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教案

时间:2023-04-08 11:44:56 教案 投诉 投稿

关于分数的意义教案锦集6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分数的意义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分数的意义教案锦集6篇

分数的意义教案 篇1

  学习内容:

  课本第97页例1及“做一做”,第99页练习十九第1、2、3题。

  学习目标:

  1.我会用分数与小数的关系,把小数化成分数。

  2.我能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大家回忆一下,说说小数的意义是什么?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怎样把小数化成分数?

  二、合作探究、检查独学

  1.自学例1,小组合作交流

  用分数表示:

  用小数表示:

  这两个结果有什么关系: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把小数化成分数?应注意什么问题?

  ①我的想法:

  ②完成课本97页“自己试一试”三个填空题。

  3.小组代表展示、汇报

  4.总结升华

  5.我能行:“做一做”把下列小数化成分数。

  0.4= 0.05= 0.37=

  0.45= 0.013=

分数的意义教案 篇2

  一 教学内容:

  分数的产生

  教材第60 页的内容。

  二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过程。

  2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同样是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

  三 重点难点:

  理解分数的产生。

  四 教具准备:

  米尺,挂图,几张长方形、正方形的纸。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还记得我们都学了分数的哪些知识吗?

  学生通过回忆说出已学过的分数知识。

  1 .复习分数各部分名称。

  ( 1 )举一个分数的例子。

  ( 2 )以 为例,说说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2 … … 分子

  — … … 分数线

  3 … … 分母

  ( 3 )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分数?(用图、线段或正方形来表示分数。)请你用线段图表示 。

  把正方形纸平均分后,画出阴影,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

  (二)教学实施

  1 .测量。

  师生合作测量黑板的长,观察用米尺量了几次后还剩下一段,不够一米,还能否用整数表示?(不能)

  2 .计算。

  老师把一个西红柿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分得的西红柿的个数怎样表示?( l ÷ 2 的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

  3 .讲述。

  在人们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类在测量和计算的时候,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新的'数—分数。最初,人们只认识一些简单的分数,如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我国是世界上发明和使用分数比较早的国家之一。

  4 .资料介绍。

  请学生结合自己课前查找的资料说说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相互交流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分数的意义教案 篇3

  学习内容:

  教材第69页例1、例2,以及70页“做一做”。

  学习目标:

  1.我能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

  2.我能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点。

  学习重点:

  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

  学习难点:

  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点,掌握假分数与整数的互化。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检查独学

  1.小组内检查独学部分的题目完成情况,质疑探讨。

  2.思考:(1)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说一说自己的思维过程。

  我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哪些假分数可以化成整数?哪些假分数不能化成整数?

  我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组代表展示、汇报

  4.总结升华:

  我认识了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真分数的分子比分母________,真分数____1;假分数的分子比分母________或分子和分数________,假分数____1。

  5.我能行:完成课本第70页“做一做”。

  (1)下列分数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

  真分数:( );

  假分数:( )。

  (2)完成第70页“做一做”第2题。(做在书上)

分数的意义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小学数学九年制义务教材第十一册).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异同,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重点:

  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百分数与分数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小结:分数既可以表示数量,也可以表示关系.

  2.下面各句中的分数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

  提问:单位一是谁?分数表示谁与谁的关系?

  二、新课:

  1.意义:上面这些表示关系的分率和倍数都可以用一种新的数来表示,这种数叫百分数.

  (板书课题,并把上面句中和图中的分数改成百分数,指导读法.)

  (1)参加课外小组的人数占全年级的70%.(读作:百分之七十)

  (2)已经修了一条路的.25%.(读作:百分之二十五)

  (3)今年的钢产量是去年的120%.(读作:百分之一百二十)

  提问:这些百分数在各句中分别表示谁与谁的关系?谁表示100份?

  像这样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补充板书)

  追问:百分数是一种什么数?

  2.指导写法:

  写百分数时,先写分子,再写百分号(70%),百分号先写左上角的圆圈,再写斜线,最后写右下角的圆圈,两个圆圈写的要比分子小.

  读百分数时,与分数的读法一样.(示范读法)

  练一练:用手指在桌上写一写,然后读一读.

  在本上写:25% 16.7% 1.25% 100% 131%

  3.比较百分数与分数的异同:(小组讨论后指名发言,教师出示投影)

  同:都是数,读法相同.

  异:(1)意义不同:分数是表示把单位一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既可以表示数量,也可以表示关系.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只能表示关系,不能表示数量.

  (2)写法不同:写分数时,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分子、分母分别写在分数线的上下.写百分数时,先写分子,后面写上百分号.

  (3)使用范围不同:分数的分子只能比分母小,分子大于分母的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不是最简分数的要化成最简分数,分子必须是整数.而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比分母小,也可以比分母大,还可以和分母相等,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三、练习:

  1.读百分数:(互相读)

  1% 5% 99% 100% 300% 0.6% 38.3% 233.3%

  2.写百分数:(两组互相看)

  百分之七 百分之四十六

  百分之五点三 百分之三百一十点六

  百分之五十五 百分之四百

  百分之零点一 百分之百

  3.把下图中的阴影部分用百分数表示,说说阴影部分、空白部分各占整体的百分之几.

  4.用阴影表示下面的百分数,说说百分数表示谁占谁的百分之几.

  5.判断:(用手势表示)

  (1)一本书,已经看了它的75%,还有25%没有看. ( )

  (2)一根绳子长50%米. ( )

  (3)分母是100的分数叫百分数. ( )

  (4)火车的速度比汽车快25%,火车的速度是汽车速度的125%. ( )

  6.看图填空:

  把( )看做单位一,( )占( )的60%,没走的路程占( )的( )%.

  把( )看做单位一,( )相当于( )的32%,苹果树是( )的( )%.

  把( )看作单位一,( )相当于( )的27%,现在用电是原来的( )%.

  四、总结:

  看着黑板概括一下今天的学习内容,你学会了什么?什么是百分数?怎样写?与分数有什么不同?

  四、布置作业:

  1.读书,复习今天的学习内容.

  2.书第68页5~8.

  五、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教案 篇5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学情分析: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经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的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数大小还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设想:本节课的教学,单位“1”和分数单位这两个概念非常重要,应从直观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用利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适当展开概念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在过程中获得者得感悟,自己构建这些概念的意义。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难点:对单位“1”的理解。

  教具和学具:卷尺、四张长方形白纸、四条一米长的绳子、若干个小立方体和一捆绘画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板书:分数)谁来说几个分数?(板书:如1/4)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板书):师: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二、教学分数的产生。

  2、能根据成语说出下面的分数吗?

  一分为二( ) 七上八下( ) 百里挑一( ) 十拿九稳( )

  1、请一个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用“米”做单位,看看测量的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那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记?

  2、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师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情况)。课件呈现情境图,介绍分数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3、总结:在测量、分物的时候,可能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需要用一种新的数表示——分数表示。所以分数是人类为了适用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4、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平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会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比如两个小朋友平分一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块饼干等,每人分到的能用整数表示吗?用什么分数表示?

  三、教学分数的意义。

  师:下面老师要先考考大家,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投影出示题目,学生口答)

  出示一个1/4的正方形的阴影部分。

  师:阴影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它表示什么意思?

  2、师: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能用1/4表示吗?为什么?

  如生说可以,则问:你为什么觉得可以用1/4表示呢?生说理由。

  (强调一定要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3、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操作。

  师:现在我给每一个小组都提供了四种材料,一张长方形纸、一条一米长的绳子、6个小立方体,4根绘画笔。下面请每组根据这四种一样的材料,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分一分等方法,创造出几个不同的分数。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2)交流

  师:谁愿意上来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分数?这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小组交流。

  (3)认识单位“1”。

  师:利用这四种材料,同学们创造出了好多分数。刚才在表示这些分数时,我们都是把哪些东西来平均分的?

  生:一张长方形纸、一米长的绳子、6个小立方体、4根绘画笔平均分。

  师:象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

  (课件显示:一个物体)

  把一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课件显示:一个计量单位)

  把6个小方块、4根绘画笔平均分,我们又可以称之为把一些物体平均分。(课件显示:一些物体)

  师小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课件显示)

  师:(投影出示):我们可以把这3只象看作一个整体吗?

  我们可以把这6颗草莓看作一个整体吗?这4只老虎呢?

  我们还可以把哪些物体也看成一个整体呢?(学生举例。)

  师:象这样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我们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课件显示)强调说明:①单位“1”不仅可以指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是很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如:一个苹果、一枝铅笔、一个计量单位、一堆煤、一仓库粮食等等,把什么平均分,就应把什么看做单位“1”。②单位“1”和自然数“1”的区别:自然数1是一个数,只表示一个具体事物。如:一个人、一本书、一间房子……它是自然数的计数单位。而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事物,还可以表示一堆、一群……它表示被平均分的整体。

  概括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知道了分数的意义,请同学们想一下,这个“若干份”是分数中的什么?(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分数中的什么?(分子,表示取的份数)

  (5)师:接下来我想出几道题来考考大家,你们愿不愿意接受挑战?

  ①把这个文具盒里的所有铅笔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

  生:1/2

  ②师:为什么可以用1/2来表示?

  ③师: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1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5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2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

  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10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10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④师:现在这个文具盒里有6支铅笔,把它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的铅笔能用1/2表示吗?是几支铅笔?

  ⑤如果我再增加2支铅笔,把8支铅笔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的铅笔还能用1/2表示吗?是几支铅笔?为什么同样是1/2,铅笔的支数不一样?

  师:因为一个整体表示的具体数量不同,所以同样是1/2,铅笔的支数不一样。

  四、教学分数单位。

  师:整灵敏有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分数是否也有计数单位呢?它的计数单位又是怎样规定的?

  显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师:也就是说分数单位是由一个分数的分母决定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师举例说明后,并说出几个分数让学生回答,后再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

  加强练习,深化概念。

  练习:

  1、35 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 )份,它的分母是( ),表示( );分子是( ),表示( )。

  2、67 的分数单位是( ),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3、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1)五(1)班的三好生人数占全班的29 。

  (2)一节课的时间是23 小时。

  4、课本练习十一第9题。

  5、判断(对的打“√”,错的要“×”)。

  (1)一堆苹果分成4份,每份占这堆苹果的14 ( )

  (2)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占全长的57 ( )

  (3)14个19 是914 ( )

  (4)自然数1和单位“1”相同。( )

  五、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你有哪些收获?

分数的意义教案 篇6

  教学内容:苏教版九义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写一写、折一折、涂一涂等体验中理解单位”1”,感受什么是分数,进而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重点: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单位”1”的建立

  学具准备:学具袋(圆形纸片1张、长方形纸片1张、一分米棉线1根、水蜜桃图片5个、火柴棒12根、同一样式的纽扣8个)

  教学过程:

  一、单位“1”的意义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数字1。

  师:这是几?表示什么?能具体说说可以表示1个什么吗?

  学生回答(1个苹果、一张白纸、一根绳子、一群羊、一个学校的全体学生……)

  师:对于数字1如此丰富的意义,老师可以给它加上引号,起名叫作单位“1”。

  师:取出学具袋,倒出其中的学具,分一分、说一说,哪些能用单位“1”表示?

  【评:开门见山教学单位“1”,突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单刀直入式的导入无疑是本课亮点之一,不仅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其分一分、说一说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体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师:我们可以把单位“1”怎么分?

  师:以前我们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分数,研究“分数的意义”。(教师板书课题)

  师:用以前所学的分数的知识,分你手中的单位“1”,你能得到哪些分数?

  学生操作,组内交流,各组推荐汇报。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对不准确的地方要加以修正,尤其要强调“平均分”,尽量做到不要重复别人的发言内容。

  【评: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了学生,教师将几种学具材料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操作用分数表示,既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又在不知不觉中为新知的构建架设桥梁。】

  二、研究分数单位

  师:你们想研究别的分数吗?

  教师出示1/○

  师:这是分数吗?你会读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师:请大家拿出12根火柴棒,分一分、说一说,看看可以有多少种不同方法来表示1/○ ?

  学生操作,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示。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2 →6根、1/3 →4根、1/4 →3根、1/6 →2根、1/12 →1根。

  师:你又发现了什么?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知识!

  【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犹如一枚枚石子投进蓄势已入的湖里,激起了层层涟漪,让学生在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中自主探究、积极合作,足以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行云流水般的分数单位的教学全无例行公事,思路闭锁,空间狭小之嫌。正所谓“灵感总青睐有准备的头脑。”】

  三、深入研究分数的意义

  教师出示○/○

  师:猜猜看,老师想让你干什么?

  教师出示要求:

  分一分(选择合适的学具表示这个分数)

  画一画(用简单的图形来表示这个分数)

  折一折、涂一涂(选择合适的学具,用折叠、涂色的'方法表示这个分数)

  说一说(组内互相说说这个分数)

  学生动手操作、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各组推荐学生汇报……

  【评:遵循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规律,问题设计得精且极具开放性、挑战性,以丰富的操作实践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注重学生感性认识,学生真正在“做数学”。】

  师:关于分数的知识,以前我们学习过一些,在课前我们也通过自学课本、查阅资料、请教别人,你现在知道多少分数的知识,能告诉老师吗?

  学生回答……

  师:让我们看看数学书上专家是怎样说的?

  学生看书、圈划、摘读,组内交流。

  师:什么是分数单位?我们刚才研究了吗?3/5 的分数单位是什么?有几个? 7/12 、11/20 呢?

  【评:教者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熏陶。在设计时,教者注意到学生自我获取信息能力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课前自学课本、查阅资料、请教别人,了解分数的有关知识,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分数的写法

  师: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已经知道同学们会读分数了,想写吗?

  师:会写的请到黑板上在任意位置任意写一个你喜欢的分数,比一比,看谁写的规范好看。(学生一拥而上,在黑板的上上下下写下大大小小、各不相同的分数。)

  师:生活中人们常用分数来进行描述。谁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黑板上这些分数的?你愿意说哪个就说哪个?

  学生汇报……

  【评:教者不再将黑板视为教师神圣的领地,把板书的权利回归学生。黑板上每个分数后面都藏着那句经典的概念,学生的交流无不是将已经获得的主观印象投射在所写的分数中,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学生的求异的心态无时无刻不让其他学生处于活跃的互动之中。】

  师:你觉得谁写得规范好看?写分数是要注意什么?分数有几个部分?能结合具体分数说说各个部分表示的意义吗?

  【评:生成性的课堂评价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强烈地拨动着思维之弦。】

  师:下面请同学们练习写分数,比一比谁写得规范好看?任务是8个。

  学生在写分数的过程中教师突然叫停。

  师:数一数,你写了几个分数?你能用刚学的分数说一句话,让大家猜一猜你完成的情况吗?

  师:对于分数的意义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可以提问。

  学生质疑,学生解答,教师补充。

  师:关于分数的知识你掌握的情况如何,你能用今天学习的分数的知识说一说吗?

  (如果学生说出类似5/5 这样的分数)

  师:这是一个特殊的分数,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研究。

  【评:学以致用,在应用中赋予数学活力与灵性,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数学学习活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所谓“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分数的意义教案】相关文章:

分数的意义教案12-22

《分数的意义》教案01-24

【热门】分数的意义教案02-19

分数的意义教案【精】02-18

分数的意义教案【推荐】02-18

【热】分数的意义教案02-12

分数的意义教案【荐】02-12

【荐】分数的意义教案02-12

【推荐】分数的意义教案02-09

分数的意义教案【热门】02-27

Copyright©2013-2024duanmeiwen.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