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案

时间:2023-02-22 14:14:33 教案 投诉 投稿

《三峡》教案(1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峡》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峡》教案(15篇)

《三峡》教案1

  教材分析

  《三峡》一文中,作者首先干脆利落直接勾勒了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再用或浓烈或淡雅的笔调,凝炼生动地描绘了江水四季的变化以及与之相伴的万千气象。不过,无论写什么季节的江水,又都与三峡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山的特点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至于三峡的其他景观作者均未触及。所以,《三峡》是一篇以“山”为首,以“水”为纲,描述流经三峡的长江之水四季变化及其所带来的沿江壮丽景色的游记散文。

  教学目标

  1、利用书中注释和工具书自主掌握生字,学会翻译,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进而达到快乐背诵的目的。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诗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品味诗文中的优美意境。

  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疏》的《三峡》。

  二、三峡简介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最为奇秀的一段,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画廊。宜昌的.南津关是其东端,四川奉节的白帝城是其西端,其间全长193公里。三峡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西陵峡以“险”著称,巫峡以“秀”见长,瞿塘峡以“雄”著称。

  三、作者简介

  郦道元(公元470——527年),南北朝时北魏著名的散文家、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不仅是地理学的重要著作,也是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散文名作。

  四、初读课文

  1、对照注释,小声自由朗读,初步理解文句。

  阙(quē)叠嶂(zhàng)曦(xī)月襄(xiāng)陵沿溯sù)素湍(tuān)绝巘(yǎn)长啸(xiào)属(zhǔ)引哀转(zhuǎn)

  2、辨明词义。

  (1)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缺);哀转久绝(通“啭”声音转折)

  (2)古今异义。

  夏水襄陵(襄:冲上);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实在)

  (3)一词多义。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在)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如果)

  (4)重点词语。

  重岩叠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衬托夏水顺流行船之快)

  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

  清荣峻茂(清:指水;荣:指树;峻:指山;茂:指草)

  哀转久绝(绝:消失)

  3、指导朗读,读出节奏。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沿//溯/阻绝。

  (3)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清/荣/峻/茂

  (5)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4、理清课文的层次及主要意思

  第一段:山:两岸连山,隐天蔽日——高峻美

  第二段:夏水:夏水襄陵,乘奔御风——奔放美

  第三段:春冬之景:素湍绿潭,悬泉瀑布,清荣峻茂——清幽美

  第四段:秋峡: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凄婉美

  小结:本文先写山,再写水,抓住景物特征,以不同季节表现三峡的美景。

  5、体会作者情感和情景交融的写法

  第一段:想像群山连绵,高耸入云的三峡美景(高峻美)

  第二段:想像江水浩荡,日行千里的画面,感受其奔放美。

  第三段:想像三峡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幽美。

  第四段:感受秋峡萧瑟凄凉的氛围。

  五、译一译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试译课文,并在全班交流。

《三峡》教案2

  知识目标:

  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三峡的美丽景色;

  能力目标:

  能按照游览的顺序,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每处景物的特点,想象所描绘的景象。

  情感目标:

  能够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三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能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每处景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关于三峡风光的图片资料;教师制作的教学网页。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师导:在中国广阔的土地上,流淌着一条养育了无数代人的河流——长江(教师画图板书:长江)在万里长江的上游,有一段险峻的地形,那就是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板书)三峡以其秀美的风光、磅礴的`气势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著称。上节课,我们同作者一起游览了这令人向往的地方。你们还记得我们去看了三峡的哪几个峡吗?他们都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说,教师板书)

  2、“小导游”介绍,复习旧知

  (1)师导:通过课文的学习,三峡已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那神秘的风光,雄伟的气势吸引了多少慕名而来的游客们前去一睹它的风姿啊。同学们,就让我们去做做三峡的小导游吧,向游客们去介绍三峡中最为有名的三个峡,尽情去展示它们的风光,好吗?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峡介绍,小组内交流;(可以结合课文描写和浏览网页中的相关图片)

  (3)指名上台做“小导游”,边演示边介绍;(学生做游客)

  (4)师生评价。

  二、拓展延伸,合作学习

  1、师导:恩,听了三位导游的介绍,我们仿佛已置身于那神秘的三峡,再次去感受了三峡的雄伟壮观、幽深秀丽和急流险滩。三峡又何止这些令我们魂牵梦绕呢?我们对三峡的了解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呢?下面就再请我们的小导游们做好准备了,除了三峡风光,你们还想向游客们介绍三峡的什么呢?让我们到网上去浏览一下吧。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网浏览三峡相关信息,小组交流;

  3、指名上台当“小导游”继续介绍三峡,师生评价。

  三、语文活动,知识竞赛

  1、师导:观光了一天,导游们很辛苦,我们的小游客们也很辛苦,不过相信大家收获一定不小,最后就让我们一起来评选“最佳游客”,看看哪位游客今天的收获最大。

  2、屏幕出示竞赛题,学生回答,正确者可获“最佳游客”的胸章;

  3、学生回答后的题目,教师点击,屏幕出示正确^答~`案。

  四、总结;

  同学们通过上网了解了很多关于三峡的知识,它神秘的面纱正被我们轻轻揭开,三峡确实是我们心驰神往的地方,希望课下同学们能更多地去浏览关于三峡的网站,了解三峡,关注三峡,赞美三峡。

《三峡》教案3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字词;通读课文,掌握作者的游踪;理解文中引用诗句、谚语、典故的作用。

  2.理解、品析文章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把握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3.欣赏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色,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游最雄伟壮丽的峡谷。它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今天,请让我们随作家刘大杰一起走进《巴东三峡》,去领略那雄奇与秀丽,感受那惊险与激动。

  二、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字词;通读课文,掌握作者的游踪;理解文中引用诗句、谚语、典故的作用。

  2.理解、品析文章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把握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3.欣赏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色,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刘大杰(1904-1977),湖南岳阳人。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参加过《辞海》的编写,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专著有《托尔斯泰研究》《易卜生研究》《德国文学概论》《中国文学发展史》等。

  2.基础字词

  崩bēng甚狭xiá玲珑líng潇洒xiāosǎ

  袅袅niǎo耸立sǒng蔚蓝wèi褐hè

  夔kuí滟滪堆yànyù

  奇伟:奇特雄伟。

  甚狭:很窄。

  潇洒:(神情、举止、风貌等)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

  袅袅:形容烟气缭绕上升。

  迷蒙:昏暗看不分明;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

  清寒:清朗而有寒意。

  3.理清思路

  (1)作者是以什么为线索来描绘三峡风光的?

  是按时间顺序,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

  (2)作者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作者由宜昌到重庆逆流而上,游览三峡。首先经过西陵峡,船过秭归和巴东,进入巫峡。过巫山即人瞿塘峡。过瞿塘峡,到自帝城,最后船泊在夔府的'江岸。

  (3)理清文章结构,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第一部分(1-2段):总述三峡山水的险恶形势。

  第二部分(3-9段):分别描写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的景色。

  第三部分(10段):写走完三峡后轻松愉快的感受,反衬出三峡的险恶。

  4.自主探究

  想想在游览三峡的过程中,游客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变化?填写下表。

  景物特点诗、谚语、典故感觉

  四、研读课文

  1.本文采用多种手法描写景物,生动形象,请找出并加以分析。

  “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连用四个“险”字,有力地突现江水之险,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

  “江水冲在山崖上、石滩上,发出一种横暴的怒吼,有时候可以卷起一两丈高的浪堆。”

  ——“冲”“卷”“怒吼”,足见江水之急,从视觉、听觉的角度生动地再现江水之险。

  “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一层一层的,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用拟人,生动地写出了山的高峻、整齐,将群山写活了。

  2.作者在描写三峡景物时,引用了一些诗、谚、典故,并把它们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试分析一下这些诗、谚、典故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文中开头引用谚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渲染了三峡一带险恶、悲凉的氛围,为全文定下了基调。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表现了崆岭滩的险恶、可怕。前句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显现崆岭滩,后句用“鬼门关”形容崆岭滩的险恶,令人望而生畏。引用杜甫的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突出赞赏诗中“赴”字运用之妙,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沿江两岸如群马奔驰的山势。引用作者的即景诗“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诗中用“江南味”“垂杨”“花”,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黄陵庙一带山水景色之美。文中写白帝城,引用刘皇叔托孤的故事,突出了三峡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耐人寻味。

  五、课文小结

  本文以作者的游踪为顺序,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雄伟、奇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六、布置作业

  1.完成教师课堂上布置的网上作业;

  2.三峡大坝工程已竣工,搜集有关资料,比较如今的“高峡出平湖”的景象与课文所写的风光,说说自己的“游感”。彭盼

《三峡》教案4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疏通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笔法之妙。

  教学设想:

  1、重视课前预习,要求通过预习达到能通译全文,掌握一些重点的词语的意思。

  2、课堂教学中以阅读贯穿全文,主要分“读一读,品一品,评一评,背一背,写一写”等几个环节。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1、2

  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3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三峡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三峡》,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收集到的相关资料。是啊,美丽的三峡吸引了古今中外的很多游客,他们无不为她的秀丽和雄伟所倾倒!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曾来过此地,用自己的亲见经历撩开了三峡的神秘面纱,让世人真正认识了这一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观。这节课让我们随着他的描绘一起来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二、明确目标(文字投影)

  三、学习新课

  (一)、读一读

  教师范读课文后,要求学生朗读,并强调朗读的要领。

  1、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把语音读准。

  2、再请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结合书下注解把语句读顺。

  3、读完课文,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自由讨论交流一下。

  出示练习,检测阅读效果。

  练习1

  读准下列加粗字词

  略无阙处重岩叠嶂不见曦月属引凄异

  沿溯阻绝素湍绿潭飞漱其间哀转久绝

  练习2

  解释下列文言词语

  自(从)三峡七百里中自(如果)非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不见曦(太阳)月至于夏水襄(漫上)陵

  沿(顺流)溯(逆流)阻绝或(有时)王命急宣

  良(实在)多趣味属(连续)引(延长)凄异

  练习3

  朗读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二)、品一品

  品析课文,领略美景、

  1、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要求学生用“三峡的??美”,说一句简单的话,并加上一句描写的话。

  如: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学生自由品析三峡的美,四人小组讨论,然后回答。

  2、老师总结:(板书设计)

  三峡的山:延绵高峻壮美

  三峡的夏水:迅疾壮美

  三峡的春冬:清荣峻茂秀美

  三峡的秋:凄凉凄美

  3、老师把话题引向课外:三峡的美哪里是文字能穷尽的?它还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之中,你还能再说一句想象的话吗?

  如:三峡的云美。你看,那漂浮在山峰上的白雾,似烟非烟,似云非云,多么婀娜多情,多么幽深秀丽。

  4、学生展示一组图片,师生一起欣赏三峡的美景。

  (三)、评一评

  1、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了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奇神,其笔法令人不能不称奇。现在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来审视评说课文的美。

  (文字投影):我们欣赏文章,可从语言、结构、描写(动静、虚实、正侧)等多个角度着手。

  例如: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落笔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形象地描写出三峡的地貌特点是山高岭连,峡窄水长;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则从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延绵、隐天蔽日的山势。

  2、请同学们欣赏课文,说出课文中的妙处来。

  (学生合作学习,自由评说)

  3、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写法之妙,通过练习来提示。(文字投影)

  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一句从____面体现了山峦的____,山势的____;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则是____描写,以“不见曦月”衬托山的____。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用了____手法,突出水势的____。

  ③、本文描写生动,写“湍”用____,写“潭”用____,写“柏”用____,写“泉”用____。

  ④、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4、学生讨论本文的写作特点,教师作小结:本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了精准的描写来表现三峡的美。

  5、教师进一步点拨:郦道元真不愧为北魏的地理学家和散文家,他用地理学家的丰富游历和散文家的丰厚的文学功底,把《水经》里的一条注释作得如此优美,真是慧眼独具、匠心独运。难怪余秋雨先生说郦道元《水经注》中的三峡,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辞章了。这样的美文,我们理应先睹为快,先背为幸啊!同学们,让我们轰轰烈烈的读起来,背起来。

  (四)、背一背

  我们先请4位同学试背一遍,每人一小段,其他的同学可以小声地和背、齐背、吟诵。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同学们可以在背的同时,在笔记本上作点词句赏析积累

  四、课堂总结

  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的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正放射着世人瞩目的光辉,看:宏伟的葛洲坝工程,红火的三峡工地,正在成就着一个又一个的世界奇观。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

  五、课后练笔:(写一写)

  1、历代文人对三峡有过很多的赞美,老师搜集了一些描写三峡的诗歌(投影展示),请同学们课后去欣赏,并用楷书抄写下来。

  2、三峡是美丽的。其实我们身边到处都有美丽的风景。只要我们去探索,去发现,美丽的风景就在我们的眼前。同学们,走进大自然,用手中的笔去它神奇的魅力吧!

《三峡》教案5

  文学常识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汉族,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作者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感谢关注“沈姐的语文课堂”微信公众号!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主旨

  郦道元的《三峡》是一篇的山水之作,作者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只用不到两百字的篇幅)就描写出了长江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雄伟壮丽)的景色,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能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写作特色

  1、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2、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通假字

  1、略无阙处,“阙”通“缺”空隙、缺口。

  2、哀转久绝,“转”通“啭”鸣叫。

  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2、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3、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结霜。

  4、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特殊句式

  1、省略句(三峡)两岸连山省略定语“三峡”。

  2、省略句(两岸)重岩叠嶂省略主语“两岸”。

《三峡》教案6

  课文感知:

  这篇课文是郦道远为《水经·江水》所作注释中关于三峡的一段,但不失为一篇很好的古代的写景散文。课文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也使读者从中受益。抓住景物特征来写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的写作特点。从自然形成的角度来看,不言而喻三峡是离不开山水的,但山水中有四季的变化穿插其间,这就不能写一时一处的景色,而是要在四季变化中展现三峡奇异诡谲的美景,寓静态于动态之中,动静结合,写出三峡的整体的富于动感的景色,这就是典型化的手法。没有典型化的手法,是写不出三峡的`美景的。

  学习目标:

  1、识记与积累

  郦、阙、溯、属、略无、绝、重岩叠嶂清荣峻茂、林寒涧肃、哀转久绝

  2、知识简介:郦道元及《水经注》

  3、应用:

  ①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②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设计:

  1、利用图书室、阅览室等搜集长江三峡、郦道元及《水经注》等有关知识。

  2、熟读课文,在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逐渐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疏通文意,同学间讨论解疑释难,教师只作适当指导。

  教学媒体:

  录音机、多媒体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师:著名学者余秋雨曾说:“在国外,一个外国朋友曾问我,‘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过许多次了,常常随口吐出的答案是‘三峡’。”三峡为何有这样大的魅力呢?

  生:(各抒己见,以达到资源的共享。)

  师:早在1500年前,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对三峡的风光作了精彩的描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短文《三峡》。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借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如:郦巘阙溯属

  2、听录音,从整体把握课文。

  3、请2-3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仔细听后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4、师范读课文(或再听录音),指导学生朗读。(在此,教师应指出注意听的事项,如:字音的校正、音节的停顿和节奏等。)

  5、朗读比赛:分小组比赛、男女生比赛等形式,以激发学生的读书积极性。

  6、讨论:疏通文意。(分成六个人一组,每组讨论一个文段的大意,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

  7、把各小组的意见综合到一处,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

  8、在初步理解文中的基础上,在读课文讨论: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抓住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9、指导学生背诵课文。(出示挂图,图文结合使学生更好地感知、记忆课文。)

  写作训练

  把你曾看到的山川、名胜的美好景色描述下来。

  课后小结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雄伟的崇山峻岭,有奔腾的黄河长江,有珍贵的文物古迹,有秀丽的园林风光。《三峡》是一篇很好的古代的写景散文,作者描述了三峡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使我们从中受益匪浅。在课文,我们要积极的走进大自然,用我们的笔来描绘大自然的雄伟壮丽。

  课后练习

  ①用正楷抄写课文,并背诵。

  ②积极的走进大自然,用你的笔来描绘眼前的景色。

  教后反思

  课堂上,把舞台让个学生,自己退居幕后。让在想法的学生到讲台上来尽情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的积极性有明显的提高,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使课程资源扩大到更大的限度。

《三峡》教案7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了解文中所写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深入体会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

  2.拓展法: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3.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

  多媒体、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去过三峡的同学,可能会因那两岸倒江悬崖峭壁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会因江面上飘浮着的白色垃圾而忧虑人类环境的污染,还可能会因新建的三峡工程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你也许会让思绪倒流,追溯三峡的过去,想—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之后,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初读课文:

  对照注释,小声自由朗读,初步理解文句。(多媒体课件出示)

  正音:阙(quē) 叠嶂(zhàng) 曦(xī)月 襄(xiāng)陵

  沿溯sù)) 素湍(tuān) 绝巘(yǎn) 长啸(xiào)

  三、研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间停顿。老师于疑难处点拨,或让学生探讨。

  朗读停顿训练重点:

  第1自然段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讨论: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

  第2自然段

  至于/夏水矿襄陵 [襄陵:动补短语,漫上丘陵]

  沿//溯/阻绝 [沿溯:并列短语,上行和下行]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讨论:“沿溯阻绝”,朗读的时候怎样停顿,才能把意思传达得更准确?

  第3自然段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清,指水清;荣,指树荣;峻,指山高;茂,指草茂。]

  讨论:“清荣峻茂”,朗读时该怎样停顿才能准确传达文意?

  第4自然段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四、畅读全篇。

  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妙处。

  讨论:文中描绘的三峡,与我们今天看到的三峡相比,有什么特点?

  五、品读课文。

  体会文章“片言万语”的精炼,音韵的和谐,思路的清晰。

  讨论:1.全篇只几百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罗列山水草木,清猿怪柏:请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说明文章语言的精炼:

  2.本文读起来具有音韵美,琅琅上口。你能发现作者是怎样营造这种效果的吗?找出文章中的对偶句和韵脚。

  3.第2自然段有一句话:“或王命急宣”,看似可有可无,实则不可缺少。如果缺少了会怎么样?

  六、作业布置:熟读成诵

  七、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学本文,应在疏通文句、把握文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写景的脉络,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感受文章独特的语言魅力。

《三峡》教案8

  一、导入:

  同学们,三峡的壮美风光从古至今让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赞美倾倒,今天让我们重返三峡,再次领略三峡那奇异的风光吧!

  二、展示复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并能理解性默写。

  2、积累文学常识、翻译文言词句。

  3、把握文章层次结构。

  4、掌握三峡各个季节景物特点及写景技巧。

  三、复习正课

  1、文学常识。

  (1)《三峡》选自于 _______,作者_____,是我国____时期著名的______家。

  (2)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是 _______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解释课文中加点的字。

  3、一词多义:

  绝:

  (1)沿溯阻绝

  (2)绝山献多生怪柏

  (3)哀转久绝

  自

  (1) 自三峡七百里中

  (2)自非亭午夜分

  4、解释加点词语

  (1)虽乘奔御风:

  (2)绝山献多生怪柏:

  (3)属引凄异:

  (4)略无阙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5、重点句子的翻译: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6)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8)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6、问题探究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2)把握文章层次,依据内容填写下面照应各项。

  7、重点句子背诵:

  (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

  (2)写山高峻的句子:

  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

  (3)写夏水的句子

  (4)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

  (5)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

  (6)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

  (7)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

  8、中考链接:

  (1)第3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__________”的静景,也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2分)

  (2)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可以从本文找出两条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3分)

  理由1:

  原句:

  理由2:

  原句:

  (3)本文写春冬之景,用____________四字突出其特点。写秋季之景,用____________四字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

  (4)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三峡的景色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5)作者先写夏水的目的是:

  9、问题探究:

  (1)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三峡之水的?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

  (2)《三峡》一文中描写夏水的特点,但描写角度不同。试举例加以说明。

  (3)本文最后收笔落在渔人的.歌唱上,这样写的好

  (4)《三峡》一文的写作手法及语言有何特点处是?

  (5)学习了本文,请为三峡写一篇导游词。

  四、本课小结:

  本篇描绘了三峡的景色,先总写三峡地貌,再写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同时作者融情入景,最后以忧伤的渔歌作结,也表达了“山水虽佳,可世上犹有劳贫”的思想感情。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背诵并默写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3、《三峡》与《早发白帝城》比较阅读。

《三峡》教案9

  总体设计:

  郦道元的这篇散文,富有诗情画意,布局自然,思路清晰,摇曳多姿,融情于景;要让学生用心体会,才能获得美的享受。教读第一课时,宜采用文言文教学的四步诵读法,通过朗读、理解、质疑、品析,进行反复诵读,体会文章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终收到熟读成诵的效果。

  教学过程设计:

  分四个环节:1、导入;2、确定目标;3、分步诵读;4、反馈检测。

  第一环节:导语设计

  由《三峡》风光片导入课文的学习。

  设计依据:知识的开端永远必须来自感官,用感官去施教是教学的金科玉律。所以本课在导入时采用生声情并茂的视频课件,创设了富有美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三峡优美的情境中,产生浓厚的读书兴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激发了强烈的学习动机。

  第二环节:确定学习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旧知和经验阅读的方法,由学生个体设计学习目标,然后教师删繁就简,总结归纳三维目标,板书。

  1、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方法;

  3、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山川的壮美,培养爱国的深厚感情。

  设计依据:本环节的设计,体现了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由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与教师平等对话,体现了《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第三环节:实施文言文四步诵读法教学模式

  文言文四步诵读法:(投影)

  第一步:朗读,读准字音,朗读指导;

  第二步:解读,准确翻译,理解内容;

  第三步:研读,质疑探究,提炼主题;

  第四步:品读,品味语言,赏析靓点。

  这是我们初二语文组共同探索的文言文教学模式,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下面是我对这一模式的处理:

  第一步:朗读:读准字音,朗读指导

  实施步骤:1、学生自读;2、教师范读;3、提问朗读;4、全班齐读。

  设计依据:对于文言文的学习,读是掌握其内容的第一法宝,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因此,本环节的设计凸显了学习目标。通过朗读体验,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中培养语感。

  第二步:解读:准确翻译,理解内容

  实施步骤:1、复习《文言文的翻译六法》

  ①对:即对译。②换:即替换。③留:即保留。

  ④删:即删略。⑤补:即补充。⑥调:即调换。

  2、学生按照翻译六法,细读课文,借助注释、工具书、资料独立翻译课文。

  3、小组交流,提出不能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探讨。(可投影点拨)

  4、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如: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等。

  5、有能力的同学可以数字拔高即用书字梳理文言知识,归纳出几个通假字,几个异议词等。

  设计依据:本环节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它的设计是为了体现《课标》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要求,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教学中注重学法的指导,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理解内容,更学到了语文知识,达到语文课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第三步:研读:质疑探究,提炼主题

  实施步骤:让学生精读课文,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说说自己的理解与体会,提出在阅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解决。进而提炼主题。

  教师可准备几个问题:

  作者写了三峡的哪些自然景物?有什么特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此处需要教师点拨(并板书归纳):

  本文主要写的是三峡的形势和景色。先写山后写水,写山抓住连绵、高峻的特点,表现山势雄伟,这是全景;后分写四季景色。作者不按时序,先写夏季,浓墨于江水暴涨时的湍急,展现长江奔腾的气势;再写春冬季节,重彩于风平浪静时水清、树荣、山峻、草茂的画境,展现三峡的山光水色;最后写秋季,落笔于晴初霜旦时的林寒涧肃,更添高猿长啸、属引凄异,最后引用渔唱出了哀婉的猿声中渔人的悲凉心境,给人余音缭绕的'感觉,如果说,前面所写的是风景的话,这声渔歌则表达了风情,歌衬托三峡深秋的清幽寂静,令人伤感的气氛,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设计依据: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提炼主题;同时体现《课标》要求,在解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对课文的独到的见解与体会,学会质疑,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四步:品读:品味语言,赏析靓点。

  实施步骤:跳读课文,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读出来,并简要说明理由。

  教师提示学法:

  1.可以从词语、句式、修辞等方面品味语言。

  2.可以从表达方式、写景角度等方面欣赏文章独特的写景方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充分进行读、说、品、议。本文靓点很多,不仅语言精美,还有独特的写景方法,教学中不求面面俱到,只要学生有所得,有自己的体验,即是收获。

  第四环节:小结与检测:

  设计意图:

  当堂检测教学效果,了解学生达标程度,为课后的查漏补缺提供依据。

  四.授课效果预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的朗读课文,正确的翻译课文,积累了重点地文言词语,学习了写景文章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从而领略了祖国山川的壮美与秀丽,激发了热爱祖国的热情。更主要的是真正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明显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峡》教案10

  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激情。

  教学重点: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学习抓特征写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激情。

  辅助教具:计算机(数量1) 液晶投影仪(数量1)

  投影屏幕(数量1) CAI课件 三峡风光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欣赏三峡风光片,导入新课。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题解;作家作品简介。

  四、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并思考。

  五、疏通字词,了解文章内容。

  六、分析文章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七、归纳小结;课堂巩固。

  八、指导背诵课文。

  第一页

  《三峡》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解表:

  编号知 识 点学 习 水 平

  识记理解应用

  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2积累文言词汇√

  3学习抓住特征写景√√

  4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5正确、流畅朗读并背诵课文√

  二、学习水平描述表:

  知识点学习水平描 述 语 句行为动词

  1识 记记住郦道元、《水经注》常识记 住

  2识 记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记 住

  3理 解了解文中先总写地貌,再分季节、抓特征描绘景物的.方法领会归纳

  应 用能多角度、抓特征对景物进行描绘(课外练笔)领会表达

  4理 解了解字里行间作者流露的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领会归纳

  5识 记根据文脉“总写概貌—夏景—春冬景—秋景”背诵全文记 住

  第二页

  三、媒体选用情况表:

  知识点媒体类型媒 体 内容 要 点资料来源媒 体 在 教 学中 的 应 用使用方法

  1投影长江三峡风光自选导入新课播放

  2投影长江三峡相关图片自制理解标题显示

  3投影范读课文自制有感情朗读全文播放

  4投影文意理解自制从局部到整体理解文意、体会思想感情分析

  四、板书设计:

  第三页

  五、作业:搜集描述三峡的其它文学作品,小组交流。

《三峡》教案11

  【教学目标】

  1、本单元四篇课文皆为游记,旨在让学生了解游记的特点。

  2、四篇游记的写作方法各有特点,有的写旅行的全过程,有的写多次重游同一景点,有的写同一景点的不同侧面。

  3、体会作者渗透在游记中的感情。

  4、四篇游记语言风格各不相同。有的语言质朴,有的语言华丽;有的节奏舒缓,有的节奏急促,要品味不同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1、掌握游记的特点。

  2、学习游记的不同写作方法及不同风格的语言。

  3、体味领悟游记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课文说明】

  本文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奇丽的景色,是一篇内容翔实的游记。

  本文按作者的游踪,依次记叙、描写景物,层次分明。文中开始先总述,然后逆江而上,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记叙最长的西陵峡时,分四段介绍,条理清楚。本文介绍三峡时能抓住特色,详略得当。如介绍西陵峡中的四段,山势之高低、水势之急缓各不相同,介绍时简明扼要,抓住了要领。记叙最有名的巫峡,则着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美丽,同时写闻名遐迩的巫山云雨。记叙瞿塘峡,不仅介绍了山势与水势,而且侧重记叙了两岸的人文景观,丰富了山川景物的文化内涵。

  【教学步骤】

  1、弄清楚游踪:本文以作者游览三峡的顺序为游踪。按照三峡: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的顺序记叙和描写。具体为:船从宜昌上驶,首先经过西陵峡(第一段黄猫峡;第二段灯影峡,其间有黄陵庙;第三段崆岭峡,其中有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等处;第四段是米仓峡,出峡处有香溪。船过姊归和巴东,进入巫峡。过巫山进入瞿塘峡。过瞿塘峡,到白帝城(有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最后船泊在夔府的江岸。

  2、找出文中的景物,分析其特点:文章记叙和描写的景物分别为:

  西陵峡:

  黄猫峡:水、山(略写)

  灯影峡:黄陵庙:(树木、花、竹子、青烟)——优美秀丽

  崆岭峡:牛肝马肺、崆岭滩——最为可怕

  米仓峡:香溪、山峰——高峻

  巫峡:

  水——险(窄、急、曲折、多滩)

  山——高(笔直、整齐、险峻)

  云——奇妙多变(奇形怪状)

  瞿塘峡:

  滟滪滩——险急

  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三峡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3、体味文章语言的特点:

  (1)文中引用了一些诗、民谚、典故,渲染气氛,收画龙点睛之效。

  文中开头引用民谚“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渲染了三峡一带险恶、悲凉的氛围,为全文定下基调。民谚“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表现了崆岭滩的险恶。可怕。前句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显现崆岭滩,后句中用“鬼门关”形容崆岭滩,其险恶可见,令人望而生畏。引用杜甫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突出赞赏诗中“赴”字运用之妙,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沿江两岸如群马奔驰的山势。作者的即景诗句“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用“江南味”“垂杨”“花”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黄陵庙一带山水景色之美。文中写白帝城,引用刘皇叔托孤的故事,突出了三峡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耐人寻味。

  (2)作者写巫峡的江水,突出一个“险”字,抓住江水“窄”“急”“曲折”“多滩”等特点。写巫峡的山,突出其山峰之“高”,抓住其“笔直、整齐、险峻”的特点。作者并未亲见巫山之云,文中描写乃根据道听途说,发挥想象,抓住了巫山云雾奇妙多变的特点。

  (3)作者运用大量的修辞方法来写作这篇游记,是文章语言的一大特点。

  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比喻:“两眼凝望着那些刀剑削成一般的山崖,怒吼着的江水”

  “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

  拟人:“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反复:“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的飞,拼命的飞,”

  反问:“万一那山顶上崩下一块石头来,或是船触着石滩,那不就完了吗?”

  【拓展训练】

  1、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句话我们曾在七年级接触过,你还记得是哪篇吗?作者是谁?你还能默写其中的几句话吗?

  2、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是杜甫的名诗,请查阅相关资料找出组诗的其他几首。

  练习

  一、生字注音(10分)

  浣()袅()崆()秭()壑()

  瞿()夔()赴()褐()促()

  二、根据拼音写汉字(5分)

  níng jǜn lóng xuán bì

  ()望险()玲()()崖绝()

  三、多音字组词(6分)

  四、阅读回答(29分)

  1、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是一句,用在《巴东三峡》一文开头,作用是。

  2、 “船过了秭归和巴东,便进入了最后最有名的巫峡,这是一段最奇险最美丽的山水。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山的妙处,在不单调。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高,前面有一排,后面还有一排……一层一层的,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两旁的高山,笔直耸立着,好像是被一把快刀切成似的,那么整齐,那么险峻。”

  ①选段写巫峡江水突出“ ”字,抓住......等特点。写山突出“ ”,抓住、 、的特点。(9分)

  ② “险峻”一词的解释为。(2分)

  ③划“ ”句子的修辞是。(4分)

  ④作者用、两个词概括巫峡山水。(4分)

  一、 huàn,niǎo,kōng,zǐ,hè qū kuí fǜ hè cù

  二、凝峻珑悬壁

  三、三、略

  四、 1、民谚渲染三峡悲凉、险恶的气氛,为全文定下基调。

  2、 ①险,窄、急、曲折、多滩;高,笔直、整齐、险峻。

  ②略

  ③拟人

  ④奇险、美丽

《三峡》教案12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句式。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分析法

  【教学用具】

  投影、三峡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话说三峡 (投影)三峡风光视频。(1分钟)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的《三峡》。

  二、走近作者

  下面就让我们走近作者。

  (投影)郦道元(466-527),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范阳涿鹿(今河北涿鹿)人。他好学博览,文笔深峭,在各地留心考索水道变迁和城邑兴废等地理现象,撰成的《水经注》,是一本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齐读)

  《三峡》选自《水经注》,哪么可以想见它应该是以描写什么为主?明确:水。

  三、自由朗读课文

  1、学生初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文句。

  (投影)要求(1)读准字音:(2)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1)生字词拼音预习考察:

  阙(quē) 嶂(z àng) 曦(xī) 襄(xāng) 溯(sù) 湍(tuān) 巘(yǎn) 漱(shù) 涧(jàn)属(zhǔ)引

  (2)重点词语预习考察:

  略无阙处( ) 重岩叠嶂( )不见曦月( )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素湍绿潭( )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 属引凄异()

  (3)一词多义考察

  自三峡三百里中 沿溯阻绝 其间千二百里

  自 绝 绝山献多生怪柏 其间

  自非亭午夜分 哀转久绝 飞漱其间

  四、听读课文,注意语气、感情

  (投影)注意:1、听准读音,听出节奏、停顿,听懂作者的感情变化。

  2、注意停顿,节奏。 视频录象朗读。

  3、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投影)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 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五、仿读课文

  1、请同学们模仿课文录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朗读中学习处理语速、语调、重音的方法,达到读准字音,读顺节奏,读出感情的要求。如第二节略快,读出气势;第三节读慢,读出清幽之气;第四节略慢,读出凄美之气。

  六、朗读挑战赛

  (投影)请同学们做好准备,男生、女生各选派一名代表,挑战课文范读老师,看看谁读得音最准、节奏停顿最到位、最有感情。也欢迎我们的评论家来说说,看看他们读的好在哪里。

  七、领略美景,概括每一自然段所描写的景色

  1、总写三峡两岸山势的雄伟。

  2、写三峡夏天江水之大,水流之急。

  3、写三峡春冬的奇丽景色。

  4、写三峡秋季的凄清景色。

  八、析读课文---分析课文内容,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思考以下问题。(投影)

  问题讨论:1、作者写了三峡的哪些自然景物? (山、水)

  2、作者分别抓住了这些自然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1)请同学们找出三峡山的特点,男同学读关于三峡山的句子。

  提示:三峡的山是高峻的、连绵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有一种高峻美

  (2)请同学们找出三峡水的特点女同学读关于三峡水的句子。

  提示:三峡的水则描绘了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的水急猛,有一种奔放美。春冬的水及景色清幽秀丽,有一种清秀美。秋天则林寒涧肃,哀猿凄清,有一种凄婉美。

  3、写水是按什么顺序来写?为什么不按四季更替的顺序来写?

  提示:作者是为江水做注,重点是写水。写山是为了给写水蓄势,写水是从水的主要特征写起,三个时间:夏天—奔放;春冬—清幽;秋天—凄婉。夏天水最盛,春冬次之,秋水逐渐枯涸。

  4、写景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峡》通过三峡形势和四季景色的描写,显示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表现了作者的无限赞美和欣赏之情,同时抒发了对渔民艰险痛苦生活的悲悯。

  教师小结: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的奇异,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加点的词,把景物的神韵生动的表现了出来。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奔放美,清幽美,凄婉美。

  九、品读:课文图片对对碰,请你用最美的语言把它表现出来。

  (投影)找出与图片相对应的语句,反复品读,展开想象,对照着用最美的语言描述出来。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出。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5、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十、对比阅读。(投影)

  从文中找出语句来印证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相关诗句内容。

  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两岸连山,略无缺处。重岩叠幛,隐天蔽日

  十一、课文试背。

  (投影)要求:快速背诵课文。方法: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互相开展背诵比赛,看谁背得快、背得好。

  十二、看图说话。

  如今随着三峡工程的逐渐完工,往日的三峡的背影已经逐渐远去。请同学想象三峡大坝竣工后景色会有什么变化?(四人一小组讨论,选派代表发言)

  明确如:

  大坝建成以后,在一定流域内水位会有所升高,“两岸连山,略无阕处”这一景观会有所变化,三峡上游会出现又一个秀丽的千岛湖。

  大坝建成以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的情况就不会出现了,有大坝来控制水量,就可以保证水道的畅通,无论是丰水还是枯水的季节,航运都不受影响。

  大坝建成以后,“回清倒影”的美景就看不到了,因为大坝蓄水会导致污染。

  大坝建成之后,游客可以到达以前难以到达的山林深处,会吓走猿猴,“高猿常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景象就会消失了。

  教师总结:其实,它们各有各的美。远去了的,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巨人;走近了的,是一个现代而又更加壮美的三峡。虽然,美丽不会永远,但文明总要进步,当眷恋之手告别千年的风彩,留下的依然是永恒的赞美。但愿同学们能多学一些知识,能有机会直接参与到对三峡的建设和管理中去,将三峡打扮得更美丽。

  十三、试做小导游。

  美丽神奇的三峡,因无数文人雅士的文笔介绍而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而北庭这座历史名城,如今的吉木萨尔县同样有着众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如今20xx年“欢乐北庭””之旅旅游推介会在我县召开,请同学们来做小导游,借鉴三峡的写作方法,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旅游推介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北庭的风景特点和时代特点。

  四人一小组,由组长组织思考讨论,书记员记录。小组代表宣读。

  十四、作业。

  1.熟读成诵。

  2.从文中选你最欣赏的一节,改写为一段现代的写景文字。

  3.喜欢绘画的同学可根据课文画一幅山水风光图。

  板书:

  山——奇险 雄壮美 热爱

  夏   急猛 奔放美 欣赏

  水  春冬  清幽 清悠美 赞美

  秋   凄凉 凄婉美

《三峡》教案13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过程和方法:

  1.诵读法。郦道元的《三峡》抓住了三峡这一自然景观的特点,描绘了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美,描写生动。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最好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

  2.拓展阅读法。选择与三峡有关的诗文进行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3.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2分钟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去过三峡的同学,可能会因那两岸倒江悬崖峭壁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会因江面上飘浮着的白色垃圾而忧虑人类环境的污染,还可能会因新建的三峡工程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你也许会让思绪倒流,追溯三峡的过去,想—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之后,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2分钟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鹿人。做过州刺史、御史中尉等官职,治政严整,执法峻刻,为权豪所惮。他生性好学,历览群书,撰《水经注》40卷,是为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的《水经》一书所作的注释。《水经》是一部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记录得非常简略。郦道元收集了有关全国水道的记载以及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为《水经》作注释,对《水经》中的记载加以详细阐明和补充,引书达四百多种。

  三、朗读课文,正确把握节奏,感受作品的音韵美1.学生初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文句。①

  (2)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韵律及情调。

  (2)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1段,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2段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3段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第4段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4)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四、理清背诵思路

  根据文章想象三峡壮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巧妙。

  学生分组交流,每组负责一个语段,然后选四位同学全班交流。

  1.学生明确:第1段重点写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突出群山连绵的特点。“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说一层层的悬崖,一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说明江面狭窄,两岸雄峰相连,峭壁对峙,只看见一线天。突出峰峦重迭,雄峻险拔的山势。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山 两岸连山 隐天蔽日

  学生齐读第1段,想像群山连绵,高耸入云的三峡美景。

  2.学生明确:第2、3、4段写水,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第2段写夏季三峡情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说夏天水涨,江水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绝,不能通航,突出大水猛涨。“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是说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才会有航船,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以船行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点。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水 夏水襄陵 乘奔御风

  学生齐读第2段,想像江水浩荡、日行千里的画面,感受其奔放美。

  3.学生明确:第3段写三峡春冬之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说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波光粼粼,景物重重,一派秀丽风光。“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说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山静、泉飞、柏怪、水奇,构成一幅挺拔超脱的画面。“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用极为精练的四个字状写四种景物,总结全段。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春冬 素湍绿潭 悬泉瀑布 清荣峻茂

  学生齐读第3段,想像三峡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悠美。

  4.学生明确:第4段写三峡秋景。“每至清初霜旦,林寒涧肃”是说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充满凄清肃杀的气氛。“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是说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秋 林寒涧肃 高猿长啸

  学生齐读第4段,感受秋峡萧瑟凄凉的氛围。

  五、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板书所显示的词语提纲,尝试背诵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1.个体抽查。

  2.集体齐背。

  二、根据课文内容,想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课文对照,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1.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三峡奇景,其余同学点评。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扣住山水,扣住季节,扣住景物特征,如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等。

  2.提问:本文对三峡的描写比较客观,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没有用语言直接表述出来,但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体会得到,请结合文章试作分析。

  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分析。

  明确:作者描绘三峡奇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如写群山连绵,高耸入云,体现了作者欣赏赞叹的情感。他 惊叹自然的神奇,盛赞夏日三峡的奔放美,春冬之时的'清幽美,秋日三峡的凄婉美,“良多趣味”作者直抒其怀,体现其独特的审美观。特别是秋日三峡,水枯气寒,猿鸣凄凉,读来使人不觉潸然泪下,那悲凉的渔歌,使人觉得作者是在叹人生多舛,百姓艰难。总之,步入郦道元笔下的“三峡”,似乎也走出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

  三、揣摩语言,品味作品独特的语言魅力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3.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学生涵咏品味写景的妙处。只要学生能说出一点,教师即应给予褒扬。

  明确:1.正面写山“连”的特点,粗笔勾勒,轮廓分明。“隐天蔽日”,山隐于天空,遮住太阳,侧面烘托山“高”。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出了山高岭连的特点。

  2.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远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属俯视江中所见,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属仰观远景,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兼备。“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注入一股生命的活力,使人顿觉生意盎然。

  3.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猿鸣幽凄,山谷空旷,既从正面摹声,又从侧面引用,以渔歌的凄凉来写猿鸣,手法多变,摇曳多姿。

  学生齐读这三句话,感受其语言美的特质。

  四、拓展阅读

  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一诗,请说出它和本文内容上的联系。

  早发白帝城

  李 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学生读诗,思考,明确:《早发白帝城》和《三峡》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为游记散文。文章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五、课堂小结

  《三峡》向我们展示的是一轴三峡四季景色的山水长卷,读来令人神往。作者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奇险、清秀,我们仿佛置身于那险拔清幽的三峡盛地。郦道元用文笔装点三峡,科学家用智慧改造三峡,亲爱的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走近三峡,用自己的独特歌喉赞美三峡,将来,我相信,三峡古老的历史画卷上会留下属于我们的一笔的!

  六、布置作业

  A(学优生):完成练习册

  B(中等生):背诵课文,理解内容

  C(后三分之一学生):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三峡》教案14

  一、教学目标:

  知、了解三峡独特的峡谷风光,能抓住体现三峡特点的重点词句,想象课文所描绘的优美景色。

  能、根据学生对三峡景色特点所产生的不同感受,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加强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抓住三峡的特点,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情、通过学生朗读课文了解三峡的独特景色,激发学生热爱三峡、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

  1、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景物的特点,想象所描绘的景色。

  2、通过续写文章,反馈学生学习课文后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教学难点:

  通过将课文部分内容转换成导游词的形式,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学手段:

  录音机、录像。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那么,你游览过哪些著名的游览胜地?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们真是一群小小旅行家!你们知道我们祖国的第一条大河是哪一条吗?没错!滔滔不绝的长江水流淌着千年不衰的歌声;永远演绎着岁月的沧桑剧变。而在长江众多的优美景色之中最让人心动,最让人心驰神往的就是雄伟壮观的(长江三峡)。长江三峡,这片神奇的土地,生长着奇特的峡谷风光。今天就让我们背起行囊,乘坐油轮一起去亲自感受长江三峡的优美风光,大家准备好了吗?

  (学生举手解答,教师配乐导入)

  (二)、抓特征,悟情感。

  1、瞿塘峡:随着油轮缓缓的前进,我们来到了三峡第一站(瞿塘峡)

  a、[幻灯出示]轻声朗读第二自然段并思考:瞿塘峡有什么特点?有感情的读出能体现瞿塘峡特点的语句。

  (学生朗读,小组内讨论交流)

  b、学生汇报,教师指导朗读:[板书特点]

  师:你能通过朗读体现出瞿塘峡雄伟壮观的特点吗?(生试读)

  你想通过朗读告诉大家什么?(指名读、比读、配乐读)

  c、这么壮观的`瞿塘峡你想看得更仔细些吗?[配乐朗读,录像欣赏]

  2、巫峡:时间真快呀!当我们还沉浸在第一峡的壮观美景之中时,我门又来到了长江第二峡(巫峡)[板书]

  a、[幻灯出示]默读课文3—5自然段,巫峡的那些景色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默读课文)

  b、学生汇报:[板书特点]

  师:这么多优美的景色吸引着大家的视线,你能将这些优美的语句转换成导游词来向大家介绍巫峡吗?(小组内交流准备)

  c、导游汇报:[学生配录像导游解说]

  3、西陵峡:听了你们的介绍,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游客来三峡旅游。

  a傍晚时分,第三站又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就是(西陵峡)。

  师:我也按奈不住愉悦的心情,想与大家一起感受西陵峡的美,可以吗?(师引读,生齐读)

  b、我们发现西陵峡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举手解疑)

  c、我们共同感受了长江三峡各自不同的特点,白天的三峡优美如画,而夜晚的三峡更让人如痴如醉。[配乐朗读]

  4、:不仅你被深深陶醉了,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被深深的陶醉了,我们也更能深刻的感受到作者老舍先生在文章末尾那发自内心感慨的话语(齐诵最后一句)。

  (三)扩思维,展想象。

  续写练习:a、我们一起游览了壮美的长江三峡,在你的行囊中装满了什么?(学生感悟解疑)

  b、你们真是善于观察,用心感悟的孩子!老师有一个问题同学们能帮助我解答吗?文章末尾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能将你游览后的感受续写在文章的结尾吗?(学生举手解答、续写、学生汇报并点评)。

  (四):

  (五)作业:将你对长江三峡的深切感受与你的家人共同分享!

《三峡》教案15

  一、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 ī )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yǎn )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cháng)。”

  二、注释:

  1、《三峡》: 选自《水经注疏》。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郦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长,范阳涿(zhuō)县(现在属河北)人,北魏地理学家。

  2、自,从,由;七百里:约合现在二百公里。

  3、略无阙处: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略无,毫无。阙,通“缺”。

  4、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月,指月亮。

  5、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襄:漫上;陵,丘陵;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6、或王命急宣:有时皇帝的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或:有时。

  7、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白帝:白帝城,在现在重庆奉节东。江陵:即现在湖北江陵。

  8、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不像这么快。奔:这里指飞奔的马;御:驾;以:当作“似”;疾:快。

  9、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素:白;湍:白色的急流;回:旋转,这里是回旋,回荡的意思。

  10、绝巘:极高的山峰;巘:山峰。

  11、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刷。悬泉:从山崖上流下来的好像是悬挂着的泉水。漱:冲刷。

  1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茂;良:真,实在。

  13、晴初霜旦:初晴的日子或结霜的早晨。

  14、林寒涧肃: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肃:寂静。

  15、高猿长啸,属引凄异: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啼,声音连续不断,格外凄凉。 属:连续;引:延长。

  16、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空荡的山谷传来(猿猴)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17、巴东:郡名,今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18、猿鸣三声泪沾裳:人们听到猿猴的几声哀鸣,泪水就要沾湿衣裳。

  三、知识点解析:

  1、郦道元是地理学家,他通过考察发现了三峡的那些科学资料?他还是散文家,通过游览又有那些感受?

  通过考察,他发现三峡两岸高山相连,隐天蔽日的雄奇,夏水泛滥的迅猛,春冬之时山水草木的多趣,秋景的肃杀与凄异。

  他的感受随景而变,看到夏水迅猛感到“奇”(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看到春冬之时山水的清荣峻茂感到“趣”(良多趣味);

  看到秋天林寒涧肃高猿长啸感到“凄”(猿鸣三声泪沾裳)。

  2、联系上下文,比较各组括号里的词:(一词多义)

  (1)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从,由,译“在”

  自非亭午夜分 (自):若,如果。

  (2)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以):似,像。

  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以):因为。

  (3)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其):那;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其):它的。

  (4)故渔者歌曰 (故):所以

  鸠曰,“何故?”(故):原因,缘故

  (5)至于夏水襄陵(至):到了

  每至晴初霜旦(至):到

  (6)沿溯阻绝 (绝)断

  绝巚多生怪柏 (绝)极

  哀转久绝 (绝)消失,停止

  (7)回清倒影(清):形容词作名词,清波

  清荣峻茂(清):清澈

  3、古今异义词:

  (1)或王命急宣 (或):古义:有时 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2)虽乘奔御风 (虽):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三峡》教案】相关文章:

《三峡》教案06-23

关于《三峡》教案02-22

三峡之秋教案08-04

《三峡之秋》教案08-28

《三峡》优秀教案04-23

《三峡》教案7篇01-01

《三峡》优质原创教案07-21

《我爱三峡》教案02-28

《三峡》教案(精选15篇)03-12

《三峡》教案15篇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