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3-05-02 14:29:40 教案 投诉 投稿

【精华】小班教案范文集锦十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华】小班教案范文集锦十篇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体验歌唱活动的乐趣,萌发喜爱小动物的情感。

  2、能情绪愉快地参与歌唱活动,大胆歌唱、用肢体动作模仿小动物。

  活动准备:

  音乐《我爱洗澡》、歌曲《走路》视频、小动物ppt、森林的背景活动过程:

  一、韵律活动《我爱洗澡》带动气氛"森林里面马上要举行一个舞会了,来来来,宝宝们一起来和老师跳洗澡舞,准备去参加舞会吧。"二、学习歌表演《走路》"宝宝们的本领真大,你们优美的舞姿把其他小动物也引来啦,你们想知道是谁来了吗?"(想)"我们一起来听听看好吗?"(一)了解歌曲:感知歌曲的动听,有趣听歌曲第一遍提问:你们听到是谁来啦?(幼儿回答出一个,即点击出小动物)总结:"对呀,小兔、小鸭子、小乌龟、小花猫它们一个一个的走来了,哎,它们是怎么走来的呀,我们再来看看它们是怎么走来的好吗?

  (二)理解歌词内容:模仿动物走路播放歌曲视频第二遍提问:

  1、小兔是怎么走路的呀?

  2、小鸭子是怎么走路的呀?

  3、小乌龟是怎么走路的`啊?

  4、小花猫是怎么走路的啊?

  总结:

  1、小兔子走路,蹦蹦蹦蹦跳。

  2、小鸭子走路,摇啊摇啊摇。

  3、小乌龟走路,慢吞吞。

  4、小花猫走路,静悄悄。

  我们一起来学学它们的走路,师幼一起边念歌词边模仿这些动物走路。

  (三)幼儿集体表演唱:体验活动的快乐播放歌曲视频第三遍(和幼儿一起边唱边表演)。

  三、小动物回家在《走路》的音乐声中,按自己的意愿分别模仿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动作,在老师的带领下走回家。

  "宝宝们本领真大,学会了小动物们的走路,现在小动物们觉得有点累了想回家了,我们一起回家吧!"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苹果歌》,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喜欢和老师、同伴一起唱歌,表现简单的动作。

  3、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准备:

  课件,歌曲等。

  过程:

  一、导入秋天到了,果子成熟了,让我们到果园去吧。

  过渡:苹果园到了,到处都是苹果树。

  二、学唱歌曲《苹果歌》。

  1、果园到了。哇,一排排的果树上挂着什么呀?。有红彤彤的大苹果。

  2、听听苹果在唱歌呢,它唱了什么?

  3、你听到了什么?

  4、我们一起听着音乐来摘苹果,要有节奏的摘哦。

  5、我们一起边摘苹果边念歌。

  6、我们一起来边唱边摘苹果,要注意倾听自己的声音哦。

  小结:秋天到了,苹果成熟了。苹果圆圆的、红红的、大大的、长在高高的树上。

  三、音乐游戏:摘水果。

  1、果园里除了苹果,还有哪些水果?让我们一起摘水果吧。

  2、幼儿听音乐摘果子。

  小结:原来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幼儿继续认识、熟悉、分辨数字1-10。

  2.正确感知1至10之类数字的排序。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大数字卡片1-10

  2.四张实物卡

  3.幼儿数字卡片1-10若干

  活动过程:

  1.通过欣赏《数字歌》复习数字1至10。

  2.复习数字1-10

  (1)教师出示数字卡,让幼儿认读

  教师:我们请来了几位数字朋友,看看都有谁?

  (2)教师出示实物卡,请幼儿找出相应数量的`数字卡并粘贴

  教师:有几个苹果?用数字几来表示?请你把它找出来。

  3.玩游戏“数字蹲蹲”

  (1)介绍游戏玩法:老师选10个小朋友分别拿上1-10的数字卡,教师手拿数字卡1,为游戏开头,如“数字1蹲,数字1蹲,数字1蹲完数字2蹲”“数字2蹲,数字2蹲,数字2蹲完数字3蹲”以此类推,直至10位小朋友全蹲完。

  (2)请全体幼儿分别拿上1-10的数字卡,围成圆圈,集体玩数字蹲游戏。

  活动结束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幼儿能主动与长辈和同伴分享食物。

  2.幼儿初步掌握“请您吃…….”并能主动的运用简单的礼貌用语。

  3.培养幼儿集体活动意识和互相谦让的良好品德。

  4.遵守游戏规则,掌握游戏的玩法。

  活动准备:

  小猴分桃子挂图,猴子的爸爸、妈妈、奶奶、爷爷、小猴图片,香蕉食物每人一个。小鸡、松鼠、兔子等图片。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幼儿看图讲述

  (一)师:有一只小动物来到了我们班,我们一起看看他会是谁?小侯家有5口人,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小猴。这天小猴摘了许多的桃子,他想分给大家,小朋友你猜猜,小猴会把桃子分给谁?

  (二)师:你们想了这么多,那小猴在家里会分给谁呢?小猴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爷爷会对小猴说什么呢?

  (三)师:宝宝们真聪明,小猴对爷爷说:“爷爷,请您吃桃子。”爷爷说:“谢谢。”小猴说:“不用谢。”宝宝们你们猜猜,小猴又把桃子分给谁呢?对他们说了什么?他们对小猴说了什么呢?依次出示奶奶爸爸妈妈。

  (四)小猴还想吧桃子分给她的好朋友,可是小猴现在有事,去不了了,怎么办呢?我们一起帮助她把桃子送给他的好朋友好吗?那我们应该说什么呢?你想送给谁就把桃子放在她的小筐里,我们开始吧。

  二、小猴把桃子分给了大家,大家都很开心,你帮助了小猴,你们开心吗?那我们一起跳个舞庆祝一下吧。(放音乐)

  三、实践

  (一)宝宝们真棒,小猴为了感谢你们,他请你们吃香蕉,小猴说:“请您吃香蕉.”我们应该说什么呀?

  (二)宝宝们真不错,我们的小手是干净的`,那宝宝们就把手里的香蕉剥了皮,送给客人老师吧,那我们应该对客人说什么呢?我们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教学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幼儿对老师的提问积极响应,与老师的互动很好。老师的有些引导还不够到位,要多让幼儿表达,以后上课要多注意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大胆猜想画面中的动物角色。

  2.能运用短句“谁藏在哪里了?”连贯完整地讲述捉迷藏的图片。

  3.能大胆地讲述,体验讲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课件、自制讲述操作卡每人一份(动物角色不变,变换不同场景)。

  2.幼儿经验准备:有玩捉迷藏、猜拳游戏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提问唤起幼儿捉迷藏的经验,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你们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吗?怎么玩的?

  小结:原来,捉迷藏就是有人要藏起来,有人要去找。

  二、仔细观察小动物猜拳的画面,整体感知动物角色和明确游戏分工

  (一)仔细观察画面,整体感知动物角色,并大胆判断猜拳的输赢

  1.整体感知动物角色。

  提问:有哪些小动物在玩捉迷藏呢?一共有几个小动物?

  2.判断猜拳输赢,明确游戏分工。

  提问:你看出来是谁输了吗?为什么?是不是这样呢?那我们来仔细地看看他们出的什么?是谁输了呢?

  (二)模仿动物猜拳游戏,体验故事情境中的乐趣

  引导语:那我们也来玩一玩猜拳的游戏,刚才小狐狸出的什么?那我当小狐狸,我出布,看看其他的动物出的什么?那你们来当其他动物,你们出…… (剪刀)准备好了吗?石头剪刀布。是谁输了?小狐狸输了,它就去干什么?(找)其他小动物就去(藏起来)。你们看它现在的表情怎么样?(不高兴)看来它不太喜欢当找的人。怎么办呢?小狐狸,你别担心,我们大家会一起帮助你找!对吗?现在小动物要去藏起来了,让我们和小狐狸一起闭上眼睛,倒数54321!小伙伴们全都藏好了,它们都藏在哪里了呢?我们帮助小狐狸找一找!

  三、通过观察动物的局部特征,大胆猜想谁藏起来了,并学习短句“谁藏在哪里了?”

  (一)观察小兔藏起来的画面,猜想谁藏起来了,学说短句“谁藏在哪里了?”

  1.观察动物局部特征,猜测谁藏起来了?

  提问:谁藏起来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提供讲述支架,在情景中学习短句“谁藏在哪里了?”

  引导语:是吗?我们一起到石头后面去瞧一瞧。是谁藏在这里了?刚才小兔藏在哪里了?那我们赶紧悄悄地告诉小狐狸谁藏在哪里了?

  3.使用追问法,引导幼儿学会从局部到整体的认知方法来判断动物角色 提问:你们帮助小狐狸找到小兔,它非常开心。那为什么小兔这么容易就被找到了?

  小结:对,小兔子有长长的耳朵。

  (二)观察大象藏起来的画面,猜想谁藏在这里了,并完整讲述“谁藏在哪里了?”

  1.观察动物的局部特征,猜测谁藏在这里了?

  提问:我们又接着来找。谁藏在这里了?是吗?你怎么看出来的?

  2.再次提供讲述支架,引导幼儿自己完整讲述短句“谁藏在哪里了?” 引导语:对不对呢?我们走进去瞧一瞧。是谁藏在这里了?刚才它藏在哪里?小朋友们,我们赶紧大声地告诉小狐狸,谁藏在哪里了?(幼儿自己尝试完整表达短句)哈哈,小狐狸找到大象好高兴,大象被找到了,它表情是什么样子的?(不高兴)

  小结:谁让你把耳朵鼻子都露出来了,聪明的小朋友一眼就能看出来它是谁了。

  (三)观察小松鼠藏起来的画面,猜想和讲述“谁藏在哪里了”

  1.观察动物的局部特征,大胆猜测谁藏在哪里了?

  提问:我们继续来找,你还发现谁藏在哪里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是不是呢?

  2. 同伴间相互讲述短句“谁藏在哪里了?”

  引导语:到底是谁藏在这里?我们赶紧到树后面去看一看。快告诉你旁边的.小伙伴谁藏在哪里?

  (四)观察小鹿藏起来的画面,能大胆猜测和讲述“谁藏在哪里了”

  1.回忆动物角色,找出还未被找到的动物。

  提问:哇!我们已经帮助小狐狸找到哪些小动物啊?(小兔、大象、松鼠)小狐狸都夸你们很会仔细观察。可是还有一个动物没找到,到底是谁呢?(小鹿)是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原来,我们可以从前面的画面里找到答案。

  2.仔细观察整个画面,大胆猜测小鹿藏在哪里了?

  引导语:可是,小鹿藏得可好了,小狐狸找了半天都没找到,就连小动物们也来帮小狐狸四处找。我们也一起帮助找吧。我们得仔细观察画面才能找到小鹿哦。

  提问:你们发现它藏在哪里了?你怎么看出来的?是吗?

  3.大胆地向老师连贯讲述“谁藏在哪里了?”

  引导语: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到树后面去瞧瞧,是谁?谁藏在哪里了?我们总算找到小鹿了,小狐狸可感谢你们了。让我们也把这个好消息大声地告诉老师——谁藏在哪里了?

  四、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连贯讲述捉迷藏的图片,体验讲述的乐趣

  (一)运用短句“谁藏在哪里了?”连贯讲述四幅图

  1. 整体出示四幅图,教师引导幼儿运用短句“谁藏在哪里?”连贯讲述图片。

  引导语:现在4个小动物都被我们大家找到啦。他们都藏在哪里了?让我们连起来讲给老师听一听。(小兔藏在石头后面,大象藏在了草丛里面,小松鼠藏在大树后面,小鹿藏在大树后面)

  2. 幼儿自己运用短句“谁藏在哪里了”大胆连贯地讲述四幅图。

  引导语:你们能自己从第一幅到第四幅连起来说一说谁藏在哪里了?小狐狸要仔细地听一听哪些小朋友会自己把4幅图连起来讲。

  3.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教师请几个幼儿一起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四幅图。

  (二)幼儿观察、操作讲述卡片,迁移讲述方法,体验讲述的乐趣

  1.幼儿尝试运用短句“谁藏在哪里了”连贯讲述新情景。

  引导语:森林里这群小动物们觉得捉迷藏可好玩了,它们还想再玩一次,这一次他们又会藏在哪里呢?你瞧!它们都藏好了(出示讲述卡)。现在,请你来当小狐狸,去把他们一个一个找出来,边找边说,谁藏在哪里?

  2.教师个别询问,重点关注幼儿是否连贯讲述四幅图:谁藏在哪里了。

  3.请幼儿大胆地向老师完整讲述捉迷藏的图片。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快乐的孩子大家喜欢,每天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2、有初步分析笑和哭的表情能力。

  3、学习用笑脸表达高兴的心情。

  活动准备:笑脸卡片、《笑脸娃娃》相关课件、宝宝笑声和哭声音乐。

  活动重点与难点:学习分析笑与哭的'区别能力。

  活动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引导观察法、提问法、讨论法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1、播放笑声和哭声音乐引入主题。

  2、谈话:师:刚才是谁在笑(哭)呢?

  师:猜猜宝宝为什么笑(哭)呢?怎样笑的?学一学。

  二、基本部分1、播放课件,分辨笑脸娃娃和哭脸娃娃。(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培养幼儿倾听他人说话的好习惯。)"小朋友们,看,谁是笑脸娃娃,谁是哭脸娃娃啊?你们喜欢谁呢?"教师请几个幼儿来表演笑脸与哭脸。(认真观看课件,根据教师提问回答问题:在观察讨论中区分笑与哭的不同。鼓励幼儿大胆说话,锻炼幼儿的说话能力。)2、观察孩子的情绪波动。

  "我们电视上的宝宝上幼儿园乖吗?为什么?我们上幼儿园都很开心是不是?"游戏:脑筋转转转,笑(哭)脸送给谁?(把笑脸卡片送给班上快快乐乐上幼儿园的宝宝)三、结束部分教师小结"笑脸娃娃大家都喜欢,所以小朋友要快快乐乐开开心心的,只有成为笑脸娃娃,大家才会喜欢。小朋友们每天早上来幼儿园也要快快乐乐的,这样老师和小朋友才会喜欢。"老师的笑脸卡片都送出去了,请小朋友把自己的笑脸娃娃送给你最喜欢的老师可以吗?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找出身边的笑脸,说一说。比比谁找的笑脸多。

小班教案 篇7

  目标:

  1.观察筛豆子现象,感知容器孔径大小与豆子大小之间的关系。

  2.知道不能将豆子撒在地上或放入口、鼻、耳中。

  准备:

  1.将两种及以上大小差异明显的豆子(如芸豆、黄豆、绿豆)混装在箱中。

  2.各种有孔容器(如筐子、漏勺、蒸笼等),容器的孔径比小豆子大,比大豆子小。容器大小适宜幼儿操作。

  3.铲子、勺子等舀豆子的工具。

  玩法说明:

  幼儿利用有孔容器将混装的不同种类的豆子分类。

  指导要点:

  1.出示材料,创设问题情境“不同的'豆子混在一起了,有什么办法能把它们分开”,从而引发幼儿的探索和操作。

  2.活动前,帮助幼儿明确“箱是豆宝宝的家”,了解筛豆子要在箱中进行。活动中,对幼儿及时捡起豆子的行为予以肯定,并引导幼儿思考如何避免将豆子撒到外面。

  3.活动初期,观察幼儿是否有使用工具的意识。若发现部分幼儿用手拣豆子,可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其关注的工具、材料。

  4.在给幼儿充分的时间探索和操作后,引导幼儿关注用有孔容器装豆子时出现的“漏豆子”现象。用问题启发幼儿思考豆子大小、容器孔径大小与豆子能否漏下之间的关系,如:“什么样的豆子从洞里跑掉了,什么样的豆子留在了筐子里”

  5.当有孔容器中仍有小豆子却不再漏下时,观察幼儿能否用晃动、拍打容器等方式促使小豆子漏下去。

  6.待全体幼儿都参与过活动后,让分得快的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使用工具的经验。

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科目:科学、艺术、语言

  活动名称:《我喜欢的车》

  活动班级:小班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与同伴交流和分享的兴趣,帮助幼儿获得基本的交流经验。

  2、鼓励幼儿大方的把自己喜欢的车介绍给大家,并乐于想象未来的车。

  3、引导幼儿了解自己喜欢的车的名称、样子和用途,并尝试粘贴公共汽车。

  活动准备:

  1、请幼儿搜集各种汽车的模型并布置成“汽车城”。

  2、各种汽车图片、小标志。

  3、录音机、音乐磁带《汽车开来了》、故事《神奇的变形车》磁带。

  4、长方形、半圆形、梯形、圆形的纸片;胶水。

  活动过程:

  1、师:“小朋友,今天天气真好,我们要到汽车城去参观,里面有许多各式各样的汽车,小朋友去了以后要看一看你喜欢什么样的车,还要想一想各种车都应该怎样玩。”放音乐《汽车开来了》,师生同做开汽车状,进教室。

  2、幼儿到“汽车城”参观各种各样的汽车,引导幼儿自由玩自己喜欢的车,并讨论、探索各种车的玩法。

  3、请幼儿将自己手上的小标志贴到自己喜欢的车上,然后引导幼儿做在一起交流自己喜欢的车。师:“你喜欢什么样的车?它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本领?为什么喜欢它?鼓励幼儿积极交流,提醒幼儿注意倾听他人的介绍。

  4、请幼儿看大屏幕,出示各种车的图片,师向幼儿介绍各种车。

  5、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公共汽车。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辆汽车呢?”出示长方形、半圆形、梯形、圆形的纸片,教师提问幼儿各种图形各能用来做公共汽车的`什么?师简单小结后,请幼儿粘贴公共汽车,师巡回指导,粘贴并讲评。

  6、引导幼儿想象未来的车。

  师:“你认为今后还会有什么样的车?它会和现在的车有什么样的不同?”幼儿进行讲述后,请幼儿欣赏故事《神奇的变形车》。师小结:这个神奇的变形车真有趣,真神奇,小朋友现在要多吃饭,快点长大,好好学习,说不定你将来就会设计制造出更多更好的车呢!你们说好吗?

  7、放音乐《汽车开来了》请幼儿拿着自己喜欢的车到操场上进行赛车比赛。出教室,活动结束。

小班教案 篇9

  小班泥工活动:苹果

  一、活动目标:

  1. 学习团球,表现苹果的特征。

  2. 喜欢泥工活动,体验帮助小动物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红、黄、绿橡皮泥若干 , 泥工板若干、叶子若干、实物苹果一个。

  知识准备:幼儿已初步观察了解过苹果。

  三、活动过程:

  1.播放课件直接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有一个小动物想请小朋友来帮帮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是谁?

  师:小白兔和它的好朋友小熊,每人种了一棵苹果树。一天天地过去了,苹果树越长越大开始结出大大的苹果了。许多天过去以后,小熊种的苹果树长出了许多大大的苹果,可是,你们瞧!小兔种的苹果树上有没有结出苹果呀?小兔子很伤心,它都着急地哭了呢,它只好来请小朋友帮帮忙了。 谈 老师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我们呀一起来用橡皮泥做出大大的苹果送给小白兔的苹果树,好吗?

  2.引导幼儿观察实物苹果的形状及颜色。

  师:那我们来一起看一看,苹果是什么形状的呀?苹果有些什么颜色呢?哦,圆圆的苹果,摸起来滑滑的,有红色的红苹果、黄色的黄苹果、绿色的青苹果。我们来仔细看一看,苹果除了有大大的果实还有什么呀?对了!还有一个短短的苹果柄呢!那么苹果柄长在什么地方呢?

  3.教师示范制作苹果

  师:那小朋友们快来跟着 谈 老师一起学做好吃的`苹果吧!

  老师边讲边示范,先取一支橡皮泥,放在手心,用力团呀团,揉呀揉,看一下,圆圆的、滑滑的,最后插上一个苹果柄。啊!一个大苹果做好了,真香呀!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做大苹果吧。

  4.幼儿操作,教师适当指导。

  5.分享活动快乐,积累经验。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做了这么多的苹果,小兔子的口水都快流出来!我们去把苹果送到小兔子的树上吧!

小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用5以内的组成玩“造房子”的游戏,感知“数越大组合的方法越多”。

  2、关心周围建造的房屋,体会城市面貌的变化。

  活动准备:

  1、4块分别贴有2、3、4、5数字的三角形积木,有1、2、3、4数字的长方形积木若干。

  2、房子的照片。

  活动重点:用5以内的组成玩“造房子”的游戏,感知“数越大组合的方法越多”。

  活动流程:谈话导入—开展游戏—展开讨论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论自己所住的房屋有几层楼。

  t:我们的城市中有各种各样的房子,你们家的房屋什么样?有几层楼?

  2、看图片说说有几幢房子,有几层楼。

  t:那你们看,有几幢房子呀?那有几层楼呢?

  小结:我们都住在工人叔叔造得一层一层的房子里。

  过渡:那我们今天也来“造房子”好吗?

  二、开展“造房子”的游戏

  1、观察不同的'积木和积木上贴的数字。

  t:这些砖头有什么不同?

  小结:砖头有三角形和长方形两种形状,上面还有不同的数字。

  2、游戏:

  t:造房子可以怎么造呢?

  小结:三角形为屋顶,长方形为墙,两块长方形的墙和起来是屋顶上的数字,这样房子才会变得更牢固。

  t:那我们来试试看,谁愿意来造房子?

  幼儿操作:

  (1)第一次游戏:由4位幼儿任意选取一块三角形积木,按规则同时造房子。造好房子后共同检查,每一层楼面的组合是否与屋顶数字相对应,哪几幢房子造的对。

  (2)第二次游戏:再由4位幼儿任意选取一块三角形积木,按规则同时造房子。比一比谁造的快,造好房子后共同检查。

  t:数字2的屋顶为什么每次造的很快?原因是什么?

  小结:数字小组和的方法少,楼层低就造得快,楼层高就造得慢。

  三、观察所造房屋的高低变化,并展开讨论。

  t:你们看看为什么有的房子高有的房子低?

  小结:原来数字越大房屋就会越高,数字越大房屋楼层越多。

  思考:现在工人叔叔想造一幢5层楼的房屋,要找数字几的屋顶。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 | 小班教案:好闻的气味08-24

小班教案:玩筷子_小班其他教案07-06

小班的教案04-20

小班教案03-09

小班教案健康教案07-08

小班教案游戏教案01-13

小班教案 | 小班语言:对不起08-25

小班教案 | 小班综合:野菜08-25

小班教案 | 小班语言:花海08-25

小班艺术教案:捉螃蟹_小班艺术教案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