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5-02 08:57:48 教案 投诉 投稿

实用的科学教案模板集锦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的科学教案模板集锦7篇

科学教案 篇1

  第一部分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探索纸的秘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教科版)第一册《我们周围的材料》这一单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内容包括:认识各种各样的纸、观察各种不同用途的纸、了解纸的发明及造纸材料、比较各种纸的不同,重点比较纸的吸水性能和承重性能、了解纸的消耗等。要完成这些内容并非一节课所能解决的。所以,在教学安排上我将《研究纸的吸水性》作为本课的切入点,让学生能够深入、透彻地进行科学探究。教学时间为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纸的吸水性,并能进行简单分类。

  2、设计实验研究,比较各种纸的吸水性能(重点和难点)。

  3、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制造了不同特点的纸,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4、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教学设想

  整节课的教学设计围绕“科学探究”这一主线展开:提出问题——进行预测——制订方案——交流讨论其方案的科学性——实验探究——得出结论。通过这样一个活动过程,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科学探究有一定的了解,产生科学探究的热情,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这一课将科学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其教学过程主要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1、问题的提出。

  对于问题的提出,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另一种是由教师直接提出来。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教师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其设置的情境进行假设,产生多种不同的意见,从而引起矛盾,自然而然地提出所探究的问题。既照应了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又涉及到今后的认知规律,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积极主动地去解决问题。

  2、问题的解决。

  是直接探究问题,还是从已经了解这些问题的人那里找到答案呢?对于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毫无疑问应选择前者。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假设,设计检测方案,并进行反复交流、讨论和相互质疑,通过实验研究,用事实来验证自己的想法,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3、问题的延伸和拓展。

  本课研究纸的吸水性,重在探究的过程,而它的知识目标对于学生来说,没有太大的意义。所以,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让学生了解纸的发明,体会到人类的需求是推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从而萌发要设计一种新型纸张的美好愿望。同时,这也是本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具体体现。

  教学准备

  滴管,水、水槽,小夹子,纸(餐巾纸、广告纸、牛皮纸、硬板纸、报纸),水杯,尺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每一小组都有一袋材料,拿出来看看,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学生发言,教师粘贴各种纸标。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纸能吸水”。

  (1)猜测:将这些纸都放进水里,会有什么现象?

  (2)学生预测。

  (3)教师小结:同学们都认为纸能吸水,有的纸吸水又快又多,而有的纸吸水比较慢,比较少。(板书:快、多;慢、少。)

  (4)教师提出问题:在同一时间内,哪些纸吸水又快又多,哪些纸吸水又慢又少?

  (5)学生猜测,引起争论。

  2、探究纸的吸水性。

  (1)分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各自的预测。

  (2)汇报研究方案,小组间相互质疑、补充,使其方案更科学化。

  (3)小组选择工具进行实验探究。

  (4)汇报实验结果。(你们小组是怎样做的?得到什么结论?)

  (5)比较预测结果和实验结果。

  (6)教师小结。(提出课题:研究纸的吸水性。)

  3、了解纸的发明,意识到人类根据自身的需要发明了各种不同的纸。

  (1)了解纸的发明。

  (2)思考:为什么有的纸容易吸水为什么有的纸不易吸水?

  (3)拓展: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纸。

  第二部分 课堂实录(节选)

  内容:分小组设计“研究纸的吸水性”的方案。

  师:刚才我看了一下,很多小组已经有了自己的研究方案,现在请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来谈谈你们小组的方案,如有不完整的地方,小组成员或其他小组可以提出建议,进行补充。

  生1:我们第三小组的方案是:分别往每一种纸上滴水,看哪种纸上的水印“长”得最大。(这时很多同学相继举起手来。)

  生2:我同意他的意见,但我认为应该分别向每一种纸上只滴一滴水,再来比较哪种纸“长”得大。

  师:你为什么要求在每种纸上只滴一滴水呢?你需要用什么来滴一滴水?

  生2:因为只有向每一种纸都滴相同多的水,才能正确比较出水迹的大小 。我想借助讲台上的'那个“吸管”(滴管)来滴。

  师(拿起滴管):是这个吗?这叫滴管,用来滴少量水。

  师:其他同学,你们同意他们的这种方案吗?(大家表示同意。)

  师(指向第三小组):同学们都同意你们小组的方案,能演示给大家看一下吗?(第三小组演示:由一个同学依次向每一种纸滴一滴水。)

  师(激发矛盾):老师看到这位同学先在牛皮纸上滴了一滴水,然后又在其余四种纸上各滴一滴,同学们对他这种做法有什么意见?如果每隔十分钟往一种纸滴一滴水,这样做行吗?

  生:不行,应该同时往每一种纸都滴一滴水,因为不同时滴的话,那么先滴水的纸上,水迹肯定会大些,这样会影响实验效果。

  师:同学们同意他的想法吗?(学生表示赞同。)

  师:那么我们将这一小组的方案定为方案一:“滴”的方法。其他的小组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3:我们这一小组是将所有的纸都放在水里浸湿,然后分别将每一种纸上的水挤到一个瓶子里,再来比较哪一瓶里装的水多一些,就说明哪种纸吸水吸得又快又多了。

  生4:我对他的方法有一点补充,应该将所有的纸同时放入水里浸湿,然后还要同时取出来,再挤出水来比较。

  师:这位同学说的意思你们听明白了吗?大家对他们这种方案还有什么建议?(没有人回答。)

  师(举起一大一小两张纸放入水中):是不是这样同时放入水中再同时拿出来?

  生5:不对。在这个实验中所有的纸应是同等大小的,不然纸大一些吸的水多一些,这个实验就准确了。

  师:你们小组接受他的建议吗?(学生点头。)那么我们将这种方法确定为第二种方案。(板书:方案二:挤。)其他小组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6:我们小组与第五组的方法有相似之处:也是将同样大小的纸分别放入五杯水中浸湿,并且同时放进去同时拿出来,再比较这五杯水降低了多少。

  生7:我认为不行。这五杯水要一样多才可以。

  生8:也不行。五杯不一样多,五个杯子也要一样大小。

  师:你们小组同意他们提出的想法吗?(学生同意。)那我们就将这种方案定为方案三。(板书:方案三:降。)

  又有同学举手。

  生:我们还有一种方法,是将这些纸全都同时插入水中,纸的大小也是相同的,然后同时取出,看哪种纸吸上来的水迹高,就说明它吸水又快又多。

  师:你能做给我们看一下吗?

  该生走上讲台,选择了夹子、木棍、水槽等工具,将五个夹子分别夹住一种纸,再将夹子串在一根棍子上,同时放入水中,同时拿出来进行比较。

  师:你们认为这种方法怎样?

  生9:我觉得不行,他刚才拿棍子时,棍子是倾斜的,这样,有的纸插入水中多一些,有的纸插得少一些,结果就会不准确,我认为应该将棍子两头固定起来,各种纸插入水中同样多,结果才会准确。

  生10:我还要补充一点,夹子在夹各种纸时也要注意夹入部分同样多,保证露出纸的长度相等。

  生11:各个夹子之间还要分开一点,以免各种纸粘到一起,影响最终结果。

  师:同学们都很不错,想到了这么多方法,我们就将刚才这种方案叫做方案四,好吗?(板书:方案四:插。)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学生摇头。)

  师:好,根据同学们刚才的讨论,我们有了四种方法:滴、挤、降、插,每种方法都有一些要求,比如说,同学们已注意了纸的规格,要同时放进去同时拿出来。老师这儿准备了一些材料,现在请各组讨论一下,选择一种方案,想想看,你们都需要些什么工具,每组派一名同学来领取所需用具,进行实验。

  第三部分 教学后记

  新课程给教师提供了很大的发挥余地,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来取舍课程资源。

  在教学《探索纸的秘密》一课时,我们就经历了多次反复的实践。刚开始,教师给学生呈现出多种不同的纸,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提出问题,并确定研究的主题,结果学生热热闹闹地做起了研究。有的研究纸的光滑程度,有的比较纸的厚薄,有的研究纸的吸水性,有的研究纸的承重性,等等,在交流与汇报时,同学们还在忙着“研究”自己的主题,而不理会别人的发言。这样,他们的研究就只停留在自己界定的意义上,而没有丝毫的改变与提高。这种研究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也不是一种真正的研究。我们意识到:让三年级的学生搞研究,不能赶热闹,各搞各的,而是要让他们结合大家的智慧,通过共同探讨,不断完善和提高。于是,又经过几次尝试,将研究的主题由多个递减为三个,两个,一个。最后发现,选取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主题——研究纸的吸水性,让学生之间、各小组之间相互合作、相互质疑,共同努力,最终达到科学探究的目的。而对于剩下的内容,则可以抱着“授之以渔”的心态放手让学生自己课下去研究。所以,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进行处理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会低估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按照教师所设计的方法做实验,这样,不仅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会使学生走进“坐吃山空”的误区。与其让学生按部就班地机械学习,不如多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去学习,哪怕有时有些尝试可能是错误的,但也能通过学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补充使之完善。

  例如,学生在提出用“滴水”的方法来研究各种纸的吸水性时,就经历了同学们相互之间不断提出质疑,不断进行改进的过程,并通过实验演示,在教师再次激发矛盾后才确定其方案。刚开始,学生只说分别向每一种纸滴水,看哪一种纸上的水迹大,马上就有学生指出:应向每一种纸滴同样多的水。由此,引出“滴管”这个工具,研究方案有了进一步的完善。学生对此方案已没有异议,但这与比较科学的方案还有一定的距离。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教师正准备直接给学生一些提示,可一个念头打消了这种想法。与其直接暗示给学生,不如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去发现问题。只有让学生不断思考、反复实践,才能达到能力和思维水平的提高。所以,我让学生来演示这个还不成熟的方案,果然,实验还没演示完,就有一双双小手举起来了。原来,他们发现:用滴管向每一种纸滴水时,不能一个接一个地滴,应该同时滴,再来比较水迹的大小。至此,“滴水”方案已经很完善、很科学了。学生也在这个过程中思维逐渐成熟起来,他们已明白要做比较的实验必须在同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总之,讨论和质疑是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有效途径,学生正是在这种讨论和质疑中,思维水平得到快速提高的。教师要舍得花时间,给学生创造的机会,营造平等、和谐、相互尊重的氛围,使学生能够进行正常的讨论和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教师扮演的是一个忠实的听众,不随意发表意见,只在适当的时候,给一点暗示或点拨、引导,使学生的讨论“柳暗花明”。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3. 体会课文通过几个事例来写人的方法,能自己搜集材料写一个科学家专心研究的小故事。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一、复习检查

  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 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⑴出示思考题:

  ①开文迪许的“怪”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②他为什么有这些“怪”的表现?

  学生带着问题自读第2---5自然段,

  ①读后讨论:衣着不考究,布置很特别珍爱图书珍惜时间

  ②理解“考究、特别、珍爱、珍惜”等词语。理解重点词句,指导朗读理解“一般、过时”等词。

  ③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理解“家当”一词比较句子:开文迪许家里的布置也很特别。

  开文迪许家里的.布置很特别。

  指名读句子,联系课文说说哪句话表达的意思准确些,为什么这里要用上“也”。

  ④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出示:他自己从书架上拿走一本书也要办理一下手续。自由读上面的句子,说说“也要”在这里强调了什么?

  ⑤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

  ⑥自由练读第5自然段,说说哪些词句最能突出开文迪许的“怪”。

  ⑶指名读第1、6自然段

  ①说说这两段告诉我们什么?

  ②这两段在第一部分起什么作用?

  2. 细读第二段

  ⑴出示思考题:为什么说这位“科学怪人”并不“怪”?

  ⑵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读后讨论,可联系上下文举例说明。

  ⑶齐读课文。

  ⑷小结段意三

  三、作业

  1. 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珍爱 打扰 慕名来访 遗著迫不得已 诸如此类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科学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相貌各异的我们》一课是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多样性》这单元中的一部分。这一课是本单元的第五篇课文,前四课中我们锁定的是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以学生们熟悉的动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记录、统计、分类等活动并初步建立了生物的多样性的认识,本课就以生物家族中的我们最熟悉的人为研究对象,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引领学生建立就一种生物而言,生物的个体与个体之间也是千差万别的这样一种认识,从而丰富对于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地球上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这样一种描述,没有人会产生怀疑。对于有着多次研究生物经历的六年级小学生来说也不例外。在学生的经历中,他们可能有过这样的认识,不同的动植物长相不同,同一种生物也有许多差异。但是这样的认识可能是模糊的,很少有人去仔细的琢磨或求证过。经过前四课的研究活动,不同的生物有各种不同的特征,在学生的头脑中已逐步清晰起来,与此同时对于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间的差异,也就成为他们所关注的问题,他们会很自然地将这些差异与生物的多样性联系起来,本课的学习以我们人类自己作为研究对象,就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刺激和绽放他们的探究热情。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 生物有不同的性状特征,这些特征的不同组合造就了多样的生命个体。

  过程与方法

  ● 提高观察能力和辨析不同现象特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 发展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协同工作的意识和能力。、

  预设达成的教学观点

  1、改“教教材”为“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

  2、改“一英里宽,一英寸深”的探究为“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的探究。

  3、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4、教会学生批判。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知道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难点: 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辨析不同现象特征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观察:我们相貌的不同

  1、首先,请大家猜一猜,老师描述的这位同学是谁?(师描述某位同学的相貌),大家为什么一下子猜到是他呢?像他这样的相貌,我们班中能找到第二个人吗?人的相貌真的是各异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相貌各异的我们》。(板书课题)

  每个人都有着相同的身体结构,也有着同样的身体器官,我们却能很快地在众多的`同学中找到他,你们想过这是为什么吗?

  2、人与人之间有许多相同,但也有许多不同。到底有哪些不同呢?

  (1)人的长相也就是人的相貌。人的相貌都有哪些方面呢?(指名说、板书)。我们的相貌特征有哪些不同或相同呢?

  (2)在小组内重点就相貌特征进行观察并记录,看看我们能发现什么不同?

  友情提示:

  ①在众多的相貌特征中,选择1—2种自己感兴趣的相貌特征对小组内的每个成员进行观察,并把将每个人的相貌特征画下来或写下来。(展示)

  ②想一想:怎么记录更便于我们比较、发现问题?(为了便于比较,建议将同一相貌特征记录在一起。)

  (3)分小组进行观察、记录。

  (4)汇报、交流

  ①通过观察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像同样是眼皮,它表现为双眼皮和单眼皮等这些都是相貌特征的不同性状(板书:性状)

  ②通过观察你们有什么收获?

  (通过观察比较我们会发现就某一个相貌特征而言,人与人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比如某两个人都是双眼皮,而另一个人是单眼皮。)

  设计意图:

  [1。基于科学探究始于细微观察的观点,从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入手,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善于观察的能力。

  2。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包括尊重别人的发言,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善于从他人的发言中发现问题等,课堂上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和反复汇报、交流的环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与人交往、合作的意识,从而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普查:班级每个人的相貌

  1、通过刚才的观察活动,我们发现有些相貌特征我们小组成员是相同的,有些特征虽然不同但区别也不大;有些是完全不同的。我们将范围扩大到全班同学,看能不能有新的发现。

  2、这一次我们在全班同学的范围内进行调查,为了便于统计,我们重点观察这几个相貌特征(先出示图片解决学生不懂的地方,再出示调查统计表)。

科学教案 篇4

  主题名称:多彩的秋天

  次主题名称:秋趣

  活动名称:动物法庭

  主要教学领域:科学领域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通过图片和简单的讲解,让幼儿简单了解“兔子吃草,狼吃兔子”是大自然中的食物链,像这样的食物链大自然中还存在很多,都是为了保持生态平衡,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各种动物和各种植物。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动物相互间的关系以及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2、尝试运用合适的语言辩论,初步学习辩证地看问题。 重难点分析:罗列丰富多条食物链

  活动准备:

  1、白兔和灰狼的绒毛玩具或头饰,小锤。

  2、坏境创设:模拟法庭——活动室中间为庭长室,两边分别是原告席和被告席。

  3、幼儿用书第2册第22—23页。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听故事,引发其兴趣。

  2、请幼儿自动推选小律师,进行法庭辩论。

  (1)角色分配:幼儿自主选择当谁的律师,选好后坐到委托人(原告或被告)一边。教师扮演大熊庭长。 辩论一:大灰狼该不该吃小白兔?双方陈述理由。

  (2)第一阶段结束后,幼儿可自由调整座位,重新选择委托人继续辩论。

  辩论二:该不该判大灰狼罪?

  庭长宣判:

  兔子和狼都是生物链中的一环,对平衡和保护环境有着重要作用,哪一种动物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地球环境。所以不能为了保护兔子就把狼杀光,而狼也不能把兔子全吃光。审判到此为止,本案结束。

  活动延伸

  将头饰投放表演区供幼儿表演,搜集、观看有关生物链的书、图片或录像等。

  活动反思:

  在孩子们最原始的对狼和兔子的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法庭辩论,开展对狼和兔子对立关系的讨论,孩子们肯定支持兔子,通过学习让孩子们逐渐了解自然界食物链的现象,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罗列丰富多条食物链,巩固孩子们对自然界食物链的了解。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过程与方法:

  1.用观察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用观察的方法比较材料的吸水性。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发现吸水性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教学准备

  学生(每小组):

  1.大小、厚度尽量相同的纸片、塑料片、铁片、木片(纹理较疏松的)各一片;稀释的红墨水、滴管。

  2.放大镜、餐巾纸、铅画纸。

  3.浸泡好的废报纸、筷子、棉布

  老师:古代造纸的录像。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小游戏:各取所需

  具体规则:教师出示木头、纸、铁、塑料,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材料,并简单说明理由。具体情境设置举例:做一个杯子、擦去桌上的水、造一艘船……

  导语:刚才同学们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了不同的材料,我们认为,不同材料遇到水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我们把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叫做材料的吸水性。这节课,让我们来研究材料的吸水性吧。

  二、谁更容易吸水

  1.出示大小、厚度尽量相同的纸片、塑料片、铁片、木片(纹理较疏松的)各一片,猜一猜,谁更容易吸水,为什么这样想?把猜测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

  2.怎么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呢?出示稀释的红墨水、滴管,我们请这两位朋友来帮忙,你们打算怎么做?(学生小组设计实验,只要求简单设想)

  3、教师补充观察、实验要点:

  ①.实验的公平性:材料的大小厚薄、水滴的大小位置等要尽量保持相同。

  ②.从侧面观察水滴的变化,既要观察水滴的变化,也要关注材料遇水部分的变化。

  ③.注意记录,可以用图画和语言相结合,来描述观察到的观察。

  ④.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把四种材料按吸水性从强到弱排序。快的.小组思考:材料的吸水性可能跟什么有关?

  4.学生分组实验后汇报。

  可预期的发现:

  ①.纸的吸水能力最强、木头次之、塑料和铁最弱。

  ②.纸和木头都能把水吸到内部,它们的表面比较粗糙,可能中间有空隙。

  三、纸的观察

  1.提供放大镜、餐巾纸、铅画纸。

  导语:纸的吸水性最强,有些同学猜想纸的中间可能有空隙,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更仔细地来观察两种纸吧。

  2、我们可能用什么方法进行更深入的观察呢?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可以折、撕、揉、用放大镜看、放到水里泡一泡……)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的顺序。

  3、小组观察后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会说出许多纸的特点,均应给予肯定,要注意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向纸的纤维和结构上去。

  4、我们在铅画纸和餐巾纸里都发现了纤维,纸的纤维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可以把纸放入水中,轻轻搅拌一下,进行观察。(学生观察悬浮在水中的纸纤维)

  四、介绍造纸术

  导语: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纸是由许多纤维组成的。但不知道同学们了解过没有,世界上第一张纸正是由我们中国人造出来的呢!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我们来看一看古人是怎样造纸的,想想跟我们今天的研究有哪些相关的地方。

  播放古代造纸的录像。

  说说古人造纸与我们的研究所得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纤维)

  五、我们来造一张纸

  1.有没有兴趣用短纤维来造一张纸呢?出示造纸方法。

  2.出示浸泡好的废报纸。学生动手造一张纸.

  3.观察:我们造的纸是怎么样的?与我们使用的纸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都由纤维组成,里面都有空隙。

  不同:厚薄、疏密、纸纤维叠加的方式等。

  4、我们能造一张厚薄均匀一些的纸吗?纸也有不同的种类,它们的用途也各不相同。

  六、课堂小结:

  1、通过对纸的研究,我们明白了材料的吸水性与什么有关了吗?

  2、用过的纸还能再利用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用过的纸?

科学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在观察细胞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会查阅有关细胞的书刊及其他资料获取信息。

  2.知道科学探究是永无止境的,培养科学探究的志趣。

  3.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并用它观察细胞;知道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二.重点:在观察细胞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三.难点:会查阅有关细胞的书刊及其他资料获取信息。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并用它观察细胞;知道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四.教具:多媒体及自制课件

  五.课型:讲授

  六.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课件) 板书:细胞

  活动一:我们来观察研究不同生物体的细胞。

  这个活动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利用显微镜观察一些实物来研究认识不同生物体的细胞。包括三个环节。

  一是学生观察研究活动。教科书展示了两幅学生观察研究情景图。在左边图中,一生正在用显微镜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旁边展现了洋葱表皮细胞放大图,其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对于用肉眼看不到的物体应当借助一定的仪器(如显微镜)来进行观察。在右边图中,一 生边观察边说:“我观察到的洋葱表皮是由一个个的小格子组成的”,还展示了一生观察后用笔画图的情景,他边画图边说:“我把细胞的样子画下来”,目的是启 发学生用语言和图画将所观察到的细胞的样子描述出来。两幅图仅是学生研究细胞的活动指向,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利用其他方式进行研究。

  二是得出研究结论: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对于本结论,应在学生观察研究和讨论交流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而得出。

  三是出示一个资料卡。教科书出示了一幅显微镜结构示意图,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显微镜各主要部分名称,具体使用方法可不要求学生掌握。

  活动二:把我们搜集的资料交流一下吧。

  包括两个环节。

  一是教科书提供了一幅学生交流情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学生搜集的材料有细胞的发现——我知 道细胞是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发现的;有细胞的种类——我知道草履虫是由单细胞构成的;也有关于生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与细胞的关系的资料——我知道生物体 生长发育的过程就是细胞不断生长、繁殖、衰老、死亡的过程。一名学生在打手势但没有出示提示语,是指学生搜集到的资料还有很多。通过交流可以扩大学生认识 的范围,激发学生研究细胞的兴趣,为学生的后续研究埋下伏笔。

  二是展示了几组细胞图谱。展示的有动物细胞:肌肉细胞、血细胞和口腔细胞;有植物细胞:叶子的薄壁细胞、鸭跖草的下表皮细胞和水藻草细胞。目的是通过展示这些图谱,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生物、不同部分的`细胞是不同的,以扩大学生对细胞的认识范围。

  自由活动:

  教科书的自由活动指向是让学生制作细胞模型。教材展示了一幅学生制作场景图。图中一生说:“ 把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制成模型吧”,目的是提示学生可根据自己用显微镜所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的样子来制作模型。另一个学生说:“我来制作一个……”意在 是提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实际和兴趣,自主选择制作对象。教科书没有展示某种成型的细胞模型,意图是给学生留有较大的空间,可以制成平面的,也可以制 成立体的,可以制作某种动物器官的细胞模型,也可以制作植物某一部分的细胞模型等。

  拓展活动:

  本活动设计了一项内容,即查阅资料研究细胞是怎样生长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查阅资料或采用其他研究方法,把对细胞的研究引向深入。

科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能交流收集到的植物资料按问题进行讨论。

  2.引导学生观察叶的蒸腾实验。

  3.能概括植物的共同特点。

  教学重点:做植物蒸腾实验,能解释实验中的现象,了解叶的蒸腾作用。

  教学难点:概括植物的共同特点。

  教学准备:

  一盆植物。

  一个透明的大塑料袋。

  教师为学生准备一些如少儿植物图册一类的书,课前通知学生带这类书。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上节课前大家收集了我们身边各种各样的植物,以及植物的有关资料,让我们这节课继续研究植物。”

  二、探究内容:

  1. 交流。

  (1) 汇集学生带来的各种植物、植物书、有关植物的'资料,把学生所说的各种植物的名称一一列在黑板上。

  (2) 把有关书籍分配到各小组供学生研究和查阅。

  2. 分组活动。

  (1) 阅读教材中所列的凤仙花的五个特征。

  (2) 分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方面观察植物和查阅资料,回答:

  生长发育过程(注意引导学生要涉及植物的变化,植物有生长的阶段,也有死亡的阶段)。

  繁殖后代。

  身体构造。

  生长环境。

  运动与反应。

  (注意要求学生列举与凤仙花相同和不同的植物,达到了解植物多样性和具有共同特点目的。)

  3. 了解叶的蒸腾作用。

  (1) 做实验,解释实验中的现象。

  (2) “别的植物也是这样吗?”——推广到所有的植物。

  (3) 说说植物的蒸腾作用对气候、对其他生物和对人有什么作用。

  4. 讨论逼供内写出植物的共同特点。

  (1) 师:“你能说说形形色色的植物有哪些共同特点吗?”

  (2) 师:“在观察和了解了许多植物之后,我们知道植物的共同特点了吗?请你写写植物的共同特点。”

  三、全课总结。

  四、课外拓展:

  你能寻找出动物和植物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关于科学教案07-24

科学教案范文04-06

必备科学教案07-26

关于科学教案07-26

有关科学教案02-06

冬天科学教案02-14

科学教案模板03-27

小班科学教案:糖消失了 _小班科学教案07-13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蛋_大班科学教案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