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3-04-30 13:38:57 教案 投诉 投稿

【必备】大班教案模板汇编十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必备】大班教案模板汇编十篇

大班教案 篇1

  目标:

  1、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对比美”的情趣。

  2、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对比美”的理解,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

  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游戏教具:中间画一只恐龙,左右两边各画一只小兔、一座城堡,小兔、城堡用纸遮盖。

  3、水彩颜料、水彩笔、纸、记号笔。

  过程:

  1、在欣赏过程中,引导幼儿感受大小、形状、色彩3种对比方法所产生的美。

  (1)欣赏第一幅画“大熊和小兔”。

  请幼儿自由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老师小结:大熊和小兔在一起,因为大熊很大,使小兔显得很小,小兔很小,也使显得更大。像这样用大熊来突出小兔的小,用小虫来突出大熊的大,这种方法就是画画中常用到的对比方法,对比就是把不同的东西放在一起比较。

  (2)欣赏第二幅画“苹果”。

  请幼儿欣赏后谈谈对这幅画的感觉。这幅画最突出的是什么?

  老师小结:这幅画用了色彩的对比,红色与绿色的对比,使苹果显得很突出,整个画面也很鲜明。

  (3)欣赏“海星和月亮”的画。

  欣赏后请幼儿谈谈这幅画用了什么对比手法?

  老师小结:这幅画运用了形状的对比,使整个画面有了变化,显得更加生动。

  总结:刚才我们欣赏了几种对比?

  2、引导幼儿在欣赏作品中找出不同的对比方法。

  (1)“苹果和小虫”。

  提问:运用了什么对比方法?

  小结:运用了大小、色彩的对比方法。大苹果的大与小虫的小是一种对比,苹果的红与虫的绿是色彩的对比。

  (2)“月夜”。

  提问:运用了什么对比方法?请幼儿讨论后回答。

  小结:这幅画运用了大小、形状、颜色的`对比方法,月亮的大与星星的小是大小对比,月亮的圆形与星星的带尖角的星形是一种形状的对比,月夜的深色与星星的黄色是一种对比。

  3、游戏:猜一猜。

  请幼儿猜一猜这是一只大恐龙还是一只小恐龙,如果孩子们说是大恐龙就把小兔那一面打开,让孩子们认为是一只小恐龙,再打开城堡的一面,又让孩子们觉得是一只大恐吓龙。同样是一只恐龙为什么一会儿会大一会儿会小呢?把这个问题带回家和父母一起商量。

  4、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对“对比”的理解。幼儿绘画,老师指导。

  要求画出不同的对比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力,不画与老师一样的画。

  5、讲评。

  先画好的幼儿介绍给家长听,你用了几种对比方法。最后总结评价。

大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房子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居住地,幼儿通过观察周围各种各样的房子,激发他们全面了解房子,关注生活的意识。根据幼儿童心化的年龄特点,小动物的房子比较贴近幼儿的童心世界,我选择了次主题二《小动物的房子》中的《快乐的小屋》这一主题活动,通过小动物们装扮小花屋,激发幼儿装扮自己快乐小屋的强烈愿望。鉴于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小皇帝,很少孩子愿意主动让别人分享自己的快乐,所以我选择本活动旨在培养幼儿愿意帮助别人,把自己的快乐带给别人的意识,这也是当今素质教育很重要的一点。

  活动目标:1、欣赏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2、能够用表演、绘画等形式表达自己欣赏诗歌的快乐感受。

  3、能够联系生活,理解什么是快乐。

  活动准备:1、教学挂图一幅,舒缓的音乐磁带,《快乐的小屋》诗歌磁带。

  2、教师绘画一幅大森林的背景图,并将诗歌中的角色:小朋友、小屋、萤火虫、小蜘蛛、小麻雀、纺织娘、蛐蛐和小蚂蚁制作成可以粘贴的卡片。

  3、小朋友、萤火虫、小蚂蚁的头饰各一个,彩笔、白纸。

  4、幼儿用书第3册第12——13页。

  活动过程:一:随音乐“郊游”将幼儿带进活动室。(活动室四周布置柳条,桃花、地上洒满鹅卵石等)

  1、教师:孩子们,今天天气这么好,春天这么美丽,我们一起去郊游吧。(屏幕上出现大森林图片)孩子们你们看我们到大森林了,大森林真美啊,我们就在这休息会吧。

  2室幼共同坐在垫子上,师:小朋友你们看大森林美吗?你们喜欢大森林吗?大森林里会有什么?

  3、教师做突然发现状:孩子们你们看这里还有很多鹅卵石呢,真漂亮,你们说鹅卵石可以用来干什么呢?(铺小路、搭建小屋、放到鱼缸里、鹅卵石艺术等)

  4、放课件:快乐的小屋。教师:用鹅卵石搭建的小屋虽然漂亮,可我觉得还不够完美,看,屋子里黑黑的`,窗子上光光的,周围也没有花草,如果是你,你会怎样装饰这间小屋?这间小屋也吸引了一些小动物们,它们也想来装饰这间小花屋,咱们来看看都有谁好吗?(出示图片:蜘蛛,小蜘蛛会怎么装饰小花屋,它有什么本领?)逐一出示小麻雀、纺织娘,蛐蛐、小蚂蚁图片。(完整欣赏课件)这些小动物都用自己的本领帮助了小花屋,大家都感到很快乐,很高兴。我们把这些小动物做的事编成一首诗歌好不好?

  5、播放背景音乐,师朗诵诗歌。

  提问:(1)这首诗歌美不美?你们想学吗?(教师教授诗歌)

  (2)师幼一起有感情朗诵诗歌。

  (3)给诗歌起名字。

  (4)师:在这首诗歌里你体会到了什么?(快乐)对,大家帮助了小花屋,把小花屋装扮的更漂亮了,大家都觉得很快乐,小花屋也觉得很快乐。那在生活中你觉得什么什么是最快乐的?你做什么事情时会觉得很快乐?(幼儿自由回答)

  (5)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说了那么多快乐的事情,对,帮助别人,为别人付出了,别人再感到快乐的同时,自己也会很快乐,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快乐的人。刚才小动物们装扮了一间快乐的小屋,那我们小朋友们想不想也来装扮一间属于自己的快乐的小屋,我相信用我们的双手装扮的小屋,小朋友们会更快乐。

  6、出示准备好的立体小屋,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装扮。(背景音乐)

  7、幼儿装扮完毕。提问:你把小屋装扮的这么漂亮,你的心情怎样?你想邀请谁来小屋做客?

  8、师幼围着小屋跳舞,感受快乐。

  9、结束:师:让我们把这间快乐的小屋带回去让所有的小朋友都来感受我们的快乐吧。

大班教案 篇3

  一、设计意图:

  双簧是一种曲艺形式,也是一门舞台艺术。大多是成人表演的节目,幼儿园的孩子对这方面的经验很少,但大班孩子在心理上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与认识新鲜事物的兴趣,喜欢尝试。在日常儿歌的学习活动中,对儿歌内容的理解能力有所增强,表述时也能体现出儿歌的韵律与节奏,喜欢边说儿歌边自然的加以动作表现。考虑到这一点,也为了引导孩子们了解双簧这一曲艺形式,感受双簧的艺术魅力,敢于尝试表演,我就选择了既贴近幼儿生活又适合双簧表演的内容——《小螃蟹找朋友》。儿歌内容幽默诙谐、极富表现力,让孩子在尝试、探索中感受双簧表演的魅力。

  二、活动目标:

  1.欣赏双簧表演,了解双簧这一曲艺的基本表演形式和特点。

  2.通过观察与尝试表演,学习双簧表演中“前脸”与“后背”的分工与配合。

  3.能大胆参与表演,体验双簧表演中的诙谐、幽默,激发幼儿对曲艺表演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1、幼儿已学会儿歌《小螃蟹找朋友》。

  2、双簧视频。

  3、图卡、汉字(前脸、后背)、白色即时贴。

  四、活动过程:

  (一)复习儿歌《小螃蟹找朋友》,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今天来了这么多客人老师,我们一起把刚学的儿歌《小螃蟹找朋友》表演给客人老师看,好吗?

  (二)欣赏双簧视频,感知表演的形式与方法。

  1、你们表演的真棒!我也带了一段表演,请小朋友们来欣赏。看看他表演的'好不好?什么地方好?(提出看到要求)

  2、幼儿欣赏视频。

  3、讨论:看看她们是怎么表演的?他们是怎么分工合作表演的?

  小结:这种两个人演的像一个人的表演叫双簧。坐在前面的人叫“前脸”,躲在后面的人叫“后背”。双簧是我们中国曲艺的一种,是一种逗人乐的表演。

  (三)再次欣赏双簧表演,观察“前脸”表演的特点。

  1、她们表演的好不好呢?什么地方表演的好?你为什么觉得好笑(好玩)?

  我们再来看看!

  2、幼儿再次欣赏双簧。

  小结:他的动作、表情和说话都很有趣、很夸张。

  4、游戏:听话学样

  那我们也来玩个这样动作夸张的游戏。我来说,你们根据我说的意思做动作。比比看,谁的动作最有趣、最夸张。

  (四)探索双簧表演方法。

  师:那我们能不能把学的那首儿歌用双簧的形式来表演呢?

  1、探索尝试“前脸”的表演方法。

  1)集体学习口型表演。

  2)尝试动作与口型配合表演。

  3)讨论:“前脸”怎么表演的有趣?(动作幅度要大,表情、口型要夸张)

  4)请个别幼儿上前做做,再集体练习。

  2、分角色表演:教师做“后背”,幼儿表演“前脸”给客人老师看看。

  3、幼儿评价:我这个“后背”表演的怎样?

  小结“后背”的表演要求:声音响亮,说话速度不能太快……

  4、请个别幼儿上前表演,集体评价、整理幼儿的经验。

  你觉得他们表演的什么地方好,什么地方还需要改进?

  5、讨论并创编“前脸”的提醒动作。

  刚才发现前脸和后背表演的时候没有一起开始,后背和前脸怎么才能一起表演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幼:拍一手、跺一下脚、拍腿等等。

  (五)两两结对尝试表演双簧。

  1、交代要求:两人一组,商量好角色表演。

  表演前,前脸要有一个提醒动作。

  动作表情声音都要夸张有趣。

  表演完后交换角色。

  2、幼儿结伴表演《双簧》

  (六)表演给客人老师看看。教师加上道具(快板),给幼儿打节奏。进一步提高幼儿表演的兴趣。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幼儿了解故事内容,认识各种色彩的房子的特征及所表示的意义。

  2.激发幼儿大胆想象并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活动准备:

  红房子,白房子,黑房子等、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熊玩具

  1、看看李老师请来的小熊是一只怎么样的小熊。

  2、这只小熊呆头呆脑,容易忘事,所以我们叫它傻小熊?傻小熊从来都没出过城里,想想它走到城里可能发生什么事?

  3、对啊!熊妈妈也是这样想,所以熊妈妈再三叮嘱,城里有好多房子,红房子,白房子,黑房子,花房子,绿房子,蓝房子,奶奶家是开花店的,那奶奶会住在什么房子里面?

  二、讲述故事

  1、奶奶家的'房子小熊不记得了,那该怎么办?

  2、小熊闯进了黑房子,黑房子里可能是干什么的?为什么?

  3、只听见“卡嚓”一声,小熊来到了哪里?口袋里没钱怎么办?

  4、小熊又走进了绿房子,绿房子又是什么地方?为什么?

  5、小熊闯进了蓝房子,想想蓝房子里会是什么?为什么?

  6、小熊走进红房子,大家一起告诉我红房子是哪里?为什么?

  7、最后想想小熊会去什么颜色的房子?

  三、讨论

  1、小熊最后找到奶奶家了吗?你喜欢小熊吗?为什么?你会和小熊说什么话?

  2、小熊去过什么颜色的房子?这些房子的颜色为什么都不一样?

  3、想想除了这些房子,马路上还有哪些房子?

  4、如果你是一个设计师,你会设计什么样的房子?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排除干扰完成任务。

  2.明白坚持忍耐才能完成任务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过程

  一、交待任务

  教师(出示一根打了6个绳结的绳子):解放军叔叔在攻打敌人时遇到了困难,他们需要几根没打结的绳子,现在请大家把绳子上的结解开,解完以后交给老师就完成了任务。

  (评析:幼儿在有情节的活动中容易达到练习效果。)

  二、幼儿练习

  幼儿自选粗细不同的绳子解绳结,教师播放电视片《金刚葫芦娃》,并观察幼儿抗干扰情况(时间约5分钟)。(评析:《金刚葫芦娃》是幼儿喜欢的动画片,此时播放意在让幼儿排除干扰完成任务。)

  三、集中后请幼儿讨论

  1.“你的'绳结全部解开了吗?”“为什么能很快解完?”

  2.“能不能边看电视边做事,为什么?”

  (评析:讨论是非常必要的环节,能使幼儿相互汲取经验,明白坚持、忍耐才能完成任务。)

  四、幼儿再次练习

  教师交待任务:有几位解放军叔叔急需绳子,现在我们再给他们解些绳子,完成任务后可去看电视,老师还要给完成任务的小朋友送一件小礼物(出示肯德基钥匙扣)。

  幼儿取另一种绳子解绳结,教师在幼儿操作时打开电视。

  (评析:这一环节再次给幼儿运用他人经验的机会,也给幼儿再次体验的机会。礼物的提供增加刺激,能帮助幼儿增强自制力。)

  五、小结

  表扬得到礼物的幼儿,并询问:“你心里高兴吗?”

  (评析: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表述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建议

  绳子的粗细、绳结的松紧是活动中幼儿操作的障碍;动画片受幼儿喜爱的程度是刺激的大小,这些条件教师可视本班幼儿自制力发展水平而作选择。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创设的情景,喜欢在表演烧菜做饭的情境中演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活泼和有趣。

  2.幼儿能在学会原歌的基础上,自己创编歌词或动作进行演唱。

  活动准备:

  1.(生猪肉、鱼、小朋友、灶台)ppt幻灯片 。

  2.《娃娃上灶》音乐、ppt。

  3.实物:勺子、灶台情境。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发幼儿学习新歌的兴趣。

  谈话:小朋友,你们在家见过爸爸、妈妈在厨房炒菜吗?他们在用什么炒菜?你们会炒菜吗?有一位小朋友她也炒过菜,她是怎么做的呢,咱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二、活动过程。

  1、学习新歌。

  感受歌曲的旋律,了解歌词内容。

  请幼儿欣赏一遍音乐,一起来做操学习歌曲。

  2、再次欣赏音乐,引导幼儿学习独白部分。

  师:有谁听出小娃娃做菜时肉、鱼(出示幻灯片)怎么做的?教师小结独白部分,边打节奏边朗诵。小娃娃刚开始做菜时认真吗?示范唱或学说歌词第一段。后来她又是怎样做的?教师唱,教幼儿学说第二段。

  师:现在请小朋友模仿小娃娃炒菜的'动作,听老师把这首歌曲完整唱一遍。

  3、提醒幼儿注意间奏部分和老师边唱边做动作。

  请小朋友表演,手拿大勺在创设好的"灶台"前炒菜,其余幼儿和老师拍节奏随光碟(或钢琴)跟唱。

  4、创编歌词。

  师:宝宝们真棒,一会儿就把这首歌学会了,现在想想来创编一下歌词吧,把原来的歌词替换一下。

  活动延伸:

  今天小朋友表现都很棒,而且我们学会了做很多菜,回家以后我们可以帮爸爸妈妈一起来做菜好不好。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一个扶着一个后腰在平衡木、竹梯上较平稳地合作行走,锻炼腿部力量。

  2.能积极与同伴协商,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平衡木、竹梯、垫子、沙包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热身运动。一路纵队听信号走、跑交替→平衡木上、下交替踏步、行走梯子。

  二、基本部分:在平衡木、竹梯上合作行走。

  1 . 3人合作变蚂蚁。

  (1)观察蚂蚁:蚂蚁有几条腿?(6条)蚂蚁是由头、胸、腹三个部分组成的,那我们可以几个小朋友变成一只小蚂蚁?

  (2)尝试3人合作变蚂蚁,并在情境中3人合作行走。

  2.过小桥:平衡木上合作行走。

  (1)师:小蚂蚁3人合作怎样过小桥?

  (2)幼儿尝试过小桥:一个扶着一个后腰稳稳的.走。

  3.过沼泽地:梯子上合作行走。

  (1)幼儿尝试走过沼泽地。

  (2)师:你们是怎么合作过沼泽地的?有哪些方法?(梯子中间横档及两侧行走)无论你们使用哪一种方法,都要踩得准,走得稳。

  (3)3人自由商量选择一种方法,再次尝试合作走过沼泽地。

  4.上坡、下坡:架高的梯子上合作行走。

  (1)幼儿选择自己觉得最稳的方法(梯子中间横档或两侧),尝试走过小山坡。

  (2)师:哪一种方法上山坡更稳当?(幼儿发现走在梯子两侧更稳)

  (3)幼儿尝试用走在梯子两侧的方法上坡、下坡。

  5.游戏:蚂蚁搬豆。

  三人合作走过小桥、上坡、下坡。

  三、结束部分:放松运动。

  跟随音乐做放松运动。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了解螃蟹尼尼对笨拙的大钳子从不喜欢到喜欢的心理变化。

  2、理解故事内容,知道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3、乐意关心、安慰、帮助同伴,体验帮助同伴的快乐。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心理准备:认识各种海洋的生物

  物质准备:

  1、自制PPT《笨拙的螃蟹》

  2 、螃蟹手偶一个

  3、统计表一张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幼互动打招呼

  1、这只螃蟹长有哪些特征?

  追问:尼尼不喜欢自己的大钳子,这是为什么呢?

  小结:尼尼的钳子太大了,做起事情来一点也不方便,让尼尼变得很笨拙。

  二、教师有感情讲述故事,激发幼儿阅读、理解故事。

  1、故事中尼尼和伙伴们玩了什么游戏?他们游戏玩的顺利吗?

  2、在玩吹泡泡游戏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

  3、出示手偶,小朋友们,你认为尼尼的大钳子碍事吗?

  4、尼尼这么伤心难过,小伙伴们是怎么安慰它的?如果你也是它的朋友,你会用什么方式安慰它。

  三、倾听故事,理解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1、章鱼在哪?躲到那里去了?请你找一找,说说它在哪?

  2、只听到“救命”的声音,章鱼是遇到什么危险了吗?

  过渡句;这时候尼尼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它会怎样去帮助、解救章鱼?

  四、游戏“拯救章鱼” ,教师讲述螃蟹救章鱼的过程,激发幼儿救助章鱼的欲望。

  1、刚才尼尼是怎么解救章鱼的,结果怎么样了?

  2、在解救章鱼的过程中,尼尼的钳子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那大钳子做了哪些动作呢?(学习砍、切、撕、抛的动作)

  角色扮演,拯救章鱼

  4、现在你还觉得尼尼的'大钳子碍事吗?(进行第二次投票)用好听的词语夸夸尼尼、夸夸大钳子吧。

  活动延伸

  提问:你们与没有这样的经历,自己很不喜欢的事或物,发现了它的好处就慢慢喜欢了?

  出示手偶小结:“之前我这么不喜欢我的大钳子,现在我终于知道笨拙的钳子是这么有用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自己笨拙还是有用,关键是自己如何看待,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点也许会变成优点。让我们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做一个自信的孩子。

  小百科:螃蟹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寻找食物,它们一般并不挑食,只要螯能够弄到的食物都可以吃,小鱼虾是它们的最爱,不过有些螃蟹吃海藻,甚至于连动物尸体和植物都能吃。

大班教案 篇9

  活动过程:

  一、说说做做——调皮的猴子。

  师:前两天,我们看过一个关于猴子的动画片。你看到猴子会干什么呢?

  幼儿自由讲述猴子活泼调皮并做做相应的'动作。

  二、编编跳跳——猴子的舞蹈。

  1、欣赏“猴王”的表演。

  师:小猴特别喜欢学样,今天猴王学了个舞蹈请你们来看看有些什么有趣的动作?(音乐)

  2、说说,学学猴王跳舞的有趣动作。

  师:刚才你们看到猴王表演了哪些有趣的动作?(幼儿个别讲述并跳跳猴王的舞)

  3、幼儿集体跳跳猴王的舞蹈

  师:刚才你们学的可真像,我们一起来和猴王跳跳猴子的舞吧。

  4、看舞谱跳猴子舞。

  (1)教师出示“猴子学样”舞谱。

  (2)幼儿讲述自己对舞谱的理解,并看看做做单一的动作。

  (3)教师点舞谱提示,幼儿集体看舞谱跳跳猴子舞。

  三、玩玩演演——猴子传帽

  (1)尝试一顶帽子进行游戏。

  (2)尝试两顶帽子进行游戏。

  四、活动延伸

  这个游戏好玩吗?我们可以再多加几顶帽子继续来游戏。

大班教案 篇10

  一、活动题目

  让位

  二、活动目标

  幼儿通过活动,初步感知沉入水中的物体,体积越大水位升得越高这一现象。培养幼儿学习实验记录的方法。

  三、适用对象

  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玻璃瓶一个(内装半瓶水)、一次性筷子一双、小石子一盒、天平、量杯、玻璃瓶(两种不同规格)、铁弹珠、水彩笔、记录卡、有色橡筋。

  五、活动过程

  引入:故事《乌鸦喝水》。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它飞呀飞,终于发现了一只瓶子,瓶子里有一些水,可瓶口太小,瓶子里的`水又少,乌鸦怎么也喝不着,怎么办呢?……乌鸦衔来一些小石头,放入瓶中,瓶里的水慢慢地就上来了。现场演示:让幼儿往一个装有水的杯中加入石头,看水面有什么变化?

  探究活动一

  探究的问题:将两个质量相等、体积相等的瓶子沉入水盆中,水面有什么变化?

  幼儿讨论。

  (1)一样大、一样重的瓶子放入水盆中后,水面是一样高低。

  (2)水面一个高,一个低。

  试一试,幼儿将瓶子同时放人两个装有相同水的量杯中,用橡筋标出水升高的位置。

  说一说我的发现。

  两个瓶子沉入水中后,两个量杯中水面高度是一样的。

  探究活动二

  探究的问题:将两个重量相等、体积不同的瓶子沉入水盆中,水面有什么变化?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01-21

大班的教案04-12

大班其他教案:圣诞贺卡_大班其他教案07-01

大班其他教案:孤单的斑鸠_大班其他教案07-01

大班游戏教案:好玩的绳梯_大班体育教案07-07

大班艺术教案:捏面人_大班体育教案07-07

大班健康教案:保护牙齿_大班健康教案07-07

大班体育教案:跳短绳_大班健康教案07-07

大班艺术教案:欢乐秧歌_大班艺术教案07-06

大班综合教案:神奇的力_大班综合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