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4-16 13:04:54 教案 投诉 投稿

【精华】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集合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华】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集合5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千的认识。

  2. 用千数图表示千以内的数和千。

  3. 千以内数的读与写,并登入数位表。

  4. 千以内数的分拆。

  5. 数的多种表达方式。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千以内数的读与写。

  难点:

  数的多种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 广场上有853 人。

  2. 人民广场上有50 只鸽子。

  3. 花坛里有1000 枝郁金香。

  4. 803 户家庭搬入了森林新村。

  二、新授

  ㈠

  1. 用算式表示数的组成 853=( )+( )+( )

  2. 350=( )+( )+( ) 1000=( )+( )+( )+( ) 803=( )+( )+( )数的分拆,下列数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

  3. 314=( )+( )+( ) 728=( )+( )+( ) 990=( )+( )+( ) 461=( )+( )+( ) 700=( )+( )+( )

  4. 这样分拆行吗?700=(500)+(100)+(100)

  小结:要按计数单位对数进行分拆。

  ㈡ 中间、末尾有0 的数的读、写法。

  1.这两个数怎样读?(出示PPT) 990=( )+( )+( )读作:九百九十 700=( )+( )+( )读作:七百

  2. 变一变,怎样读909、707(出示PPT)

  3. 这四个数有什么共同点?在读数时要注意什么?你能举些例子来证明你的观点吗? 990 700 909 707(出示PPT)

  4. 用怎样的方法来读数?(出示PPT) 108、180、810、780、20xx、2200

  ㈢

  1. 末尾或中间有0 的写法(用算式来帮忙写数) 400+30+7= 200+80+1= 700+20+2= 100+90+1= 800+80+0= 900+90+9= 800+0+8=

  2. 比较:两个0 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800+80+0= 800+0+8= 写数时,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3. 独立写数,练习4。

  4. 用4,4,0,0 组成四位数。 最小是( ),是( ),读1 个0 是( ) 1 个0 也不读是( )。

  三、总结: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57~58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学会用竖式进行减法运算。

  2、数学思考:探索中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的算理。

  3、问题解决: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加减法的.意义。

  4、情感态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教学难点:

  理解不同算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

  观察画面,淘气和笑笑在做什么?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直接要求学生提出用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进入本课学习内容。

  二、独学思疑,合作交流。

  解决提出的问题:笑笑比淘气少收了多少玉米?

  比多比少,实际上就是两个数相差多少,你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怎样列式呢?

  学生用减法计算,算式是: 57 - 42 = ?

  57和42都是两位数,你学过哪些两位数的减法计算?你能用学过的知识来计算57-42吗?

  独立尝试,抽生汇报。

  1、把42拆成4个十和2个一,先用两位数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

  2、把57拆成5个十和7个一,把42拆成4个十和2个一,先用整十数减整十数,一位数减一位数,再把结果相加。

  你能用摆小棒的方法,验证刚才的算法吗?(能)学生尝试。

  在小组内一边摆一边说一说自己的算法。

  【设计意图】首先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再借助小棒模型帮助学生理解计算的道理。

  三、内化展示,点拨引领。

  在计数器上拨一拨,说说这两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独立操作计算,师巡视、个别指导,指名生汇报操作过程。

  除了这两种方法,你能用竖式计算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展示汇报减法的竖式过程:(师板书过程)

  5 7 先在上面写出被减数57,

  -4 2 再在下面写出减数 42,个位对个位,十位与十位对齐

  1 5 从个位算起,7-2=5,再计算十位5-4=1,得到15。

  列竖式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小结:计算的时候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设计意图】通过拨计数器加深学生对位值的理解,为学生理解竖式做支撑,明白相同数位相减的道理。当学生理解了算理后再来巩固计算的具体写法。

  四、实践运用,体验成功。

  课件出示练习题,指导学生完成。

  1、森林医生,学生说一说错误原因并纠正。

  2、用竖式计算,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解决问题,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指名说说解答过程。

  五、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今天解决了哪些问题,是用什么知识来解决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总结所学知识,促进知识建构,实现情知共融。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比例各部分名称,组比例。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 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会组比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提问:什么是比?一辆汽车4小时行160千米,说出路程和时间的比。

  2、 求下面各比的比值,哪些比的比值相等?

  12:16 : 4.5:2.7 10:6

  二、 新授

  提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在过去学过比的知识的基础上,学一个的知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 比例的意义

  出示例1: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列表如下:

  时间(时) 2 5

  路程(千米) 80 200

  从上不中可以看到,这辆汽车:

  第一次所行台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____;

  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____;

  这两个比的比值各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

  (1)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结果后,师指出: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所以这两个比是相等的,可以用等号将两个比连起来写成下面的等式。

  板书:80:2=200:5 或 =

  师:这样的式子,我们给它一个名字叫做比例。

  (2) 口答

  A、把复习第2题中两个比值相等的比用等号连起来。

  B、用等号连接起来的式子叫做什么?

  C、根据刚才的回答,你能说出什么叫比例吗?

  (3) 小结。

  A、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也就是这两个比相等。

  B、要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可以看这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比值不相等的两个比就不能组成比例。

  (4) 练习,课本第10页做一做。

  2、 比例的基本性质。

  (1) 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例题:80:2=200:5

  并自学课本

  提问:什么叫做比例的项?什么叫前项?什么叫后项?什么叫内项?什么叫外项?这四项分别在等号的什么位置?

  (2) 说出下面各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6:10=9:15 8:3=3.2:1.2 1/3:1/6=16:8

  (3) 计算:上面比例中的外项积与内项积。

  (4) 引导学生观察每个比例中的计算结果,发现这两个乘积有怎样的关系?

  师:想一想,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

  (5)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三、 巩固练习

  1、 完成第2页的做一做。

  2、 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第1题。

  四、 总结

  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什么?

  2、 怎样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五、 作业

  1、 完成练习四的第1-3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相应的补充题,练习十五的10---14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简单应用题和复合应用题第类型及解题步骤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2、经历交流、讨论、练习等学习过程,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方法。

  3、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方法,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解决问题的主要步骤,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方法。

  教学难点: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说说解决问题的主要步骤。

  2、我们学过的解决问题有哪些类型?(出示课题)

  二、解决问题类型

  1、简单应用题的类型

  简单应用题:指一步计算解答的应用题

  2、复合应用题的类型

  复合应用题:是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计算来解答的应用题。

  (1)归一问题

  此类应用题中暗含着单一量不变,文字叙述中多带有类似照这样计算的字样,其解题的关键是从已知的一种对应量中求出单一量(即归一),再以它为标准,根据题目要求算出所求量。

  例如:一台拖拉机2.5小时耕地2公顷,照这样,这台拖拉机耕完4.8公顷的地需多少小时?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2)归总问题

  此类题中暗含总量不变,即乘积不变。其解题的关键是先求出总数(即归总),再根据总数算出所求量。

  例如:一批货物,每箱装36件,需要40只箱子。如果每箱多装9件,可以节省几只箱子?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3)行程问题

  根据速度、时间和路之间的关系,计算相向、相背或同向运动的问题,称为行程问题。其基本的数量关系式为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①相遇问题,即同时相向而行并相遇(或同时背向而行)

  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

  ②追及问题,即同时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速度快的在后

  速度追及时间=路程差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P24—25页)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创设了“青蛙吃害虫”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加减法的意义。然后,用计数器帮助学生建立加减的直观表象。最后鼓励学生列出抽象的算式,这使学生经历了从“具体情境——形成表象——抽象出算式”的过程,有助于对加减法的理解。

  设计理念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关注内容的人文价值,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3、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4、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5、运用激励性的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积极的主动的学习。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百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第三课时,由于有整十数加减法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这两节课做铺垫,再加上学生对这一类型的加减法已经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方法,因此,学生学习起来不太困难,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也就是相同数位相加减。基于此,在教学中应将加减运算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在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同时,更侧重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也就是让学生在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学会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计算方法,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3、对学生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教学准备:计数器、小棒、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学前准备

  (1) 填一填

  7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50里面有( )个十,30里面有( )个十,合起来是( )个十

  【复习数的组成,为学生铺垫了相同数位相加的算理】

  (2)小竞赛

  32+5 70-60 78-6 39-4

  26+3 88-5 30+20 83+6

  2、猜谜语,揭示课题

  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打一动物----青蛙)

  青蛙现在在什么地方?它们在田里做什么呢?(吃害虫)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青蛙吃害虫”(出示课题)

  青蛙可以把庄稼里的害虫吃掉,农民就不用把农药喷撒在庄稼上,这对我们的环境就可以起到净化的作用,我们就能吃上绿色食品。青蛙对我们有这么多的好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们呢?(不能捉它,要保护它)

  【低年级的数学课,要加入小孩子喜欢的元素,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老师用猜谜语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对学生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过度:

  有一只小青蛙知道同学保护它们的决心后,给我们班发来了一封邀请信,邀请我们去参加青蛙王国举行的捉虫比赛。你们去不去呀?

  【邀请信的形式,可以更进一步地促进学生和动物小青蛙之间的友好关系,并把学生带进一个轻松的童话世界,有效组织学生有秩序地进行课堂教学。】

  比赛的现场可真热闹呀!看,有两只青蛙正抢着吃害虫呢!它们都说什么话呢?

  生1:小青蛙说:“我吃了30只害虫”。

  生2:大青蛙说:“我吃了56只害虫”。

  2、青蛙很细心,随时收集身边的数学信息,我们能不能根据它们收集的数学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呢?

  生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2-24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01-14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01-24

【热】小学数学教案01-23

小学数学教案【荐】01-23

小学数学教案【推荐】01-24

小学数学教案【精】01-24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02-07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07-12

优秀小学数学教案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