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时间:2023-05-12 19:43:45 教案 投诉 投稿

关于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八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班语言活动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八篇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谈西藏美食的话题,对西藏美食感兴趣。

  2.能积极地倾听并能围绕话题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3.了解西藏饮食文化,重点了解糌粑的文化。

  活动准备:

  1.实物准备:糌粑、奶渣、黑马茶或酥油茶。

  2.图片: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幼儿表达自己的见解。

  指导语:小朋友们好!你们知道我是从哪里来的吗?

  指导语:是的,(第一张图片)你们知道这是哪吗?它和湖南的建筑有什么不一样。我们来自西藏,湖南人喜欢吃。。。。。,可是我们西藏的人们喜欢吃。。。。。。那你们知不知道我们西藏人都吃些什么不一样的东西呢?

  二、欣赏西藏饮食图片,并围绕话题谈论。

  1.出示图片,引发幼儿观察、猜测、讨论,控制集体和分组讨论时间后单独请个别发言。

  指导语:那我们看看西藏人经常吃些什么?

  2.教师结合图片总结并分别指出:我们西藏人喜欢吃青棵面、酥油茶和牛肉、羊肉、奶制品。

  指导语:藏族的饮食,牧区与农区稍有不同,但也有共同点,都喜欢吃青棵面、酥油茶和牛肉、羊肉、奶制品。

  三、出示糌粑的图片及实物糌粑,一次讲解糌粑的由来。

  1.引导孩子们跟随教师说一遍:糟粑,同时可加入教师夸张表情和动作形容它的美味。

  指导语:这是西藏人喜欢吃的青棵面,藏语叫糌粑。白白的,味道香浓,你们跟随老师说一遍:糌粑。你们想想它是用什么做的?

  2.教师清晰地提出倾听要求,幼儿欣赏以及观察。

  指导语:那我们看看糌粑到底是怎么做成的?看图片的同时倾听老师讲,待会儿我要请你们来回答问题。

  3.引导幼儿回答发现不一样的工作的地方。

  指导语:请谁愿意告诉大家做糌粑的过程中要做哪些工作?

  小 结:糌粑是将用青棵炒熟后磨成的细面之外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所以做糌粑时很辛苦。

  四、引导幼儿谈论糌粑的用途。

  指导语:你们在看图片时看到那些人是怎么吃糌粑?我们来模仿画面上的西藏人吃糌粑吧!可以加入动作,来孩子们动作做起来吧。

  指导语:糌粑除了好吃、饱肚子外,糌粑对糖尿病有好处,它可以治病。

  五、介绍食用方法和进行示范,幼儿品尝西藏美食,体验吃糌粑的感受。

  1.激发幼儿对品尝西藏美食的兴趣,体验吃糌粑的感受。

  指导语:云彩老师带来了好吃的西藏美食,小朋友们想不想尝尝?

  指导语:请小朋友们注意听老师的要求,先请男孩子轻轻的搬椅子,再请女孩子轻轻的搬椅子后洗手、拿杯子。我们要品尝西藏的糌粑、奶渣、茶。

  2.介绍食用方法和进行示范。

  指导语:它可直接放入口中吃,称糌干粑。在家中吃牛肉时候想吃糌粑的话,奶茶烧开后倒入碗中,加入酥油、奶渣,待化开后,加入格粑粉,迅速用右手4个手指将其搅拌均匀,团成一个个小团,边团边吃,边喝酥油茶或奶茶。你们以后想要来西藏旅游必须了解的藏族饮食文化。

  活动延伸:

  幼儿品尝糌粑、奶渣、茶。

  指导语:每个人都尝一点,可以直接吃,谁先尝完了,告诉大家你吃糌粑有什么感觉?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根据提供的图片,大胆想象说出图中内容。

  2、能完整的朗诵儿歌,并想象续编儿歌。

  3、喜欢探索宇宙的奥秘,初步形成观察天空、星星、月亮的好奇心。

  活动重点:目标1、2

  活动难点:能在图片的提示下大胆续编儿歌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活动室布置成宇宙

  活动过程:

  1、引语:“今天,我们也当一次宇航员。乘做自己的飞船到太空去旅游去,想去吗?

  2、带幼儿随音乐做乘飞船动作进入布置成宇宙的活动室,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张贴的月亮、星星图片,发现月亮的形状(象钩)。

  3、引“多漂亮的大月亮,走!咱们一起进去玩一玩!到月亮上作客我们要送什么礼物给月亮姐姐呢?我们看见了这么美的月亮,那就将月亮编成一首好听的儿歌送给月亮姐姐吧!同意吗?”

  4、(播放课件)让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用语言描述看到的`图片内容,教师带幼儿将所说的话语进行修改、组编变成短小精悍的句子,最后将所编的句子组合起来就变成了一首儿歌。

  儿歌——钓星星

  月儿弯弯,银光闪闪。

  像个鱼钩,挂在天边。

  不钓鱼,不钓虾。

  钓串星星满天撒。

  5、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大胆续编儿歌,如:月亮圆圆,像个银盘,不装菜,不装饭,只装一盘小星星……

  6、鼓励幼儿自由、大胆的进行创编。

  7、小结幼儿的创编情况,幼儿集体朗诵大家创编的儿歌,带幼儿乘飞船回家。结束活动。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启发幼儿想出各种保护牙齿的方法。

  2、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心中的想法,初步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

  3、通过各种生动的表演,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小老虎和虎妈妈的掌偶各一个。

  2、录音机和磁带《刷牙歌》

  3、电话玩具一个。

  活动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叮叮铃……,电话响了。)

  师:咦,是谁打来的,让我来接接看。

  师:(接电话)喂,你好!哦,是小老虎啊,你怎么了?别着急,慢慢说,好,我们班小朋友一定会帮你想办法的,你别担心,再见。

  师:小朋友,你知道刚刚的电话,是谁打来电话吗?(小老虎)

  师:对,是森林的小老虎打来的。

  师:小老虎跟我说遇到一件事,想让小朋友一起帮它想想办法。我们一起来看看昨天晚上小老虎在家里发生什么事情了!

  二、通过掌偶表演,让幼儿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1、教师生动表演,幼儿欣赏。

  2、通过提问,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内容。

  (1)小老虎为什么这么难受?(牙齿疼)

  (2)小老虎为什么会牙齿疼?(吃很多糖,还不刷牙。)

  三、师幼共同讨论如何保护牙齿,并鼓励幼儿大胆地说出心中的想法。

  1、鼓励小朋友开动脑筋帮助小老虎想办法?

  师:小朋友,小老虎知道错了,我们一起来帮帮他吧。大家想一想,怎样做小老虎的.牙齿才不会疼呢?(天天刷牙)

  2、教师启发幼儿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

  师:小朋友再想想,还有什么跟其他人不一样的办法,来保护我们的牙齿?(早晚刷牙、定期去看牙医,不能吃太多的糖、吃完饭后要漱口、拔掉驻牙)

  过渡语:小朋友,我们和小老虎一起来表演刷牙歌吧!

  四、通过歌表演“刷牙歌”,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1、播放歌曲《刷牙歌》,鼓励幼儿做简单的刷牙动作。

  师:牙齿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一起把牙齿刷得白白的、亮亮的。

  2、活动自然结束。

  小结:小老虎很感谢我们教了他这么多保护牙齿的好方法。它说以后要好好爱护自己的牙齿。

  五、活动延伸:

  1、日常生活中要提醒幼儿养成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的好习惯。

  2、语言区:(投放指偶)鼓励幼儿尝试着模仿小老虎说话的声音。

  附:故事《小老虎的牙齿》

  一天晚上,小老虎妈妈和小老虎准备睡觉了。突然,小老虎说:“妈妈,我想吃糖。”老虎妈妈说:“这么晚了,该睡觉了。不能吃糖,糖吃太多,牙齿会长驻虫的。”小老虎可不依,一边吵一边说:“不嘛,妈妈,我就要吃糖嘛。”妈妈:“小老虎听话,快点去刷牙,刷完牙早点睡吧!”

  夜深了,妈妈睡着了,小老虎偷偷的打开电冰箱,拿了整整一大袋的好吃的,有棒棒糖,有巧克力,还有大蛋糕呢!小老虎可高兴了!

  小老虎一边吃一边想:“哼,我才不信呢!我的牙齿这么坚硬,连树枝都能咬断,还会怕这小小驻虫吗?”小老虎高高兴兴的吃了起来。就这样不知不觉的,小老虎吃了好多东西,他早把妈妈说要刷牙的事给忘了,爬上床,就呼呼的睡着了。

  第二天清晨,太阳公公出来了。妈妈喊道:“小老虎快起床啦,你今天不是要去幼儿园给小朋友表演节目吗!快起来啦!”

  小老虎一边哭一边说:“哎哟,妈妈,快来呀,我的嘴怎么肿了,我的牙好痛啊!”

  妈妈看了看小老虎的嘴巴说:“哎呀,这是怎么回事?”小老虎不好意思的低下头。说:“妈妈,是我没听你的话,吃了太多的糖。”妈妈看看满桌的垃圾,一下明白了。

  “妈妈,我的牙好疼啊!哎哟,妈妈,好疼啊!”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的内容,初步学会朗诵儿歌。

  2、能说说小动物的尾巴及了解小动物尾巴的用处。

  活动准备:

  动物角色。

  重点难点:

  了解小动物尾巴的'用处。

  活动过程:

  一、出示角色,想像讨论

  1、逐一出示动物角色,想像讨论。

  (1)这是谁呀?(金鱼)它的尾巴像什么?

  (2)牛、小猴、燕子、狐狸、袋鼠、壁虎的提问同上。

  2、小结:每一种小动物都有一根尾巴,它们的尾巴都是长得不一样的。

  二、欣赏儿歌,学习理解

  1、师朗诵儿歌。

  2、结合儿歌内容进行提问:

  (1)儿歌中有哪些小动物?

  (2)儿歌中讲了一些小动物的尾巴能做什么事?

  3、幼儿学习理解儿歌,用各种形式朗诵儿歌。

  三、相互交流,提升经验

  1、讨论:儿歌中这些小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用处?它能帮助小动物做什么事情?

  2、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的用处?

  3、小结:原来小动物的尾巴不仅漂亮,还能帮助小动物做事情。

  4、请小朋友回家再找找有关动物尾巴的资料。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生活中幼儿对各种弯的物体可以说天天都能接触到,但具体让他们设计并用语言来表达出他们的形状还是有点难,所以,根据主题安排精心设计了这节语言活动《弯弯乐园》,通过活动让幼儿辨别了各种不同的弯,同时又鼓励幼儿大胆地想像,设计更多更有趣的弯,并能用描述性的语言来描述了各种不同的弯曲。

  【活动目标】

  1、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弯,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这些弯。

  2、在故事交流、游戏中,感知各种各样的弯。

  【活动准备】

  1、各种彩色布条。

  2、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各种各样的弯

  1、谈话活动:小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知道有哪些是弯的东西吗?(幼儿自由发言)教师小结:你们知道这么多弯弯朋友,你们真聪明!

  2、老师今天也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些弯弯的朋友,小朋友想不想认识它们呀?幼儿:想。现在,请大家一起看大屏幕。

  二、利用课件初步了解各种不同的弯

  1、教师请小朋友认真观看课件,在弯弯乐园里有哪些弯弯朋友?你找到了哪些弯?这些弯是一样的吗?你知道这些弯的名字吗?你觉得哪个弯最有趣(鼓励幼儿用语言、动作表现自己找到的各种弯)。

  2、教师演示课件,请幼儿欣赏故事

  (1)提问:弯弯乐园里究竟有几个弯?弯弯乐园里都有哪些动物?小动物进了哪一个弯?你能说说吗?(请个别幼儿回答)

  (2)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演示小动物走的路线,并引导幼儿用小手绕一饶,走一走这些弯。如:6字弯、8字弯、0字弯、S弯等,

  三、走走玩玩乐园

  1、引导幼儿设计各种各样的弯。

  出示布条,引导幼儿用布条设计各种弯。你可以设计自己看到的,也可以设计故事中的,也可以设计自己喜欢的弯。

  2、走一走自己设计的弯,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跟好朋友说说你设计的弯是怎样的。

  3、展示部分幼儿设计的弯,并讲一讲设计的弯是怎样的',你最喜欢那些弯,为什么?

  4、把小朋友们设计的弯路连在一起就变成了弯弯乐园。

  5、请小朋友们在弯弯乐园中游玩。

  【活动延伸】

  在日常活动中,继续引导幼儿设计出更多更新颖的弯,让幼儿继续走各种弯,与好朋友分享。

  【活动反思】

  《弯弯乐园》活动是让幼儿辨别不同的弯,并对这些弯用描述性的语言来说一说。在活动过程中,先让幼儿说说生活中的弯,又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述故事,让幼儿有兴趣地认识了不同的弯,最后用布条设计弯,让他们在自己和好朋友设计的弯里进行走,最后把小朋友们设计的弯路连在一起就变成了弯弯乐园。大家进弯弯乐园游玩,体验“弯弯乐园”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以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身份参与其中,让幼儿自己去发现,自己去创新。还特别关心能力较低的幼儿,来引导和帮助他们。但在最后组成弯弯乐园时,围成一个圆圈,幼儿玩得很开心,对弯弯乐园也很感兴趣。但这节课唯一不足之处就是时间过于长了。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认识一些秋天的果子,知道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2、初步学会朗诵诗歌,体验诗歌的节奏美,让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3、体验边手工粘贴边念诗歌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教具:

  1、各种秋天的果子:苹果、橘子、香蕉、石榴、柿子、梨、葡萄。

  2、箱子一个、盘子一个。

  学具:

  3、梨子、葡萄、绿苹果、红柿子剪好的`图片和大盘子图片幼儿人手一份。

  4、胶棒。

  三、活动过程:

  1、提问:

  (1)小朋友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天)

  (2)田地里有哪些东西成熟了?(稻子、棉花、玉米)

  2、出示装有果子的箱子。

  (1)教师:“前两天老师到果园里参观,果园里的爷爷送给老师一箱好东西,小朋友们想不想看?”(想)

  (2)请一位幼儿把袋子里的果子一个一个摸出来放到盘子里,并让幼儿说说你摸到什么?你摸到的水果是什么颜色的?像什么?

  (3)提问:“秋天除了这几样水果,还有哪些?什么颜色,像什么?”(幼儿回答,教师出示实物水果)

  (4)教师小结:秋天里,不但田地里的农作物成熟了,还有这么多的果子也成熟了,秋天可真是个收获的季节啊!

  3、朗读诗歌。

  教师:“老师知道一首好听的诗歌《秋天果子多》,就有说到这些水果,我们一起来听听。

  (1)教师边念诗歌边出示相应的实物水果。

  (2)教师第二遍放慢语速朗诵诗歌,并提出问题:你们在诗歌里听到了什么。(幼儿回答,教师在黑板上贴出相应的水果图片,并同时重复诗歌里的诗句)

  (3)教师带幼儿一起看着图片朗诵诗歌。

  4、幼儿粘贴水果盘。

  教师:这么多水果丰收了,我们小朋友把水果装进秋天的这只大盘子里吧

  (1)幼儿粘贴水果盘 。

  (2)幼儿看着自己粘贴好的水果盘朗诵诗歌。

  教师小结:现在果子已经装到秋天这个大盘子里了,你们可以带回去送给爸爸妈妈。

  四、活动延伸:

  品尝水果。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欣赏诗歌,感受体验诗歌的意境美。初步感知事物间的对应关系。

  2、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来朗诵诗歌。

  3、指导幼儿寻找、观察"泡泡",并模仿诗歌的句式,进行仿编。

  4、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5、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小蝌蚪、花朵、白云、树叶等图片若干及桃子图片一张,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一、课题引入教师和幼儿一起随音乐自由唱唱跳跳进活动室,体验快乐情绪。(吹泡泡的歌曲)

  1、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玩吹泡泡的游戏,你们准备好了吗?让我们跟着音乐出发吧!

  2、这些泡泡真漂亮,是谁吹的呀?老师吹的泡泡是什么样的?(圆的。大的,小的,五颜六色)这么多漂亮的泡泡和我们小朋友一起玩,你们高兴不高兴?(高兴)

  3、今天,泡泡王国呀,也来了许多泡泡,但是这些泡泡和老师刚才吹的泡泡不一样,我们一起看看是哪些泡泡好不好?

  二、多媒体课件,学习诗歌

  (一)出示图像引导语:你看到了什么?请你用好听的话来说一说。(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1、鸡蛋教师提问:(1)这是什么泡泡?(鸡蛋泡泡)鸡蛋泡泡到我们班做客,我们拍手欢迎它。这么漂亮的鸡蛋泡泡会是谁吹的呢?为什么?谁能用完整的话说说?

  2、苹果教师提问:(1)这是什么泡泡?(2)苹果又是谁吹的泡泡?(3)为什么说苹果是果树吹的泡泡?谁能用完整的话说说?

  3、星星。老师提问:

  a.这是什么泡泡?(星星泡泡)这么漂亮的星星泡泡是谁吹的呀?(我们一起猜猜看)b.出示月亮,小朋友说的真棒,这么漂亮的星星泡泡是月亮吹的。谁能用完整的话说说?(星星是月亮吹的泡泡),幼儿跟读。

  c.为什么说星星是月亮吹的泡泡?(因为月亮和星星总是在夜晚一起出现,而月亮比星星大,就好像是星星的妈妈,所以说星星是月亮吹的泡泡) 4、雨点。

  a. 这是什么泡泡?(雨点泡泡)b.可是雨点泡泡不知道他是谁吹的泡泡,小朋友帮他想想?(乌云)谁能用完整的话说说?

  5、根据图像,师生共同念上面四句。

  a.现在我们把"什么是什么吹的泡泡"连起来讲一讲。教师接上最后一句:我吹的泡泡是一首首歌谣,一串串欢笑。

  b.老师提问:我吹的泡泡是什么?

  为什么我吹的泡泡是一首首歌谣,一串串欢笑?(因为我吹泡泡时的心情和唱歌、欢笑时的心情一样,都很开心,所以"")

  6、集体念诗歌两遍。

  (1)教师:哇!这么多可爱的泡泡连起来就成了一首好听的诗歌,师范读。(配乐)(2)这么好听的.诗歌,我们给起个名字吧!(题目叫《吹泡泡》)(3)这首诗歌真美,我们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读呢?(用美美的声音,要读得轻轻的,要用温柔的声音来念。)我们一起来朗读这首诗歌吧!(可跟着背景音乐边朗诵诗歌边表

  三、启发幼儿仿编诗歌引导语:

  你发现我们的身边什么也会吹泡泡,它吹出的泡泡又是什么?

  1、现在请你们到后面去找一找,找到之后轻轻的坐回自己的位置。

  (幼儿自由选择"泡泡",如:蝌蚪、海浪等)请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说说你找到的是什么泡泡,会是谁吹的泡泡?还可以和你的好朋友讨论讨论。

  2、依次请三名幼儿示范仿编。并把幼儿的图片贴到黑板上。

  我发现树叶是大树吹出的泡泡。

  我发现小蝌蚪是青蛙妈妈吹得泡泡。

  我发现花朵是土地吹的泡泡;我发现白云是蓝天吹的泡泡我发现西瓜是藤儿吹出的泡泡。

  我发现汽球是小朋友吹出的泡泡。

  露珠是小草吹的泡泡葡萄是滕儿吹的泡 藤儿还会吹出哪些泡泡?(西瓜、南瓜、冬瓜、葫芦)(在幼儿选择的两个事物中必须有一样是圆圆的,这样才更加贴切,更符合诗歌的意境。)

  3、全体幼儿进行仿编。每三个一组把编出来的诗歌念给客人老师听。

  四、到户外继续找"泡泡"小朋友你们真棒,又编出了那么好听的诗歌。

  除了这些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泡泡呢?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到外面去找一找,也把它编成好听的诗歌好吗?

  幼儿听音乐走出活动室。

  附:诗歌《吹泡泡》

  鸡蛋是母鸡吹的泡泡,苹果是果树吹的泡泡。

  星星是月亮吹的泡泡,雨点是乌云吹的泡泡。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动物们是有趣的,大自然是美好的,我们在这个诗歌里能够了解到小动物,了解大自然。通过对诗歌的仿编,能激发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动物们的观察能力。启发他们充分充分发挥想象,能够大胆、清楚的语言表达。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欣赏诗歌,能够富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情趣。

  2. 鼓励幼儿大胆表演,能用适当的动作和表情,表达对诗歌的理解。

  3. 初步了解诗歌的句式形式,学习仿编诗歌。

  4. 引导幼儿在诗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5. 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 关于诗歌的flash一个

  2. 动物头饰:兔子、小猴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

  1. 用富有韵律和激情的语调朗诵一遍,激发幼儿学习的愿望

  2. 播放flash

  ⑴、完整的观看一遍

  提问:你都看到了什么

  ⑵、逐步观看,一起讨论看到了什么,尝试用诗歌的语言回答。

  二、学习诗歌

  1. 跟老师随动画一起朗诵诗歌,让孩子熟悉诗歌。

  2. 帮助孩子理解作品。

  讨论:小兔子跳着去做什么?袋鼠跳着又去做什么呢?

  3.在理解的基础上继续学习诗歌,并归纳诗歌的特点:有节奏,句子有重复

  4.表演诗歌内容

  分角色表演诗歌,教师指导幼儿做相应的表演动作

  讨论:还有哪个动物是跳跳跳的?

  让幼儿开阔思维,不局限于跳,可是是爬,可是是走。但是以跳为主。

  三、仿编诗歌

  1. 播放动画,让孩子们看看还有哪些动物,进行示范。

  教师先示范,初步调动孩子的创编能力

  2. 让幼儿利用动画上的图片试编诗歌

  3.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仿编诗歌。幼儿可以离开动画的示范,自己创遍。

  小猴子也可以跳也可以爬,小花帽也可以来跳跳跳……

  四、总结

  将幼儿仿编的诗歌串连起来,最后以用原诗的结尾段结束

  活动反思:

  该活动既具有领域的特色又突破了领域的局限,活动中“看看”、“说说”、“做做”自然相连,让幼儿在多种感官的互动中获取经验、理解诗歌,并用恰当的语言、动作表现自己的理解,模仿诗歌句型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象。从游戏化的趣味活动中,带给孩子们活泼、美好的精神感受。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07-04

中班活动教案:语言03-02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10-10

中班语言活动:胖胖减肥_中班语言教案07-07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微笑》11-25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家》01-03

中班语言活动《礼物》教案01-03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家》03-29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荐】02-15

中班春天语言活动教案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