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教案

时间:2023-04-19 10:33:44 教案 投诉 投稿

实用的桥教案范文锦集八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桥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的桥教案范文锦集八篇

桥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简洁生动的说明语言。

  2.学习打比方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培养学生合理的、科学的想像力,认识科学幻想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作者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学生能够合理、科学地想像。

  2.形成广泛而形象的认识,进行合理、科学的想像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导语: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34页,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说明文《桥梁远景图》。

  2.解题造境:请学生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什么叫远景图?

  利用课文来学习一下 茅以升先生在1979年时对桥梁的未来情况的设想。

  二、朗读感知

  1.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检查阅读效果:

  (1)读词述文:承载 颠簸 袖珍 小巧玲珑 水涨船高 胜似 闲庭信步

  (2)文章主要写了有关桥梁的哪些内容?

  2.要求学生重点研读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批注理解本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3.指导学生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1)请概括你研读的那个自然段的大意。

  (2)文中哪段是过渡段,具体作用是什么?

  (3)把各自然段归纳,划分文章层次。

  三、解读体会

  1.顺势提出:将来的桥会有哪些变化?将来造桥会有哪些变化?

  2.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

  3.补充介绍打比方这种说明方法:现在我们学习的是说明文,那么这种比喻的修辞手法已经是一种说明方法了,这就要给它改个名称,应该叫它打比喻或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说说使用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

  4.文中还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从文中找出来,具体说明。(指导学生读文,寻找使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并分析作用)

  四、本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仔细阅读了课文,了解了文章的大致内容,也了解了作者对未来桥梁的展望,分析了文章的说明结构和说明方法。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分析文章的语言和句式。

  第二课时

  一、诱思导学

  1.分析文章生动准确的说明语言。

  (1)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文章很生动,文中还有许多句子写得也很生动,请学生找出。进行分析。

  (2)引导学生观察下列句子,说一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A.几乎是才听说造桥,就看见“一桥飞架”了!

  B.架桥时,全用电脑控制的各种机具,差不多不需要人的劳动力。

  2.分析文章中运用的特殊句式

  3.要求学生仿造句。

  指导学生仿造句式,进一步认识双重否定句与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二、科学幻想

  1.提出问题:作者的想像不乱想?请说出理由。

  2.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所搜集到的资料,同时参照课文前的彩图,理解科学的幻想与现实的密切关系。

  3.要求学生把自己知道的在1979年时作者的设想已变为现实的资料介绍给同学们。

  三、辐射阅读

  1.要求学生阅读辐射文《大脑移植的幻想与现实》

  2.提出问题:本文在语言上与课文有什么相似之处?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例句。

  3.提出问题:结合两文说一下你对科学的幻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如何理解?

  4.同学们的`年龄正是幻想的好时候,再上加这两篇文章的学习,你难道不想让自己的幻想将来成为现实吗?行动起来,查阅有关资料以“……远景图”为题写一篇短文,展望一项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

  板书

  22、桥梁远景图

  茅以升

  “板凳” 将来 / 什么样 怎样造

  打比方 科学幻想---现实

  反思:

  希望同学们学完这两篇文章以后,能够喜欢这种科学幻想的文章,能积极探索科学奥秘,在生活和学习中能够大胆而合理的想像,不断创新,不断研究,等待你的想像成为现实,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一、以“研究性学习”贯穿始终

  将“研究性学习”引入了语文课,班级中以四个同学为一个研究小组,新授之前让学生搜集有关桥梁的资料,充分调动起学生对学习此篇课文的兴趣;新授后让学生再去搜集各类科学家的故事,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科学故事。然而对这些资料的搜集工作就由学生自己去做,并分门别类地加以分析、研究、归纳、整理,最后在课内交流,达到知识共享。通过“研究性”学习,不仅能使课内外知识有机地结合,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以德育、智育、美育于一体进行教学

  由于本课内容比较抽象,为此我们在两堂课上力求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式多样化。第一堂课上,教师出示茅以升未来桥梁设想的图画,在听录音的同时对八种桥有个感性的认识。设计“小蜜蜂勤采蜜”的环节,让学生在质疑、释疑、交流、总结中体会科普作品的特点。第二堂课,学生在介绍自己设计的未来桥梁时,配上了相应的图画,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采用“歌唱”的形式结尾,从美妙的音乐中进行情感的教学,再次领悟文章中心,升华主题。

  三、注重口语训练 培养创新思维

  在这两堂课上,我们紧紧围绕二期课改的精神,注重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如介绍茅以升的生平;“说古道今”对桥的知识交流;通过“小小辩论赛”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等等。

  因为《桥梁远景图》本身就是一篇对未来桥的想象,所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想象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自然成了教学的重点。我们同样的,让学生以研究小组开展学习,在第一堂课上,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述说桥的模拟图;在第二堂课上,请学生设计除书上以外的未来桥梁,来一个“金点子”发布会;围绕“将来的桥梁”这个话题进行想象说话。我们力求在共同合作的过程中,既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也能使小组合作的能力得到提高。

桥教案 篇2

  目标:

  能够边念儿歌边做模仿动作,并学习听指令做相应动作。

  准备:

  纸滚人手一根,音乐磁带《摇到外婆桥》

  过程:

  1、教师边念儿歌边用纸棍做划船的模仿动作。

  2、教师示范讲解游戏规则:听到“大雨来了”,幼儿蹲下表示避雨;听到“大风来了”幼儿双手交叉抱肩表示避风;听到“太阳出来了”幼儿继续划船向前行驶。

  3、幼儿跟着教师边念儿歌边跟儿歌音乐双手持棍做船摇摆状,并听指令做动作。(2-3遍)

  家长提示:家长和幼儿一起大声地念儿歌,并提醒反应慢的幼儿做相应动作。

桥教案 篇3

  听赏一首歌曲

  xx

  学习内容:

  1、 听赏并学唱一首带有情节的歌曲《小熊过桥》,视唱A部分旋律。

  2、 认识音乐知识:回旋曲式结构。

  学习目标:

  1、 通过听赏带有情节的歌曲《小熊过桥》,体会小熊由害怕到勇敢跑过小桥的心理变化,以教育学生在在困难面前应做勇敢自信的人,启发学生学生思考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

  2、 认识回旋曲ABACA的曲式特点。让学生通过参与音乐活动,体会回旋曲在音乐中的表现。

  学习重点、难点:掌握歌曲多变的节奏。

  学习过程:

  1、 听赏《小熊过桥》乐曲,谈谈你对这首曲子的感想。

  2、 播放A部分旋律,听一听这段旋律在曲子中出现了几次。

  3、 欣赏乐曲《娃哈哈》,听出其中哪些部分相同哪些部分不同?跟随音乐用下面部分的方法演唱。

  唱 拍手 唱

  挥舞双手 唱 挥舞双手

  4、 学唱歌曲旋律。

  A部分视唱,分清三个A的不同处,并把它唱准.

  BC两段用LU跟钢琴模唱。

  5、 学唱歌词。注意唱每段词的不同感情,能用不同的音色表现不同角色.

  6、 师生讨论哪种演唱形式用在歌曲的`哪一部分合适,师生跟随录音按照自己选择的演唱形式进行演唱。

  齐唱 学生 齐唱 教师 齐唱

  (合唱) 独唱 (合唱) 独唱 (合唱)

  7、 介绍回旋曲这一曲式结构的特点.

  8、 根据《小熊过桥》一曲的情节,师生共同创编并表演一场微型的小歌舞剧。

  (1) 小羊过生日:主角小羊,客人B 小白兔,客人C小狗。学生可选择喜欢的动物创作声音和动作表演。

  (2) 学生自行创编出童谣《排排坐,吃果果》。

  方法:A.用X—、X X X 节奏与531三个音围绕童谣的内容与情绪创作三段音乐,用O 表示老师创作的一段,用△☆□表示学生创作的三段.

  案O△O☆O□O形式演唱,边唱边做声势或律动.

  B.用不同方言演唱童谣.体会不同方言的不同效果.

  课后记:

  通过听赏带有情节的歌曲《小熊过桥》,学生体会到小熊由害怕到勇敢跑过小桥的心理变化,并教育了学生在困难面前应做勇敢自信的人;还认识了回旋曲ABACA的曲式特点,让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回旋曲在音乐中的表现。

桥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懂得做事要有实际行动,不要光说不做。

  教学重点:

  认、写本课生字,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因为他的桥架在嘴上,而小熊的桥架在河上”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播放多媒体课件:一条水流湍急的河,河上没有桥……

  这是一条水流湍急的.小河,河上没有桥,怎样才能过河呢?让我们一起想想办法吧!

  (生自由发言)

  2、师小结导入。

  是啊!如果在河上架一座桥,那就方便多了。我们的朋友小猴和小熊也是这样想的。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自己读读课文,画出生字。

  2、学习生字

  (1)师带读生字,齐读,比赛读。

  (2)师重点提示“森、便、划”的读音。

  (3)说说音节的特点。

  (4)游戏巩固。

  课件出示架桥游戏:将木板上的词语读出来,读对一个就在桥上架一块木板,全部读对就架好了一座桥。

  (5)将生字宝宝带入课文,比一比谁能将课文读得更流利。

  三、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2、小组内说说字的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

  3、将你认为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轻轻地提醒你的同桌。

  4、师重点指导“桥、要、没”,师范写,生描红。

  5、展示优秀作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懂得做事要有实际行动,不要光说不做。

  教学重点:

  认、写本课生字,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因为他的桥架在嘴上,而小熊的桥架在河上”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生字词

  课件出示词语,认读。

  二、熟读课文,情境学文

  1、播放课文录音。

  思考:谁和谁想要架桥?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

  3、读句子,谁来说说,他们为什么要架桥呢?

  4、理解:方便。

  5、学习第2自然段。

  (1)要是有了桥,过河就方便多了,那么小猴和小熊又是怎样架桥的呢?谁能给大家读读第2自然段?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

  (3)继续出示课件。

  读一读,想一想:如果你是小熊,你会准备些什么东西来造桥?

  (4)表演读上面两句话:男生读写小猴的话,女生读写小熊的话,边读边演。

  6、学习第3、4、自然段。

  (1)课件出示:河上架好了桥,是谁架的呢?

  (2)课件出示:大家都在夸奖小熊,只有小猴很不好意思地站在河边。

  此时此刻,小猴心里怎么样呢?为什么?

  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你想向谁学习?为什么?

  三、再读全文,总结拓展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读了课文,我想对小熊说什么?想对小猴说什么?

  3、师小结。

  我们做事情,不能光说不做,要有实际行动。

  教学反思:

  1、在生字的教学上,还要多花一点点时间,课文分析的时间可以短一些。

  2、学习生字时要重点指导“便”这个字。

桥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2、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3、学习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

  课堂学习过程与方法设计

  学习过程

  方法设计

  一、导人新课。

  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人产生无限的惆怅……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在画家的眼中,桥则别有一番韵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板书课题,“美”字写大,突出一下)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a.在作者的眼中桥美在何处?

  b.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

  c.联系课文说说怎样欣赏一幅画?

  四人小组讨论明确:

  a.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b.举了四个例子:乌镇苇丛上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

  c.画面的构成是否有块、线、面的搭配;画中的形象是否都能和周围的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

  二、研读与赏析

  (过渡)通过阅读文章,我们不难看出作为画家,作者看桥淡化其结构、种类、功用,更重其美学价值。那么你能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文中你最欣赏的一幅画面吗7

  重点研读第④小节。

  四人小组讨论:

  a.说说四幅图中你最喜欢哪一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b.请有绘画天赋的同学点评。

  c.我们应从哪些角度欣赏一幅艺术作品?

  明确:

  a.厚厚实实的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

  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弱、轻重、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柳枝年年发新芽)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之别,种种不同,归结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的类型的不同,因桥的轮廓精心设计而和谐统一。

  长桥一般建筑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桥是人们劳动的成果,出现在苍茫水面上的长桥,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整个环境似乎有了灵气和生命。

  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

  b.点评语言、欣赏的角度。

  c.从色彩的搭配、画面构成(块、线、面)、景物的选择(强弱、明暗、动静等)是否对立统一……角度来判断。

  美句赏析。

  a.找出意蕴丰富的语句,体味句子的情昧。

  b.先四人小组讨论,再让小组派代表发言。

  重点赏析以下语句: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过渡)我们从《桥之美》中,体会到了桥的美感,真是赏心悦目。同是写桥的文章,《中国石拱桥》与之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画家吴冠中的带领下,一起领略了桥的风采,生活中有多少美不胜收的景致,或纤弱或雄壮或含蓄……让我们练就一双慧眼去发现、去鉴赏这大干世界吧!

  (要求: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出示学生绘制的四幅图画)

  (过渡)吴冠中以他画家的真知灼见,不但告知了我们如何用“美学”的眼光来重新审视事物,而且他还用蕴涵丰富的语言引起我们强烈的感情上的共鸣。

  教后反思

  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的图片资料,或依据课文内容绘制几幅图画。

桥教案 篇6

  (一)创设请境,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的桥是什么样子的?动笔画一画好吗?

  投影仪演示学生画的桥:说一说,议一议。

  2过渡:从古到今,桥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当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桥也在不断地变化着。

  (多媒体课件演示桥的发展:木桥—石桥—公路桥—公路、铁路两用桥—立交桥。)

  3揭示课题,读题。(看教师写课题,注意“桥”字的规范写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要求读课文。

  ①借助拼音,自读课文2—3遍。

  ②用“○”圈出本课中需掌握的字,用“—”标出本课需认识的字,注意这些字的读音。

  ③思考:爷爷带兰兰过了几座桥?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它们的样子。

  2检查识字和读书自学情况。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1—4自然段。

  ①齐读课文1—4自然段。

  ②看图体会,分组讨论。

  这座桥叫什么桥?它架在什么地方?是用什么材料造的?在桥上可以看见什么?

  ③小结:多奇妙呀!桥居然架在水中。让我们也来体验一下吧!

  (多媒体课件演示:遇河—进桥洞——桥中观看游鱼、行船。)

  2学习课文5—7自然段。

  ①自由读课文5—7自然段。

  ②引发质疑:你能从课文这几段中知道些什么?

  (明确:桥的材料,使用方法、特点。)

  ③小组合作讨论、解答疑难问题。交流学习体会。

  ④讨论:这座桥与我们平时玩的什么东西很相似?你能给它起个更贴切的名字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桥的使用过程。

  ⑤小结:多有趣的桥呀!我们再来看一看它是怎么变化的吧!

  (多媒体课件演示:遇小河——给管子打气——过桥——放气、叠收)

  3学习课文第8自然段。

  齐读。理解词语:“变魔术”“专家”。

  (四)再读课文,求异创新

  1齐读全文,讨论:兰兰的爸爸为什么能成为桥梁专家?

  2小结:兰兰的爷爷就是因为有了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再加上他多动脑、勤思考,成为了著名的桥梁专家。生活中我们还需要什么样的桥?

  (五)课外练习,拓展思维

  1收集一些关于桥的文字与图片,办一个“桥的演变”的展览。

  2设计一个新颖而又实用的桥,画在纸上。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识记生字

  一、激趣导入新课

  借助图画或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赏兰兰过桥的片断,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兰兰过桥

  二、初读课文,引导思考

  1、师:我想:好多同学都过过桥,而兰兰过的桥跟我们过的可不一样。究竟哪点不一样呢?我们读了课文就会知道。

  2、学生小声读课文。

  要求:

  (1)画出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自己认为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想一想,兰兰过了哪几座桥?

  3、检查认读生字的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用指名读、集体读、开火车读等形式,检查学习生字、生词的情况

  4、回答“兰兰过了哪几座桥?”(潜水桥和塑料桥)

  三、师:好。让我们先来过一过潜水桥

  1、清大家先找到写“潜水桥”的段落,认真地读一读。想想这座桥与我们平常过的桥有什么不同。

  2、再读一读,让我们像兰兰那样过一过这座桥,体会体会走在这座桥上的感受。

  四、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

  师:谁能说说这座桥与我们平常过的桥有什么不同?(实际上是说“潜水桥”的特点)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归纳“潜水桥”的特点:

  1、架在水面上。

  2、用玻璃砖造的。

  3、像一座长长的透明的房子。

  师:说说你走过这座桥的感受好吗?

  学生可以说课文中兰兰的感受(鱼在周围游,船在桥顶上驶来驶去),也可以说自己通过想象的感受。

  五、师:这座特别的.“潜水桥”我们已经走过了。现在,我们把这座桥的生字学会好吗?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兰 桥 座 特 结 实

  1、说说你们用什么方法记住这几个生字。

  让学生交流自己记住生字的方法,教师加以肯定。

  2、这几个生字中哪个最不好写?

  根据多数学生的意见教师进行书写指导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的一部分

  课堂订正。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识记生字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走过了“潜水桥”。这节课我们走一走兰兰过的另一座桥,好不好?

  二、学习“塑料桥”这一部分的内容

  1、提示学习方法。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有了过“潜水桥”的经验。大家回忆回忆,“潜水桥”是怎么过的?

  (1)找出这座桥的特点(与平常的桥不一样的地方)。

  (2)说说我们走在这座桥上的感受。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出“塑料桥”的特点:

  轻巧,便于携带,塑料做成,空气做填充材料。

  (2)说说走在上面的感觉。

  “又平又稳”。学生说出自己想象出来的感觉也可以。

  4、走过了两座神奇的桥,你有什么想法?

  让学生畅所欲言,激发他们创造的愿望,对他们合理的新想法要热情鼓励。如果有时间,可让学生把自己的设计画下来,再相互交流。

  三、书写本课余下的生字

  出示生字:顶 野 取 提 术

  1、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几个生字

  让学生交流自己记住生字的方法,教师加以肯定。

  2、这几个生字中哪个最不好写?

  根据多数学生的意见教师进行书写指导

  提示:“野”左边的“里”字,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

  “取”左边的“耳”字,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余下的部分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用“顶、提、特、轻、奇”口头组词语

  六、完成课后练习第4题

  比较句子,让学生说体会。(第二句比第一句具体、形象)

  七、自我问答:

  兰兰的爷爷就是因为有了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再加上他多动脑、勤思考,成为了著名的桥梁专家。生活中我们还需要什么样的桥?

  (主要以激励学生学习为主,加之思想教育,可以启发学生,正确的引导学生,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

桥教案 篇7

  教学目的及要求:

  1、 学习本文说明事物特点和几种说明方法。

  2、 认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重要性 。

  3、 初步认识和了解说明文和记叙文的区别。

  教学重点:说明事物应紧扣事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学习。

  教学设想:

  (1)、抓好预习,熟悉课文。

  (2)、抓住关键文体特点进行教学。

  (3)、领导学生在抓住中国石拱桥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列出的结构提纲,进一步领会的内容。

  4、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教学要点:1、理清课文层次,理解总和分的关系。

  2、进一步学习说明文的文体特点。

  二、教学过程:

  模块一:扫清阅读障碍

  1、字词注音或写字:弧形 拱桥 陡坡 和谐 饮涧 桥墩 匀称

  2、解释:巧妙绝伦 惟妙惟肖 匀称

  3、 作者介绍:茅以升,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主持修建了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

  模块二:分析课文

  一、 整体感知,通读课文思考。

  1、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主要介绍了那几座桥?石拱桥为何会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它的前景如何?

  2、 根据上述问题给课文划分层次。

  二、分析第一部分:

  1、 中国石拱桥有哪写特点?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分别说明的,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说明的?

  2、 石拱桥形式优表现在何初处?

  3、 2段中作者用“不但,而且”来说明桥的特点,能否删去或颠倒?为何?

  4、 第3段在全文结构有何作用?

  模块三:抓重点,解难点,学习第二部分。

  1、 读4—8完成课后第一题

  2、 读5自然段(1)划分层次

  (2)说明顺序是

  (3)对“赵州桥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一句中“可算”如何理解?

  (4)作者如何说明赵州桥特点的?

  (5)2、3句采用怎样的说明方法?分别说明了哪些方面?

  3、读6—9段回答

  (1)6段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作者主要抓住了该桥( )( )两个方面来写。它是一个( )桥

  (2)8、9段分别写了( )( )

  4、总结(板书)

  一、(1--2)总特点:形式优美 打比方 外

  结构坚固 ↓

  历史悠久 内

  二、(3--9)赵州桥 特点 历史 结构 外形、设计者 整体-局部

  卢沟桥 特点 外形 历史意义

  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首先 其次 再次

  三、(10)桥梁事业的新发展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课文的层次特点,说明语言的准确,常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单元一:复习梳理

  1、 本文共分几部分?中国石拱桥有何特点?

  2、 赵州桥和卢沟桥分别有何特点?

  3、 介绍桥的特点用了什么顺序?

  4、 课文才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赵州桥的特点?

  单元二:小结全文

  一、 分析课文层次特点

  1、 根据课文1、2段,9、10段中句子和段落内容的关系,可以看出说明文段落大意有何特点?

  明确:中心句

  2、 全文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明确:由总到分

  二、 分析本文说明方法:

  1、 举例子“举赵州桥、卢沟桥为例”

  2、 列数字 3、作比较 打比方 4、作引用

  三、 分析本文说明语言:

  1、 简朴(精练)语句短明快,读来自然。

  2、 用词准确严密

  例: (1)桥 拱桥 石拱桥

  (2)说“旅人桥”时用“可能”表估计,用‘有记载”表 确实存在,用“最早”表程度。

  (3)9段中用“首先,其次,再次”分条理说明,由人到物,由主到次,严密且又全面。(4)生动且富有文采,恰当运用比喻、引用,必要时描写。

  单元三:巩固练习

  练习册中的“随堂反馈”。

桥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在正确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习卢、沟2个生字,灵活运用识字方法识字记字,能遵循汉字的书写原则把字写得正确、比较端正。

  2.正确地朗读课文及课后的词语,能用“举世闻名”说一句话。

  3.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感受卢沟桥的狮子数量很多、形态各异、非常有趣的特点,了解卢沟桥成为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的原因,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为北京有这么著名的古建筑感到骄傲。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感受卢沟桥的狮子数量很多、形态各异、非常有趣的特点,

  教学难点:

  感受卢沟桥的狮子数量很多、形态各异、非常有趣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出示表现卢沟桥全景或远景图片,今天我们要去北京城西南十几公里的永定河上去认识一座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桥—卢沟桥,它不仅应为狮子而有名,它更因为抗日战争由此开始,成为一处革命纪念地。今天我们就学习25课,《卢沟桥的狮子》

  板书课题:《卢沟桥的狮子》

  学生齐读课题

  教师:在本节课的课题中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个生字,出示:卢、沟请同学们看拼音读一读这两个字。

  指名读

  你打算怎样记住这两个字呢?

  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忆。师重点指导“沟”的书写。

  学生描红后临写。

  二、初读,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要求:读准字音,做到语句通顺,不丢字,不多字,不读错字。

  2.出示词语读一读

  卢沟桥 狮子 举世闻名 雕刻 栩栩如生

  甚至 蹲坐 长吼 倚在 大概 形态各异

  3.文里这些词语你还能读准确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要做到正确、流利。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4.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A: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B: 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

  三、细读,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估计学生回答:知道卢沟桥的位置,石桥的石柱上雕刻着许多栩栩如生的石狮子。

  对策: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栩栩如生”的理解吗?

  估计:a学生能理解 对策: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B学生不理解 教师告诉

  2.再读第一自然段从中找出描写这两个句子的词语。

  生动活泼的样子像活的一样。( )

  在全世界有名( )

  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第一句话学生齐读

  教师:这句话写了狮子真有意思,下面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表示卢沟桥狮子特点的词语。

  估计学生能找到:有大有小、样子各不相同

  2.哪里写了狮子有大有小呢?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课文

  教师问:大狮子有多大?学生:几十厘米。

  教师:想一想10厘米有多高,再接着想一想这些狮子有几十厘米呢?用手比划出来。

  估计学生比划的高矮不同。

  对策:快看一看你们比划的高矮怎样? 这说明了什么?

  狮子有高有矮,很多。

  教师:小的狮子小到什么样呢?怎样读能体现出狮子的小来?

  指导朗读。

  3.这些狮子有大有小,并且相差那样悬殊,真是太有意思了。那它们到底长得什么样呢?

  默读课文,边读边用“—”化出表示狮子动作的的词语。

  指名读

  再读课文找出表示狮子神态的词语,用“~” 画出。(教师解释什么是神态)

  指名读一读。

  4.指名完整的读第三、四句话,其他学生想象这些狮子的样子。

  教师:想象出这些狮子的样子了吗?快把你的'想象用读的形式表现出来。

  学生自由读课文体会狮子的样子。

  指名读后评读。

  5.你能像书中那样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说还会有哪些形态吗?

  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卢沟桥狮子的图片,同学们看一看,边看边想象课文内容。

  学完,看完,你想说些什么?

  估计学生会说: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它们就像真的一样等。

  6.这些狮子雕刻的像真的一样,用书中的词来说就是“栩栩如生”。

  再来读这段话,你能一边想象一边读吗?

  学习第三自然段

  1.教师出示第一句话。指名读后齐读。

  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大小不一,什么是形态各异。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为什么说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小组交流后汇报。

  2.所以北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卢沟桥的狮子很多。这么多的狮子到底数的清数不清呢?曾经有八个人一起去数过,结果呢,数得都不一样。后来科学工作者用编号的方法,才数清楚。大小狮子合起来一共有501只!虽然数清楚了,但是到卢沟桥参观的人们都喜欢亲自去数一数,大家觉得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四、细读体会:通读课文体会狮子的样子。用书上的词语概括。

  五、课堂小结:学完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剩下的8个生字,认读8个字。能在田字格中把字写端正。

  2.通过学生自己的识记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剩下的8个生字。

  教学难点:

  把“异”、“此”、“世”3个字在田字格中写端正。

  教学过程:

  一、复习认读

  1.出示学过的字:耳 羽 不 狗

  出示学过的偏旁:门字框、木字旁、走之底、三撇。

  2.出示词你还记得这些词语吗?谁来读一读?

  卢沟桥 游戏 因此 流传 举世闻名 栩栩如生 形态各异

  指名读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3.朗读课文。

  二、学习生字

  1.出示卡片:这些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词语谁来读读?

  指名C等生读

  世 闻 栩 还 形 异 此 句

  2.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

  学生先自己说,然后全班汇报。

  估计学生会按熟字记新字的方法记忆。

  “异 ”、“此”、“世”按笔划记忆。

  对策:学生说后,教师在熟字旁边书写出本课的生字。

  (2)读新字。

  (3)观察每组字的不同,口头组词。

  3.指导书写。

  你认为这些字中那个字不好写?

  估计是:“异”、“栩”

  对策:教师指导

  “世”字笔画虽然少但教师也做重点指导。

  教师范写:上面生字,同时做重点笔画的位置及书写指导。

  4.生描红临写,描时注意笔画的起止位置。

  5.展示、评字。

  6.其他字学生独立看范字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写完后小组交流互相指导。

  三、词语积累

  重点:沟 世 形 闻

  1.先读读书中的词语说说自己的理解

  2.学生自由组词

  3.查字典看看字典中的词语,自己读读后面的解释。

  四、作业:抄写生字。

【桥教案】相关文章:

《桥》的教案02-26

《桥》教案04-04

中班桥的教案11-15

大班桥的教案01-20

《桥的研究》教案02-12

《奇妙的桥》教案04-08

《桥》优秀教案09-08

神奇的桥教案09-03

桥的优秀教案08-26

桥教案模板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