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5-15 09:15:04 教案 投诉 投稿

有关科学教案范文锦集6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科学教案范文锦集6篇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

  过程与方法:

  1.调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

  3.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

  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教学难点

  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材的特性

  教学准备

  6种用最常见的材料做成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1.这个单元我们将开始学习“材料”,板书“材料”。你知道哪些材料的名称?什么物品是用这种材料做的?教师将学生说到的材料一一板书出来。

  2.看看自己和小组里的同学,身上穿的、佩戴的和携带的物品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试着把它们写在书中的表格中。

  3.交流记录的情况,看看有没有出错。

  4.这些材料在我们身边应用很广,书包里的物品、教室里的物品,它们又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调查表,对于难以判断是什么材料制成的物品,请作出标记。

  5.调查结束后,在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

  ①调查了多少物品?使用了多少种材料?

  ②哪些物品是由一种材料制成的?哪些物品是由多种材料制成的。

  ③哪种材料使用得最多?

  6.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交流

  哪些材料在我们身边被广泛使用着,为什么大量使用它们呢?

  二、观察描述几种常见材料的主要特点

  1.我们周围的`物品,往往都是由各种材料组成的,比如一扇门,就使用了木头、玻璃、金属等材料,不同的部位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材料?举例说说你的想法。

  2.四人小组选择两种材料讨论它们分别有什么主要特点和用途,并记录下来。

  3.交流各组的记录情况,有不同意见的及时补充,若认同其他组的观点,及时将它补充在自己的记录单上。

  4.请保管好记录单,下次还要再使用。

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观察物体的沉浮现象是幼儿很喜欢的探索活动,中班幼儿对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建构,但在汽水中的沉浮现象却没有相关的知识,而葡萄干在汽水中不断沉浮“跳舞”的有趣现象,也引起幼儿无限的探索欲望。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生活经验,开展了本节科学活动“会跳舞的'葡萄干”。让幼儿获得知识与经验,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活动目标:

  1.观察葡萄干在汽水中的运动状态。

  2.对探索活动感兴趣,通过个体的观察、操作,找出问题的答案。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初步掌握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材料准备:1.雪碧。2.葡萄干。3.探索材料(瓜子、石头、花生)。4.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1.我这里有一杯水,你猜这是什么水?

  2.你是怎么猜到的?

  3.我请来了一位舞蹈家,你们看它是谁?它是怎么在水中跳舞的?

  二、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观察

  1.幼儿观察葡萄干在汽水中的运动状态,方向。

  2.在观察的时候,如果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先告诉我。(幼儿探索,教师记录)

  3.你们看了葡萄干跳舞后有什么发现呢?(教师根据幼儿回答进行记录)

  4.它是怎么在水中跳舞的?

  5.你觉得它为什么会在水中上下运动?

  6.为什么到了水面后又沉下去了呢?

  7.要是没有气泡会怎么样呢?

  8.这里还有一些东西,请你们猜猜哪些会跳舞,哪些不会跳舞?

  9.幼儿动手操作、观察,并进行记录。

  10.集体讨论哪些物体会在汽水中跳舞,哪些不会。

  三、教师小结

  原来汽水中的小泡泡就像大力士一样,他们一起合作用就把汽水中的物体拖起来,让它跳舞了。

  活动反思:

  活动材料使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将科学现象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利于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活动注重自然过渡,即探索交流——思考讨论——体验感受——经验提升,让幼儿在活动中不断地获得知识与经验,在情感上获得愉悦与满足。为每个幼儿都能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从幼儿最感兴趣的操作活动入手,让幼儿通过实验、记录去积极主动地获得相关知识,通过记录、分享、交流的形式,让幼儿不断积累学习经验,并且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发现和建构知识,从而发现汽水中气泡与沉浮之间的秘密,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让幼儿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不足之处:

  1.记录表的使用方式幼儿不太理解,不明白如何如进行记录,应在之前进行示范、讲解,或重新按照幼儿的特点优化设计。

  2.多提供一些“说”的时间,满足幼儿探索交流的愿望。

  3.教学形式再开放些,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学习能力。

科学教案 篇3

  第一单元 沉和浮

  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4 造一艘小船

  5浮力

  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8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第二单元 热

  1热起来了

  2给冷水加热

  3 液体的热胀冷缩

  4 空气的热胀冷缩

  5金属热胀冷缩吗

  6 热是怎样传递的.

  7 传热比赛

  8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1 时间在流逝

  2 太阳钟

  3 用水测量时间

  4 我的水钟

  5 机械摆钟

  6 摆的研究

  7 做一个钟摆

  8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 昼夜交替现象

  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3 证明地球在自转

  4 谁先迎来黎明

  5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6 地球在公转吗

  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8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在经历测量的过程中感受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 在操作中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3. 培养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连接网络、一盒自动铅笔的笔芯;学生每人直尺一把、一角硬币一个(或一张卡)

  教学过程

  一、感受毫米产生的过程

  1.用手比划:1米 1厘米 10厘米

  2.小组比赛,估计数学课本的长、宽、厚。(记录估计值→反馈估计值→“怎样验证?”)

  3.分组测量,验证估计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测量值→全班交流)

  4.评议学生记录方法,引出“当测量长度不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用毫米表示。”<课题:毫米>

  二、认识“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1.“毫米”是个多大的长度单位,你能把它介绍给大家吗?(学生介绍)

  2.1厘米=10毫米:在直尺上数给同桌瞧瞧→课件演示(可选0到刻度1,也可选其它相邻的两个刻度)板书刻度关系式。

  3.还可以这样介绍:2厘米=()毫米 50毫米=()厘米()厘米=()毫米

  三、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用手比划出1毫米,与直尺上的`1毫米对照;再与同桌比比,看谁比划得准。

  2.找找生活中什么物体的长或宽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预设:1分硬币、电话卡的厚度等)

  3.从课本中数出几张,捏紧后的厚度约为1毫米?(先估计,再验证)

  4.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预设:降雨量、自动铅笔的笔芯等)

  5.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5毫米、10毫米、100毫米的长度。

  四、小结

  1.你学到了什么?

  2.再次测量,准确读出我们数学书的厚度,以及长度和宽度。(不同的记录方法)

  3.课外延伸:毫米的英文写法——mm

  在河南郑州被发现的世界上最小的书,长约25毫米,宽约19毫米,厚9毫米。(请用手比划,可以借数学书的一角进行比较)

  五、练习巩固:

  书P3:“做一做”。

  书P5:1、2。

  六、作业:《课堂作业本》P1~2。

  板书设计

  长 宽 厚

  估计值:

  测量值: 1厘米=10毫米

  回家作业:找找生活中更多的用毫米作单位的物品,记录下来。

  调查今年七月份杭州地区的降水量是()毫米。

  教学后记:

科学教案 篇5

  目标:

  1、引导幼儿知道树木与人类生存的关系,培养幼儿爱护花草树木、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学习区分树的种类。

  2、了解树木的多种用途,培养思维力,想象力。

  3、初步形成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意识。

  准备:

  带领幼儿参观周围人们植树造林的情况。认识几种树木的种类。

  活动过程:

  一、启发式提问。

  1、你见过哪些树木?能说说它们的名字吗?

  2、你能说说树木的.用途吗?

  二、讨论树木与人类的关系。

  1、树木能净化、美化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风沙弥漫,防止水灾,保持生态平衡。

  2、调节气温,防风遮阳。

  3、树木能制成家具等,生活中不能没有树木。

  三、幼儿应如何做。

  1、学会保护树木。

  2、积极栽种树木。

  四、向幼儿讲述爱护树木的重要性。

  使幼儿懂得不能随意损坏小树苗,也不能乱砍树木,不能在树林中和旁边生活,以免烧毁树木。

科学教案 篇6

  第一课 使用工具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

  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

  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 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 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

  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

  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4、小组汇报:

  请一个小组上台来介绍,并且可以使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

  5、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启后)

  三、选用什么工具好

  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

  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 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 3)说说你选择这些工具的理由

  2、小组长领材料,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实验

  3、全班交流:说说你们刚才选择的工具是最合适的吗?

  分组发言共同评论。

  四、完成三项任务的工具选择

  1、请大家观察P3的三幅图,请你在右边选择最恰当的工具来完成这3项工作。 并且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2、油桶通过斜面推上车,比较省力;大石头用撬棍当赶感去撬动比较省力;利用绳子和滑轮组成定滑轮可以很方面地将国旗挂到旗杆顶上。

  3、教师小结: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让我们做的更好。

  4、 请大家看P3工具的定义,深入理解。

  五、全课总结:

  对于简单机械,我们还有什么问题想研究?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冬天科学教案02-14

有关科学教案02-06

科学教案模板03-27

必备科学教案07-26

关于科学教案07-26

科学教案范文04-06

关于科学教案07-24

大班科学教案:磁铁的奥秘_大班科学教案07-01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蛋_大班科学教案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