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3-05-15 19:10:41 教案 投诉 投稿

关于大班教案模板十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大班教案模板十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了解蜗牛习性和基本形态的基础上,尝试用多种材料表现表现蜗牛的动态。

  2、根据蜗牛的动态带领蜗牛到合适的地方旅游,并愿意将自己的蜗牛介绍给大家。

  活动流程:作品交流→表现蜗牛→分享交流

  活动准备:幼儿作品、背景图片、水粉画具、油画帮、记号笔、水彩笔、剪刀、粘纸、糨糊、彩色皱纸、即时贴等等。

  活动过程:

  一、作品交流:

  1、师:前几天,我们到上海昆虫馆去看了各种各样的昆虫和动物,最近我们班上又来了一个有趣的客人,它是——蜗牛。是呀,我们的小朋友还画了可爱的小蜗牛呢,把你的画介绍给大家好吗?(放音乐)

  2、交流:你看到的蜗牛是怎么样的呢?

  3、师生归纳:我们知道了蜗牛在睡觉时是把软软的身体伸的平平的,闭上眼睛。爬树时的蜗牛是把头抬的'高高的。下山的蜗牛是头朝下,贝壳朝下的。当蜗牛遇到危险是,它会把软软的身体缩到壳里,一动也不动。

  二、表现蜗牛:

  1、多可爱的蜗牛呀,今天我们带着小蜗牛一起到园子里去玩好吗?

  2、介绍材料:在你们的身后,有许多材料都可以用来画画、做做小蜗牛,有的是比较容易的因为上面有一颗小星星,稍微难一点的是两颗星星表示的,在难一点的 是用三颗星星表示的,你看看,那种材料比较适合你,我们一起来做有趣的小蜗牛好吗?

  3、重点讲解:蜗牛的不同动作。

  蜗牛是怎么爬树的呢?(水平、垂直爬)

  蜗牛是怎么游泳的呢?(抬头)

  蜗牛是怎么睡觉的呢?(闭目、身体是平平的)

  难点:利用多种材料表现。

  4、幼儿操作,教师巡视观察。(放音乐)

  三、分享

  交流

  1、你的蜗牛正在干什么呢?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呢?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做做的过程中,让幼儿感知大米的来历及用处。

  2、能在集体中大胆讲述自己的感受,并乐意与同伴分享。

  3、使幼儿懂得爱惜粮食,从而激发他们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

  4、引导幼儿对大米产生兴趣。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1、米粉、水、糕、粽子、汤圆、米饼、爆米花、盘子、抹布(人手一份)

  2、《大米产生》的图片

  3、已完成有关米及米制品的调查表

  活动过程:

  一、 看看、说说米及米制品

  1、(米饭引出 )这是什么?用什么做的?米从哪里来?(看图片《大米产生》)

  米除了做米饭,还可以做些什么?

  2、与同伴交流分享记录表

  师小结:米除了煮饭,还可以煮粥、包粽子、做爆米花、做甜酒酿。米除了直接做这

  些食品外,还可以磨成米粉,做好处的食品。

  3、(看教师示范)米磨成米粉,做出了什么?对了。除了糕外,你们还吃到过什么用米粉做的食品?

  4、今天我们一起来品尝一下用米做成的食品好吗?

  二、幼儿品尝米做的食品

  1、展示各种米制品

  2、幼儿品尝,并相互交流食品的`味道

  三、 引导幼儿在集体中交流、讲述自己所吃食品的味道

  四、教师小结

  1、米可以做很多食品如:粽子、年糕、汤圆等,并口味都不同

  2、幼儿知道要爱惜粮食,了解劳动人民的辛苦。

  活动反思:

  为了让幼儿对米有更直接的经验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直接参与,于是我们请幼儿品尝了米制品,在品尝得过程中了解米的作用,以及劳动的艰辛。

大班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能结合生活经验,在乐曲的间奏部分创编动作,并根据乐句进行表演。

  2.情绪愉悦地进行甩葱舞的表演,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律动《甩葱舞》、音乐《甩葱歌》

  2.自制的葱人手一份

  3.位置成散点式圆形

  三.活动过程:

  1.引入

  师:从前有一位葱老大,他是葱家族里最大的。他特别喜欢带着一群葱小弟散步,他每天走一走呀,扭一扭,走一走呀,扭一扭。这些葱小弟呀特别崇拜葱大哥,很喜欢模仿葱大哥的动作。他们看见葱大哥做什么了,他们就做什么。每天散好步了,就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2.律动:甩葱舞。

  (1)师: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和音乐故事是怎么样的?(教师边听音乐边坐在自己的椅子上做动作)

  (2)教师解释动作。师:葱大哥带的葱小弟太多了,所以要走走停停,看看葱小弟在不在。不然葱小弟要走失的,所以我们一定要走走走走停。

  再来一次。

  (3)出示葱。师:你们想不想把葱拿出来玩一玩?(让幼儿拿着葱玩一遍)师:你刚才看到葱大哥做什么动作了?

  (4)离开椅子做律动

  师:接下来葱大哥要带这些葱小弟去草原上散步,草原上有许多动物,我们要轻轻的走,不然呀会被动物发现吃掉的。(先让幼儿走一走再开始律动)

  (5)请另一个教师做葱大哥做动作

  师:你们有没有看到葱大哥做了什么动作?请葱大哥来做一做。刚刚葱大哥做了什么动作?在葱家族里有一个现象就是葱小弟先看葱大哥做一遍,然后再学他。我们不是同时做的,有人先,有人后,这叫轮流。

  (6)不听音乐轮流做动作。请一幼儿来跟老师一起做葱大哥。

  (7)请一幼儿做葱大哥,跟着音乐做律动。

  3.与幼儿讨论创编动作。

  师:总是刷牙没劲,那除了把他当成牙刷,还能把他当什么?

  (1)师:谁也来做个动作让我们学学?(一幼儿做动作,余幼儿学)(教师唱歌谱)

  (2)师:你做什么动作?我们跟着音乐轮流着做和学。(教师唱歌谱)

  (3)师:你准备给我们带来什么动作?试一试。(播放间奏音乐)

  4.游戏:甩葱舞。

  (1)师:让我们跟着音乐开始吧!(完整地游戏)

  (2)师:当葱大哥在做动作的时候,葱小弟做什么呢?

  (3)师:其实哦,每次我们做完就会停下来,停下来再邀请,现在我们编变一变这样就可以不停的玩下去。我们中间的葱大哥像个指南针,最后定位在哪,就说明那个人就是下一个葱大哥哦!我们来试试。(连续两遍)

  (4)师:葱大哥的`动作可以是自己想的,也可以是借鉴别人的,都是不错的方法哦。

  (5)师:这样的游戏对我们每个人都是挑战哦,我们再来一次。(连续二遍)

  (6)师:我们现在去外面的草地上散散步吧!一起走吧!

大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筛子是农村常用的一种工具,它能分离大小不同的混合物。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常常会不小心把几种不一样的东西混在一起。为了能让幼儿学会解决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设计了此活动。这个科学活动有利于幼儿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了解筛子的作用,从而体验科学活动的有趣。

  活动目标

  1、动手尝试,了解筛子的作用,发现筛孔的大小与被分离的小颗粒状物体大小的关系。

  2、体验合作探索的乐趣,初步具有耐心、细致的探究品质。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事先认识芝麻、黄豆、绿豆、花生、盐等物。

  物质准备:芝麻、黄豆、绿豆、花生、盐混合物若干;筛子、筷子、汤匙、镊子等工具;各种筛子的图片;工人、农民使用筛子的录像片段。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师:今天,老师不小心把一盆芝麻打翻在黄豆里了。(出示混合物。)现在,我想请小朋友帮我一个忙:把芝麻和黄豆分开。

  2、初次尝试:发现筛子的作用

  (1)介绍操作材料。

  师:要把芝麻和黄豆分开可以用什么方法呢?

  幼:可以用手挑出黄豆。

  幼:可以用筷子分。

  幼:可以用汤匙把黄豆分出来。

  师:我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些工具,有汤匙、镊子、筷子、筛子。请你想办法把它们分开,分别放在两个盘子里,看谁分得又快又好。

  (2)提出操作要求:

  ①找个小伙伴,两人一组,每种工具都试一下,比比哪种方法快。

  ②分好后把工具放回框里,并和小伙伴说说你是用什么办法分的。

  ③保持地板的整洁。

  (3)幼儿分组操作,教师观察指导。引导幼儿互相交流,发现筛子能分离混合物的作用。

  师指导语:你是用什么方法分的?哪种工具分得最快?为什么?

  (4)集中交流,梳理幼儿的探索发现。

  ①你用什么方法分的?分完了吗?什么方法可以最快地把混合物分开?

  幼:我用汤匙分的,还没有分完。

  幼:我用镊子、筷子分的,也还没有分完。

  幼:我所有工具都试过了,汤匙、筷子、镊子都可以分,但是都不够快,筛子是最好用的,用筛子能很快把它们分完。

  ②为什么筛子能把东西分开呢?(边操作边讨论。)芝麻和黄豆一样大吗?使用筛子来分,你发现了什么?

  幼:筛子上有许多小孔,黄豆比较大,留在上面;芝麻比较小,才会漏下来。

  师:(小结)原来筛子上有许多筛孔。比筛孔小的东西会从筛子上漏下去,比筛孔大的东西留在筛子上,这样就把两种东西分开了。

  (教师提供大小对比较明显的芝麻与黄豆混合物,幼儿在尝试使用各种工具后,发现使用筛子能很快将两种混在一起的东西分开。该环节让幼儿在自主操作中发现筛子的作用。操作后的集中交流中教师通过有效的追问,帮助总结并提升核心经验:比筛孔小的东西会从筛子上漏下去,比筛孔大的东西留在筛子上。)

  3、第二次尝试:发现筛孔大小与被分离物大小的关系

  (1)介绍操作材料:盐和黑米、绿豆和花生的混合物,大中小号的筛子。

  师:用筛子来分东西又快又好。除了刚才用的那个筛子,我还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另外两个筛子,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出示大、中、小孔筛子,在大中小号筛子上分别贴上“大”、“中”、“小”字作为标记。)

  幼:它们的孔大小不一样。

  师:这儿有两盘混合物,黑米和盐、绿豆和花生,它们一样大吗?谁大谁小?

  幼:芝麻大,盐小;花生大,绿豆小。

  师:你们想不想试试用不同的筛子把它们分开呀?

  (引导幼儿对混合物的颗粒大小进行比较,有利于幼儿根据混合物的大小选择合适的筛子。)

  (2)提出操作要求:

  ①两人互相合作选择合适的'筛子把它们分开,分别放到四个盘子里。

  ②分好后和小伙伴说说你是用哪种筛子分的,结果怎么样。

  (3)幼儿分组操作,教师观察指导。鼓励幼儿根据混合物的大小寻找合适的筛子。

  (4)操作后讨论:

  ①这些东西是用同一种筛子来分的吗?

  ②黑米和盐你是用哪种筛子分的?你发现了什么?用小孔筛子分为什么只有盐漏下来?

  幼:用小孔筛子分的,因为盐比筛孔小就漏下来,芝麻比筛孔大,留在了筛子上。

  师:用其他的筛子分行吗?(演示用大孔的筛子分。)为什么两样东西都漏下去了?

  幼:芝麻和盐都比筛孔小,所以都漏下去了。

  ③绿豆和花生你是用哪种筛子分的?你发现了什么?用大孔筛子分为什么花生会留在上面。

  幼:因为花生比筛孔大,会留在上面,绿豆比筛孔小,所以会漏下去。

  师:用别的筛子分行吗?(演示用小孔筛子分。)为什么两样东西都留在上面了?

  幼:绿豆和花生都比筛孔大,所以都留在筛子上了。

  师:(小结)芝麻和盐都比筛孔小,所以都筛下去了。绿豆和花生都比筛孔大,所以都筛不下去。因此,分东西时要选择合适的筛子来分。

  (为筛子做上标记便于幼儿辨认、取放及讲述。在第二次尝试中教师提供芝麻和盐、绿豆和花生的混合物,分离时仅需要用到大、小孔筛子,中孔筛子的提供为这一环节的操作提高了难度。通过这样的操作探索,幼儿的经验进一步提升,认识到筛孔大小与被分离物大小的关系,初步懂得选择合适的筛子来分。)

  4、第三次尝试:选择合适的筛子来分

  (1)介绍操作材料

  师:我这儿有四种东西的混合物,混合物中有黑米、盐、绿豆、花生,它们一样大吗?谁大谁小呢?

  幼:盐最小,然后是黑米、绿豆,花生最大。

  (引导幼儿先区分混合物颗粒的大小,为后面的操作活动打下基础。)

  (2)提出操作要求:

  ①合作把这些东西用合适的筛子来分一遍,看谁分得又快又准确。

  ②分好后和同伴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③幼儿分组操作,教师观察指导。重点指导幼儿选用合适的筛子分,并用语言表述出来。

  师指导语:你先用哪种筛子分出什么东西?再怎样分?

  (3)操作后讨论:

  师:你是怎样分的?分完了吗?

  幼:先用小号筛子把盐筛下来,再用中号筛子分出黑米,最后用大号筛子把绿豆筛出来,花生留在筛子上,这样就把四样东西都分好了。

  幼:我先用大孔筛子,花生比筛孔大留在筛子上;再用中号筛子,绿豆比中孔筛子的筛孔大,留在了筛子孔上,这样就把绿豆也分出来了;最后用小孔筛子分,绿豆留在小孔筛子上,盐漏到盘子里了。

  师:这三个筛子筛出来的东西一样吗?为什么?

  幼:不一样,因为它们的筛孔不一样大。

  师:(小结)小孔筛子的筛孔小,只能漏下盐,中孔筛子的孔比小孔筛子的大,所以它能漏下黑米和盐,大孔筛子的孔最大,所以它能漏下盐、黑米、绿豆。原来筛孔的大小不一样,筛出来的东西大小也不一样。

  (第三次尝试提供盐、芝麻、绿豆、花生的混合物,由两种混合物的比较变成四种混合物的比较,加大了探索的难度,分离时由原来的一次分离变成了多次分离,幼儿更进一步了解要根据混合物的大小选择合适的筛子才能分得更快。得出筛孔的大小不一样筛出来的东西大小也不一样的结论。)

  5、观看课件,了解筛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活动自然结束

  师:在日常生活中,筛子还有很多用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科学活动源于生活,活动把幼儿的认识由课堂延伸到现实生活,不但进一步巩固了对筛子的认识,还丰富了幼儿有关筛子的经验,体现了科学活动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活动反思

  1、活动选材体现生活化

  该活动来源于生活,是幼儿感兴趣的问题。“筛分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茶叶包、夏天的蚊帐等,但却极易被孩子们忽略,而“筛子”是生活在农村的儿童常见的用品。本活动选材处处体现科学活动与生活密切联系,符合陶行之的“生活教育”理念。

  2、材料提供体现适宜性

  本次活动提供的材料能引发幼儿探究和学习的欲望。

  为了排除外在因素的干扰,我在活动前多次实验,提供适宜的操作材料,即大小不同的混合物颗粒,混合物大小适中,刚好与不同型号的筛子匹配。采用两人合作操作的方式,每个幼儿都有动手操作、充分感知的机会。幼儿通过操作、探索,发现、感知筛孔的大小与被分离物大小的关系。

  3、活动环节体现递进性

  活动过程始终以幼儿的自主操作、自主探索、自主发现为主,层层递进,充分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始终让幼儿自我探索,自主发现。本次活动设计了如下三次操作探索:

  初次尝试:提供大小对比较明显的芝麻与黄豆,幼儿在尝试使用各种工具后,发现使用筛子能很快将两种混在一起的东西分开。该环节让幼儿在自主操作中发现筛子的作用。

  第二次尝试:提供芝麻和盐、绿豆和花生,分离时仅需要用到大、小孔筛子,中孔筛子的提供为这一环节的操作增加了阻碍,通过这样的操作探索,幼儿的经验进一步提升,认识筛孔大小与被分离物大小的关系,初步懂得选择合适的筛子来分。

  第三次尝试:提供盐、芝麻、绿豆、花生的混合物,由两种混合物的比较变成四种混合物的比较,加大了探索的难度,分离时由原来的一次分离变成了多次分离。幼儿更进一步了解要根据混合物的大小选择合适的筛子才能分得更快,得出筛孔的大小不一样筛出来的东西大小也不一样的结论。

  递进性的探索环节使幼儿的操作由易到难,幼儿获得知识的过程由浅入深,呈递进式的发展,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使幼儿真正成为了活动的主人。递进式的活动环节使幼儿“跳一下,够得到”,从而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4、问题设置体现有效性

  活动前设置开放性的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操作,活动后给孩子时间讨论与交流,引导幼儿将自己操作过程中的发现表述出来。例如,第一次操作时提出问题:你用什么方法分的?什么方法可以最快地把混合物分开?第三次操作时提出问题:混合物一样大吗?谁大谁小呢?这三个筛子筛出来的东西一样吗?为什么?教师通过有效的提问,帮助幼儿总结并提升核心经验:原来比筛孔小的东西会从筛子上漏下去,比筛孔大的东西会留在筛子上。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与小学生座谈,了解小学生的生活,初步认识田字格的结构和整理文具、书包的基本技能。

  2、增强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入小学的愿望。

  活动准备:

  1、田字格纸若干、1—10数字若干、文具盒(铅笔、橡皮、尺子等)、书包(图书、本)等。

  2、课前与小学老师沟通,邀请部分小学生及老师参加活动。

  活动过程:

  (一)与小学生及小学老师座谈

  1、教师指导语:“小朋友们你们看,今天白老师把谁请来了?我们应该说什么呀?”“现在我们请他们来自我介绍一下好不好?”

  2、“前些天,我们小朋友都参观了小学校,回来后小朋友提出了许多的问题,今天来了这么多的小学生,我们就请他们帮我们来解答问题吧。”

  3、幼儿提出问题,小学生做解答。

  (二)与小学生共同游戏

  1、田字格游戏。

  教师指导语:“我们知道了许多关于小学的事情,现在请哥哥、姐姐和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吧。”

  “这是什么?”、“为什么叫田字格?”“一个田字格有几个小格组成?”、“他们都叫什么?”

  请小学老师给小朋友提出要求,幼儿玩拼图游戏。“请把苹果放到左上格”……

  2、田字格里摆数字

  “下面一共有几个田字格?我们来数一数”。“请把数字摆放到田字格里,数字要放到左上格和左下格。数字10要占满一个田字歌。”请小学生一起参与游戏并指导幼儿完成游戏。

  3、整理文具

  教师指导语:“小朋友我们的.铅笔盒里都有什么?”现在我们来和哥哥、姐姐一起学习整理文具盒吧。”

  整理书包。“我们来背上书包,看看我们象小学生吗?”

  (三)请哥哥、姐姐和我们一起唱小学生的歌,我们要做小学生了!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内容与要求:

  1、通过交流信息,讲述自己喜欢新城区或是老城区的理由,感受松江越来越美丽。

  2、学习多途径收集信息,并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对松江的感受。

  活动重点与难点:

  重点:讲述自己喜欢新城区或是老城区的理由,感受松江越来越美丽。

  难点:学习多途径收集信息,并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对松江的感受。

  活动准备:

  1、幼儿自由分组,按照喜欢新城区或是老城区自由收集资料。

  2、教师事先准备自己喜欢新城老城的理由。

  3、投影仪、磁性板2块。

  设计思路:

  1. 对活动内容的选择 随着主题活动的开展,我班的孩子从关注“我们居住的小区”,开始逐步扩展为关注自己居住的新城区和老城区了。 根据孩子们关注的热点,我们将孩子进行自由分组,各自回去寻找松江新城区或是老城区的资料,并以“你喜欢老城区(新城区)吗?为什么?”的问题形式,请爸爸妈妈共同配合制作了相关的资料介绍。 本次活动,意图通过幼儿讲述自己喜欢老城区或是新城区的理由,扩大幼儿对松江的了解,让幼儿感受松江越来越美,从中进一步激发幼儿认识和了解松江的`愿望。并为主题的进一步开展和深入做好相关的铺垫。

  2. 对活动教育价值的思考 《指南》指出:5-6岁幼儿要“学习多途径收集信息和交流信息”。本次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次展示交流的平台,让幼儿在交流信息的过程中增强对松江的了解。

  3. 对活动形式的思考 采用小组活动形式尽可能保证每位幼儿获得发展 在交流活动中,每个孩子都有表达表现的愿望。而三、四十名孩子在一定时间内不可能尽兴地进行交流,因此减少人数对孩子来说就是多提供了表述交流的机会和时间,因此我设想采用分组形式进行本次以交流为主的活动。 分组的依据 教师根据孩子们收集的资料进行了分组,将重复的资料尽可能分成两组,扩大幼儿的了解范围。

  活动流程: 问题导入 ―― 交流互动―― 情感体验―― 活动延伸 活动过程:

  1、问题导入 师:我们有的小朋友认为新城区很美丽,喜欢新城区,有的小朋友认为老城区很美丽,喜欢老城区。小朋友回去之后各自寻找了自己喜欢的理由,今天就请你们来介绍一下。

  2、交流互动 1) 交流 师:谁来说说自己喜欢新城区或是老城区的理由? 幼儿将收集的资料放在投影仪上,边看投影边讲述自己的理由 教师针对幼儿的能力差异,给予适当的帮助与提醒 2) 提升: 教师帮助幼儿归纳提升喜欢松江新城或是老城的理由 将幼儿收集的资料汇总在两块磁性板上

  3、情感体验

  1) 师:看,我们小朋友喜欢松江新城和老城的理由这么多啊,松江真是一个好地方啊!

  2) 师:小朋友,你们猜猜汪老师喜欢松江新城区还是老城区呢?

  3) 教师介绍喜欢松江新城和老城的理由

  4) 师:你们猜到了吗,汪老师喜欢新城区老城区呢?

  4、活动延伸: 将幼儿制作的资料布置在墙面上 。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意图】幼儿喜欢做游戏,边唱儿歌边做游戏更是孩子们乐意干的事。为了发展幼儿的跑、跳能力、培养运动的兴趣、增强其看信号标志做动作的意识,我特设计了送小动物回家这一游戏活动。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运动的兴趣。

  2、发展跑、跳的能力。

  3、练习看信号标志做动作。

  【活动准备】

  头饰(小兔、小鸭、小狗)、 贴有图片的房子(胡萝卜、小鱼、骨头)、拱形门、垫子、《走路》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1)幼儿随音乐一边唱《走路》一边模仿歌曲里的小动物,自由地走走、跑跑、跳跳。(2)玩猜猜猜、变变变游戏

  先请幼儿猜猜小兔”、“小鸭”、“小狗”的家分别在哪儿,再引导幼儿戴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头饰,变成“小兔”、“小鸭”、“小狗”,找找自己的家。(小兔的家贴有胡萝卜图片、小鸭的家贴有小鱼的图片、小狗的家贴有骨头图片)

  2、玩送小动物回家的游戏

  “今天,天气真好!小动物都到森林里玩,可是它们玩忘记了回家的路,我们把这些小动物送回他们的回家,好吗?

  (1)介绍游戏玩法及规则

  在送小动物回家的`路上有许多的标志,要按标志信息走,看到山洞(用拱形门代替)要钻过去,看到红色的垫子要像小兔子一样地跳过去,黄色的垫子要跑过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把小动物送回他的家里。

  (2)教师示范玩法

  幼儿带小动物到森林里玩,把小动物放在森林的地板上,然后跑回来(老师跟幼儿合作游戏1~2次),练习时注意提醒幼儿看标志做动作。

  (3)男、女孩子各玩1次

  教师对做得好的幼儿及时表扬,同时鼓励认真做游戏的幼儿,增强其自信心,使之乐于参与游戏。

  (4)全班幼儿一起玩1次

  小结:刚才你们做得真棒,把小动物都送回了家,他们很高兴,想和我们一起来跳舞,让我们一起动起来好吗?

  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做放松运动。

  【活动延伸】

  幼儿回家和其他小朋友继续玩送小动物回家的游戏。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设计背景

  大班的幼儿已经有了较多的经验积累,对于乐句已有了认识和感知,也掌握了语词节奏。而本次活动的设计关键就是在于使幼儿认识一周中的每一天,并且让他们在所学歌曲的基础上创编新的歌词,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即注重语言的`创造力,培养其对语言的兴趣,并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演活动。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注意升降音节的准确

  2、感受歌曲的节奏,激发孩子歌唱的欲望。

  3、教幼儿学习根据“星期之歌”的结构形式,进行仿编歌曲的活动,以发展想象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并学唱歌曲,认识一周中的每一天。

  难点:培养幼儿大胆的创编歌曲,并能大胆地在全体幼儿面前展示自己的成果。

  活动准备

  歌曲挂图1幅,三角铁、铃鼓、鼓槌等乐器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1、发声练习:

  老师弹奏音阶,引导幼儿进行发声练习

  2、节奏练习

  老师用手拍打铃鼓,分别拍打出2拍子、3拍子、4拍子的节奏,让学生模仿

  二、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学习歌曲的兴趣。

  师:小朋友每天都要到幼儿园上学,经常会听到老师说第几周呀星期几呀,那么你们知道一周有多少天吗?都是那几天呢?

  老师出示日历。

  现在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来数一数。(一天、两天……七天,哦,一周有七天)都是那几天呢?我们再来数一数,(星期一、星期二……星期天)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有一位叔叔将这几天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这首歌曲叫《星期之歌》,你们想听吗?

  三、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理解歌曲。

  1.教师示范唱《星期之歌》,让幼儿初步感知歌曲。

  2.朗诵歌词

  老师指导幼儿朗诵歌词,使幼儿能够独立朗诵出歌词

  四、学唱歌曲

  1.打节奏朗诵歌词;

  老师引导幼儿根据音乐旋律拍打节奏,边打节奏(拍手)边朗诵歌词

  分别用三角铁、铃鼓、鼓槌敲打节奏并朗诵歌词。

  2.试唱:

  教师弹奏曲谱,引导幼儿逐句学唱,直到幼儿能够独立唱出歌曲和旋律

  3.乐器伴奏唱歌曲

  一部分孩子分别使用三角铁、铃鼓、鼓槌敲打出音乐的节奏

  另外一部分孩子合着节奏唱歌曲

  五、表演唱

  组织幼儿进行分角色的表演唱,请七个小朋友分别代表一天,例如:星期一由一个小朋友来唱,星期二由一个小朋友来唱,以此类推,最后合唱。

  六、引导幼儿创编“歌词”。

  老师引导幼儿创编歌词,可以用颜色来代替星期,可以用水果来代替,还可以用身上的器官来代替……老师要充分地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作的欲望。

  教学反思

  这节歌唱活动,其活动目标是在学习歌曲的基础上,结合歌曲内容,充分发挥想像力编创歌词,并结合歌词进行即兴动作表演,能正确使用乐器,并能根据歌曲打击出正确的节奏。

  在教学这首诗歌时,我有些操之过及。导致使用乐器的幼儿和唱歌的幼儿配合得不是很好,但创编歌词这一部分很成功,幼儿的积极性很高,此环节幼儿非常轻松,他们也愉快地体验了创作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在此后的教学中,我会随时随地观察幼儿的兴趣,随时完善自己的教学。

大班教案 篇9

  设计思路:

  朋友是每个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伙伴。教师的责任在于让每个孩子学会怎样结交朋友,怎样融入群体,怎样为自己、为他人共同营造一个友爱的情感氛围——从朋友那里汲取欢乐、给朋友带去欢乐。因此,结合我班正在进行的“幼儿园里朋友多”主题活动,我设计了这一学习活动。

  从孩子的兴趣出发,运用多种手段设计这一活动,也是非常有趣的。在活动中创设积极的环境非常重要,与环境相互作用是幼儿学习,获得经验的最佳途径。于是活动中我为孩子创设一定的情节,使幼儿心情愉快,轻松自然,有真切感;制作中播放有关对话、歌曲,使幼儿完全溶入到意境中,让幼儿亲临其境,使幼儿敢想、敢说、敢做。一定的情景,有趣的情节,把孩子零星的经验归拢,提升起来,让幼儿充分感受小蜗牛的助人之心和与朋友的友爱之情,体验为朋友做事的快乐。这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活动。

  活动目标:

  1、懂得只要有爱心,不管能力大小都可以帮助别人。

  2、愿意给别人带去快乐。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空白圆形卡片、蜡笔

  活动过程:

  一、看表情图(看课件)

  1、出示两个表情(微笑、哭泣),说说你喜欢哪一个表情,看了哪个表情能想到快乐的`事情?

  2、拍照:小朋友甜甜的微笑

  二、幼儿看课件,欣赏故事第一段

  1、森林里的动物们都是好朋友。看看小动物们在为自己的朋友们做什么?(小鸟为朋友唱歌、小猴为朋友摘香蕉、小鸭为朋友送信)

  2、朋友感到怎样?(很感动、很高兴)

  3、看看小蜗牛怎么了?(不开心)猜猜它为什么不

  高兴?(放录音:小蜗牛不开心的原因)

  4、帮小蜗牛想个办法,想想它能为朋友做什么?(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充分想象并讲述,幼儿自由讨论)

  三、完整欣赏故事

  1、请幼儿边看课件,边完整欣赏故事

  2、小蜗牛为朋友们做了一件什么高兴的事情?

  3、为什么小蜗牛会想到把微笑送给大家?

  4、大家喜欢小蜗牛的微笑吗?为什么他们都认为小蜗牛了不起?

  5、师总结:小蜗牛虽然能力很小,只会爬,但它有一颗爱心,它想到了要让自己的朋友快乐一点,它把微笑送给了大家,给大家带去了快乐,所以大家都觉得它很了不起。

  四、延伸活动:制作“微笑”标志

  1、幼儿自制两枚“微笑”标志,即在圆形卡片上画上微笑的表情。

  2、启发幼儿将其中一枚“微笑”标志别在自己胸前,另一标志则送给自己的好朋友。

大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借助音乐与情境,大胆用肢体动作表现小木偶的不同动态,积累僵硬的动作经验。

  2、结合情境体会小木偶变成小朋友的喜悦,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关心、帮助他人。

  【活动准备】

  1、幼儿前期经验:听过故事《木偶奇遇记》,初步感知过小木偶的动作。

  2、环境与材料创设:

  ①ppt(拥挤的马路、空旷的草地等);

  ②flash:仙女姐姐、美丽的小花园;

  ③“和谐城市心灵乐章”公益广告片断;

  ④音乐:《七式进阶》《木偶兵》《杜鹃圆舞曲》;

  ⑤充气榔头一把。

  【活动过程】

  一、小木偶诞生。

  媒体呈现“木偶奇遇记”的画面,引发幼儿的回忆。

  引导语:老木匠的本领可真大,今天我也来学做故事里的老木匠,小朋友们就是小木头,等会我敲到哪根木头,哪根木头就变成我的小木偶,跳到中间摆出一个小木偶的造型,好吗?

  1、播放《七式进阶》音乐,教师扮演老木匠跟随音乐有节奏地敲打、制作小木偶。

  A段音乐:做刨木、锯木、敲钉子状。

  B段音乐:用充气榔头在“5-3”(嘟-哒)处随意敲击幼儿,幼儿摆出各异的造型,表示小木偶诞生。(为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可请幼儿和“老木匠”一起来制作小木偶。)

  2、播放“木偶兵”背景音乐,做游戏“我是木头人”(边念儿歌边模仿小木偶的动作)积累僵硬的动作经验。

  师:我们都是小木偶,让我们一起来玩玩“我是木头人”的游戏,看看谁的动作最像一个小木偶。“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讲话不许笑,还有一个不许动”(两遍)。

  游戏:关节动一动。规则:“木匠”拍自己身上的任意一个关节(双肩、肚子、膝盖等处)几下,小木偶就把那里的`关节动几下。(提醒小木偶动作幅度要大些。)

  3、幼儿随“木偶兵”音乐完整表现,教师随机辅以情景性语言,如把手伸出来,往上伸一伸,往前走一走,一起问个好……

  二、小木偶变身。

  出现仙女,提问:你们想变成真正的小朋友吗?要变成小朋友必须要有一颗爱心。怎样才是一个有爱心的小木偶?

  1、播放公益广告“和谐城市心灵乐章”——情感提升。

  师:你们从影片里看到有哪些人?他们帮助别人做了什么事?生活中也有很多人需要我们的帮助,你们想帮助谁?怎么帮助他们?

  2、小木偶帮助警察指挥交通(个体表现)

  (1)媒体演示情景——拥挤的马路

  创设语言情景:马路上太拥挤了,警察叔叔忙也忙不过来,你们愿意帮忙吗?

  (2)小木偶随音乐帮助警察指挥交通(感知僵硬的动作)。可以边随音乐表现边用有节奏的语言:我帮警察|指挥交通|请你等一等|请你快通过|……(可请个别动作较形象的小木偶来表现,集体模仿。)

  师:警察叔叔说,在你们的协助下马路变通畅了,真要谢谢你们。

  3、小木偶帮助花匠植树种花(合作表现)

  (1)媒体演示情景——空旷的草地

  创设语言情景:你们能把这片空旷的草地变成一个美丽的小花园吗?

  (2)小木偶随音乐合作表现植树种花的情景

  怎样才能变成美丽的小花园?在个别幼儿表演时可辅以有节奏的语言,如我把泥土松一松,我给小树浇浇水,小树小树快快长……

  ·分组:可以两个好朋友一组,也可以几个好朋友一组一起来植树种花,要先商量好谁来植树种花,谁来装扮小树小花。

  ·幼儿尝试合作表现,教师观察。要点:观察幼儿表现小木偶植树种花的动作是否多样,关注幼儿的合作表现情况。

  (3)小组交流、分享(有侧重地选取)

  (4)媒体演示:空旷的草地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小花园,鲜花盛开、绿树成荫,引发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

  师:草地变成了美丽的小花朵真是太让人高兴了,大家都说谢谢你们。

  三、小木偶美梦成真。

  仙女姐姐:恭喜你们,从现在开始你们终于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小朋友(仙女用魔棒施展魔法),孩子们欢呼:“谢谢你,小仙女!”

  师:我太高兴了。你们终于变成一个真正的孩子了!那就让我们共同庆祝、尽情舞蹈吧!(播放《杜鹃圆舞曲》音乐)。

  幼儿合作自由舞蹈,体验小木偶变成小朋友的快乐心情。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的教案04-12

大班教案01-21

大班其他教案:圣诞贺卡_大班其他教案07-01

大班其他教案:孤单的斑鸠_大班其他教案07-01

大班综合教案:好吃的鸡蛋_大班综合教案07-07

大班其他教案:有趣的轮子_大班其他教案07-07

大班综合教案:水果拼盘_大班综合教案07-07

大班游戏教案:好玩的绳梯_大班体育教案07-07

大班艺术教案:捏面人_大班体育教案07-07

大班健康教案:保护牙齿_大班健康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