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3-04-29 08:55:56 教案 投诉 投稿

【精华】小班教案模板集锦七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华】小班教案模板集锦七篇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物体沉浮,激发幼儿探索、发现的乐趣。

  2.体验玩水的乐趣,对操作活动感兴趣。

  3.学习把沉、浮物体作简单分类和记录。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准备:

  1.木块,石头,泡沫,点心盘、钥匙、玩具(幼儿操作材料)。

  2.记录纸人手一份,蚂蚁过河图片。

  活动过程:

  一、 情境导入

  师:今天天气真好,小动物们出来玩了,瞧,这是谁呀?(蚂蚁)

  师:小蚂蚁爬着爬着饿了,发现远处有棵苹果树,就爬过去,可是面前出现了一条小河,请小朋友帮蚂蚁想办法怎么才能过河?

  二、 认识沉与浮现象。

  1.师做实验,先放石头。

  师:“瞧,这些材料谁能帮蚂蚁过河呀?我们先拿石头来试一试”

  问:你发现了什么?石头怎么啦?

  师小结:由于石头比较重,放在水中会掉下去,这种现象我们叫“沉”,会沉下去的材料,能当蚂蚁的小船吗?

  2.师第二次做实验,放泡沫

  问:你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由于泡沫比较轻,放在水中会飘在表面上,不会掉下去,这种现象我们叫“浮”。现在我们把小蚂蚁放到上面,你们看它过河了吗?

  3. 巩固幼儿对沉浮现象的认识

  刚才我们看了,放在水中,比较重的东西会掉下去的,我们叫它“沉”,不会掉下去的,我们叫它“浮”。

  (活动反思:从这个环节上看,孩子对沉与浮的现象,能具体地表述出来,也对此活动很感兴趣。但在让幼儿对比石头与木头的环节上,由于所取的材料不合理,石头太小了,而木头却较大,在视觉上,给孩子造成干扰,因此有的孩子认为木头比较重,导致无法让孩子准确的判断:石头与木头哪个比较重,哪个才会沉下去。如果选择与木头一样大的石头,幼儿便可以一眼看出,石头比较重的原理。因而也不会在此环节上浪费太多的时间。)

  三、 幼儿操作,并记录操作结果。

  1.幼儿认识材料

  师:现在请小朋友来帮蚂蚁想办法,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材料,看看有什么?请小朋友把各种材料都拿来试一试,看看哪些东西会浮起来,可以当蚂蚁的小船。

  2.提操作要求和记录方法

  师:在玩的时候,老师也为小朋友准备了记录单,如果这个材料会会浮起来,请把手上的贴贴纸贴在水面上,如果会沉下去,请把手上的贴贴纸贴在水底。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记录

  四、教师评价

  1.小朋友都做好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教师验证

  (活动反思:从记录的结果上看,大部分孩子能准确记录出沉浮的现象,其中盘子这一材料的实验出现分歧,有的孩子记录是沉,有的孩子记录是浮,借此机会,我进行随机教育,让不同结果的两名幼儿现场操作,为什么你认为是沉?而你却是浮呢?两个小朋友用同一种材料,为什么结果是不同的呢?通过现场实验,孩子知道由于放的方式不一样,结果也是不同的,很好地利用教育契机,给孩子正确的引导。但在幼儿使用记录卡的方面上看,由于记录卡设计不太合理,有的幼儿把整张记录卡都贴满了,完全看不出是沉还是浮;如果老师在水盆中间画条中介线,在中线以上表示沉,中线以下表示浮,就能很轻松地解决结果不分明的问题。)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想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教师抓住幼儿园喜欢玩水的特性,创设游戏情境,让幼儿通过观察、探索,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帮助幼儿初步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

  一、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准备了鱼缸、玩具,石头,泡沫,点心盘、钥匙、玻璃珠、记录纸,蚂蚁、苹果树图片等材料,启发引导幼儿与材料互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而且能开动脑筋,大胆地说出自己发现的沉浮现象。在记录的环节中,合理选择粘贴纸的记录方式,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操作起来简便易行,还能进行简单的评价。基本实现目标。

  二、教师的教

  1.创设游戏情境。教师以“小蚂蚁出来玩,肚子饿了,发现远处有棵苹果树,想爬过去;可是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请小朋友帮蚂蚁想想过河的办法”的情境引入活动,形象生动的道具演示,吸引了幼儿参与探索的兴趣,围绕问题“周围什么都没有,只有石头和木头,你们能用这些材料帮蚂蚁过河吗?”,展开思考。游戏情境的创设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能调动起幼儿参与探索学习的积极性。

  2.注重材料投放。教师在材料的投放中能充分考虑活动中幼儿的观察,精心准备鱼缸作为活动情境中的“小河”,让幼儿直观清楚地观察到石头、木头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同时考虑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将探索的材料分组摆放在不同的操作区,改变以往教师为幼儿准备人手一份操作材料的投放形式,避免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出现拥挤、混乱的现象,有利于幼儿专注观察一种材料;另外还为幼儿准备了贴贴纸作为记录的材料,在每个操作区投放记录单,便于幼儿操作后,直接记录操作的结果,解决幼儿独立完整完成自己的记录单存在的困难。

  3.善于观察启发。能灵活驾驭课堂,善于观察幼儿在操作中的表现,其中盘子这一材料的实验出现分歧,有的孩子记录是沉,有的孩子记录是浮,我能及时抓住教育契机,让不同结果的两名幼儿现场操作,为什么你认为是沉?而你却是浮呢?两个小朋友用同一种材料,为什么结果是不同的呢?通过现场实验操作展示,孩子知道由于放的方式不一样,结果也是不同的,让孩子知道,沉浮没有绝对的定义。

  4.评价鼓励结合。最后环节教师能对所有操作材料在水中的现象再次进行进行一个总结,帮助幼儿梳理知识经验,提升认识,再次利用记录单将材料的沉浮现象一一呈现,并对幼儿的实验结果给予肯定--奖励一个大拇指,并出示图片“大拇指”贴在幼儿操作正确的位置上,鼓励幼儿,这也是一种适合小班幼儿特点的评价方式。

  三、幼儿的学

  整个活动幼儿都能积极参与,乐于探索发现,学习简单的记录方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学习词汇“沉下去”“浮起来”。

  四、活动中的不足

  1. 在让幼儿对比石头与木头的环节上,由于所取的材料不合理,石头太小了,而木头却较大,在视觉上,给孩子造成干扰,因此有的孩子认为木头比较重,导致无法让孩子准确的判断:石头与木头哪个比较重,哪个才会沉下去。如果选择与木头一样大的石头,幼儿便可以一眼看出,石头比较重的原理。因而也不会在此环节上浪费太多的时间。

  2.最后老师的小结不够到位。当所有的记录表都在黑板上时,师应作出总结,把精髓的部分加以强调:原来石头、金属类、玻璃类的物品比较重,容易沉下去。而泡沫、木头、比较轻的物品,所以容易浮起来。

  3.记录卡设计不够合理,有的幼儿把整张记录卡都贴满了,如果老师在水盆中间画条中介线,中线以上表示浮,中线一下的表示沉,可以避免贴满的情况发生。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练习钻的动作,能够钻过70厘米高的障碍物。

  2.愿意参加体育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

  1.利用一条长皮筋(挂上绿色纸树叶)设置70厘米高的`障碍物,小猫头饰每人一个

  2.若干小鱼图片四散放在场地一端,“鱼篓”两只。

  3.地垫、平衡木。

  4.音乐《早操歌模仿操》。

  活动过程

  1.教师扮演“猫妈妈”,带领幼儿做准备活动。

  (1)教师扮“猫妈妈”,幼儿扮“小猫”,一边喵喵叫一边走入活动场地。

  (2)“小猫”在“猫妈妈”带领下边念儿歌边愉快地做早操:“今天天气真正好,小猫小猫来做操,伸伸臂,伸伸臂,弯弯腰,弯弯腰,踢踢腿,踢踢腿,蹦蹦跳、蹦蹦跳。天天锻炼身体好。”

  2.游戏“小花猫钓鱼”。

  (1)将幼儿分成两队分别站在起跑线上。教师交代游戏游戏名称、玩法:“今天妈妈要带你们去河边钓鱼,路上要钻过一片”树林”,爬过“草地”,走过“小桥”,到”小河边“钓(捡)起一条鱼,放在”鱼篓“中,然后从“树林”两边跑回来。

  (2)请两名幼儿分别示范一次。引导幼儿观察动作要领和游戏玩法。

  (3)幼儿游戏3~4次。(教师可以根据幼儿活动量的大小适当增减活动次数。)

  3.总结放松。

  “猫妈妈”表扬“小猫们”勤劳又勇敢,和“小猫们”一起抬着“鱼篓”回家。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鸡宝宝成长变化的过程,萌发继续观察和发现的愿望。

  2、在亲密接触蛋宝宝的过程中,学会照顾爱护弱小。

  3、运用多种感官体验小鸡出壳的快乐。

  活动准备:

  课件 鸡蛋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亲亲鸡妈妈

  1、出示课件:鸡妈妈和宝贝相互问好。

  小朋友们,看!今天我把谁给请来了呀?(鸡妈妈)

  2、引出话题:猜猜鸡妈妈有一件快乐的事情。

  (1)鸡妈妈今天很快乐,谁来猜猜看为什么这么快乐?(幼儿回答后出示课件)

  (2)哇,原来鸡蛋就是鸡妈妈的宝宝,瞧鸡妈妈都乐的合不拢嘴了!

  二、抱抱蛋宝宝

  1、看看蛋宝宝。

  (1)我们一起来看看鸡妈妈的宝宝吧!呀,鸡妈妈的宝宝真有趣,没有眼睛没有嘴,不会走来不会跳。是什么呀?(鸡蛋)

  (2)引导幼儿观察蛋宝宝的形状和颜色。

  蛋宝宝是什么颜色的呢?又是什么形状的呢?(黄黄的,圆圆的)蛋宝宝真可爱。

  2、抱抱蛋宝宝,了解蛋宝宝

  (1)鸡妈妈刚才接到一个电话,有事情要出去,想请小朋友帮忙照顾一下它的宝宝,你们愿意吗?(出示蛋)瞧,这就是鸡妈妈的宝宝,(教师示范抱鸡蛋)多可爱的`宝宝呀,它是那么的小,才刚刚生下来,我们要轻轻的抱好它,小心的爱护它。你们可以保护好它吗?

  (2)教师一边发蛋,一边激发幼儿情感。

  都抱好了吗?(看看哪些宝宝抱的最好)

  (3)哇!这些蛋宝宝真可爱,我们来轻轻的摸摸它,感觉怎么样?(凉凉的,滑滑的)

  3、亲亲蛋宝宝,说句悄悄话。

  (1)引导幼儿亲亲蛋宝宝,对蛋宝宝说我爱你。

  我好喜欢这些蛋宝宝,亲一下,我爱你!

  (2)小朋友,你们想和蛋宝宝说句什么好听的话呀?看着自己手里的蛋宝宝,跟它说一说吧!

  (3)幼儿自主讨论,教师引导。

  (4)个别幼儿讲述自己想对蛋宝宝说的悄悄话。

  (5)幼儿把蛋放好。

  蛋宝宝和小朋友在一起真开心!现在,鸡妈妈回来了,我们把蛋宝宝送回去吧。要轻轻的放哦。

  三、了解蛋宝宝的生长过程

  1、教师讲述鸡蛋孵化的过程,同时播放鸡蛋孵化过程。

  鸡妈妈现在每天都呵护着自己的宝贝,把它们抱在怀中,温暖着它们。日子一天天的过去,蛋宝宝发生了变化。是什么变化呢?我们来看。

  咦,蛋宝宝里面长出了个什么东西?(眼睛)到底是什么呢?我们继续看,又长出什么来了?(身体)又过了几天,又长出了……(嘴巴、翅膀、脚)长成了什么?(小鸡)小鸡在蛋壳里长呀长呀,直到有一天,有件更让鸡妈妈开心的事情发生了。会是什么事情呢?(幼儿猜疑)

  2、播放小鸡出壳部分。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到底又是什么事情。

  四、体验小鸡出壳的快乐

  1、什么事情发生了?

  2、小鸡用了哪些办法钻出来的?(用脚踢、用嘴啄,用头顶,用翅膀撞)

  3、请个别小朋友模仿小鸡出壳的身体动作,并集体学习。

  幼儿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有节奏的渗透儿歌内容"我用小嘴啄啄啄,啄啄啄,啄啄啄。"等哇,小鸡终于出来了,好开心呀!引导幼儿体验快乐的情绪。

  4、幼儿跟着音乐用身体各部位做动作。

  咦,怎么还有两个蛋宝宝没有钻出来呀,我们一起来帮帮它们,为它们加油!

  这回蛋宝宝出来了吗?(幼儿非常开心)真的出来啦!怎么还有一个宝宝没出来啊,怎么办?(帮帮它)好,我们再来帮帮它!

  这下该都出来了吧!一起来看看。

  五、幼儿在教师引导下游戏。

  1、耶!小鸡宝宝都出来了,它们好开心呀!它们想跟你们一起玩游戏呢!

  2、高兴吗?来吧,一起游戏吧!

  3、突然老鹰来了,教师引导幼儿做蹲下抱住身体的动作。

  呀,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是老鹰!老鹰最喜欢吃小鸡了,所以老鹰一来我们就要躲起来。

  4、这里有老鹰,我们到那边去游戏吧。(一边游戏一边走出活动室)

小班教案 篇4

  目的:

  1.教孩子学会将象棋子摆在棋盘的固定位置上,认记读象棋上的字。

  2.培养幼儿初步的.空间感知力。

  准备:32枚与棋子一样大的圆形纸板,将原象棋上所有的字,用红绿两色笔分别照抄在圆板纸的一面。

  玩法:

  1.将棋盘铺好,成人用胶水将圆纸板粘在棋盘的正确位置上,露出有字一面。

  2.将原棋子倒出,由孩子分为红绿棋两组,成人引导孩子根据棋子上的字在棋盘上对号入座,把棋子摆在棋盘的对应位置上。

  3.孩子会摆会,成人和孩子各摆一组,看谁速度快,谁为第一。

  4.孩子摆熟后,将圆字板拿走,让孩子试着把棋子直接在棋盘的正确位置上摆好。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名称:

  橘子花(散文)

  活动目标:

  1、理解散文的内容,感知散文中的优美语句。

  2、喜欢听赏散文,体验听赏作品带来的快乐情绪。

  活动重点:

  能知道理解散文的内容。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散文录音《橘子花》。

  2、教室水果墙面上贴有美丽的“橘子花”幼儿人手一只橘子。

  活动过程:

  1、观察教室墙面—“橘子花”,引出话题:

  —“这里有一朵朵美丽的什么花呀?”

  2、欣赏散文,感受作品中的优美语句:

  教室进行配乐朗诵,初步熟悉内容:

  —“哪些话很好听?”

  出示图片,教师再次进行配乐朗诵。理解散文内容:

  —“橘子是什么颜色的.?”

  “橘瓣是什么样的?”

  “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闻一闻,有什么感觉?尝一尝呢?”

  教师再次朗诵,鼓励幼儿跟念散文中的语句。

  3、讲讲做做,体验作品的情绪:

  教师播放散文录音,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

  —“你喜欢橘子花吗?为什么?”

  幼儿人手一只橘子,动手制作“橘子花”。

小班教案 篇6

  设计用意:在培育孩子用美妙的声音学唱K曲的与此同时,勉励孩子勇敢地用动作表现乐曲。通过给孩子挠痒痒为游戏作伏笔。很好的予以孩子勇敢表现的机会,推动小伙伴间的沟通,在自由宽松的气氛里,让孩子真正体会到游戏带来的愉快。

  教学目标:

  1、学唱K曲,勉励孩子用动作与声音勇敢表现乐曲。

  2、体会与小伙伴一块儿游戏带来的欢快心情。

  3、会用动作与声音表现挠痒痒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要点:学唱K曲,可以用美妙的声音与有意思的动作来表现乐曲。

  难点:学看图谱,体会三拍子Music的.节拍特征,在乐句的最终不漏拍。

  教学预备:

  《毛毛虫挠痒痒》Music磁带、毛毛虫指偶与大树头部装饰数个。

  教学过程:

  1、幼儿教师放《毛毛虫挠痒痒》的Music,让孩子随Music做挠痒痒的动作。

  2、创建场景,学习歌词。

  (1)孩子,你是怎么样挠痒痒的?其它人挠你痒痒时你会怎样?

  (2)(幼儿教师一手食指戴上小毛毛虫指偶,一手五指张开立起手臂肘当作小白菜祖父,边讲边表演。)哇!毛毛虫窜出来啦!小白菜祖父讲:“我才不惧哩。”毛毛虫用力喊:“我来了—”小白菜祖父還是纹丝不动。突然,毛毛虫躲进小白菜祖父的腋窝里挠痒痒。小白菜祖父一瞬间呵呵的笑出声来啦。幼儿教师提问孩子小白菜祖父为何笑哩?

  3、放录音,启发孩子学做“挠痒痒”的动作。

  教师饰演毛毛虫给孩子挠痒痒(勉励孩子相互挠挠)

  4、幼儿教师带着孩子快乐的随录音边唱边做动作。

  5、师幼一致玩游戏“毛毛虫挠痒痒”

  (1)教师扮毛毛虫,请一孩子扮大树,表演1遍。

  (2)请几位孩子饰演毛毛虫,幼儿教师饰演大树,在Music声中表演1遍。

  (3)全部孩子边唱边表演2遍。

  6、为增添游戏的趣味性,幼儿教师可随机用以蔬菜的名字更换小白菜祖父,例如:豆角大姐姐、冬瓜(又称枕瓜)祖父等。

  教学扩展:

  外头的青草也想与毛毛虫做挠痒痒的游戏,那我们应当怎样唱这一首歌哩?幼儿教师带着孩子边创作乐曲边做动作出教学室,去室外找更加多的伙伴创作乐曲。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喜欢玩水,在玩的过程中感知水会流动、水能溶解糖和盐等特点。

  2.乐意用语言表达所看到的现象。

  3.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水会流动的特性。

  2.难点:用语言表达看到的现象。

  材料及环境创设

  塑料筐、杯子、瓶子、勺、叉、糖、盐、石子、沙子等物品。

  设计思路

  小班幼儿的思维还处于直觉行动向具体形象过渡的阶段,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往往要通过自己的亲身活动来实现,因此,整个活动必须以幼儿的操作摆弄为主。同时由于小班幼儿的认知能力还比较弱、他们很难自觉发现水会流动的特性。所以活动中要借助某些材料设法使水的这一特性显露出来,使幼儿亲眼目睹这一现象,这样幼儿才容易理解。此外,小班幼儿对事物的了解过程要比中大班幼儿长,一次活动不宜安排较多的内容,如水的流动性和水能溶解的东西幼儿往往不能同时都掌握。小班的'活动更适宜于在横向上多展开,纵向发展则不能太快。

  活动进程

  操作感知一发现讲述一实验思考

  1.操作感知(个别活动)

  玩水感知水会流动的特性。

  (1)为幼儿提供塑料筐、瓶子、叉……,让幼儿玩水、体会水的流动性。

  (2)玩水感知水能溶解某些东西。

  为幼儿提供瓶子和糖、盐、石子、沙子等物品,让幼儿在操作中发现糖和盐被水溶解的现象。

  2.发现讲述(小组活动)

  (1)让幼儿用勺子往塑料筐和瓶子里灌水。然后说说灌水的结果,讨论筐里为什么盛不住水。

  (2)让幼儿用调羹、叉子舀水。然后谈谈发现了什么现象。讨论叉子为什么不能舀水。

  (3)让幼儿把糖、盐、沙子、石子分别装人四个瓶子里然后猜猜,如果往瓶子里灌水会发生什么。

  (4)让幼儿往每个瓶子里灌水,并用小棒搅拌,然后观察瓶内的变化,讨论四个瓶子里的东西是不是都不见了。哪些东西仍在瓶子中,哪些东西不见了,它们到哪里去了。

  (5)讨论水的用途和如何节约用水。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 | 小班教案:好闻的气味08-24

小班教案:玩筷子_小班其他教案07-06

小班教案03-09

小班的教案04-20

小班教案 | 小班语言:对不起08-25

小班教案 | 小班综合:野菜08-25

小班教案 | 小班语言:花海08-25

小班教案健康教案07-08

小班教案游戏教案01-13

小班综合教案:做窗帘_小班综合教案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