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时间:2023-02-21 10:34:20 教案 投诉 投稿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通用1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通用15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体会乘法的含义;认识乘号,会写、读乘法算式。

  难点:使学生初步体会乘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出示游乐场图

  师:小朋友们注意看图,游乐场不少小朋友都去过,那里有不少的数学知识,动一动脑筋把它们找出来。先看图上的小朋友和他们的爸爸妈妈都在做什么?

  学生观察画面,自由发言,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引导。解决问题

  算一算,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过山车上坐了多少人?5个小吊车的车厢呢?

  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4.师:小朋友们,要分别算出玩各种游戏的人数,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有其他方法吗?那么就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去寻找。

  新课

  摆图形游戏

  要求:A用准备好的小棒,摆出你所学过的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B摆好后,算一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

  C同桌交流,把算式写在纸上。

  引入乘法

  指名学生说加数相同的算式,教师板演。

  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各等式,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每个等式中的加数都相同。

  师:算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外,还可以用另外的方法乘法。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乘法。(板书课题)

  以3+3+3+3+3+3=18为例,教学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师: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6个3连加的和是18)

  师:求6个3相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教学乘号的写法)

  师: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乘法算式,63=18读作六乘三等于十八.用乘法算6个3连加得多少,也可以先写加数3,写件36=18这个算式怎样读(板书)

  4..尝试

  请学生把黑板上其他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同桌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指名回答,完整板书。

  5.小结:比较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得到:求几个相同数连加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三.练习.

  指导读书P46上半部分,并质疑。

  书P46做一做

  让学生说图意,明确计算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荡秋千

  独立填写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指名校对,并说说算法及想法。

  3练习九第1题

  看清图意,独立完成。

  组织交流。

  4.练习九第4题.

  观察图意,确定()里分别填几。

  独立填写乘法算式及读法。

  指名校对。

  5.乘法算式的读法与写法

  (1)45635224

  33265543

  开小火车读、齐读等形式。

  (2)5乘42乘74乘89乘1

  指名4人板演,其余写在纸上,并校对。

  6.下面哪些算式可以直接改写成乘法算式?指它写出来。

  4+4+43+5+76+6+6+62+2+2+2+2+2

  四.小结。

  1.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

  2.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要明确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在这两个数中间写上乘号。读乘法算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这节课,每个小朋友都学习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法知识。

  五.作业

  《随堂练习》P31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第一单元

  教学内容:课本第1页~第15页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除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2.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 教学课时:7

  第一课时:分苹果1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除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重点难点: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2.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

  教学过程:

  一、 问题引入

  显示20个苹果画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每盘放5个苹果,20个可以放几盘?

  二、探索新知

  1. 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1)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

  (2) 接着进行全班集体交流。学生可能有很多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如: a. 通过乘法口诀“四五二十”得出结论:可以放4盘;

  b. 用除法算式算:20÷5=4,所以可以放4盘。

  (3) 同桌同学合作用20个圆片摆一摆,验证推算结果是否正确,教师用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摆放的圆片图,进一步进行验证、交流。

  (4) 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师指出:20÷5=4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边写边说明:

  横式:20÷5=4

  竖式:4

  讨论:结合刚才分苹果的情况,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竖式中的各个数表示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口答板书:

  4……商:“4”表示分4盘。

  除数…… 5丿2 0……被除数:“20”表示有20个苹果。

  “5”表示每盘2 0……商和除数的乘积:“20”表示需20个苹果。

  放5个苹果。 0……余数:“0”表示20个苹果全部放完,没有剩余。 说明:“丿 ”表示横式中的“?”。

  (5) 练习:第2页 “试一试”的四道小题。

  学生独立练习完毕,指名学生板书,进行集体订正

  第二课时2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除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2.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

  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2.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

  一、体会平均分后有时会出现余数。

  (1)20个苹果画面。

  (2)组织小组讨论:有20个苹果,如果每盘放6个呢?

  请每个同学用代表苹果的圆片实际分一分,再小组内讨论怎样列出算式,用竖式怎样表示。

  (3)进行全班交流。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探究竖式各数表示的意思及单位名称的写法,并进一步认识余数。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0÷6=3(盘)……2(个)

  答:可以放3盘,还剩2个。

  引导学生认识竖式中:“20”表示把20个苹果拿去分,“6”表示每盘放6个,“3”表示放了3盘(强调单位“盘”),“18”表示3盘共18个(6×3=18)。“2”表示放了3盘后还剩下2个(强调单位:“个”),说明“2”是这个竖式的余数,这2个不能再继续往下分了,不然每盘就放得不一样多了。

  2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1)先由学生操作(用圆片分一分)。再列出除法竖式,独立解答“课本第3题试一试中的第(1)题”。

  (2)学生讨论:淘气的列式对不对,为什么?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6还可以接着分”,正确的式子应是笑笑做的。

  (3)讨论:根据刚才这道习题,你发现什么?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4) 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

  指名板书,全班齐练。练习完,比较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回答:余数要比除数小。

  二、巩固练习:第3页“练一练”第1、2题。

  三、总结

  (除法竖式的写法,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四、反思:

  第三课时 3

  教学内容:“分草莓”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再探索、练习中激烈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练习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再探索、发现中体验乘法的喜悦。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重点难点:1.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提问:在有余数除法里,余数和处世有什么关系?

  2. 练一练:10÷5 16÷518÷5 20÷5 33÷5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订正后让学生对5小题进行分类:有余数的算式,没有余数的算式。

  二、探索新知

  1. 探究试商方法。

  (1) 课件显示P4“分草莓”的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

  (2) 列算式:55÷8

  (3) 让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个。

  (4) 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8×7=56 比55大;8×6=48 比55小。所有商6。

  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吗?

  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数。

  (5) 讨论: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

  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

  (6)

  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2. 填空:P4“试一试”。(订正时可以让学生口述思路过程。)

  三、巩固练习: P5“练一练”的第1 ~ 5题。

  四、总结

  五、反思:

  第四课时 4

  教学内容:“租船”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重点难点: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练习学生的生活实际,通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最大能填几?(指名口答)

  ()×6<25 8×()<38 7×()<40

  2.列竖式计算(全班齐练,三人板练,集体订正)

  48÷5= 36÷6= 53÷7=

  3.提问:你认为试商时要注意什么?

  二、 探索新知

  出示P6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 寻找信息:每条船每时3元、每条船限乘4人

  2. 提出问题:至少要租几条船?

  3. 解决问题。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交流时围绕:你时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21÷4=5(条)……1(人)

  至少要租6条船。

  你认为怎样分配合理?请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案。(让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可能出现如下方案:

  (1) 其中5条船,每条船4人,还有一条1人。4×5+1=21。

  (2) 其中4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两条船,一条2人,一条3人。4×4+5=21。

  (3) 其中3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3条船,每条船3人。3×4+9=21。

  4.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应用了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结合实际来思考,如上面租船的问题……至于这6条船怎样分配更合理,我们要动脑想一想,但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

  强调:我们在各项活动中都要注意安全,不能做违反安全规定的事。

  5.练习:P6“试一试”

  先默读题目,独立思考条件和问题。后指名回答。

  条件:每时租金3元。问题:10元钱最多划几时?

  先小组讨论怎样列式,并完成在练习本上。

  10÷3=3(时)……1(元)

  答:10元钱最多划3时。

  提问:上面的横式中1元表示什么?为什么不能划4时?

  三、 巩固练习: P7“练一练”的第1 ~ 4题。

  1.要求学生回答解题思路,为什么要5壶茶而不是4壶茶。

  4.要求学生回答解题思路,为什么至少要8张桌子?7张桌子够吗?

  四、 总结

  第五课时 5

  教学目标:1.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3.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重点难点: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练习学生的生活实际,通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最大能填几?(指名口答)

  ()×6<25 8×()<38 7×()<40

  2.列竖式计算(全班齐练,三人板练,集体订正)

  48÷5= 36÷6= 53÷7=

  3.提问:你认为试商时要注意什么?

  二、 探索新知

  出示P6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 寻找信息:每条船每时3元、每条船限乘4人

  2. 提出问题:至少要租几条船?

  3. 解决问题。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交流时围绕:你时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21÷4=5(条)……1(人)

  至少要租6条船。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能用所学额统计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体会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体会统计的必要性,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

  4、培养学生初步的描述、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进行简单的统计

  难点:根据统计数据解决简单问题

  二、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你知道还有谁和你一天过生日吗?你想知道那个月份过生日的人最多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统计我们班同学的生日情况。

  2、实践操作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统计的知识,不仅知道了怎样收集数据,还学习了很多统计的方法,下面请你在的小组讨论交流,怎样统计同学们的生日情况。

  (1)小组交流

  先收集同学们的生日数据,(同学们可以用写字条的方式,由小组长收集交给老师,也可以组长举手统计……)

  再整理数据(举手统计,画正字统计,画其他符号统计等等)‘

  最后全班交流,汇报自己的想法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为了方便大家共同整理,老是把12个月的表格贴到黑板上。

  全班同学生日情况统计表

  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

  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2)贴一贴

  说出自己的生日月份,到组长处取彩色小圆片,并贴到表格中对应的位置

  (3) 整理数据

  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数据,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汇报结果

  (4)说一说

  根据数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小熊文具店(书96页1题)

  2、汽车的快慢(书96页第2题),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3、喜欢的动物。(书96页第3题)能够准确写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4、下面是丁丁小组14名同学喜欢看的漫画书统计情况

  西游记熊出没喜洋洋和灰太狼

  3人5人( )人

  (1)补充完表格

  (2)看了上面的表格,你知道喜欢看( )的人最多,喜欢看( )的人最少

  (3)买一本《熊出没》9:00元,买6本需要( )元。

  (4)买一本《西游记》要18元,买一本《喜洋洋和灰太狼》要9元,买一本《熊出没》9:00元,丁丁带了40元去买这三本漫画书各一本,他的钱够吗?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出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经历求商的一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在议中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乘法口诀和会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然后让学生收集图画中的数学信息,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感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再引导学生提炼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法:

  迁移法,观察讨论、比较分析法。

  学法:

  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重、难点:

  1、能较熟练地用7、8、9的乘法口诀正确求商。

  2、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以旧引新,激发学生兴趣。

  1。对口令。

  二七()六九( )

  ()八五十六 六八()

  ()八三十二九九( )

  ()九四十五()七二十一

  2。口算。

  12÷6=( ) 36÷6=( )

  30÷5=( ) 24÷6=( )

  18÷6=( ) 8÷2=( )

  3÷1=( ) 12÷4=( )

  师:你们用的是什么方法求商的?

  生:想乘法口诀。算除法想乘法,口诀缺几商是几。

  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

  师:看来同学们基本掌握了用“算除法想乘法,口诀缺几商是几”这些方法来求商。这节课我们就用这种方法,一起学习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你们有信心学会吗?(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合作探究新知。

  1。师:同学们知道属于你们的节日吗?

  生:(六月一日儿童节)

  师: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小朋友正在布置他们的'教室呢,同学们,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情境图

  2。引导观察,收集信息

  提问: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有的在做彩旗,有的在做五角星,还有的在准备爱心气球。)

  通过观察,你获得了什么数学信息?(指名回答)

  (生:第一组做了56面彩旗,要挂成8行。

  生:第二组做了49颗五角星,分给7个小组。

  生:第三组带来27个爱心球,每9个摆一行。)

  3。梳理信息,提出问题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先让学生想一想,再同桌互相说一说)

  4。学生汇报

  指名汇报问题,教师板书“平均每行几面?”“平均每组几个?”“可以摆几行?”

  三、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探究56÷8的口算方法。(从主题图中点取出例1)

  (1)请一人读题,提问:56÷8=?怎么解答列式?你能不能独立试着做做?(学生独立试算,并和同桌说说是怎么算的?)

  (2)指名汇报(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3)问:“用哪种方法最简便?(用乘法口诀求商)

  引导学生小结:求56÷8的商,想()乘八得五十六,用乘法口诀想,就是()八五十六,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56÷8的商是7。

  师:我们平时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列玩算式要在后面写上什么?(单位)一起说这道题的单位是什么?(面)今天我们要探究学习的是除法算式求商的方法,所以它的单位同学们在口头上说出来就可以了。下面的题目也一样,清楚了吗?

  2。(1)师:这56面小旗,要是挂成7行,平均每行几面?

  怎么列式?

  列出算式:56÷7= ,能用乘法口诀求出这个算式的商吗?

  让学生独立试算。

  (2)交流: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3。比较56÷8和56÷7两个算式的联系。

  (让学生明白,用一句口诀可以列出两个除法算式)

  4。完成主题图中另外两个数学问题。

  (1)男生一道,女生一道。教师巡视。

  (2)说说你是如何求出商的?

  5。小结: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我们把求商的方法编成了一首儿歌。(课件:乘法口诀求商歌:算除法想乘法,口诀缺几商是几。)一起读读。

  三、反馈练习(课件出示)

  1、选择题:用“七九六十三”这句口诀求商的算式是:

  A、7+9B、7×9C、36÷9D、63÷7

  2、请大家完成书上49页做一做的习题。

  (学生汇报)

  师:通过这一组习题,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呢?

  生:我发现,乘法算式里的积,在除法里做被除数。

  生:乘法算式里的因数在除法里做除数和商。

  生:这3个算式可以用一句乘法口诀来计算。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的发现真了不起!乘法和除法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在以后的学习中将会继续学习。

  3、巩固练习

  (1)练习:小猴摘桃子(课件9)

  师:其实,儿童节不仅是我们小朋友们喜爱的节日,就连森林里的动物宝宝也喜欢出来看热闹。这几只可爱的猴宝宝想在“六一儿童节”上给同学们送上又大又红的桃子,可是当他们来到桃树下面正准备上梯子的时候,才发现梯子上早已站好了除法算式,要算对了才能往上爬,小猴子怎么也算不出来,同学们你们愿不愿意帮帮小猴子?

  (2)练习:小猪吹泡泡

  出示课件10:小猪吹泡泡的情境

  师:小猴的问题解决了,小猪被同学们助人为乐的精神感动了,它特别吹了一些泡泡来送给大家,如果你们把提算对了泡泡会飞的又高又远。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能力目标: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初步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3.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交流中养成倾听他人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内容

  第19~20页

  教学、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小朋友游戏图),写有解决问题的课题题目。用来进行小组评价的三星(智慧星、创新星、合作星。)

  学具:每组1块小黑板,1枝白板笔。用来进行学生自评和互评的小印章。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教师: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我们班来了好多小客人,让我们一起请出他们吧!

  (出示课件:学生活动图)

  2.提问:你都看到了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

  学生可能说:我看到很多小朋友在草地上玩,有的在准备踢足球,有的在玩丢手绢的游戏,有的在玩捉迷藏的游戏。

  3.教师:这些小朋友正在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呢!你能根据他们的活动提出数学问题吗?(学生会自信地说:能。)

  这么有信心呀?那就发挥你们小组的力量,根据活动中已告诉的信息试着提出数学问题,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提的问题最多最好?

  4.小组合作提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既能提出关于加法的问题,又能提出关于减法的问题。)

  5.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上拉近画面并出示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生1:丢手绢的活动中,有8个女同学,有6个男同学。我们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生2:我们来看踢足球的活动,要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提出的数学问题是:还要来几人?

  生3:我们来看捉迷藏的活动,13个同学玩捉迷藏,这里有6人,我们提出的.数学问题是:藏起来几人?

  6.教师:同学们提出的这三个问题都很好,你们能不能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呢?(学生会很自信地说:能。)

  教师:那我们就进行一个小小的比赛,看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愉快、最成功。请每个小组任选一个问题来解答。

  (分组解决问题,把算式写在小黑板上。)

  教师:老师刚才到小组中去,看到同学们合作得非常好,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哪个小组愿意说给大家听。

  7.小组汇报。(采用学生互相提问的形式,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a.学生:我们组解决的是捉迷藏的问题,列出的算式是;13-6=7

  学生1:你为什么用减法?

  学生2:因为要想知道藏起来几人,必须从参加捉迷藏的13人中去掉找人的6个人,剩下的就是藏起来的人数,所以用减法。

  学生3:算式中的13、6和7分别代表什么?

  学生4:13代表玩捉迷藏的总人数,6代表找人的6个人,7代表藏起来的人数。

  b.学生:我们组解决的是踢足球的问题,列出的算式是:16-9=7。

  学生1:你为什么用减法?

  学生2:因为要想知道还要来几人,必须从要参加踢足球的16人中去掉已经来了的9人,剩下的就是还要来的人数,所以用减法。

  学生3:算式中的16、9和7分别代表什么?

  学生4:16代表要参加踢足球的总人数,9代表已经来了的9人,7代表还要来的人数。

  c.学生:我们组解决的是丢手绢的问题,列出的算式是:8+6=14

  学生1:你为什么用加法?

  学生2:因为要想知道玩丢手绢的一共有多少个人,必须把8个女同学和6个男同学合起来,就是总人数,所以用加法。

  学生3:算式中的8、6和14分别代表什么?

  学生4:8代表要女同学的人数,6代表男同学的人数,14代表参加丢手绢游戏的总人数。

  这个环节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学习小组进行评价,能够说明白的小组可以得到合作星。

  [利用教材主题图提供的信息资源,通过课件,创设动态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自然地引入了新知。在学习新知部分,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放手让学生去探索新知,引导学生通过组内合作学习、组间相互汇报、交流、提问、评价等形式,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来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

  巩固反馈深化新知

  1.看到同学们这么聪明,小动物们也想来我们班作客,都等急了,让我们再把小动物请出来,好吗?(课件出示:第20页的小动物图)

  2.都有哪些小动物呀?(生:有小鸟、小鹿和小鱼。)

  看着这幅画面,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讨论。)

  3.小组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在黑板上板书问题。(这时,每当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课件中可以把学生提问的部分闪动几次,以此让学生进一步的明确所提问题。)

  a.树上还有几只小鸟?

  b.草地上还有几只小鹿?

  c.还有几条小鱼?

  d.飞走了几只小鸟?

  e.跑了几只小鹿?

  f.游走了几条小鱼?

  4.你能又对又快地解决这些问题吗?请你拿出练习纸自己完成。

  5.集体订正,同学互评。

  知识应用体验成功

  教师:同学们真是了不起,能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么多问题,而且做得又对又快。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藏着许多数学问题,比如我们的教室里就藏着很多数学问题,你能发现吗?

  和同桌说一说(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身边的事物提出数学问题。)

  例如:

  1.观察小旗。

  2.观察其中两个组的人数。(可以按组来分,也可以按男女来分)

  小结

  1.教师提问: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说一说。

  2.教师总结:今天这节课同学们上得非常好,大家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了这么多问题,都是用的什么知识?(数学知识),用数学来解决问题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出示课题:解决问题)数学知识可真重要呀,我们一定要学好它、用好它。

  [评析:通过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数学问题,真正实现了本节课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目的,进一步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中获得成功体验,对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很大帮助。]

  提出课后建议将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延伸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单元教学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小括号的使用。

  2、综合算式的应用。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5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

  2、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还剩多少个面包?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

  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54-8-22 (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8、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

  2、培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用数的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

  3、初步体验量化的思想,促进数感的发展。

  重点难点:

  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

  教具学具:

  课件、计数器、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比较大小

  981()1000、6980()789、7083()7208、1378()2341、2980()3408、3920()3980

  二、试一试

  1、课件出示28页情境图,认真观察,自己试一试。教师巡视,发现问题。

  2、展台展示学生自己完成的任务情况。

  3、学生汇报:在数线上标出三辆自行车价钱的理由,说一说哪辆车,哪辆车最贵。

  三、教师评价,

  对于学生的不同说法,只要合理,教师就要给与肯定。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高充分、独立的思考空间,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体会成功的乐趣。)

  四、小组讨论学习

  学习在线上标出3200的大致位置,小组讨论学习,然后汇报。

  五、课件出示

  练一练,完成29页练习题3、4题,让学生填一填,教师巡视检查。

  六、总结提升

  让学生谈谈收获,着重谈怎样比较数的大小。

  板书设计:

  试一试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从高位开始比。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

  一、学习目标

  1.能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

  2.通过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整百、整千的进(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算法的多样和优化。

  三、学习准备:

  ppt课件

  四、学习过程

  活动一:准备练习,复习旧知,为新知学习奠定基础。

  出示准备题要求能快速准确地计算出结果。

  活动二、教学新课。

  让学生学会用自己学习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活动流程: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看图。

  爷爷去商场买电器,买了一台大电视机,和一台冰箱。

  2、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学生自由说一说

  问:(1)爷爷一共花了多少钱?

  (2)电视机和电冰箱哪个的价格贵?

  (3)买电冰箱比买电视机多了多少钱?

  想一想:要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根据问题列出相应的算式。进行并汇报。

  学习卡一:

  一共花多少钱?用加法计算

  算式:20xx+1000=()

  1、交流算法

  ()个千加()个千是()个千,也就是()

  2、电视机和电冰箱哪个的价格贵?买电冰箱比买电视机多了多少钱?

  先自己独立想一想,再进行小组交流,讲明白你的想法,听懂他人的想法,选择你想计算的'算式。

  算式是:20xx-1000=()

  ()个千减()个千是()个千,也就是()。组织学生进行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3、完成“做一做”,第1题

  活动三:

  1、你能用80、50、130这三个数写两个加法和两个减法算式吗?

  学习卡二: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80+50=13050+80=130

  130-80=50130-50=80

  2、在练习本上做做、想想应该怎么算?

  学习卡三:900+600=9000+6000=

  1500-600=1500-600=

  组织小组活动,解决问题集体校正

  3、完成“做一做”,第2题

  4、学生完成练习十七第1题。

  认真看图,说说图意,解决问题。

  五、拓展性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的练习巩固新知。

  五、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整百、整千数不进(退)位加减法计算时,只要把0前面的数相加减,再在得数末尾添上与整百、整千数相同的个数的0。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先把整百整千看作几个百、几个千再相加减,实际上是把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转化成10以内、20以内的加减法。

  板书:

  1000+ 20xx=3000

  1个千+2个千= 3

  2个千- 1= 1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

  谢桂仙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过“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习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学生已经懂得了相同数位才能相加减的道理,可以说这部分内容不是很难。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采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来学习加减法。

  在教学新的计算法则时就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方法类推出新的知识方法。本课中教师帮助学生建构知识间的联系,把新知转化为旧知,然后类比推出其他相同的计算方法。当学生探讨出1000+20xx=3000时,及时引导学生想1+2=3和想1个千加2个千之间的联系,都是想1+2=3这种方法。

  2、注重呈现形式的丰富多彩。在数学教学中,我努力让孩子们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地从事数学学习。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征,采取适合于他们的表现形式,培养他们一种愿意甚至喜爱的积极情感。

  3、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自已的想法。整堂课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

  1、由于本节课是学习如何计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所以应该多让学生进行一些手上的练习,我在这方面做的不好,只注意了学生口头的表述,准备的练习只是让学生用嘴说,而没有亲自动手练。

  2、在教学过程中,在解决难点问题时,还应该加大放手力度,让学生讨论充分,给学生充足的思维空间。

  每一次上课都有每一次的思考,而每一次的思考我都有了新的收获。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取长补短,不断努力探索,让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更上一层楼。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在观察钟面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利用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简单换算。

  2、能根据钟面,计算经过时间。

  3、在回顾时、分、秒的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探索实践的能力以及积极的学习情感与态度。

  二、教学重点:

  熟练读出钟面上的时刻

  三、教学难点:

  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接近正时的时刻 经过时间的计算

  四、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来上一节复习课,课前老师让大家准备了钟表模型,猜一猜,今天我们复习什么?板书:时分秒的.复习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关于时分秒,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同桌交流一下,回忆不起来的可以翻一翻书。

  (二)梳理内化 提炼方法

  全班交流,师随机引导,并适时板书

  (1)钟面 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时针走一个大格是1时,分针走一个小格是1分,秒针走一个小格是1秒。

  (2)时分秒的关系 1时=60分,1分=60秒。

  (3)1时多长?1分有多长?1秒有多长? 老师还知道,发电厂1秒钟发的电,可供一户家庭用三个月。你有什么感想?

  (4)会读钟面上的时刻 指一生结合钟面讲读法,再指一优生结合钟面讲时针不好确定时的读法。

  (三)分层练习 提高能力

  1、同学们学会了这么多时分秒的知识,下面老师要考验大家,能不能利用学过的知识灵活解决问题,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1) 3分=( )秒 4时=( )分 120分=( )时 60秒=( )分 1分30秒=( )秒 2时40分=( )分

  做在练习本上,指生读答案,选1题说说是怎么想出来的

  (2)数学书94页第11题(现场反馈)

  (3)数学书94页第12题,(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2、为了奖励大家,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请大家拿出钟表模型,同桌合作,一人拨一个时刻,另一人快速读出来,然后再交换角色。

  3、小丽同学有坚持记日记的习惯,自从学习了时分秒的知识,她专门写了一篇数学日记,我们一起来看看。指生读。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

  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除法的第二种分法,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几份,也可以用除法计算,进一步认识除法的含义,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⒉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的能力。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除法的第二种分法及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除法的第二种分法,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几份,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教法学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主 要 教 学 流 程

  一、引入新课

  ⒈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⒉分小圆片: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另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使学生知道,教师把小圆片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同时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个同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三个同学,最后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四个同学。也就是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个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个同学?学生观察出: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4个同学。

  想一想: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二、新授

  ⒈出示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

  ⑴教师: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

  ⑵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有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

  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要强调四个四个的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

  ⑶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怎样?

  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⑷指导算式的写法。

  ①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板书:20÷4=5

  ②让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可以分成5份)

  ③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⑸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并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⒉练习:教科书第19页做一做的第1题。

  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每堆有几个小圆片?可以分成几堆?(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

  怎样列除法算式?(要摆的小圆片是12个,除号前面写12,每堆6个,除号后面写6,可以分成2堆,等号后面写2)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2除以6等于2)再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2按照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2份)

  ⒊练习:教科书第19页做一做的第2题。

  三、巩固练习

  ⒈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4题。

  要分的糖葫芦有几串?那被除数应该写几?每个小朋友2串糖葫芦,表示什么?除数应该写几?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商应该写几?

  完成后要学生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⒉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⒊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的第6题。

  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然后再列式。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五、板书设计

  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20 ÷ 4 = 5

  被除数 除数 商

  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可以分成5份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中的例6.本课是对有余数除法的提升。本课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利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找规律的问题,注重让学生亲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教学中,借助图片,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式,重点理解根据余数来判定结果。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属于具体形象思维,想完成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需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与按规律排列有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经历应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在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中的作用于含义并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1.标题: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找规律的问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找规律的问题。

  (一)知识铺垫---------------------------------------------------------------

  2.师:上课前,我们一起放松一下(呈现两只老虎的歌词),请学生们利用最短的时间把歌词记下来,之后跟着音乐一起来唱。

  生:齐唱两只老虎

  师:同学们好棒啊!!在这么短的时间竟然能把这么长的歌词记下来,你们是怎么做到的啊?

  生:通过观察歌词的每一段都是相同的,只需要记下第一段就可以了。

  师:看,这里还有两幅图画,“请你仔细观察,照这样摆下去,横线上应该是什么图案?”

  先看第一幅图。

  生:这幅图是一组一组重复出现的,每一组有两个图案,一个太阳,一颗星星,根据这样的规律,下一个图案应该是太阳。

  再看第二幅图。

  生:这副图也是一组一组重复出现的.,每一组有三个图案,一个笑脸,连续两个哭脸。根据这样的规律,笑脸后面紧跟着的图案应该是哭脸。

  师:聪明的你们发现了吗?

  只有先找出规律,才能判断出下面的图案。

  (二)新知探究---------------------------------------------------------------

  3.师:我们再来试一试。出示(PPT)“按照下面的规律摆小旗。这样摆下去,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

  生:首先我们要找出排列规律。这些小旗也是一组一组不断重复出现的,每一组有三面小旗,一面黄色的小旗,两面红色的小旗。问题是让我们求出第16面小旗的颜色。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找到规律之后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之后小组活动,交流倾听。

  生:展示自己的解决方案,用符号代替小旗接着往下摆

  师:点评学生的方案,并用PPT展示继续摆小旗。

  图中最后一面是第13面小旗,后面依次是第14面,第15面和第16面。第13面小旗是黄色的小旗,根据规律第14面和第15面小旗应该是红色的小旗。这样第13面、14面、15面小旗就组成了一组。接下来第16面小旗是新的一组的开始,所以是黄色的小旗。

  4.师:换个角度来理解这道题,如果我们它理解成应用题,每一组都有3面小旗,现在有16面小旗,16面小旗里面有几组完整的小旗,还剩几面呢?

  生: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解决,16÷3。用除法竖式来求商。16÷3商5,3×5=15,16-15=1.所以16面小旗里有完整的5组小旗,还剩1面小旗。

  师:对应着算式和小旗图,16.3.5.1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生:16(共有16面小旗),3(每组有3面小旗),5(可以摆成这样的5组),1(还剩下1面这样的小旗)

  师:剩下的1面小旗和问题中的第16面小旗的颜色有什么关系?

  生:剩下的1面小旗就是第16面小旗,如果继续往下摆,第16面小旗就是新的一组中的第一面,根据规律,每组中的第一面小旗都是黄色的小旗,所以第16面小旗是黄色的。

  师:你们发现了吗,小旗的颜色跟有几组完整小旗没有关系,跟还剩几面有关。也就是说,跟除法的商没有关系,跟余数有关。那么观察图和余数,看看他们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余数是几,答案就是这一组中的第几个。

  师:总结(余数是几,答案就是这一组中的第几个)

  5.师:现在我们试着想一想:“按照下面的规律摆小旗。这样摆下去,第27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试着解一下

  生:27÷3.用除法竖式求商。27÷3商9,3×9=27,27-27=0。27÷3=9组,没有余数。没有余数,就是正好分完。

  师:正好分完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生:小组交流,然后分享自己的方法

  师:PPT展示,第27面小旗就是最后一组的最后一面旗子,根据规律,每组的最后一面小旗是红色,所以第27面小旗是红色。

  6.师:不信的话我们接着摆一摆,验证一下吧。出示PPT

  通过验证,我们发现第27面小旗确实是红色的。

  师:做这题的时候有的同学很快就能解答出来,有的同学则相对慢一点,是因为你们选择的解答方法不一样,做的快的选择了列算式的方法,慢一点的选择了画一画摆一摆的方法。

  通过比较,当所求数量较大时,用画一画的方法会比较麻烦,列算式则相对简单一点。

  (三)巩固---------------------------------------------------------------

  7.利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试着做一做这些题吧。“按照下面的规律穿一串珠子,第24个珠子应该是什么颜色?”

  要想解决这道题,我们得先看看这里有什么规律,这些珠子也是一组一组不断重复出现,每一组有5个珠子,分别是两个蓝色的珠子和三个红色的珠子。想知道第24个珠子是什么颜色的,用除法24÷5.用除法竖式来求商。

  24÷5商4,5×4=20,24-20=4.所以有4组完整的珠子,还剩4个珠子。最后一个珠子的颜色跟商没有关系,我们要看余数,余数是4,根据规律,每组第4个珠子是红色,因此第24个珠子应该是红色。

  (四)总结---------------------------------------------------------------

  8.你学会了吗?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找规律的问题,首先要找规律,确定每组的数量,用除法解决,根据余数判断结果。

  余数是几,答案就是这一组中的第几个;没有余数,说明正好分完,就是每组的最后一个。

  (五)作业布置--------------------------------------------------------

  元旦挂彩灯,用6种颜色的灯泡按红、黄、蓝、绿、紫的次数装配,一共装了36个灯泡,蓝色的灯泡用几个?红色的灯泡呢?

  (六)音乐欣赏--------------------------------------------------------

  大自然中存在着许多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有规律的现象。

  春夏秋冬-----年

  月圆、月缺-----月

  日出、日落----日

  规律现象也在悄悄改变我们的生活,衣服、生活、雨伞、项链、红绿灯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找规律

  规律:黄红红

  16÷3=5(组)1(面)

  27÷3=9(组)正好分完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

  教学内容:

  教材第67页例5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知余数在生活中的灵活应用,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在学生已学习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定位的。结合学生熟悉的划船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最多与至少的含义,运用所学的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选择进一法或舍余法确定问题的结果,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感知余数在生活中的灵活应用。

  教学重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对余数进行合理取舍。

  教学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设疑自探

  (一)交流:用最多和至少说一句话。

  (二)复习导入

  1.复习有余数的除法。

  口算教材第69页第3题。

  2.汇报交流,以旧引新。(板书课题)

  二、解疑合探

  (一)提出问题,理解题意。

  1.课件出示例5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2.审题交流

  (1)你知道了什么?

  (2)每条船最多坐4人什么意思?

  (3)至少要租多少条船什么意思?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学生尝试解题,教师巡视指导。

  2.多种方式感受进一法。

  (1)画图表示

  (2)数字表示:4,4,4,4,4,2,要租5+1=6(条)船。

  (3)列式表示:224=5(条)2(人)

  还多出的2人,应该再租一条船,共要租5+1=6(条)船。

  3.比较辨析,理解进一法。

  (1)讨论辨析,明确进一法。

  ①有些同学认为租5条船就够了,你怎么想?

  ②余下来的2人怎么安排?

  (2)比较优化,掌握列式表示法。

  (三)检验结果,梳理强化。

  1.回顾反思:他们至少需要6条船,解答正确吗?

  2.乘法验证:5条船最多只能坐20人,所以要坐22人至少要6条船。

  三、质疑再探

  师生总结:这节课你有收获吗?

  余数在生活中真是太调皮了,有时候需要加1,有时候需要舍掉,一不小心就会出错。在今后的学习中、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有余数的问题,只要同学们认真审题,静心思考,根据实际情况对余数进行合理的取舍,就能成为余数的好朋友。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运用拓展

  (一)基本练习(第67页做一做的第1题)

  1.审题,理解题意。

  2.思考,独立解答。

  3.质疑:结果为什么要加1?

  (二)变式练习( 教材第67页做一做的第2题 )

  1.小丽有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

  (1)弄清题意。

  (2)独立解答。

  (3)讨论交流,理解舍余法.

  思考:余下的1元,还够再买一个面包吗?

  2.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说说理由。

  (三)综合练习(教材第70页练习十五的第8题)

  学生独立审题思考解答后,汇报交流,引导学生综合考虑3种花的情况,以束数最少的花为标准确定。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

  课题:

  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辨认锐角和钝角。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3、学生在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同时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辨认锐角和钝角,知道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

  直角、锐角和钝角三者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尺等。

  教学过程:

  预设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活动效果

  一、情境导入,复习铺垫

  复习: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直角,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角都是直角,你是怎样判断的?

  可是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角都是直角,(课件出示锐角和钝角)你瞧!这两个角是直角吗?也直角有什么不同?

  设疑:这些角,有的比直角大,有的比直角小,它们是什么角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角。(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1、认识锐角和钝角

  (1)比一比

  课件出示例5中的队旗和红领巾图。

  问:同学们这是少年先锋队队旗和红领巾,上面有这样两个角,老师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和它们比一比,看看有什么发现?

  教师根据学生得出的结论,介绍并板书:

  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

  (2)动手做角

  强调学生做角时:一只手动,另一只手不动。

  ①拿出活动角,做一个锐角

  同桌互相比一比,锐角的大小一样吗?(锐角的大小不一样,但都比直角小)

  ②拿出活动角,做一个直角

  同桌互相比一比,直角的大小一样吗?(一样)

  ③拿出活动角,做一个钝角

  同桌互相比一比,钝角的大小一样吗?(钝角的大小不一样,但都比直角大)

  (3)连一连(教材41页做一做第2题)

  课件出示,说说是什么角,再连一连。

  提出问题:怎样验证?

  引出学生思考,得出:用三角尺的直角来验证。

  组织学生进行验证,如发现错误给予纠正。

  教师小结:根据角的大小可以把角分为三类:以直角为标准,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补充课题)

  三、深入感知

  1、认一认

  认真观察你手中的三角尺,刚才我们知道了三角尺上有一个角是直角,那剩下的两个角是什么角呢?

  小结:每一个三角尺上都有两个锐角。

  2、练习八第9、10、11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学到了哪些知识?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

  (二)利于学具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动手实践学生自己领悟三角形的意义和特征,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下面各是什么角?

  说出什么叫直角、锐角、钝角?

  组成角的两条边是什么线?

  2、家在本子上画出直角(用三角板)、锐角、钝角各一个。

  小结:我们已经学习了线段和角,如果把角的两条边改为线段,把角的两个端点连起来会出现什么图形?(三角形)

  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和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二)学习新课

  1、理解三角形的意义。

  (1)我们已学过三角形,你能举例说出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吗?(红领巾等)

  (2)利于学具,动手做三角形,小组内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3)结合复习题,思考讨论:

  ①三角形是几条线段围成的?

  ②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在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4)巩固概念。

  ①找一找,哪些是三角形?(投影)

  ②用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这句话对不对?为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强调,看一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要从两方面看:一是看只有三条线段,二是要看是否围成的封闭图形。

  2、掌握三角形的特征。

  刚才大家找出这么多三角形,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进一步观察一下,这些三角形有没有共同的地方?

  启发学生明确:它们都是三条线段围成的,它们都有三个角,都有三个顶点。

  再引导学生概括:围成三角形的'每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每两条线段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

  3、教学三角形的特性。

  我们学习的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地方要用到,像自行车的车架、房梁架等。为什么要用三角形的呢?我们来做一次实验。

  教师用事先准备好的木框,让同学们拉一拉。

  先拉五边形木框。(变形)

  再拉四边形木框。(变形)

  后拉三角形木框。(拉不动,三角形不变)。

  提问:通过三角形木框拉不动,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动手实践,老师引导学生明确: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固定,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固定不变了。因而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就是三角形的特征。

  你能举出生活中有哪些用到三角形的特性吗?(椅子腿松动了,可以固定一个三角形铁架)

  (三)巩固反馈

  1、说说三角形的意义、特征。

  2、三角形有什么特性?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

  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P31页例4,练习七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让我们一起到儿童商场逛一逛。出示例4的主题图。

  问:你们瞧,这个柜台里有什么?

  学生观察主题图后回答。

  【设计意图】:把学生带入商场,身临其境,提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教学例4。

  (1)、出示情境图:从他们的议论中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里面的.数学问题。

  (3)、小明想买5辆小汽车。,应该付多少钱?

  引导学生得出:12÷3=4(元)是求1辆小汽车多少钱。因为要知道小明买5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必须要先知道1辆小汽车多少钱。

  (4)、鼓励学生再提出问题。

  2、小结: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把探索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汇报的形式,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引发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应用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1题。问:要完成这道题必须先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并掌握利用乘法和除法的实际问题。

  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9-21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1-07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篇02-02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15篇03-20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篇)02-15

二年级下册《时分秒》数学教案05-23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篇02-15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篇)02-15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篇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