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2-25 11:49:27 教案 投诉 投稿

【必备】小学语文教案锦集七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必备】小学语文教案锦集七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进一步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掌握识字的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风筝代表着“我们”理想。

  3、有感情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春天人们最喜欢做的户外活动是什么?你都见过什么样式的风筝?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这篇课文里也介绍了很多风筝,想知道它们是什么样式的风筝吗?赶快打开书,看看书中是怎么写的。

  [通过和学生交谈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拉近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标自然段的序号,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生字都认识了?我们一起来认一认。(出示课件)指名读、开火车读。强调:翅膀翩舞勺的读音及字形。

  [提醒学生注意易错的声字读音和字形。]

  3、这些生字都回到课文里了,你们还认识吗?让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先用手势告诉老师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我们来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们的生字读音读准了吗?

  5、请同学们评价一下,你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

  [让学生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别人。]

  三、精读课文、体会感悟。

  1、同学们说的不错,下面请你们默读课文,画出“我”和小伙伴都放飞了什么样的风筝?

  [让学生通过一个问题进行思考并找寻答案。]

  2、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师随机板书。

  3、小伙伴们扎出这么多的风筝,咦?为什么他们扎出的风筝不一样呢?你能从书中找出答案吗?课件出示:“每个人的理想不一样,扎出来的风筝也不一样。”

  4、那么你们知道这四位小朋友的理想是什么吗?快速略读课文,找出答案。教师板书。

  [帮助学生找出二至六自然段的重点句。也为下面学生理解“理想的'翅膀”的含义作铺垫。]

  四、读中感悟。

  老师知道咱班肯定有小朋友和这些小朋友的理想一样,那么挑选你喜欢的段落,自己练习朗读。指名读。

  1、老师想知道“翩翩起舞”是什么意思?谁能给大家表演一下?教师评价:你表演的真像。

  2、我们班王雨薇和“薇薇”的薇一样。

  [指导学生练习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运用表演、想像的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薇”字拉近文本和学生的距离。拉近老师和同学的距离。]

  过渡:芳芳没有想好,于是就照自己的样子做了个风筝,老师想知道你们的理想是什么?谁来说?

  3、如果让你们来放风筝你想放什么样的风筝?

  [将学生的理想和风筝联系起来,为理解“理想的翅膀”的含义作铺垫。]

  过渡:下面就请你们闭上眼睛,想像一下,天空中飞着的都是象征着你们理想的风筝,你此时的心情怎样?就请你带着这种心情,朗读下面的一段话。(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教师发现学生朗读出现问题时,可以进行示范,进一步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也可以师生共同合作朗读。

  [通过师生的合作朗读此时学生的情绪高涨。]

  4、是啊,理想的翅膀就是这些在天空中飞着的——风筝(教师板书)。

  小结:同学们,这些风筝就代表我们的理想,它寄托着我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5、下面就让我们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一起朗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课件出示)

  五、课外延伸。

  同学们,要想让象征自己理想的风筝越飞越高,现在应该怎样做呢?

  [让学生明白要想实现理想必须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从现在开始就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实现理想。]

  六、总结。

  希望同学们课下也扎一个象征你理想的风筝,到户外去放一放。老师也希望你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指导写好“及、阵、净、耍”。

  3、了解雨后天空的美丽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观察、爱想象的良好习惯。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小鸟头饰。

  3、每位学生一张白纸和一盒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文

  1、上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了第22课《云房子》,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一回小鸟,也来造一造云房子。

  2、云房子用什么来造?白云从哪里来?请小朋友打开书本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二、创设情境,用心领悟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多媒体出示第一自然段图文。学生自读。

  2、指名读。指导读出美的感觉。

  3、雨过天晴,天空中留着一朵朵白云,多美呀!我们一起把第一自然段读一读,把这种美的感觉读出来。

  (二)创设情境,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谈话:蓝蓝的天空白云飘,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时,小鸟也来凑热闹。(教师演示电脑。

  2、看到天上的白云,小鸟说——指名读(板书:小鸟建造)

  3、指导学生读好:哇,这么多白云!我们来造云房子。

  请小朋友戴上小鸟的头饰,现在,你就是其中的一只小鸟,当你看到这么多白云,心情怎样?请你带着高兴的心情来读好这句话。学生自读。

  交流:现在,我要听听哪只小鸟最想造云房子,想造云房子的一起站起来告诉我。

  4、大家都想造房子,那么云房子造什么式样?让我们先来读读课文的第二小节,参考一下别的小鸟造的云房子,然后把你喜欢的云房子画出来。

  5、学生朗读、画画,教师巡回观察,将学生所画的云房子按课文描绘的五种形态各挑选一份。

  6、现在,把你造的云房子向同组的小朋友介绍一下。(我造的是——的云房子,你看它——)

  7、学生上台介绍。

  8、小鸟们造的云房子可真漂亮。(多媒体出示第二自然段图文)教师边演示多媒体,边范读描写云房子的课文。

  9、指导朗读:这么美的云房子,你们喜欢吗?谁也能学着老师的样子把这段课文读好,先自己试试,可以一边读一边加上动作。指名读。

  10、谁能不看课文把小鸟们造的云房子介绍给大家。

  11、除了课文中描写的云房子,你还想造什么样的云房子?发挥你的想象,把你想造的继续画出来。

  12、大家造的云房子真多,真漂亮,你们想互相参观一下吗?那就飞出你的云房子,到你好朋友家去做客,去参观、去玩耍。

  13、你能把你参观到的放在这样的句式中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多媒体出示:我们的云房子真漂亮啊!它们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

  (三)学习第三、四节

  1、云房子造得这么

  多,这么美,大家互相做客、互相玩耍,开心吗?带着这种心情读读课文的三、四小节。

  2、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四)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小鸟们玩得可真开心,忽然,呼啦啦吹来一阵风,请大家仔细观察电脑屏幕。你看到了什么?(板书:风吹走了没有了)

  2、你觉得奇怪吗?那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好第5小节?

  3、自读,指名读。

  4、点击电脑屏幕,出示最后一段图文。师引读:天空像只剩下

  5、小鸟们没有了云房子,但是看到笑眯眯的太阳和水汪汪的蓝天,又会说些什么呢?四人小组交流一下。

  6、天空变得那样洁净、艳丽,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这种洁净之美读出来,好吗?

  (五)总结全文

  大自然真是神奇、美丽,有云时,天空中白云朵朵,千姿百态,无云时,天空又是那么洁净,我们一起来朗读全文,再次来体验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三、学习生字,认真书写

  1、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4个生字。多媒体出示4个在田字格中的生字。

  2、谁来读读这四个字。净:后鼻音,阵:前鼻音。

  3、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有没有快速记住它们的方法。

  4、指导字形结构、位置大小及正确笔顺。(电脑提示关键笔顺,并出示书写过程)

  提醒学生注意:

  (1)这四个字的笔顺我们书上已经写出来了,请大家跟着书本自己书空一遍。

  (2)我们在写这四个字时你觉得有哪些地方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及”字的第二笔横折折撇是一笔连写,不要分开。

  “阵”左窄右宽,右边是“车”,不要写成“陈”

  “净”:“争”的第四笔一横要出头。

  “耍”:上下结构,上半部分“而”要写得扁平些,注意不要写成“要”

  5、学生练写(先仿后临)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笔顺及写字姿势。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1、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学习了《云房子》一课,课文写得生动,大家也学得认真,都觉得很有趣味。的确,天上的白云千变万化,形状多种多样,给人美的感觉和无穷的想象。放学后,大家把课文多读几遍,多加感受。这样,有利于下一节课进行背诵。

  2、电脑出示练习题:请你在傍晚时,去观察一下天上的白云或彩霞,看看它们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然后,仿照课文第二自然段,用“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说一段话,有兴趣的同学写下来。

  板书:

  小鸟造——多种多样

  云房子

  风吹来——没有了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2、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3、积累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4、理解成语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德育目标: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

  课前准备

  1、整理本组课文收集的相关资料。

  2、搜集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无限的延伸,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对生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吧。

  二、自主准备

  1、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投影出示:

  内容: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

  讲讲自己知道的热爱生命的故事;

  谈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

  3、回忆本组学习的几篇课文,浏览搜集的资料,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三段文字。

  4、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样说。

  5、自己轻声练习讲述。

  三、畅所欲言

  1、自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评议、指正。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个别指导。

  2、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交流,要求讲话学生清楚流畅地表达,听者认真、安静地倾听。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进行评议、辩论。

  四、总结评价

  1、自我评价:自己在这节课中发言是否踊跃,表达是否清晰,态度是否大方,思维是否敏捷,与同学的交流、合作是否积极等。

  2、学生评价: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为什么?

  3、教师评价:总结本节课中学生突出的优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畅谈了自己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感悟,老师认为大家的发言都很有见地。把你们所谈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默读提示,画出习作要求。

  2、投影出示习作要求:

  内容具体;

  写出真实感受;

  题目自定。

  三、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请同学们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3、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中的成功之处。

  五、誊写作文,制作墙报

  1、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直到满意后再抄写在作文本上。

  2、整理习作和资料,办一期以“热爱生命”为专题的板报。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卡中的词语。

  2、听写其中的词语。

  二、我的发现

  1、同学们,学习完本组课文后,你发现一些句子有较深的含义吗?下面请同学们先来看看小林和小东都发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小林和小东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探究理解句子较深含义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方法。如:仔细想、联系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抓法。

  3、快速浏览本组课文,你还能发现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的深层含义或言外之意。

  三、日积月累

  1、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先指导学生读正确,然后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或认识,之后请学生快速背诵。

  2、教师补充出示一些名言,请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a、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丁玲

  b、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c、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d、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e、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

  3、请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关于热爱生命的名言,共同进行赏评。

  4、鼓励学生课下将自己最喜欢的生命格言制成书签。

  四、成语故事

  1、自己读故事,感受句子的含义,画出不懂之处。

  2、小组交流,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故事的理解,互相质疑解难。

  3、全班交流,说一说这个成语故事蕴含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的体会。

  4、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第六组

  教学内容本组教材以“乡村生活”为主题,精读课文有《乡下人家》《古诗词三首》,略读课文有《牧场之家》《麦哨》。课后还安排了本册教材的第二次综合性学习。还有一个词语盘点、一个学习园地。

  教学目标

  1、重视积累优美语言,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田园生活画面。

  2、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通过讨论,交流对问题的看法和自己学习课文所懂得的道理。

  教学难点进一步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的默读与自学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措施本单元教学按搜集资料、初步感知——课文具体解读——读练综合运用的思路来组织教学。

  教学时数。10—14课时,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本学期总第11—12课时本单元第1—3课时授课日

  期:9。19—9。21授课人:田辉

  课题:gkh课型:新授第一课时

  一、设计理念

  《gkh》拼音教学在设计上运用了多种教学原则,以学生为本,创设学习?生气?,增强基础?底气?,培养语文?灵气?。

  1.童话中漫游,情境中体验,心灵中融合。将枯燥乏味的拼音教学内容贯穿在童话故事之中,借助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兴趣。

  2.快乐中学习,活动中表演,欢笑中教育。让教与学尽量在游戏中展开,在活动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与轻松,在欢笑中传递各自独特的体验。

  一、教学目标

  l。学会gkh三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读准gkh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二、教学重点

  gkh的发音、两拼音的拼音方法。三、教学难点两拼音的拼音方法。四、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字母卡、音节卡五、教学过程(一)复习

  1。认读声母bpmfdtnl。

  2。练习四声,重点练习单韵母e。

  3。练习bpmfdtnl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二)讲授新课

  1。教学声母?g?。

  ①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图上画的是一只鸽子叼着一支长长的柳枝。)

  ②g是舌根音。发音部位和方法是:舌根高抬,顶住软腭,憋住气流,然后突然放开。

  ③g像什么?

  (像鸽子叼着的柳枝。像g。)q下加弯ggg。

  ④g的笔顺:cg两笔写成。写在中格和下格。⑤学生在本子上书写。

  2。教学声母?k?。

  ①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图上画的是几只小蝌蚪在吃水草。)

  ②k,的发音基本和g的发音相似,舌根高抬顶住软腭,憋住气流,但在放松舌根的时候要送气。

  设计意图:由于g、k的发音相似,学生不容易区别,所以在此,细致的'讲解他们发音时的不同,并加强练习和形象化讲解,使得学生能够区分开他们。

  ③两只小蝌蚪游到水草边,形状像k。

  ④顺口溜:蝌蚪吃草kkk。

  笔顺:k两笔写成,写在上格和中格。注意?<?是一笔写成。

  ⑤学生书写。

  3。教学声母?h?

  ①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图上画的是一个小弟弟坐在椅子上喝水。)

  ②舌根高抬,接近软腭,留一道缝,让气流从当中挤出来,是摩擦的声音。

  ③h的形状像小弟弟坐的椅子:一张椅子hhh。④笔顺:h两笔写成,写在上中格。

  (三)学习gkh与单韵母相拼。

  1。出示音节,学生试读。

  2。教师范读,生跟读。

  3。用各种方式练读。

  (四)、作业设计

  1。反复练习gkh的发音及与单韵母相拼。

  2。gkh各写一行。

  六、板书设计

  ggagegu

  kkakeku

  hhahehu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三拼连读的拼音方法。

  2。认识五个生字,会读儿歌。二、教学重点

  gkh的发音、三拼音的拼音方法及认字。三、教学难点三拼音的拼音方法。四、教学准备课文插图、字母卡、音节卡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认读声母gkh,背顺口溜。

  2。听写gkh。

  3。复习两拼音:ga、ge、gu、ka、ke、ku、(练读四声。)ha、he、hu。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受到课文中感情的熏陶。

  2、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二、教学重点: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二、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体会神话故事的神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生字词语:

  2、回忆上节课1、2两段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3、4两段:

  1、学生自读3、4两段,把女娲补天的过程用3个词语来概括。

  (1)、学生读课文,概括。教师巡回指导。

  (2)、反馈:找石头——炼石头——补天

  2、学生自学第三段。

  (1)、学生自学第3段:找出具体描写找石头的句子划上横线,读一读,体会到了女娲的什么。

  (2)、交流、反馈。并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体会好感情,再一次朗读体会。

  3、学习第4段。

  (1)、请学生读读第4段找找女娲是怎样炼石头的?

  (2)、自己读女娲炼石头的两句话,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3)、交流。

  (4)、请学生把这一段中的动词找出来。

  (5)、学习女娲补天的过程:

  请同学找动动词,读女娲补天的过程,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三)、学习第5段。

  1、体会为什么是五彩的云霞?

  2、想像说话。

  (四)、结全课文中的泡泡进行写话训练。

  (五)、:

  女娲补天(说课)

  女娲补天这课文是人教版6册的一课文,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是的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女娲的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我上的是第2课时,主要是讲女娲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这节课的重点是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难点是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朗读能力。我通过让学生自学课文第3段女娲找石头的过程,并让学生独立从具体的语句中讲讲,我通过读这句话,体会到了女娲的什么。再让学生带着体会到了的读好这几句话,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朗读能力。

  二、在阅读中体会神话故事的神奇。在第4段的教学中首先同样是让学生体会女娲炼石头的艰辛来体会女娲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品质。其次是通过反复朗读来体会出女娲补天的传神来体会神话故事的神奇。

  三、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通过让学生想像女娲补好天后,大地上又会是一种怎样的景像呢?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培养学生写的能力。最后结合课文结尾的泡泡女娲真了不起,按排你能写几句话夸夸女娲吗?让学生的读写结合起来。

  总之,在新课程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能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享受到快乐。

  女娲补天(反思)

  女娲补天这课文是人教版6册的一课文,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是的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女娲的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我上的是第2课时,主要是讲女娲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这节课的重点是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难点是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上了《女娲补天》这课文,我通过让学生自学课文第3段女娲找石头的过程,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再让学生从具体的语句中讲讲,通过读这句话,体会到了女娲的什么。再让学生带着体会到了的读好这几句话,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朗读能力。在教学中我能让学生想像女娲补天后的景象及女娲真了不起,你能写几句话夸夸女娲吗?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写话能力。

  这堂课教学之后,还有很多的不足。如本课文的重点是通过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这个过程是非常辛苦的。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应该要和学生一起溶入到女娲如何找石头,炼石头这些辛苦的过程中去,在自己的脸上表情中也应该体现,而不是高兴,我想如果我能做到溶入课文的话,教学效果肯定能更好,能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二这课文的难点是在阅读中体会神话故事的神奇。这个难点在这堂课上没有突破。虽然在备课时我就这个问题想了好几遍,最终决定在第4段女娲补好天后按排一个说话,这时候,你想说些什么?我想让学生说出我觉得女娲补天的过程真神奇啊!那么我在趁机讲一讲,但是在说的时候,没有同学说到,所以这个难点最后应该说没有突破。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即席辩论的方法和途径,做到有理、有节、有礼。

  2、培养发言能抓住要害,有较强的说服力。

  3、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应变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语引入

  有时候,对一个问题会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看法,这就要通过辩论来互相启发,提高认识,在辩论前,要根据自己一方所持的观点准备材料,在辩论中要根据对方发言的漏洞进行即席反驳,这就是即席辩论。要使即席辩论有效地击中对方要害,那就应该仔细听清对方辩论中提出的观点和内容。寻找其发言中的漏洞。并记下这些漏洞,根据自己准备的材料,有的放矢地进行反驳,并阐明自己的观点,这是辩论中最重要的本领。

  二、典型引路:

  1、出示辩论题:有了电脑,还要花功夫练习写字(正方)

  有了电脑,不要花功夫练习写字(反方)

  2、展示部分辩论场景:(放录像)

  反方发言:我认为"有了电脑,不要花功夫练习写字。"因为电脑中有各种字体,练了也没有用。如果你需要的话,从电脑中找出制作一下不就行了吗?从而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来做别的工作,这也是时人代文明发展的标志。

  三、组织讨论:正方如何反驳。

  1、正方记下发言漏洞:

  (⑴如果需要的话,从电脑中找出制作打印出来就可以了。

  ⑵这也是时代文明发展的标志。)

  2、从哪些地方进行反驳:

  (1、如果需要的话,从电脑中找出制作打印出来就可以了。

  ①我需要特别大的`字你能制作吗?

  ②现场需要,当时没有电脑怎么办?

  ③人家需要你提个意见,写个留言或题个词,你怎么办?

  2、这也是时代文明的标志。

  ①时代文明标志最重要的是人的现代文明素质,而不是先进的科技工具。

  ②练习写字可以益智健身,培养良好的人格和情操。人的素质高了,这练习写字有助于社会文明的发展。)

  三、小组合作:请再找出发言中的一处错误,并提出几点反驳的理由:

  一处错误:

  几点理由:

  四、尝试项目请听"小学生要多看电视"的正方发言:

  我认为小学生要多看电视,因为电视中有做人的道理,有美的欣赏,有丑恶的警戒,有各种科学的知识和技能,从中可以得到很多书本上得不到的知识和道理,电视看得越多,即就得到越多。

  请在小组里进行交流,评出优秀辩手,进行班级辩论。

  五、总结注意点:

  1、听要仔细,及时抓住发言中的漏洞。

  2、辩论时,要想好辩论要点,既要讲"理",还要讲"新"。做到语言规范,论据充分,说理有力,培养文明的语言习惯。

  六布置作业:以下面的题开展辩论

  你认为是男性聪明,还是女性聪明,请选定题后写出4条理由。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7个生字。

  ★了解故事,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梗概。

  ★读懂课文内容,领悟古代的军事妙计,感悟军事家的智慧。

  教学重难点:

  领悟古代的军事妙计,感悟军事家的智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过很多的战争片,战争要取得最后的胜利光靠勇气不行,还得有谋略,有军事妙计。今天我将带大家学习一个古代的战争故事,了解古代的军事妙计。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

  2.检查交流字词。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朗读课文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并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

  2.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两部分

  第一部分(1-2)交代故事的背景。

  第二部分(3-6)详细描写了马陵之战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齐军怎样战胜魏军的

  4.田忌在什么情况下向询问孙膑计策的?

  魏军猛追齐军

  5.孙膑想到了什么办法?什么是“减灶示弱”?

  孙膑为什么会想到这个方法?

  战争讲究“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也是孙膑取得马陵之战胜利的先决条件,他很清楚敌人的优势“剽悍”,也很清楚敌人的弱点“轻敌”,从而制定了战胜敌人的三部曲:减灶示弱----诱敌追赶----伺机伏击。

  6.学习第四自然段请大家找一找庞涓心理变化的词语?

  说一说庞涓为什么会中计?

  开始惴惴不安---振作精神---骄傲

  狂妄自大

  找一找第四自然段中那一句是最能体现庞涓狂妄自大的句子

  7.马陵之战的结局怎样呢?我们来学习5---6自然段

  决战的地点在哪里?一切皆如孙膑所料庞涓带兵进入了包围圈。

  齐军完胜;魏军溃不成军,太子申被俘,庞涓自杀。

  8.你觉得孙膑和庞涓各是怎样的人?

  孙膑:善用兵法、料事如神

  庞涓:轻敌傲慢、狂妄自大

  四、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古今战争谋略。

  2、你从本文中得到哪些启示?

  五、板书设计

  25 马陵之战

  齐军 孙膑 减灶示弱 诱敌追赶 全歼魏军

  魏军 庞涓 孤军深入 自刎而死 溃不成军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家》教案03-04

小学语文《跳水》教案03-09

小学语文《鲸》教案01-13

小学语文古诗的教案02-07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12-30

小学语文《春》教案01-29

小学语文掌声教案01-18

小学语文《泉水》教案01-10

小学语文《假如》教案02-02

小学语文《泉水》教案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