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鸡教案

时间:2023-03-27 16:14:59 教案 投诉 投稿

大公鸡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公鸡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公鸡教案

大公鸡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冷色和暖色的色彩知识,体会冷暖色对比的美感。 应会:通过欣赏冷暖色对比作品,使学生感受到冷暖色同时运用所带给人们艳丽、热烈的美感,感受它们使画面产生的特别艺术效果。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冷暖色对比的美感,培养学生观察和感受意识,提高他们画色彩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对色彩感觉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冷暖色,认识感知冷暖色对比带给人们的美感。 教学难点:冷暖对比和冷暖搭配。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准备:

  教材、优秀学生作品、图片资料、刮画纸、各种学习材料。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导入新课

  提问:有谁能够说说我们同学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在遇到矛盾的时候应该如何解决)答:互相谦让、互帮互助等。

  老师认识的两个兄弟却不是这样的(看视频,斗鸡水墨动画)。 让同学们把打架后的大公鸡变成艳丽的大公鸡,选择需要用的'颜色引出色相环中的颜色

  3、新课教学

  (1)再现回忆三原色与三间色:

  ①三原色: 红色:热烈、喜庆

  黄色:明亮、高贵

  蓝色:凉爽、辽阔

  ② 三间色:绿色:平静、清凉

  橙色:温暖、热烈

  紫色:高雅、神秘

  ③按照对色彩的不同感受,划分两大类,并说出划分的原因。

  (2)、感受探讨冷色与暖色:

  ①冷色给人的感觉:凉爽、寒冷、清新

  ②暖色给人的感觉:温暖、热情、舒适

  ③冷暖色在一起给人的感觉:鲜艳、热烈、欢快、兴奋??

  (3)、分析研究“艳丽”的含义:

  ①“艳丽”体现在哪些方面:色彩、形状、姿态??

  ②欣赏书中作品,看看艳丽体现在什么地方?

  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冷暖色对比所产生的美感,提高他们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4)、探究活动

  ①、你知道大公鸡有哪些生活习性吗?学生根据自己在生活中得到的经验与同学之间交流

  ②、请看老师给你们带来的美丽的大公鸡的图片。

  问:a在这些作品中,哪些颜色用的有规律?学生针对老师的提问小组之间讨论并得出结论

  b哪些颜色用的随意性较强?

  c哪些颜色用的最精彩?

  (5)、学生创作创作要求:

  ①用艳丽的色彩画一幅大公鸡的创作。

  ②画中要用冷暖对比的方法。

  (3)、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4、课堂小结:

  欣赏评述艳丽的大公鸡:组织学生欣赏、交流、评述。

  5、拓展:

  冷暖对比色适合运用到那些地方?

大公鸡教案2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进一步学习4以内的数数。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

  会用不同的数数方法,会手口一致的数4以内的.数。

  活动准备:

  课件 小黑板 图片 小篮子 棒棒糖

  活动过程:

  1.以给"大公鸡过生日"引题,激发幼儿兴趣。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朋友,小朋友听是谁呀?大公鸡今天很高兴,因为它要过生日了,它请了好朋友来给他过生日,小朋友看是谁?

  2.播放课件可爱的小动物,幼儿看课件回答。

  (1)有几只小狗?(1只小狗)

  (2)有几只小兔?(2只小兔)

  (3)有几只小鸭?(3只小鸭)

  (4)有几只小花猫?(4只小花猫)小动物们给大公鸡带来了好多生日礼物,大公鸡很高兴,请大家参加它的生日宴会。

  3.情境游戏:快乐的生日宴会

  (1)出示生日蛋糕,让幼儿说出是大公鸡几岁的生日。并唱生日快乐歌。

  (2)好玩的筛子。

  幼儿看筛子上有几个点,请幼儿拿出几个棒棒糖。练习幼儿按点取物的能力。

  (3)丰富的午餐(纸箱上贴动物的图片,掉在黑板下面)幼儿说出都有哪些好吃的东西,练习用不同方法来数数。

  ①1个肉骨头。方法

  ②2个胡萝卜。(竖着数)

  ③3只虾。(环绕数)

  ④4条鱼。(不规则物体的数法)

  ⑤ 小动物。(按特征和不同数)数完后请小朋友给小动物喂食物。(小狗、 小猫、 小兔、小鸡的家)

  (4)快乐抱一抱玩法:音乐开始,幼儿听着音乐跳舞,音乐停下后小朋友自由结伴抱一起。

  规则:音乐停,幼儿能说出是几人抱一起的。

  4.教师总结、评价。

大公鸡教案3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吃饭要专心,进餐时不随便讲话,养成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

  2、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漏嘴巴是坏习惯。

  活动准备:

  手偶:大鸡、小弟弟、老奶奶

  活动建议:

  1、教师出示大公鸡和小弟弟的手偶,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谁?对,这是大公鸡,这是小弟弟。今天,老师要讲个大公鸡和小弟弟的故事给他们听,故事的名字就叫"大公鸡和漏嘴巴"。咦,漏嘴巴是谁呀?小弟弟的嘴巴是不是漏的?你们听了故事就知道了。

  2、教师用手偶讲述故事

  讲到大公鸡说"好运气,好运气,我找到了一个漏嘴巴的小弟弟"时,提问:

  (1)大公鸡找到的一个漏嘴巴的小弟弟是谁?

  (2)为什么说小弟弟是漏嘴巴?

  讲到奶奶说"你的嘴巴是不漏的,因为你吃饭不专心,东看西瞧,饭粒就掉了下来,提问:

  (1)小弟弟的嘴巴漏吗?那么,饭粒怎么会掉下来呢?

  (2)小弟弟应该怎么吃饭,饭粒才不会掉下来。

  故事讲完后提问:

  小弟弟现在不做漏嘴巴了,做好弟弟了,你们也是好弟弟、好妹妹,对吗?好弟弟、好妹妹应该怎样吃饭?

  现在,你们都做给我看(全班幼儿做专心吃饭的样子)

  3、教师手拿大公鸡,在全体幼儿面前走一圈,边走边说:"咯咯咯,这儿找不到饭粒,咯咯咯,这儿真干净,让我们到别的地方去找虫吃吧!"然后,教师放下大公鸡带领全班幼儿齐声说:"大公鸡,告诉你,我要做个好弟弟,再也不掉一粒米。

  附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

  一只大公鸡在院子里走来走去,这里啄啄,那里啄啄,找不到虫子吃,急得"咕咕咕咕"叫。

  小弟弟捧着饭碗,坐在院子里吃饭。他一边吃,一边瞧着花蝴蝶飞来飞去,饭粒撒了一身,撒了一地。

  大公鸡看见了,可高兴啦!它连忙跑了过去,嘴里嚷道:"好运气,好运气,!今天找到一个漏嘴巴的小弟弟。"

  大公鸡跑到小弟弟身边,啄起地上的饭粒来,"哆哆哆"啄得可真快呢。真好玩小弟弟越看越高兴,连吃饭也忘了。

  一会儿,大公鸡把撒在地上的饭粒吃光了。它还没吃饱呢。大公鸡抬起头来看了看,好咧,小弟弟的.裤子上也有饭粒,我来啄小弟弟的裤子了。

  小弟弟说:"大公鸡,大公鸡,你怎么啄我呀!"

  大公鸡说:"小弟弟,小弟弟,我不是啄你,我是啄饭粒呢!"

  一会儿,大公鸡把撒在裤子上的饭粒吃光了,它还没吃饱呢。大公鸡抬起头看了看,好咧,小弟弟的衣服上还有饭粒,就来啄小弟弟的衣服了。

  小弟弟说:"大公鸡,大公鸡,你怎么啄我呀!"

  大公鸡说:"小弟弟,小弟弟,谁啄你了,我是啄饭粒呢?"

  一会儿,大公鸡把撒在衣服上的饿饭粒吃光了,它还没吃饱呢。大公鸡抬起头开看了看。好咧,小弟弟嘴巴旁边有一饭粒,就开啄小弟弟的嘴巴。

  小弟弟,害怕了,端起饭碗来就跑:"大公鸡,大公鸡,别啄我,别啄我!"

  大公鸡说:"小弟弟,小弟弟,别跑,别跑,我不啄你,你嘴巴旁边有饭粒,让我吃了它!"

  大公鸡张开金翅膀,一跳,跳到小弟弟的肩膀上,朝着他嘴巴上的饭粒,"哆"的啄了一下。

  小弟弟哭了起来:"奶奶来呀,奶奶来呀!"

  大公鸡可高兴呢。他说:"小弟弟是漏嘴巴,掉下饭来让我吃得乐哈哈,"

  奶奶来了,小弟弟问奶奶,"奶奶,我的嘴巴漏吗?"

  奶奶说:"傻孩子,哪有漏嘴巴呀,是你吃饭的时候,东看看,西瞧瞧,把饭粒撒了。"

  奶奶又给小弟弟盛了半碗饭。"快吃,快吃,可别再撒了。"

  小弟弟,端着饭碗吃饭。大公鸡又来了,它说"我还没吃饱呢,漏嘴巴,漏嘴巴,撒点饭粒让我吃呀!"

  大公鸡等呀,等呀,怎么了,一个饭粒也没吃到。哦,小弟弟这回吃饭,可不东看看西瞧瞧了!

  小弟弟把饭吃得干干净净,拿着空碗让大公鸡瞧了瞧,对它说:"我是好弟弟,不是漏嘴巴。"

  大公鸡没办法,耷拉着脑袋,只好去找虫子吃了。

大公鸡教案4

  活动目标:

  1、观察和了解鸡的整体、局部、细节、花纹、颜色等外型特征。

  2、根据自己的意愿任意选用绳子大胆创想创作各种动态的鸡,体验创作的快乐。

  3、能在同伴面前大胆、连贯地表达描述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绳子。

  2、动物眼睛若干,画框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创设谜语,激发兴趣)

  1、出示谜语:“头戴红红帽,身穿花花衣,尾巴高高翘,叫人早早起”。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2、请幼儿谈谈自己心目中的公鸡形象。

  师:你们见过的大公鸡吗?在哪儿见过的?大公鸡长什么样的?

  二、了解大公鸡的结构

  1、出示图片,情境导入。

  师:那我们一起来把它请出来吧!这只大公鸡长得怎么样?

  三、神气的大公鸡展示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都讲得很好,把大公鸡的基本特征都讲出来了。老师这里还有几张大公鸡的照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师:你觉得这些大公鸡哪只最神气??为什么?

  四、教师简单讲解毛线的玩法并示范制作神气的公鸡

  师:现在这些大公鸡都很想让我们小朋友把它们神气的样子展示出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毛线,看,这里有一片的毛线,看起来像鸡的什么地方?

  这根毛线打个结看起来像鸡的哪里?

  团一团,揉一揉,卷一卷,等方法!

  师:最后再添上眼睛,看看我的这只鸡漂亮吗?神气吗?

  五、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师:孩子们你们想动手试一试做一只神气的大公鸡?不要着急,老师已经给你们准备了很多的材料,看看都有什么?

  作画规则:开始作画之前请听清楚老师的要求:1、等会我们4个人一组,选择自己觉得合适的绳子,每人做一只神气的大公鸡。2、完成作品的小朋友可以向客人老师说说你的大公鸡什么地方最神气。3、垃圾请放在白色的盒子里。

  六、作品展示幼儿作品展评,

  1、自评、幼儿互评

  师:好,接下来我们来比一比,那只公鸡最神气?幼儿解说自己的作品,互评!

  2、互动:客人老师点评

  师:后面的客人老师,你觉得今天的这些大公鸡能评上神气的公鸡吗?用掌声告诉我们的孩子吧!孩子们恭喜你们。你们的公鸡全部被评为“神气的大公鸡”!谢谢客人老师!

  活动反思与意见

  为了更好地开展幼儿园原本特色“绳艺”活动,我园邀请了温州市鹿城区教师培训和科研中心的陈碧宵老师来园对我们申报的课题《幼儿园意象绳艺的实践与探索》进行了指导培训,在随后的培训教研活动中,陈碧霄老师的互动环节解开了一直以来困惑着我们的问题“怎样更好地利用绳子特性开展美术活动”。通过几次的培训和指导,老师们对绳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纷纷讨论了如何更好地开展绳艺教学活动!接下来老师们还将在实践中不断尝试、总结反思,让孩子们在绳艺活动中体验意象美术的乐趣。

  这次选择的活动是与小朋友的`生活相贴切的,是小朋友所熟悉的,他们能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用语言表述出自己在园的一日生活。在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都能够根据自身经验完整讲述自己在园的一日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段,在用绘画的形式记录的时候,也能够很完整的将事件描绘下来。整个活动孩子都能够有序、有效的完成作品。但是,我在引导的过程中,缺乏对有意义的事件的渲染,在下一次的活动中可以将重点放在有意义的事件上,这样对孩子的教育意义会更好!

大公鸡教案5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熟悉乐曲,听辩敲锣、打鼓、放鞭炮的音乐。

  2、引导幼儿学习模仿敲锣、打鼓、放鞭炮的动作,初步跟上音乐节拍。

  3、复习游戏“找朋友”,鼓励幼儿人人参与游戏,体验参与游戏的快乐。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5、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活动准备:

  1、图片敲锣打鼓放鞭炮、大公鸡;

  2、电视机、录音机、磁带各一;

  3、实物锣、鼓;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律动:高人走、矮人走。师生一起跟随音乐的高低变化模仿高人、矮人走,自由进入活动室。

  师:老师请小朋友去看电视,大家跟随音乐学高人走矮人走到座位上,听一听什么地方是高人走、什么地方是矮人走的音乐?

  2、复习歌曲:大公鸡。请幼儿在音乐伴奏下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两遍,并提醒幼儿唱出大公鸡洗澡时的高兴心情。

  师:看,电视里来了谁?对,是大公鸡,谁知道大公鸡用什么洗澡?让我们一起用好听的声音来告诉大家。

  师小结:天气虽然很冷,但我们小朋友也要象大公鸡一样,要经常洗澡,做个爱清洁讲卫生的孩子。

  二、基本部分:学习律动《敲锣打鼓放鞭炮》

  1、看一看,想一想

  (1)逐一出示小朋友敲锣打鼓放鞭炮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师:电视里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看她手里拿的什么?

  幼a:有个小女孩在打鼓。

  幼b:小朋友在敲锣。

  幼c:在放鞭炮,声音很响很响的,她把耳朵都捂起来了。

  幼d:有个人在放鞭炮,小朋友高兴的跳起来了。

  师:锣、鼓敲了以后才能发出好听的声音,谁愿意来试一试,大家仔细听,会发出什么声音?

  幼a:哐哐哐哐

  幼b:咚咚咚咚

  幼c:嘭啪嘭啪

  (2)集体徒手模仿动作。

  2、听一听,做一做

  (1)欣赏音乐敲锣打鼓放鞭炮。

  幼儿自由讨论后教师提问,引导幼儿听辩慢慢的敲锣、快快的打鼓、“嘭”、“啪”放鞭炮的音乐。(二遍)

  师:老师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大家仔细听,哪里是敲锣的音乐,哪里是打鼓的音乐,放鞭炮的音乐你听出来在什么地方了吗?

  幼a:我听到了放鞭炮的声音了。

  幼b:放鞭炮的声音在最后,很响的。

  幼c:敲锣的声音在一开始的地方,敲的很慢。

  幼d:在敲锣后面的是打鼓的音乐,打的很快的,我喜欢听。

  (2)幼儿跟着音乐一起模仿敲锣打鼓放鞭炮的动作。

  a。集体练习(二遍)师:来,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敲锣打鼓放鞭炮。

  b。弟弟妹妹分组练习(二遍)

  c。一边模仿声音一边模仿动作表演(二遍)

  3、想一想,找一找

  (1)请幼儿找出敲锣打鼓的图片

  (2)两张图哪一张象慢慢敲锣的声音,哪一张象快快打鼓的声音。(请幼儿找出)

  师: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4张图片,等会儿就找一找,哪张是打鼓的图片,哪张是敲锣的图片,这里还有两张,看一看哪张象慢慢的敲锣的声音,哪张象快快的打鼓的声音?

  (3)集体听音乐表演(二遍)

  三、结束部分

  1、复习游戏《找朋友》。鼓励幼儿能在音乐伴奏下进行游戏,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师:敲锣打鼓放鞭炮真呀真开心,让我们把电视机关掉,来跳个舞吧,赵老师知道我们小朋友来到北珊湾幼儿园,来到小三班,认识了好多新好朋友,想不想找你的朋友一起做游戏、跳舞?好,下面让我们跟着音乐去找你的.朋友跳起来吧。

  2、随此音乐边拍手边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大公鸡是中班幼儿生活中常见和喜欢的动物。活动中我以谈话导入,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洗澡需要用到的物品,换洗衣服是谁洗的,接着我出示大公鸡的图片,引起幼儿兴趣,让孩子们总结出它的羽毛五颜六色就像穿了一件花衣。然后请幼儿欣赏音乐,仔细听听大公鸡是用什么洗澡的。让幼儿自主倾听,原来大公鸡是用沙洗的。最后引导幼儿在歌唱、表演、做动作以及和同伴的互动中,激发幼儿爱护、喜欢大公鸡的情感。

  通过游戏活动,加深了他们对大公鸡的熟悉,进一步了解了大公鸡的生活习性,知道了大公鸡是怎样洗澡的,丰富了他们的知识的同时,也为以后学习有关动物、了解大自然的活动打好了基础。

大公鸡教案6

  【设计思路】

  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情节简单,贴近幼儿的生活,是一个很经典的生活教育素材。主要讲了小弟弟因为吃饭喜欢东张西望而掉米粒,被大公鸡叫他漏嘴巴,还去啄他身上的米粒而被吓哭了,最后他学会了专心吃饭,大公鸡只好去找虫子吃了。为了让故事更适合本次活动的重点,我对原著稍作了修改,把奶奶的角色删除了,插入了小弟弟的录音与幼儿互动,激发了幼儿用自己的已有生活经验来帮助小弟弟,一使故事更加生动了,二使幼儿参与性更强了。

  【活动目标】

  在听听、看看、说说中,了解吃饭时不掉米粒的好方法,逐步养成良好地进餐习惯。

  【活动准备】

  PPT、录音、大公鸡头饰。

  【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激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引出故事主角,通过图片认识小弟弟)

  出示课件,介绍名字,为什么叫它漏嘴巴呢?

  二、欣赏理解(分段欣赏,理解故事内容)

  1、欣赏故事第一段(知道小弟弟掉米饭是因为吃饭时东张西望,通过小弟弟的录音提问,激发幼儿要去帮助小弟弟的愿望)

  (1)为什么说小弟弟是漏嘴巴?米粒都掉在哪里?

  他是怎样吃饭的?(辅问:他一边吃饭一边在看什么?)

  小弟弟为什么哭了?

  师:原来大公鸡在告诉小弟弟,米粒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我们一定要爱惜粮食。

  (2)你们听小弟弟在说什么?(录音哭着说:你们来帮帮我,我不想做漏嘴巴,不想被大公鸡啄)

  我们一起来帮帮小弟弟吧,告诉小弟弟吃饭时不掉米粒不做漏嘴巴的好方法有哪些?(重点问题,在帮助小弟弟的情境中,积累吃饭时不掉米粒的好方法。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及时出示相应的图片,给幼儿直观的引导,最后以简短儿歌的形式帮助幼儿梳理、小结。)

  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教师总结:扶住碗,拿起勺;看小碗,不说话;身体、下巴靠靠好;吃得干净身体棒。

  过渡语: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次的小弟弟有没有让大公鸡找到米粒呢?

  2、欣赏故事第二段(价值:将上一环节中总结的好方法编进小弟弟第二次吃饭的故事内容中,同时也是在帮助幼儿巩固和验证不掉米粒的好方法。)

  (1)现在的小弟弟是怎样吃饭的呢?

  (2)他对大公鸡说了什么?

  师:现在的小弟弟听了我们的好方法后,吃饭时再也不掉米粒了,变成了好弟弟。

  三、回归生活(大公鸡走出文学作品,走进幼儿生活。)

  师:“喔喔喔,喔喔喔”咦,是谁来了?

  大公鸡(出示大公鸡图片和声音):前几天,我去其他班级找米粒吃了,找到了好多漏嘴巴的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做漏嘴巴呀?(不想)一会儿吃中饭的时候我也要来你们这里找找有没有漏嘴巴,看看谁把饭菜撒在地上了。

  【活动延伸】(这是本次生活活动后的实践验证环节,借助“大公鸡”这一角色,督促幼儿积累吃饭时不掉米粒的好方法。)

  1、午餐环节,“大公鸡”到班级里来寻找掉米粒的漏嘴巴。

  2、活动后两天,拍摄我班幼儿午餐时的视频,和孩子们一起玩《大公鸡找漏嘴巴》的游戏,找找漏嘴巴的小朋友,讨论交流更多地进餐好习惯和好方法。

大公鸡教案7

  一、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知道"漏嘴巴"是一个不好的习惯。

  2、在故事中感受"吃饭时要专心,不要浪费粮食"的道理。

  二、活动准备

  故事的PPT、录音

  三、活动过程

  1.看图引出课题。

  (请幼儿看图)师:小朋友们,你看看图画上的是谁呀?(大公鸡、小弟弟)今天老师要讲一个大公鸡和小弟弟之间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大公鸡和漏嘴巴》。咦,漏嘴巴会是谁呢,难道小弟弟的嘴巴是漏的吗,听一听故事就知道了。

  2.倾听与理解故事(1)第一遍完整欣赏(录音)师:故事里都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

  (2)第二遍分段欣赏(结合PPT)师根据PPT引导幼儿说出图片内容,提问如下:

  ①小弟弟坐在院子里干什么?

  ②小弟弟碗里的饭为什么撒得到处都是?

  ③大公鸡来了说什么?然后做了什么?

  ④大公鸡为什么说小弟弟漏嘴巴?⑤大公鸡唱的是什么儿歌?

  ⑥小弟弟为什么哭了?

  ⑦奶奶对小弟弟说了什么?

  ⑧后来小弟弟还撒饭粒吗?

  3.引发讨论,体会故事主旨

  (1)幼儿讨论:漏嘴巴是不是一个好习惯,平常吃饭的时候怎么样才能不做漏嘴巴呢?

  (2)教师总结:漏嘴巴是一个坏习惯。小朋友吃饭时要专心,不要浪费粮食。同时将幼儿的讨论结果编成一首儿歌:一手扶小碗,一手拿调羹,小眼睛、看小碗,一口菜,一口饭,饭菜全部吃光光。

  4.活动延伸在日后进餐过程中组织"不做漏嘴巴"的游戏,逐渐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大公鸡和漏嘴巴》活动反思故事教学是幼儿园在社会教育中常用的`方法,这与单纯的说教相比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大公鸡和漏嘴巴》是一个形象生动、又极具社会教育价值的故事。《指南》中指出,幼儿的能力和习惯形成是靠日积月累的,并富有重复性的特点,生活活动是一种养成性教育,养成良好的吃饭习惯,不受时间、季节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教育。本次活动意在让幼儿知道"漏嘴巴"是个坏习惯,同时也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本次活动主要有三大环节:

  环节一是导入。我以看图的形式引出故事的两大主人公:大公鸡和小弟弟,并且开门见山说出故事的题目,引发幼儿的猜想:小弟弟是不是就是这个"漏嘴巴"呢?请幼儿带着这样的疑问开始故事的欣赏与理解。这符合幼儿的好奇心理,让幼儿有听故事的兴趣。

  环节二是故事的欣赏与理解。该环节是接下去第三环节的铺垫,只有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才可以引发幼儿的讨论。因为是小班幼儿,所以在第一遍完整欣赏采取录音播放的形式只是为了让幼儿有一个简单的感知,故事的理解主要以分段欣赏为主,因此在故事的第二遍欣赏时同时采用了PPT资料,并且随故事进展设立问题让幼儿在思考中一步步理解故事内容。活动中幼儿通过看图以及回答问题较好地理解了故事内容,对于故事的主旨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即小弟弟的"漏嘴巴"是一个不好的习惯。

  环节三是讨论环节。由于这是一次社会领域的教学活动,上一环节对于故事的欣赏和理解只是该环节的一个铺垫。幼儿通过故事感知了"漏嘴巴"是个不好的进餐习惯,那么在进餐的时候怎么才能做到不漏嘴巴呢,为此特引发幼儿讨论,帮助幼儿加深印象以在日后的进餐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这是本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将文学作品回归到幼儿的现实生活,以提问:"漏嘴巴是不是一个好习惯,平常吃饭的时候怎么样才能不做漏嘴巴呢?"为切入,并让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先自己探讨出好的办法,最后我及时地将幼儿的回答小结成儿歌:一手扶小碗,一手拿调羹,小眼睛、看小碗,一口菜,一口饭,饭菜全部吃光光。

  活动的延伸活动则是在日后进餐过程中组织"不做漏嘴巴"的游戏,逐渐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大公鸡教案8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知道“漏嘴巴”是一个不好的习惯。

  2、教育幼儿吃饭要专心,不要浪费粮食;进餐时不随便讲话,养成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

  3、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4、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活动准备:

  故事的PPT、录音。

  活动过程:

  一、看图引出课题。

  (请幼儿看图)师:小朋友们,你看看图画上的是谁呀?(大公鸡、小弟弟)今天老师要讲一个大公鸡和小弟弟之间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大公鸡和漏嘴巴》。咦,漏嘴巴会是谁呢,难道小弟弟的嘴巴是漏的吗,听一听故事就知道了。

  【环节一是导入。我以看图的形式引出故事的两大主人公:大公鸡和小弟弟,并且开门见山说出故事的题目,引发幼儿的猜想:小弟弟是不是就是这个“漏嘴巴”呢?请幼儿带着这样的疑问开始故事的欣赏与理解。这符合幼儿的好奇心理,让幼儿有听故事的兴趣。】

  二、倾听与理解故事。

  1、第一遍完整欣赏(录音)

  师:故事里都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

  2、第二遍分段欣赏(结合PPT)

  师根据PPT引导幼儿说出图片内容,提问如下:

  ——“小弟弟坐在院子里干什么? 小弟弟碗里的饭为什么撒得到处都是?”

  ——“大公鸡来了说什么?然后做了什么? 大公鸡为什么说小弟弟漏嘴巴?大公鸡唱的是什么儿歌? ”

  ——“小弟弟为什么哭了? 奶奶对小弟弟说了什么?后来小弟弟还撒饭粒吗?”

  【环节二是故事的欣赏与理解。该环节是接下去第三环节的铺垫,只有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才可以引发幼儿的讨论。因为是小班幼儿,所以在第一遍完整欣赏采取录音播放的形式只是为了让幼儿有一个简单的感知,故事的理解主要以分段欣赏为主,因此在故事的第二遍欣赏时同时采用了PPT资料,并且随故事进展设立问题让幼儿在思考中一步步理解故事内容。活动中幼儿通过看图以及回答问题较好地理解了故事内容,对于故事的主旨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即小弟弟的“漏嘴巴”是一个不好的习惯。】

  三、引发讨论,体会故事主旨。

  1、幼儿讨论:漏嘴巴是不是一个好习惯,平常吃饭的时候怎么样才能不做漏嘴巴呢?

  2、教师总结:漏嘴巴是一个坏习惯。小朋友吃饭时要专心,不要浪费粮食。同时将幼儿的讨论结果编成一首儿歌:一手扶小碗,一手拿调羹,小眼睛、看小碗,一口菜,一口饭,饭菜全部吃光光。

  【环节三是讨论环节。由于这是一次社会领域的教学活动,上一环节对于故事的欣赏和理解只是该环节的一个铺垫。幼儿通过故事感知了“漏嘴巴”是个不好的进餐习惯,那么在进餐的时候怎么才能做到不漏嘴巴呢,为此特引发幼儿讨论,帮助幼儿加深印象以在日后的进餐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这是本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将文学作品回归到幼儿的现实生活,以提问:“漏嘴巴是不是一个好习惯,平常吃饭的时候怎么样才能不做漏嘴巴呢?”为切入,并让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先自己探讨出好的办法,最后我及时地将幼儿的回答小结成儿歌:一手扶小碗,一手拿调羹,小眼睛、看小碗,一口菜,一口饭,饭菜全部吃光光。】

  活动延伸:

  在日后进餐过程中组织“不做漏嘴巴”的游戏,逐渐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活动反思:

  故事教学是幼儿园在社会教育中常用的方法,这与单纯的说教相比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大公鸡和漏嘴巴》是一个形象生动、又极具社会教育价值的'故事。《指南》中指出,幼儿的能力和习惯形成是靠日积月累的,并富有重复性的特点,生活活动是一种养成性教育,养成良好的吃饭习惯,不受时间、季节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教育。本次活动意在让幼儿知道“漏嘴巴”是个坏习惯,同时也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附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

  一只大公鸡在院子里走来走去,这里啄啄,那里啄啄,找不到虫子吃,急得“咕咕咕咕”叫。

  小弟弟捧着饭碗,坐在院子里吃饭。他一边吃,一边瞧着花蝴蝶飞来飞去,饭粒撒了一身,撒了一地。

  大公鸡看见了,可高兴啦!它连忙跑了过去,嘴里嚷道:“好运气,好运气,!今天找到一个漏嘴巴的小弟弟。”

  大公鸡跑到小弟弟身边,啄起地上的饭粒来,“哆哆哆”啄得可真快呢。真好玩小弟弟越看越高兴,连吃饭也忘了。

  一会儿,大公鸡把撒在地上的饭粒吃光了。它还没吃饱呢。大公鸡抬起头来看了看,好咧,小弟弟的裤子上也有饭粒,我来啄小弟弟的裤子了。

  小弟弟说:“大公鸡,大公鸡,你怎么啄我呀!”

  大公鸡说:“小弟弟,小弟弟,我不是啄你,我是啄饭粒呢!”

  一会儿,大公鸡把撒在裤子上的饭粒吃光了,它还没吃饱呢。大公鸡抬起头看了看,好咧,小弟弟的衣服上还有饭粒,就来啄小弟弟的衣服了。

  小弟弟说:“大公鸡,大公鸡,你怎么啄我呀!”

  大公鸡说:“小弟弟,小弟弟,谁啄你了,我是啄饭粒呢?”

  一会儿,大公鸡把撒在衣服上的饿饭粒吃光了,它还没吃饱呢。大公鸡抬起头开看了看。好咧,小弟弟嘴巴旁边有一饭粒,就开啄小弟弟的嘴巴。

  小弟弟,害怕了,端起饭碗来就跑:"大公鸡,大公鸡,别啄我,别啄我!"

  大公鸡说:“小弟弟,小弟弟,别跑,别跑,我不啄你,你嘴巴旁边有饭粒,让我吃了它!”

  大公鸡张开金翅膀,一跳,跳到小弟弟的肩膀上,朝着他嘴巴上的饭粒,“哆”的啄了一下。

  小弟弟哭了起来:“奶奶来呀,奶奶来呀!”

  大公鸡可高兴呢。他说:“小弟弟是漏嘴巴,掉下饭来让我吃得乐哈哈,”

  奶奶来了,小弟弟问奶奶,“奶奶,我的嘴巴漏吗?”

  奶奶说:“傻孩子,哪有漏嘴巴呀,是你吃饭的时候,东看看,西瞧瞧,把饭粒撒了。”

  奶奶又给小弟弟盛了半碗饭。“快吃,快吃,可别再撒了。”

  小弟弟,端着饭碗吃饭。大公鸡又来了,它说“我还没吃饱呢,漏嘴巴,漏嘴巴,撒点饭粒让我吃呀!”

  大公鸡等呀,等呀,怎么了,一个饭粒也没吃到。哦,小弟弟这回吃饭,可不东看看西瞧瞧了!

  小弟弟把饭吃得干干净净,拿着空碗让大公鸡瞧了瞧,对它说:“我是好弟弟,不是漏嘴巴。”

  大公鸡没办法,耷拉着脑袋,只好去找虫子吃了。

  小百科:公鸡,家禽,品种很多,翅膀短,不能高飞;啼能报晓。

大公鸡教案9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故事作品的情节内容,了解和丰富对动物和大自然认识。

  2.鼓励幼儿大胆的想象,用清晰连贯的语言完整复述故事。

  3.通过故事,让幼儿感受和体验帮助他人、乐于分享的愉快感受,养成乐于助人的美好品德。

  活动准备:

  情景图画(两张);小公鸡和小鸭子的手偶和头套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

  小朋友们早上好,今天我们班里来了两个小客人,我们一起来看看是谁? “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公鸡,很高兴认识你们,这是我的好朋友小鸭子。”(出示小鸭子手偶)“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鸭子,我和小公鸡是好朋友。我想请问小朋友们你们没有自己的好朋友啊?

  哦~原来大家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啊,今天我们正好带来了一个关于好朋友的故事,小朋友们想听吗?那我们就一起来听听吧。”

  二、基本部分:

  1.教师第一遍讲述故事。

  (1)刚刚我们听了这个故事,老师想请问有哪位小朋友知道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啊?

  (2)那这个故事里都出现了谁呢?

  (3)看来还是有小朋友认真听故事了吗,那老师再考考你们,小公鸡和小鸭子都去过哪些地方玩呢?

  (4)嗯,小朋友的记性真好!不过刚才老师发现有些小朋友并没有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呢,是不是没听清故事呢?不过没关系,现在老师再讲一遍,这次请

  小朋友们可要好好听了哦!

  2.教师借用教具对故事进行第二遍讲述。

  (1)不过在老师讲故事之前,老师这里有两个小问题,希望小朋友们能帮老师在故事里去找答案,好吗?

  提问:小鸭子会啄虫吗?小公鸡会游泳吗?第二个问题是:它们都是怎么帮助对方的呢?这两个小问题都听明白了吗?

  (2)把《小公鸡和小鸭子》的情景图画按顺序贴在写字板上,出示小公鸡和小鸭子的手偶,开始讲述故事。

  (3)刚才老师已经把故事又说了一遍,老师在讲故事之前提的两个小问题有谁还记得啊?(引导幼儿回忆问题并进行思考)有哪位小朋友帮老师找到答案了?

  (4)故事里小公鸡和小鸭子是不是都在对方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助了对方呢?你们的好朋友在你们遇到了困难的时候有没有帮助过你们呢?他们都是怎样帮的'呀?那如果要是你们的好朋友遇到了困难你们会帮助他吗? 帮助别人之后你快乐吗?嗯,当别人遇到困难我们一定要去帮助他们,帮助了他们之后我们自己也会很快乐。

  3.围绕《小公鸡和小鸭子》的故事开展故事表演活动,让幼儿使用教具大胆讲述故事。

  (1)刚刚我们一起听了《小公鸡和小鸭子》的故事,现在老师想请两个小朋友来扮演小公鸡和小鸭子,把《小公鸡和小鸭子》的故事表演一遍。有哪位小朋友愿意?(自由举手)

  (2)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

  (3)引导幼儿大胆的讲述故事。

  (4)对表演的幼儿进行鼓励表扬。

  三、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听了《大公鸡和小鸭子》的故事,是不是知道了小公鸡的嘴巴是尖尖的,小鸭子的嘴巴是扁扁的,小鸭会游泳但是小公鸡不会游泳,还有当别人遇到了困难一定要去帮助他,这样我们自己也会感到快乐。

大公鸡教案10

  一、教学目标

  1.能抓住鸡的神态,画出一只神气的大公鸡。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物体的习惯和分析物体特征的能力。

  3.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美术的自信心,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大公鸡,真美丽;大红冠子花外衣;一摇一摆多神气,每天催我早早起。”孩子们一听这首儿歌,就能想到威武的公鸡形象。

  公鸡是常见的家禽之一,形体较大,有肉冠和肉髯,颈上有尖狭长羽,体羽多为黑色,有金属光泽,尾羽长。每日早晨喜欢啼叫,喜好争斗。公鸡与人的关系密切,因为形体美丽而惹人喜爱。早在幼儿园里,学生就已经画过公鸡,所以,在头脑里对公鸡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

  本课编写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和了解公鸡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并适当地进行夸张变形,创作出特征明显的神气的公鸡形象。在这里,我们首先要明确公鸡的基本形和变化形的结构画法,一旦心领神会,就可以举一反三画出各种变化动作:回头的、抬头的`、低头的,向左的、向右的,还可以画出大的、小的以及不同颜色的公鸡。

  在创作时,教师应该告诉学生不必拘泥于公鸡的真实面貌,只要抓住公鸡的特点就行。把公鸡的大形画好后可以分别添加细节,培养学生先整体后局部的观察和表现方法,引导学生可以把感受突出的部分适当夸张地表现出来,如鸡冠、尾巴、脚爪等。

  古往今来,公鸡备受人们的喜爱。古时认为,鸡头部有冠为文;足有距为武;敢于敌斗为勇;见到食物相呼为仁;夜间按时报晓为信,具有五德,所以认为是德禽。“鸡”同“吉”又是谐音,含有吉祥之意,故认为是吉祥之物。在传统国画中,常见画家将鸡和柿子画在一起,取名——百事多吉;又如将鸡和荔枝画在一起,曰“大吉大利”。

  有画家借公鸡来抒发自己的愤慨之情,以此来唤醒广大群众,指出光明在前莫失信心,如徐悲鸿的《风雨鸡鸣》。

  2.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鼓励学生画出自己的感受,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抓住公鸡各部位的特征,表现出公鸡神气的样子。

  三、教学设计

  ●方案一

  课前准备

  (学生)绘画的常规用具、有关鸡的图片、玩具

  (教师)课件、范作及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1.猜谜揭题。

  (1)听听(鸡叫的)声音,猜猜是什么动物。请两名学生上台在黑板上画出它们的形象。

  (2)揭题:《神气的大公鸡》。

  2.欣赏提问。

  (1)出示课件,欣赏、评述各种公鸡的图片。

  (2)提问:从外形上看公鸡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小组分类研究。

  (1)每组自主选择鸡的一部分,研究鸡神气在哪里(但每个部分至少有一个组研究)。

  (2)提示:头——顶上有锯齿状的大红肉冠,眼睛圆圆的,嘴又尖又利,嘴下有肉髯,特别威武。颈——长又圆,长满了美丽的羽毛。身子——胖又肥,背上有短短的翅翼,满身披着美丽的羽毛。尾巴——特别美丽,尾巴上的羽毛特别长,颜色丰富多彩。脚——金黄的色彩,粗短有力,脚上生爪。

  (3)每组选代表交流,组员补充。

  4.听听图画里的声音。

  (1)首先让学生观看徐悲鸿的《风雨鸡鸣》和陈大羽的《雄鸡图》,提问:“这两幅画中有什么景物?”“它们会发出什么声音?”“谁能模仿这种声音?”

  (2)请学生表演。

  (3)老师讲述两位画家画公鸡的历史背景及画面表达的意境。

  5.欣赏比较。

  欣赏课件中古今中外艺术品中的公鸡形象,并同真实的公鸡进行比较,体会艺术品之美。

  6.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进行作业赏评。

  7.课后研究、拓展。

  收集鸡的有关素材,如鸡——吉——吉祥,属十二生肖之一。

大公鸡教案11

  游戏名称:

  单脚跳的大公鸡

  活动目标:

  1.尝试练习单脚连续向前跳的'动作。

  2.发展弹跳力,增强腿部力量和平衡能力。

  活动准备:

  1.足够大的场地,圈24个,相隔5米摆放成6排。沙包若干,放在每排第一个和第三个圈内。

  2.欢快的音乐。

  活动过程:

  1.热身活动。

  2.自由探索跳的动作。

  3.学习单脚连续向前跳。

  (1)教师讲解幼儿玩法中的新花样——单脚跳。

  (2)请2-3个小朋友示范单脚连续跳的方法。

  (3)全体幼儿在场地上练习单脚连续跳的动作。

  (4)引导幼儿和好朋友进行单脚连续向前跳比赛。

  4.游戏“单脚跳的大公鸡”。

  (1)教师示范并讲解游戏规则。

  请幼儿分成4队4人一组进行比赛。幼儿从第一个圈内捡起一粒“米”(沙包)单脚连续跳到下一个圈放下“米”(沙包),换另一条腿单脚连续跳向下一个圈,再从圈里捡起一粒“米”(沙包),再换腿跳向下一个圈放下“米”(沙包),最先完成者获胜。

  (2)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比赛,比赛进行两轮。

  5.放松整理活动。

  (1)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自编公鸡操,放松全身,重点放松腿。

  (2)指导幼儿收拾所有器材。

大公鸡教案12

  【教案准备】

  PPT、录音、大公鸡头饰。

  【教案过程】

  一、问题导入(激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引出故事主角,通过图片认识小弟弟)

  出示课件,介绍名字,为什么叫它漏嘴巴呢?

  二、欣赏理解(分段欣赏,理解故事内容)

  1、欣赏故事第一段(知道小弟弟掉米饭是因为吃饭时东张西望,通过小弟弟的录音提问,激发幼儿要去帮助小弟弟的愿望)

  (1)为什么说小弟弟是漏嘴巴?米粒都掉在哪里?

  他是怎样吃饭的?(辅问:他一边吃饭一边在看什么?)

  小弟弟为什么哭了?

  师:原来大公鸡在告诉小弟弟,米粒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我们一定要爱惜粮食。

  (2)你们听小弟弟在说什么?(录音哭着说:你们来帮帮我,我不想做漏嘴巴,不想被大公鸡啄)

  我们一起来帮帮小弟弟吧,告诉小弟弟吃饭时不掉米粒不做漏嘴巴的好方法有哪些?(重点问题,在帮助小弟弟的情境中,积累吃饭时不掉米粒的好方法。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及时出示相应的图片,给幼儿直观的引导,最后以简短儿歌的形式帮助幼儿梳理、小结。)

  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教师总结:扶住碗,拿起勺;看小碗,不说话;身体、下巴靠靠好;吃得干净身体棒。

  过渡语: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次的小弟弟有没有让大公鸡找到米粒呢?

  2、欣赏故事第二段(价值:将上一环节中总结的好方法编进小弟弟第二次吃饭的故事内容中,同时也是在帮助幼儿巩固和验证不掉米粒的好方法。)

  (1)现在的小弟弟是怎样吃饭的呢?

  (2)他对大公鸡说了什么?

  师:现在的小弟弟听了我们的好方法后,吃饭时再也不掉米粒了,变成了好弟弟。

  三、回归生活(大公鸡走出文学作品,走进幼儿生活。)

  师:“喔喔喔,喔喔喔”咦,是谁来了?

  大公鸡(出示大公鸡图片和声音):前几天,我去其他班级找米粒吃了,找到了好多漏嘴巴的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做漏嘴巴呀?(不想)一会儿吃中饭的时候我也要来你们这里找找有没有漏嘴巴,看看谁把饭菜撒在地上了。

  【教案延伸】

  (这是本次生活教案后的实践验证环节,借助“大公鸡”这一角色,督促幼儿积累吃饭时不掉米粒的好方法。)

  1、午餐环节,“大公鸡”到班级里来寻找掉米粒的漏嘴巴。

  2、教案后两天,拍摄我班幼儿午餐时的.视频,和孩子们一起玩《大公鸡找漏嘴巴》的游戏,找找漏嘴巴的小朋友,讨论交流更多地进餐好习惯和好方法。

  大公鸡找漏嘴巴故事分享:

  有一只大公鸡在院子里走来走去,这里啄啄,那里啄啄,找不到虫子吃,急得“咕咕咕咕”地叫。

  小弟弟捧着饭碗,坐在院子里吃饭。他一边吃,一边瞧着花蝴蝶飞来飞去,饭粒撒了一身,撒了一地。

  大公鸡看见了,可高兴啦!它连忙跑了过去,嘴里嚷着:“好运气,好运气!今天碰到一个漏嘴巴的小弟弟。”大公鸡跑到小弟弟身边,啄起地上的饭粒来,“哆哆哆”,啄得可快呢。真好玩!小弟弟越看越高兴,连吃饭也忘了。

  一会儿,大公鸡把撒在地上的饭粒吃光了,它还没吃饱呢。大公鸡抬起头来看了看,小弟弟的裤子上也有饭粒,就来啄小弟弟的裤子了。

  小弟弟说:“大公鸡,大公鸡,你怎么啄我呀!”大公鸡说:“小弟弟,小弟弟,我不是啄你,我是啄饭粒呢!”

  一会儿,大公鸡把撒在裤子上的饭粒吃光了,它还没吃饱呢。大公鸡抬起头来看了看,小弟弟的衣服上还有饭粒,就来啄小弟弟的衣服了。

  小弟弟说:“大公鸡,大公鸡,你怎么啄我呀!”大公鸡说:“小弟弟,小弟弟,谁啄你了,我是啄饭粒呢!”一会儿,大公鸡把撒在衣服上的饭粒吃光了,它还没吃饱呢。大公鸡抬起头来看了看,小弟弟嘴巴旁边有一粒饭,就来啄小弟弟的嘴巴。

  小弟弟害怕了,端起饭碗就跑:“大公鸡,大公鸡,别啄我,别啄我!”大公鸡说:“小弟弟,小弟弟,别跑,别跑,我不啄你,我不啄你,你嘴巴旁边有粒饭,让我吃了它!”大公鸡张开金翅膀,一下子跳到小弟弟的肩膀上,朝着他嘴巴上的饭粒,“哆”的啄了一下。

  小弟弟哭了起来:“奶奶来呀,奶奶来呀!”大公鸡可高兴呢,它说:“小弟弟是个漏嘴巴,掉下饭来,让我吃得乐哈哈。”奶奶来了,小弟弟问奶奶:“奶奶你说,我的嘴巴漏吗?”奶奶说:“傻孩子,哪有漏嘴巴呀,是你吃饭的时候,东看看,西瞧瞧,把饭撒了。”

  奶奶又给小弟弟盛了半碗饭,“快吃,快吃,可别再撒了。”小弟弟端着饭碗吃饭。大公鸡又来了,它说:“我还没吃饱呢,漏嘴巴,漏嘴巴,撒点饭粒让我吃呀!”大公鸡等呀等,一粒饭也没吃到。哦,小弟弟这回吃饭,可不东看看西瞧瞧了!他把饭吃得干干净净,拿着空碗让大公鸡瞧了瞧,对它说:“我是好弟弟,不是漏嘴巴。”

  大公鸡没办法,耷拉着脑袋,只好去找虫子吃了。

大公鸡教案13

  活动目标

  1.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体会音乐旋律。

  2.在理解基本动作的基础上,幼儿创造性的创编动作。

  3.合作创编,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重点

  初步用动作随音乐表现“毛毛虫变石头”的情景。

  活动难点

  通过创编,尝试用身体部位创造性的表现不同石头造型。

  活动准备

  1.外国歌曲音乐

  2.毛毛虫、大公鸡、各种不同形状大石头的幻灯片。

  活动时间:25分钟

  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开始部分

  1.故事导入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一个故事,你们肯定没有听过,想不想听呀?

  (2)教师讲述故事《大公鸡与毛毛虫》

  春天到了,有一群可爱的毛毛虫在草地上游戏,它们一边散步,一边唱歌,它们走一走,不时做个鬼脸,还扭扭屁股,玩的可高兴了。“突然”,一只大公鸡昂首挺胸的,咯咯咯的走来了,“呀!”大公鸡来了,可把毛毛虫们吓坏了,怎么才能不被大公鸡发现,不被它吃掉呢?咦,有了:“我们变成一块块大石头,就不会被大公鸡吃掉了。”于是聪明的毛毛虫们,相互做了个鬼脸,赶紧变成一块块不同形状的大石头,大公鸡大摇大摆的走来了,看看着、瞅瞅那,原来都是一块块大石头呀!一点也不好玩,一条毛毛虫也没有吃到,就咯咯咯的.走开了,聪明的毛毛虫们又开始游戏了。

  2.出示幻灯片(大公鸡、毛毛虫、各种形状的石头),幼儿体会故事内容。

  3.总结谈话:

  毛毛虫真聪明,想出的办法太好了!它们为了保护自己,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大石头,那么我们今天就把这个故事跟着音乐用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吧!

  第二环节:基本部分学习音乐游戏

  1.幼儿感知音乐,体会音乐旋律所表达的内容。

  幼儿和老师一起听音乐,边听音乐老师边讲解,毛毛虫散步,做鬼脸,扭扭屁股都用什么动作,让幼儿对故事更深的了解。

  2.幼儿学习游戏,听音乐随着音乐创编动作。

  幼儿和老师一起做动作,在变成石头的时候,要提醒幼儿“不能说话、不能动、等”重点强调“大公鸡最喜欢吃毛毛虫”。

  3.创编:老师和幼儿一起创编不同形状的大石头

  让幼儿进行创编,编一个和老师不一样的石头,分别让幼儿说说自己变得是什么石头。

  4.幼儿合作做音乐游戏。

  两个孩子合作变石头,每组幼儿要变出和别的组不同的大石头造型,找出每组幼儿,说说自己变得是什么石头,再跟随音乐做游戏。

  5.幼儿创作性表演游戏。

  第三环节

  结束部分:安全教育

  谈话:

  对幼儿进行自我安全教育,让幼儿知道安全处处都在,处处都要注意安全。

  活动延伸:在音乐区投放音乐等,幼儿继续创造性表演游戏。

大公鸡教案14

  教学目标:

  1.了解暖色与冷色的色彩知识,体会冷暖色彩对比的美感。

  2. 在绘画中体验艳丽的色彩给他们带来的美感,感受到它们产生的特殊的艺术效果。

  3.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意识和大胆表达自己对色彩感觉的能力。

  重点:了解冷暖色,认识和感知冷暖色对比带给人们的特有的`美感。

  难点:冷暖色在创作中的运用。

  学习材料:课件、 图片、油画棒 、彩笔、画纸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下面请同学们看大公鸡图片。课件

  师:大公鸡漂亮吗?你喜欢大公鸡吗?你为什么喜欢大公鸡?

  1、颜色看着漂亮,供人观赏。

  2、早上叫人起床。

  3、能斗鸡给人乐趣等。

  师:同学们真棒!说出了大公鸡这么多的好处!我们今天就来走进大公鸡,了解大公鸡。板书:大公鸡

  二、教授新课

  1、师:刚才我们看了生活中的公鸡,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画家作品中的大公鸡。出示课件(艳丽的大公鸡图片)1-3幅作品

  2、师:这张大公鸡画得真好看,为什么画得这么漂亮啊?生:色彩艳丽

  3、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表现艳丽的大公鸡。(板书课题)

  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个小游戏,找朋友。(教师做好色块,学生摆出对比色,谈感觉)

  4、师:下面我们欣赏这幅作品,这是农民画家画的《金鸡展翅》,作者怎样用颜色表现出这么艳丽的大公鸡?生:有冷色也有暖色。

  5、师:请同学仔细观察作品,作品中哪些颜色为暖色,哪些颜色为冷色?哪些颜色用的有规律?看哪幅画面颜色用的精彩?

  6、师:(课件展示)出示多幅大公鸡的图片:

  师:下面我们来看这张学生作品怎样用颜色表现出这么艳丽的大公鸡的?观察分析和刚才那幅图有什么不同?

  生:(颜色的渐变,公鸡展示脖子的美丽,造型奇特,勇敢活泼, S造型,颜色艳丽,(提倡学生个性发挥,教师正确引导)。

  7、师:这些大公鸡这么漂亮,看看老师怎样画大公鸡的。首先设计构思画一幅奔跑中的大公鸡,起稿画出大公鸡的基本形状,强调大公鸡的几个特点部位(头部大红的鸡冠,粗壮的爪子,翘起的尾巴)涂上艳丽的色彩。注意色彩的对比,过度,渐变。(然后出示已画好的艳丽的大公鸡画面)。

  师:(启发学生用真实,想象,幻想,抽象多种手段来表现自己心目中的艳丽的大公鸡,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冷暖色对比的知识)。

  师: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就运用冷暖色对比方法,用真实,想象,幻想,抽象手法画一只或多只艳丽的大公鸡。

  四.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用冷暖色对比的方法,画一幅色彩艳丽的大公鸡的创作画。

  五.展示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讲评。生之间就如何运用冷暖色使画面更好看进行相互交流,拓展思路。

  六、拓展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领域用到了冷暖色。

大公鸡教案15

  活动目标:

  1。 初步学习用唱与默唱交替的方法演唱歌曲。

  2。 激发幼儿爱护、喜欢大公鸡的情感。

  活动准备:

  1。 歌曲录音。

  2。 钢琴。

  活动过程:

  一。 复习部分。

  1。 复习歌曲《丁冬小门铃》。

  2。 引导幼儿唱出迎接客人和做客愉快地心情。

  3。 进行简单地歌表演,重点提醒幼儿左手动作。

  二。 学习歌曲《大公鸡》。

  1。 欣赏歌曲第一遍,听听歌曲的旋律怎样?

  2。 学习按歌曲的节奏用左手打拍子。

  3。 学唱歌曲《大公鸡》,边唱边拍手。

  4。 分小组继续学习对唱歌曲,如一组唱“大公鸡”。另一组唱“穿花衣”。

  5。 启发幼儿把每句歌词的最后一个字处理为默唱,并用拍手表现。

  6。 启发幼儿把每一乐句的前半部分或后半部分处理为默唱。

  附:小鸟穿花衣教案

  一、活动目标:

  1、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画出鸟儿的外形特征。

  2、在巩固线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装饰,初步学习前后空间画法。

  二、活动准备:记号笔、油画棒、绘画纸

  三、活动过程:

  1、了解鸟的外形特征并用绘画的方式画出来。

  师:“请小朋友看黑板上谁来了?师边画边引导幼儿猜猜谁来了?大圆形的是它的头,小圆形是它的'眼睛,加上尖尖的嘴巴。椭圆形的是它的身体,身体上有两个翅膀,一个上一个下,加上象梯形一样的尾巴,这个动物就变出来了,看看是谁呀?”(小鸟),“小鸟也需要朋友的,看一个鸟朋友从这里飞来了,”(师再示范一个不同方向的小鸟),

  2、初步学习空间画法。

  师:“看这只小鸟,先画头,它的身体躲在这只鸟的后面了,怎么画呢?”请幼儿先说说再画出来。“原来碰到前面小鸟的地方,只要跳过去后再画就画出来了。

  3、进一步装饰小鸟。

  师:“小鸟看见小朋友穿了这么漂亮的衣服,它也吵着妈妈要穿花衣,可是鸟妈妈忙着捉虫没空,我们来给小鸟穿花衣好吗?”

  师:“想一想用一些什么图案来把小鸟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幼儿自由说,根据幼儿说到的,师随即把这些图案画在黑板上。

  师:“你可以选择一种喜欢的图案,然后密集地装饰在小鸟的身上。”

  4、幼儿作画,师指导。

  重点引导幼儿画出躲在后面的小鸟和装饰时图案有规律,不凌乱。

  5、互享幼儿作品。

  师:“请你们找找谁画出了躲在后面的小鸟了,谁把小鸟打扮的最漂亮。”

【大公鸡教案】相关文章:

大公鸡的教案03-16

大公鸡教案04-20

《大公鸡》教案02-27

大公鸡和漏嘴巴大班教案04-27

小班语言优质教案《大公鸡与漏嘴巴》08-23

小班音乐优质课大公鸡教案04-07

小班语言优质教案《大公鸡与漏嘴巴》09-29

骄傲的大公鸡04-03

大公鸡的作文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