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乐园》教案

时间:2023-02-23 10:31:34 教案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探索乐园》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探索乐园》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探索乐园》教案

《探索乐园》教案1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而发现图形中隐含规律的过程。

  2.发现图形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发展初步的归纳和推理能力。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探索活动的挑战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具准备:

  正方形拼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请大家和我一起走进数学王国,在不断探索的道路上来感受学习的快乐吧!(板书:探索乐园)

  二、探索活动

  那就从我们大家熟悉的'正方形开始我们今天的探索活动吧!一起来找规律拼图。

  看!第二幅图、第三幅图,接下来该拼成什么样呢?请你用手势做出选择!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追问:第五幅图又该拼成什么样子呢?指名到前面拼出来。(教具)

  三、探索活动Ⅱ

  1.自主探究

  打开自主探究纸。数一数每幅图各有几条射线几个角,把数的结果填在表格里。

  2.手势汇报结果

  用手势汇报结果。先看每幅图有几条射线。

  再看每幅图总共有几个角。

  第二幅图强调注意∠AOC这样的角。(板书:3 2+1)

  3.重点交流

  (1)第三幅图的数法

  指名数角。还有别的数法吗?(板书:6 3+2+1)

  强调:数角时一定要有顺序,这样才不会重复或遗漏。

  (2)第四幅图的数法

  接力数角(板书:10 4+3+2+1)

  4.探索规律

  (1)引发思考

  再增加一条射线,你还会数吗?再多一条,再多一条呢……角的总个数有没有什么隐含的规律呢?不出声独立思考,有想法就点点头。

  (2)全班交流

  (3)猜测印证

  猜猜下一幅图一共有几个角呢?手势表示

  (4)运用规律

  下面我们来挑战自我,比比谁最快!只说算式即可。(10+9+8+7+6+5+4+3+2+1)

  四、探索活动Ⅲ

  角我们都会数会算了,你能不能用刚才的知识解答数线段的问题呢?

  1.出示第一、二幅图学生手势出示答案,几条线段?

  2.比较线段和角的数法是类似的。

  3.利用数角的规律解答线段的第三图。

  五、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探索了一些数学知识中蕴含的规律。其实今天这堂课重要的并不仅仅是知识本身。重要的是刚才我们一路走来一步步探索的历程。在探索的道路上我们经历的郁闷、疑惑和收获时的狂喜。回去后用我们今天研究角的总个数的方法你自己去研究一下数线段的问题,行吗?

  六、作业

  按规律接着画第四幅,并数出一共有多少条线段。再看看线段的总条数有什么规律?

《探索乐园》教案2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10、111页。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探索并画图表示一些特殊数学问题的过程。

  知识与技能

  能画图表示事物中的数量关系,能解决一些特殊的数学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用图描述事物的直观性,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画图来分析和解决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一、创设情境

  教师谈话复习三种统计图在表示数据方面的特点,引出本节课的目的:研究用图表示数学问题。

  复习统计图的特点,既是巩固知识的需要,又自然引出本节课的探索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在统计知识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都能直观地表示数据某个方面的情况,谁能具体说一说每种统计图在表示事物时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生1:条形统计图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

  生2: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表示数量的变化情况。

  生3: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师:好,统计图是用图表示事物的很好方式。在数学上,有些特殊问题还可以用其他的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今天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探索乐园”,去研究怎样用图表示事物,感受探索的快乐吧!

  板书:用图表示事物。

  二、探索活动Ⅰ

  1.教师口述:某学校六(1)班有40名同学,其中女生有18名。板书出有关数据让学生讨论: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有什么关系?得出: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是包含关系。

  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指导下,进一步建立数量之间的关系,既是数学学习的需要,也为画图表示事物提供帮助。

  师:我们还是从最熟悉的身边的事物开始。先来看来自六(1)班的几个问题。某学校六(1)班有40名同学,其中学生有18名。想一想: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是什么关系?

  2.提出:如何用图表示女生和全班40名同学的关系呢?鼓励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画图表示。

  给学生创造根据已有经验自主尝试画图表示的机会。

  师:如何用图表示出女生和全班40名同学的关系?想一想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方法,试着画图表示。

  让学生独立思考,画图解答,教师巡视,注意了解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

  3.交流学生的表示方法,要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想法的机会。教师参与交流,重点介绍用集合图表示的方法。

  使学生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积极体验,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初步认识包含关系的集合图。

  师:请大家展示自己画的图。

  师:这种关系也可以用这样的图表示:用一个大椭圆表示全班学生。女生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在大椭圆中画一个小椭圆表示女生,就是说全班同学中包含女生。这样的图叫做集合图。

  三、探索活动Ⅱ

  1.教师谈话并口述问题,板书出有关数据和信息,让学生讨论每人最多只参加了一个小组是什么意思。

  口述问题,板书出重要信息并讨论关键词语,使学生明白问题的含义并理解题意。

  师:我们知道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在集合图中,除了这种表示包含关系的集合图外,还有什么样的图呢?下面咱们就继续研究用图表示六(1)班同学参加兴趣小组的事情。在全班40名同学中,有18名同学参加数学兴趣小组,12名同学参加合唱小组,这些同学每人最多只参加了一个小组。谁能说一说“每人最多只参加了一个小组”是什么意思?

  生:一个同学不能同时参加两个小组。

  2.师生讨论“这个问题中三个数据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小组、合唱小组的人数是并列关系,总人数和全班人数是包含关系。

  讨论三个数之间的关系,既是数学的需要,也是画图表示事物的重要基础。

  师:这个问题中有3个数据:全班人数、参加数学小组的人数、参加合唱小组的人数。谁能说一说这件事情中的几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参加数学小组的人数是全班人数的一部分,参加合唱小组的人数也是全班中的一部分,这两部分又没有重复。所以,数学小组的人数和合唱小组的人数可以说是并列关系。

  3.提出:并列关系的事物用怎样的集合图表示呢?师生讨论,然后教师示范介绍并画出集合图。

  认识相补关系集合图,初步体会数形之间的关系。

  师:这种并列关系的事物用怎样的图表示呢?

  介绍集合图。

  4.先讨论:大椭圆中其他部分表示哪些同学?进而提出:既不参加数学兴趣小组,又不参加合唱小组的同学有多少名?鼓励学生自主计算。

  使学生经历借助集合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师:在这个集合图中,大椭圆表示全班的40人,这两个小椭圆分别表示班里参加数学小组和合唱小组的人数。那谁知道大椭圆中其他部分表示哪些同学?

  生:表示没有参加数学兴趣小组,也没有参加合唱小组的同学。

  师:利用六(1)班同学参加兴趣小组学习的事情,我们认识了一种表示并列关系的集合图。那你能求出既不参加数学兴趣小组,又不参加合唱小组的同学有多少名吗?自己试一试。

  学生解答,教师巡视,重点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5.全班交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给学生表达思考和解决问题过程的机会。

  交流学生个性化的解题方法,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丰富解题经验。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和计算的结果?

  只要学生的想法正确,就要给予肯定。如果有人借助图分析,解答问题,给予表扬。

  四、探索活动Ⅱ

  1.教师口述比赛事情,并板书出相关数据及信息。讨论“同时参加两项比赛的有8人”是什么意思。

  讨论并理解关键词语是研究、解决问题的重要前提。

  师:我们刚才研究了有并列关系的问题。下面再来看一个问题。春季运动会上,六(1)班同学参加了两项比赛。其中有18人田径比赛,10人参加篮球比赛,同时参加这两项比赛的有8人。

  师:谁能先采说一说“同时参加两项比赛的有8人”是什么意思?

  2.让学生讨论:

  题中的三个数据和上题有什么不同?了解题中参加田径比赛的人数和参加篮球比赛的人数有交叉。

  讨论三个数据与上题的不同,是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重要过程,为探索用图表示数据作准备。

  师:这个问题中也有三个数据,谁来说一说这三个数据与上面的问题有什么不同?

  师:参加篮球比赛的人数和参加田径比赛的人数有重复,人们也说参加这两项比赛的人有交叉。

  3.师生共同完成集合图。教师边提问题,学生回答,教师边画图。

  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历用集合图表示相交关系数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许多实际问题都可以用集合图表示。

  师:这种有相交关系的`数量关系怎样用集合图表示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画图。我们这次先画一个长方形表示全班的人数,行吗?

  边说边画出一个长方形。

  师:然后,在长方形中画一个小椭圆表示参加田径比赛的人数。下面,怎样画图表示篮球比赛的人数呢?

  师生讨论,边讨论边画图。

  4.教师谈话同时说明图的特点,提出“六(1)班共有多少人参加两项比赛”的问题,鼓励学生借助图解答。

  让学生经历借助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用图描述事物的直观性。

  师:在这个集合图中,两个椭圆分别表示六(1)班参加田径比赛和篮球比赛的人数。中间重叠的部分表示同时参加两项比赛的人数。你能根据图求出六(1)班共有多少人参加学校春季运动会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解答方法,为交流作准备。

  5.交流学生计算的方法和结果,给学生充分交流不同计算方法的机会。

  交流展示学生个性化的计算方法,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学会自主尝试解释结果的合理性,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计算的结果是多少。

  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就要给与肯定。

  五、探索活动Ⅳ

  教师出示教材第111页助残问题,让学生读题,先口答(1)题,再自己完成(2)、(3)题。

  结合助残活动的具体事例,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交集集合图,并学会借助图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可以借助画图来分析和解决一些特殊的数学问题。

  师:通过刚才六(重)班的几个问题,我们看到了这种画图的方法能够很好地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下面我们就应用这一方法再采分析几个数学问题。请同学们打开书第111页,自己读一读助残问题。

  学生读题。

  师:谁来说一说图中A表示哪部分同学?B和C又表示哪些同学?

  学生讨论。

  师:请大家试着计算后面的两道小题。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

《探索乐园》教案3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0、11页。

  教学目标:

  1、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探索莫比乌斯圈神奇特征的过程。

  2、学会制作简单的莫比乌斯圈,了解莫比乌斯圈的特征。

  3、感受莫比乌斯圈的神奇,体会数学活动的趣味性和探索性。

  教学准备:三根长30厘米、宽3厘米的白纸条,彩笔,剪刀,胶水。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一、创设情境

  1.学生阅读书中的文字,初步了解莫比乌斯圈。

  2.拿出一张纸条让学生估计它的长和宽。

  二、探索活动1

  1.师生一起动手制作莫比乌斯圈。

  教师一边口述制作莫比乌斯圈的方法一边演示制作,然后让每个人制作一个。

  2.交流、展示学生作品。

  3.提出涂色要求,学生涂色。鼓励学生合作完成。

  4.观察、交流学生涂色的结果,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三、探索活动Ⅱ

  1.让学生在另一张纸条的正中画好一条线,再粘成一个莫比乌斯圈。通过沿莫比乌斯圈一面涂色却使纸圈两面都有了颜色的事实,使学生初步感受莫比乌斯圈的神奇。

  2.提出:如果用剪刀沿中线把莫比乌斯圈剪开,结果会怎样?的问题,让学生先大胆猜测,再动手操作。

  3.交流沿中线剪开后的结果。

  4.提出书中(2)的操作要求,让学生想象剪开后的结果。

  5.鼓励学生按要求实际操作。

  6.交流学生沿画线剪开后的结果。使学生发现把一个三等分的莫比乌斯圈沿等分线剪开,变成了一大一小两个套在一起的纸圈。

  四、课外延伸

  教师进行激励性谈话,鼓励学生课下继续探索

  通过激励性谈话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阅读让学生初步了解莫比乌斯圈。

  培养估计的意识,了解纸条的长和宽,方便下面的语言表述。

  通过教师边口述边示范,让学生学会制作简单的莫比乌斯圈。每人制作一个,为下面的探索活动提供材料。

  展示学生的作品,检查莫比乌斯圈做的是否正确。

  让学生经历探索莫比乌斯圈的全过程。

  通过自己动手做莫比乌斯圈,亲身体验它的神奇。

  通过教师叙述制作要求,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为探索活动提供材料。

  通过让学生想象猜测,一方面培养学生联想的意识,更重要的是引出探索的活动。

  在操作结果和提供的数据中,让学生感受莫比乌斯圈的神奇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

  在前面探索活动的基础上,对看似相关问题进行猜测,激发学生探索的愿望。

  带着问题进行实际操作,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

  在猜测、操作、交流等探索活动中,进一步感受莫比乌斯圈的神奇和数学活动的趣味性。

  激发学生的探索的积极性,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用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纸条来探索一种神奇的纸圈,这个纸圈是什么呢?大家请打开书第10页,读一读前两段。

  学生阅读书中的文字。

  师:通过读书,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可能不同,只要是意思对就给予肯定。

  师: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发明的这个“纸圈”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下面我们就一起去探索。

  师: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条,估计一下这张纸条有多长、多宽?

  学生估计,对估计准确给予表扬。使大家知道:纸条的长30厘米,宽3厘米。

  师:我们就用这张纸条做一个莫比乌斯圈。怎样做呢?把纸条儿的一端扭转180°,与另一端粘在一起,这样一个莫比乌斯圈就做好了。

  教师边说边示范制作莫比乌斯圈。

  师:下面同学们就用准备好的纸条也做一个莫比乌斯圈!

  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的莫比乌斯圈?

  学生展示,关注是否都对。

  师: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莫比乌斯圈,我们给它涂上颜色让它更漂亮。涂色的要求是:用一种颜色的彩笔在纸圈的一面涂色。可以同桌合作完成。

  学生给莫比乌斯圈涂色,教师巡视指导。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涂好色的莫比乌斯圈,你发现了什么?

  生:两面都有颜色了。

  生:太奇怪了。

  师:沿一面涂色纸圈的两面都出现了颜色,真是个奇迹!这就是神奇的莫比乌斯圈!

  教师板书:神奇的莫比乌斯圈。

  师:请同学们接着做,你会发现更神奇的事情。听清这次的操作要求:取出一张新的纸条,在正中画一条线,再把它粘成莫比乌斯圈。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用剪刀沿中线把这个莫比乌斯圈剪开,结果会怎么样?

  生:会得到2个莫比乌斯圈。

  师:结果到底怎么样呢?请同学们用剪刀沿中线把它剪开,看一看结果会怎样。用剪刀时注意安全。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沿中线剪开后怎样?和你想象的结果一样吗?

  学生可能回答:

  ●沿中线剪开后结果不是两个莫比乌斯圈,而是一个。

  ●这个新的纸圈比原来的大了。

  ……

  师:真是出乎意料!把莫比乌斯圈沿中线剪开结果不是两个纸圈,而是一个更大的纸圈。那同学们,你们猜想一下,要是在纸条上画两条线,把纸条分成三等分,粘成莫比乌斯圈,再用剪刀沿画线剪开,猜一猜结果会怎么样?

  学生可能回答:

  ●得到一个更大的纸圈。

  ●得到3个纸圈。

  ……

  师:请同学们实际动手做一做,看一看结果会怎样?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这次剪开后结果怎么样?

  生:得到了一大一小两个套在一起的纸圈。

  师:这就是莫比乌斯圈的神奇之处!要是在纸条上画三条线,把它四等分,再粘成莫比乌斯圈,接着沿画线剪开,结果会怎样?要是画四条线呢?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继续探索!

《探索乐园》教案4

  教学目标:

  1、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探索莫比乌斯圈神奇特征的过程。

  2、学会制作简单的莫比乌斯圈,了解莫比乌斯圈的特征。

  3、感受莫比乌斯圈的神奇,体会数学活动的趣味性和探索性。

  教学过程:

  一、莫比乌斯圈

  让学生读书中的文字,认识莫比乌斯圈。

  二、探索活动Ⅰ

  1、一齐动手制作莫比乌斯圈,教师边口述要求边示范,学生跟操作。

  2、展示制作好的莫比乌斯圈。

  3、(2)的要求,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观察并交流自己的发现,初步感受莫比乌斯圈的神奇。

  三、探索活动Ⅱ

  让学生按(1)的要求做莫比乌斯圈。

  提出:用剪子沿中线把它剪开,结果会怎样?鼓励学生想象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动手操作。

  交流剪开后的`结果。使学生发现并感受莫比乌斯圈的神奇。

  提出书中(2)的操作要求,学生先想象剪开后的结果,在实际操作,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莫比乌斯圈的神奇和数学活动的趣味性。

【《探索乐园》教案】相关文章:

竹子乐园幼儿探索活动反思04-05

探索恐龙大班教案04-14

探索海底世界教案12-11

动物乐园教案01-07

我的乐园教案03-21

《动物乐园》的教案03-08

光和影探索的游戏教案08-26

小班科学探索教案02-15

小班动物乐园教案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