼儿分组合作,听听自己或别人的心跳,并说说他的节奏和自己的感受。

  2、引导幼儿用手贴紧胸部,感受自己的心跳,并给半分钟的时间自己数数心跳的次数。

  3、小知识介绍: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每个人都有一颗心脏。人的心脏在胸腔中部,稍稍偏左的地方,大小跟人的拳头差不多。心脏在人的身体内不停的'跳动,而且跳动得非常有节奏。

  三、心脏的不同节奏

  1、引导幼儿分别拍球(十下)和跳格子(在活动场上来回一次),并感受自己的心跳节奏,用自己的方式在记录表中分别表示出。

  2、幼儿交流记录结果。

  3、小结:原来心脏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当我们进行剧烈运动时,他就跳得快;当我们进行安静的活动时,他和平时一样平稳。

  教学延伸:

  引导幼儿感受还有什么样的经历、情形会使心跳加快?

  引导幼儿回家听听父母的心跳,对比感受和自己的心跳有什么区别。

  教学反思:

  优点:

  1活动思路较详细,清晰。

  2在本节课中,大部分幼儿的掌握情况较好,课堂气氛很活跃,幼儿的兴趣很浓,整个活动进行较流畅。

  3给幼儿提供了分组讨论,思考的空间,让幼儿学会通过思考,从中找到答案

  4从中培养幼儿正确的睡眠姿势,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

  缺点:在活动准备上,能更加多样化,能运用多媒体更加形象的吸引幼儿。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孩子呱呱坠地那一天起,他们就用好奇、搜索的眼睛,欣赏着妈妈的笑脸、可爱的布娃娃、悠悠的蓝天和五颜六色的玩具,这些都给孩子带来了无比愉悦的心理体验。再长大些,他们就带着这架“眼睛摄像机”到公园、到动物园、到祖国各地的名胜古迹去游览,更是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陶冶了情操。眼睛引导孩子去发现美、感受美。可是,有时眼睛还会带给我们错觉,如旋转的理发店标志灯、变幻莫测的霓虹灯,吸引了一双双惊奇的眼睛,难道灯也在长个子、霓虹灯也会跑步、做游戏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为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我设计了这一科学活动,意在通过活动,使幼儿进一步感受、体会眼睛看到的错觉现象。

  活动目标

  1.感知眼睛看到的错觉现象,体验发现的乐趣。

  2.初步培养幼儿对错觉游戏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

  1.教具:①色彩鲜艳的花一束;②两组圆形组合图一幅;③花瓶图片一张;④彩色转筒一个。

  2.幼儿错觉游戏材料若干:哭笑娃娃、转伞、陀螺、风车、扇子、硬币、色盘、小鸟和笼子双面转片、动画游戏等。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指指点点”形式导入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玩个“指指点点”的游戏吧!

  师:“鼻子鼻子眼睛”或“鼻子鼻子嘴巴”……幼儿随指令马上指点相应感官。

  (评析:教师以轻松、愉快的“指指点点”游戏,引入课题,使孩子自然进入活动状态。)

  二、体会、了解眼睛的用途

  教师以变魔术的形式变出一束花,问:

  1.我变出来的是什么?你用什么看到我变出来的是一束花?(引出眼睛)

  2.眼睛的用途非常大,在日常生活中你的眼睛还看到过什么呢?

  幼:我的眼睛可以看东西;我的眼睛可以看路;我去动物园看见了大象;我在幼儿园看见了滑梯;我在大街上看见了公共汽车;我在公园里看到了许多的花、树和草坪;我和爸爸、妈妈去旅游看见了大海……

  (评析:教师以变魔术的形式,神秘地变出一束色彩鲜艳的花来吸引幼儿的注意,自然引出眼睛的用途。使幼儿体会了解眼的作用并进行发散思维,扩展生活经验,产生“放眼大自然,世界真精彩”的美妙感受和情感体验。)

  三、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错觉现象

  师:看见花儿红的是眼睛,看见草儿绿的是眼睛,可是眼睛看到的一定没错吗?请你睁大眼睛仔细瞧,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1.观察两组圆,请幼儿讲讲自己的发现,初步体会错觉。

  ①图上有两组圆,两组圆中间的两个圆是一样大呢,还是一个大、一个小?

  幼:左边中心的圆大,右边中心的圆小。

  ②将两个中心圆重叠对比,是一个大一个小吗?

  幼:哦,原来两个圆一样大呀!

  教师小结:由许多小圈围绕着的中心圆看起来比较大,由许多大圈围绕着的中心圆看起来比较小,通过对比得知,原来两个中心圆是一样大的。这是一种错觉,是眼睛给我们变的“魔术”!

  2.观察花瓶图案和彩色转筒,进一步体会错觉现象。

  ①出示花瓶图案。

  师: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幼:一个蓝色的花瓶、杯子、马桶、台灯……

  师:如果只看黄颜色部分,你能发现什么?

  幼:哇!我看到了两个对脸说话的小人儿。

  教师小结:小朋友只看蓝颜色部分,看到了花瓶、杯子、台灯、马桶,只看黄颜色部分时,却发现了两个说话的小人儿,这也是眼睛给我们变的魔术。

  ②观察彩色条纹的转筒。

  师:看一看转筒上面有什么?

  幼:转筒上有彩条……

  教师正反两个方向转动转筒,问:看看彩条有什么变化?

  幼:彩条一会向上跑,一会向下跑……

  教师小结:对,老师转动小筒的时候,小朋友看到花纹一会儿向上跑、一会儿向下跑,这也是一种错觉,是眼睛给我们变的“魔术”!

  (评析:教师以诗一样的语言总结眼睛看到的现象,并提出疑问:眼睛看到的一定没错吗?适时出示两组圆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感知两个中心圆的大小,初步体会错觉现象。接下来分别观察花瓶图案和转动起来的彩条转筒,进一步发现、体会错觉现象,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操作探索欲望已被充分调动起来,迫不及待地想玩一玩、试一试,难道眼睛真的会看错吗?为下一环节的操作探索做了极好的`铺垫。)

  四、操作、探索,发现错觉现象

  师:眼睛变的魔术真有趣,这里有许多好玩的玩具-,请小朋友动手玩一玩、试一试,用小眼睛仔细观察,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1.教师逐一介绍操作材料:哭笑娃娃、陀螺、转伞、硬币、转筒、魔扇、水果、动画游戏……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动手操作、探索。

  2.请幼儿谈谈自己的发现。

  师:小朋友玩得真开心,观察也很仔细,现在大家一起来谈谈自己的新发现!

  幼:我发现小鸟飞到了笼子里;我发现小伞这样转,就变大了,那样转,就变小了;我使劲搓这两个硬币,发现变成三个硬币了;这个陀螺上有红色和黄色,可一转起来就变成橘子的颜色了;我看到小蝌蚪找到青蛙妈妈了……

  教师小结:小朋友发现的这些现象都是眼睛造成的错觉,也是眼睛变的魔术。

  (评析: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材料,放手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探索、发现错觉现象。各式各样的玩具为幼儿所喜爱,孩子们兴趣浓厚,探索欲望得到了充分满足。孩子是天生的发现家,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教师的动儿创设了宽松的谈话环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孩子们畅所欲言,互相交流新发现,体验错觉游戏的奇妙,共享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五、观看录像:生活中的错觉现象

  师:在生活中还有许多的错觉现象,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分享一下吧!

  师幼交流、分享,体会错觉现象带来的美妙感受。

  结束语:生活中我们看到的许许多多错觉现象,不但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还给我们的视觉带来了美的感受。当你在周围的生活中发现错觉现象时,请及时告诉你身边的人,让他们也来和你一起欣赏、分享吧!

  科学活动《磁铁吸什么》——新教师过关课课后反思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我执教了我班科学活动《磁铁吸什么》,在本节过关课中又得也有失,有进步的地方,更多的存在了不足,为此,对于本节课我做出如下反思。作为一名新教师,应该通过每一节课收获更多的教学经验,每一次课堂教学后的反思往往就是下一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所以总是在不断的反思中慢慢成长起来的。

  从设计理念的角度出发:我从幼儿的好奇心出发,磁铁对于中班幼儿来说还是很新奇的物体,在区域活动中,也经常会见他们拿磁铁玩出很多的玩法;依据《纲要》精神,让幼儿通过自主探究,初步了解磁铁的性质,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让幼儿借助自主探究,亲历记录磁铁的特性的过程。借助着幼儿对于磁铁这样新鲜事物的新鲜感与好奇心,我选定这节科学课。再说教学过程:在确定了本节课后,我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案。最起初的想法是让幼儿通过操作感受磁铁的性质而后利用记录表的形式呈现出来,在考虑到我班幼儿没有尝试过利用记录表记载所以这个想法被耽搁了;导入活动中我利用“小老鼠上灯台”的儿歌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在这个环节中我自认为还是比较好的能够激起幼儿探索的兴趣,但是由于自己在准备的时候磁铁的位置摆放的过于靠前所以有些幼儿能直接说出了我的这个秘密,这是我今后在准备工作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别是一些小细节;在第一次操作的时候,我让幼儿初步感受磁铁吸物的性质,为幼儿提供了道具——回形针,让磁铁宝宝与回形针宝宝做做游戏,初步感受磁铁能够吸物。可能从科学领域的角度看,我比较直观的像幼儿透露出了磁铁吸物的概念,而在这过程中少了科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让幼儿自主探索,在这个环节中可能缺少了这种让幼儿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探索的乐趣;再话第二次操作,在第一次初步感受的基础上,我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材料,让幼儿通过自己尝试找找那些东西可以和磁铁宝宝成为朋友的,

  将其放入有“笑脸”的篮子了,那么既然是找朋友,用“笑脸”的图标呈现可能不能够直观的体现“好朋友”这个概念,可以将其换做“手拉手”的图标,这样就能够一目了然的让幼儿知道磁铁要去找朋友了。在教师总结的这个环节中,我逐一验证了幼儿的操作结果,但是由于每一个小组的材料不同,可能有些幼儿的材料是夹子,有些可能是硬币等等,在验证的这个环节中,我是否可以尝试性的多叫几名幼儿来验证其他组的东西是否能和磁铁成为朋友,不应该只是教师在讲,应多让幼儿尝试探索并验证。在此过程中,我还忘记了一个细小的环节,我没有请每一组幼儿的小组长将各个组的小篮子拿上来,这是我忽略的一个小问题。最后说说我的延伸活动,在延伸活动中,我分别验证最后出示了可以和磁铁做朋友的,不可以和磁铁做朋友的,将其呈现在黑板上;中间有一组幼儿的东西里有“钥匙”,可是钥匙既不是木头做的、也不是塑料做的为什么不能和磁铁宝宝做朋友呢?可能这样的延伸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更有探索意义。

  经过了本次新教师过关课,我想较于第一次亮相课相比,自己认为是有进步的,课后在与指导老师的认真交流中我也找到了自己在本节课中的不足与亮点。我想:作为一名老师,总是在不断的充实自我、学习自我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听取别人给予你这节课的评价,才能为下一次的教学做好铺垫,加油吧!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幼儿能够对通过黄豆、向日葵以及苹果的种子的观察,对种子能长出不同的植物产生好奇与兴趣,并期待种子发芽。

  2.认知目标:幼儿通过触摸、观察初步认识黄豆、向日葵以及苹果的种子,能够仔细观察并发现其形状以及颜色的不同。

  3.行为目标:幼儿能够运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和交流黄豆、向日葵以及苹果的种子的观察过程和结果。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好黄豆、向日葵以及苹果的种子实物,让幼儿接触真实的`种子。

  2.教师准备好种子与果实的对比图片(比如:苹果籽与苹果的图片对比)以及种子发芽结果的动画视频(视频网址附在最后)。

  3.幼儿经验准备:教师在前期课堂上进行过果实与种子的认知活动,幼儿知道什么是果实什么是种子,明白种子最终能形成果实。

  活动过程

  导入活动

  教师先以谜语引出相关种子的果实(“头戴黄色帽,身穿绿色袄,生的孩子多,向着太阳笑”——向日葵;“红红脸,圆又圆,亲一口,脆又甜”——苹果;“小小根儿水中泡,两瓣花儿头顶开,活体蔬菜人人爱”——豆芽),引导幼儿思考谜底(教师要适当地给予幼儿提示,让幼儿能猜出谜底),当幼儿回答出谜底时,教师可进一步提问是否知道这些果实的种子,然后进入活动主题——探索种子宝宝。

  主体活动

  (1)教师可提问幼儿日常生活中知道的种子,观察幼儿反应,邀请几位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引导幼儿注意倾听。接着,教师拿出准备好的黄豆、向日葵以及苹果的种子,引导幼儿思考,猜一猜这三粒种子分别是什么植物的种子。

  (2)教师公布答案,播放PPT中各个种子与果实的对比图片,分别针对各种子与果实进行解释,再播放种子发芽结果的动画视频(黄豆发芽之后会变成做饭用的豆芽,生瓜子经过发芽开花会变成向日葵,吃掉苹果肉之后剩下的核的里的籽可以种植发芽长出小植物)。

  (3)教师将黄豆、向日葵以及苹果的种子分发给幼儿(保证一个人有一粒),组织幼儿分小组观察讨论三粒种子有什么不同(如颜色,形状),注意将拿到不同种子的幼儿分到一起。讨论之后,教师邀请幼儿回答问题,引导其他幼儿注意倾听。最后教师总结三粒种子的不同(黄豆种子是圆形的,颜色为黄色以及乳白色;生瓜子形状类似长扁形,颜色整体为黑色带白色;苹果籽形状类似水滴,颜色为红棕色)。

  可以根据幼儿认知水平给幼儿深化一点相关种子内容——向日葵的花蕊就是瓜子,分清生瓜子和熟瓜子,炒过的瓜子为熟瓜子,熟的瓜子可以吃,只有生瓜子才能变成向日葵;黄豆既是果实也是种子,作为果实做成豆浆,作为种子可以发芽成豆芽;而苹果的种子是在苹果核里,因为有毒不可以食用。

  活动结束

  教师进行小结,针对整个活动做点评,要注意记得表扬幼儿,对那些害羞的幼儿进行鼓励夸赞,也可以让幼儿讲讲自己的感受。

  活动延伸

  小小种植家:教师设置一个植物区角,然后给每一个幼儿准备好小花盆以及观察记录表,幼儿将自己手中的种子种在小花盆里,放置在植物区角,教师记得提醒幼儿每天浇水呵护观察自己的种子,并记录在自己的记录表上,等待种子发芽开花结果(这是一个长期的活动,可以锻炼幼儿的耐心及责任心,在种子发芽开花结果每个阶段教师都可以组织展示活动,让幼儿分享自己的种植经验)。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特点,知道乱扔垃圾对人们生活的危害。

  2.能将垃圾进行简单分类并记录。

  3.愿意做生活的小帮手,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1.教师自备视频(整洁、卫生的小区,垃圾遍地的小区),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垃圾的图片,垃圾分类标志图片。

  2.垃圾袋、簸箕、夹子等若干。

  3.“幼儿学习材料”—《能干的我》。

  活动重难点:

  1.重点:简单了解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特点,知道乱扔垃圾对人们生活的危害。

  2.难点:能将垃圾进行简单分类并记录。

  活动过程:

  1.播放视频《垃圾遍地的小区》,引导幼儿了解垃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危害。

  提问: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你会有什么感受?

  小结:垃圾破坏我们的生活环境,污染水源和土壤,传播疾病,危害着我们的身体健康。

  2.出示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垃圾的图片,帮助幼儿认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提问:图片中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的?(纸盒、瓶子等)哪些垃圾是不可以回收的?(水果皮、菜叶、剩菜剩饭等)为什么?

  小结:能够被重复利用的垃圾叫作“可回收垃圾”;不能被重复利用、在自然条件下容易分解的垃圾叫作“不可回收垃圾”。

  3.创设“我给垃圾分分类”游戏情境,引导幼儿尝试按照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将垃圾进行分类。

  (1)请幼儿观察垃圾分类标志图片,认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标志讨论垃圾分类的方法。

  (2)请幼儿操作图片,给垃圾分类,简单记录分类结果。

  4.组织“我做小小清洁员”实践活动,引导幼儿感受整洁环境的美好。

  (1)播放视频《整洁、卫生的小区》,引导幼儿观察整洁的.环境,感受整洁的环境带来的方便和舒适,激发幼儿保护环境的热情。

  (2)组织幼儿走进社区,捡拾垃圾。

  给幼儿提供捡拾垃圾的工具和垃圾袋,带领幼儿走进社区,帮助清理小区里的

  各种垃圾,向社区居民宣传不要乱扔垃圾,要保护环境活动结束回到班级后,提醒幼儿认真洗手。

  活动延伸:

  1.指导幼儿在班级中、家中创设垃圾回收区域,鼓励幼儿分类投放垃圾,重点引导幼儿了解废电池含有毒重金属,要单独处理。

  2.指导幼儿阅读《能干的我》第15-16页,按要求用线连一连,帮垃圾分分类,说说废旧材料制作的创意。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07-02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9-06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9-14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9-16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19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18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9-03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9-04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9-03

中班科学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