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3-05-07 18:59:02 教案 投诉 投稿

【精选】美术教案模板汇总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术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选】美术教案模板汇总5篇

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体验漫画艺术的魅力,知道漫画艺术根源于生活,服务与生活。

  2、尝试运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设计一个自己的漫画肖像。

  3、欣赏自己和他人的漫画作品,交流不同见解知道漫画艺术与我们生 活紧密关系,能用正确眼光去分析漫画作品。

  [教学重点]

  学习肖像漫画夸张和变形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抓住特征进行夸张变形。

  [教具准备]

  教师:课件、作画工具、漫画作品等。

  学生:漫画的资料、绘画工具、照片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习用具的准备,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导入

  感受漫画的'魅力。出现一些人物的漫画像。提问:这些人物你们都熟悉吗?你觉得他们的画像怎么样?跟平时的画像有什么区别? 小结:这些是漫画像。(出现课题)人们看了会想笑,并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

  三、交流

  1、说说你所知道的印象较深的漫画。

  2、出示漫画的概念:漫画是卡通的一种,它是一种具有强烈的讽刺性 或幽默性的绘画,它还是一种艺术的夸张,夸张与变形突出了人的个性特点。

  3、漫画种类有很多,今天我要学习的是肖像漫画。

  四、比较与发现

  1、请几个同学上讲台来互相寻找彼此的脸部特点。

  2、下面让我们来研究一下肖像漫画。

  3、出示的照片和漫画作比较:

  “出示的肖像漫画与照片有何区别?”(鼻子大、头发乱、身体小因为夸张了某一特征,所以整个比例变了,就是变形了)

  4、夸张与变形是漫画的重要表现手法。学生欣赏其它漫画肖像。(如:成龙、陈佩斯等)

  结论:肖像漫画是强调人物形象特征,甚至加上动作、表情来夸张表现。

  五、教师示范

  1、 展示教师漫画

  问:这个人物有什么特点?

  出示步骤:

  步骤1 :

  步骤2:

  步骤3:

  (1) 脸型

  (2) 五官

  (3) 头发

  (4) 身体动作

  2、表情

  问:“影响表情的因素有哪些?”(五官的变化)所选表情也是为了突出人物形象特征。

  六、布置作业:

  对你感受最深的一个人设计一幅肖像漫画。

  作业要求:幽默夸张,突出个性,表现手法不限。

  七、总结展评

  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对自己喜爱的作品风格及独特的表现方法进行评述。

  2、 教师总结,表扬全班学生,激励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情。

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标与内容:

  1.显性目标与内容:

  应知:初步了解古今中外有不同形式的舞蹈,各个时代、民族的服饰各有特

  色,艺术家们表现的形式也多种多样。

  应会:学习从艺术晶中认识了解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文化,学习分析、描述作品中线条、色彩的表现力以及对人物动态、造型的描绘。

  2.隐性内容与目标:在学习中,教师应注意学生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对古今中外各民族文化的尊重,激发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

  能力:注意培养学生感受、达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舞蹈是人类源远流长的一种艺术形式,欣赏古今中外以舞蹈为题材的.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指导学生分析作品。

  难点:观察、分析作品,体会不同艺术品给人类带来的不同感受。

  教学过程:

  1.导入。

  (1)放一段欢快的民族音乐。

  (2)提问:听到音乐后有什么感受?你想做些什么?

  小结:舞蹈可以表达人们欢快喜悦的心情。

  2.欣赏〈〈舞蹈纹彩陶盆〉〉

  (1)提问:你知道在人类历史上,舞蹈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

  (2)出示(舞蹈纹彩陶盆)。简要介绍:这是在墓葬中挖掘出的一个原始社会时期的彩陶盆。

  (3)提问:①上面画了些什么?②他们跳的舞蹈是什么样子的?请学生上前模仿。

  ③你知道为什么要跳舞吗?

  3.学生分组看中外部分民族舞蹈。

  (1)提问式导入:想不想对舞蹈有进一步的了解?

  (2)将全班分两大组, (一大组中有若干小组)分别观看课件中的中国民族舞蹈和外国民族舞蹈。

  通过课件分析〈〈新疆舞〉〉作品中对线条的感受。

  提问:①如果去掉作品中的线条会有什么感受?(轮廓感)②如果去掉衣裙上的一些线条会有什么感觉?③如果改变线条的倾斜方向会有什么感觉? (运动感、速度感)

  以各组为单位欣赏其他作品。

  课件出示:花山崖壁画、汉代圆雕(玉舞人)、透雕饰品(双人盘舞)、砖雕(舞伎)。

  绘画作品:马蒂斯(舞蹈者)、德加(从包厢剧院看芭蕾)、名家舞蹈速写作品、农民画作品、剪纸作品等。

  请学生选择工具表现出看到的或想象中的舞蹈。对构图饱满、抓住舞蹈特点、形象生动的作品加以鼓励。

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冬天的认识。

  2、能按意愿独自设计画面,大胆作画。

  3、增强对冬季周围事物关注。

  活动重点:

  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冬天的认识。

  活动难点:

  能画出冬天里景物、人物的特征,色彩合适。

  活动准备:

  油画棒、画纸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引出主题。(指向目标1)

  “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啊?”“你看到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的呢?”幼儿讨论,教师简单小结。

  2、提出绘画主题,引导幼儿思考。(指向目标2、3)

  “今天我们要来画一幅‘冬天’的画”,你会画一些什么呢?”幼儿个别说一说,互相说一说。

  3、提出作画要求,幼儿自主作画教师观察引导。(指向目标1、2、3)

  “请小朋友画出景物、人物在冬天里的'样子,要让别人一看就知道是冬天,自己要有自己的想法,尽量不要和别人一样。”

  幼儿作画,教师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丰富画面内容,涂上适当的色彩,进一步表现冬天特征。

  活动结束:

  (指向目标3)

  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或找一找自己喜欢的作品,说说原因。

美术教案 篇4

  活动

  《清明上河图》教育活动是一节美术欣赏课。该欣赏活动主要是通过引导幼儿欣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使幼儿了解、认识祖国经典绘画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其目的是把“清明上河图’’作为古代艺术及文化启蒙的种子播洒在幼儿心中,为幼儿今后的成长铺路。通过欣赏清明上河图,引导幼儿深入细致的了解宋代首都汴京城的繁荣景象,感知古代热闹的大街场景。引导幼儿欣赏画面的布局、感受其和谐流畅的美感。张择端大师在这幅作品中采用了散点透视的绘画手法,将繁杂的内容纳入到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之中。幼儿在欣赏绘画的同时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培养了幼儿审美观和评价美的能力。整个活动从人物形态、画面的点、线、造型及中国画的色彩入手,把重点放在整幅画的高潮部分“虹桥"。在活动中,采用了让幼儿学一学、做一做等教学方法体会古代人的生活情境,调动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在欣赏动感的《清明上河图》这一环节中将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

  活动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欣赏《清明上河图》,提高幼儿对名清明上河图画的欣赏能力,感知热闹的宋代首都景色。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欣赏活动,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的情感。

  2、能力与知识目标:培养幼儿观察绘画的色彩美、构图美与造型美的能力,感受其和谐流畅的全景式表现方式。认识画面中人物的形态、古代建筑的造型。

  3、技能目标:提高鉴赏能力, 了解《清明上河图》的画面

  4、创造力培养目标: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培养幼儿审美观和感受美、评价美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了解画家张择端的绘画作品内涵。

  2、物资准备:课件《清明上河图》,音乐《高山流水》,实图《清明上河图》。

  3、环境准备:将《清明上河图》布置在活动室中供幼儿欣赏。

  活动过程:

  一、通过兴趣,引出主题

  小朋友,你们喜欢画画吗?长大想成为一名画家吗?在很早很早的古代就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画家,他把汴京城外的繁华景象都画在了一幅很长很长的画卷上,这位了不起的画家就是北宋张择端大师,这幅作品叫做《清明上河图》,它是我们中国十大名画之一,也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二、欣赏画面,感受画面的布局

  1、整体欣赏。

  教师:小朋友这就是《清明上河图》,你们见过这幅画吗,这幅画清楚吗?现在随着优美的音乐大镜头放大仔细的`来看一看。

  (1)这里描绘的是汴京郊野的风光。

  (2)在郊野的小路上走来了一群抬轿人,里面坐着一位老妇人,他们刚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

  (3)这里描绘的是汴河两岸小镇的风光,小镇上有一排排的房子,房顶是什么形状的?

  (4)这里有什么?在什么上面停泊着?船身有好看的花纹,都有哪些花纹?(线和点)船头尖尖的,非常的漂亮。

  (5)横跨在汴河两岸的有一座木质拱桥,这座桥弯弯的像什么?

  (6)这里有一条街道,街道上有什么?(人)街道两边有什么?

  (房、子树)房顶是什么颜色的?(黑色)如果我们把街道也画成黑色会怎么样呢?

  (7)这是什么啊?(牛车)这里又是什么?(轿子)轿子和牛车都是古代的交通工具,将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货车和出租车一样。

  (8)这是一座高高的什么?楼顶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里面都画了许多条什么线?墙身和阶梯是用什么线表现出来的?这是城门,穿过城门会来到什么地方呢?

  (9)这里的人好多啊!你们快来看一看他们都在干什么?这里的人非常多,川流不息,人来人往。

  小结:刚才欣赏的就是《清明上河图》的全景,在这幅长卷上画家共画了8 1 5人,各种牲畜五六十匹,大小船只二十多条,房屋建筑三十多栋,张择端大师把这么多的人和物都画在了这幅长卷上,并且让人感到又清楚又有序,就像我们真的来到了汴京城。

  过渡语:如果《清明上河图》中的人物、动物都动了起来,会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欣赏动感的《清明上河图》

  2、欣赏动态《清明上河图》。

  这是什么声音啊?停靠在汴河上的船怎么样了?虹桥上的人都怎么样了?树底下的人在干什么?船夫在船头上划动着船桨,我们学一学。。。。。

  过渡语:动感的《清明上河图》很热闹,我们看一个地方……

  3、局部欣赏——虹桥。

  谁还记得这座桥的名字叫什么?(虹桥)你们可别小看这座桥,他可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因为他的跨度有40多米,没有桥墩,而且全是用木头做出来的,现在再也没有人能够造出这样的桥,造这种桥的方法也已经失传了。你们觉得可惜不可惜啊?我们现在只能从《清明上河图》中欣赏到。

  桥上的人好多啊,这么,热闹啊,他们都在干什么呢,我们放大镜头仔细看一看。

  (1)桥上的人都在干什么,呢?(抬轿……)他们是怎么抬轿的?我们两个小朋友一组一起来学一学0

  (2)在这幅画面都有干什么的? (骑马、挑担、推拉车……)前面的人在拉车,后面的人为保持平衡用力往前推车,我们一起来模仿他们是怎样推拉车的。

  (3)这里还有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

  (4)桥中间有一个人正在往下抛缆绳,他想干什么?船上有一根高高的桅杆,这艘船到桥的对面,高高的桅杆就会和桥梁碰到,所以桥上的入是想用缆绳把桅杆放倒,使这艘船顺利地到了桥的对面。

  (5)邻船的人也在指指点点的,好像在大声地吆喝着什么? 离我们最近的有一排排房子,房顶有好看的花纹,这些花纹像什么?

  这是一条什么?(河)你是怎么看出来是河的?这些花纹就是用浅浅的黑色画出来的,中国的国画就是用墨来作画,以黑白色为主,深的地方是用浓墨画成的,浅的地方是用淡墨画成的。

  小结:刚刚我们欣赏的就是最热闹的地方——虹桥,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这幅长卷的名字叫什么?《清明上河图》

  4、整体欣赏。

  今天,老师把《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也带来了,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仔细找一找IIlj才我们都欣赏到了哪些地方?

  三、通过欣赏,对画家的赞美

  画家给我们带来这么美的画,你们有没有什么话想对他说?

  《清明上河图》这幅名画,反映了北宋年间首都汴京的繁华景象,画面内容丰富,人物众多,以长卷形式来构图,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因此在欣赏活动中幼儿兴趣盎然,情绪振奋。尤其是在分析画面构图布局时,幼儿找到了许多的不同,人物、帆船、建筑、桥梁等——幼儿的观察力和分析力令人折服。幼儿通过欣赏教学,审美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的。

  专家点评:

  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它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风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美术欣赏《清明上河图》就在于让幼儿了解该画的历史价值。在幼儿欣赏课件、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运用已有的美术知识,对画面的点、线、面进行认知,对画面的各种人物形态加以模仿,从而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景以及心理活动,如抬轿人、推车人、大人和小孩以及邻船人的模仿和想象。在这个过程中,真正体验到幼儿的天真和想象力。在每个环节中教师都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手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如:引导幼儿欣赏动感的《清明上河图》、其他画家的名画,通过整体欣赏——动态欣赏——局部欣赏——整体欣赏《清明上河图》,提高幼儿对名画的鉴赏能力,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的情感,发展幼儿的审美观以及感受美,评价美的能力。师幼一同欣赏后,更能够了解到画家的伟大以及《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美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一、 初步学习油水分离的知识,了解油水分离作品的特点,感受色彩变化的美。

  二、学习油水分离的绘画方法,能巧妙的利用油画棒等绘画工具进行创作。 活动准备:

  1、深色颜色颜料,水粉笔。

  2、白纸,铺好报纸的桌子。

  3、油画棒,已用白色油画棒画好的图画一幅。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以看魔术表演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小朋友们看看,我是谁啊?告诉你们,我是一个魔术师。我会变魔术!你们相信吗?” “那你们先看看老师这是什么?”(白纸。)

  “好了,小朋友仔细看清楚了,魔术师要开始变魔术咯!千万不要眨眼睛哟!” 师:我需要一枝神奇的笔,蘸上颜料,在白纸上一涂,出现了一幅漂亮的`画。 师:怎么变出来的?”

  幼儿讨论,猜测。

  师:其实神奇的不是老师这支笔,而是这张白纸。

  2、探讨作画方法。

  教师出示一支白色的油画棒。

  师:这支白色的油画棒平时我们很少用到,但是今天,我们有了它,才能变魔术。 师:你们想画个什么呢?

  教师根据幼儿的要求现场画几个图形,请一个幼儿上来刷颜料,其他小朋友喊:变,变,变,魔术开始了。

  3.再次讨论,寻找答案。

  教师小结:白色的油画棒画在白色的纸上,看上去还是一张白纸,其实魔力已经产生了。接下来,只要刷上颜料,画过白色油画棒的地方颜料就刷不上去了,好看的图画就露出来了。 教师:这是为什么呢?(请出科学老师)

  活动准备:

  每人两杯水、一点稀释水粉颜料、一杯油、一根竹签

  活动过程:

  A、 幼儿动手操作将水里倒进一点稀释水粉颜料,水和稀释水粉颜料会怎么样? 师:桌子上有一杯水和稀释水粉颜料,请小朋友将这两样物品倒在一起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幼儿操作,并能在操作后讲述结果)

  师:恩,稀释水粉颜料和水相融在一起啦!

  B、 幼儿猜想油和水倒在一起会出现什么现象?并记录。

  1、 油在水的上面2、油在水的下面3、油和水相融在一起

  C、 感知油和水相互倾倒后分离的现象

  1、 请你试一试把油倒在水里或者把水倒在油里会出现什么现象?

  2、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 交流你把什么倒入什么?发现了什么?你可以把你的发现记录在记录纸上!

  4、 小结:不论油倒在水里还是水倒在油里,油在上面、水在下面,它们是分离的不会相融在一起。

  D、通过操作感知油、水搅拌后分离的现象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搅拌时的现象和停止后的现象,并作记录。

  用竹签搅拌时是什么现象?停止后是什么现象?

  2、幼儿操作说出实验结果。

  4.幼儿尝试。

  你们想成为魔术师嘛?你们想不想也去变一变呢?”老师为每组准备好了东西,请你们也来变一变。

  教师讲解操作时注意事项。

  现在,请小朋友也来当魔术师,好不好?不过当魔术师有个小小的要求:不能把颜料涂在衣服或者桌子上。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操作,并注意引导幼儿丰富画面。

  5.欣赏各自的作品。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的教案11-08

《美术》教案02-21

小学美术教案11-19

插花美术教案12-01

《彩虹》美术教案12-02

《爱心》美术教案12-06

《纸杯》美术教案12-11

走进美术教案02-21

美术熊猫的教案11-04

美术活动的教案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