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5-06 08:25:26 教案 投诉 投稿

【热门】科学教案模板集锦7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热门】科学教案模板集锦7篇

科学教案 篇1

  教 材 :河北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科学》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

  1、科学知识:通过实验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冷水和热水“相遇”之后,热是怎样传递的。

  2、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的操作和分析曲线图,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及对实验的结果分析结论。

  教学重难点:实验条件的控制

  分组实验材料:

  铁架台、烧杯、锥形瓶、温度计、冷水、热水、保温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冷水和热水。






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二、提出问题,进行猜想。




当我们把盛有冷水的容器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中时,两个容器中水的温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猜想。





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为下面实验做好铺垫。




三、明确思路,进行实验。




1、指导学生认识实验材料。




2、讲解实验方法。(播放课件)




(1)测量两个容器中水的初始温度。




(2)把盛有冷水的锥形瓶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




(3)把两支温度计分别放入冷水和热水中,调整温度计的位置。




(4)用保温板盖住杯口。




(5)观测冷水和热水每隔1分钟的温度变化,并做好记录。





学生认识实验材料,明确实验方法。





小组讨论分工情况。




学生根据教师提示,分组组装实验仪器,进行实验。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





学生以小组形式组装实验模型,做实验,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找结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学生之间的情感。





实验中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控制实验条件进行实验的能力。




四、整理数据,归纳结论。




1、教师讲解曲线图的绘制。




2、从曲线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3、热在冷水和热水中是怎样传递的?





学生绘制曲线图。




观察、分析曲线图,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根据对实验现象及数据的分析,通过全班交流,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学习用曲线图整理实验信息,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科学结论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巩固运用。




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生活中的现象。




培养学生善于用掌握的科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服务于生活”。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

  使同学认识到科学技术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激发同学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通过了解科学技术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培养同学一分为二看待问题的态度,使同学认识到科学技术要为人类造福。

  2、行为与习惯

  让同学了解科学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同学将学科、爱科学的热情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怀着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认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协助同学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引导同学初步认识科学技术的利与弊,并对科学技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能持有正确的.态度。

  3、知识与技能

  从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关注生活中的科学技术,培养同学观察问题的能力,增强同学对科学技术的了解,培养同学对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通过争辩赛等活动,增强同学的参与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4、过程与方法

  同学通过关注周围的生活和收集有关科技资料,认识到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与世界,让同学通过争辩赛、故事会等活动,认识到科学技术既能造福人类,也会危害人类,我们应正确对待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

  课时布置: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1、请同学观察周围的生活,看看我们的衣食住行中有哪些科技产品,收集有关资料,对这些科技产品作大致了解。

  2、请同学访问家长或者亲朋好友,了解以前生活中的日常物品和现在有哪些不同。

  3、收集一些科学家生长经历的小故事。

  导入

  播放录像,请同学观看神舟五号载入飞船胜利的局面。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看到的是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发射胜利的局面,也看到了航天英雄杨利伟叔叔从太空中凯旋归来,神舟五号的发射胜利使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振奋与自豪,这说明我国的航天事业的发展已经处于世界前列了,想一想,为什么我国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呢?这要归功于我国科学家的奋发努力和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同样,我们在生活中也感受到科学技术带来的好处。

  教学互动一(衣)

  1、教师给大家介绍一下吴家嘴村小学六(2)班的讨论会,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扮演五依蒙和朱爱先两位同学,进行发言,先说说衣服与科技的关系。

  2、再请班级同学根据已收集的资料对王依蒙同学的发言进行反驳。

  3、教师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一些服装上的商标牌展示给大家看,让大家看看服装的面料成分是什么,其中包括着哪些科技成分。

  4、请同学扮演科学家,充溢自豪感地为介绍智能服装。

  教学互动二(食)

  1、教师请同学说说今天家里吃了什么饭菜,再请同学说说这些饭菜和科技有无关系,有怎样的关系,例如所吃的蔬菜是大棚蔬菜,米饭是杂交水稻生产的,一些肉类食品是养殖加工生产的等。

  2、教师为同学介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迹和安藤百福发明方便面的故事,并让大家谈谈感受。

  3、请同学根据所收集的资料,说说食品生产中还有哪些科技发明。例如罐头的发明、杂交水果的培植等。

  教学互动三(住、行)

  1、教师给同学展示摩天大楼和磁悬浮列车的图片,让同学说说我们的居住与出行和科技有什么样的关系。

  2、让同学根据生活中的观察说说我们周围有哪些技术先进的建筑和交通工具。

  3、教师为同学介绍磁悬浮列车。

  4、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跨越时空的来信”,想像未来的交通工具是怎样的。

  教学互动四

  1、将同学分成四个组,就“衣食住行”每组就某一方面来谈。

  2、再请每组同学设想一下50年以后我们的衣食住行将会是怎样的,请每组派代表上台来发言。

科学教案 篇3

  重点

  月食时三天体的位置关系

  难点

  月食的成因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收集日食、月食图片

  教学器材:灯泡、小球、大球、月食成因幻灯片或挂图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时,有可能出现日食的情况。今天我们来研究月食。

  (讲解)月相我们已经了解了,太阳光照射到月亮上,出现一半亮、一半暗,由于地球上的观察者不同,因此月亮明亮部分的形状也不同。月食是另一种情况,明明应该是满月的时候,却突然缺了一部分,甚至全部变暗,过了一会后,才又逐渐明亮起来,这种现象的发生与日、月、地三天体的位置有关。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做教材月食成因的实验,从灯的方向观察,画出小球被阴影遮掩的部分并与“月全食过程示意图”对照。

  (教师提问)灯泡、小球和大球,在月食中分别代表了什么星体?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月食发生时,月亮转到了地球的阴影中,三星体的位置关系是日——地——月。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教材的“月食形成示意图”,教师讲述月食的类型有月偏食和月全食。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地球阴影的形状(圆锥体形)。当月亮通过圆锥阴影的位置不同时,就会出现偏食和全食的现象。

  (学生活动)根据前面的讲解,同学们对教材的关于日食和月食的讨论1、2、3进行思考,并说己的想法。教师讲述月食发生时,可以观察的.地区比日食要大;只有在农历的满月时期,才能发生月食。

  (学生活动)当堂做教材的练习第4、5题。

  列表比较日食和月食。

  发生时间

  类型

  日月地位置

  可观察范围

  日食

  月食

  教案点评:

  日食和月食是三天体空间位置变化形成的,为了让学生完全了解这样的位置关系,本段落设计了多个活动;因此,将这些活动组织好是本课成功的关键。从前面的月相知识引出三天体彼此掩映的知识,然后通过实验和绘图,是学生对日食、月食有直观的体会。最后,教师通过几何图形,将学生的直观体会升华到理论高度。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光在空气中是直线传播的

  2、通过探究各种物体的影子,明白影子形成的原因

  3、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明白影子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

  知道光在空气中是直线传播的。

  教具:手电筒

  学具:球、玻璃、记录表

  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

  师:今天老师要请神秘的嘉宾到我们的教室来,左边的靠窗同学把窗帘拉开,大家猜一猜是什么来到了我们的教室?

  生齐答:阳光

  师:射进来的光线是怎么样的呢?

  学生观察并交流

  阳光进入到我们的教室后,又带来了哪位什么嘉宾?

  生找并回答(影子)

  师:这影子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呢?

  生:充足的阳光和物体

  师:今天老师跟同学们一起来研究这个影子。老师给每一组都准备了一只球和一块玻璃,(师拿出玻璃和皮球给学生看)大家到操场上以后利用这两个物体分别造出它们的影子,并把影子和物体画下来。还要把影子和物体的各自特征描述下来,最后初步归纳出影子形成的原因。在操作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2、画影子、研究影子(室外)

  ①学生四人小组合作造出球和玻璃的影子并画下影子。

  ②老师把学生带到教学楼的影子下面,师:我们现在站在大楼的影子里,你能看到太阳吗?(不能)要想看到太阳我们必须站在哪里?(站到影子的外边)

  师:为什么呢?你想过吗?

  ③拿一根标杆立在太阳下,让学生给标杆的影子位置做好记号。

  师:等下课我们再来一起观察这根标杆的影子

  3、交流影子

  ①师:这形成的影子和物体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可以从形状、颜色、透光与不透光等各个方面来说

  师:为什么影子和物体会有这些不同呢?

  生回答

  师:那玻璃的影子和球的影子又有什么不一样呢?

  学生交流(球的影子颜色暗,玻璃的'影子颜色亮)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学生讨论、交流

  ②师:影子、物体和太阳三者之间的位置又是怎样的关系呢?你们能不能在刚才的画上把太阳的位置画下来呢?

  学生开始画图

  师:影子、物体和太阳三者之间的位置是怎样的关系?

  学生回答

  4、研讨影子形成原因

  师:通过刚才我们在操场对影子的观察研究,你觉得影子是怎样形成的呢?

  汇报形成原因:太阳光照到物体上受阻而在物体的后面形成了影子。

  当学生回答阳光照到物体上时,被物体挡住了。师问:那光不会转弯吗?

  师生共同探讨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师利用窗帘让一束阳光进入到教室让学生观察阳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也可以证明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学生举例。(有点难,如中午十二点的影子、手电筒)

  5、课外延伸

  师:我们知道了影子形成的原因,那么物体的影子会不会有变化呢?大家课后去观察观察刚才那把椅子的影子。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常见金属的种类,了解不同金属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金属,通过实验研究不同金属的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

  各种类型的金属段,实验用的相关材料。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也是本单元的一个次级研究主题,主要引导学生探究金属这一类物质的共同性质特征。在教学中,教师通过问题:为什么使用该种金属的`问题来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探究金属的性质部分是本课最重要的活动内容,要求学生逐一进行操作和观察,以揭示金属的共同性质。教师一定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先动脑再动手,知而后行,才是科学的研究。学习科学是为了服务于生活中,所以在了解了金属的性质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启发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述:在我们生活中的常见材料,除了我们前面认识和研究的纸和布外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再来认识和研究一种材料:金属。(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了解身边的金属制品。

  1、谈话:我们周围许多物体都是金属制成的,同学们仔细想一想我们周围有哪些物品是金属制成的?人们为什么用金属制作它们?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3、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

  4、讲述:用金属制作的物品有厨房用具、高压电线、奖杯、常用工具等,因为它们比较耐用、可以导电、有光泽、锐利,所以用金属制作这些东西。用金属来制作是利用了金属的一些特性,如坚固耐用、坚硬锐利等,那金属的性质究竟有哪些呢,我们接下来研究研究。

  (二)、研究金属的性质。

  1、研究金属的光泽度。

  (1)、选择铁钉、粗铝丝、粗铜丝等材料;

  (2)、用砂纸摩擦它们表面;

  (3)、比一比,摸一摸,说说有什么发现。(变光亮,有热度)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5)、总结:摩擦变亮、摩擦生热。

  2、研究金属的导热性。

  (1)、把铝勺、塑料棒、木筷放在热水里,过3分钟后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塑料棒有一点热,木筷没有感觉,铝勺很烫)。

  (2)、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3)、总结:铝勺导热快。

  3、研究金属的延展性。

  (1)裁剪一段5厘米长的粗铝丝放在钢板上;

  (2)用铁锤敲打它,把圆形敲成扁形的;

  (3)用尺子量一量,有什么变化?(变宽、变长)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5)、总结:金属在受到外界压力时,形状可以发生变化,具有向外扩散的延展性。

  4、总结金属的性质。

  (1)、提问:通过以上的实验活动,我们知道金属有哪些性质?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3)、总结:轻重、硬度、延展性、导热性。

  (4)、讲述:金属的性质还很多,我们在以后的学习探究中会逐步学习到。

  三、拓展应用:

  1、谈话:想一想,根据这节课所学的知识结合书本的资料,如果要制作锅、易拉罐、首饰,你会选择哪种金属?为什么?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3、教师总结。

  4、课后学生搜集有关金属的的资料阅读。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什么是电磁铁,五年级下期湘版科学教案(第一单元)。电磁铁南北极可以改变。线管绕向改变了,电池两极接法改变了,电磁铁两极都会改变。

  2、知道电磁铁通电有磁性,断电没有磁性。电磁铁有南北两极。

  3、知道电磁铁的制作方法。

  4、学会制作电磁铁。

  教学准备:

  1、演示器材:自制小电磁铁一个、大铁钉两个、小盒式指南针一个、大头针几个、绝缘导线一根。

  2、分组器材:绝缘导线一根、大铁钉一个、大头针几个、电池盒(带电池)一个、盒式指南针一个。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对电了解多少。

  生答。

  谈话:电对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今天我们要学习电磁铁,电铃、继电器、电话、电磁起重机、喇叭都应用了电磁铁的知识。

  (二)学习新课

  1、电磁铁的制作方法

  演示电磁铁的制作:在铁钉上顺时针缠绕绝缘线管,就制作成了一个电磁铁。再反时针缠绕,制成一个电磁铁。

  演示实验电磁铁特点:用一节电池,接通电流吸上大头针。切断电流,大头针落下。

  提问:怎样制作电磁铁?

  回答:将绝缘线管,案一个方向,往大铁钉上缠绕,绕成线圈,制成电磁铁。

  2、指导学生研究电磁铁的性质

  (1)磁铁磁性有无与什么有关系

  提问:怎样让它产生磁性?

  谈话:请你们分组制作一个电磁铁,亲自试一试。

  学生制作与实验:教师行间指导,缠绕线圈、研究它的磁性是怎样来的.。

  学生汇报。

  (2)电磁铁有南北极

  提问: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根据什么?

  回答:电磁铁可能有南北极。因为磁铁有南北极,电磁铁也是磁铁,所以可能也有南北极。

  谈话:同学们的想法对不对呢?请大家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一下。

  设计实验:鼓励学生进行多种实验验证。

  教师小结:表扬鼓励大家,指出最好的设计方案。

  实验示范,根据学生最佳设计,示范实验方法:将电磁铁的两端分别慢慢地接近指南针,观察排斥哪极,吸引哪极。根据异极相吸的原理,确定钉尖和钉帽,各是什么极。

  分组实验:教师行间指导。注意发现绕向不同和电池正负极不同,钉帽钉尖极性不同等现象。重点了解验证结果是什么。

  学生汇报:电磁铁象其他磁铁一样也分南北极。

  提问:你们有什么新发现,新问题?

  回答:为什么同是钉尖,有的是南极,有的是北极。

  (3)、电磁铁两极变化

  谈话:电磁铁两极变化,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请同学们分组观察研究一下。

  分组观察研究:教师行间指导。

  学生汇报:两极变化可能和线圈绕向、电磁正负极接法有关。

  谈话:同学们的看法对不对呢,请大家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一下。

  设计实验。

  教师小结。

  演示实验:根据学生设计,当场改变线圈绕向,改变电磁正负极接法,利用指南针投影器件,进行实验验证。

  教师小结:实验证明同学们的想法是对的。

  (一)巩固

  1、小结:今天我们主要学会了怎样制作电磁铁。知道了电磁铁通电就有磁性,断电就没磁性。知道了电磁铁也有南北极。还了解到了电磁铁两极的变化规律。

  2、电磁铁的作用:请一名学生在讲台前制作电磁铁。

  3、电磁铁的特点:请一名学生在讲台前用实验说明,电磁铁通电有磁性,断电没有磁性。

  4、南北极:请学生用实验证明电磁铁有南北极。

  (四)、布置作业

  想一想电磁铁磁力大小。都一样吗?怎样磁力就大?怎样磁力就小?

科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 通过解决“谁先迎来黎明”这个问题,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是由西向东的

  ● 知道天体的东升西落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 知道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不同地区的时差是由于经度不同决定的

  ● 了解世界时区图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

  ● 通过模拟实验法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

  ● 通过进行“相对运动”的实验描述,建构空间立体概念,并能用相对运动的观点解释天体的运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 培养严谨的科学探究精神

  ● 建立空间概念,培养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

  ●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

  【教学难点】

  ● 地球自转方向的`确定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太阳模型、自制卡片若干、转椅、答题卡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 直接导入

  师:太阳每天东升西落,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那么早晨六点,当北京的孩子起床时,远在新疆乌鲁木齐的孩子们又在干什么呢?是在睡觉呢?还是在上学的路上?

  (学生讨论、汇报)

  师:那大家想不想知道乌鲁木齐的孩子们在干什么呢?(学生回答)

  师:通过学习今天的内容,大家就能知道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孩子们在干什么。大家有兴趣吗?那还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多媒体展示:谁先迎来黎明)

  那么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呢?(学生猜测、教师追问)

  二、 模拟实验

  1 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看见太阳

  师:既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们不妨来做个实验。但是在进行实验之前我们先弄清楚这么几个问题:

  (1) 白昼和黑夜的交替出现与什么因素有关?

  (2) 北京和乌鲁木齐两个城市在地图上的位置

  (3) 相对地球而言,太阳石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多媒体展示相应的实验要求,教师做相应的讲解)

  (学生实验并汇报)

  师:实验做完了,在实验过程中,谁先迎来黎明呢?还是你们在实验中遇到了什么麻烦?

  (学生汇报,教师有针对性的做讲解或评价)

  师: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呢?

  (学生讨论、汇报、教师小结)

  【两个城市看到太阳的先后顺序与地球旋转的方向有关,由西向东转,北京先看到太阳;由东向西转,乌鲁木齐先看到太阳】

  三、 确定地球自转的方向

  师:地球的自转方向不同,人们看见太阳,迎来黎明的时间也就不相同,那么地球的自转方向到底是怎样的呢?

  (进行一系列的相对运动模拟实验)

  师:通过刚刚两个小小的模拟实验,推向一下地球的运动状况。

  (学生讨论、汇报,教师小结)

  【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既然大家知道了地球的自转方向,那你能告诉我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了吗?

  【北京先迎来黎明】

  四、 认识时区和时差

  师:北京先看见太阳,我们要怎样知道北京和乌鲁木齐的日出时间相差几个小时呢?北京和巴黎的日出时间又相差几小时呢?

  (学生讨论并汇报)

  【教师引出世界时区图并作简要介绍,然后针对上面的两个问题进行解答】

  五、 知识巩固

  通过上面的学习,让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地球及其运动特点。

  (利用知识闯关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六、教师总结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必备科学教案07-26

关于科学教案07-26

关于科学教案07-24

科学教案范文04-06

科学教案模板03-27

有关科学教案02-06

冬天科学教案02-14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蛋_大班科学教案07-01

大班科学教案:水瓶的秘密_大班科学教案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