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教案

时间:2023-02-15 10:04:44 偲颖 教案 投诉 投稿

藤野先生教案(精选21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藤野先生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藤野先生教案(精选21篇)

  藤野先生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理解本文语言浓厚的感情色彩。

  3、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留学日本的情况、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2、把握课文的组织结构,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我们了解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虽然施行的是封建书塾教育,但思想还算开明,因此,鲁迅对他“很恭敬”。虽是“很恭敬”,但并不是很有感情。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一位日本医专的教授,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鲁迅对他的感情又是如何呢?让我们一起走访《藤野先生》吧!

  二、检查预习

  1、作家作品

  学生介绍鲁迅其人及作品。1881年诞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城一个逐渐没落的封建家庭。1936年病逝于上海。原名周树人,鲁迅是他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人。我们在初中学过他的作品有《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社戏》《雪》。

  2、《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题意为“早晨的花到了傍晚才拾起来”,是鲁迅在中年以后回忆自己青少年时的经历感受的集子,原题是《旧事重提》,这组散文,是浸透着儿时故乡瓜果的清新甜美滋味的小品,鲁迅把这美好的回忆散文,比作一组晨光里绽开的花朵,拾来自赏,而并不是直接为了战斗。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而不是投向敌人的投枪和匕首。我们前面提到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都是选自这一本集子。

  3、简介作者的留学目的

  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于1906年到东京开始从事文学活动,1910年回国后,继续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成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阅读这篇课文。

  三、整体感知

  教师播放朗读,学生聆听,完成下列任务:

  1、标注出难字难词。

  2、这篇散文是以什么顺序记叙的?又是以什么作为中心记叙的?以什么为线索来记叙的?

  3、注意:文章变换了几个地点?

  4、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并说说各部分的大意。

  学生听读后,讨论明确:

  1、需要注意的字词列举如下:

  绯(fēi)红:鲜红。流言:流传的毫无根据的坏话。瞥(pīe)见:很快地看一下。畸(jī)形:不正常的形状。遗民:a、留下的在国外的人;b、改朝换代后仍效忠前一朝代的人;c、大乱后遗留下来的人民。不逊(Xùn):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它的名字叫。

  2、明确: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以藤野先生为记叙的中心,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

  3、变换了三个地点:①“我”在东京;②“我”在仙台;③“我”离开仙台后

  4、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

  第二部分(第4—35段):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 别,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

  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对我的激励与鼓舞。

  四、研读,分析藤野形象

  1、学生采用跳读方式。阅读有关写藤野先生的内容学生浏览6—10段,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

  (学生活动)找出文中作者关于藤野先生的描写,说说作者初到仙台时,目睹耳闻的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课文如何描写藤野先生的形象?

  回答后明确:

  目睹印象——治学严谨

  耳闻亲见——生活俭朴学者形象

  2、学生再根据阅读感知,课本扉页后的彩色插图中有藤野先生的油画肖像,请你为这张画像配一段简要的文字说明。用“藤野先生是一个___________的人”的形式回答,选择角度概括人物形象:

  学生积极思考,发言。教师引导、提示:

  ⑴ 特点鲜明的肖像:“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的医学教授。

  ⑵ 生活习惯角度:生活俭朴。

  ⑶ 治学角度:认真负责、治学严谨。

  ⑷ 对待学生角度:热情诚恳、循循善诱。

  3、过渡:这就是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第一印象,包括亲眼见到的,耳朵听到的。读到此,一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已展现在我们的目前了,这是作者,也是我们读者对藤野先生的初步了解。让我们继续读下去,看作者为我们叙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通过这些事情,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藤野先生的内在品质。大家找找看,一共写了我与藤野先生之间的几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4、学生朗读11—23段,要求学生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明确每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明确:添改讲义———认真负责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

  结论:课文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

  提问:学了6—23段文字,我们懂得了学写类似作文要注意哪几点?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

  明确:①学会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②叙事应该有详略③叙事时要注意刻画人物的神态

  5、读到此,老师有一疑问,藤野先生就长相,并不是光彩四射,非常普通。就行为,非常平凡,做着老师该做的事。假如你碰着这样的一位老师,你会觉得他伟大吗?那么,作者为什么说藤野先生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教师之一?

  学生讨论:这与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非常有关系。就拿“匿名信”和“看电影”这两件事来看,这些遭遇严重损害了我的自尊心。而在这种情况下,藤野先生的帮助是实实在在的,只为学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术。其实,当时,日本人一向看不起中国人的,称中国人为“东亚病夫”,所以,作为一名日本教师,他抛开了这些偏见,没有私心,热情关怀我,严格要求我,这是多么伟大的人格。

  藤野先生品格高尚,尤其是他毫无民族偏见——他对“我”的热心期望,“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大而言之,是为学术??”。这种精神与品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怎能不感到伟大呢?怎能不感激他呢?又怎能不从中受到鼓舞、激励呢?一个“最”字分量极重,真挚地表达了作者的崇敬、感激和怀念之情。

  五、总结本课: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教师,感受了这份跨越国籍的师生情。一位优秀的教师,就像一盏不灭的灯,会长久地照耀着人们,给人以精神和力量。似乎课文学习可以结束了。真的可以结束了?本文标题为《藤野先生》,为什么文中却旁逸出许多其他内容呢?是大作家的败笔,还是另有目的呢?

  六、布置作业。

  作文片段:通过写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

  提示:先确定写谁,然后确定要表现人物什么思想品质,最后围绕中心选择事例,组织成文。

  七、说板书设计:

  事情 思想品质

  添改讲义 工作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 对学生要求严格

  关心解剖 为人热情诚恳

  了解女人裹脚 可贵的求实精神

  藤野先生教案 篇2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段落结构。

  2、着重分析藤野的形象,以及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即本文的明线及暗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课题封面上,单击任意处进入菜单,然后单击“导入新课”按钮进入下一页,注意一定要单击蓝色的按钮处,以下均同)

  1、由学生介绍作者及作品。

  2、教师总结(单击任意处进入下一页)。另外,每页下面有两个按钮,绿色表示“回主菜单”,蓝色表示“回上一张”。

  3、教师讲解时可以进入下三张,均为已学过的'鲁迅作品。

  二、写作背景

  1、本文写作背景。

  2、鲁迅留学日本的经历。

  3、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图。

  三、段落结构

  1、阅读课文。

  2、理清课文的三大部分。

  四、人物形象

  1、出示藤野先生图片。

  2、通过“目睹印象”和“耳闻亲见”的分析,概括出藤野先生的学者形象。

  3、讨论作者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的四件事,并由此概括出藤野先生高尚品质。教师作小结。

  五、课文暗线

  1、学生分组讨论,哪些地方表现了鲁迅先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2、分“在东京”、“去仙台”、“弃医从文”、“怀念先生”四个部分分析爱国主义感情。

  六、小结退出

  1、教师小结本课。

  2、退出。

  藤野先生教案 篇3

  【素质教学目标】

  1、了解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思想。

  2、指导学生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3、引导学生明确这篇回忆录是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记述的。掌握课文的脉络、结构。

  【教学重点、难点】

  1、文章叙事的线索。

  2、作者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抓住人物特征,通过具体事件来刻画人物的性格。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二、导入

  作者简介:鲁迅,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可以请几个同学读。朗读过程中,要求同学们考虑段落的划分,找出描写藤野先生的语句,以及藤野先生与作者交往过程中的.几件事。

  四、分析文章的结构

  提问:全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概括出各部分的意思。

  五、分析刻画藤野先生,突出他的品质

  提问:课文如何描写藤野先生?

  作者采用白描手法,写人抓特征,几笔勾勒,非常传神。

  提问:在与藤野先生交往中,作者技术为了几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

  明确:记述了四件事:

  第一件事是藤野先生为作者添改讲义。

  第二件事是藤野先生为作者纠正解剖图。

  第三件事是写藤野先生关心作者的解剖实习。

  第四件事是藤野先生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问题。

  提问:以上四例,作者采用了怎样的写法?

  引导学生讨论,归纳。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并讨论问题。

  1、提问:课文一开头就描写了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和学跳舞两件事,如何理解作者的用意?

  2、提问:作者为什么对日暮里和水户有深刻的印象?

  3、提问:如何理解匿名信事件?

  4、提问:如何理解看电影事件?

  5、提示:在课文最后一段,找出作者因受藤野先生品质的激励、教育,而决心勇于革命,为国战斗的句子,并加以体会。

  二、学习本文语言的特点

  学生从文中找出例子加以评析。

  三、小结

  本文是一篇散文,是鲁迅对20世纪初自己在日本留学的一段经历的回顾,重点叙述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热情歌颂了藤野先生公正、真诚,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这篇课文在写人叙事方面很有特色。在写人方面,作者善于抓住形貌、性格来刻画人物,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叙事方面,主线鲜明,脉络清晰,重点突出。这篇文章也可以说是作者青年时代爱国、报国的心路历程的写真,通过洋溢浓厚的爱国主义感情。

  四、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四。

  2、选用随堂练习。

  藤野先生教案 篇4

  教材简析:

  《藤野先生》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一直是中学语文的经典篇目写于1926年,文章主要回忆了藤野先生对自己的亲切关怀和严格教诲,赞扬了他正直热忱、严谨治学和毫无民族偏见的博大胸怀,抒发了自己的深深怀念之情,并追述自己当年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历程,表达了不忘恩师教导,认真做人的决心

  学情分析:

  1、由于作者所写的人和事与现在相隔的年代较远,学生缺少对本文相关背景知识的了解

  2、对本文关键性的语句深层含义和蕴含的情感体会不深

  3、一时难体会文中所写的几类人的作用以及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认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和副词的准确运用

  2、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理解本文所描写的几类人的对比作用

  3)理解特殊背景刻画人物的作用

  3、情感目标

  1)感受藤野先生正直热忱、严谨治学和毫无民族偏见的博大胸怀,以及作者的深深怀念之情

  2)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原因,学习他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1、重点

  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难点

  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

  教学课时:

  3课时

  课前预习:

  1)回忆自己以前非常敬佩的一个老师是谁,想想原因

  2)学生预习课文,并了解作者对寿境吾先生和对藤野先生的不同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任务:

  自学生字词,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学习活动: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在人生成长的路上肯定会遇到过很受你敬佩的老师,是谁呢?你为什么难以忘怀呢?今天,我们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的散文《藤野先生》

  二、走近作品

  1、简介作者

  说说你所了解的鲁迅先生

  2、简介藤野先生

  作者也有一位最为敬佩的老师,令他一生都难以忘怀,那就是藤野先生屏幕显示:在我所认为的教师之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便是藤野先生

  2、简介文章写作年代和故事背景

  A、写作年代

  B、鲁迅留学日本的经历

  三、走进作品,感知内容

  1、检查预习

  A、读准

  杀戮华裔溺爱深恶痛绝深谙诘责匿名油光可鉴抑扬顿挫

  出言不逊杳无音讯驿站绯红瞥见畸形

  B、读顺

  标致掌故精通时事的人模胡落第爱国青年

  2、整体感知

  A、听录音,感知文章思路

  提示:找出文章中表示地点转换的句子,注意总结作者在各个地点分别写了什么事情

  B、请列出本文的结构图

  明确:本文是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我”与藤野先生,相识、相知、相别、怀念的顺序来写的

  C、 小结思想内容

  明确:四个典型事例两条线索两种真挚感情一次思想转变

  四、作业

  假若《藤野先生》刚在报社发表时,限于篇幅,报社要求作者在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不变的前提下,缩写成800字记叙文,请你帮作者进行缩写

  第二课时

  学习任务:

  精读直接描写藤野先生的有关片段,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初步感受藤野先生在作者心中的伟大形象

  学习活动:

  一、检查作业

  请同学们每个小组推选出一篇缩写成800字的记叙文朗读、总结出缩写后的主要内容屏幕显示:初步印象典型事例

  二、品析人物形象,初感“伟大”

  1、引出“伟大”——具体了解藤野先生在作者心目中的位置

  (屏显藤野先生图片)藤野先生,是鲁迅青年时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一位老师,二十多年后的中年鲁迅是怎样评价他的呢?(屏显第37段并齐读: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针对这段话,你有什么问题要问鲁迅先生?什么是“伟大”?(超出寻常,令人钦佩敬仰的)是啊,一个普通的医学教授,仅仅两年的师生情谊,况且鲁迅后来也弃医从文,二十多年后为什么说在“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呢?(板书:伟大?)

  2、初感“伟大”——从一个普通学生角度感受藤野先生的伟大先生形象

  1)过渡:同学们通过课后的缩写练习都知道,有关直接描写藤野先生的片段,即“初步印象”和“典型事例”等内容是必须要留下来的

  2)思考:那请大家在阅读这些内容(及6——23段),能否结合具体词句谈谈:初次见面时作者认为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先生?在与藤野先生交往的两年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你又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藤野先生?

  3)互动:

  ①第一节课:工作中规中矩,生活不拘小节

  诵读:让学生模仿“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自我介绍:“我就是叫做藤野严九郎的……”

  ②添改讲义:诲人不倦,一丝不苟

  诵读:“你能抄下来么?”是商量询问的口吻;“拿来我看!”为学生可以抄下来讲义而兴奋

  比较:“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添改”,改为“修改”或“订正”行不行?(“添改”,即增加和订正如果说增加讲义中脱漏的地方还是一位医学老师的职责的话,订正文法的错误就不是他份内的事了)

  ③纠正解剖图:既严格又耐心

  比较:“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和原文比较,想想能不能这样改(原文是委婉的批评,耐心的指导,怕“我”难堪)

  ④关心实习:无微不至,充满尊重

  比较:体会下列三句话的表达效果:(屏显)

  “听说中国人是很迷信鬼的”

  “听说中国人是很相信鬼的”

  “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

  (作为一个医学教授,本可以坦言,没有鬼,不必迷信之类的话,但是怕伤了“我”的自尊,故意委婉地说“敬重”,而不是“迷信”或是“相信”,这是对“我”的尊重,也对中国文化的尊重——即使它可能是落后的、愚昧的)

  ⑤了解女人裹脚:求实精神,善良心地

  比较:(屏显)

  原稿:总要看一看才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定稿: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定稿更强调了一种郑重的态度、求实的精神,以及对中国妇女遭受摧残的同情,为自己不能亲见的遗憾“好”字,还容易引起误解)

  提醒:还有一些细节要注意,比如“叫我”“将我叫到”,三次都是老师主动喊学生

  4) 小结:(板书)

  见面:学者形象

  交往:

  典型事例角度思想品质伟大先生

  添改讲义对工作认真负责,热心助人

  纠正解剖图对学生要求严格,一丝不苟

  关心解剖实习为人体贴入微,尊重学生

  了解女人裹脚治学治学严谨,求实精神

  5)从这些片段中,哪些词句直接表现出作者的敬佩之情?

  明确:A、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

  B、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

  三、总结写人手法

  思考:大家通过这节课学习可否知道,直接描写某人,最基本的方法是什么呢?

  明确:直接写人,一定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把人放在具体的叙述和细致的`描写中去表现

  屏示:典型事例——从不同角度选取,对突出人物思想性格具有一定代表性

  细节描写——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符合人物身份,传达人物心理

  四、作业

  运用本课学习的直接写人的一些方法,写一写你心中最为敬佩的老师,500字左右

  第三课时

  学习任务:

  了解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过程及原因,品味作者爱国主义的强烈思想感情,从而进一步感受藤野先生在作者心中的伟大形象

  学习活动:

  一、回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我们认识了一位怎样的藤野先生?

  教师小结:如果孤立地去看这几件事,就说藤野先生是“伟大”的,还有些单薄,还不足以让鲁迅、让我们感动,因为这更多的是一个教师,至多是一个好教师的职业本能那么,到底还有什么原因呢?

  二、深品“伟大”——从一个弱国的爱国青年角度感受藤野先生伟大人格魅力

  1、结合生活体验

  据你的经验,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最感动于别人的帮助呢?(第一,这个人非常需要帮助,甚至走投无路;第二,你给了这个人最需要的东西)

  教师补充举例两篇赞美老师“伟大”的文章一篇是张九韶的《太阳味儿》文章写到“我”小时候很优秀,自尊心也特强,可是一天晚上突然尿了床,为了不让同学知道,就每天大义赴难般的钻湿被窝,可是有一天被子却被人偷偷晒过了谁晒的呢?是班主任班主任后来告诉“我”,尿床不是什么丢人的事,被子是晒在他自家的小院里,没人知道所以“我”由衷地说班主任有一颗“伟大”的爱心还有一篇是魏巍的《我的老师》作者小时候,父亲在军阀部队里几年没回来,于是很多孩子就说:“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罗!”作者真好像父亲死了似的那么悲伤这时候蔡老师批评了那些孩子,还写了一封信劝慰作者,说作者是“心清如水”的学生于是作者感激地说蔡老师“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啊!”

  结论: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孤立地看很平常,但是如果有了不平常的发生背景,这件事就变得不平常了

  2、认识文中之“我”

  过渡:那么文中当时的“我”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思考:当时的“我”为什么要出国呢?说说“我”当时最需要些什么?

  屏示一:故事发生在1902——1906期间,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列强虎视鲸吞,军阀割据混战,百姓水深火热,祖国和民族,命悬一线国之出路,民之前途在哪里在哪里呀?(北京图片:日俄战争)

  屏示二:鲁迅先生的《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屏示三: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鲁迅《琐记》

  屏示四: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鲁迅《<呐喊>自序》)

  屏示五:

  结论:一个弱国的爱国青年,饱受歧视,怀着救国救民的梦

  3、深品先生“伟大”

  过渡:那么文中的“我”又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和藤野先生相识、交往的呢?

  ①从上面材料可以看出,鲁迅去日本是因为在国内已毫无出路,到日本寻求学问那么抱定希望远涉重洋到了日本又怎样呢?

  默读第1-3段,思考:鲁迅到日本的第一站是首都东京,后来他为什么又选择去一个不大的市镇——仙台呢?(通过在东京的两件事:赏樱花、学跳舞,他看到的是清国留学生的不学无术、附庸风雅,到处乌烟瘴气,没有自己想要的学问)

  哪句话概括地表达了他对东京的态度?(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反复朗读对比(屏显):

  东京也是这样

  东京无非是这样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无非,只不过“也”字,有照应上一篇的意思,表明作者的失望和焦虑并没有因为到了东京而改变这句仅仅八个字,先声夺人,一下子道尽了鲁迅内心的极大愤慨、失望、厌恶等复杂而沉重的感情)

  ②“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这岂不就是在极度失望之后再碰碰运气的侥幸和无奈吗?自己读读第4段,你感觉去仙台的路上,鲁迅的心情怎样?(“日暮里”,让人想到“日暮途穷”或“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水户”,是他的浙江老乡客死的地方这两个地方会让他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渺茫的前途从这两个地名来看,他很颓唐、很失落,有点“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味道)

  ③读第5段,想一想:初到仙台的鲁迅,受到了怎样的优待?鲁迅的心情怎样?(“不但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鲁迅最需要的是学问和振兴祖国的良方,不收学费、操心食宿都不是他需要的,所以他才把这些关心幽默地统归为——“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可见鲁迅对这种优待的态度是——感谢但并不感动)

  ④独处异国他乡,在失望中苦苦追求的鲁迅,真是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正是在这样的处境下,藤野先生雪中送炭般地闯入了鲁迅的生活——这又可谓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作者暗示我们:第一,他的境遇很糟,需要帮助;第二,他到底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而这时,是藤野先生给了鲁迅最及时、最急需的帮助!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去朗读第37段(齐读)

  现在,“伟大”这个词有着落了吗?我们可能觉得已经够了,但鲁迅先生并没有止笔

  ⑤再看第24-31段,写了两件事: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边默读边思考:这两件事给了鲁迅怎样的刺激?这和写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合作探究

  全班讨论,教师点拨:

  “中国是弱国,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在反复诵读中感悟:鲁迅是不是对对方的言行表示理解?“意见却变化了”什么意思?

  (这两件事不仅是鲁迅弃医从文和藤野先生分别的直接原因,更重要的是,给藤野先生做了反面的衬托: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怀,是发生在这样的心理背景之下——不但是在失望中苦苦追求,而且在追求中常常受辱;是发生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日本举国都在歧视中国人;中国人自己也麻木不仁)

  藤野先生这种无私的关爱和真诚的鼓励,已经是常人所不及的大爱、大善、大美!这种毫无民族偏见的人格才是“伟大”的,这样的老师才是“伟大”的!所以鲁迅内心深受震撼,二十年后鲁迅先生仍然感激地说——(齐读第37段)

  三、升华“伟大”——从一个在寂寞中坚持战斗的作家角度感受藤野先生的伟大人格给予的无穷力量

  1.二十年后,在寂寞中战斗的鲁迅,从这段温馨的回忆中汲取到无穷的力量所以他感慨地说——(再读第37段)

  2.如果说,我们最初提到“伟大”,是模糊的,在解读了两人的交往之后,“伟大”一词开始变得清晰,那么,在弄懂了他们交往的背景之后,“伟大”这个词就是立体的,动人的它分明让我们感受到,一个曾经怎样的鲁迅,在一个怎样的境遇之下,遇到了一个怎样的藤野先生所以鲁迅真诚地说——(再读第37段)

  3.鲁迅离开仙台后就与藤野先生失去了联系,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这位异国的恩师1935年,日本一家出版社打算出版《鲁迅选集》,专门去征求鲁迅先生的意见鲁迅先生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这篇文章选录进去”

  一个偶然的机会,已偏居乡下的藤野先生看到了别人推荐来的《鲁迅全集》得知昔日的学生已成为中国的大文豪,他异常惊喜但没过多久,鲁迅先生就与世长辞了,师生再也没能见上一面当藤野先生听到鲁迅逝世的噩耗后,他正襟而坐,默哀良久,徐徐抬起头来,用颤抖的双手把鲁迅的照片高高举起,然后饱蘸浓墨,提笔写下“谨忆周树人君”

  后来当有人问及他当年教鲁迅的心情时,藤野先生说:“少年时期,有一位先生教过我汉文,我尊敬中国,也就觉得对那个国家的人也应该高看的……前后外国留学生只有周先生一人因此我帮他寻找住处,学习日语,虽我能力有限,却要尽力关心……我是为了对道德的先进国家表示敬意,而不单为周先生一人……”(屏显)

  最后,让我们深情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屏显并齐读)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四、作业

  将上节课所写的作文,在适当的地方加进一些特定的背景,扩充为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

  全程板书:藤野先生

  鲁迅

  “我”:藤野先生:

  普通学生伟大先生(正直热忱严谨治学)

  救国青年伟大人格(毫无民族偏见)

  爱国作者无穷力量(感激鼓励怀念)

  藤野先生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收集鲁迅生平和创作的资料,认识鲁迅的人生道路,为理解鲁迅作品打下基础。

  过程与方法:

  1、 引导学生明确这篇回忆录是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记叙的。

  2、 复习人物描写的方法,探究本文外貌描写及典型事例对揭示人物思想和性格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学习他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精神。

  2、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

  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难点

  联系背景解读本文的主旨,思考和感悟人生意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绯红、标致、诘责、油光可鉴、深恶痛疾”等词语。

  2、回顾复习作者鲁迅及相关知识;了解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时代背景材料。

  3、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思路。

  4、研读典型事例,理解人物形象。学习运用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5、学习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七年级我们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回忆起自己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老先生的“方正、质朴、博学”,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但鲁迅在回忆中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却是另外一位日本人——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出示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1、作家作品

  学生介绍鲁迅其人及作品。

  2、简介作者的留学目的

  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19XX—19XX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于19XX年到东京开始从事文学活动,19XX年回国后,继续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成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阅读这篇课文。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标示段序,初步感知文意。疏解疑难字词,读准字音,弄懂词义。

  2、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了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请你依据文章叙述中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理清课文内容,列出结构简表。

  提示: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两名学生,到讲台上板演自己列出的结构图。

  文章结构层次图如下:

  见藤野前,在东京

  相识

  与藤野在仙台 相处

  离别

  相别后,深切怀念

  明确:从结构表中可知全文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组织材料。开头写在东京的所见所感是作者往仙台的缘由,接着写到仙台后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这就是当年的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显示图片)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这是全文的一条明线。这篇文章还有另外一条暗线,那么全文的暗线是什么呢?我们先按下暂且不表。下面先来看作者在文中是如何描述藤野先生的。

  四、研读,分析藤野形象

  1、学生采用跳读方式。阅读有关写藤野先生的内容

  学生浏览6—10段,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投影显示如下)

  跳读课文,找出文中作者关于藤野先生的描写,说说作者初到仙台时,目睹耳闻的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课文如何描写藤野先生的形象?

  目睹印象——治学严谨

  耳闻亲见——生活俭朴

  学者形象

  读到此,一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已展现在我们的目前了,这是作者,也是我们读者对藤野先生的初步了解。让我们继续读下去,看作者为我们叙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通过这些事情,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藤野先生的内在品质。大家找找看,一共写了我与藤野先生之间的几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2、学生朗读11—23段,要求学生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

  明确每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添改讲义,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

  关心实习,热情诚恳

  了解裹脚,求实精神

  藤野先生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并介绍与本文有关的内容

  1、导人新课。

  2、介绍作者留学日本的目的以及本文相关的写作背景。

  引用《呐喊》中相关内容加以介绍。

  二、初读课文,疏通阅读障碍

  1、学生迅速默读课文,标记出自己把握不准确的字词。

  2、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部分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3、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4、思考讨论:这篇散文是以什么顺序记叙的?又是以什么作为中心记叙的?以什么为线索来记叙的?

  学生讨论后明确: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以藤野先生为记叙的中心,以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

  三、研究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

  1、学生默读课文,采用跳读法,阅读与藤野先生有关的内容。

  2、请学生根据所阅读的内容,在下列空缺处填上适当的内容。

  藤野先生是一个——的人。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填空题。要想填写好,首先要准确把握好课文内容,然后选好填写的角度,概括好填写的内容。学生发言时,教师既要注意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又要把握学生回答的正确性,不可放任自流。

  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填写的内容是不相同的:

  从肖像角度来考虑: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医学教授。依据第6段。

  从生活习惯的角度来考虑:生活俭仆。

  依据第9、10段。

  从治学的角度考虑:认真负责,治学严谨。依据第16、17、23等段。

  从对待学生的角度来考虑:热情诚恳,循循善诱。依据第11—15、21、22等段。

  3、思考:作者写了与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四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本文选取典型事例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人物品质的特点,让学生明白写记叙文时对事例要有所选择。如果前一环节(即填空)解决得比较好,则此处只要稍做归纳即可。参考答案如下:

  添改讲义

  工作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

  对学生严格要求

  关心解剖实习

  热情诚恳

  了解女人裹脚

  求实精神

  4、学生再次速读课文,思考:“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请引用课文内容简要回答。

  学生讨论后明确:首先是一种感激和怀念之情,这种感情体现在以下行动上:①装订收藏讲义。②悬挂先生照片。③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的勇气和力量。之所以有这种感情,是因为藤野先生品格高尚,尤其是他毫无民族偏见——他对“我”的热心期望,“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大而言之,是为学术……”然后是一种愧疚之情,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

  5、学习小结。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简单回顾上课时内容,引入新课教学

  二、学生默读全文,找出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的段落或内容

  三、学生回答:文章除了直接写藤野先生的内容外,还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还写了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写了从东京到仙台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写了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还写了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在课堂上看电影。等等。

  四、讨论交流:这些内容和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吗?

  这道题涉及面广,难度较大,在分析时,可以分解成多个小问题。引导学生找准相关的课文内容,准确筛选信息。内容分析如下:

  文章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作者离东京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写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表现作者忧国之情,是作者在藤野先生教导下刻苦学医的主要动机。写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作者的“优待”是为下文写藤野先生作正面陪衬。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是为写藤野先生作反面衬托。写课堂上看电影是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总之,所有这些,都与突出藤野先生有密切的关系。

  五、鲁迅先生是用什么来统摄全篇内容的?

  明确:作者是用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来统摄全篇的。文章开头写对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厌恶,是作者爱国思想的一个表现;在往仙台途中记得日暮里,可能是“日暮里”使作者联想到清王朝的日暮途穷;记得水户,是因为这里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土朱舜水客死的地方,这是作者爱国感情的又一表现;写对初到仙台受“优待”不以为然的理解,对艰苦的生活条件的态度,也是作者爱国思想的表现;对藤野先生表示敬仰,是由于他不怀民族偏见,真诚帮助中国留学生;对日本“爱国青年”表示愤懑,是由于他们看不起中国人;看电影之后毅然决定弃医从文,更是出于爱国的考虑;最后把怀念之情变为多写反映黑暗现实的文章,则是当年弃医的目的,是爱国的实际行动。可见,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是统摄全篇的中心思想。

  注意分析上述内容时,教师切不可满堂灌,而应该引导学生依据相关内容进行思考,逐一分析,最终把握问题的实质。可以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指名学生分别朗读文章第1段、第5段、第24---31段以及第36--38段等段落,体会文章的感情

  要求学生朗读时注意读出其中的感情:第1段透出的是一种辛辣的嘲讽,第5段应该是一种轻松亲切的语调,表现出一种友好之情;而第24--31段则是充满着作者的愤激之情,最后第36、38段充满着作者的感激之情。

  藤野先生教案 篇7

  一、设计思想

  (一)、教材分析:

  《藤野先生》是一篇传统课文,是鲁迅对20世纪初自己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经历的回顾,重点叙述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热情地歌颂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洋溢着作者一腔的爱国之情。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能学到叙事性文章的写法,也能从中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

  (二)、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有主见,他们对于作品内容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概括、分析能力,但看问题往往不够客观、全面、深入。不过,他们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好胜心强。倘若教师在班级中创设交流、探索、合作的良好氛围,在教学中“还政于民”,引导得当,学生定会从中获得感悟,得到教益的。

  (三)、设计理念: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设计。在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同时,展开横向思维,读懂事件与主题的关系;在引导学生欣赏名家作品的同时,使学生受到前人高尚情操的熏陶,达到既学读书又学做人的目的。

  本文篇幅较长,涉及的人和事较多。如果讲课时不分巨细、面面俱到,势必会顾此失彼,给学生“零碎”的感觉。授课时,应紧紧抓住文章两条线索: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这一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这一暗线,采用由主到次、由整体到局部的教学思路,首先弄清文章的主要形象藤野先生,然后再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中要始终突出以学生为本位的思想,“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法重点就在探究学习上,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时可采用默读法、圈点勾画法,之后,可采用讨论法、仿写法等学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突出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方法与过程:抓住文章两条线索,采用由主到次、由整体到局部的教学思路,首先弄清文章的主要形象藤野先生,然后再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的高贵品质;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重点

  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四、教学难点

  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相关背景资料,了解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现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98年11月29日,在日本仙台市参观了鲁迅纪念碑(出示图片)。鲁迅的纪念碑为什么建在仙台呢?(生:鲁迅在日本留过学。)藤野先生和鲁迅是什么关系?(藤野先生是鲁迅的老师。)鲁迅在离开仙台二十年后写了一篇回忆老师的文章《藤野先生》,(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沿着鲁迅先生的足迹,去重温那一段往事。

  [设计意图]

  (从新闻报道入手,触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急于了解鲁迅先生的洋老师,激发他们阅读课文的欲望。)

  (二)、检查预习(出示幻灯片)

  1、给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

  绯红(fēi) 烂熳(màn) 芦荟(huì) 解剖(pōu)

  不逊(xùn) 匿名(nì) 诘责(jié) 瞥见(piē)

  2、解释词语。

  匿名:不具名或隐藏真名。

  不逊: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

  标致:漂亮。文中是反语,用来讽刺。

  油光可鉴:文中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顿挫转折。

  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极点。

  [设计意图]检查课前预习,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理清思路

  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落:

  1、 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主要回顾一段什么样的人生经历?

  生: 回顾 20世纪初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生活经历

  2、 文中所写事件变换了几次地点?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生:东京——仙台——离开仙台(北京)

  3、 师:按时间和地点转移,本文可以分成哪几部分?

  生讨论归纳:三部分

  (1)东京所见所感;

  (2)仙台学医生活;

  (3)离开仙台以后(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 了解通过时间、地

  点的变换来叙述事件,构思布局的写作方法,进而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四)、感知形象

  1、文题是“藤野先生”,同学们找一找,课文是从第几段开始写藤野先生的?(生:第六段)

  2、藤野先生是以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我”面前的,文章抓住了藤野先生的哪些特征来描写?

  生:写藤野先生,作者抓住了他的外貌特征(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声调(缓慢而有顿挫)等方面的主要特征,将一个正直的学者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然后作者又从目睹到先生大大小小的书的情景和耳闻先生的衣着模胡,来表现先生的严于治学和生活检朴的崇高品德。

  师述:这是与藤野先生的相识,下面接着写与藤野先生的相处。

  3、在相处过程中,作者记叙了能表现藤野先生高贵品质的哪几个典型事件?这些事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

  (学生听11—23段的录音,边听边在书上勾画批注,然后举手抢答)

  1 添改讲义 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2 纠正解剖图 热情关心,严格要求

  3 关心解剖实习 正直无私,真挚诚恳

  4 了解女人裹脚 探索研究,实事求是

  4、 一个日本教员,对“我”这个中国人如此关心和厚爱,这又表现了先

  生的什么品质呢?

  生:没有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

  5、藤野先生有这么多优秀品质,对“我”如此关心厚爱,按理“我”应该留在仙台继续学医,可后来为什么改变了学医的志向呢?

  生讨论后明确:

  ①匿名信事件

  ②看电影事件

  当看到日本学生的狂妄傲慢,尤其看到中国国民的愚昧麻木的时候,“我”的思想受到了严重挫伤。于是决定弃医从文,改变志向。

  6、作者写老师为什么要写弃医从文这些内容?

  生讨论后明确:

  ①从侧面表现先生没有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

  ②表现了鲁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③为下文的惜别埋下伏笔。

  7、作者是怎样描写“我”与藤野先生依依惜别的深厚情谊?

  生讨论后明确:藤野先生听说“我”不学医,并要离开仙台,甚感“悲哀”

  “凄然”,他“叹息”,并赠照题辞“惜别”,还希望“我”回赠照片,并常来信告诉他状况。这些记叙和描写将“我”与藤野先生依依惜别的深情生动具体地反映出来。先生对鲁迅这种毫无民族偏见的深情,鲁迅是终生难忘的。

  小结:文章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写了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写出了师生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表现了师生之深厚而真挚的感情。

  [设计意图]扣住“我”与藤野先生交往这条明线,通过典型事例来分析人物形象,了解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的高贵品质。

  (五)、体会感情

  1、本文的题目是“藤野先生”,但课文中却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想一想,这些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的语段都写了什么内容?

  生:清国留学生赏樱花、盘辫子、学跳舞,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等

  2、这些内容与写藤野先生的有没有联系?有什么联系?

  生讨论,师引导,归纳:

  清国留学生——交代了作者离开东京去仙台见到写藤野先生的缘由;

  日本“爱国青年”——反衬日本藤野先生正直无私,没有民族偏见的品质;

  弃医从文—— 写鲁迅与藤野先生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

  3、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清国留学生的,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谈你喜欢的原因。

  ①作者抓住清国留学生的主要特征——将长辫盘在头顶,来描写他们的不男不女、不伦不类的丑恶形象。

  ②用两个贴切的比喻,“形成一座富士山”和“宛如小姑娘的'发髻”,加上“油光可鉴”,生动形象地描绘与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奇特打扮。“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实在”是“的确”的意思,“标致”是“漂亮”的意思,用“实在”修饰“标致”,说思想腐朽的清国留学生“的确漂亮”,这是反语,强有力地讽刺了这些顽固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遗少”,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极端憎恶的感情。

  ③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东京“清国留学生”的恶浊生活的憎恶、失望和不满。

  (2)、从东京到仙台途中,要写的内容是很多的,作者为什么只写“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方?用意何在?

  生讨论,师归纳:

  “日暮”有“日暮途穷”之意,触发鲁迅对社会的黑暗的忧愤之情,所以记得;“水户”则是反抗清朝至死不渝的朱舜水客死的地方,作者这时也正身居异国他乡,对这样一位具有民族气节的学者自然会产生仰慕之情,因而也记得。这样写是为了表达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3、作者为什么要弃医从文?

  “匿名信”和“看电影”这两件事深深地刺激了鲁迅。匿名信事件使作者深感弱国弱民倍受岐视的悲哀,激发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为拯救民族、富国强民的愿望。“看电影事件”使作者深感医学只能解救病人肉体上的苦痛,要真正解救自己的民族首先要医治中国民众的愚昧、麻木人的精神,唤醒民众的觉悟。鲁迅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精神,这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充分体现。

  找出饱含作者强烈思想感情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当时的情感。

  (1)“中国是弱国……也无怪他们疑惑。”用这样的反语来表达作者的自尊心所受到的挫伤,思想上所受到的极大的震动,以及改变的志向,弃医学文的决心。鲁迅的这种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精神,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充发体现。

  (2)“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来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地是这样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长期统治下的人们精神麻木的痛恨。

  4、最后一句话中的“良心发现”“正人君子”分别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生讨论,师归纳:“良心发现”: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了触动;“正人君子”:那些为军阀政客等统治阶级服务而又自命为“正人君子”的反动御用文人;整句话的意思是:作者决心以笔作刀枪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光明的中国继续奋斗。这种把与藤野先生的深情厚谊和作者的爱国思想融合在一起,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斗争融合在一起的结尾,概括了全文中心,深化了主题,加强了文章的战斗性。

  小结:鲁迅去日本留学的目的是什么?他为什么离开东京?他为什么学

  医?又为什么弃医从文?这些都表现了鲁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作者用爱国主义的思想来统摄全篇的。文章开头写对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厌恶,是作者爱国的一个表现;在往仙台途中记得日暮里,记得水户,这是作者爱国的又一表现;对日本“爱国青年”表示愤懑,是由于他们看不起中国人;看电影之后毅然决定弃医从文,更是出于爱国的考虑;最后把怀念之情变为多写反映黑暗现实的文章,则是当年弃医的目的,是爱国的实际行动。可见,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是贯穿全文的另一条线索,是暗线。

  [设计意图]扣住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这条暗线,从事例入手,引导学生领会鲁迅的爱国之情。

  课堂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用四句话归纳本节课的内容:外貌展内涵 事例现品质

  改志为救国 惜别见真情

  [设计意图]对本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和理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七、布置作业

  选取几个典型事例来表现一个人的品质。(可以是你的同学、老师等)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学习通过典型事例揭示人物品质的写法。

  八、板书设计

  藤野先生

  东 赏樱花 仙 相识 北 别后

  盘辫子 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相处

  京 学跳舞 台 惜别 京 怀念

  爱国主义感情

  [设计意图]

  设计板书,体现了文章的写作思路,老师的教学思路,学生的学习思路。让学生清晰地理解作品的结构层次、思想感情、把课文内容浓缩于板书,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根据板书,有序地开展教学活动,把握课堂教学动向。

  藤野先生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1、积累“绯红、标致、诘责、油光可鉴、深恶痛疾”等词语。

  2、回顾复习作者鲁迅及相关知识。

  3、研读典型事例,理解人物形象。

  4、学习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学习文章精选材料,多方面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学习本文抓住人物语言行动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领会文章语言的感情色彩。

  教学难点:

  1、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格,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35年,日本岩波文库要出版《鲁迅选集》,译者增田涉到上海征求鲁迅意见,问他选哪些文章才好。鲁迅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他的目的是借此打听藤野先生的下落,同时委托增田涉先生代为寻找。第二年,《鲁迅选集》出版,增田涉又到上海送样书,鲁迅再次问起藤野先生的下落,增田涉说没有打听到。鲁迅先生叹息说:“藤野先生大概不在人世了吧!”

  过渡:这是怎样的一个人,如此值得怀念?今天我们就来学学(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复习作者,回忆我们学过的有关鲁迅先生的文章

  三、了解藤野先生

  1、这位藤野先生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请同学们给他画一个像,用文字表述出来。

  学生思考回答。(抓住黑瘦、八字须……)

  鲁迅先生是如何描写的呢?请阅读第6-10自然段,思考:这些描写说明了什么?

  老师觉得作者写的藤野先生不太漂亮,因此改为下面一段文字,可以吗?

  他,既有高仓健一样的体魄,又有三浦友和一样的相貌。脸色白而透红,眼睛大而明亮,头发整齐而又有一点波浪。他穿着一套笔挺的西装,洁白的衬衣上打着一条漂亮的领带,皮鞋擦得又黑又亮。一走上讲台,就用洪钟一样的声音说:“我,就是藤野严九郎。”

  明确:说明藤野先生的生活俭朴,不拘小节、治学严谨。反映他工作认真、全身心投入治学。

  2、这样的一位藤野先生,鲁迅是如何来评价的呢?请同学们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学生回答:伟大

  学生齐读第37小节,体会鲁迅对藤野先生的这种情感。

  3、为什么在鲁迅眼里和心理藤野先生都是伟大的?请同学们阅读11—35小节,思考:文中写了我和藤野先生的交往的几件事?这些事又表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样的品格?

  学生讨论、交流

  可能出现的问题:

  ○1(第11-19自然段)写藤野先生检查并订正“我”所抄的讲义,纠正解剖图,表现藤野先生对教学工作极其认真负责,教学的严谨,对学生的严格和对作者的关心。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1)、概括这两个事例,写成小标题:──(1)添改讲义;(2)纠正解剖图。

  (2)、文中的“讲义”有哪两个意思?──前者指讲课内容,后者指课堂笔记。

  (3)、“我”为什么“很吃了一惊”?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因为看到藤野先生亲自给“我”这个外国学生改讲义。

  (4)、“我”为什么“不安和感激”?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不安”是因为讲义中有那么多的脱漏和错误让先生费神。“感激”的是藤野先生的热情关心。

  (5)、把“都用红笔添改过了”的“添改”改为“修改”可以吗?──不可,“添改”比“修改”更费神。

  (6)、藤野先生给鲁迅添改讲义是否偶一为之?请从文段中找出根据。──不是。有两处可证明:

  1、藤野先生要求每一星期送给他看一回;

  2、这样一直继续到藤野先生教完了他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7)、填空:藤野先生给作者改讲义改得十分认真,其中

  最能表现改得全面的词语是──“从头到末”;

  说明改得细致的词语是──“不但……连……”;

  说明改得及时的词语是──“第二三天便还我”。

  ○2(第21-22自然段)写藤野先生因“我”敢于学习解剖尸体而很高兴,表现他对作者的`热情诚恳和关心。

  ○3(第23自然段)写藤野先生想知道中国女人裹脚使足骨变形的详细情形,表现藤野先生注重调查,治学严谨的科学态度。

  ○4(第24-28自然段)写“考试事件”,一方面讽刺了日本的所谓“爱国青年”,同时也表现了藤野先生和一些日本学生是主持公道的。

  ○5(第32-34自然段)写藤野先生听“我”说不学医了,要改学生物学时的表情,表现藤野先生尊重学生的品质和待人憨厚的性格。

  ○6(第35自然段)写藤野先生临别前夕送相片并题词“惜别”,表现藤野先生对作者的真挚情谊。

  藤野先生为什么“悲哀”?为什么想说却没有说?鲁迅为什么要说谎?

  要求学生完成下面的表格:

  序号事例思想品质

  浅层的深层的

  1、添改讲义工作认真负责在日本举国上下都鄙视中国人的风气下,对中国人的热情友好与尊重。无民族偏见。

  2、纠正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

  3、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

  4、了解女人裹脚求实精神

  5、惜别友好与尊重

  藤野先生教案 篇9

  一、启发兴趣,引入课文

  今天学习鲁迅先生散文《藤野先生》。

  这篇文章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什么意思?请同学试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回忆儿童时期的生活。这一篇回忆青年时候东渡日本留同学活片断,写于一九二六年,写的是青年时候的事(一九○四年)。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时的照片和一九二六年在厦门大学任教的照片,使同学加深对“朝花夕拾”的理解。

  这篇文章如作者自身说,“记忆中抄出来”的。

  二、检查质疑

  1、请同学预习。

  2、这篇散文以什么为顺序记叙的?以什么为中心记叙的?以什么为线索不记叙的?以藤野先生记叙的中心,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放在十九世纪初广阔的时代背景下写人、叙事,把对藤野先生的深沉怀念抒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紧密交织在一起,写作手法很出色。

  3、以藤野先生为记叙中心,全文可划分为几大局部?按地点来说,第一局部写哪里?第二局部?第三局部?

  ⑴东京所见所感;

  ⑵仙台学医生活;

  ⑶离开仙台以后(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

  三、讲读第一局部(第1至3自然段)

  既然文章以藤野先生为记叙的中心,为什么要写东京留同学的情况?“清国留同学”是怎样的情况呢?作者对此充溢了怎样的感情。

  1、朗读。

  2、清国留同学腐败堕落,对国家前途、人民命运置若罔闻。白昼迷恋于观景看花,精心玩弄征民族压迫与封建统治的辫子;晚上醉心于学跳舞。

  3、语言的感情色彩:

  “无非”:作者满怀寻找救国救民道理的希望,离开自身的国土,但东京所见与国内一样,他感到愤懑、厌恶。

  “油光可鉴”、“实在标致极了”:鉴,镜子、照、借鉴。如“前车之覆,后车之鉴”。要求同学找出“标致”的同义词,体会“实在”、“极”的作用。

  4、对东京的失望,对新鲜环境的追求。文章从清国留同学的情况入笔,交代离开东京的原因,为下文的展开在思想和结构上作了铺垫。

  四、讲读第二局部(第4至第35自然段)

  1、第二局部是文章的主体,着重写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可是又未立刻下笔,而是先写赴仙台途中见闻和初至仙台的情况,这是为什么?

  ⑴朗读第二局部中第4、5自然段。

  ⑵ “水户”的牢记标明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日暮里”照“本证”来说,原因不知。无可靠的旁证,不能臆断,做学问要严谨。考证事物首先求“本证”,本证最说明问题。凭空推断与寄寓的含义是两码事。

  ⑶以仙台的受优待表示日自己民对中国留同学的友谊与关心。(以下文“爱国主义”对照)。

  ⑷与主题不游离。由住宿不坏引出仙台医专教职员对他的关注,为藤野的出售作铺垫。在层层铺垫之中流露出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2、在关心“我”的教职员中,最难忘的是“藤野先生”。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⑴阅读第6节至第23节。

  ⑵先看他的外貌,再说明抓住哪几件事来刻画他的思想性格。

  ⑶外形,用白措手法,鲁迅惯用的手法,几笔勾勒,显示特征。

  ⑷事:回忆的几件事。第一节课;看“我”的讲义;指导画图,询问脚事。

  ⑸ 思想、性格、作风:正直的学者:质朴,生活节俭;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对鲁迅热情关怀,不倦教侮,待人诚实,无民族偏见。在日本帝国主义恶浊空气泛滥的情况下,更突出藤野先生对中国人民的真诚友谊。

  ⑹重点朗读15自然段,“讲义的情节饱含着一位日本学者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平凡中见深情。一个“添改”两颗“心”,心心相通。对这样的老师,鲁迅怎不尊敬和感激呢?

  3、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同学热诚以待,可受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毒害的日本青年如何呢?作者满怀愤懑和内心的痛楚写下了这些片断。

  第一件事:受侮辱(翻检、讽刺、流言)。

  第二件事:受刺激(包围)。

  ⑴作者对受侮辱这件事发表了怎样的议论?流露了怎样的`感情?(不是低能儿,关键在“弱”)反语、讽刺、揭露,一个热血沸腾很有志向的青年怎么不愤慨?怎么接受得住这种羞耻?然而更使作用内心痛楚的事接连发生。这是一个怎样令人窒息、令人愤怒、难以言表的局面!影片里,中国人麻木落后,计堂上,受歧视、包围。民族自尊心受到践踏,热爱祖国的火热感情如火山一样要喷射,而这种自尊心,这种热情化作深思,化作对生活道路的抉择,弃医从文了。这是生活道路上的转折点。(读注释③)“刺耳”,不是对声音的反映,而是心灵的痛楚。实际上是“刺心”。

  ⑵作者怎样写告别藤野先生的情景呢?着重写脸色,进一步表示他对中国同学的深切关怀。这一局部写在仙台医专学医的经过,忆藤野对他的关怀、教育、协助和师生间的情谊,以和作者思想的重大变化。

  五、讲读第三局部(第36至第38自然段)

  这一局部叙述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有两点值得注意:

  1、作者怀念、敬爱先生,不只因为先生尽心尽力教,更由于有一颗为中国学术的伟大之心,故“时时”记起,说明师生友谊不寻常。

  2、叙述先生对自身的深远影响,巧妙地再现先生音容笑貌,把旧事与时事结合起来,表示继续战斗的决心,使这篇散文具有强烈的实际意义。

  六、分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1、选择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表示人物。从外貌、语言、动作到精神品质,无不刻画入微,形神毕肖。从侧面烘托、映衬,形象突出。

  2、各组资料(生活事件、世态人赙、历史资料、科学知识和实际斗争)如此丰富,如此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是由于思想内容的内在联系。贯穿全文的内在线索是作者高尚的爱国主义思想,放得开,收得拢,形散而神不散。

  3、语言富有感情色彩。

  七、作业

  1、朗读全文。读顺口,读正确。

  2、书上依次划出表示作者爱国情感的句子与段落,并分析它们是从什么角度表示的。

  八、板书设计

  藤野先生

  质朴、严谨、关怀、教诲

  (东京、仙台、离开仙台)

  寻求→失望→学医→弃医从文→继续战斗

  藤野先生教案 篇10

  【教学目的】

  (一)体会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学习鲁迅先生“我以血荐轩辕”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学习本文抓隹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领会各组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文章语言的感情色彩。

  教学时数:两教时。

  【教学步骤】

  (一)启发兴趣,引入课文

  今天学习鲁迅先生散文《藤野先生》。这篇文章选自散文集《朝桦夕拾》。

  《朝花夕拾》是什么意思?请学生试解

  《从百划园到三味书屋》是回忆儿童时期的生活。这一篇回忆青年时候东渡日本留学生活片断,写于一九二六年,写的是青年时候的事(一九○四年)。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时的照片和一九二六年在厦门大学任教的照片,使学生加深对“朝花夕拾”的理解。

  这篇文章如作者自己说,“记忆中抄出来”的。

  (二)检查质疑。

  1.请同学预习。

  2.这篇散文以什么为顺序记叙的?以什么为中心记叙的?以什么为线索不记叙的?以藤野先生记叙的中心,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放在十九世纪初广阔的时代背景下写人、叙事,把对藤野先生的深沉怀念抒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紧密交织在一起,写作手法很出色。

  3.以藤野先生为记叙中心,全文可划分为几大部分?按地点来说,第一部分写哪里?第二部分?第三部分?(1)东京所见所感;(2)仙台学医生活;(3)离开仙台以后(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

  (三)讲读第一部分(第1至3自然段)。既然文章以藤野先生为记叙的中心,为什么要写东京留学生的情况?“清国留学生”是怎样的情况呢?作者对此充满了怎样的感情。

  1.朗读。

  2.清国留学生腐败堕落,对国家前途、人民命运置若罔闻。白天迷恋于观景看花,精心摆弄征民族压迫与封建统治的辫子;晚上醉心于学跳舞。

  3.语言的感情色彩。“无非”:作者满怀寻找救国救民道理的希望,离开自己的国土,但东京所见与

  国内一样,他感到愤懑、厌恶。“油光可鉴”、“实在标致极了”:鉴,镜子、照、借鉴。如“前车之覆,后车之鉴”。要求学生找出“标致”的同义词,体会“实在”、“极”的作用。

  4.对东京的失望,对新鲜环境的追求。文章从清国留学生的情况入笔,交代离开东京的原因,为下文的展开在思想和结构上作了铺垫。

  (四)讲读第部分(第4至第35自然段)。

  1.第干部分是文章的主体,着重写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可是又未立刻下笔,而是先写赴仙台途中见闻和初至仙台的情况,这是为什么?

  (1)朗读第二部分中第4、5自然段。

  (2)“水户”的牢记表明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日暮里”照“本证”来说,原因不知。无可靠的旁证,不能臆断,做学问要严谨。考证事物首先求“本证”,本证最说明问题。凭空推断与寄寓的含义是两码事。

  (3)以仙台的受优待表现日本人民对中国留学生的友谊与关心。(以下文“爱国主义”对照)。

  (4)与主题不游离。由住宿不坏引出仙台医专教职员对他的关注,为藤野的出卖作铺垫。在层层铺垫之中表露出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2.在关心“我”的教职员中,最难忘的是“藤野先生”。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1)阅读第6节至第23节。

  (2)先看他的外貌,再说明抓住哪几件事来刻画他的思想性格。

  (3)外形,用白措手法,鲁迅惯用的手法,几笔勾勒,显示特征。

  (4)事:回忆的几件事。第一节课;看“我”的讲义;指导画图,询问脚事。

  (5)思想、性格、作风。正直的学者:纯朴,生活节俭;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对鲁迅热情关怀,不倦教侮,待人诚恳,无民族偏见。在日本帝国主义恶浊空气泛滥的情况下,更突出藤野先生对中国人民的真诚友谊。

  (6)重点朗读15自然段,“讲义的情节饱含着一位日本学者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平凡中见深情。一个“添改”两颗“心”,心心相通。对这样的老师,鲁迅怎不尊敬和感激呢?

  3.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赤诚以待,可受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毒害的日本青年如何呢?作者满怀愤懑和内心的痛楚写下了这些片断。

  第一件事:受侮辱(翻检、讽刺、流言)。

  第二件事:受刺激(包围)。

  (1)作者对受侮辱这件事发表了怎样的议论?表露了怎样的感情?(不是低能儿,关键在“弱”)

  反语、讽刺、揭露,一个热血沸腾很有抱负的青年怎么不愤慨?怎么承受得住这种耻辱?然而更使作用内心痛楚的事接连发生。这是一个怎样令人窒息、令人愤怒、难以言表的场面!影片里,中国人麻木落后,计堂上,受歧视、包围。民族自尊心受到践踏,热爱祖国的炽热感情如火山一样要喷射,而这种自尊心,这种热情化作深思,化作对生活道路的抉择,弃医从文了。这是生活道路上的转折点。(读注释③)“刺耳”,不是对声音的反映,而是心灵的痛楚。实际上是“刺心”。

  (2)作者怎样写告别藤野先生的情景呢?着重写脸色,进一步表现他对中国学生的深切关怀。这一部分写在仙台医专学医的经过,忆藤野对他的关怀、教育、帮助和师生间的情谊,以及作者思想的重大变化。

  五、讲读第三部分(第36至第38自然段)这一部分叙述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有两点值得注意:

  1.作者怀念、敬爱先生,不仅因为先生尽心尽力教,更由于有一颗为中国学术的伟大之心,故“时时”记起,说明师生友谊不寻常。

  2.叙述先生对自己的深远影响,巧妙地再现先生音容笑貌,把旧事与时事结合起来,表示继续战斗的决心,使这篇散文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六、本文的写作特色:

  1.选择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表现人物。从外貌、语言、动作到精神品质,无不刻画入微,形神毕肖。从侧面烘托、映衬,形象突出。

  2.各组材料(生活事件、世态人赙、历史材料、科学知识及现实斗争)如此丰富,如此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是由于思想内容的内在联系。贯穿全文的内在线索是作者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放得开,收得拢,形散而神不散。

  3.语言富有感情色彩。

  七、作业:

  1.朗读全文。读顺口,读正确。

  2.书上依次划出表现作者爱国情感的句子与段落,并分析它们是从什么角度表现的。

  藤野先生教案 篇11

  一、艺海拾贝

  1、从原名、评价、主要著作、我们已学过的作品四个方面回顾鲁迅。

  2、从写作目的、命名之意、文体三个方面介绍《朝花夕拾》:

  二、初读标疑

  温馨提示:朗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疑难字词,并给文章标上自然段序号。

  小试牛刀:(这些字音、词义是老师希望你掌握的)

  1、 注音:

  烂熳 绯红 匿名 诘责

  不逊 驿站 畸形 杳无消息

  解剖 瞥见 深恶痛绝

  2、解词:

  ①标致:②模糊

  ③落第:④不逊:

  ⑤匿名:⑥诘责:

  ⑦凄然:

  ⑧油光可鉴:

  ⑨抑扬顿挫:

  ⑩杳无消息:

  火眼金睛:(你还有读不准音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吗?查查字典吧!)

  三、复读感知

  温馨提示:填写下表就能了解课文内容,别忘了“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地点(注明起止段) 简要概括事件

  我的发现:全文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顺序来记叙的。

  四、细读探究

  1、哪几件事在写藤野先生?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这些材料是围绕什么线索组织的?你能看出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吗?

  2、哪几件事没写藤野先生?和藤野先生有关吗?这些材料是围绕什么线索组织的?

  3、你认为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五、拓展延伸:

  夜深人静之时,面对挂在东墙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与恩师已阔别20年了,鲁迅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先生说。把握课文主旨,展开合理想像,模仿作者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表露作者当时的心迹。

  藤野先生教案 篇12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和组织材料,学习抓住人物特征,通过具体事例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2.体会、理解文章含义丰富的语言,掌握文章叙事线索。

  3.体会作者对老师的崇敬之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明确文章的线索,探讨文章的主题。

  2.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归纳其性格特征。

  3.联系材料,领会作者弃医从文的情感因素,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三.教学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让学生说说在成长过程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并阐述理由。(有老师、

  父母、朋友、还有偶尔相识的陌生人)

  再让学生说说在成长中,哪件事最让你难忘?

  由学生的回答导入文章。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讲述了他与先生的交往。鲁迅先生怀念藤野先生的原因与我们刚才所讲的原因是不是一样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看课文。

  2.复习有关《朝花夕拾》的知识。让学生说出已经学过的两篇课文的名称。然后说说在《从》《阿》及《藤野先生》三者之间的先后顺序。

  顺序是《阿》《从》《藤野先生》,作品是按照作者成长的经历来排列的,《朝花夕拾》是一本回忆散文集。

  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速读课文。

  1.速读课文,思考问题:

  (1)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写了哪些事情?

  (2)文章重点写了发生在哪里的事情?此外还写了什么地方的事情?你能说出文章中的地点变化吗?

  2.明确:

  (1)文章以作者在日本仙台求学的经历为线索,写了作者在日本求学的一段经历,即写了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时藤野先生的关心,匿名信事件,幻灯片事件即离开仙台等一系列事情。

  (2)重点写了发生在仙台的事情,此外还写到了东经等地的事情。文章中的地点变化:东京——仙台——中国。

  三.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是文章的叙事线索,以次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划分

  文章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3):在东京的所见及去仙台求医的缘由。

  第二部分(4-35):在仙台学医,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及弃医从文的经过。

  第三部分(36-38):回国后对藤野先生的思念。

  四.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朗读课文前三段,体会鲁迅文笔特点。

  2.讨论交流:

  (1)这部分文字所描写的对象是什么?

  (2)作者对所描写的对象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你能够通过具体的语句来分析吗?

  明确:

  所描写的对象是“清国留学生”速成班的其他成员。对他们是一种厌恶之情,这是从他们逛公园,赏樱花,梳辫子,学跳舞等事情中可以看出。这也许也是鲁迅为什么要离开繁华的东京的原因所在。

  (3)一些段落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明确:

  比喻、反语的巧妙使用,使文章语言幽默,风趣而又不失力度。文章中这样描写“清国留学生”:“但花下……实在标致极了”

  这段文字在准确地形容与细致的描写的基础上,作者还把“清国留学生”的精神风貌刻画出来了,本来是担当着救国重任的留学生,到东京之后,则不思进取,反而追逐时髦,将头发弄得油光可鉴,尤其可悲的是,始终不忘记那条象征落后和耻辱的大辫子,反而将其弄得十分醒目,令人恶心。文章用比喻和反语夸张,将讽刺之情巧妙地流露在字里行间。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文章的主题是记叙在仙台求学及与藤野先生交往的经历,那主要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的哪几件事呢?说说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呢?

  明确:

  文中主要写了修改订正讲义、订正解剖图、担心我怕鬼、问中国女人裹脚等四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对我的关心、严格要求以及对学术的孜孜不倦的求实精神。

  2作者初见藤野先生时,藤野先生是什么样子的?

  明确: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夹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通过肖像描写,写了他的穿着,穿插了他穿衣服的掌故,表现了藤野先生是一个不注重穿着的人,生活朴素、简单。

  3朗读第24-31段,思考,这一部分写了那几件事?从中可以反映出作者何种思想感情?请用文章中的语言说明。

  明确:

  写了两件事,即匿名信事件,幻灯片事件。

  鲁迅先生对自己到仙台学医的动机,在《呐喊》自序中写到“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象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有促进了国人对维新的信仰。”可见他是怀着救国救民的思想选择了医学这一职业的。可是,当在学医的过程中,看到了枪毙中国人的影片后,而且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鲁迅受到了极大的刺激,于是促进了鲁迅弃医从文的思想产生。他觉得,“医学并非一件要紧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是做毫无意义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素,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首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看电影受刺激,固然是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直接原因,但不能理解为偶然因素,如果我们分析当时的社会状况,鲁迅先生的思想转变还有起深刻的社会原因,这就是当时的社会潮流。早在弘文学院学习时,他就常和许寿裳等探讨如何改变“国民性”问题,考虑如何提高国民素质,期间还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的影响。

  4我想现在肯定有些同学会有想法,本文题目是藤野先生,为何写这几件事?

  明确: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滋事是给藤野先生做反面衬托。写课堂上看电影事件是作者告别藤野先生的直接原因。总之,这些材料都与突出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民族偏见的品质有密切关系。同时还表现了作者那份强烈的爱国热情。

  第三课时

  一

  1到35段,已经完成了对藤野先生的回忆,为什么作者还要说自己回国以后的一些感想呢?

  讨论明确:此部分一方面表现了藤野先生对我的影响之大,另一方面表现我在实践自己弃医从文的誓言。

  2朗读这一部分,画出我对藤野先生思念的句子我影响之大的句子以及表现我实践自己弃医从文的句子。

  3结合课后练习一,文章以回忆藤野先生为主,为什么还花大量的笔墨来写我在日本的遭遇和思考呢?

  从整篇文章的结构来看,是围绕藤野先生这个中心来组织材料的,虽说也贯穿着作者的爱国注意思想感情,但前者是明线,后者是暗线。写对东京学习环境的厌恶,离开东京到仙台,是写与藤野先生结识的前因,接下来写仙台的学习生活,基本上与藤野先生有关,而且作者着力正面描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写匿名信的寻衅和看电影所受到的刺激,这些事或是与藤野先生有直接关系,或是衬托出藤野先生的公正、真诚、在那种环境下的难能可贵。

  所以,这样一位没有民族偏见的老师,也是鲁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所在,来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

  从这点看,我们教材倾向于第一种观点。

  二、小结。

  课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以鲁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暗线组织材料,体现了藤野先生崇高的精神和鲁迅深切的爱国感情。文章语言精练,幽默而又犀利,抓住了人物的特征,生动而又传神,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好好借鉴,用我们的笔记住我们最怀念的人。

  四板书设计:

  藤野先生

  明线: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没有民族偏见——怀念先生

  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实习问中国女人裹脚

  暗线:鲁迅的爱国情感——弃医从文

  《藤野先生》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对课文的理解:

  《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写此文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清文章思路和线索,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叙事能与抒情有机结合,能抓住主要特征写人。

  2、过程与方法目标:提高默读的速度和质量,培养默读的技能。通过综合知识积累,拓展视野,了解鲁迅的思想发展脉络。

  3、情感与价值目标:体会鲁迅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以使祖国强盛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操。

  其中把握内容和主题,学习记叙文中选取典型的事例真实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的崇高品质的写作方法,感受藤野形象是学习重点。

  对鲁迅弃医从文的行为的理解把握鲁迅思想成长的脉络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深刻,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了解写作本文时的鲁迅和文中鲁迅的时代处境,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我采用资料搜集法、交流讨论法,激励学生的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精神。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形象感知的基础上拓深文章的内容。

  罗素说过: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为让学生学有所获,贯彻新课程标准上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十分重视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加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辨色彩,要让学生。所以教法重点就在探究学习上,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时可采用默读法、圈点勾画法,之后,可采用讨论法、仿写法等学法。

  三、说教学过程

  整体教学是现代教学的一大理念,特别是融入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来,大容量,课堂建构的高、精、深也成了一种趋向。因此我采取了拓展迁移式、质疑深入式、比较赏析式的教学思路,安排了三课时分层推进。

  第一课时:要求学生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掌握字词、理清课文脉络,把握文章的写作线索之一——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1、听读课文圈点出需要积累的词语,解决生字词为研习课文内容扫清障碍。。

  2、请学生根据提前从网络、书籍等渠道收集到的有关鲁迅的资料,从生平经历、性格特点、文学贡献三个方面进行四人小组的合作讨论交流,每组派一个代表选择一个方面谈谈对鲁迅的认识,从而引导学生理解鲁迅的爱国思想,理解鲁迅留学日本是为了寻求救国之路。

  3、让学生默读全文,圈点出文章变换的几个地点,层次按照时间和地点的转移划分文章的段落,将课件中的空缺处填写完整:

  (1)在,表达对的厌恶;

  (2)在,回忆与的交往;

  (3)在,表达对藤野先生的和。

  在资料交流讨论环节中,可以培养学生筛选、判断信息的能力。通过圈点整体感知文章结构,从而明确全文是以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这是全文的一条明线。

  第二课时,安排了拓展延伸——质疑创造——比较赏析的教学环节。利用文章多层面的内容,通过拓展延伸,把握对文章感情线索——鲁迅的爱国之情的理解,并在拓展延伸的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与质量,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辨能力的发展,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让课内教学走向课外,同时能提高学生的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导入:打开自制教学软件《藤野先生》封面,在乐曲的伴奏下介绍参读材料。

  此诗译成白话诗

  祖国啊,我的心灵无法逃脱丘比特的神箭,

  虽然你风雨飘摇,像夜晚一样黑暗。

  即使你并不了解我的情感,

  我也要将一腔热血向你奉献!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导入环节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对鲁迅爱国之情的钦佩感慨,营造一种激昂的课堂教学气氛。

  (二)拓展延伸

  1.读: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圈点出描写“清国留学生”外貌的词语,标注出他们在日本东京做的事情是什么。

  2.说:教师利用课件介绍我国的“辫子文化”,让学生迅速默读一篇文章——鲁迅《头发的故事》(节选),然后讨论“清国留学生”辫子盘在头顶,说明什么?

  补充课外阅读资料,拓宽阅读视野培养学生检索筛选、判断信息的能力,让学生独立理解这些“清国留学生”的本质是效忠清王朝,是思想腐朽的保皇党。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上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教学理念。

  同时老师引导学生体会到鲁迅白描手法刻画灵魂的高超艺术功力,鲁迅抓住“盘辫子”的特点写“清国留学生”的外貌,与其说是写外貌,不如说是画灵魂——他以简洁而又朴素的语言表现了极深刻、极丰富的内容,有画龙点睛之效。使学生的艺术认识能力有所提高。让学生感受到鲁迅抱有满腔的爱国热情。

  藤野先生教案 篇13

  一、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把握文章的线索。

  通过教师讲授和小组合作,学生可较为熟练地进行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

  结合创作时代背景,学生可深刻体会作者深刻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教师讲授和小组合作,学生可较为熟练地进行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本文的线索,学生可深刻体会作者深刻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学生说说自己遇到的最难忘的老师,并说说原因,互动两轮,顺势引题。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教师提问,学生独立思考,回顾:散文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是对零散的散文语言材料加以整合,加工,使之更加有序,情感或观点更加鲜明的语言组织方式。)

  朗读全文,独立思考,本文详写了几件事?分别是什么?

  (明确:改讲义、匿名信事件、观看教学影片、送别)

  同桌讨论,与藤野先生相关的是哪几件?另外两件如何归类?

  (明确:改讲义、送别是叙述作者与藤野先生间的互动,次两件是照应了标题《藤野先生》,是文章的明线;匿名信事件、观看教学影片是与作者的爱国情感相关,属于暗线。)

  (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

  通读全文,学生独立思考:关于藤野先生,本文写了几件事?几件详写?几件略写?

  (明确:详写的有改讲义和送别;略写的有被当做扒手、询问裹小脚、担心作者不参加解剖课。)

  同桌讨论,改讲义这件事体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性格特征?

  (明确:A作为学者,治学严谨;作为教师,认真负责;B尊重他人,没有民族间的偏见。)

  小组合作,探讨一下其它几件事体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性格特征?

  (明确:送别——没有民族间的偏见;询问裹小脚——治学严谨,对自己专业领域里的知识盲点非常感兴趣;担心作者不参加解剖课——作为教师,认真负责;尊重他人的信仰,没有民族偏见;被当做扒手——不拘小节。)

  独立思考: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藤野先生是一位生活中不拘小节,工作中治学严谨,认真负责,人格上非常尊重他人,没有民族偏见的教师。)

  (四)小组讨论,拓展延伸

  小组讨论,本文提现了作者怎样的爱国思想?

  (明确:体现了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心路历程,展现了鲁迅先生对祖国深沉的热爱之情,以及设身处地思考如何唤醒中国人麻木思维的深切的社会责任感。)

  (五)回顾全文,小结作业

  小结:结合板书请学生集体简述本文说明的内容,结束课文。

  作业:对比阅读本文与《阿长与山海经》,分析一下从人物描写的方法上看二者有何异同,从所反映的中心思想上看,二者有何异同。下节课分享。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若想深刻了解本文内涵,把握本文情感,须对鲁迅先生个人生平以及时代背景有一定地了解,在这个问题地处理上,可以预先留下预习任务,让学生先对此进行材料收集和分享,在导入环节讨论。

  藤野先生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能对文本中的关键字词进行细读品味,采用圈点批注阅读法,感受“我”的困境和藤野先生对“我”的态度,体会鲁迅先生的情感。(重点)

  3、通过揭示文本矛盾、联系文化背景等阅读方法,讨论、评价、领会鲁迅先生深邃的情感。(难点)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简单接触了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请用一个词概括藤野先生给你的印象。

  (生答:认真、负责、严格、严谨、朴实等)

  那么,鲁迅又是怎样评价藤野先生的呢?找找。

  (生找并齐读: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二、感受人物品质

  鲁迅1904到1906前往仙台求学,与藤野先生相处仅仅只有两年时间。但是时隔20年,鲁迅却“总还时时记起他”。

  1、鲁迅记起什么呢?首先,鲁迅记起与先生交往的哪几件事呢?

  (添改讲义/修改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询问裹脚/惜别)

  2、当鲁迅记起藤野先生,记起这些事时,说道,藤野先生是最使他感激,给他鼓励的一个。一件件小事,何以让鲁迅又感激又受到鼓励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这段回忆,仔细地探索探索:鲁迅还记起藤野先生的什么?

  “我”总是还时时记起他的。

  (要求:选择两人交往中最有感触的细节,点评批注,体会我的情感)

  A、一叫我: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强调:藤野先生是一个医学老师,有必要改文法错误么?他是一时兴起么?他是不是吃饱没事干太闲了?

  所以他添改背后,我们看到是怎样的藤野先生?(一丝不苟/热忱真心)

  所以啊,“我”总还是时时记起他的'一丝不苟,热忱真心。感激!)

  B、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样的,我们没法改变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严格要求。这样对学问严谨的态度也影响鲁迅以后作文做事。对鲁迅而言,确实是言传身教的鼓励。

  比读: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画。

  你给喜欢哪种表达?语气委婉,循循善诱。

  所以啊,“我”总还是时时记起他的一丝不苟、循循善诱。)

  C、“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换词:敬重/迷信/相信

  身为医学教授,他知道有没有鬼呢?既然知道没有,何用敬重一词?我的感觉怎么样?

  所以啊,“我”总还是时时记起他的尊重与牵挂。

  D、裹脚:叹息

  E、惜别:欲言又止。

  有这样一位循循善诱、热情诚恳、无微不至而又尊重学生的老师,无怪乎作者会充满感激之情;有这样一位严格要求、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老师言传身教,无怪乎作者会感受到满满的榜样鼓励。

  三、激发矛盾

  1、鲁迅如此感激他的老师,可这位老师在他的一篇回忆文章中却这样写道:对于周君,我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亲切。相同的事情、相同的经历,两人的感触为何截然不同?

  2、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最感动于别人的帮助和鼓励?

  3、那么鲁迅呢?他当时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他渴望什么?和身边同学关系怎么样?

  请看所发的材料,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所处环境,再想想藤野先生的行为,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材料一:

  去东京前:

  “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琐记》

  (提示:《锁记》中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因此鲁迅打算离开南京前往日本求学。鲁迅期待的是怎样的学习环境呢?)

  材料二:

  ……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据解说,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

  ……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呐喊自序》

  (提示:此段写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对国民的认识:愚昧麻木。在课文看电影事件中是否有体现?)

  材料三:

  周君来的时候是中日战争之后,那怕过了相当的年数,很可悲的是,日本人还写中国人做猪头三。因此有恶骂风气的时候,所以同级生之中也有这样一群,把周君加以白眼,另眼看待。我少年的时候,曾承福进蕃校出身的野波先生教过汉语,一方面尊重中国的先贤,同时总存着应该看重中国人的心情,所以周君就可以为特别亲切和难得了吧。

  ——藤野严九郎《谨忆周树人君》

  (藤野严九郎回忆当时中国留学生在日本的境遇。结合“匿名信事件”,想想鲁迅渴望什么?)

  4、鲁迅是在什么情况下去的日本?此刻最想要什么?得到了么?

  因此,他发出了感慨——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读出心情:失落/无奈/鄙夷)

  到仙台呢?这个时候作者又处在怎样的环境下?和同学关系好么?

  匿名信事件。作者的发出怎样的评论:中国是弱国……(愤慨,觉得屈辱)

  5、其实藤野先生也知道这种情况。藤野先生明知

  6、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如何看待藤野先生的行为?

  此时的中国就是弱国,日本人根本就看不起国人,肆意欺辱国人自尊,而国人自己呢麻木软弱,落后迂腐。似乎在这样的背景下,当时的中国人就理应被歧视,被欺负。恰恰是在这样一个特定背景下,藤野先生对弱国学生及其国家保有的尊重和同情,关心和鼓励,真诚和公平,就显得尤其难得可贵了。这样无民族偏见的,坚持真善的品质,怪不得作者要冠以伟大一词呢!

  四、总结

  先生给我了最需要的东西,这些越看似平常的、不经意的东西,就越显珍贵。正如钱理群所说:某种程度上,鲁迅要写这篇《藤野先生》,其实是要从自己青年时代老师的记忆中,发掘出“理想的人性”来和现实对抗。

  齐读最后段,收束课堂。

  藤野先生教案 篇15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段落结构。

  2、着重分析藤野的形象,以及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即本文的明线及暗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课题封面上,单击任意处进入菜单,然后单击“导入新课”按钮进入下一页,注意一定要单击蓝色的按钮处,以下均同)

  1、由学生介绍作者及作品。

  2、教师总结(单击任意处进入下一页)。另外,每页下面有两个按钮,绿色表示“回主菜单”,蓝色表示“回上一张”。

  3、教师讲解时可以进入下三张,均为已学过的鲁迅作品。

  二、写作背景

  1、本文写作背景。

  2、鲁迅留学日本的经历。

  3、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图。

  三、段落结构

  1、阅读课文。

  2、理清课文的三大部分。

  四、人物形象

  1、出示藤野先生图片。

  2、通过“目睹印象”和“耳闻亲见”的分析,概括出藤野先生的学者形象。

  3、讨论作者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的`四件事,并由此概括出藤野先生高尚品质。教师作小结。

  五、课文暗线

  1、学生分组讨论,哪些地方表现了鲁迅先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2、分“在东京”、“去仙台”、“弃医从文”、“怀念先生”四个部分分析爱国主义感情。

  六、小结退出

  1、教师小结本课。

  2、退出。

  藤野先生教案 篇16

  [教学目标]

  1、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3、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

  1、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2、理解本文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的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叙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1、疏解疑难字词,读准字音,弄懂词义:

  绯红( ) 油光可鉴( ) 不逊( ) 匿( )名 发髻( )

  诘( )责 喝( )采 深恶( )痛绝 杳( )畸( )形

  2、根据课文的内容和学生提问,补充书中的没有的注释

  1)绯红: 2)宛如:

  3)流言: 4)陌生:

  5)不逊: 6)畸形:

  7)匿名: 8)瞥见:

  3.文章内容梳理:

  1)文章是按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

  2)以为线索

  3)变换了三个地点:

  二、整体感知

  请你找出文中叙述时间推移和地点转换的词语,理清内容,列出结构简表

  三、理解人物

  学生采用跳读方式,阅读有关写藤野先生的内容

  1、用“从的描述中,我感受到藤野先生的”的句式,表述自己的发现

  2、与藤野先生相处,通过哪几件具体的事件书写的?分别突出藤野先生什么样的精神性格?

  四、课堂检测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1.这段文字对藤野先生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

  2.这段文字对藤野先生的描写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

  3.从这段描写中,可以看出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4.文中省略号的意义是( );冒号引号表示的意义是( )

  5.“缓慢”修饰声调的,“顿挫”修饰了声调的

  第二课时

  一、深入理解人物之“我”——鲁迅形象

  1、同样是日本人,别的日本人是怎样看待中国人的?这种态度,最集中地体现在哪两件事件上?

  2、与藤野先生相比,你觉得他“伟大”在何处?

  3、文中还写到哪些在日本的中国人?

  4、作者抓住什么特征,借用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5、文中哪些方面体现出“我”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二、课堂练习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1.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选段的主要内容

  2.“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无非”理解为,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这样”指代,这一句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3.“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这儿的“确”和“但”在语气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4.“实在标致极了”“标致”你怎么理解?

  5.你认为作者写这一部分内容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第三课时

  一、口语表达

  谈谈你对当今日本人的看法

  二、理解主题

  1、作者为什么要到日本仙台留学,学习医学?

  2、但最终鲁迅走了一条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3、是什么原因,使鲁迅“弃医从文”的?

  4、让学生再从文中找出例句体会

  5、从鲁迅的人生选择中,你想到了什么?

  三、探究拓展

  1、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2、藤野先生对我的人生产生什么影响?

  3、夜深人静之时,面对东墙上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恩师已阔别二十多年,鲁迅一定有很多话要说把握文章主旨,展开合理想像,模仿作者的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表露作者当时的心迹

  四、课后作业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 当然是低能儿,……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也无怪他们疑惑:

  (2)“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3)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2.第一段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第三段中作者写道:“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作者觉得“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

  A.叫声特别响,使人听了很不舒服B.叫声违反了课堂纪律,影响了听课

  C.是日本学生发出的叫声,而作者是中国人

  D.日本青年的叫声极大地刺伤了作者的民族自尊心

  4.第三段中作者写道:“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那时那地”是指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意见却变化了”指作者的.什么想法?

  5.用一句话概括选文内容准确的是( )

  A.作者对日本“爱国青年”的反感

  B.日本“爱国青年”的军国主义思想

  C.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

  D.电影演的是日本枪毙中国人

  学(教)后记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一、1、注音:Fēi jiàn xùn nì jì yǎo jī wù hè jié

  2、

  1)绯红:鲜红

  2)宛如:好像3)流言:流传的毫无根据的坏话

  4)陌生:不熟悉

  5)不逊: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

  6)畸形:不正常的形状

  7)匿名:不具名或隐藏赵名8)瞥见:很快地看一下

  3.

  1)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

  2)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明线: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爱国主义情感)

  3)a“我”在东京b“我”在仙台c“我”离开仙台后

  二、整体感知

  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3段)在东京,见藤野先生前第二部分(第435段)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处相识第三部分(第3638段)离开仙台,深切怀念藤野先生

  三、理解人物

  1、示例:外貌描写(白描)

  “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讲课是“缓慢而很有顿挫”,衣着“模胡”,“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活透出先生的生活俭朴、不拘小节、治学严谨

  老师觉得作者写的藤野先生不太漂亮,因此改为下面一段文字,可以吗?

  他,既有高仓健一样的体魄,又有三浦友和一样的相貌脸色白而透红,眼睛大而明亮,头发整齐而又有一点波浪他穿着一套笔挺的西装,洁白的衬衣上打着一条漂亮的领带,皮鞋擦得又黑又亮一走上讲台,就用洪钟一样的声音说:“我,就是藤野严九郎”

  不好,失去了特点,像电影明星,不像学者藤野先生

  2、如:A、主动关心“我”的学习,认真为“我”改讲义——自始至终认真负责的精神B、为“我”改正解剖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循循善诱C、关心“我”的解剖实习

  热情诚恳,关心入微D、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对骨学的兴趣和求实精神

  四、课堂检测

  1.外貌、动作、语言

  2.正面描写

  3.生活俭朴、治学严谨、博学、诚恳、负责的人

  4.话没说完;直接引用

  5.速度 节奏

  第二课时

  一、深入理解人物

  1、A、“匿名信事件”

  讥刺“我”得了教员漏出来的题目,才考试合格的“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 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前半句揭露了日本“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表达对此的愤恨和抨击;后半句写出了作者在遭受屈辱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感情

  B、“看电影事件”做侦探的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枪毙,别的中国人在围观,日本观众在欢呼

  “呜呼,无法可想”——反映出作者难以抑制的激愤!

  C、这两件事各有什么侧重?匿名信事件——弱国国民受人歧视看电影事件——中国老百姓的愚昧、不觉悟

  2、藤野先生在日本举国上下都鄙视中国人的风气下,能够做到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给予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尤其显得难能可贵所以,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3、清国留学生、“我”

  4、抓住他们盘辫子的特征运用比喻、夸张、反语,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嘲讽

  5、A、对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厌恶;B、记得“日暮里”,暗含家国愁思;C、记得“水户”,对爱国志士朱舜水的崇敬;D、对藤野先生的敬仰;E、把怀念藤野先生的深情,化为实际的战斗行动

  二、课堂检测

  1.主要写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的所见所感

  2.只不过 对东京的失望 “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丑行这一句领起前两段内容,写出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反感,为下文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埋下了伏笔

  3.“确”表示肯定花的漂亮;“但”表转折,花虽然漂亮,可是人却是丑陋的,令人作呕

  4.“标致”本义是妩媚动人,多用在女性身上此处用来形容“清国留学生”,是反语

  5.作者在这一部分写了在东京的所见,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促使先生对东京失望,为下文离开东京到仙台见到藤野先生作了铺垫或者说这一部分写清国留学生学跳舞、赏樱花是作者离东京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答对大意即可)

  第三课时

  二、理解主题

  1、资料一: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记载:“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他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

  2、成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

  3、“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是其“弃医从文”的两个原因

  资料二:

  这两件事,深深刺激了鲁迅,令他深切地体会到弱国子民的屈辱遭遇,使他深刻认识到国人的麻木,进而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提倡文艺运动了”

  资料三:

  《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4、“但在那时,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5、学生自由发言

  三、探究拓展

  1、A、离开仙台后,“不知怎地,……不为许多人所知道”B、珍藏藤野先生修改过的讲义;C、在寓居里高挂藤野先生的照相;D、把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化为继续斗争的勇气和行动

  2、“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在藤野先生的精神鼓舞下,作者决心以笔作刀枪,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光明的中国继续奋斗这种把与藤野先生的深情厚谊和自身爱国思想融合在一起,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斗争融合在一起的结尾,深化了主题,增强了文章的战斗性

  3、略

  藤野先生教案 篇17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用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了解藤野先生的品质。

  教学重点:

  1.了解本文作者留学日本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情况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文本的事件。

  教学难点:

  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鲁迅先生的文章中直接写人的并不多,我们学过的'人物有——《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老先生,还有一个就是藤野先生他是日本人,鲁迅先生为什么对他如此难忘?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访《藤野先生》吧!

  二、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大声读课文,读后说说:

  1、鲁迅先生为什么时时记起藤野先生?(提示:第一步,寻找相关段落第二步,提取关键词语)

  2.文中着重写了鲁迅先生和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几件事?(人物和事件、要紧扣文本,尽量用原文中的词句组合,养成细读文本的习惯)

  小结:添改讲义、了解裹脚、关心实习、改解剖图

  三、品读:第6到第23段(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交流讨论,并做好记录。格式:先生,您xx的行为,让我感受到您xx的品质)

  例如:我品读的是: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先生,您添改讲义的行为,让我感受到您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关爱弱国学生的品质。

  藤野先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关爱弱国学生、求真务实、治学严谨......

  四、第1到第5段是写见藤野先生之前的所见所闻所感,第24到第31段是写匿名信、看电影事件,这些是不是多余之笔?(考查写作手法:正直热忱、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

  总结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人物的描写描写方法、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方法

  五、假使鲁迅与藤野先生阔别20年后,再次重逢,一定有许多话想对藤野先生说,展开合理想象,模仿作者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段话,表露作者当时的心迹

  七、总结全文:这节课我们跟随鲁迅先生的文笔,认识了生活俭朴、认真负责、严谨求实、正直热忱、没有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藤野先生他就像一朵梅花,不仅烙印在鲁迅心中,也烙印在我们心中。

  板书设计:(二)添改讲义、关心学生、工作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对学生要求严格

  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重视学生思想观念进步

  了解女人裹脚、实事求是、探索研究

  教后反思:这节课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师的引导学生学到了一些品读的方法,在今后的品读环节学以致用。再就是小组分工合作有实效。学生们先自学再小组交流,做到了有准备,有问题,有目的。我还需要改进的地方有两点:一是教学语言不干净利落,课堂活跃不够。主要是细节上打磨不到位。二是参与发言的学生人数不够多,没能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去。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藤野先生教案 篇18

  教学目标:

  1、了解散文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描写等特点;

  2、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学习分析人物形象;

  3、体会作者情感,感受师生真情。

  教学创意:

  1、以品读人物对话为重点,以读代讲,让学生身临其境,层层感知,在情景再现中感悟师生情谊。

  2、注重对比阅读教学,及时总结,落实到原文,引导学生形成初步的阅读策略,并加以实践。

  3、情感导读。在教师引领下诵读课文第37段,使课堂呈现出一种音乐美。

  教学设计:

  一、感知课文,理清思路

  (一)课前小故事(ppt显示《藤野先生》鲁迅)

  1935年,日本出版社要出版《鲁迅选集》,于是派人去询问鲁迅意见,问他选哪些文章好。鲁迅回答:“一切随意,只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在这之前,这篇文章也被鲁迅先生收录到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那么藤野先生究竟是谁?为何得到鲁迅如此的看重?他和鲁迅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往事和真情?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和作者。(板书:《藤野先生》、回忆性散文)

  (二)课前小问题

  通过课前的预习,我们了解了生字词和课文内容,那么老师有几个问题想问问大家:

  1、藤野先生是谁?他和鲁迅是什么关系?

  生答:鲁迅在仙台求学时教授骨学的老师,师生关系。

  也就是说鲁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怀念他的老师。(板书:一位恩师、两个人物)

  2、文章有38段之长,来叙述这两个人物之间的故事,那么地点经历过几处呢?

  生答:三处,东京——仙台——北京(板书:三处地点)

  3、这三处地方分别表达了什么,我们再来说一说。

  生答: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对藤野先生的

  怀念。

  (三)诵读课文,概括典型事件

  接下来我们直接去往仙台,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概括出作者在仙台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情。

  生答:四件,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中国女人裹足。(板书:四件事情)

  二、品读对话,走近人物

  (一)找对话

  我们常说,要了解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那么我想问问,鲁迅先生与藤野先生在仙台一共有过几次对话,我们一起找找。

  生答:①12-14段;②17-19段;③22段;④23段;⑤33-34段

  (板书:五次对话)

  大家都知道,说话是一门艺术,作为一位老师,藤野先生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品对话

  请同学们观察,屏幕上的对话和原文有什么不同?体现了人物什么性格品质?(屏显)

  ①“你把我的讲义抄下来吧!”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对比:你能抄下来么?是商量询问的口吻;拿来我看!为学生可以抄下来讲义而兴奋。

  品质:关心学生,对工作认真负责。

  ②“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对比:原文是委婉的批评,耐心的指导,怕我难堪。

  品质:要求严格,一丝不苟,循循善诱。

  ③“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迷信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对比:作为一个医学教授,本可以坦言,没有鬼,不必迷信之类的话,但是怕伤了我的自尊,故意委婉地说敬重,而不是迷信或是相信,这是对我的尊重,也对中国文化的尊重——即使它可能是落后的、愚昧的。“总算”一次这说明了藤野先生对于“我”的关心之深。

  品质:尊重学生、了解中国文化

  教师提示:除了语言描写之外,细节也是我们不可忽略的部分,大家请看到文中第11、16、21自然段,“他使助手来叫我了”、“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研究室里去”、“他又叫我去了”这几处细节描写突显了人物什么样的品质?

  生答:关心学生、热情诚恳、有耐心

  小结:分析人物形象时,一定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把人放在具体的叙述和细致的描写中,从而体现人物性格品质。(屏显并板书:典型事例、具体叙述、细致描写)

  (三)演对话

  老师带大家分析完前面三次对话后,现在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探究,自行分析第23小节和32-34小节部分,完成两个任务:

  1、用“我从________中读出了藤野先生_______的性格特点。”句式说话。

  提示:从藤野先生因为不能了解中国文化而叹息中,我读出了藤野先生的求实探索精神;从藤野先生对中国裹脚文化热心的态度中我读出了他是一位认为医学无国界的好老师;从藤野先生听到“我”要离去而惋惜不舍中我读出了藤野先生对我的重视和他为不能将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的悲伤。(藤野先生对“我”的期待,“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能够传到中国去。”)

  2、情景再现。

  分组演绎对话,教师点评。

  教师小结:从同学们生动细致的表演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位关心学生,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学术严谨求实、无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作者认为他是——伟大的,鲁迅先生对他充满了——感激。(板书:伟大、感激)

  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有偏见、有歧视,藤野先生就像一座大山,给予了弱国学子鲁迅以温暖和慰藉,难怪在二十年后,鲁迅先生仍饱含深情地写下了这篇绝世美文。

  三、理解情感、深情朗读

  指导朗读: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屏显:对联——谆谆教诲点点滴滴尽显师德,句句激励朝朝暮暮皆为树人)

  结束语:一堂课,小而言之,是学文;大而言之,是学情。让我们读着这文,记着这人,带着这情,那些不能忘却的事,便在一次次拾起、一次次品味之中,成为了永开不败的花朵——《朝花夕拾》。

  藤野先生教案 篇19

  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并根据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制定了“藤野先生”课时的教学设计方案。问题提出,引导思路,合作学习,总结,精神学习,并运用多媒体课件等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和课前准备的材料共同研究,学习。巩固已学的生字和生词。从课文中寻找文中“写藤野外貌特征的语句,说明他们的作用”,“分析文中四件事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为什么说他的性格在我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讨论的结果;最后,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习任务分析

  “藤野先生”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语文》八年级的内容,篇幅很长,让人回味。

  本文共有3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3课时进行学习。第一课时主要学习生字、词语和前四段的内容,为第二课时打下基础;第二课时主要学习4——35段第三课时学习剩下的两段。学习记述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此部分比较难懂,教师必须认真的引导学生理解。

  (1)学习重点

  学习重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特征和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品评重点句段,领会思想感情。

  (2)学习难点

  学习难点:在叙事中如何运用心理描写抒发感情。

  学习者分析

  学习者是中学八年级的学生,以前学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加上平时对鲁迅的了解,因此,学习此文有认知基础。通过对第一课时的学习,已能正确朗读绳子、生词;初步具备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但是对于鲁迅的思想感情的理解还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1)找出文中写藤野外貌特征的语句,学习抓特征描写人物的写法。

  (2)文中写藤野与我交往的四件事,分析每件事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3)标注作者对藤野深厚感情的语句,理解作者为什么说“他的性格在我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教学准备

  通过学生对第一课时的了解、料的查阅,多媒体课件进入课文的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设计,我们已初步了解藤野先生离开东京,前往仙台,那么鲁迅对仙台是什么样的印象呢?

  二)新课教学

  一、在仙台鲁迅与藤野初次相识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细读课文,分析外貌描写的作用。

  他的脸“黑瘦”“戴着眼镜”表明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居然能概括讲述书的'内容,说明他_____________。

  他“穿衣服太模糊”“冬天是一件旧外套”说明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朗读藤野为我“添改讲义”语段,分析这件事体现了藤野怎样的思想品德?作者对藤野的感情是如何表述的?找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词语。

  三、纠正解剖图和关心解剖实习两件事表现了藤野怎样的品质?

  四、如何理解藤野询问中国女人裹脚一事?

  五、从相识相处到惜别,作者对藤野怀着深厚的感情,跳读课文,标注关键词语。

  六、同样是日本人,别的日本人是如何对待中国人的?与藤野相比,你觉得他伟大在何处?由此我们知道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一)前提测评

  解词:

  模胡 掌故 订正

  寒颤 落第 畸形

  (二)明确目标,预习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情,根据小组情况分配任务,预设第四和第六个问题稍难,教师指点小组板书讲解。

  (三)课堂展示:

  预设:

  1、外貌描写主要是抓特征。

  2、作者对藤野的感情应抓住我的心理描写分析。

  3、关于询问女人裹脚一事学生可能不能总结:求实精神。

  4、对藤野的感情可总结为:感激—怀念—愧疚

  5、写其他日本人主要是为了衬托藤野,要求学生概括日本青年所做的几件事: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

  三)课堂小结

  本堂课只要学习抓人物特征和选典型事迹表现人物思想品德的评优秀小组,布置下节课的任务

  当

  一、概括人物形象:藤野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归纳写作特点: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的?

  三、回忆自己读书生活中哪位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抓住人物的特点进行口头描述并整理成文字。

  资源媒体的应用

  课前布置学生利用户联网查阅有关鲁迅的内容,以便于对课文的了解,教师在网络上找一些关于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是的生活状况,以共教学之用,这既为课堂教学效率做好准备,有能引起教师和学生的共鸣。采用提问问答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进入课堂的学习。

  藤野先生教案 篇20

  【学习目标】

  1、提取信息,概括事件。

  2、多角度、多层面地解读人物。

  【教学重、难点】

  多角度多层面的解读藤野先生。

  【教学方法】

  品读法

  【教学过程】

  板书课题

  一、激趣导入:

  春有春花,夏有夏花,人的心里也会开花。一些不能忘记的事不能忘记的人,就是心中常开不败的花朵,有一天细细捡点慢慢品味,就是鲁迅所说的朝花夕拾。今天,我们就跟随鲁迅先生的文笔,细细评点那朵开在鲁迅心头的藤野之花。

  二、明确目标:

  这节课的目标是:(齐读:)

  1、提取信息,概括事件。

  2、多角度、多层面地解读人物。

  三、朝花夕拾之一经典回放:鲁迅的老师

  过渡:在鲁迅先生的文章中直接写人的并不多,有《阿长与山海经》的阿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老先生,再一个就是藤野先生。他是日本人,鲁迅先生为什么对他如此难忘?

  1、速读感知

  出示:请带着问题快速浏览:

  1、用原文回答鲁迅先生为什么时时记起藤野先生?

  2、文中着重写了鲁迅和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几件事?

  出示:教你一招:第一步,寻找相关段落。

  第二步,提取关键词语。

  [学情预估]:第37自然段。

  学生活动:齐读倒数第二段。

  过渡:写人离不开事件,是通过哪些事件反映出藤野先生对他的鼓励和教诲?来看第二个问题:着重写了鲁迅和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几件事?

  [学情预估]:添改讲义、改解剖图、关心实习、了解裹脚

  2、品读镜头

  出示:品读6——23段,镜头就是文本中的一个典型事件或细节,请任意选取这样一个镜头,深情朗读,并用“鲁迅致藤野先生”对话的方式品出藤野先生的品质。

  再教一招:如何选镜头:就是选取能体现藤野先生品质的事件或细节。

  如何品镜头:先生,您_____的行为,让我感受到您_____的品质。

  出示:动画,同步解说我们将“镜头”整理成一本“影集”,名为“永远铭记的温暖”,主角是藤野先生。

  师示范:我的镜头品读是(动画)镜头:添改讲义: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过渡引导:这是一处细节描写。)

  (出示)鲁迅致藤野:先生,您批改讲义的行为,让我感受到您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关爱弱国学生的品质。(板书)

  学生活动:学生小组分工合作任选一个镜头,制作一本“影集”。师巡回。

  全班交流:([学情预设]:生活俭朴、关爱学生、认真负责、(治学)严谨求实、循循善诱、正直热忱……

  顺势板书藤野的品质。

  小结过渡:我们通过品读文章,藤野先生这个人物就呼之欲出了,他鲜活的站在鲁迅先生的心里,也仿佛活生生站在我们面前。就写藤野先生来说,我觉得就此已经完整了。

  3、悟读探究

  出示:1——5段是写见藤野先生之前的所见所闻所感,24——31段是写匿名信、看电影事件,这些是不是多余之笔?谈谈你的.理解。

  引导:让我们分组深入探讨,这些和写藤野先生有关系吗?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一组讨论1——5段,一组讨论24——31段。

  [学情预估]:

  1——5段,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时作这里东京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写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表现作者忧国之情,是作者学医的主要动机。写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是为下文写藤野先生作正面陪衬。

  24——31段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匿名信事件)是为藤野先生做反面衬托。看电影事件是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

  小结:以上内容,实则上恰恰反映了对藤野先生的更深层次的解读:如果说藤野先生改讲义等事件体现的是师德(出示上联),那么这些看似闲笔实则不闲的情节体现的却是人格(出示下联)。这是一个强国国民对弱国弱民超越了地域,超越了国家、甚至超越了种族的关心和热望。我们看到这位尊重客观事实,有着健康晴朗的人格的老师,外表枯瘦但内心却有着充沛情感的老师,的确让人难忘(出示横批)。

  同步出示对联:

  上联:谆谆教诲点点滴滴尽显师德

  下联:句句激励朝朝暮暮皆为树人

  横批:师恩难忘

  学生活动:在老师引导下齐读对联。

  四、朝花夕拾之二经典再续:师生重逢

  出示:假使鲁迅与藤野先生阔别20年后,再次重逢,一定有许多话想对藤野先生说。把握课文主旨,展开合理想象,模仿作者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段话,表露作者当时的心迹。

  学生活动。

  (配乐)先生:

  您

  周树人

  五、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引导:我们和鲁迅先生一起拾起的是藤野之花,还有一朵鲁迅之花一直开在我们心头。

  出示:运用抓细节、品人物的方法,结合课文,查找资料,探讨鲁迅为什么弃医从文从而了解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藤野先生教案 篇2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生字词,挟着、芋梗汤、诘责、颤颤、畸形、绯红。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

  (二)过程与方法:

  1.归纳人物典型事例和特征,概括人物思想品质。

  2.品读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藤野先生的崇敬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主要事件。

  学习难点:理清课文的线索,初步了解作者对藤野的感情。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给画xx的字注音

  挟着、芋梗汤、诘责、颤颤、畸形、绯红

  (学生补充预习过程中碰到的其他易读错或易写错的字词)

  二、导入新课

  1.回顾有关鲁迅的文常。

  我们已经读过不少鲁迅先生的文章,谁能说说你所知道的鲁迅?(提示:原名、代表作、人生经历等等)

  2.在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两个人是最受鲁迅先生敬重的,一位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寿镜吾先生,一位就是我们今天将要认识的藤野先生。藤野先生究竟是一位怎样的人?为什么一向以犀利的文笔著称的鲁迅在回忆起藤野先生时竟是笔笔深情?现在,就让我们到文中去寻找答案。

  三、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6—22节(时间10分钟),思考下列问题:

  1.藤野先生留给鲁迅的第一印象怎么样?

  2.后来,哪些事使我对他刮目相看?(作者回忆了与藤野先生直接交往的哪些事?)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学法指导:

  ①学会用“一目十行”的`方法快速阅读文章。

  ②用批注法阅读。阅读时用笔及时划下重要的语句、语段,并写边批。

  [明确]:

  1.中规中矩、不拘小节、其貌不扬

  2.四件;为“我”添改讲义、为“我”纠正解剖图、关心“我”的解剖实习、向“我”了解有关中国女人裹脚的事。

  四、交流互动

  (一)再次阅读11—22节,找出文中描写藤野先生的句子,体会从中可以看出藤野先生的哪些特征或品质。

  学法指导:人物描写的方法有:语言描写、外貌描写(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情描写等等。另一种分类: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所有的描写都是为了刻画人物的性格。

  [明确]: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严格要求、热情诚恳、有求实精神、没有民族偏见、对中国人的热情友好与尊重

  (二)身处异乡,能遇到这样优秀并关心自己的好老师,真是人生一大幸事。可是鲁迅先生后来为什么要中断学业、告别藤野先生、离开仙台呢?

  快速阅读课文23-31节,寻找答案。

  明确:因为两个事件: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

  追问:鲁迅先生是如何与藤野先生告别的?

  明确:善意的谎言、赠送照片

  五、质疑交流

  本文是按什么线索来叙事的?

  明确:“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的经过(见板书)

  六、自主小结

  本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选取典型事例,刻画了一位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严格要求、热情诚恳、有求实精神、没有民族偏见、对中国人的热情友好与尊重的教育者的形象。

  七、反馈练习

  通过典型事例可以有效地表现出人物思想品质,你能否列举出几个典型示例(提纲式)来表现一个你敬佩的人的思想品质?试试看吧。

  八、布置作业

  1.背诵“但不知怎的……”一段。

  2.思考:课文1—5节写了什么?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藤野先生教案】相关文章:

藤野先生教案范文03-11

藤野先生说课稿03-29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09-15

《藤野先生》教学反思04-22

《藤野先生》教学反思04-09

藤野先生教案集合六篇05-23

《藤野先生》教学反思范文04-13

藤野先生教学反思(精选10篇)09-30

藤野先生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07-28