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蜻蜓停一停

时间:2024-04-23 11:42:51 美云 教案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中班科学教案蜻蜓停一停(精选7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蜻蜓停一停,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科学教案蜻蜓停一停(精选7篇)

  中班科学教案蜻蜓停一停 1

  活动目标:

  用动作表现蜻蜓的飞行姿态。

  初步感知儿歌的语言和结构的艺术表现特点。

  创编儿歌。

  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知道在发生危险时如何自救。

  活动准备:

  "儿歌":《红蜻蜓》。

  图画纸、画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幼儿用书《红蜻蜓》画面,请幼儿说一说,做一做:

  图上有谁,红蜻蜓在干什么?

  红蜻蜓飞累了,停在哪里?

  引导幼儿想象蜻蜓在势头上、水上停的样子,在大风大雨中飞行、降落的样子,并用肢体动作,表现蜻蜓飞行?

  学念儿歌《红蜻蜓》。

  想象创作一。

  引导幼儿根据儿歌线索展开想象:红蜻蜓还会停在哪里?

  请幼儿把自己的想象画成一副画。

  请幼儿交流各自的画面内容,鼓励幼儿模仿儿歌的句式来概括表达。

  帮助幼儿整理仿编的儿歌内容,并根据儿歌的结构表现特点,请三个幼儿合作创编一首新儿歌请幼儿学习朗诵各小组新编的儿歌想象创作二。

  组织幼儿进行讨论:你喜欢什么动物?它会在哪里做什么?。

  鼓励幼儿嘎那据儿歌的语言和结构特点来创编儿歌。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属于学前艺术领域,《幼儿园教育新纲要》指出:“(幼儿教育)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操作活动,使他们感受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因此,作为教师的我要成为引发者、支持者和引导者,使幼儿获得乐学、会学。整个活动以游戏化、情节化的形式展开。活动中,我创设了良好的游戏情节,提供了丰富的、开放性的教、学具,充分调动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使孩子始终在积极的状态中自主地学习。活动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对幼儿能力、习惯及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照《纲要》精神,反思我的教学,从中得到了一些启示:

  1、在活动中要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新理念,教师要真正做到以参与者、支持者的角色出现在整个活动中,如:让孩子看,让孩子说,让孩子学,让孩子做,让孩子评,在各种游戏活动中掌握点子与食物的配对。

  2、教学内容:源于生活,缘于兴趣。

  新《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玩具蜻蜓》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缘于幼儿的兴趣。因此,选择这个来源于幼儿生活,又是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内容,既是幼儿熟悉的,又基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只要动手操作,就会有体验,有收获。同时又有挑战性,而幼儿这种积极参与活动的态度、情感,是幼儿终身发展所要具有的。因此,我认为教学内容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有价值的。

  中班科学教案蜻蜓停一停 2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废旧材料进行蜻蜓的制作,表现其外形特征。

  2、大胆尝试用对称的方法进行制作,养成耐心细致的习惯。

  重点:

  用废旧材料进行蜻蜓的制作,表现出其外形特征。

  难点:

  用对称的方法制作蜻蜓眼睛和翅膀。

  活动准备

  1、旧牙刷、卡纸、剪刀、铅笔、橡皮、双面胶。

  2、课件《蜻蜓,停一停》,音乐《红蜻蜓》。

  3、蜻蜓范例。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朗诵儿歌《红蜻蜓》。

  2、师:刚刚这首儿歌里面讲到了一种什么昆虫?你们见过蜻蜓吗?它是什么样子的?

  二、观察蜻蜓图片,了解其外形特征。

  1、师:老师这里正好有一些蜻蜓图片,我们一一看,是不是和我们小朋友形容的是一样的呢。

  2、出示课件,师幼共同观察、欣赏。

  (1)师(出示图一):你们看,这是什么?(红蜻蜓)和我们刚刚儿歌里听到的是一样的。它的眼睛在哪里?看上去怎么样?(大)它的身体又是怎样的?(细细长长的)它的背上有两对翅膀,是什么形状的?

  (2)继续欣赏其他蜻蜓图片。

  (3)师:刚刚我们欣赏了很多蜻蜓图片,我们发现虽然蜻蜓的颜色有不同,大小有不同,但它们都有共同的外形特征,谁来说说看?

  (4)师:蜻蜓有一对大大的眼睛,身体细长,还有两对薄薄的`翅膀。

  三、学习制作蜻蜓。

  1、出示蜻蜓范例。

  2、观察蜻蜓范例,了解其制作方法。

  (1)师: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老师的蜻蜓是用什么材料做出来的?是怎么做的?

  (2)讲解制作方法与步骤:可以先将纸对折后再画出一个半圆(折痕为圆的直径),然后剪下来,这样剪出来的圆就比较对称,最后在牙刷头上粘贴好。用同样对称的方法,做好翅膀,这样一个蜻蜓就完成了。注意:蜻蜓的翅膀一对大一对小。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给能力弱的幼儿帮助。提醒幼儿安全用剪刀。

  四、跟着音乐进行蜻蜓表演。

  师:小朋友们的蜻蜓都完成啦,它们都迫不及待想起飞了,下面,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飞起来吧。

  附儿歌:《红蜻蜓》

  红蜻蜓,

  轻轻停,

  石上轻轻停,

  水上轻轻停,

  风里轻轻停。

  中班科学教案蜻蜓停一停 3

  一、教学目标

  让幼儿了解蜻蜓的基本特征和习性。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活动,让幼儿对自然科学产生兴趣。

  二、教学准备

  蜻蜓图片或实物模型。

  蜻蜓飞行视频。

  蜻蜓折纸材料。

  绘画纸、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蜻蜓图片或实物模型,让幼儿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动物?你们见过蜻蜓吗?它有什么特点?”引导幼儿描述蜻蜓的外形特征,如大眼睛、长尾巴、两对翅膀等。

  了解蜻蜓

  教师播放蜻蜓飞行的视频,让幼儿观察蜻蜓飞行的特点。然后向幼儿介绍蜻蜓的生活习性,如蜻蜓喜欢停留在树枝或草丛上,它们以捕食昆虫为生等。

  动手制作

  教师向幼儿展示蜻蜓折纸的方法,并指导幼儿动手制作蜻蜓折纸。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蜻蜓的.翅膀形状和折叠技巧,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绘画活动

  教师让幼儿用绘画纸和水彩笔等绘画工具,画出自己心中的蜻蜓。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注意蜻蜓的颜色和细节的表现,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课堂小结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今天学到的关于蜻蜓的知识,并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今天的学习内容。同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家庭作业,如让幼儿在家中观察蜻蜓的生活习性,或让幼儿与家长一起制作蜻蜓折纸等。

  四、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通过观察、制作和绘画等多种方式,让幼儿更加直观地了解了蜻蜓的基本特征和习性。同时,通过动手制作和绘画活动,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个幼儿的表现和反应,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有效的学习体验。

  中班科学教案蜻蜓停一停 4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初步了解蜻蜓的基本特征及生活习性。

  2. 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幼儿观察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 多媒体设备播放蜻蜓的生活照片和视频。

  2. 蜻蜓模型或实物标本(若条件允许)。

  3. 幼儿画册或故事书,有关蜻蜓的内容。

  4. 制作蜻蜓手工材料,如彩纸、剪刀、胶水等。

  活动过程:

  导入环节:

   教师以讲故事的方式引入蜻蜓的主题,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探索环节:

  1. 认知蜻蜓:展示蜻蜓的照片或视频,引导幼儿观察蜻蜓的身体构造(头、胸、腹、翅膀、眼睛等部位),并介绍蜻蜓的基本特征和飞行特点。

  2. 生活习性:讲解蜻蜓的生活习性,如捕食方式、繁殖行为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

  实践活动:

   手工制作:带领幼儿用彩纸制作简易的'蜻蜓模型,锻炼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创造力。

   户外观察(如果可能的话):在安全环境下实地寻找蜻蜓,让幼儿尝试模仿蜻蜓的动作,体验蜻蜓飞行的感觉。

  情感教育:

   引导幼儿认识到蜻蜓是益虫,我们要保护它们,不可以随意捕捉。

  总结环节:

   回顾今天所学的知识点,强调蜻蜓对我们生活环境的重要性,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所学。

  延伸活动:

   安排亲子阅读时间,推荐一些关于蜻蜓的科普绘本或动画片。

  中班科学教案蜻蜓停一停 5

  【活动目标】:

  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蜻蜓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2. 技能目标:通过观察、讨论和动手操作,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生物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爱护自然、保护生态的意识。

  【活动准备】:

  1. 教具:多媒体课件(包含蜻蜓的图片、视频等)、蜻蜓模型或标本、蜻蜓生活习性的挂图、彩色卡纸、剪刀、胶水、画笔等手工材料。

  2. 环境创设:布置“蜻蜓乐园”主题墙,展示各种形态、颜色的蜻蜓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播放蜻蜓飞行的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昆虫吗?它们在做什么呢?”引发幼儿对蜻蜓的兴趣,引入主题。

  二、认知环节(15分钟)

  1. 认识蜻蜓: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种类蜻蜓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蜻蜓的身体结构(头、胸、腹、翅膀、眼睛等),并简单讲解各部分的功能。同时,强调蜻蜓色彩斑斓的翅膀和复眼是其独特之处。

  2. 了解蜻蜓的生活习性:利用挂图或动画,讲述蜻蜓的生命周期(卵、稚虫、成虫),生活习性(捕食方式、飞行特点、栖息环境等)。特别指出蜻蜓是益虫,能帮助我们消灭害虫,维护生态平衡。

  三、探索环节(10分钟)

  1. 模拟蜻蜓飞行:组织幼儿模仿蜻蜓飞行的动作,感受其独特的飞行方式(如悬停、急转等),进一步加深对蜻蜓飞行特性的理解。

  2. 制作蜻蜓手工:发放彩色卡纸、剪刀、胶水、画笔等材料,指导幼儿动手制作简易的蜻蜓模型,鼓励他们根据所学知识自由设计蜻蜓的颜色、形态,锻炼动手能力,同时巩固对蜻蜓特征的认识。

  四、拓展环节(10分钟)

  1. 角色扮演:邀请幼儿扮演蜻蜓、花朵、小草、小鱼等角色,进行情境表演,模拟蜻蜓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作用,让幼儿在游戏互动中理解蜻蜓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2. 环保倡议:引导幼儿思考如何保护蜻蜓及其生活环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如不随意捕捉蜻蜓、保护水源、减少农药使用等,并将这些倡议写在“爱护蜻蜓,保护环境”的海报上,张贴在班级公告栏,增强环保意识。

  五、结束环节(5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次活动中学习的蜻蜓知识,强调蜻蜓作为益虫的`重要性,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爱护蜻蜓,共同维护生态环境。最后,播放轻松的音乐,带领幼儿做放松活动,结束本次科学探究之旅。

  【活动延伸】:

  1. 在自然角投放蜻蜓相关的科普读物,供幼儿自由阅读,持续激发他们对蜻蜓及自然科学的兴趣。

  2. 家园共育:建议家长周末带孩子去公园或湿地观察真实的蜻蜓,将课堂知识与实际观察相结合,提升幼儿的观察力和对自然的热爱。

  中班科学教案蜻蜓停一停 6

  【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蜻蜓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提升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初步的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生物的兴趣,培养爱护生态环境、尊重生命的`情感。

  【活动准备】:

  1. 教学PPT或视频:包含蜻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捕食方式等内容。

  2. 蜻蜓模型或图片:供幼儿观察、讨论。

  3. 手工材料:彩色纸、剪刀、胶水、竹签等,用于制作简易蜻蜓模型。

  4. 户外观察区:如幼儿园附近有蜻蜓出没的地方,提前做好安全考察。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 教师出示蜻蜓模型或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昆虫吗?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发幼儿对蜻蜓的兴趣。

  二、认知探索环节(15分钟)

  1. 教师播放教学PPT或视频,讲解蜻蜓的基本特征(如两对翅膀、长而细的身体、大眼睛等)、生活习性(如生活在水边、善于飞行、捕食蚊虫等)及生态价值(如控制害虫数量,维护生态平衡)。

  2. 互动提问:请幼儿根据所学知识,描述蜻蜓的特点,或者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蜻蜓行为,加深理解。

  三、动手实践环节(20分钟)

  1. 教师示范如何用彩色纸、竹签等材料制作简易蜻蜓模型,并强调使用剪刀的安全事项。

  2. 幼儿分组动手制作蜻蜓模型,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发挥创意,制作出形态各异的蜻蜓。

  四、户外观察环节(10分钟) 若条件允许,组织幼儿到户外观察区寻找并观察真实的蜻蜓,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蜻蜓的飞行姿态、停歇位置等,尝试理解蜻蜓“停一停”的行为与环境、捕食等的关系。

  五、总结延伸环节(5分钟)

  1. 回到教室,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蜻蜓模型,分享制作心得及观察到的蜻蜓行为。

  2. 教师总结:蜻蜓是大自然中美丽而有益的昆虫,它们不仅有独特的外形和飞行技巧,还能帮助我们消灭害虫,保护环境。我们要尊重和爱护这些小生物,共同守护我们的家园。

  【活动延伸】:

  1. 在科学区投放更多关于蜻蜓的科普书籍或卡片,供幼儿自由阅读和探索。

  2. 家园共育:建议家长周末带孩子去公园或湖边实地观察蜻蜓,进一步增强孩子对自然生态的亲近感和保护意识。

  中班科学教案蜻蜓停一停 7

  【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蜻蜓的基本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飞行特点。

  2. 技能目标:通过观察、讨论、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幼儿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幼儿对自然生物的兴趣,培养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活动准备】:

  1. 教学PPT或视频:展示不同种类蜻蜓的图片及蜻蜓飞行、捕食等生活场景。

  2. 蜻蜓模型或实物(如条件允许):供幼儿直观观察和触摸。

  3. 制作“蜻蜓停一停”游戏所需材料:彩色卡纸、吸管、剪刀、胶水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

  1. 教师出示蜻蜓模型或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昆虫吗?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发幼儿对蜻蜓的兴趣。

  二、认知环节

  1. 外形特征探索:教师通过PPT或实物展示,引导幼儿描述蜻蜓的身体结构(头、胸、腹、翅膀、眼睛等),理解蜻蜓独特的身体特征(如复眼、长尾巴等)及其功能。

  2. 生活习性揭秘:播放蜻蜓生活场景的视频或图片,讲解蜻蜓的生活习性,如喜欢在水边活动、捕食小昆虫、产卵于水中等,帮助幼儿理解蜻蜓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3. 飞行特性的探究:通过动态演示或视频,介绍蜻蜓独特的飞行方式(如悬停、急转弯等),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蜻蜓能如此灵活飞行,并解释其生理结构特点(如强健的肌肉、轻薄的翅膀等)。

  三、实践操作环节

  “蜻蜓停一停”游戏制作与玩耍:

  1. 制作蜻蜓模型:发放制作材料,指导幼儿利用彩色卡纸剪出蜻蜓的身体各部分(头、胸、腹、翅膀),用吸管作为身体支架,再用胶水粘合组装成蜻蜓模型。

  2. 模拟飞行:鼓励幼儿手持自制蜻蜓模型,模仿蜻蜓的飞行方式(如悬停、急转弯等),体验并理解蜻蜓飞行的灵活性。

  3. 游戏“蜻蜓停一停”:设置若干“停靠点”(如贴在地上的花朵图案),幼儿手持蜻蜓模型,按照教师指令或自行决定在各“停靠点”上做出“蜻蜓停一停”的`动作,锻炼反应能力和协调性,同时寓教于乐,加深对蜻蜓飞行特性的理解。

  四、总结延伸环节

  1.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今天学到的蜻蜓知识,强调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角色以及保护蜻蜓、爱护环境的重要性。

  2. 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所学知识,或在户外活动中寻找并观察真实的蜻蜓,进一步增强对自然生物的亲近感和观察兴趣。

  【活动反思与评价】:

  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应观察记录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及行为表现,以此评估活动效果,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和调整依据。

【中班科学教案蜻蜓停一停】相关文章:

中班蜻蜓教案03-26

中班教案玩具蜻蜓02-24

蜻蜓10-09

蜻蜓的作文04-22

蜻蜓散文10-06

中班科学教案07-20

中班科学教案07-02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9-04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