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4-08 08:14:27 教案 投诉 投稿

【实用】大班科学教案4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大班科学教案4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通过幼儿操作、观察了解不同物体的膨胀条件。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兴趣,激发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

  让幼儿分用水泡过和没泡过的.蚕豆、花生豆、大青豆,干木耳

  银耳、大海、茶叶球、热水若干,大烧杯四个、干玉米、食用油、生虾片、瘪乒乓球若干、燃气炉一个、炒勺一个、和小朋友人数想等的彩色水若干瓶。

  活动过程:

  一、 了解有些东西通过用水泡就膨胀

  请幼儿认识一下木耳、银耳、胖大海、茶叶球,并说出自己椅

  下面小盒里的是什么,并仔细看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分别放在四个大烧杯中,老师将热水倒入其中,用布蒙上,请幼儿猜猜,一会这些东西会怎么样(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二、 了解有些东西遇热膨胀

  1、 让幼儿观察生玉米,如果老师将它们放在热的锅里会怎么

  样?小朋友想一想。老师边说边操作(为了受热均匀倒少许食用油在锅里)

  2、 再让幼儿观察生虾片,同样放在热的油锅里会怎么样?

  3、 小朋友想一想生活中什么东西是用水泡就膨胀的,什么

  是遇热膨胀的?

  小结:有些东西用水泡过就会膨胀,有些东西遇热就会膨胀。

  三、 用膨胀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 老师这有许多瘪了的乒乓球,小朋友想想用什么办法能使

  们鼓起来?

  2、 夏天自行车放哪车胎才不易爆?为什么?

  活动延伸:

  每人发一瓶彩色水,回家要把它冻到冰箱的冷冻室里,第二天看

  一看,有什么变化?(了解物体遇冷膨胀的现象)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感受声音的音高、音低。

  2、培养幼儿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以及加强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

  3、尝试制作排笛,感受制作过程中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认真的倾听,感受声音的音高、音低。

  [教学难点]:

  探索长短不同的吸管,发出不同高低的声音。

  [教学流程]:

  利用“身体乐器”让孩子与“声音”在游戏中拉近距离,从而产生兴趣——教师示范小豆实验,让孩子知道声音是由振动而产生的——让幼儿观察、倾听长度不同的管子所发出的声音有高低之分——小组合作共同制作“排笛”。

  [教学准备]:

  1、长度不同的吸管、双面胶、托盘若干。2、黄豆、手鼓、手鼓棒、中音铁琴。3、多媒体教学软件一份。

  [教学过程]:

  一、引入探究内容,通过“身体乐器”游戏,让幼儿产生兴趣。

  教师引导幼儿踏步地走进教室,让幼儿感受自己的脚步声。

  教师提问1:“为什么小脚会发出声音?”——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提问2:“那么,我们的身体还有哪些部位也能够发出声音?”

  ——幼儿自由发挥

  幼儿与教师一起玩“身体乐器”游戏。

  二、引出声音的产生。

  师:“小朋友,真不错!现在,我们要开始研究关于声音的问题了,在研究的过程中,请小朋友要保持教室内的安静,这样我们才能够听见“声音”有什么不同,你们能做到吗?”

  ——教师示范小豆实验。

  提问1:“你们听到什么?”

  提问2:“你们看到什么?”

  提问3:“声音从哪里来?”教师请一名幼儿上台用手,感受敲打的鼓面的振动。

  提问4:“你感觉到了什么?”

  教师由四个关联问题,让孩子知道声音是由振动而产生的。

  教师小结: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当振动停止了,声音也停止了。

  三、通过乐器实验,倾听、感受声音的音高、音低,从而引出吸管实验。

  实验一:敲击中音铁琴

  教师提问1:“你们认识它吗?对,它就是中音铁琴,请你们看看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提问2:“它们发的声音一样吗?”——(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提问3:“好,让我们听听它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提问4:同样的物体在振动,只是铁琴板长短不同,我们来听听两根长短不同的铁琴板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我们坐着先听一次……现在可以用身体来表达你听到的声音。”——(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原来,相同的物体会因为长、短的不同,而发出高低的不同声音。

  实验二:吹吸管,倾听声音

  师:“同样是吸管,我们来听听两根长短不同的吸管吹出的声音,你们发现了什么?”

  1、接着,教师再出示两排吸管,一排是长的,一排是短的。

  让幼儿长的、短的吸管每人各拿一根,用吹的方法感受自己听到声音的`高与低。

  2、教师提问1:“你在吹这两根长短不同的吸管时,发现有什么不同?”

  (教师可请各别幼儿上台吹,让台下的幼儿感受)

  教师引语:“哦,原来声音不同。吸管的长短也有高低之分。”

  3、教师展示:与幼儿对比实验的结果。

  教师小结:吹奏时,嘴里的气流会振动吸管中的空气,产生声音。短的吸管振动频率快,所以音高;长的吸管振动频率慢,所以音低。

  四、制作“排笛”。

  1、教师与幼儿一起观看教学软件,获得相关物体特性的经验。

  2、教师示范“排笛”制作方法,小组合作共同制作“排笛”。

  3、幼儿吹奏“排笛”,感受成功的喜悦。

  4、活动结束。

  延伸教学:

  教师与幼儿来到区域里,通过自制排笛的音律不同,自由吹奏自己喜欢的旋律,举办一场亲子“排笛”小演奏。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尝试活动中知道杆物的根基本上可分为直根、须根、块根三种。

  2、帮助幼儿根有储水、吸水等作用,知道根和人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幼儿对植物的探索兴趣。

  3、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有各种各样的根的植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植物的根。

  1、幼儿自己观察植物的根。

  (1)小朋友,你们看桌上都有什么?(葱、青菜……)

  (2)请你们仔细看看、摸摸、再说说它们是什么样子的?(为幼儿创设了轻松自如的探索事物的情境)。

  (3)请你们在桌上找出有根的植物,告诉你的同伴根是什么样的?(在这里体现了幼儿相互交流的过程)。

  2、教师总结:植物的根是多种多样的。

  (通过桌面上实物的对比,让幼儿从感官上直接感受了植物根的多样性。)

  (二)根的吸收。

  1、听故事“小鹿和大树的对话”。

  (通过故事中形象的比喻让幼儿明白了:根吸收营养,就象小朋友吃饭一样重要。)

  2、看图片“根的.吸收”。

  (通过图片的直观让幼儿形象地了根的吸收过程)

  除了大树用根来吸收养料和水分,你们还知道哪些植物也用根来吸收养料和水分?(在这里主要是巩固幼儿对植物根的认识)

  (三)根可以食用

  A、小朋友知道得真多,桌上这些植物的根对我们还有什么用途呢?(可以食用)哪些可以?(红薯、山药、胡萝卜、白萝卜……)我们一起来尝尝(进一步在实践中巩固对变态根的认识)

  B、好吃吗?(好吃)这些根我们有时也要吃,(出示各种中药的根)但它们好吃吗?(不好吃)那它们是干什么用的?对,是中药,给我们人类治病的。

  (四)延伸活动

  “根的秘密”:带领幼儿将桌子上的植物放进透明的饮料瓶中,观察根的生长和吸收情况。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区分自身、自身与周围物体的左右关系,发现以自身为中心,以客体为中心的左右的差别。

  2、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教学准备:

  PPT 、手环人手一个、音乐伴奏

  教学过程:

  一、情景设置:

  教师向幼儿出示一份来自羊村的信,引起幼儿的兴趣。

  “喜羊羊向咱们发来一份邀请函,请小朋友们去参加它们的智力赛,有愿意的请举起你的右手让老师看一看。在一路上会遇到灰太狼设置的一些机关,只有顺利通过才能安全到达羊村,你们有信心吗?”

  二、教师:

  出发之前我们来一个热身游戏《我说你做》

  教师发出指令:如“左手、右脚”等请幼儿按要求做出反应。

  指导要点:关注幼儿对左右的分辨

  三、以主体或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第一机关:两两结伴(一男一女)

  男小朋友的右手拉紧女小朋友的左手不要让小朋友单独一个人就可以顺利通过

  第二机关:走过陷阱(只能踩在画有灰太狼头像的格子里)

  左脚踩在右边的格子里,右脚踩在左边的格子里,交替向前走,就可顺利通过。

  第三机关:打破干扰

  根据灰太狼的口令做相反的动作就可以通过。

  第四机关:挑战魔镜

  站在魔镜面前只要用和魔镜中的灰太狼相同方向的手,并且戴上魔力手环就可以击破灰太狼的魔咒,顺利通过。

  四、和羊村的小羊们面对面握手,进一步感知左右的相对性

  1、羊村长向小朋友介绍每位成员(谁的左边是谁,谁的右边是谁。)

  2、小朋友和羊村的小羊们分两队进行比赛

  游戏:看图猜左右手

  (一)手掌图示

  游戏规则一:当我点出一张手的图片时,你要仔细看这个手势是用左手做的还是用右手做的,如果你觉得是左手,就请你站到左边的'蓝线上,如果你觉得是右手,就站到右边的红线上。

  游戏规则二:当我说开始,才能走,5、4、3、2、1数到1时必须站好了,还在中间走来走去的就算输了。 教师用关键词再帮助幼儿重新确认游戏规则。

  提升经验:要看清楚手心还是手背,而且还要跟图片做的一模一样。

  (二)手指图示

  根据幼儿的意愿选择图片进行游戏

  1、关键提问:看看和图片上的一样吗?

  2、指导要点:

  (1)引导幼儿观察大拇指、小拇指的方向

  (2)关注幼儿左右手套红圈或蓝圈的正确性

  3、经验提升:除了要看清楚是手心还是手背,还要看清楚大拇指的方向

  4、了解幼儿游戏的情况:看看今天你获得了几个圈?

  活动延伸:

  集体舞《左手和右手》

Copyright©2013-2024duanmeiwen.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