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时间:2023-04-08 08:20:02 教案 投诉 投稿

【热门】中班语言活动教案三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语言活动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热门】中班语言活动教案三篇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初步了解名片的作用。

  2、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自编故事《小老虎的名片》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述自编故事《小老虎的'名片》。

  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小老虎的名片是一张怎样的名片?

  3、小老虎的名片帮了小老虎什么忙?

  4、当小老虎生病的时,又是什么帮助河马医生救了小老虎?

  二、幼儿讨论。

  提问:1、你见过名片吗?

  2、见过谁的名片?是怎样的的?

  三、布置任务:回家看看爸爸妈妈的名片是什么样的,问一问名片有什么用?

  活动反思:

  活动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幼儿在活动中不仅体验到自主动手设计名片的成功喜悦,同时感受到了交往的快乐。名片是人们交际的一种工具,它的出现和使用已被现代人越来越重视,它和孩子们的距离应该是非常近的。活动开始,孩子自己交流对名片的认识,如名片的内容、名片的用处。讨论名片的用处时,孩子们知道名片可以与人交往,可以方便朋友。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2

  教学分析

  本次活动设计的灵感来源于幼儿平常在自然角的表现,有些幼儿因为新鲜或好奇,不断地给种子、植物浇水,这种不合理的照顾植物方式导致有些种子不发芽,烂在土里,有些植物也慢慢枯萎。当幼儿的新鲜感过了,又会忘记给植物浇水,导致植物的营养不良,叶子干枯,种子沉睡。因为自然角出现的种种问题,在幼儿的困惑中,教师抓住机会,设计了本次活动。这一活动先和幼儿明确一个问题,种子萌发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然后幼儿围绕这一问题,根据已有经验进行假设和预测,比如是否应该有水、是否要有合适的环境、气温等。后来幼儿又受到课件资料或教师的启发,进一步了解种子萌发所需要各种因素。激发幼儿对种子发芽的关注,渗透对幼儿进行关心植物关心生命的情感培养。最后幼儿归纳出:种子的萌发必须要有空气、水分、环境和适宜的温度。幼儿同时也明白了要做好一件事是不容易的,需要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坚持不懈的精神。相信小班幼儿经历了这样失败与成功的科学探究过程,对他们的成长是很有利的。

  教学目标:

  1.使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与水、阳光的关系知道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空气、水等知识。

  2.感受植物的生命力,加深对春天特征的认识。

  3.通过对种子发芽过程的了解,培养幼儿爱护植物,照顾植物的情感。教学准备:

  课件、放在水里的种子、放在干燥土里的种子、发芽的.种子、适合播种的种子、泥土、透明种植容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主题

  在欢快的歌曲《春天》中,教师带幼儿来到活动室,跟着音乐表演,翩翩起舞。教师提问

  1.“你们喜欢春天吗?”

  2.“冬天枯黄的小草在春天里有什么变化?”

  3.教师小结:春天是个很有生机的季节,小草绿了,种子发芽了

  二、观察已经发芽的种子幼苗

  幼儿观察自然角一盆已发芽的红豆种子并进行交流

  三、探索种子发芽的条件

  ①教师播放录音,传来哭声。教师提问:“是谁在哭?”(引出在干燥土中的种子)教师问:“种子怎么哭了,它为什么没有发芽?

  小结:种子的发芽需要水分,种子离开了水,是不能发芽的。”

  ②继续播放录音,听见“救命啊!”的呼救声。(引出完全淹没在水里的种子)教师问:“种子为什么又喊救命啊?它为什么也不能发芽呢?

  小结:种子发芽是需要空气的,水太多了种子不能呼吸,会被淹死的。原来种子要发芽要长大是多么不容易啊,它不但需要水,需要土壤和空气,更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呵护。

  四、观看“种子发芽了”课件,建构基本经验

  1.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种子是怎样发芽、长大、开花的?”(通过观看课件幼儿直观地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

  2.引导幼儿总结:原来种子在冬天里和小动物一样在睡觉因为天气太冷了。春天天气变暖了,下雨了,种子就开始发芽了。

  五、活动延伸:一起种种子

  教师:“我们大家都明白了种子怎样才能发芽,你们想不想亲手种下种子?”教师和幼儿一起来到自然角每人尝试亲手种一粒种子,体验播种的乐趣。在教师的帮助幼儿为自己种下的种子贴上名称标签,插上记录表,以方便平常的照料、观察、记录。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中的美感。

  2、引导幼儿按照诗歌提供的线索,创造性地想象和仿编。

  3、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4、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感受理解、仿编诗歌。

  活动准备:

  1、带幼儿到户外观察云的变化,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2、教师用棉花制成表现各种云形象的教具。

  活动过程:

  一、启发提问:

  1、你见过云儿吗?你见过的云儿象什么呢?

  2、天上的云儿怎么会这么有趣的?它是靠谁帮助忙的?

  天上的云儿是怎么帮助云儿的忙的'?(老师用诗歌的句子小结)

  二、感受、于是解诗歌:

  1、第一遍欣赏:吹呀吹,云儿变成了什么?

  2、第二遍(第三遍)欣赏:

  云儿变成了胖娃娃(大狮子,小白船),怎么样?

  3、第四遍欣赏:你最喜欢诗歌里的哪一句?讲给小朋友听好吗?

  4、幼儿集体念诗歌。

  三、想象仿编诗歌:

  1、吹呀吹,你的云儿会变成什么?它会怎么样呢?(幼儿讨论)

  2、幼儿仿编诗歌

  四、给诗歌起名字。

  活动反思:

  活动中,我紧紧围绕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展开了教育活动。整个教育活动进行下来很顺利,幼儿的兴趣极其浓厚,课堂氛围较活跃。也达到了之前制定的目标。

Copyright©2013-2024duanmeiwen.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