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4-10 16:40:36 教案 投诉 投稿

【热门】科学教案范文合集8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热门】科学教案范文合集8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亲自动手摸摸、开开、玩玩,初步了解锁的结构、特性和用途。

  2.知道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懂得要爱护锁、保管好钥匙。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收集各种常见锁(与幼儿人数相等:钥匙和锁分开)。

  活动过程:

  一、介绍小客人锁宝宝,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1.师:今天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是谁?(师以锁的口吻说话)大家好,我是锁宝宝,今天我带来了许多小伙伴到这里来和大家做游戏,你们欢迎吗?锁宝宝的朋友在哪里呢?我们一起去找一找。

  2.师带幼儿进入活动区域。

  二、探索活动一:了解各种锁的用途。

  1.师:请小朋友找一个你认识的锁宝宝做游戏,然后请你告诉大家你玩的是什么样子的锁,在哪里见过。

  2.幼儿分散活动后集中讨论。

  3.师:锁的用处可真多,可以用来锁门、锁车、丝哦钥匙那人们为什么要用锁呢?

  4.师:现在我们知道了,门上装了锁小偷就不能进去偷东西了,装了锁的抽屉没有钥匙的人是大不开的,装了锁的自行车、汽车就安全了。

  三、探索活动二:初步了解锁的基本构造。

  1.师:锁宝宝的本领真大,你们知道吗?它身上还藏着许多秘密呢?想知道吗?那就请大家再和锁宝宝玩玩,仔细地看看、摸摸、开开、关关,把你的新发现告诉大家。

  2.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锁进行探索、讨论。

  3.集中讨论后,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结合锁的示意图。引导幼儿认识锁身、锁舌、钥匙孔。

  4.师:你们谁会打开这把锁的?

  5.师示范讲解几种锁的`打开方法,让幼儿懂得开锁时需要转动钥匙,关锁时有的需要钥匙,有的不需要。

  四、探索活动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1、师:请小朋友想一想,换一把钥匙能打开同一把锁吗?

  2、师:有的小朋友说能打开,有的小朋友说不能打开,这样吧,我们现在来玩一个换钥匙的游戏,请你用自己的钥匙去打开旁边小朋友的锁,看看能不能打开。

  2、幼儿动手操作。

  3、师:现在我们知道了每把锁里的秘密不一样,所以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

  4、师: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看来我们的钥匙千万不能弄丢。大家想一想,如果你把钥匙弄丢了会怎样?

  五、探索活动三:怎样迅速的给锁找上相匹配的钥匙

  1.游戏:比比谁最快。

  2.引导从钥匙的颜色、大小、标志上识别。

  六、游戏:开启百宝箱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涂面油的简单方法:将脸上的每个地方都涂到。

  2、知道天冷要保护皮肤。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一个礼物盒、每人带一瓶面油、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激发涂面油的兴趣。

  1、出示礼物盒:今天,唐老师收到了一份礼物,(出示礼品盒)猜猜里面是什么?

  2、进一步引导:(让幼儿闻一闻)有一股香味,会是什么?

  3、展示礼物。

  (二)说一说:调动幼儿生活经验。

  1、出示面油

  (1)(打开礼品盒)是什么礼物?(面油)

  (2)你们来闻一闻,感觉怎么样?

  (3)小结:小面油,喷喷香。

  2、回忆经验

  (1)你们涂过面油吗?

  (2)你们喜欢涂面油吗?为什么喜欢涂面油?

  (3)小结:天冷了,皮肤很干燥。把面油涂在脸上很舒服,能保护我们的皮肤。

  (三)指导涂法

  1、教师示范

  (1)面油棒不棒?小朋友们想不想跟面油做好朋友?把它涂在我们的小脸上?

  (2)小朋友们看好了,唐老师是怎么涂面油的'。

  (边说边涂面油)小面油,喷喷香,我要和你做朋友。蘸一蘸,点一点,额头下巴小鼻子,还有两边小脸蛋,再用小手抹一抹,保护小脸好舒服。(两遍)

  (3)你们会涂了吗?一起来试一试。

  师生一起操作:(边说边涂面油)小面油,喷喷香,我要和你做朋友。蘸一蘸,点一点,额头下巴小鼻子,还有两边小脸蛋,再用小手抹一抹,保护小脸好舒服。(两遍)

  (4)帮帮老师:请一名幼儿上前帮老师涂一涂面油。

  2、一起来涂面油

  (1)爸爸妈妈也送给你们许多礼物(面油)。都在唐老师这里,老师现在发给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涂一涂。

  (2)(播放背景音乐)巡回指导:涂好面油照照镜子,看看面油抹开了吗?涂完面油,给你身边的好朋友闻闻、摸摸,我们会自己保护皮肤。

  (四)小结:

  我们回教室去告诉其他的小朋友,怎么跟面油做好朋友的!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有些东西溶于水。

  2、知道物体的溶化速度与水的温度、物体的形状大小等有关。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观察了解实验物品。

  说一说:碗内的面糖、砂糖、方糖各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什么味道?(丰富词汇:粉末状、颗粒状、固体状)

  2、指导幼儿做实验。

  (1)让幼儿从上述三种糖中各取少许,分别放在三个小碗中,观察哪种糖化得快。

  (2)让幼儿取一种糖放入两个碗中,一个加温水一个加开水,引导幼儿观察,哪个碗里的`糖化得快。

  (3)让幼儿就以上问题交流、得出结论:可溶于水的物品越是颗粒小的溶化的越快,在开水中溶化的比

  温水快。懂得物体的溶解与水的温度、物体的形状、大小等因素有关。

  3、引导幼儿举一反三。

  (1)请幼儿说一说其他可以用开水冲泡后引用的物品的特点(如果珍、泡腾片)

  (2)组织幼儿用各种开水冲泡的饮品配制好喝的饮料,并交换品尝。

  活动延伸:

  生活经验拓展--请幼儿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能够溶解在水中,是什么样子的?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我们牙齿的构造及作用。

  2、使幼儿了解龋齿形成的原因及预防龋齿的有关知识。

  3、知道保护牙齿的方法并学会刷牙的方法。

  活动重难点:

  了解龋齿形成的原因及预防龋齿的有关知识。

  活动准备:

  牙齿模具、flash(牙疼怪谁)、 牙刷若干、饼干、镜子、刷牙儿歌等。

  活动背景:

  一天,户外活动的时候,大家都兴高采烈的游戏着,有的晒太阳,有的玩追影子,有的.玩丢手绢……突然听见周雨辰小朋友喊道:“哎呀,快看王老师,佳佳牙齿里有个黑洞”这时所有小朋友都跑过来要看佳佳的牙齿……针对这一现象,我开展了一次科学教育活动《牙齿的秘密》,让孩子们了解“黑洞”是什么,怎样预防及保护牙齿。

  活动过程:

  活动一:认识牙齿

  1、出示牙齿模具,让幼儿初步认识牙齿的构造。

  2、教师简单讲解不同牙齿的不同作用。(乳牙、恒牙、尖牙等)。

  3、让幼儿照镜子或者互相看看牙齿,发现相同和不同点。

  4、教师小结,让孩子进一步了解牙齿的构造及作用。

  活动二:了解龋齿形成的原因

  1、观看多媒体课件(牙疼怪谁)。

  “我们在录像里看到了什么”“小熊的牙齿为什么疼”“是谁在小熊的牙齿上,它在干什么”“小熊的牙齿怎么是黑黑的”。(根据幼儿回答逐步追问)

  2、了解龋齿,找龋齿。幼儿每人一把小镜子,观察自己有没有龋齿。

  3、讨论龋齿形成的原因。

  4、小实验。每人一块饼干,小朋友都把它吃完,并观察自己的牙缝里有什么。

  5、结合课件理解龋齿形成的原因,并且讨论如何预防龋齿和怎样保护牙齿。

  活动三:我会刷牙

  1、借助牙模用儿歌的形式讲述刷牙的方法。

  小牙刷,手中拿,我呀张开小嘴巴。

  左边刷,右边刷,上下里外都刷刷。

  早晨刷,晚上刷,刷得干净没蛀牙,

  漱完口,笑一笑,我的牙齿白花花。

  2、教师小结:早晚要刷牙,如果刷牙的方法不对,我们的牙齿就会有蛀牙。

  3、幼儿边念儿歌边学刷牙。

  4、教育幼儿坚持早晚刷牙,养成早晚刷牙的良好卫生习惯。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体验玩雪的乐趣。

  2、鼓励幼儿多动手动脑,培养幼儿探究问题的能力

  3、初步了解雪的特征,尝试使用简单的符号进行实验记录。

  活动准备:

  1、教师在下雪的时候引导幼儿观察雪花的形状、颜色。

  2、准备小塑料桶、小盆、小铲子等工具,盐、温水等实验材料,纸、笔等记录材料。

  3、播放背景音乐《小雪花》

  4、注意为幼儿穿好保暖服装。

  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玩雪,引导幼儿观察雪花。

  2、向幼儿介绍实验用的工具、材料,带幼儿到雪地上分组进行实验活动,喜欢幼儿探究雪的变化问题。

  (1)怎样才能让雪在雪地上保留的时间更长一些?

  (2)怎样才能让雪融化的更快一些?

  (3)自然状态下的.雪和处理过的雪有什么不一样?

  (4)融化了的雪中有什么?

  3、室内进行:师幼共同讨论交流并用简单的符号记录实验结果并告诉大家。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感知体验中了解影子的产生条件及其特点。

  2、引起幼儿对光影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重点难点

  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以及特点。

  活动准备

  1、镂空小鱼若干条、手影戏视频一段。

  2、白色幕布一块。

  3、手电筒、蜡烛、应急灯各五个

  活动过程

  一、感知“影子的形成”

  1.利用观看手影戏的方式,引起幼儿对光影现象的观察兴趣。 师:手影戏神奇么?你们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么?大胆地想一想!

  2.教师寻找影子(表演一个小节目),引导幼儿观察:

  师:一条小鱼水里游,孤孤单单在发愁。两条小鱼水里游,摇摇尾巴点点头。三条小鱼水里游,快快乐乐做朋友。

  (1)你发现了什么?

  (2)关闭镁光灯,影子还有没有?

  3.老师已经找到了影子,你能不能找到呢?

  师:葛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三种能发光的东西:蜡烛、手电筒和应急灯。请小朋友们用他们来找找影子,但是要小心使用,蜡烛留下来的油特别热,小心不要弄到手上。应急灯有点沉,小朋友们要拿住了,别砸着脚。而且手电筒和应急灯的光特别亮,小朋友们不能用眼睛直接看它发出的光,也不能用它照射别人!

  二、探究光和影子的关系

  1.幼儿进行第一次分组实践,教师进行指导、小结。

  (分组实践结束时播放音乐“左手右手”并用看数字的游戏让幼儿迅速安静下来。)

  (1)谁找到了影子?愿意来上面试一试么?

  师:你可以用老师发的小鱼来做实验,也可以用咱们学过的手指游戏来做实验。

  (2)是什么让影子留在这里的?

  (3)做实验时,你的手在哪里?光在哪里?影子又在哪里?

  (4)用三种不同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同一样东西,影子有什么变化?

  (5)哪种光最强、最亮?在哪种光下影子最清晰?

  教师小结:影子是由于物体挡住了光线而产生的,光越强,影子越清晰,光越弱, 影子越模糊。 2.教师变魔术,将小鱼从小放大,幼儿观察后进行实践。

  师:葛老师要用影子来变个魔术,请你用手比一比,小鱼的影子多大?(将小鱼向后移动)请你再比一比,现在小鱼的影子有多大?请你猜猜为什么会这样?你愿意自己变一变这个魔术么?

  3.幼儿进行第二次分组实践,教师进行指导、小结。

  (分组实践结束时播放音乐“左手右手”并用看数字的游戏让幼儿迅速安静下来。)

  (1)你变魔术成功了么?

  (2)变魔术时你发现了什么?

  (3)影子什么时候会变大?什么时候会变小?

  (4)谁想上来试一试?

  教师小结:影子的大小和物体与光源的距离远近有关。物体离光源越近,影子越大, 离光源越远,影子越小。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们知道了影子的秘密,一会儿出去活动时,咱们一起和影子做游戏好不好?以后老师把这些材料投放到咱班的“闪亮亮小舞台”,你们可以到那里进行手影戏的表演!

  活动总结

  本次教学活动所指定的目标符合中班幼儿的实际水平,目标完成情况较好,通过这次的教学活动,幼儿感受到了科学活动的.其妙乐趣,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了解到了影子产生的原因和它的秘密。

  幼儿参与情况:

  幼儿参与教学活动兴趣浓厚,我通过多让幼儿动手操作将幼儿的思维吸引在活动中,幼儿能做到跟随老师积极思考、踊跃举手回答问题,尤其是到了分散操作时, 所有幼儿都有动手的欲望,我提供给幼儿多种多样的实验器材,让幼儿更有探索的欲望,当科学现象直观地呈现在他们眼前时,孩子们可以从自己的实验结果中有所收获。

  调整与改进:

  1.在材料的投放上,投放三种不同的光源有点多了,因为最终要达到的是研究的结果,提供两种差异较大的光源就可以很清楚明确的做出试验。

  2.在教师展示时,可以不拘泥于那块展示的白布,可以利用教室的大墙壁更明显、直观地展示。

  3.可以适当在活动中提供科学记录表供幼儿记录实验结果,再让幼儿参照自己的实

  验记录表进行表达。

科学教案 篇7

  托班教案

  活动目标

  1.感知、发现冰块的特征。

  2.发现冰块预热会融化。

  活动准备

  1.课件:观察冰块

  2.小冰块每人一块,水

  趣味练习

  活动过程

  一、将小冰块分发给宝宝,让宝宝感知在手中冰凉的感觉。

  1.请宝宝观察冰块的颜色、味道,感知透明的特征。

  2.引导宝宝感知冰块凉凉的.,握一会手就湿湿的。

  二、观察冰块消失的过程,发现冰块会融化的特征。

  1.把冰块拿到太阳底下晒一晒,观察小冰块的变化。

  2.将活动前放在冰箱里的水,拿出来让幼儿观看,已经冻成冰块。

  三、趣味练习:观察冰块

  引导宝宝知道,冰块的形成和融化的条件。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知道有洞的材料能吹出泡泡,并且发现不同形状的洞吹出的泡泡都是圆的。

  2、通过猜想和验证,萌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玩过吹泡泡的游戏。

  2、白板课件。

  3、带孔积木、吸管,钥匙,树叶、玩具、铅丝、泡泡水、盆子、抹布等材料若干。

  活动重难点:

  通过探索,知道有洞的材料能吹出泡泡,并且发现不同形状的洞吹出的泡泡都是圆的。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与幼儿一起听《吹泡泡》歌曲进入活动室。

  2、教师吹一个泡泡。

  师:小朋友,你吹过泡泡吗?你是怎么吹的?小结:哦!吹泡泡是要水里蘸一蘸,对着小嘴巴,轻轻吹一吹。但是,泡泡水对我们的皮肤是有伤害的,所以吹泡泡的时候要小心,嘴巴不要碰到泡泡水,也不要对着小朋友吹。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吹泡泡,好吗?

  二、实验探究,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1、实验一:猜想并验证,哪些东西可以吹出泡泡。

  (1)猜想实验结果。

  出示课件。

  师:这里有一些材料,看看都有些什么?

  出示记录表。

  师:哇!这么多材料,猜一猜哪些东西是可以吹出泡泡呢?

  (2)操作验证。

  ①师:……觉得积木、吸管等材料可以吹出泡泡,……有的小朋友觉得可以,有的小朋友说不可以,那我们就试一试。

  ②要求:记住!试一个记录一个,能吹出泡泡就在记录表上打“√”,不能吹出泡泡的打“×”。好!开始吧。

  ③师:谁来说说自己的实验结果。你们是不是跟他们一样?这个有的说能吹出泡泡,有的说不能,我们一起来试试。小结:吸管、积木、玩具和钥匙可以吹出泡泡。

  ⑤师:这四样东西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呢?小结:原来这些东西都有洞洞,泡泡是从洞洞里出来的,把洞洞完全放入泡泡水中,拿出来就可以吹出泡泡了。

  (3)尝试制作吹泡泡器。

  师:树叶和铅丝不能吹出泡泡,因为它们没有洞洞,那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它们也能吹出泡泡呢?想一想,然后用你的办法试一试。

  师:你们的.办法都吹出泡泡了吗?你的办法是什么?小结:真棒!都动脑筋想出了办法,把树叶弯一弯或是戳个洞,铅丝弯一弯,绕个洞就变成吹泡泡的玩具了。

  2、实验二:猜想并验证,任何形状的镂空物体都可以吹出圆形的泡泡。

  出示五角星、爱心、方形和圆形的吹泡泡玩具,引发幼儿探究不同形状吹出的泡泡分别是什么形状的。

  (1)猜想实验结果。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不同形状的玩具,看看有什么形状?猜猜这些不同形状的玩具吹出来的泡泡会是什么形状呢?把形状画在记录表上。

  师:你们的答案是什么?

  (2)操作验证。

  幼儿进行实验,教师观察。

  师:有的小朋友说玩具是什么形状的,吹出来的泡泡就是什么形状的,那我们试试看,每一种材料都试试,把自己的结果写在记录表上,试一样记录一样,是什么形状就画上什么形状。

  师:不同形状的玩具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呢?小结:哦!原来任何形状的玩具都能吹出圆圆的泡泡。

  三、活动延伸,拓展知识。

  师:今天我们玩了吹泡泡的游戏,开心吗?那现在我们去太阳底下吹泡泡,看看泡泡的颜色会有什么变化,快走吧!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小班的科学教案01-08

科学教案范文04-06

必备科学教案07-26

关于科学教案07-26

关于科学教案07-24

科学教案模板03-27

冬天科学教案02-14

有关科学教案02-06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蛋_大班科学教案07-01

Copyright©2013-2024duanmeiwen.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