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4-02 14:24:37 教案 投诉 投稿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精选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精选15篇)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

  一、设计意图:

  晨晨小朋友带回来一把与众不同的“油纸伞”。它挂在教室里特别好看,孩子们问:“这是一把什么伞啊?”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设计了这一活动。引导幼儿了解不同伞的制作及特征,开拓他们的知识面。

  二、适用对象:

  中班幼儿

  三、活动建议:

  鼓励家长多收集一些油纸伞让孩子欣赏。

  四、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油纸伞与一般用的伞不同之处。

  2、知道油纸伞是一种传统艺术的继承。

  3、萌发爱科学爱自然的情感。

  五、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不同的油纸伞。

  2、有关油纸伞制作的CD碟

  3、把收集的图片,文字资料贴在墙上,供幼儿观察和欣赏。

  六、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油纸伞及一般的伞,让幼儿自由观察及讨论这两把伞的不同之处。

  2、教师小结幼儿讨论的结果。

  3、让幼儿观看油纸伞的工艺制作CD碟,让幼儿带者问题来观看。

  4、引导幼儿互相交流所看到的,说说油纸伞与一般伞的不同,有什么特征?

  5、自画一幅美丽的油纸伞图案。

  七、活动评价:

  幼儿对油纸伞美丽的图案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也知道油纸伞主要是用棉纸来绘画的,它是一种手工制作过程,而一般的伞是机械制作过程。萌发了爱自然的情感和敢于探索的精神。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做小实验,初步体验量的守恒。

  2、懂得做实验后获得的结果才是正确的结果。

  3、能与同伴友好合作地进行实验。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从杯中倒水的经验。

  2、物质准备:——教具:一粗一细两个杯子,里面分别装有不同水位的水。

  3、——学具:粗细不同的杯子若干(数量各为幼儿人数的一半,其中粗杯子里盛有兰色的水,细杯子里盛有红色的水),粗细不同空杯子若干(数量为幼儿人数的一半)。

  活动过程:

  一、哪个多哪个少?

  ——教师(出示粗细不同的杯子):这两个杯子一样吗?哪儿不一样?

  ——引导幼儿发现杯子有粗有细。

  ——教师:杯子里面有什么?你觉得杯子里的水一样多吗?哪个多哪个少呢?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

  ——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二、思考实验方法

  ——教师:我们能用什么方法证明你猜得对不对呢?

  ——鼓励幼儿思考,并提出建议。师幼归纳多种方法,并引导幼儿分析这些方法中哪些可行,哪些方法有难度,现在没办法做。鼓励幼儿发现借助空的第三只杯子可以了解两杯水是否一样多。

  三、幼儿操作活动

  ——两位幼儿共同做实验,一人拿一杯水,然后再取一个空杯子。先猜猜两杯水是否一样多,谁多谁少,然后再实验。

  ——教师观察指导,了解幼儿的实验方法。

  如,方法一:一幼儿先将自己杯子中的水倒入空杯中,做一个标记后把水倒回去。另一个幼儿幼儿再把自己杯中的水倒入空杯中,比较水位与标记的高低:

  方法二:一幼儿在自己杯子的水位处作标记,然后把水倒入空杯中,另一个幼儿将自己杯中水倒入做标记的杯子中,比较水位与标记的高低。

  方法三:如果幼儿取的空杯与其中某幼儿的一个杯子一样大小,则可以让另一幼儿把自己杯中的水倒入空杯中,两杯水放在一起直接比较水位的高低…

  ——提醒幼儿实验时注意慢慢倒入,不要将水泼出来。同时要将杯中水全部倒完。

  四、我们的实验结果。

  请幼儿介绍实验的结果,引导幼儿发现,光用眼睛看,结果不一定正确,要通过实验才能知道正确的结果。

  中班科学:大蒜哥哥,葱弟弟和韭菜妹妹

  目标:

  1.在捡菜的过程中进行分类比较,了解韭菜.大蒜.葱的不同特征。

  2.在种植过程中,发现根能吸收营养,帮助植物生长。

  准备:

  1韭菜 .大蒜 .葱。

  2筐若干个(三只以上)。

  3小花盆若干。

  过程:

  一 .谈话

  你们在家吃过韭菜 .大蒜 .吗?那认识它们吗?

  二 .拣菜

  1 .出示一筐菜。

  菜场一早送来许多菜,可是粗心的送菜人把好几种菜混在了一起,给厨房的厨师带来了许多麻烦。厨师请我们小朋友帮忙,把这些菜分开放在各自的筐里。

  2 .幼儿一边拣菜一边把菜分别放入不同的筐中。

  我们来帮厨师把菜分分开,把这些菜放在不同的筐中。

  3 .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分开摆放?

  好,我们把菜分好了,那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分开 摆放呢?这样摆放有什么好处?

  4 .引导幼儿说出三种蔬菜的不同特征。说说谁像哥哥,谁像弟弟,谁像妹妹。

  刚才我们说了为什么要把这三种蔬菜分开,那谁能来说说这三种蔬菜,它们有什么特征。如果它们是一家人的话,你说说谁像哥哥,谁像弟弟,谁又像妹妹呢?

  5 .师小结。

  韭菜妹妹的叶子从上到下都是一样粗的,叶子是扁的 .窄的;大蒜哥哥的叶子上面小下面大,又宽又扁;葱弟弟的叶子中间是空的,圆柱形的。

  三 .种植韭菜 .大蒜(有根的) .葱(有根的)。

  1 .刚才我们了解了这三种蔬菜的不同特征,现在我们要来种植这三种蔬菜,那该怎么种呢

  2 .取部分韭菜 .大蒜 .葱,切下其下半段。

  每个小朋友先选其中一样蔬菜,然后把你选的这样蔬菜的上半段去掉,看看还剩下些什么。

  你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

  3 .把它们种植在同一花盆里,比一比谁长的高。

  我们把三种蔬菜的下半段种在花盆里,看看它们谁长的又快又高。

  4 .幼儿种植蔬菜

  5 .把它们放在自然角中,鼓励幼儿学着照顾,并观察其生长情况。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3

  活动目标:

  1、任意弯折电线,大胆表现富有创意的造型。

  2、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探索操作的乐趣。

  3、培养幼儿大胆尝试的精神、大胆表现自己的创意。

  活动准备:

  1、对电线的作用及安全性能有一定的了解。

  2、粗细、长短不同的彩色胶皮电线若干

  3、透明胶带、橡皮泥、积木、瓶盖、米、土豆、泡沫、黄沙等。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激发活动兴趣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神奇的口袋,你们猜猜里面装了什么呢?

  2、小朋友猜了这么多,口袋里到底是什么呢?请小朋友上来摸一摸

  3、请幼儿从口袋里摸出电线,提问:这是什么?像什么?电线有什么用?

  二、幼儿初步观察,引导观察想象

  1、电线会传电,有了电线可以使灯亮起来,可是今天老师要用电线来变魔术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数“一、二、三”

  2、教师将电线弯曲成“3”形,问:看看它变成了什么形状?像什么?

  3、电线真好玩,可以根据我们的想法把它弯曲成各种各样的形状。你们想不想来变魔术呢?你们想变成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用电线来变魔术吧!

  三、幼儿进一步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1、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许多既安全又好玩的电线,下面小朋友也可以用电线来变魔术。

  2、幼儿自由结伴弯曲电线,教师观察指导。

  3、师:你把电线变成了什么?

  四、做一做,启发思考探索

  1、师:我们的小手真能干,把电线弯一弯、绕一绕,做出了许多有趣的东西。可电线悄悄地告诉我,它除了想躺着摆出各种姿势外,还想站起来摆出各种姿势呢!你能想出什么办法让它站起来呢?

  2、幼儿自由讲述让电线站起来的方法。(如借助胶带、插入彩泥等)

  3、师: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的材料,有橡皮泥、积木……你们可以试试这些材料,看看能不能让电线站起来。

  4、幼儿尝试操作,让电线造型站立起来。

  五、评一评,保持探索兴趣

  师:今天小朋友真聪明,想了许多办法让电线摆出了各种造型,其实除了今天小朋友变的各种造型外,还可以变更多有趣的造型呢。小朋友回去以后还可以再试一试,变一变。

  教学反思:

  本活动我根据中班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借助日常生活中特殊有趣的`材料——电线开展活动,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在活动中色彩鲜艳、可随意造型的电线,教师让幼儿通过看一看、玩一玩、做一做等方式来探索,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整个过程以幼儿为主体,以观察性、开放性提问为中介,以诱发积极思维,大胆操作,自主表达为核心,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让幼儿在探索中汲取新的知识。但是我觉得在活动前还应让幼儿再丰富一些知识经验,在幼儿操作的时候,应该关注到每一位幼儿,并肯定他们的每一件作品,让幼儿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就更能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

  一、招呼,导入活动,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我拍了几张照片,可是只拍到了它们的一部分,你能帮老师看一看,它们是什么吗?

  二、让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认识种子。

  1.播放课件,和幼儿一起认识种子。

  (1)你吃过西瓜吗?(吃过)西瓜是什么样子的?(圆圆的、绿色的、红色的瓤)西瓜里黑黑的是什么呀?(西瓜子)

  (2)这是什么呀?(玉米)你吃过玉米吗?(吃过)玉米可以怎样吃呀?(煮着吃、烤着吃、炒着吃)我们吃的是玉米的那部分(玉米粒)。 (3)这是什么呀?(豌豆)你吃过吗?可以怎么吃?吃的时候豌豆呀、豌豆粒是什么颜色的,可是当豌豆粒成熟了,可以做种子的时候啊!它就变了,变成什么样了,我们看一看吧!

  (4)扁扁的、黑色的、中间有点黄,你拿对了吗?玉米的.种子呢?噢,真好,黄色的对不对?豌豆的种子呢?对了,是黄色的圆圆的小颗粒,和我们吃的时候不一样。小朋友们真棒!

  (6)你还认识那些植物的种子?给小朋友讲一讲吧?老师发现有一种种子,咱们小朋友好像都不认识,(水稻的种子)这究竟是谁的种子呢?我们来看一看吧!

  2.种子的生长

  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种子,你一定想知道种子是怎样生长的?有一种植物生长在大森林里,看看它的种子是如何生长的吧你知道要让种子发芽都需要哪些条件呀?(土、水、阳光)对,老师还有一种让种子发芽的方法,我们去看一看吧!你要仔细观察呦!

  三、幼儿动手操作(生豆芽)。

  综合评语

  能够选取生活中幼儿的种植历程开展活动,吸引幼儿。通过自主观察、自己动手尝试,大大提高了幼儿观察力、探索力,而且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5

  活动目标:

  1、寻找生活中的声音,能听辨好听的和不好听的声音。

  2、学习用简单的绘画记录声音,并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1、引导幼儿注意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在活动室内开辟专栏“好听的和不好听的声音”。

  2、准备一些能发声的乐器(手鼓、三角铁等)或其他物品。

  3、多媒体课件。

  4、毛绒玩具宝宝,笑脸、哭脸。

  活动过程:

  一、谈话

  1、生活中的声音(以宝宝早晨的生活为背景)

  师:(播放宝宝的笑声)听听是什么声音?是谁的笑声?

  师:这是小宝宝刚刚睡醒,你听听,是哪个小动物叫醒小宝宝(播放公鸡叫声)大公鸡是怎么叫的?学一学。

  师:还有什么小动物会叫呢?(幼儿说出小动物名称并模仿他的声音)

  师:小宝宝起床了,听听她现在在干什么?(播放水声,幼儿想象宝宝在干什么)

  师:宝宝要上学了,她是怎么去的幼儿园?在马路上你能听见什么声音?(播放汽车启动的声音、路上自行车的铃铛声、摩托车的声音等。)

  师:到了幼儿园要跟老师说什么?听听这是小男孩说的还是小女孩说的`?

  二、感受声音的不同

  师:在刚才我听到声音里,你觉得哪种声音是好听的声音。

  师:老师把这位可爱的宝宝请到咱们班,你们想认识这位小宝宝吗?(请出小宝宝)小宝宝收集了许多的声音,想让小朋友帮她分辨出这些声音好不好听,你们愿意帮助她吗?如果是好听的声音,用宝宝的笑脸做标记,不好听的声音用宝宝的哭脸做标记。

  (教师播放一些声音,让幼儿分辨,依次让幼儿记录。)

  师:你还听过什么好听的声音呢?不好听的声音有哪些?

  三、探索怎样发出声音

  师:小朋友帮了小宝宝的忙,她太高兴了,于是,把她的玩具拿来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让它发出声音吗?(依次拿出乐器让幼儿探索)

  拿出乐器如三角铁、手鼓等,让幼儿探索怎样才能让它发出声音,引导幼儿用各种方法。

  师:老师正好给小朋友准备了一首儿歌,我们用自己发现的方法给儿歌配上节奏吧。

  (播放儿歌,和孩子们一起为儿歌配节奏。)

  师:小宝宝给小朋友分享的宝贝你们喜欢吗?玩的开心吗?好运你们是不是要谢谢她呢?那么就用自己的身体发出好听的声音给小宝宝表演一下吧!(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身体各部位发出声音,并有节奏的表现出来。)

  四、活动结束

  师:小宝宝今天来咱们班,她非常快乐,现在要回家了,用好听的声音一起欢送她吧!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6

  一、活动目标:

  1、掌握搬运叠加物体的基本方法。

  2、感受并了解人们利用物体叠加所解决的生活中的问题。知道叠加是一种好方法。

  二、活动准备:各种书、保鲜盒四组

  三、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这里这么多书撒了,谁能帮我把这些书搬到对面的桌子上,老师要求得一次性把书搬走,哇,好多的书,咦,这么多的.书,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把它们放到一起呢?引导幼儿说出把书摞起来,总结,这就是叠加。

  (二)幼儿体验

  1、尝试叠加

  魔法变变变:出示桌面上的盒子,请幼儿观察。

  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我要请四个小朋友来,用叠加的方法把这些盒子全部都叠加到一起,比一比,看谁又快又稳。

  提问:你用了什么方法?按照什么样的顺序?你觉得这样的办法好吗?引导幼儿发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小在上,大在下会比较稳固。

  2、尝试把叠加的盒子平移

  下面我们再来玩一个游戏吧。看看我们的盒子都是什么颜色的?粉、蓝、黄、绿。这一次,请四个小朋友来,把这些盒子互相调换(强调一次完成)。

  提问:你是怎样做的?想一想,是什么原因让盒子不稳呢?

  通过操作,引导幼儿发现因为太高太多,盒子不稳。怎么样能让这些盒子变矮呢?说说看!试试看!引导幼儿说出把盒子盖子打开再叠加(请小朋友都参与进来,一起体验)。

  四、活动结束:

  小朋友们,其实在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经常能用到叠加的方法,你们见过吗?

  出示课件,介绍生活中一些叠加的例子(比如:鞋柜、放衣服、盖高楼)。

  除了这些,生活中还有很多叠加的例子,我们一起出去找找还有哪些吧!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7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春雨后自然界的变化,萌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在观察的过程中,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活动重点: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春雨后自然界的.变化

  活动难点: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活动过程:

  一、吸一吸雨后清新的空气

  1、雨后将幼儿带到预先选定的一块绿地上

  2、引导幼儿用鼻子深呼吸

  3、师幼共同讨论:让我们深深吸一口气,你感觉怎么样?(清新的空气)

  二、看一看雨后自然界的美景

  现在我们身边的花,草,树和下雨前有什么不同?

  三、听一听雨后自然界中各种声音

  你觉得我们身边的花,草,树和小鸟们都在说些什么?

  四、说一说雨后的感受

  五、我和春雨后的留个影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8

  活动目标

  1.通过玩玩、看看等活动,使幼儿初步了解一些水注喷高的原因。

  2.能够通过自己的语言清楚的表述出自己的探索结果。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大胆探索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图片—喷水台

  2.水盆、水、能舀水的容器。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玩水

  1.请幼儿自己选择器具来玩水。

  2.教师巡回观察,了解幼儿玩水的几种方法。

  二、了解喷泉

  1.出示图片-喷泉,幼儿观察。

  教师:小朋友看看图片上是什么?(喷泉)

  你怎么看出来是喷泉呢?

  (幼儿知道并说出水是向上喷的。)

  2.怎样才能让水喷上去呢?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探索喷泉

  1.尝试制造喷泉

  教师:小朋友,你们来试一试怎样才能任谁向上喷呢?

  请幼儿自由玩水,进行探索。

  2.教师巡回观察,并记忆幼儿的探索结果。

  教师小结幼儿的探索情况:哪些幼儿想出了让水向上喷的方法,能使水向上喷。

  哪些幼儿找不到让水向上喷的方法。

  3.请幼儿演示怎样制造出的.喷泉。

  4.请幼儿演示不能制造出喷泉。

  引导幼儿共同找出不喷水的原因。

  四、人工喷泉

  1.请幼儿自由结合两人一组进行喷泉比赛,看谁的喷泉喷的高,并讲出自己喷泉喷的高的原因。

  2.幼儿讨论如何让喷泉喷的更高。

  3.请幼儿寻找合适的材料,制造出喷的更高的喷泉。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9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物体的不同特征,并建立起有关大、中、小的相对概念。

  2、在物体比较过程中,初步了解参照物的概念。

  活动准备:

  1、成双的红色、蓝色、黄色大胸卡、成双的红色、蓝色、黄色中胸卡、成双的红色、蓝色、黄色小胸卡。

  2、大中小三种规格的物品。

  活动重点:

  观察、比较物体的不同特征,并建立起有关大、中、小的相对概念。

  活动难点:

  在物体比较过程中,初步了解参照物的`概念。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参与集体游戏:

  请幼儿带上胸卡。

  向幼儿讲解游戏玩法。幼儿根据口令,找出相应的对象“碰碰响”,碰对了两人对击掌,碰错了两人蹲下。

  教师发令:

  ——“找和你一样颜色的朋友碰。”

  “找和你一样大小的朋友碰。”

  “找和你不一样大小的朋友碰。”

  2、鼓励幼儿独自游戏:

  请幼儿对物品进行配对,物品有大、中、小三种规格。幼儿中出现不同观点时,可启发他们:

  ——“为什么你认为是大的,他却认为是小的呢?”

  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认识参照物的作用,即参照物不同,会有不同的比较结果。

  请幼儿为三种规格的物体排序,引出“中”的概念。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0

  设计意图:

  让幼儿了解社会,亲近自然,并能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所感受到的事物变化,有效提高幼儿的理解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

  2、引导幼儿用说说、画画等方式感知事物的变化.

  3、培养幼儿关心周围事物,乐于探索的兴趣。

  重点:说说事物的变化

  活动准备:

  1、课前组织幼儿系列观察活动

  2、教师自编故事《神奇的礼物》

  3、画册范例、幼儿操作工具。教师用具(冰块、烧杯、酒精灯)

  一、活动过程:故事引题

  1、教师讲故事《神奇的礼物》

  师: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等一会请你们说说到底发生了哪些奇怪的事?

  2、引导幼儿讨论、理解蝴蝶的生成过程:卵——幼虫——蛹——蝶.

  (神奇的故事情节可引起幼儿活动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观察:冰块的'变化

  1、出示冰块问:这是什么?用什么办法使它快点溶化?

  2、观察冰块变化过程。(教师点燃酒精灯,把冰块放在烧杯里,置于酒精灯上面)。

  师:冰块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是一下子就变成水了吗?

  (先讨论再实验,让幼儿有充分说的机会,并带着问题去发现,探索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幼儿讨论:还有什么也会变。

  1、师:除了冰块会变化,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也能发生变化?

  2、设疑讨论

  (铅笔会变吗?河流会变吗?鸡蛋会变吗?可能有一部分幼儿会说不会变化,通过以上环节,主要是让幼儿感知,有的物体变化很快,有的变化不明显,很慢,需要小朋友的细致观察。)

  四、制作“变变变”画册

  1、出示折叠式连环画书,引起幼儿兴趣。

  2、教师示范制作(先将纸折叠再画)

  3、幼儿构思、制作

  如:鸡蛋——母鸡孵蛋——小鸡破壳——小鸡——母鸡

  卵——幼虫——蛹——蝴蝶

  婴儿——儿童——成人——老人

  4、分组进行交流、探讨。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1

  活动目标

  1.学习在同一起点上用正确的方法探索感知物体的高矮,知道比较高矮是有相对性。

  2.学会运用各种方法比较高矮并排序,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

  3.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体验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吸铁石2个、高矮不一的积木、娃娃、笔、杯子、瓶、汽车等。

  活动过程

  1.情景感知

  (1)黑板上放两个吸铁石(请两位幼儿来拿吸铁石,引导其他幼儿观察,一人拿到,一人拿不到。)

  (2)引导讲述:为什么××拿到了吸铁石,××拿不到?

  (引出“高矮”比较,初步感知“高矮”。)

  2.探究比高矮的方法

  (1)刚才这两位小朋友,××矮,××高,你是怎么知道的呀?

  (2)游戏:比高矮

  ①请全体幼儿闭上眼睛,老师邀请两位差不多的幼儿到前面来比高矮,老师用布遮住两位幼儿的下半身,其中矮的一位幼儿站到积木上,然后请幼儿睁开眼睛,看看谁高谁矮(××矮,××高)。

  ②请幼儿结合实际经验说说谁高谁矮(××矮,××高与上相反)。

  ③为什么和我们刚才看到的不一样?(幼儿讲述,教师揭开遮布,验证)。

  ④讨论:你认为怎样才能正确比出高矮呢?(两人都在同一平地上、同样高度的地方等)。小结:比高矮的`正确方法,是在同一水平线上比。

  ⑤探讨比较高矮的方法并进行验证

  幼儿边介绍,边尝试各种比较高矮的方法,相互交流(如:背靠背、背靠墙站立画刻度、用尺量等)。

  3.幼儿自主探究

  (1)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很多玩具,这些玩具有高有矮,请你们去排一排,比一比,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问题。

  (2)讨论:请个别幼儿把排好的玩具拿到讲台上来,这是什么玩具?数数有几个?教师指其中一个问,说说比这个玩具高的有哪些?比它矮的有哪些玩具?(体验高矮的相对性)

  4.游戏:排排队

  今天我们学会了怎么比高矮,现在我们从矮到高排着对到外面找一找,有什么东西可以比高矮。

  5.活动延伸:

  找找生活中高矮物体的例子,告诉你的好朋友,你们家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活动反思:

  中班的一堂科学活动是“比较高矮”,活动目标有3个,一是学习在同一起点上用正确的方法探索感知物体的高矮,知道比较高矮是有相对性。 二是学会运用各种方法比较高矮并排序,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三是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体验活动所带来的快乐。活动开始以情景感知引起幼儿兴趣,黑板上放两个吸铁石(请两位幼儿来拿吸铁石,引导其他幼儿观察,一人拿到,一人拿不到。)然后引导讲述:为什么××拿到了吸铁石,××拿不到?游戏环节,每两组放高矮不同的同一物品,请两组进行对比,然后说出“我们的××高”、“我们的××矮”,从上一环节的静静观察,比较,到这一环节的游戏,做到了动静交替,孩子们很喜欢。第三个环节,是让孩子们亲身体会高矮,放音乐《排排队》,孩子们从矮到高排着对到外面找一找,有什么东西可以比高矮。让孩子们进行分组讨论,并用红黄蓝木积的演示进行比较高矮的相对性,最后进行户外活动寻找物体比较高矮。

  我认为这次活动是成功的,尤其在活动准备上是最成功的。从开始的情景感知引入高矮话题到高矮不同的物品的分辨,不但有利于幼儿的表达,还复习巩固以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真是做到一举三得的效果。

  通过这次活动,我的收获是:不论是活动设计上,还是活动准备上,一定要进行反复推敲,怎样的设计,怎样的准备才适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才有利于幼儿的发散思维,才有助于活动的成功;我们都应仔细地研究,只要我们认真地备课,那么每次活动也就都有希望成功。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2

  活动目标:

  1、通过"买菜"活动,了解常见菜的特点,体验买菜的快乐。

  2、在操作与游戏中,使幼儿获得分类、数数及数物对应的经验,并促进交往能力的发展。

  活动准备:

  1、课前带领幼儿进行买菜的实践活动及开展买菜的角游活动。

  2、若干蔬菜、肉类、水产品的实物。

  3、幼儿用卡片、篮子、电话机等。

  活动过程:

  一、回忆交流买菜的经历。

  (了解常见菜的特点,共同分享买菜的快乐)师:前几天,陈老师带我们一起到菜场上去买菜了,你们觉得开心吗?那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1、 播放课件师:看了刚才的录象,谁来说一说,你那天买了什么菜?为什么买这种菜?你是怎么买的'呢?

  2、 幼儿交流(教师引导幼儿从菜的名称、特征、营养、买菜的经验等方面加以交流)

  3、师小结:菜场上的菜可多啦,有的买了蔬菜,有的买了鱼,有的买了肉类。因为每样菜都有它不同的营养,所以,我们小朋友要样样菜都爱吃,我们的身体才能长得棒。

  二、给菜宝宝分家。

  1、师:今天,送菜叔叔把送往菜场上的菜都混在一起了,这样,买菜的人就觉得很不方便,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让幼儿回忆菜场上的菜是怎么摆放的?引导幼儿说出把菜分类放开)师:按小朋友的办法要安好几个家,可陈老师只安了三个家,你们同意不同意?(与幼儿一起讨论,了解蔬菜类、肉类、水产品类中的常见菜。)

  2、幼儿操作活动"给菜分家"师:现在请小朋友帮助叔叔把菜送到菜场去,送菜时看清楚你拿的是什么菜,应该放在哪个家?并把家里的菜放整齐。

  3、 教师带领大家巡回检查

  三、角游:买菜准备(创设菜场环境)

  (一)协商4名幼儿为卖菜的叔叔阿姨,老师和其他孩子为买菜人

  (二)"顾客"每人一蓝子,内有数物卡。

  1、师:刚才我们把菜送到了菜场,可菜场上还没有叔叔阿姨卖菜呢?怎么办?(协商4名幼儿做卖菜人)

  2、电话铃声介入:阿姨:"你是中2班的陈老师吗?我是厨房里的阿姨,今天厨房里的菜不够了,阿姨请中2班的小朋友帮帮忙、买点菜,行吗?"

  3、阿姨给我们开好了购菜的"菜单"(老师出示两种"菜单"):看看菜单上说的是什么?看清楚了以后,你可以自己按菜单直接去买菜,不行的话可以问菜场上的叔叔阿姨怎么买?(引导幼儿观察讨论,理解菜单的含义)

  4、幼儿游戏(对第一次很快完成任务的幼儿给其提供第二次机会,难度加大)

  5、买完菜的幼儿相互交流:你买了什么菜?买了多少?也可相互检查是否正确。(还可以鼓励幼儿向客人老师去交流)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3

  活动目标:

  1、在探究中发现不同动物脚的数量也不相同,产生了解动物的兴趣。

  2、了解除了常见的动物外,还有多足动物、无足动物和腹足动物。

  3、通过观察、讲述、游戏、操作等活动,能准确给动物按脚的相同数量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教具:幻灯片“数脚”

  学具:各种动物图片;“动物找家”分类板。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说一说:2~6只脚的动物。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小动物,一起来看一看都有谁?”

  出示幻灯片一(被遮住身体的公鸡)问:“这是谁的脚?(幼儿猜后看全图)大公鸡有几只脚呢?”

  问:“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是2只脚?”(幼儿个别讲述)

  师出示各种2足动物图后总结:2足动物基本上都是家禽和鸟类。

  (依次出示小兔子、七星瓢虫,让幼儿说说还有哪些动物是4、6只脚的?并分别总结为:4足动物基本上都是家畜和兽类;6足动物基本上都是昆虫类)。

  二、师小结后,引出多足动物

  提问:“刚才我们说的这些动物最多有几只脚?那有没有比6只脚更多的动物?”

  幼儿讲述后教师小结:因为它们的脚很多,所以都叫“多足动物”。

  三、了解“无足动物”

  师:“刚才我们说的这些动物虽然脚的数量不一样,脚的名字也不同,但它们也有相同的地方,就是它们都有脚,而且脚的数量都是双数。那什么动物没有脚呢?”

  幼儿交流后教师放幻灯片,简单介绍几种无足动物:蛇、蚯蚓、蚓螈和一般的鱼类都是无足动物。

  四、认识“腹足动物”

  师:“刚才我们说了许多都是有脚和没有脚的动物,下面我们来看一种动物,它的脚和这些动物都不一样,看看它是谁?(出示幻灯片上的蜗牛图)”。

  提问:“它是谁?它的脚在哪儿?”

  幼儿讨论后教师讲解:“蜗牛的脚在腹部(肚皮)下面,所以叫腹足。腹足动物一般都有一个壳,头上有两只触角。那谁知道还有什么动物也和蜗牛一样,是有腹足的呢?”

  幼儿讲述后看幻灯片上的腹足动物,师介绍:只有极少数腹足动物没有壳,如鼻涕虫。

  五、总结后以游戏“动物找家”结束活动

  师:“今天我们说了许多不同数量脚的动物,知道了动物的'脚都是双数,还认识了多足动物、腹足动物和无足动物。在这里的板子上有各种不同数量脚的动物的家,请你们把图片上的动物按照脚的数量送回家。送完以后可以看看各个动物的家里有没有送错的,如果有,请你把它重新送回家”。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4

  活动目标:

  1.能进行8以内物体数量的比较,知道哪个多、哪个少。

  2.能根据盒子的大小判断数量的多少。

  活动准备:

  1.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6页《爱心巧克力》。

  2.带有巧克力图的PPT。

  活动过程:

  一、给朋友挑“爱心巧克力”。

  师:今天我们一起给自己的好朋友送上一份爱心巧克力吧。现在我们一起看看这些盒子中都装了多少颗巧克力。

  师:你们现在来看看这个盒子中有几颗巧克力呀?(教师出示一张带有6颗巧克 力的图)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数数这个盒子中又有几颗巧克力?(教师再次出示一张带有7颗巧克力的图)

  师:小朋友,现在这里有两盒巧克力,一盒里面有6颗巧克力,另外一盒里面有 7颗巧克力,现在老师来问问你们哪一盒里面的巧克力多一点?

  师:对,里面有7颗巧克力的这一盒比较多。现在又多了一盒巧克力,我们来数数这盒里面又有几颗巧克力呢?(教师再次出示带有8颗巧克力的图)

  师:你们看现在一共出现了3盒巧克力,请你们现在一起来比一比,这3盒中又是哪一盒的`巧克力最多。

  师:接下来老师这里有一盒巧克力,我把这盒巧克力分成了5个格子,这5个格 子里都装着不一样多的巧克力,现在我请小朋友一起来比较一下哪一个格子里面的巧克力是最多的。

  (请幼儿两两比较,说说数量上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感知盒子的大小与爱心巧克力之间的关系。)

  二、我来数“爱心巧克力。”

  师:现在这里有一份爱心巧克力,等一下老师请你们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翻开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6页《爱心巧克力》,数一数每个格子里爱心巧克力的数量,比一比哪个格子里面的巧克力最多,然后再用笔把他圈起来。(教师及时在旁引导幼儿)

  师:全部做对的小朋友可以得到三颗星星,你们要加油。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5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关注周围事物的兴趣,萌发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体验分享、参与的快乐。

  2、发展幼儿观察能力及大胆操作、积极表达的能力。

  3、鼓励幼儿在玩中积极探究调制泡泡水的'方法,初次尝试记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小朋友吹过泡泡。

  2、材料准备:一瓶调好的泡泡水;水、吹泡泡工具、洗洁精、盐、

  洗衣粉、面粉、洗手液、洗发水、沐浴露、肥皂水、

  擦手抹布、记录表、粉笔、黑板。录音机、磁带。

  3、场地准备:户外草坪。

  活动过程:

  1、出示调好的泡泡水,提出问题,激发幼儿兴趣。

  2、教师提出问题,幼儿相互讨论。

  “你准备怎样调泡泡水”?

  3、幼儿认识各种材料后,教师提出问题,幼儿自由探索与操作,教师巡回观察参与指导。

  问题:哪些原料能够调出泡泡水呢?

  重点指导:(1)启发幼儿认真思考、尝试区分哪些材料能调出泡泡水,并作好记录。激励幼儿说出自己的发现。

  (2)提醒幼儿注意操作卫生,不乱撒泡泡水,不将泡泡水吹至小朋友身上、头上,不争抢工具。

  4、幼儿汇报吹泡泡的发现。

  讨论:你用哪些原料调出了泡泡水?怎样调的?你还有什么发现?

  5、集体游戏:吹泡泡比赛。

  6、活动延伸:幼儿自由在户外吹泡泡,观察泡泡在阳光下的变化。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筷子中班教案04-07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03-01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03-08

中班科学活动好玩的水教案01-06

中班的科学活动教案:给“纸宝宝”洗澡01-15

花的礼物中班科学活动教案04-07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指纹》10-11

【精选】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三篇07-13

【精选】中班科学活动教案3篇08-20

【精选】中班科学活动教案8篇11-02

Copyright©2013-2024duanmeiwen.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