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4-13 19:40:58 教案 投诉 投稿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六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六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掌握一位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进行相关计算。

  2.结合具体情景,灵活运用小数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了解小数产生及发展的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含义,掌握一位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要求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对小数的有关知识进行一次综合练习。(板书课题)通过练习,希望同学们能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掌握一位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情景,灵活运用小数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正确迅速地进行相关计算。

  二、分层练习内化提升

  (一)基本练习

  1.完成第106页练习十第1题。

  (1)出示图,学生独立涂色完成。

  (2)指名口答,重点说说是怎么想的。

  (3)师生共同归纳:先看平均分成了几份,再看涂了几份。

  2.完成第106页练习十第2题。

  (1)独立在课本上填写合适的.小数。

  (2)集体反馈,重点说说是怎么想的。

  (3)。

  3.完成第106页练习十第3题。

  (1)出示题目,请学生口头说说每人储蓄的钱各是几元几角?

  (2)比较,集体反馈,重点说说是怎么比的。

  (3)。

  4.完成第106页练习十第4题。

  (1)引导看懂数轴,理解题意。新课标第一

  (2)独立完成,思考哪个数最接近0.5,哪个最接近2?

  (3)全班交流反馈。

  (二)综合练习

  1.填空。

  (1)1元的6/10是()元,写成小数是()元;3角是1元的(),是()元,写成小数是()元。

  (2)0.5分米是()分米,是1分米的(),是()厘米。

  (3)零点八(),2.6读作()。

  (4)1.4米=()米()分米3元2角=()元0.4分米=()厘米7角=()元16.5元=()元()角

  2.在○里填上>、<或=。

  0.5○0.91.2○0.82.6○3.410.5○9.8

  3.把2.4、0.9、1.7、1.5、0.4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4.在跳远比赛中,小明跳了3.2米,小高跳了2.8米,小军跳了4米,()跳得远。在100米比赛中,小明跑了15.6秒,小高跑了16.5秒,小军跑了16.9秒,()跑得快。

  独立在作业纸上完成。

  小组校对、交流。

  全班交流,重点说说有疑问的题目。

  5.作业:练习十第5题(前四个)

  独立完成后全班校对。

  比较每组中上下两题,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说一说。

  三、反馈升华

  你觉得自己这节课表现得如何?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搜集生活中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师:请同学们把收集来的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在小组中分享一下,说一说它们表示的意义。

  (生自由交流)

  师:你知道下面的字母符号分别表示什么意义吗?

  SOS EMS m2

  (SOS:求助;EMS:邮政快递;m2:平方米)

  导入:字母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说明它很重要,所以今天我们要进一步复习和巩固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

  ⊙回顾与整理

  1.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意义。

  用字母可以简明地表示数、数量关系、计算公式和运算律,为研究和解决问题带来很多方便。

  2.课件出示教材80页“回顾与交流”1题(1),提问: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第n个图案用多少个圆片吗?

  (引导学生找出规律,指名汇报)

  课件出示教材80页“回顾与交流”1题(2),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规律能利用这个式子表示?

  3.明确:用字母不仅可以表示数和数量关系,还可以表示计算公式和运算律。

  提问1:用字母可以表示哪些常用的数量关系?

  预设

  生1:路程用s表示,速度用v表示,时间用t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是s=vt,v=,t=。

  生2:总价用a表示,单价用b表示,数量用c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bc,b=,c=。

  提问2:用字母可以表示哪些常用的计算公式?

  预设

  生1:长方形的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周长用C表示,面积用S表示。

  C=2×(a+b)

  S=ab

  生2:正方形的边长用a表示,周长用C表示,面积用S表示。

  C=4a

  S=a2

  生3:平行四边形的底用a表示,高用h表示,面积用S表示。

  S=ah

  生4:三角形的底用a表示,高用h表示,面积用S表示。

  S=

  生5:梯形的上底用a表示,下底用b表示,高用h表示,面积用S表示。

  S=

  生6:圆的半径用r表示,直径用d表示,周长用C表示,面积用S表示。

  C=πd=2πr

  S=πr2=π=π(c÷π÷2)2

  提问3:用字母可以表示哪些运算律?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第一级运算和第二级运算的概念。

  2.进一步认识括号的作用,并认识中括号。

  3.掌握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4.知道四则混合运算中商是循环小数或小数位数较多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5.初步掌握判断能简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并正确简算。

  6.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根据算式的数据特点,选择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复习铺垫

  (1)设问:我们学过哪些计算?(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这四种运算,统称为四则运算。)

  (2)填空回答。

  ①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只有( )或者只有( ),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②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 ),又有( ),要先做( )后做( )。

  (3)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 )。

  2.新课展开。

  一,教学例1。

  (1)板书例1:3.7-2.5+4.6 3.6×6÷9

  然后设问:

  ①这些算式里有哪些运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告诉学生: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②这两个算式的运算顺序怎样?

  ③如果用“第一级运算”代替“加、减法”,用“第二级运算”代替“乘、除法”,运算顺序怎样叙述。

  根据学生回答,改变复习填空①的叙述。

  ④再概括一点讲,这句话可以怎样叙述?

  根据学生回答,改变复习填空①的叙述,出示教材结语。

  (2)学生完成例1的.计算。

  二,教学例2。

  (1)板书例2:35.6-5×1.73,6.75+2.52÷1.2,然后设问:

  ①算式里含有几级运算?

  ②运算顺序怎样?

  根据学生回答,改变复习填空②的叙述,出示教材结语。

  (2)学生把没有做完的继续做完。(一学生板演,其余做在书上。)

  (3)完成例1下面的“做一做”习题。

  三,教学例3。

  (1)板书:3.6÷1.2+0.5×5,然后设问:

  ①这道式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要求用“和、差、积、商”回答)

  ②如果要先算1.2+0.5怎么办?运算顺序怎样?

  ③如果要先算(1.2+0.5)×5怎么办?运算顺序怎样?

  学生回答第③问时,启发并告诉学生:要用中括号。

  ④如果要先算1.2+0.5×5怎么办,运算顺序怎样?

  边设问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如下:

  (2)让学生计算以上4题。由4名学生板演,其余的做在练习本上。做好后反馈矫正。

  提醒学生注意:在四则混合运算过程中,遇到除法的商小数位数较多或多个循环小数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用约等于),再进行计算。

  (3)完成例3下面“做一做”的练习。

  这样设计,主要是精心设计了一级设问,培养学生根据运算顺序的需要使用括号的能力。精心设计的板书,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

  3.巩固练习

  (1)填空。(出示,学生口答)

  ①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统称为( )。

  ②加法和减法叫做第( )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 )级运算。

  ③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 )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 )级运算,后做第( )级运算;如果有两种括号,要先算( )括号里面的,再算( )括号里面的。

  (2)完成练习十第4题。

  (3)书面作业。练习第十第1、2题。

  4.全课小结。 (略)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对周长的认识,只是研究圆的周长需要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那么,对于圆的周长与直径的这个倍数关系,学生通过测量、计算是能发现的,然后再根据这一倍数关系推导出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时,关键是引导学生能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

  教学目标:

  1.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领会事物之间是联系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推导并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

  备注: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起猜想:认识圆的周长

  (一)激发兴趣

  小黄狗和小灰狗比赛跑,小黄狗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小灰狗沿着圆形路线跑,结果小灰狗获胜。小黄狗看到小灰得了第一名,心里很不服气它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平。同学们,你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

  (二)认识圆的`周长

  1.回忆正方形周长:

  小黄狗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正方形的什么?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

  2.认识圆的周长:

  那小灰狗所跑的路程呢?圆的周长又指的是什么意思?

  每个同学的桌上都有一元硬币、茶叶筒、易拉罐等物品,从这些物体

  中找出一个圆形来,互相指一指这些圆的周长。

  (三)讨论正方形周长与其边长的关系

  1.我们要想对这两个路程的长度进行比较,实际上需要知道什么?

  2.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那也就是说,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哪部分有关系?正方形的周长总

  是边长的几倍?

  (四)讨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1.讨论方法:刚才我们已经解决了正方形周长的问题,而圆的周长呢?

  如果我们用直尺直接测量圆的周长,你觉得可行吗?请同学们结合我们手里的圆想一想,有没有办法来测量它们的周长?

  2.反馈:(基本情况)

  (1)滚动--把实物圆沿直尺滚动一周;

  (2)缠绕--用绸带缠绕实物圆一周并打开;

  (3)折叠--把圆形纸片对折几次,再进行测量和计算;

  (4)初步明确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测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3.小结各种测量方法:(板书)转化

  曲直

  4.创设冲突,体会测量的局限性

  刚才大屏幕上小灰狗跑的路线也是一个圆,这个圆的周长还能进行实际测量吗?那怎么办呢?

  5.明确课题:

  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周长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五)合理猜想,强化主体:

  1.请同学们想一想,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有关系,而且总是边长的4倍,所以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我们能不能像求正方形周长那样找到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呢?小组讨论并反馈。

  2.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你认为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

  向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再看这幅图,

  猜猜看,圆的周长应该是直径的倍?

  (正方形的边长和圆的直径相等,直接观察可发现,圆周长

  小于直径的四倍,因为圆形套在正方形里;而且由于两点间

  线段最短,所以半圆周长大于直径,即圆周长大于直径的两倍)

  4.小结并继续设疑:

  通过观察和想象,大家都已经意识到圆的周长肯定是直径的2~4倍之间,究竟是几倍呢?你还能想出办法来找到这个准确的倍数吗?

  活动二:动手操作,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教材第53~54页练习十第4~13题,练习十后的思考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正、反比例关系的意义,能正确应用比例知识解答基本的正、反比例应用题,并沟通不同解法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提高学生判断、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正、反比例关系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应用比例知识解答基本的正、反比例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正、反比例关系的意义和正、反比例应用题,根据成正、反比例量的关系,可以应用比例的知识解答相应的应用题。这节课,我们练习正、反比例应用题。(板书课题)

  2.基本训练。

  小黑板出示练习十第4题,让学生口答并说明理由。结合第(1)题判断说明:在一个乘法表示的式子里(板书:ab=c),如果积一定,另两个量就成反比例;如果一个因数一定,根据乘、除法的关系,另两个量就成正比例。

  二、基本题练习

  1.做练习十第5题。

  (1)学生读题。

  提问:按过去的算术解法,第(1)题要先求什么数量,第(2)题要先求什么数量?用比例的知识怎样解答呢,请大家自己做一做。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2)提问:第(1)题是怎样想的?第(2)题是怎样想的,提问:正、反比例应用题解题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解题方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2.练习小结。

  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都要先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找出两种相关联量的对应数值,再列等式解答。解题时,正比例应用题要根据比值一定列等式解答;反比例应用题要根据乘积一定列等式解答。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第11题。

  让学生默读题目。提问:第一个圆柱的高是第二个圆柱高的 还可以怎样说?(第一个圆柱的高和第二个圆柱高的比是4 :5,或者第一个圆柱的高看做4份,第二个圆柱的高就是这样的`5份)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当两个圆柱底面积相等时,(1)圆柱体积与高成什么比例?(2)两个圆柱体积的比与对应高的比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想一想,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自己在练习本上列出式子.指名学生口答式子,老师板书(包括用分数应用题的方法解答)。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式子,说说各是怎样想的。说明:按照分数与比之间的联系,有些应用题可以 根据数量之间的联系,用分数和比例知识,采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2.做练习十第13题。

  (1)提问:这是一道什么应用题?可以怎样列式解答?(老师板书)这样解答是怎样想的?(把树苗总棵数看做单位1,单位1的94%是470棵,所以列方程解)

  (2)把树苗总数看做单位l,成活棵数是94%,你还能用比例知识解答吗?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明列式理由。

  四、讲解思考题

  学生默读题目。提问:增加铅以后,铅与锡的比是5 :3,有怎样的关系式?根据这样的关系式可以怎样解答呢?请大家课后想一想、做一做。

  五、课堂小结

  通过练习,你进一步明确了哪些内容? 指出:过去我们学过的先求单一量和先求总数量的应用题,可以用比例知识来解答。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要先判断成什么比例,找出数量之间对应数值,然后根据比值相等或乘积相等的等量关系,列等式解答。解答应用题,还可以根据数量之间的联系,用不同的方法做。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第8、9、10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第6、7、12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教材第72页、第73页的例1、2、3题,练习十四第1--3题。

  教学目标:

  1.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和负数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弄清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

  2.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和整数、小数数位顺序表,并能正确地熟练地读、写整数与小数,会比较熟的大小。

  3、通过整理和复习,感悟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初步学会知识的整理。

  教学重点:

  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负数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

  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问引入

  (一)回顾知识

  1.课件出示P72情境图

  学生提取信息

  总计人数10500名运动员

  花费4.96亿英镑

  约占总人数的3.77%

  金牌数约占总数302枚的八分之一

  第29届奥运会出现了25.5%的负增长

  提问:这些都是什么数?每个数有什么含义?完成73页做一做

  2.同学们课下都收集了一些数据,请你汇报生活中用这些数的例子,并说说每个数的具体含义。(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提问:有什么感受?

  3.请你给这些数进行分类。

  好,我们来看这些数,如果把这些数分类,可以怎样分?

  教师监控 1

  ①学生按照整、小、分、百、分类。

  ②这些数叫整数还可以叫什么?(自然数)

  ③什么叫自然数?

  ④自然数和整数有什么关系?

  ⑤小学阶段我们研究的自然数就是整数,但以我们现在学习的知识来看整数还不只这些,我们还研究了负整数。

  ⑥想一想,整数和自然数的范围哪个更大?

  过渡:这节课我们就对这些数的知识进行复习,整理。

  二、小组合作,整理概念

  (一)小组合作,进行数的整理

  出示整理提示

  1.根据数的特点找到数之间的联系,并用树形图的形式进行整理。

  2.先小组讨论它们之间的联系,然后分工合作,汇报时要说清整理的理由。

  3.如果不能够面面俱到,可以选取一部分数进行整理。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2-24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01-14

【荐】小学数学教案01-06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01-02

小学数学教案【热】01-09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01-09

【热】小学数学教案01-23

小学数学教案【荐】01-23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01-24

小学数学教案【精】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