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4-21 19:42:37 教案 投诉 投稿

关于语文教案汇总8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语文教案汇总8篇

语文教案 篇1

  1、趵突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结合图画明确作者观察的顺序和重点,初步学习课文,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检查预习情况。

  1.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2.形近字

  佛——拂泼——拨洁——结摇——遥

  秘——密妩——抚扁——偏倦——蜷

  3.理解生字词语:

  二、仔细观察图画,再认真读课文,在图画中试着找一找大泉眼,并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1.小组学习,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自然段: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

  第2自然段:趵突泉泉水清浅、鲜洁,它为济南增添了美。

  第3自然段:大泉日夜翻滚,冬天会有一番神秘的景象。

  第4自然段:小泉多姿多态,活泼、有趣。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按照去趵突泉公园游览的路线从不同方面介绍了趵突泉。

  三、指导朗读课文。

  四、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2、仿照课文中的句子,用“那么……那么……”写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作者把观察到的事物,再具体形象地加以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段。

  第一自然段只一句话,上半句讲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下半句“单讲”趵突泉。那么,这一段在文章里起了什么作用?

  (文章开门见山,语言简洁,起到了“引起下文”的作用。)

  二、看图画,阅读学习第二自然段。

  小组学习,思考:

  1.作者还没有来到趵突泉公园,就已经感受到了趵突泉的美了,那是为什么呢?

  2、泉水的特点是什么?

  3、你是怎么理解泉水特点的?

  4、“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美”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是在桥上看到的趵突泉流出的泉水和泉水流过岸边“幽静”的环境。)

  (清浅”“鲜洁”)

  (“清浅”的意思是干净、清澈见底。“鲜洁”的意思是水质鲜活,没有杂质。)

  (“美”一般形容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作者感到在济南美丽的山光水色之中,趵突泉的美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假如没有趵突泉,就大大逊色了。)

  三、看图画,阅读学习第三自然段。

  1.教学过渡:作者说“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接下来,我们就看看趵突泉到底是怎样的“美”。

  2、读课文,学生小组讨论,

  思考:

  (1)这一段哪几句具体写大泉?作者笔下描绘的大泉是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特点?

  (2)写“不断地翻滚”是怎样具体写的?

  (3)作者一边描绘大泉,一边写出了自己的感受。想象水“翻滚”的样子,联系课文内容,说说翻滚的大泉给作者和我们的感觉是什么?反复读这三句话,从中体会作者深深的感受。

  (3~6句)

  (看到水从三个大泉眼里往上冒,不断地翻滚。)

  (“像煮沸了似的,不断地翻滚。”“……没昼没夜地冒,冒,冒,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好像永远不知疲倦。”)

  (自然的伟大)

  3.在这一段里,作者除了写大泉的景象,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泉池的形状、泉口的位置和水的流向)

  4、如果说,平时的趵突泉那么“翻滚”,“好像永远不知疲倦”,那么,冬天的趵突泉怎样呢?

  (更好)

  怎么“更好”?是一个怎样“更好”的景象?平时的泉“伟大”,冬天的泉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

  (“神秘的境界”)

  6、小结:这一段描写趵突泉大泉的`美丽景色,突出表现了大泉“昼夜不息”地“翻滚”的自然的伟大,以及冬天趵突泉的神秘感。使我们和作者一样感受了自然的震撼。

  7、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四、阅读学习第四段。

  1.齐读这一段,作者怎样从描写大泉过渡到描写小泉的?

  (多姿多态)

  2.小泉有什么特点?

  (过渡句:“池边还有数不清的小泉眼”)

  怎么“多姿多态”?作者采用什么句式列举了泉水往上冒的样子?

  (“有的……有的……有的……”抓住小泉的种种姿态和变化莫测来表现小泉的“多姿多态”。)

  3.反复读这一段,抓住表现小泉不同姿态的词句,仔细品味小泉的各个特点,体会作者赋予的感情。

  4.作者写小泉,采用了什么手法来写的?

  (比喻)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总结:

  《趵突泉》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语句优美、生动,富有诗情画意。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了趵突泉的美丽景色,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①认识4个生字,学会11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丝不苟、融为一体、赏心悦目等词的含义。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体会评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办法。

  课前准备

  描写聋哑青年外貌和他看望、画鱼的句子的投影片。

  A案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提出自读要求

  ①鱼会在哪里游呢?今天我们学一篇课文,题目是鱼游到了纸上(板书)鱼怎么会游到了纸上呢?

  ②请大家带着疑问去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a.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b.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c.鱼游到了纸上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是什么意思?

  学生充分自读后小组内交流

  检查自读情况

  ①检查生字读音:花港清澈一丝不苟厂徽聋哑

  ②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全班评议,并指导读好长句子。

  ③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看鱼画鱼)

  ④说说对鱼游到了纸上的初步理解。

  第二课时

  回顾上节课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上节课,我们熟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①默读课文,思考:你觉得聋哑青年是一位怎样的青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用笔画出这些句子,并把自己的体会简要写在旁边。

  ②同桌交流,读读画好的句子,并把自己的体会说给同桌听。

  ③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并把自己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重点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上体会。(用投影片逐一出示句子)

  a.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老是呆呆地静静地都说明了这个青年和其他看鱼的人不一样,入神着迷,到了忘掉自我的程度。

  b.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这句话充分表现了青年的忘我。在围观的人赞叹议论时,他没有任何反应,除因他是聋哑人外,更重要的是他专心致志地作画,眼中所见,心里所想,笔下所画全都是鱼,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条鱼,才把鱼画活了。

  c.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青年看鱼、画鱼持之以恒,勤奋执著,才将鱼画得那么生动形象。

  d.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鱼知游到了我的心里,是青年长期观察后,对金鱼特点非常熟悉,在头脑中形成了准确生动的形象,才会下笔如有神。鱼游到了纸上是女孩惊奇的赞叹,表明青年画技高超,画得鱼活灵活现,形神兼备,像活的鱼在纸上游动一样。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a.读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一位什么样的青年?

  b.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c.指名评读。

  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①聋哑青年那勤奋专注的形象,一定会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中。那么作者是怎样观察和描写,才使这个人物如此生动的呢?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自己的发现。(作者不仅仔细观察,认真看、仔细听,并且与青年进行笔谈;而且在描写时注意通过外表、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来表现青年人的执著与专注)

  ②小结:作者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不但观察细致,抓住人物特点,而且描写细致入微,才写出这样生动感人的好文章。

  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随文练笔

  ①(出示插图)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那么人们是怎样赞叹和议论的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插图,展开想象把它写下来。

  ②指名读作文,进行交流。

  ③课外作业:留心观察自己的同学,抓住特点,多看、多听、多问,写在自己的日记本上。

  B案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提炼研读专题

  ①(板书课题:鱼游到了纸上)大胆地推测一下游字的含义。使学生体会到是对作者的赞叹,赞叹其画技高超,把鱼画得栩栩如生。

  ②那么让鱼游到纸上的画家又是谁呢?这句话是谁说的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自由读课文,并尽量读正确,读流利。

  自主读书

  ①给学生不少于15分钟的时间读书、识字和写字。可点拨学生充分自读自识,在读中批注,并做到读而有疑,然后不协同再找伙伴交流与互助。

  ②有针对性地指导读词、写字。注意笔画较多的港澈壶缸徽聋哑。

  ③尝试朗读。面向全体,由学生自主选择段落朗读。发现问题,并进行评价和助读。特别注意生字生词和长句子的朗读。

  ④粗说印象。一是课文主要写了聋哑青年看鱼和画鱼;二是体会作者细致观察和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第二课时

  由疑入手,提炼研读专题

  ①将看书读书后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

  ②小组议论后将无法解决的最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如,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为什么说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先游到我的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③在各组充分提出问题的基础上,确定研读专题为鱼游到了纸上与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

  研读鱼游到了纸上

  ①找到相关段落,默读后说说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聋哑青年画技高超,画出的鱼活灵活现,如同真的金鱼游到了纸上一般,这是对他的称赞)

  ②反复朗读,说说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你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的。

  a.用小女孩的话直接赞叹。

  b.细致的动作描写,写他有时工笔细描,像姑娘绣花一样耐心细致,把每个部位画得形似;有时挥笔速写,捕捉金鱼的动态,画得神似。

  c.写围观人物的赞叹和议论。

  ③研讨作者所用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a.观察方法;认真看,仔细听。

  b.描写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侧面烘托。

  ④出示插图:作者略写了围观人们的赞叹和议论,如果让你具体描写,来表现青年画技的高超,你想怎样写?(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后,从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说一说)

  研读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①默读相关段落,体会游到了心里是什么意思。(要对金鱼非常熟悉,掌握特点,做到胸有成鱼)

  ②快速浏览,找到相关段落,说说聋哑青年是怎样使金鱼游到自己心里去的。(结合爱鱼到忘我的境界,出神入迷地观察,持之以恒地刻苦练习,进而体会到聋哑青年的勤奋与执著)

  ③再次研讨作者所用的观察方法和描写方法。

  a.长期仔细观察,并进行笔谈。

  b.举止和神态描写。

  ④有感情朗读你认为描写精彩的段落。

  研讨鱼游到了纸上与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因果关系)

  延伸课外

  ①自己选择摘抄描写聋哑青年外貌、神态或动作的语句。

  ②多么可敬可爱的青年啊,虽然我们不能同他交谈,却对以同他进行笔谈。你想对他说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翻译并背诵全文;

  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重点词义;

  3、理解文章的寓意。

  故事导入:据说我国外交部部长李肇星长相不甚帅气有一次他做客一家网站,有网友说:你的能力我佩服,但你的长相不敢恭维。而李部长迅速回答说:我不这么认为,有人说过我就是最帅的,是啊,情人眼里出西施,在妻子眼里丈夫总是最帅的,在父母的眼里孩子总是最好的,这里面洋溢着浓浓的亲情,给人自信让人温暖,但有的时候,这样的主观情感也会导致人们判断出现偏差,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智子疑邻》中去看一看。

  一、走进资料室——了解常识。在世界文学宝库,寓言是一颗特别灿烂的明珠,它往往借浅显易懂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道理。今天,我们来学习《韩非子》一书中《智子疑邻》这个故事,你一定会从中得到一定的启示。

  韩非,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他出身贵族,屡次上书向韩王进谏,改革政治,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均未被采纳。后来,得到秦始皇的赏识,在秦国任客卿。不久便被他的同学李斯等人谗言所陷,下狱后被逼自杀,死时47岁。他著有《韩非子》一书,共20卷,55篇。笔锋犀利,说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阐明道理,富有说服力。其中许多寓言故事一直流传于世,《智子疑邻》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走进朗读间——一读读准字音。

  1听范读,注意字音。2、请同学正音。字的读音因为词义的变化而发生了变化。3、请同学读。4齐读全文。

  雨:Yù下雨父:Fǔ对年长男子的尊称

  三、走进翻译厅——二读读懂文意。虽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我们还是得弄清文章字词的解释啊,请同学们走走,到翻译厅中坐坐,看看这篇和我们相隔几千年的.故事到底是怎样的。

  1、独立思考:在不会翻译的地方做出标记;

  2、小组合作:小组解决疑难词语;

  3、集体交流:互问答疑,了解文意。通过这三个环节,文章的重点词语都能解释了吗?那咱们比比?有信心吗?

  4、词义大比拼。

  智:以……为智疑:怀疑宋:宋国坏:毁坏筑:修补

  亦:也云:说暮:晚上果:果然亡:丢失

  真厉害,更进一步,进行高水平比拼行吗?请同学接龙解释文意!

  四、走进故事屋——引读梳理内容。

  1、故事发生的地点:宋国

  2、故事中主要人物:富人(板书:其子邻人之父)

  3、富人家被盗的原因:天雨墙坏

  4、富人被盗前,那些人向他提出过建议:其子邻人之父

  5、两人提的建议相同吗?是什么?不筑必将有盗(板书:相同)

  6、这个建议正确吗?文中哪句话可以证明:暮而果大亡其财

  7、被盗后,宋人对这两人有何不同态度:智疑(板书)

  请同学关上书复述文章内容,能复述了,能背了吗?根据老师提示背背看!不提示行吗?齐背!

  这么简短的故事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呢?让我们走进研讨室穿越时空和古人面对面去看看!请同学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语文教案 篇4

  难忘师生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把握不同工具材料的特点,运用构图、线条、色彩等元素表现教师的外貌特征与性格。

  2.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中把握教师的外貌特征;

  (2)在欣赏中了解表现的技能技巧;

  (3)在创作中感受情感表达的愉悦。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会表达情感,学会感谢恩师。

  二、教学要点:

  1. 教学重点:如何运用不同的手法表现教师的外貌特征与性格。

  2. 教学难点:如何表现学生对教师的感情。

  3. 兴趣点:

  (1)欣赏同龄人的优秀作品;

  (2)用夸张的手法表达自己对教师的印象。

  4. 教学观察点:由教师的眼神、嘴巴、脸形、发型所体现的外貌特征。

  三、作业要求:

  1. 基本要求:用手绘图象的手法描绘一个自己喜爱的教师形象。

  2. 较高要求:能准确表现出人物的外貌特征,并画出衬托教师个性化及职业特征的背景。

  3. 个性探究:大胆地尝试运用不同的造型工具,画出我和老师的故事,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堂:

  播放一段感恩教师的视频片段

  (1)请同学们说说,视频中的小朋友们是通过什么方式感谢老师、为老师过教师节的?

  (2)老师和我们朝夕相对,既教我们科学文化知识,又教了我们做人的道理,

  即将毕业了,你相对老师说点什么呢?(播放幻灯片)

  (二)思考:

  (1)说一说:从你上学到现在,哪一位老师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他(她)有

  什么外貌特征?你和这位来时之间曾经经历过什么难忘、感人的故事?(每个组讨论,先和你的同学讲一讲,然后每组最少有一名代表说说你的老师。)

  (2)想一想:你想用什么方式表达你对老师的爱?

  1、为老师画一张肖像画; 2、给老师制作一张贺卡,写上你的祝福;

  3、为老师献上你亲手做的手工艺品; 4、和老师合影留念??

  (三)欣赏与感受: (欣赏课本35页画家林墉的作品)

  (1)这幅画中的女教师五官有什么特征? 她在干什么?

  (2)画面的主要色彩是什么? 运用了什么色彩的对比?

  (3)你认为要画老师应该从哪些方面表现?脸型、五官、表情、发型、神态、动作、衣着等

  (四)欣赏学生的线描作品(播放幻灯片)

  (五)教师示范

  (1)以数学老师田老师为例,先看看用电脑处理后不同效果的照片,再看看怎样用线描的形式画人物。(教师用线描示范画)

  (2)展示各位老师的照片,在这些老师中选择一位你最喜欢的`老师画一画,或者也可以画一画曾经教过你的老师。

  (六)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1)构思:你所画的教师有什么样的外貌特征?

  (2)构图:画面以头像画还是半身画为表现形式?主要人物与背景是怎样安排的?

  (七)展示与评价

  (1)展示学生的作品,请同学来评一评,谁画的最好、最像?哪里画的好?

  (2)比一比谁画的教师形象外貌特征鲜明、画面构图生动、情感表达真切。

  (八)课堂小结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们要用优异的成绩和感恩的心去回报老师,即使以后你和老师分开了,老师也可以成为你最好的朋友,加油吧,好好学习!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培养学生的文本整体感知和概括能力、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萃取文章标志性关键词句感知、概括文意

  学会赏析文中富有西部地域特色的精彩描写

  了解文章总分式结构模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利用自然中的审美元素,激发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对自然的感悟。

  教学重点:

  对文本的感知、概括与赏析

  教学策略: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上文《日出》中我们有幸欣赏了两位唐代诗人笔下对落日所做的'精彩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杜甫《后出塞》),今天我们再一起来欣赏一下西部作家高建群笔下的《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

  二、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投影)

  1、了解:作者、背景。

  2、初读:整体感知

  掌握字词

  3、赏读:精美语句

  精彩修辞

  4、研读:探究问题:

  (1)最能概括全文内容的一句:

  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

  (2) 本文写了哪两个地点的不同落日:

  作者分别有怎样的反应,感受:

  (3)全文采用什么结构:

  试理出文章写作思路:

  三、自学指导:(投影)

  1、了解作者:浏览“资料整合”(《导学方案》p15)用红笔提炼重要信息——籍贯、身份、地位、称谓、代表作等,并整合、识记。

  2、初读课文:读法指导:不指读、不复读、不出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扩大识别间距。

  学习字词:用红笔划——用字典查——在本上写——在心中记

  3、赏读课文:精彩修辞:(比喻、拟人。。)

  精美词语(色彩、形态、动态、情态 。。)

  精彩描写(地域特色)

  关键句子(中心句、过渡句)

  4、研读课文:探究问题:

  (1)总领句往往在首段:找中心句(段首、段末)

  找标志性词语(令我。。。。)

  (2)找方位名词短语两个:

  找标志性感知动词(我们。。。了,我们感觉。。我们感到。。。)

  (3)结构模式: 总--分式 (结合文中中心句、过渡、衔接句以及标志文脉的语句来判断,对号入座 )

  总--分--总式

  分--总式

  分--分式

  梳理思路:结合标志文脉的语句概括段意。

  四、学生根据“自学指导”对学习目标逐一展开自学,教师只提供学法指导,不干扰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 用。(先学)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保障,不要中途打断。

  五、学生就自学阶段无力自主解决的问题展开互动交流,相互学习,切磋,实现“兵教兵”。

  并展示交流成果。

  六、教师帮助学生集中解决自学阶段带有共性的“不会的”遗留问题。(后教:只教不会的)

  七,当堂训练:完成《学案导学》自主测评1-2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学习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景,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语句。

  情意: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读通课文,初步感受三亚落日的美景。

  对策:读通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课前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日出的美景,我们许多同学都欣赏过,但你们有没有仔细观察过日落的情景呢?

  2、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播放课文录音。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美妙绝伦 风情 挺拔俊秀 软软地 活泼

  毫无倦态 依旧 赤朱丹彤 溅出 收敛

  硕大无朋 光芒 悄然无声 边缘 缘故

  水波不惊 顽皮 玫瑰 涨溢 灯盏

  ①、朗读词语

  ②、②、交流词语意思:

  硕大无朋:大得无与伦比。朋,比。

  赤朱丹彤:赤,红色,朱,大红色,丹,红色,本课指程度不同的红色。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三、理清课文脉络

  你以为课文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第一部分(1)点名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

  第二部分(2)介绍三亚洋溢着热带风情的自然风光。

  第三部分(3-5)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景。

  四、作业超市

  1、习字册描红

  2、朗读课文

  五、板书设计:

  富有诗意美妙绝伦

  三亚落日热带风情天海合一

  落日美景收敛光芒慢慢下沉

  顽皮蹦跳悄然入水

语文教案 篇7

  教材简析:

  《失踪的森林王国》是三年级下册最后一单元中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通过对森林王国失踪前后的描写,说明乱砍滥伐给人类带来的灾害,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积累词语和优美句子。

  2、指导学习用默读

方法学习课文。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及后果,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激发学生保护森林,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及后果,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质疑课题,设立悬念

  1、直接导题、读题、质疑

  2、顺学梳理问题

  ①失踪前什么样?

  ②为什么失踪及其后果?

  ③ 失踪后什么样?教师相机板书几个大大的“ !?!”

  (通过质疑和相机板书几个大大的标点符号,设立悬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遇到难读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学生字新词情况。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还不会,在学习课文中一同解决。

  3、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让学生自主研读,边读边思考,自主、合作解决字词,并在交流中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汇报交流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读边画,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想好了和同桌互相交流。

  2、汇报交流,顺学而导

  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抓住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这样一个森林王国,你觉得美吗?美在哪儿?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板书:美丽富饶)

  课件演示美丽富饶的森林王国,看到这么美的一个森林王国,你想说些什么?

  课件出示说话练习:我走进了一个 的森林王国,那里 ,那里 ,那里 , 。

  过渡:这么一个美丽富饶的森林王国结果怎样呢?

  ③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指名读,抓住“无影无踪”理解失踪后的森林王国是什么样。(板书:无影无踪)

  课件演示:充分发挥想像,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与第一自然段形成鲜明对比。

  课件出示说话练习:森林王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那里没有了 ,没有了,没有了 ,有的只是 ,有的只是 ,有的只是 。

  过渡:是什么原因让森林王国变得如此美丽富饶,又是什么原因让美丽富饶的森林王国消失得无影无踪?课件演示对比图

  (在学后迁移说话,既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利于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同时,学以致用,锻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表达能力。同是,通过课件演示对比学习,进一步加深对森林王国失踪前后的理解,并为后面学习“失踪的原因”埋下伏笔。)

  ③学习2—7自然段

  默读,顺学抓关键句子理解。

  抓关键句子“任何人不得乱砍树木”理解,特别要强调“任何人”和“乱砍”理解。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说一说这种关系。

  抓关键句子“把树木全砍掉,建造新型王国”理解,特别要强调“全砍”的理解。(板书:乱砍滥伐)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说一说这种关系。

  过渡:这种乱砍滥伐给森林王国造成了哪些后果(危害)呢?先是怎样?后是怎样?④学习8—12自然段

  学生默读,抓关键句子体会,特别是抓住词语“妖魔鬼怪”理解体会到:森林可以净化空气,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可以调节温度,可以防止沙化

  过渡:由于新国王乱砍滥伐,妖魔鬼怪乘机而入,我们没有了庄稼,没有了水井,有的只是洪涝灾害,有的只是害虫横飞,这样的环境我们能生活吗?不能,不能,我们只有背井离乡,四处逃荒。

  课件演示妖魔鬼怪进军森林王国的情景

  过渡:妖魔鬼怪四处横行,我们的新国王,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可是这一切都已为时已晚。

  ⑤找出写新国王看到高楼大厦被埋没时的情境的句子读一读,并从中体会:新国王为什么叹了口气,而且是深深地叹了口气?

  顺学而导,师生对话,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a新国王可是为了老百姓呀,让老百姓住上高楼大厦有什么不好?

  b新国王可是为国家建造一座现代化的都市呀,那又有什么错呀?

  c这也不能全怪新国王呀,他是头脑一热才这样做的呀?

  d新国王有罪,他对不起这些老百姓,他对不起这个国家,他是千古罪人,可是他手下的这些大臣们难道就没有罪吗?

  (默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默读,教师顺学而导,抓住关键句子和词语,适时点拨、引导和提升,展开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达到学生理解文本、自主体验的目的。)

  四、激发情感,升华主题

  过度:就是这样一个新国王,乱砍滥伐导致一个美丽富饶的森林王国没有了,一个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森林王国没有了,一切的一切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想做些什么?(板书:保护环境 合理利用)

  结束语:由此可见,有了森林,人们生活安居乐业,幸福美满;没有森林,人们遭受各种天灾人祸,过着背井离乡、四处逃荒的生活。可见,森林是多么的重要。让我们都来做保护环境的`小卫士,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

  (通过富有激情的引导,再次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五、“米饭+菜”作业套餐

  米饭: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并抄写新积累的词语8个。

  菜

  1、复述课文,把故事讲给亲朋好友听;

  2、用你的神笔把美丽富饶的森林王国画下来;

  3、发挥想像,把失踪后森林王国的样子写下来。

  (“米饭”作为一个保底的要求,每个学生都得吃;“菜”作为为每个层次的学生设计适合自己的作业,每个学生可以自己选。这样,有助于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又能较充分地展示学生的个性。)

  板书设计:

  乱砍滥伐

  失踪的森林王国

  保护环境 合理利用

语文教案 篇8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3.能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不能自私自利,要替别人着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对那个又馋又懒,笑料百出的猪八戒一定记忆犹新。今天,我们再学一篇有关猪八戒的有趣的故事,题目叫《猪八戒吃西瓜》。(板书课题)

  二、感知课文内容

  想知道这是一件怎样有趣的事吗?请大家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出示自学思考题: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课文中哪些地方读不懂,提出来。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读课文。(正音)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师生评议)

  四、质疑

  把读课文时读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师生梳理归纳)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思考问题。

  第二课时

  一、回忆上节所学内容

  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答)这节课,我们继续阅读课文。

  二、确定阅读重点

  1.哪些自然段写了猪八戒吃西瓜的经过?(5-9自然段)

  其他段写了什么?(l-4自然段写猪八戒吃西瓜的原因。10-14自然段写猪八戒吃西瓜结果)

  2.课文重点是什么?(5-9自然段,猪八戒吃西瓜的经过。)

  三、自课文

  出示思考题,默读思考:

  猪八戒发现西瓜以后四次偷吃西瓜都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结果怎么样?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四、反馈

  1.讨论思考题。(交流)

  (从中体会到猪八戒贪得无厌、嘴馋、自私。)

  2.朗读有关自然段。(要读出猪八戒的可笑、愚蠢、馋相)

  五、总结

  1.由这个故事你想到什么?有什么收获?(指名说)

  (做人要勤奋,应先想到别人,否则不会有好结果。)

  2.朗读全文。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组织学生自学、交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清猪八戒四次偷吃西瓜、四次跌倒的经过和心理活动;理解孙悟空妙计惩罚猪八戒的情景。对学生进行人要勤劳、先人后己、敬重师长的教育

  探究活动

  1.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再倾听别人的意见。

  2.自由组合,根据课文的内容,大胆想象,进行课本剧表演。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2-07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10-15

语文《赵州桥》的教案05-25

《语文园地》教案02-22

语文识字教案02-23

语文《氓》教案02-23

语文优秀教案02-04

关于语文的教案02-02

语文下册教案01-31

语文桥的教案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