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教案

时间:2023-04-11 13:48:13 教案 投诉 投稿

有关水教案范文汇编六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水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水教案范文汇编六篇

水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有感情的复述故事。

  2、引导幼儿在学习生活中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的好习惯。

  3、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教学挂图、故事磁带;小白兔、小花猫、小鸭子和小花狗的动物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听故事录音,帮助幼儿回忆故事内容。

  2、教师看挂图跟幼儿一起复述故事。

  3、分组复述故事。

  4、鼓励幼儿表演故事。

  儿歌:关好水龙头

  自来水,哗哗流,

  小朋友,忙回头,

  踮起脚,伸出手,

  拧呀拧,扭呀扭,

  用力关好水龙头,

  节约用水记心头。

  数字儿歌:“1”像木棍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像彩旗随风飘,“5”像秤钩称东西。

  故事:小猪变干净了

  有一只小猪,长着圆圆的脑袋,大大的耳朵,小小的眼睛,翘翘的鼻子,胖乎乎的.身体,真有趣!可就是不爱清洁。常常到垃圾堆旁边找东西吃,吃胖了就在泥坑里滚来滚去,滚地浑身都是泥。

  小猪想去找朋友。它一面走,一面“哼哼哼”“哼哼哼”的叫着。小猪走着走着,看见前面有只小白兔,长着长长的耳朵,短短的尾巴,红红的眼睛,白白的毛,真好看!小猪高兴的叫:“小白兔,我和你一块儿玩,好吗?”小白兔回头一看,原来是小猪,就说:“哟!是小猪啊,你看你多脏啊!快去洗洗吧,洗干净了我在和你玩。”小猪不愿意洗澡,只好走开了。他走着走着,走到草地上,碰到了一只小白鹅。小白鹅真美丽,红红的帽子,白白的羽毛。

  小猪高兴地说:“小白鹅,我和你一块玩,好吗?”小白鹅说:“哟!是小猪啊,看你多脏啊!快去洗洗吧,洗干净了我在和你玩。”小猪看了看自己的身上,可不,满是泥浆,还在“滴答、滴答”往下滴呢!小白鹅又说:“走,我带你到河边去洗个澡吧!”小猪跟着小白鹅来到河边。小白鹅“扑通”跳进河里,用清清的水泼呀泼,泼在小猪的脸上、身上。小猪用清清的水洗呀洗,洗得干干净净的。小白鹅高兴地说:“小猪变干净了,我们一起玩吧!”小白兔看见小猪变干净了,也走来跟他玩了。小猪跟朋友们玩的可高兴啦!

水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认识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

  2.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

  3.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

  1.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

  2.探讨绿色植物如何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形成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1、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

  2、在和之间有形成层。形成层的细胞能不断地,形成新的`和,

  3、把幼嫩的植物茎掐断,从茎的断面上会渗出汁液,这些汁液主要是从茎的部分渗出来的。

  4、植物体内的水分是通过叶的作用散失的。

  5、一株玉米旺盛时,一天要吸收几千克水,比人一天喝的水还多,有的植物还不止这么多,那么多的水分都用来组成植物体了吗?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一、认识叶片的基本结构

  1、自学教材第113页学习徒手切片的制法。

  2、使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结合《叶片结构示意图》归纳叶片基本结构: 。

  讨论问题:“菠菜叶片的正面与背面的绿色一深吗?为什么?”

  3、拓展反思,讨论交流:如何区分上、下表皮以及其结构特点。

  学习任务二:描述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叶片的机

  1探究叶片气孔情况:

  二人小组实验将一片刚摘下的叶片浸在盛有70℃以上热水的烧杯中

  观察现象并讨论问题:“叶片表面是否产生气泡?如果有,比较叶片正面和背面,那一面气泡数目较多?为什么?”

  相互交流,得出结论:

  2.探究气孔开闭机制

  制作菠菜叶下表皮临时装片,显微镜对比观察新鲜的菠菜叶和萎蔫的菠菜叶制作的下表皮临时装片。

  思考问题“气孔是怎样构成的?为什么气孔可以张开和闭合?是谁来调节的?是否与叶片所含水分的多少有关?”。

  讨论总结: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含水量与气孔开闭有关。

  拓展延伸:“保卫细胞的形状是怎样的?细胞壁的厚度是否均匀?受到拉力时伸展情况是否一样?”

  讨论得出结论:-----------------------------

水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用具:

  幻灯、挂图、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和饮料吗?今天我们一起去买一些饮料,希望大家帮帮老师。

  二、探索新知

  1、请学生独立思考,先自己结合买饮料这个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2、小组中说一说各自的`想法,解释各自的估算过程。

  3、汇报算法

  (1)一箱饮料大约70元,两箱饮料大约140元。

  (2)一箱饮料超过60元,两箱饮料就超过100元,但不到200元。

  4、学生独自解决共花了多少钱?。

  5、小组内交流各自算法。

  6、汇报算法

  (1)243 = 72(元) 722 = 144(元)

  (2) 2432

  =(? ) 2

  = (? )(元)

  三、拓展应用

  1、1547 12586 10245

  2、估计你们学校大约有多少人?

  3、哪道题的得数大?画。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

  012346789 ( )

  4、 1568 36912

  32 + 173 (15 + 35) 6

  5187 10525

  5、我每分大约打41个字

  (1)小明5分能打多少个字?

  (2)一篇稿件共325个字,5分后还剩多少个字每打完?

  (3)再打3分,能打完这篇稿件吗?

  6、杨树168棵,今年种的松树是杨树的5倍。

  (1)今年钟松树多少棵?

  (2)杨树和松树共有多少棵?

  四、小结

  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

  作业本上的作业。

水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泼水节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关键】

  1.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2.教学泼。读准字音po,怎么记这个字?

  3.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为什么叫泼水节?人们相互泼水表示什么意思?读了这篇课文,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二、初读。

  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tong

  hu

  shi

  lin

  2.(出示词语)水桶互相湿淋淋幸福

  jiao

  sai

  ken

  li

  banna

  象脚鼓赛龙舟不肯离去西双版纳

  feng

  huang

  dai

  ji

  凤凰傣族吉祥

  (1)自读生字词。

  (2)你在生字的音、形、义上有什么收获?

  字音:

  赛:读平舌音。

  湿:读翘舌音。

  幸:读后鼻音。

  离、淋:读边音。

  字形:

  幸:不能跟辛混淆。

  (3)带读,指读,开火车读。

  (4)去拼音,齐读词语。

  3.把生字词带入课文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5.再指名分段朗读。

  三、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通过朗读课文,你知道刚才老师提的问题了吗?如果知道,你是从哪句话读懂的?

  2.指名回答。

  3.齐读课文。

  四、学习第1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

  2.简介:西双版纳凤凰花。

  3.一年一度是什么意思?

  4.从第1自然段中,你还知道什么?

  5.请你带着高兴的心情读第1自然段。

  五、教学生字。

  课文读的好,字也会写得好。

  1.分析字形。

  互、泼、离:自学课后笔顺表并描红。

  2.指导写字。

  备:上面的〩,要包住下面的田。

  旁:中间的ー写得长些,包住下面的方。

  幸:第三笔横要长。

  3.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

  二、数笔画,填空。

  离:共()画,第9画是()。

  互:共()画,第2画是()。

  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扩大学生的词汇量,积累一定的句式。

  3.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泼水节的情景。

  4.扩大知识面,了解其他民族的风俗。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听完后,你有什么感受?

  二、新授。

  1.教学第12自然段。

  (1)齐读第1自然段。

  (2)这一天终于来临了:指读这一天有的撒上花瓣部分。

  a.哪几个词写出了人们盼望泼水节的到来?(板书:早早、早已)

  通过你的声音把傣族人民盼望已久的`那种迫不及待的心情读出来。

  b.你看,就连那清水有的洒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同学们,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类似的句子。

  c.生回忆说。

  d.你也能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吗?

  e.有感情齐读第一句。

  (3)指导读书开始泼水了-------人人脸上笑开了花部分。

  a开始泼水了,怎么泼的呢?-----读读书,可做做动作。

  b看看图,你如果参加泼水节,你希望是谁?为什么?

  c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课文。

  (4)指导读书清水是吉详如意的象征-----怎么能不高兴呢!部分。

  a喜欢过泼水节吗?指名答。

  b指名朗读怎么能不高兴呢!读好感叹句。

  (5)有感情地齐读第2自然段。

  2.教学第3自然段。

  (1)泼水节不仅仅泼水呢!

  (2)自读第3自然段

  (3)这个自然段中也写了一系列的动词,写得多么准确呀!

  (4)齐读第二句。

  (5)你也能用这些一系列的动词说一段话?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3.你还知道那些少数民族的风俗?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作业设计

  一、比一比,再组词。

  淋()幸()味()桶()

  林()辛()末()通()

  二、造句

  ------有的------有的------:

  三、搜集一些其他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然后全班开个以民俗为题的读书汇报课。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背诵课文。

  2.做课堂联习。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一起跟傣族人民度过了欢乐的泼水节,那场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全班齐声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指导背诵。

  1.看录象,读读书上的语句,再自己背背。

  2.同座位互背,还可以做做动作。

  3.指名背。

  4.全班齐背。

  三、做课堂作业。

  作业设计

  一.在挂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花瓣()的泼水节

  ()的鼓点()的清水

  ()的鸟儿()的生活

  二、照样子写句子。

  例:来鸟岛玩的人很多。

  很多人来鸟岛玩。

  1.小草上闪烁着晶莹剔透的小露珠。

  2.花丛中飞舞着美丽的蝴碟。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这一天,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到了大街上。

  2.大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不肯离去。

  四.造句。

  一年一度

  迎来

  附:板书设计:

  21.欢乐的泼水节

  早早

  早已

  追赶

  泼水

水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能利用身边的音源材料表现特定的情绪、场景,进而尝试命题的音乐创作。

  2、能积极参与新的创作领域的学习活动,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3、在创作实践中体会到创新与团结协作的乐趣,分享创作带来的愉悦感。

  二、重点难点。

  1、充分地感受体验各种音源材料的音乐表现力是本课重点。

  2、引导学生自主组合各种音源材料,展开命题音乐创作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准备。

  各种音源材料(略)、多媒体课件、电子琴、二胡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请看,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和用到的物品,它们与今天的音乐课有联系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同来欣赏几个音乐片段。

  (二)感受。

  欣赏STOMP乐团《破铜烂铁交响曲》音乐片断。

  提问:刚才的音乐跟我们以往接触到的音乐有什么不同。

  (三)体验与探究。

  1、让学生离开座位,自由敲击和体验教室内摆放的各种音源材料。

  2、节奏问答——接龙游戏:

  ①分别让学生根据老师敲出的.即兴节奏,尝试在各种音源上敲出即兴应答的节奏(注:其余学生敲击固定节拍);

  ②高音音源与低音音源之间的即兴节奏对答;

  ③师生原地踏步并击掌即兴节奏对答;

  ④师生在音源材料上敲击连续的即兴复杂节奏对答、

  3、学生自由命题创作。

  ①分组讨论,自由命题创作节奏,并利用音源材料进行场景表现。

  ②分组表演:《晚自习》、《装修进行曲》。

  (四)拓展。

  1、教师:谭盾的这部音乐作品大量运用水作为音源材料,在古典音乐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把艺术与生活合二为一,有机地把后现代主义音乐与古典音乐结合起来,适应了现代人对更新古典音乐的欣赏要求,受到人们的肯定和热情的欢迎。

  2、根据主题进行音乐创作表现:

  ①教师播放,学生聆听两段音乐:

  根据命题《海滨》编辑的马赛克音乐片断;

  课前布置一名学生根据命题《草原牧歌》的几幅图画,选编并演奏的一段二胡音乐;

  ②学生分两组讨论,利用组合各种音源进行音乐创作,表现主题情境。

  A组:主题《海滨》。

  音源:四台电子琴。

  让有键盘基础的学生利用正规音源的模拟音响效果创编音乐。

  B组:主题《草原牧歌》。

  音源:自由组合各种音源材料,如:二胡、吊钗、鼓、沙锤、水盆、可乐沙瓶、黄豆纸盒、漏勺、皮带等。

  ③学生分别表现两段主题音乐的情境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利用身边各种不同音源材料进行命题创作,是音乐创作中一个新的领域,通过学习,我们深深感受到音乐来源于生活,深刻体会到音乐的真正本质的东西,让我们一同在利用身边的音源材料进行的命题创作活动中,打开智慧的大门吧!

  (六)下课(同步播放《破铜烂铁交响曲》)。

水教案 篇6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教学设计立足于学生的学,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方案是师生根据学习需求共同拟定的,学生可以依据自己感兴趣的学习方案有选择地进行学习;学习中学生自主探究、因需合作在先,集体共议、顺学而导在后。教学中教师抓住课文脉络,以“纯净水带给我的心情变化”为主线设计教与学,适时相融母亲的话和小女孩想明白了什么。使学生整体地、联系地自主感悟、相互碰撞、引导提升,来感受母亲对小女孩的教导,体会母亲的话的深刻含义。力求使学生在充分的自主学习活动中,依托学案,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教学背景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课文内容虽很贴近生活,但与现在学生的生活水平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因此在理解体会小女孩对“穷”的认识上,学生是有一定困难的。另外课文的第17、18自然段“母亲的话”和小女孩“想明白的内容”很抽象,但又具有较深的内涵,学生不易理解,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2、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本课运用“学案导学”的方式进行授课。第一课时依据学生不懂的问题,明确学习的方向,拟定学习方案。第二课时先学后教:学生按照自己拟定或选择的学案自主探究,做到因需合作;教师因学习重点和学习态势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抓住“纯净水”这条线索,引领学生体会小女孩前后的心情变化,感受母亲话的深刻含义,进而感悟母亲的话对小女孩的影响,知道为什么当小女孩可以随心所欲地喝各种名贵的饮料时,她却认为没有任何一种饮料比得上母亲的纯净水。

  【本课教学目标分析】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及新词。

  2、能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懂得“穷”并不可怕,它也许是促进人们奋发进取的动力,产生改变自己生存环境的勇气,去创造自己的未来。

  3、能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并写下来。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13课《母亲的纯净水》齐读课题。

  课前大家已经读过了课文,说说你对课题有了哪些了解?

  二、检查预习。

  1、检查读书

  (1)指名按部分读课文,注意做到正确、流利。

  板书字音读错和字音易错的词语,读一读:尴尬当即当做

  (2)有没有读起来感觉不太好读的地方,练一练。

  2、检查字词

  (1)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你们记得怎么样了?现在浏览一下,一会儿我们听写。

  注意把字写端正:下岗嘲笑节俭虚伪魔布不菲

  (2)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尴尬、虚伪和随心所欲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有哪些不懂的或想弄明白的问题,在书上标记下来。

  2、汇报: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依据学生说出的主要内容进行指导,注意要点要全、语言要简练——体现训练的过程(①一个小女孩,每逢上体育课的时候,都带着一瓶妈妈准备的纯净水;②一天,同学说她的纯净水像是凉白开,她很尴尬,当即扔掉了那瓶水;③回家后,她责问妈妈,妈妈给她讲了自己的看法,小女孩想明白了,以后一直非常喜欢喝母亲的纯净水)

  (2)还有哪些不懂的或想弄明白的问题?在书上标注下来。

  随着学生的提问简单板书并归类:

  ●围绕母亲的纯净水:

  ①母亲的纯净水是凉白开,为什么课文的题目还叫做“母亲的纯净水”呢?

  ②为什么后来……,她却认为没有任何一种饮料比得上母亲的“纯净水”?

  ●围绕小女孩的心情:

  ①小女孩不得不说母亲是对的,可为什么……,还是感到莫名的委屈和酸楚?(从开始到后来,母亲的纯净水给小女孩带来了不同的心情)

  ●围绕理解母亲的话:

  ①“再穷,……心就穷了,那可就真穷了。”“心穷”怎么理解?

  ②“如果把它看作一件丑陋的衣衫,那么它就可能遮住心灵的光芒……用它变幻出绚丽多姿的未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四、明确进一步学习的方向,拟定学习方案。

  1、下一步我们深入学习什么呢?一个是看看这篇课文应该弄明白什么,一个是解决我们感兴趣或者不明白的问题。

  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弄懂什么?——①从题目《母亲的纯净水》来看要弄明白问题纯净水②从课后习题来看,要理解母亲的话。这些也是我们同学想弄明白的问题。

  方向1:母亲的纯净水:

  为什么后来小女孩可以随心所欲地喝各种名贵的饮料时,她却认为没有任何一种饮料比得上母亲的“纯净水”?

  方向2:母亲的话

  后来,小女孩认为没有任何一种饮料比得上母亲的纯净水,那以前呢?母亲的纯净水从开始到后来给小女孩带来了不同的心情,这些内容的体会是不是可以归到方向1?

  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角度,来拟定进一步学习的方案。(把怎么学设计出来)

  交流:

  (1)围绕母亲的话拟定:可以借鉴课后习题2

  要想真正理解母亲的话,一定要联系上文。可以补充一个什么问题呢?(母亲为什么要说这些话?母亲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些话的?)

  形成一个学习方案:

  “那天晚上,她想明白了母亲的话……”联系上下文思考:

  1、“母亲的话”指的是什么?

  2、母亲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些话的?

  3、“她想明白了”什么?

  (2)围绕母亲的纯净水:

  可能1:当她可以……为什么认为没有任何一种饮料比得上母亲的“纯净水”?课文哪些地方提到了母亲的纯净水,读一读,想想为什么?(结合了课题)

  可能2:母亲的纯净水只是凉白开,曾经使小女孩感到委屈、酸楚,后来为什么她又认为没有任何一种饮料比得上母亲的“纯净水”呢?(母亲的纯净水使小女孩心情变化这条线)读读相关的语句,也可以写写批注。

  (以上两个均可以作为学生自拟的学习方案)

  教师建议:每逢体育课,小女孩都会拿着母亲的纯净水。但是她的心情前后是不同的,我们应该结合相关的情境来感悟。在此基础上理解后来她为什么可以随心所欲地喝各种饮料时,还是喜欢喝母亲的纯净水就迎刃而解了。

  形成学习方案:

  1、每逢体育课,小女孩都会拿着母亲的纯净水。她的心情前后有什么不同?读读相关的句段,选择让你感受深的地方写写批注。

  2、为什么当她可以随心所欲地喝各种饮料时,她却认为没有任何一种饮料比得上母亲的“纯净水”?默读课文,思考。

  五、布置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3课《母亲的纯净水》齐读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依学习方案自主探究、因需交流

  三、共议交流

  以学案一为主思路进行交流,其间相融学案二。每位同学要随时参与,交流学习的收获。

  (一)母亲的“纯净水”带给小女孩不同的心情。

  每逢体育课,小女孩都会拿着母亲的纯净水,可她前后的心情却是不一样的,谁来说一说?(高兴→委屈、酸楚→沉静)

  1、“还是为那瓶纯净水高兴”(略处理)

  (1)每周星期二和星期五下午有体育课,她接过母亲的纯净水的时候,心里虽然隐隐有点不安,但还是为那瓶纯净水高兴,这是为什么呢?

  完成填空:

  她接过瓶子的时候,心里隐隐有点不安。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她还是为那瓶纯净水高兴,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桌合作朗读指名读

  过渡:一次体育课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哪儿给你的感受最深呢?

  2、“感到莫名的委屈和酸楚”

  ●学生容易结合2~9及第10自然段去体会,随机出示:

  大家沉默了一下,都笑了。是的,是像凉白开。一瞬间,她突然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喝了这么长时间的纯净水,确实有可能是凉白开。要不然,一向节俭的母亲怎么会单单在这件事上大方起来呢?她很尴尬,当即扔掉了那瓶水。

  (1)大家都读一读,为什么她觉得“很尴尬,当即扔掉了那瓶水”?(大家都笑了,自己喝了这么长时间的纯净水确实像凉白开)

  当时的情景是怎样的呢?谁来读一读。

  (2)她听了母亲的解释。知道母亲是对的,为什么还是感到莫名的委屈和酸楚呢?(解决上节课学生的疑问。她的委屈和酸楚在于:自己拿了这么长时间的凉白开,一直以为是纯净水,妈妈没有告诉自己,受到同学的嘲笑。……)

  ●也可能先谈到委屈和酸楚

  (1)学生谈到“想到同学们一张张嘲笑的脸,她还是感到莫名的委屈和酸楚”,引导:课文哪部分写到了同学的嘲笑?读一读出示第9自然段

  (2)当时,她感到“很尴尬,当即扔掉了那瓶水”?为什么呢?(因为她一直以为是纯净水,现在想起来确实有可能是凉白开,感到很没面子,她很生气)

  听了母亲的.解释,她认为母亲是对的,为什么还是感到莫名的委屈和酸楚呢?(同上)

  过渡:又听了母亲的一席话,她想明白了。

  3、沉静地回答“是。”

  后来,再去上体育课。当同学有意问她“里面装的是凉白开吗?”她就沉静地看着问话的人说“是”。

  过渡:不仅这样。再后来,当她可以随心所欲地喝各种名贵的饮料时,她认为没有任何一种饮料比得上母亲的“纯净水”。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可能谈到母亲的话;也可能谈到“那天晚上,她想明白了母亲的话……则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母亲对她的教育)

  (二)没有任何一种饮料比得上母亲的“纯净水”(融合学案二)

  相机出示:

  “那你听听我是怎么想的。”母亲说,“我们是穷。但是穷有什么错?富也罢,穷也罢,都是日子的一种过法。穷人不见得可怜,富人也不一定高贵。再穷,也得看得起自己。要是看不起自己,心就穷了,那可就真穷了。”

  1、母亲是在什么情况下对小女孩说这些话的呢?(同学说母亲的纯净水像是凉白开后,小女孩觉得委屈和酸楚;有人笑话小女孩……)

  引读母亲的话: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母亲对她说……

  2、母亲跟小女孩讲这些话,想让小女孩明白什么呢?(穷只是日子的一种过法,再穷也得看得起自己。要是看不起自己,那可就真穷了)

  引导深入:“再穷,也得看得起自己。要是看不起自己,心就穷了,那可就真穷了。”点击变色。这句话中出现了三个“穷”字,请你再读一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对于后面两个“穷”的理解可能感觉困难)

  引导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小女孩和母亲分别是怎么看待穷的?(小女孩:认为丢脸,没有面子;母亲:勇敢地面对,认为是一种过法——虽然穷,但是母亲的心不穷)

  引导2:如果因为穷而看不起自己会怎么样呢?(希望破灭)——这就是心穷,心要是穷了,就真的穷了。

  所以母亲说,生接读母亲的话。

  过渡:那天晚上,小女孩想明白了母亲的话。

  4、“她想明白了”什么?出示:

  她想明白了母亲的话:穷没什么,它不是一种光荣,也绝不是一种耻辱,它只是一种相比较而言的生活状态,是她需要认识和改变的一种现状。如果……,如果……,甚至,还可以……,用它变幻出绚丽多姿的未来。

  估计学生能理解到小女孩想明白了:穷不是一种耻辱,只是一种相比较而言的生活状态,是她需要认识和改变的一种现状。对穷的认识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学生难于理解。

  引导1:对于家里穷,小女孩曾经怎么认为?现在呢?(一种耻辱→一种生活状态,要改变它)

  引导2:小女孩还想明白了什么呢?(理解难句:如果对“穷”的看法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未来)师生合作朗读(师读如果……)

  5、是母亲的话改变了小女孩对穷与富的看法,以至于使小女孩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当时的情景,我来读母亲的话,请你们读出与母亲的话相对应的小女孩的话。(师读生接读)

  引导深入:现在,你能说说为什么她可以随心所欲地喝各种名贵的纯净水时,她却认为没有任何一种饮料比得上母亲的纯净水?

  (三)读懂课题

  解决疑问:上节课,有同学提出为什么课题叫做《母亲的纯净水》?现在谁能解答这个问题。(母亲的纯净水,使小女孩对穷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以“母亲的纯净水”为题,吸引人;表达了小女孩对母亲的爱;……)

  五、写出你对文中“小女孩”或“母亲”的评价。

  故事中的小女孩和她的母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怎样评价她们呢?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写下来。

  小女孩:很懂事(隐隐不安、母亲是对的);听从教导(想明白);从母亲的纯净水事后,她能正确地认识“穷”与“富”;心中永远铭记着妈妈的教导……

  母亲:一向节俭;善于理解人(体育课拿纯净水,与女儿的对话);言传身教(听听我是怎么想的);心不穷……

  展示学生的评价……

  六、布置作业。

  1、把这篇文章读给你的家长听,听听他们是怎么评价文中这对母女的?

  2、思考本单元后面的习作。

  板书设计:

  13

  母亲的纯净水

  小女孩:高兴→酸楚→沉静→喜欢

  母亲:(认识改变)穷

  【教学流程】

  【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教学设计点评】

  《母亲的纯净水》这篇课文,围绕“纯净水”事件讲述了一位母亲在发现孩子对“穷”与“富”的思想认识有偏差时,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和教育的过程。如何把握课文的德育资源,又要上出语文课的味道呢?顾雪莲老师在设计教与学时是这样做的:

  一、走近小女孩,感受她心情的变化

  小女孩心情的变化是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每逢体育课的时候,小女孩都会拿着母亲的纯净水,可是她前后的心情却是不同的。开始心里隐隐不安,可还是为那瓶纯净水而高兴;一次体育课后,她知道了自己喝的一直都是凉白开,心里充满了委屈和酸楚;听了母亲的看法后,她很沉静了。

  小女孩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上课伊始,顾老师就引导学生带着学案二的这个问题:每逢体育课,小女孩都会拿着母亲的纯净水,可是她前后的心情却是不一样的,谁来说一说?引领学生整体读书,整合教材,走进了小女孩的内心世界。

  先后三种情境下的心情不同,作者的笔墨也不同。“虽隐隐不安,还是为那瓶纯净水高兴”顾老师用填空的形式引导合作朗读,以读代讲,处理的简略有效。在感受小女孩心情的同时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一次体育课,情况发生了变化,小女孩感到很尴尬,充满了委屈和酸楚是这部分中重点读懂的内容,因为它是“关键”——它是母亲那段含义深刻的话的缘起(学案一的第2点),也是读懂母亲的话的铺垫,也必然是理解课题和结尾的基础。

  “哪给你的感受最深呢?”是一种开放的设计:学生抓住了重中之重的第9自然段,教师顺学而导、上勾下连,立足2~14自然段这个小整体感悟小女孩的心情,体会到了小女孩委屈和酸楚的原因。

  后来,听了母亲的话后,小女孩很沉静了。

  小女孩心情的变化,实际就是她对“穷”的认识和看法的一种转变。教学中,顾老师在引领学生感受小女孩心情变化的同时,也在引领着学生品味小女孩的情感和思想。

  二、品读母亲的话,感受母亲对小女孩的爱。

  母亲的话,有着较为深刻的涵义,是小女孩思想发生变化的原因,也是课文学习的重点和理解的难点。母亲的这番话,不仅体现了她教育孩子的过程和方法,更体现了一位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教学中顾老师没有急于让孩子直接理解母亲的话,而是按照学案一层层展开。

  1、联系当时的情境,感受母亲对小女孩的爱。

  母亲是在什么情况下对小女孩说这些话的呢?在理解母亲的话之前,顾老师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此问题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文中的母亲。学生从上文可以感知:在小女孩受到同学的嘲笑时;在她心里感到委屈和酸楚时……母亲对小女孩说的这些话。另外,从母亲的言谈话语中还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小女孩的爱。

【水教案】相关文章:

《水》教案01-15

《水之歌,水之思》教案06-23

《水的脾气》教案03-01

神奇的水教案03-08

水的变化教案06-11

关于水的教案06-15

水教案模板06-22

《水的安全》教案06-29

关于水教案06-18

奇妙的水教案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